读后感格式范文

时间:2023-03-06 19:27:01

读后感格式范文第1篇

这是*年*省高考题,要求考生就此写一则读后感,如何才能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格式呢?下面分析一篇文章,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例文:

“失败是成功之母”

——由世界上第一辆火车跑不过马车谈起

当我看完了世上第一辆炎车和马车赛跑,竟然远远落后于马车的故事后,再看到现在高速成火车时速已达两百公里,不由得想起了我国的一句名谚:失败是成功之母。(引、揭。开篇概引材料,揭示中心:失败是成功之母。文章抓住所供材料的重点有目的地引材,由材料到论点,简洁恰当而又鲜明。)

假如火车的发明者因为最初的火车头跑不过马车而灰心丧气,不去找毛病,不去想办法改进,那么也许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坐在马车上穿州过府,不知火车头为何物呢!没有第一次的失败,又怎会有以后的成功呢!(析。紧扣原材料,阐明观点。文章充分发挥原材料的论证作用,通过对材料略作分析,一方面揭示作者由材料到观点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又阐发了中心,可谓一箭双雕。)

但是有的人一讲到“失败”,便叭恐避之不及,总想自己不论干什么,都只有成功,没有失败挫折。其实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便函会发现,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有是在经历了失败挫折后才取得伟大的成绩的。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落第之后,愤而著书,才写出《聊斋志异》;著名化学家欧立希经过了665次的失败,才发明了药物666;有“发明大王”之称的爱迪生,一生发明了1000多件新产品,但每一个新发明的诞生,他都有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在一次新发明的试验过程中,共失败了8000多次,但他仍然乐观地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8000次失败,起码使我知道了有8000个办法行不通。”由此可见,不经失败,便没有成功的果实,害怕失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或许今天的失败,正预示你明天的成功呢!

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经历过失败后都有会取得成功的。能在经历失败走向成功的人是明智的,但世上有更多的庸人,在经历过失败之后,不思悔改。其中有的人是碰壁了,却不懂转变,吸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走着老路,结果是一再碰壁。有一类人,明明失败了,却又不承认。这种人是最危险的。

读后感格式范文第2篇

1814年,英国人斯大林蒂芬逊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气机车,当时有人驾着一国辆马车和它赛跑。新生的火车丑陋笨重。走得很慢,漂亮的马车骄傲地跑在彰面。而且火车由于没装弹簧,把路基都震坏了。然而斯蒂芬逊并没因比赛失败而灰心,他不断改进机车,坚信火车具有马车所无法媲美的前途。100多年过去了,马车仍按原来的速度转动着轮子,而火车却在飞速前进,高速火车每小时可达200公里,试验性火车的速度更为惊人。

这是1989年广东省高考题,要求考生就此写一则读后感,如何才能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格式呢?下面分析一篇文章,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例文:

“失败是成功之母”

——由世界上第一辆火车跑不过马车谈起

当我看完了世上第一辆炎车和马车赛跑,竟然远远落后于马车的故事后,再看到现在高速成火车时速已达两百公里,不由得想起了我国的一句名谚:失败是成功之母。(引、揭。开篇概引材料,揭示中心:失败是成功之母。文章抓住所供材料的重点有目的地引材,由材料到论点,简洁恰当而又鲜明。)

&n

bsp; 假如火车的发明者因为最初的火车头跑不过马车而灰心丧气,不去找毛病,不去想办法改进,那么也许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坐在马车上穿州过府,不知火车头为何物呢!没有第一次的失败,又怎会有以后的成功呢!(析。紧扣原材料,阐明观点。文章充分发挥原材料的论证作用,通过对材料略作分析,一方面揭示作者由材料到观点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又阐发了中心,可谓一箭双雕。)

但是有的人一讲到“失败”,便叭恐避之不及,总想自己不论干什么,都只有成功,没有失败挫折。其实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便函会发现,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有是在经历了失败挫折后才取得伟大的成绩的。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落第之后,愤而著书,才写出《聊斋志异》;著名化学家欧立希经过了665次的失败,才发明了药物666;有“发明大王”之称的爱迪生,一生发明了1000多件新产品,但每一个新发明的诞生,他都有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在一次新发明的试验过程中,共失败了8000多次,但他仍然乐观地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8000次失败,起码使我知道了有8000个办法行不通。”由此可见,不经失败,便没有成功的果实,害怕失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或许今天的失败

,正预示你明天的成功呢!

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经历过失败后都有会取得成功的。能在经历失败走向成功的人是明智的,但世上有更多的庸人,在经历过失败之后,不思悔改。其中有的人是碰壁了,却不懂转变,吸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走着老路,结果 是一再碰壁。有一类人,明明失败了,却又不承认。这种人是最危险的。

我们不但要在学习上、工作上正确对待失败,而且在国家建设方面,也不应因为一点挫折而悲观。如今,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和某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就像一部不够完美的火车和一部漂亮的马车一样,而我们每人都是火车的设计师。假如我们因为这部火车跑不过马车而对它失去信心,那么国家就没有发展前途了。但如果我们像斯蒂芬逊一样,不灰心,不气馁。找出我们“车”上不够完善的地方进行改进,终有一天,我们国家会像高速火车一样,把资本主义国家远远地抛在身后。(联。联系实际,深化主题。此外所说的实际,不仅仅指个人实际(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实际),也指社会实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种种实际)。文章第三段联系中外历史上的三个事例,叙议结合,说明“真正有成

读后感格式范文第3篇

你好!

你最近怎么样?没生病吧?我是感冒了。

最近你看了什么书?我最近看了《狼》、《狼王梦》、《巴黎圣母院》、《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书。让我印象最深的算是《狼王梦》了

这本书描写了一匹年轻的母狼,想让自己的小狼有一匹能成为狼王的种种经历,最后,四匹小公狼全死了,剩下的一匹小母狼也将它赶出了洞穴,它由于把所有经历都用来样狼王自己衰老了。它想起第二匹小公狼是被鹰抓走了,就日日夜夜地寻找,让后代少一些危险,最终与鹰同归于尽的故事。

这本书借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告诉有儿女的父母不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爱也是必不可少的。第一,第二匹小狼的死,描写变化多的生活,而第三匹小狼是死于捕兽夹下的,呼唤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最后一匹小狼,是死于狼王的利抓下的。这只小狼在家里从小就是地位最低微的,母狼为了培养狼王,把所有心血都放在“狼王继承人”身上了,它吃的、穿的,都是最差的。母狼再培养也没用了,提醒了父母们对孩子内心教育的重要性。

怎么样,不错吧?也可以给你妈看看。

笑口常开!

陈宇韬

读后感格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读后感;一般格式;写作错误

Abstract: the feeling after reading is to point to to read a book, an article, a poetry of understanding after opinions, comments, etc, to talk about the Lord in the article. The feeling after reading belong to talk about style, divided into "narrative" and "feeling" of two parts, the "feeling" part is the key, should be gripping of the original, with practice, published feeling. But students in writing, because all sorts of reasons, often appear a variety of mistakes.

Key words: the feeling after reading; The general form; Writing mistakes

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读后感是指把自己读过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词之后的见解认识,心得体会等,以议论为主而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的结构,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根据内容的要求,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叙述——叙述所读的材料,分为引述和概述两种。如果原文内容较复杂,文字较长,应采用概述的方法;如果内容较简单,文字较短,可以引用原文。

分析——对叙述的原文材料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

立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感想——紧扣材料,展开联想,联系实际,补充论据,用充足的理由证明所提出的观点,是读后感的重点和核心部分。

结束——升华主题,结束全文。读后感的结尾部分要自然,要注意照应所叙述的原文,这样写成的读后感不但能“跳得出”,而且能“收得拢”,形成一个紧密而完整的结构。读后感的结尾对全文要有总结,有升华。

读后感的写作首先要细读原文,把握原文的要点。“读”是感的基础,“感”从读中来。只有领会了原作的精神实质,才能正确地有感而发。其次是重点放在“感”上,要紧扣原文,展开联想,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感”与“读”应是水融的。再次还应注意选好角度,突出一点,着重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

但在学生日常的作文写作中,经常犯以下几种错误:

叙多议少,中心不清。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体,分为“叙述”和“感想”两大部分,其中“感想”部分是重点,是全文的中心。写作中很多学生把“叙述”部分写得过详过长,而“感想”部分则写得过短过少,有的甚至成了点缀。如此一来,文章非但没有深度可言,有的甚至连文体都变了,还有的成了“读后抄”

曲解原文,文题不符。

正确理解原文是读后感写作的基础,可是有些学生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没能正确理解原作的精神实质的情况下,随便下笔写作。结果由于理解错了,所提观点与原作不符。

论题太大,论述肤浅。

读后感应准确找到原文与感想之间的联系点,选择与原文寓意最吻合的、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个切入点进行论述。论题要小,论述要深刻,如此则观点突出,内容集中。反之,则容易导致观点模糊,内容空洞。这样的读后感表面上看似乎与原文相关,其实上已经脱离了原文的主旨。

拘泥原文,错发感想。

很多读后感不是紧扣原文,展开联想,联系实际,发表感想,用充足的理由证明所提的观点,而是对原文本身进行详细评论,写成了评论文章。

舍弃原文,另行一套。

读后感是读而后感,故此写作过程中,应十分注重联系原文,两者之间应如影相随,始终相连。但有的学生写的读后感,仅在开头引用一下原材料,往后的论述中不再提及,有的甚至将原材料弃之不用,另行一套,写成了一般性议论文。

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很多读后感抓不住重点,没有中心,不能集中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而是几个方面,面面俱到,不厌其烦。看似都与原文寓意相关,但哪个方面都没有讲透,毫无说服力、感染力而言。

缺少联想,空发感想。

读后感格式范文第5篇

读后感从文体上看,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的着重点在于“感”,它是抒发和阐述自己对原文所记叙的事件、描写的人物、阐述的道理等的感触。正因为读后感没有固定格式,写法比较灵活,因此近几年来初中市统考的作文试题有时也采用了这种形式。如上海市XX年市中考统考中《孩子和书》一文中最后一题要求写一篇观点明确、联系实际,不少于80字的读后感。因而应当引起教师、学生的足够注意。

读后感是训练阅读、写作、分析、概括等能力的一种习作形式。究竟如何写好读后感呢?愚以为,可归纳“三要”、“三忌”。

首先,要认真阅读原作,掌握原作的基本精神,切忌不着边际地随便“瞎吹吹”。

读后感是由“读”和“感”两部分内容组成,当然重点是“读”。“读”是“感”的依据和基础。“感”是“读”的生发和提高。文章做在“感”字上,功夫下在

“读”字上。有的考生说:“写读后感嘛,还不是随便瞎吹吹”在这类“瞎吹吹”的读后感里,有的议论好象“飞机上吊大闸蟹———悬空八只脚”;有的引了原作一二句话,不作具体分析,就夸夸其谈;也有的为了“标新立异”,甚至曲解了原作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原因是这些考生不肯在“读”字上下功夫,没有吃透原作的基本精神。

其次,要就文论理,或就书论理及就戏说理,紧密联系实际,切忌拘泥原作,以叙代议,就文论文,就书论书或就戏论戏。

写读后感,可以从原作整体出发发表感想,也可以就原作某一侧面入手谈体会,切入的角度可以不同,但都要紧紧联系实际,或重在联系社会现实,或重在联系学习、工作、思想等实际,文章应该“为时而著”、“为事而作”。这样的读后感才有深度,才有现实意义。反之,漫无边际的大段大段地抄录原作或复述文中的场景描写,末尾加上几句标语口号式的语句,这样的读后感,显然是失败的。理来之于“文本”,用之于实际。我们有些考生写读后感的另一个毛病是大段大段引述原文或场景描写,有的甚至是改写、复述原作的故事情节,但议来议

去还是拘泥于原作内容,悟不出道理,联不上实际。

第三,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切忌贪多求全,面面俱到。

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电视剧或影片,它涉及的面实在太宽了。假如认真阅读、仔细观看的话,一定会有许多体会;很多感想。如果,这也写,那也想写,“拉在篮里便是菜”,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结果“贪多嚼不烂”,什么都写不深,写不透,势必要吃“夹生饭”,到头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XX年市中考阅卷中发现有好多考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读后感,写出来的文章观点明确,联系实际,有理有据,结构完整。深化了主题,干脆利落,结构严谨;达到了写观后感“引———议———联———结”四字诀的完美境界。

读后感格式范文第6篇

读后感从文体上看,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的着重点在于“感”,它是抒发和阐述自己对原文所记叙的事件、描写的人物、阐述的道理等的感触。正因为读后感没有固定格式,写法比较灵活,因此近几年来初中市统考的作文试题有时也采用了这种形式。如上海市XX年市中考统考中《孩子和书》一文中最后一题要求写一篇观点明确、联系实际,不少于80字的读后感。因而应当引起教师、学生的足够注意。

读后感是训练阅读、写作、分析、概括等能力的一种习作形式。究竟如何写好读后感呢?愚以为,可归纳“三要”、“三忌”。

首先,要认真阅读原作,掌握原作的基本精神,切忌不着边际地随便“瞎吹吹”。

读后感是由“读”和“感”两部分内容组成,当然重点是“读”。“读”是“感”的依据和基础。“感”是“读”的生发和提高。文章做在“感”字上,功夫下在

“读”字上。有的考生说:“写读后感嘛,还不是随便瞎吹吹”在这类“瞎吹吹”的读后感里,有的议论好象“飞机上吊大闸蟹———悬空八只脚”;有的引了原作一二句话,不作具体分析,就夸夸其谈;也有的为了“标新立异”,甚至曲解了原作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原因是这些考生不肯在“读”字上下功夫,没有吃透原作的基本精神。

其次,要就文论理,或就书论理及就戏说理,紧密联系实际,切忌拘泥原作,以叙代议,就文论文,就书论书或就戏论戏。

写读后感,可以从原作整体出发发表感想,也可以就原作某一侧面入手谈体会,切入的角度可以不同,但都要紧紧联系实际,或重在联系社会现实,或重在联系学习、工作、思想等实际,文章应该“为时而著”、“为事而作”。这样的读后感才有深度,才有现实意义。反之,漫无边际的大段大段地抄录原作或复述文中的场景描写,末尾加上几句标语口号式的语句,这样的读后感,显然是失败的。理来之于“文本”,用之于实际。我们有些考生写读后感的另一个毛病是大段大段引述原文或场景描写,有的甚至是改写、复述原作的故事情节,但议来议

去还是拘泥于原作内容,悟不出道理,联不上实际。

第三,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切忌贪多求全,面面俱到。

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电视剧或影片,它涉及的面实在太宽了。假如认真阅读、仔细观看的话,一定会有许多体会;很多感想。如果,这也写,那也想写,“拉在篮里便是菜”,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结果“贪多嚼不烂”,什么都写不深,写不透,势必要吃“夹生饭”,到头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XX年市中考阅卷中发现有好多考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读后感,写出来的文章观点明确,联系实际,有理有据,结构完整。深化了主题,干脆利落,结构严谨;达到了写观后感“引———议———联———结”四字诀的完美境界。

读后感格式范文第7篇

为了一改以上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用,我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法,引导学生有生气、有灵性地自主走进应用文的学习当中。

一、 灵活处理教材,运用现有文本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譬如对于读后感的学习,我发现后面例文的自读篇目《一份爱国主义的好教材》要比讲读篇目《读诗有感》、《崇高的人格美》的切入点更容易找准,并且前者对学生极富爱国主义教育,便大胆舍弃了对后者的学习。《一份爱国主义好教材》是晨钟就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的一封信写的读后感,这封信表达了雨果对十九世纪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烧掠圆明园的看法,行文感情充沛,语言优美,很容易撼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有感而发。我先和学生一起朗读了这封信,然后又分组进行了研读,感觉学生的讨论热烈了起来,有一种情感在他们胸中激荡燃烧,我及时让他们发表了自己的读后感言,学生从三个方面慷慨陈词:1.雨果的正义。2.两个强盗的。3.对国家遭遇此劫的深刻反思。“我手写我心”,让学生把自己的感言整理出来之后,再和晨钟的读后感比较阅读,发生发现:自己的写作内容竟然跟晨钟的作品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个别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竟也毫不逊色于晨钟。学生不由得为此而兴奋不已,没想到读后感写起来这么简单,而且还可以跟作家写的相媲美,这唤起了他们学习读后感的极大热情。很快,学生便掌握了引申式、阐发式、评析式多种形式的读后感写作技巧,还把写读后感的习惯保留下来,而这种习惯给学生学习文学带来了无限的教益。

二、 用活动来促读激写,也是学习应用文的一个好方法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言的学习、写作素材的积累,都离不开我们周围的社会环境。我们应该利用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运用知识,应用文也不例外。

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有关新闻的知识及例文后,我们便开展了“都是小记者“的校园活动。活动要求学生有独到的视角、有深刻的思想感悟,活动后要选出好的作品张贴到学校宣传栏内。

三、 与其讲,不如写

以写为突破口,直接让学生接触并感觉到某种应用文的灵魂,可以省却很多的弯弯绕绕,不但不会让学生感觉其面目可憎,而且还倍感其亲和力。

广告词应该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一谈起广告词,学生就在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吃嘛嘛香”等,我立即抓住契机问:“同学们,为什么你们这么简单就记住了这么多广告词?”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立刻就把广告的主题鲜明、语言生动等特点总结了出来。趁热打铁,利用这些写作特点,我立即向学生征集起了校园公益广告词,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内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并对自己的一些不光彩行为进行了自我忠告。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不到十五分钟,大家便开始相互欣赏大作。这样教师还需要再为讲“海尔健康型‘三合一’滚筒洗衣机”而唇干舌燥吗?还需要为强调要写全产品的类别、特点、范围等而婆婆妈妈吗?我们的学生会写出他们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天地。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对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这次写作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广告词的知识,而且也对他们的日常行为做了深刻的反省,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应用文也不例外,即便是简报,即便是记录。学校、班级有了简报,我们的管理会更透明、我们的教育目标达成会更迅速,我们引导学生做好了课堂记录,本身就是授学生以渔。所以请把应用文拉近到我们的生活中,把应用文充分利用起来,让生活活跃在我们的周围,更好地装点我们的学习、帮助我们的工作。

读后感格式范文第8篇

首先,要认真阅读且弄懂原作。“读”是“感”的基础和前提,“感”是由“读”产生的。只有认真阅读原作,才能透彻了解原文,才能产生符合原文的感想;只有认真阅读原作,才能有深刻的感受,才能写出好的读后感,可见,读后感是由原文触发的。反复阅读原作,并通过分析、研究,才有可能获得真切的感受,抓住要点写好读后感。

其次,要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新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路。由于世界观的不同,人们对同一个问题常常有不同的看法,有时甚至截然相反。要分析不同看法产生的原因,是立场观点不同,还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这样对是非、功过、美丑和善恶,就有明确的标准,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就能变得充实而深刻。

二是通过辩证分析展开思路。我们应该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从事物转化的角度去进行分析,分析得越辩证,道理就越显得深刻。

三是通过联想展开思路。讲得通俗一点,就是找联系,作发挥。可以就事物本质上某些相同或相似点展开联想,如从吃的蜂蜜想到采蜜的蜜蜂,想到鲜花。可以从正面的道理联想与之相对、相反的道理,如从“谦受益”,想到“满招损”。或纵向展开,或横向展开,既有由事入理,又有由表及里,也有由此及彼,这就有了深度。

深度与新意密切相关,有了深度,就会产生新意。“新意”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体现:

一是联系生活实际质疑。亲身经历的,既熟悉又有感情,你经历的,别人没有经历,写出自己的特点,注入自己的感情,“感”自然就新了。对文中的内容或观点,经过自己反复思考,大胆提出疑问,并阐述“疑”的理由,这就新了。

二是见解独到发人深省。对文中某个观点,虽然别人已有论述,但你不与苟同,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言人所未言,这就新了。感想谈到最后,你摆出一对矛盾,提出一个问题,促人思考,发人深省,则余味无穷。

不管哪种方法,都是展开思路,深入论述的手段,最终目的是把“感点”论清楚,把道理讲透彻。

三是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读后感虽然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是仍有基本的写作思路,引—议—联—结。具体地说,读后感要从所读的文章中去“借题”,所谓借题就是从所读文章中引进论题,这就形成读后感独特的开头。开头的“借题”不是目的,中间部分的发挥才是目的,读后感的主题就是“发挥”。这种发挥不能离开借来的“题”,往往运用这个“题”进行类比,去进行联想。读后感的结尾,一般要用“读”来收煞,要用“感”来点睛。

读后感格式范文第9篇

读后感,顾名思义重点是“感”。它借助于“读”,以“议”为主,主体谈“感”。在写法上比较自由,没有严格的固定格式,只要具备议论文的三要素即可,其结构也完全可以按照议论文的引论、本论、结论的方式。 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是“引、评、联、结”,即引出“感”从何来 ――对此发表评论―― 联系实际情况分析―― 结论(注意点题)。

感从何来?就是从何处提出问题,怎样去立论,大体有这样几种:①可以先概括介绍原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出作者的论点。在《事事关心》中,作者通过引东林党人的诗句介绍其概况后,在第6节才引出文章论点:“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由娓娓叙述、议论而引出论点。②可以概括原文的写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作者的论点。斯妤在《简洁精纯的〈雪〉》一文中是这样开头的:“鲁迅先生的文章,向来以洗练著称。写人写景叙事,无不简洁精纯,绝无半点冗杂。”由总结提出论点。③可以先引述原文中的重要词句或语段,从这些词、句、段中引出自己的看法,作为读后感的论点。李允经的《〈雪〉的独特之处》是这样来提出论点的:“《雪》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不仅仅写了‘朔方的雪’,而且运用想象,扩大了艺术的视野,把它和‘暖国的雨’‘江南的雪’作了对比描写。”然后再进一步阐述作者的观点。④还可以批驳对方荒谬的观点来提出作者的论点,鲁迅的《“友邦惊诧”论》就是这样写的。

怎样展开评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这就是“感”,它是读后感的主体,必须围绕中心论点,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结合原文的方法,联系对照作者能感悟的实际情况展开议论。采用恰当的论证方法,选用有力的证据展开充分的说理。这跟一般性的议论文写法是一样的。

需要注意的是“感”不能不着边际。比如《滥竽充数》,原文的思想内容应该是没有真才实学迟早是要丢饭碗的,齐宣王真假不分助长了没本事的人吃大锅饭。取其两点或其中之一来谈感是必须的。舍此两者,譬如再来个什么“戏说”之类,就是明令不许的。

注意选好写作的角度。读后的“感”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应该是取其某一方面或从某一角度来阐述。如写《故乡》的读后感,选取闰土或杨二嫂的今昔对比或取其一面,宏儿的希望,“我”的见闻,最后对“路”的议论等都是可以的,但如果上述诸方面齐头并进,恐怕难于驾驭。

立意要新。如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读后感,顺着原文的意思来写固然符合要求,但如果从忧患未必就一定使人生存发展,生活条件优越未必一定使人精神萎靡不振,关键是看他有没有奋斗意志和坚韧毅力的立意入手。必然使文章耳目一新这样的立意,是观点的翻新,是一种创新思维,应予提倡。

要密切联系当前社会或自己的思想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联系实际的读后感有针对性,容易写得深刻。一般地说,触及自己的思想灵魂比联系社会实际容易写好些。有的学生怕暴露自己的弱点怕被人家瞧不起,不愿意谈自己,只是泛泛而谈。其实这样做不容易写得深刻,也属于文风上有些问题。比如写《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文的读后感,你联系社会实际,固然不错,但如果能说及自己,把原先的想法,举出例子,又把读后的想法写下来,就容易写得深透感人。

在写读后感的时候,还应注意“叙述”与“议论”不能本末倒置。叙述是引子,是次要的但却是必须的一环,有的学生信笔而谈,甚至通篇未提及所读的内容,忽略了这一环节,会使文章存明显瑕疵;议论是主要的、最重要的。但正如红花虽好尚需绿叶扶持一样,叙、议是紧密相连、因果相承、相辅相成的。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就要有个好题目。俗语说:“好题一半文。”有的学生觉得读后感无需多动脑筋另起题目,写个“《》读后感”就言简意明了。但简是简了,意思不明。你比较一下《〈故乡〉读后感》和《先声夺人,形象鲜活――杨二嫂形象概述》这样两个题目,中心题旨孰高孰低,不是一目了然吗?我们应该学会用一句精练的话来做标题,给人醒目、新鲜之感,在考试中这是获取高分的法宝。

此外,还必须在语言、结构上下功夫,并且议论要联系实际,切忌敷衍了事,长期坚持必有好处。我们在一篇课文教学后写下自己的看法,严格地按“读后感”的形式来训练,不断磨砺自己思维的批判性,激发创新的火花,才能使读后感有新意,才能感动读者。

总之,一个新鲜的吸引读者的题目,一段扣住读者眼球的凤头,主体部分入情入理的分析,注意结尾总结照应开头的,每个环节都倾注了作者的心血,这样就能写出高水平的读后感,文章也就为读者喜闻乐见。

读后感格式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生 读后感 结构 误区 能力

文学名著是历代精英文豪呕心沥血、千锤百炼铸就的智慧精华,是一个人了解历史、品味人生的窗口,是一座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是一个人增加学识、改善气质的必经之路。按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三年的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2―3部名著。能写出规范的读后感,对学生巩固读书所得,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初中生读好原著是写作读后感的基石。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改变对阅读文学名著会耽误学习、影响考试分数的错误认识。让他们明白到只要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控制好阅读的时间,日积月累,不仅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阅读品位,还会提高其整体文化素质。

1、合理安排时间。阅读经典必须从平时做起,点滴积累,方能厚积薄发对新大纲推荐12?部经典名著,如果学生坚持每天在完成作业之余,拿出半个小时进行名著阅读,那么一天就可以读完1?万?5千字左右。日积月累,就能养成阅读经典名著的好习惯,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质疑能力、研究能力和听说能力。

2、细读。阅读名著时,初中学生大都只关注情节,把故事看完就算完事。其实,情节之外,学生阅读名著时更要关注人物、欣赏人物、品味人物、评析人物,将人物作为名著阅读的突破口。抓住了人物,就抓住了名著的关键。关注名著实际上也必然会关注塑造人物所运用的的一系列方法,与之相关的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精选有价值的内容。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

二、立足基本结构,激发真情实感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读后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如果给它归类的话,大体应分在议论文中。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读后感比议论文要简单得多。名著读后感就是在你读了一本名著后,写出你的感受来。但要写得好,还是要遵循一定的格式。

1、定好标题。读后感的标题一般有正、副两个。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写明观点,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有的正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副标题写读的什么书,标明题材,一般为“读《×××》有感”。副题比正题低两格。

2、定好基本结构。

第一部分:引――由读而引出感。这一部分就象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这一部分一般来说要开门见出,不要绕圈子,只要概括性说出感受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快速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

如写读《水浒传》有感时,可以这样开头:“经过几天的努力,我总算再次读完了《水浒传》。阅读的过程中有点辛苦,但苦中有乐,《水浒传》一书刻画的梁山108好汉令人生趣,古代英雄豪迈的气概和不一般的性格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样,没有绕圈子,很概括地说出感受,引出“感”的观点:学习古代英雄豪迈的气概和不一般的性格。

第二部分:议――就自己“感”的重点、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阐明道理。学生读书有一个过程,而他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接受的。这部分的写法应采用边叙边议的方法,叙就是叙述所读名著的感人的情节,简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议就是抒发他们的感受。要有层次有顺序把感一步一步推向顶点。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要照抄原文。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论述部分。议论要真实得体,这样才能感人。

写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时,可以这样概括写出读的内容,并进行分析:在鲁滨逊刚流落到荒岛时,他依然不放弃生存的希望,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独自一人在异地撒下勤劳的种子;用自己朴实的双手,建造出最美丽的房屋。他收养了勤恳的“星期五”,同心协力创建属于自己的家园。

我知道,在这一次又一次成功的背后,鲁滨逊一定经历过无数困难、挫折与失败,但他仍然坚持着,不畏艰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一段段美好的回忆。

第三部分: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抒发感受。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感就没有意义了。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感受落到实处。把自己比较,找出差别,提出改进的方法或建议。

写读《童年》有感时,可以这样联:再看看我们,我们多幸福啊,被父母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负你,大人会毫不犹豫地狠狠地教训那个人一番。而高尔基那个年代呢?高尔基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这一类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干吗呢?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值得他们去做吗?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请你相信,黑暗过去之后,太阳总会出来!

第四部分: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结论部分。结论可与开头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这个结论可以是批评式;又可是劝勉式,还可是鼓动式。视行文内容而定。

写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时,可以这样结:也许我们的生活没有保尔崎岖,没有保尔壮烈,也没有保尔感人,但是,我们要活得有意义,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辉煌。也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像保尔一样绽放吧!

三、避免走进误区,是写出完美读后感的保证。

1、离开原文。初学写作者常犯的一个毛病是引出观点后,就把所读的作品放到一边了,这是不恰当的。这就等于脱离材料,没有“读”的内容或者不能恰当引用材料作为“感”的佐证,读后感就失去了根基。应当在行文中注意抓住原作品,最后也应当回到原作品上,以照应开头。围绕原文的精要,这样写出来的感受才更真实感人。

2、结构过于呆板。“引议联结”的结构只是一般的写法,不必拘泥,写成新的八股文。“联”要联系自身或社会的实际情况,不要空发议论。还要避免联系自身时就一味检讨自己的呆板写法。习作中应该集中力量写感触最深刻的那一点,不要千头万绪,面面俱到。要抓住那一点,深入写下去。还有就是抓住一点之后,要联系实际,深入地写下去,只有这样,才能让主题集中、鲜明,读后感写得详略得当。

3、读后抄。这体现在写读后感是时大量摘录引用材料中的原话。在引述原作的环节中,不少同学往往用大段的直接引述来代替理解式的概括,复述情节的篇幅占得太多,常常是开头说上几句所读文章如何感人,然后就大段复述原文内容,结尾表表决心或提提希望了事,以致文体产生转化,类似于夹叙夹议的文章了;或者大半篇叙述故事,后面来一些总结性的议论,类似于卒章显志的散文。

总的来说,写名著读后感也是初中生学习写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写作规范的读后感,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写作能力。习惯养成之后,读书理解能力会增强,读书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读书自然就成为一种有思考的行为了。

上一篇:爱国读后感范文 下一篇:简爱读后感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