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07 11:21:49

电算化管理

电算化管理范文第1篇

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电算化的联系

应该说,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已基本上结束了初级阶段的开发应用,能满足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报表工作但仅仅为完成事后的会计报表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富有成效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不仅能提供帐务及报表工作,而且能实现对企业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不仅要反映事后的经营业绩,而且能有效进行事前的预测、决策;不仅能提供简单的财务数据,而且能反映与其有关联的资料。这些情况都成为今后会计电算化研究开发的重点和方向,为此,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竞争已逐渐转移到以企业管理电算化为主要内容的竞争。例如,深圳金蝶公司开发的制造业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就是为适应企业管理现代化而开发的高科技产品,是未来企业管理型电算化软件发展的方向。

企业管理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两者相辅相成,从一般意义上讲,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电算化的一个分支,是企业管理电算化的一个子系统,但我们认为,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电算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电算化的核心和枢纽。企业管理电算化是企业实现全面管理目标的计算机智能化处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广义的会计电算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首先,我们所说的企业管理电算化并不是以前流行的“办公自动化”,而是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预测、决策、投资、计划等各个领域,各种经济活动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优化组合,有效协调地控制运用,而企业在这方面的经济活动中,特别是与企业最密切,最基础,最具重复性的供、产、销活动及其他经济活动最终都明显地反映在财务会计的帐务报表中,而这正是会计电算化所要预期的目标。其次,企业管理电算化工作并不是很早就开始出现的事物,而会计电算化工作在我国已历经较长时间的发展,企业管理电算化正是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为更好适应企业发展,制度创新,财务管理的需要而逐步发展的,它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延续,是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方向——企业管理电算化

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企业管理电算化是对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支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会计电算化的更高要求,是今后会计电算化软件深层次开发的方向。但企业管理电算化的开发、运用及发展又不同于会计电算化。因为,一般意义的会计电算化是以帐务及报表为主要目的,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中,较多的初始化工作要经过手工的收集、整理、汇总后再输入到计算机中去才能产生结果,很多劳动要经过手工及计算机的双重劳动。总的开发主要经过计算机专业人士及会计人员共同完成,而且很多计算机输出数据并不是有现实意义,数据的重复利用率并不是很高。而企业管理电算化工作涉及面广,包括企业生产制造等在内的各个环节、各个系统。而这些系统十分分散,又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它是运用计算机语言,以企业生产经营一体化,符合企业效益最大化原则为前提,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用科学的计算技术和高效率的数据流程为企业提供相互牵制、相互联系的数据资料,通过对企业管理电算化的全面有效的运行,最终都应全部汇总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自动化控制。例如:生产制造中的例外变化通过生产制造系统及成本核算系统的相互牵制的共同作用,使得例外变化在财务报表中得到反映,而财务成本报表的例外变化要求企业管理电算化系统作出原因分析,以达到控制例外变化的目的。从以上分析可知,企业管理电算化系统是一个强大功能的高级的管理型财务软件系统,它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会计电算的更有效地运行,同是,企业管理电算化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对现有会计信息以及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其他信息进行再加工,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运用现代经济计量方法,建立具有广泛意义的经济模型,运用特定的方法,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所以,我们认为,企业管理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方向,而且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开发企业管理电算化的思路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企业管理电算化才具有相当复杂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它几乎包括了企业管理工作的全部事务,而且企业管理工作并不具有规范的约束性,它并没有象会计工作那样,有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约束,企业管理工作因企业的组织形式、规模的大小,行业特征的不同而不同,但它在许多方面却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所有的这些情况决定了开发企业管理电算化的可行性和艰难性。依笔者意见,开发企业管理电算化工作要致力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要进一步向深层次开发会计电算化软件,着重开发供、产、销领域的电算化管理系统,并使这些系统在相应部门使用,财务部门要与使用部门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为此,要着重开发通用性的成本核算管理系统,使成本核算管理与生产制造系统能充分相互街接。

要注意这些系统运行的整体性,相互制约性,实现数据流之间的无缝连接,保持数据的真实性和控制力度。

开发具有决策系统功能与责任考核功能的子系统,为顺利进行企业管理电算化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利用管理会计的分析方法、计算程序等建立起一整套能为企业提供预测、决策、计划等功能相适应的模型,为企业的相关部门和高级领导提供信息指导。利用企业管理电算化系统的数据资料,通过加工、整理开发具有激励作用的责任考核系统,也是企业管理电算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开发方式上,企业管理电算化软件应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务人员、生产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的高级领导参与配合进行。要特别注意企业管理电算化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街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开发的初级阶段,要力求开发软件的实用性,在已充分成熟的基础上,再开发具有广泛适用的通用型企业管理电算化软件。

电算化管理范文第2篇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

1.1完全电算化完全电算化不仅是指手工会计的完全解放,还应是会计电算化与审计电算化的交叉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会计管理信息化。电算化会计系统查询功能的强弱、数据库的标准化与开放性、是否保留处理过程和审计痕迹以及预留审计测试通道等对电算化审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影响很大。只有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达到相互交融,才能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全电算化。

1.2完全网络化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此时会计电算化已融入到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可称其为会计及企业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化,同时这个阶段的系统也必然是网络化的。

1.3完全智能化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像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

2电算会计要体现的成本管理理念

系统的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强调成本预算(标准成本的确定)、成本控制与分析、责任成本管理等。系统成本管理涉及产品成本核算、成本中心会计、订单和项目会计、获利能力分析、利润中心会计以及辅助管理决策的执行信息系统。成本中心会计包括标准成本的确定、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对比、成本报告与分析。订单和项目会计用于归集某一订单或项目的实际成本,并将其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以实现对订单或项目的监控。获利能力分析可以回答哪一类产品或市场会产生最好的效益,一份特定订单的利润是怎样构成的等问题。

3电算会计系统要体现企业业务的整体管理

系统由于各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而将整个系统连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信息高度集成,实时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系统不仅反映货币计量信息,而且反映非货币信息;不仅强调信息的可靠性,而且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系统体现了先进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管理思想,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4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模式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的管理。财务软件日益成为企业全面管理软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组成部分,所以,要求现有的财务软件应有很好的融合理论与开发技术,能够实现不同系统层次的数据转换。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模式。在该协议中应明确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比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从而实现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进而被识别和接受,能够在不同软件系统下直接使用。其次,应由相关的财政组织部门协调各单位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模式,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在这方面政府应该投入资金像建立像会计制度一样统一的软件,建立国家电算会计软件,将统一的制度和数据口径统一在软件之中。

5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

管理制度是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电算化会计工作成功的基础。实行电算化会计后,会计核算工具与程序、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表现形式、会计档案的保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制定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时,除了要遵守手工会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外,还要考虑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是:①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根据自身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企业管理结构、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开发的特点,划分电算化会计岗位,明确系统内各类人员的职责与权限。②电算化会计操作管理制度。通过对系统操作的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进行,完成会计核算工作。③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该项管理制度内容是做好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的维护,以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进行。④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是以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会计数据与信息的,具有磁性化和不可见的特点。应根据这些特点和手工会计条件下《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管理制度,做到科学管理、安全保密、查找方便、严防损失。

6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建立在网络技术之上的电子商务广义上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类电子工具进行的一切商业贸易活动。电子商务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吸引着大多数企业,企业纷纷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络服务公司,进行电子广告、电子支付结算、电子银行、网上咨询等,以拓展商贸渠道,增加贸易机会。电算化会计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收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所产生会计数据、会计资料,按照经济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储、加工,并生成会计信息,向企业内外部各方面传递,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经营管理、加强财务决策和有效控制经济活动。在网络时代,为了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电算化会计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向着网络财务、会计信息化的总趋势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电算化会计逐步完善其网络功能,①建立会计系统中心数据库,增强会计数据的共享性。完善会计数据与互联网络的标准接口技术,实现业务数据的交换;②建立与开户银行之间网络的宽带连接,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与银行的账户管理形成影射,推进网上收支结算的安全性、可靠性;③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交换标准,发挥电算化会计对经济业务监督的适时性、有效性。

7小结

电算化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电算化;会计;管理

会计电算化使现代财务管理搭上了“信息快车”,迅速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尚处于生长发育期,因此产生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应用软件,它是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业务流程的有机结合。但由于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制度仍不完善,存在着许多问题。

1、应用会计电算化后,相关制度没有及时修改与调整

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从账户设置、账户管理、登记方法和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系统设计、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将财务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修改。

2、

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与监督功能

一直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事前的分析预测和事中的控制很难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卓越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然而,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及监督功能的现象。

3、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许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较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或者已经归档的内容也不完整。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或自然损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的情况发生。有些单位对会计数据备份管理未形成制度,随意性大,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数据也将无法恢复。

二、会计电算化的管理

鉴于企业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财务部门单一的计算化问题,我们在面对上述问题的时候,就应当系统全面的来研究解决的问题对策。

1、加强电算化系统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与制度完善

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系统正常、安全、有效运行的关键是企业管理机构的设置和正确的操作程序,建立严密的组织机构体系与制度保障措施。这其中包括:

1)合理设置组织机构

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财务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计算机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企业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应尽可能是专用的,企业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

2)制度保障建设齐备

(1)严格制订并实施机构和人员的岗位管理制度

对各类操作人员必须制定岗位责任制,基本岗位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重点工作岗位必须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违法行为。

(2)严格制订系统操作的各项制度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于系统操作环境,必须制订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操作规定。操作规定应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形成一套电算化系统文件。

(3)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这些档案主要是指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和其他会计资料等。系统开发要对这些资料进行不同的存档和安全保管、保密工作。档案管理一般通过制定与实施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

2、加强企业财会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培训

会计电算化要求企业财会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还要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各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同时,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

3、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

1)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强重点防护

要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等。

2)完善必要的计算机软件与网络安全控制措施

网络的日益普及,使企业信息共享变得方便迅速,但实现会计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增加了泄密和受网上黑客的攻击等诸多问题。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取必要的计算机软件防范系统控制,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等。

4、提高企业总体管理信息化水平

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由于我国企业管理目前总体上存在信息化管理偏弱的问题,影响企业的发展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应与企业本身的管理信息化息息相关,必须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理论相融合,实现企业整体的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才能真正发挥出电算化会计的最佳性能,为提高企业总体市场竞争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电算化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开展电算化会计的实训是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切实开展专项训练需要认清实训目标、调整实训内容并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企业会计电算化与电脑化管理的调查报告中华会计网校

作者简介:应连军(1978-),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投资理财系教师,主要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和研究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推广应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我国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到2010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一般都开设有电算化实训课程,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实训时间。但效果是否满意是否满足社会要求,还有待进一步证明和探索。作为一名电算化会计专业授课老师,在四年多的实训指导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首先,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在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认识到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其次、我们必须认清高职学生的现实情况。在我国目前的招生录取过程中,高职是第五批。虽然在一些学校当中,财会类学生录取分数相对与其他专业要高一些,但总的看来他们普遍素质不高。即使是财会专业的学生,从生源上说,普高生和职高生也有区别。普高生相比较而言学习态度和方法要好一些,但在会计核算和计算机基础上略有欠缺。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的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的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再次,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

根据最近一份对湖北、湖南、广东的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甩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甩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的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70-80学时。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这一点应该同企业里的专项突击培训有所区别。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单设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的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此外,如果有可能,单设的电算化实训最好安排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结束以后,通过老师的编排和指导以电算化的方式实现会计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利用,并和手工业务做比较,相信这会更好的促进教与学。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ERP)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这一点非常实际也很实用,在对很多毕业生的回访中得到证实。例如,使用Excel处理会计业务前要设定公式,这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具体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步骤,因此它还会提高学生完成其他会计课程作业的质量和速度。曾经有部分同学将这一知识用到财务管理分析计算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也得到了该课程授课老师的赞许。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辅助理解VisualBasic编程的原理,这就使这部分内容学习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但是,由于时间、认识等因素,往往很多教材或教师授课中会忽视这个内容。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简单一种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的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到运用到实际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2、防止实训内容大而全,不切实际。不少软件供应商看中学校的培训资源,会主动和学校联合搞培训。高职学校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该说,校企联合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如果不考虑高职学生及相关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按照诸如用友、金蝶等公司的培训模式来辅导我们的学生,站在ERP的角度,综合介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功能,全面铺开,涉及诸如生产制造、物料管理等内容是不妥的。这些都过于专业而且主要针对与企业专业人员,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很难理解,如果不增加大量课时,至少在目前是不切实际的。

3、解决实训教材的问题。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借助软件平台来实现。如何理解这种思想必须借助良好的实践课教材并保证充分的操作时间。这是决定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市场上电算化会计实训教学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可分两阶段进行。首先选择一种较好的手工会计模拟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使之应用于电算化实训教学;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可以组织一线教师编写实训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

电算化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管理 探析

中图分类号:E2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当下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中,传统的手工记账已经不能满足财务发展的需求,计算机的更新替代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操控平台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现代财务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经历了1983年以前的实验科研阶段,在此期间电算化核算比较单一,且缺少相匹配的工具软件,专业人员也不够完备。1979年长春一汽大规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里程碑;然后是90年代的自发发展阶段,进行了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工作,培养了大批“复合型”人才,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达到了高潮。1990年初,财政部颁布了第一个会计电算化的法规性文件《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标志着会计电算化事业走上了规范的道路。

我国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比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外贸易的不断增加,经济业务及核算越来越全球化,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强,我国的财务软件也应具备多种语言、多种货币形式,而且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也应更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未来会计电算化将更加趋于成熟化、多元化、规范化、广泛化、网络化,为企业管理所用。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

1.缺乏认知。我单位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智能性。多数人认为电算化还只是用于代替手工核算、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等的一种工具,根本没有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办度不够,不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这种认识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十分不利,特别是中小企业及缺乏信息化的公司。由此看来,我们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处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2.制度滞后。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从帐户设置、帐户登记方法和帐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系统设计、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而财务人员大多还把精力放在软件使用上,忽略了会计制度及岗位职责的建设,存在“一身多职,越俎代包”的现象,各项制度落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3.忽视管理。电算化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算帐、报帐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以把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但软件偏核算轻管理,大部分单位只重视报帐,使用会计软件的总帐、工资、固定资产、报表等核算内容较多,至使会计软件开发商提供的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预算、分析等模块内容设计简单,功能不全,限制了电算化的管理功能。

4.安全性差。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也就成了财会部门最头疼的一件事。

电算化系统下,信息数据在录入、复制、传输过程中极易被篡改、丢失或泄密。而保存数据的U盘或磁盘,一旦介质受到外界损坏,数据极难恢复,势必给企业造成极大损失。

三、会计电算化的控制管理:

1.夯实基础工作。做好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是在单位内部制定会计电算化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数据保密措施;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术知识,更新知识结构。

2.突破固有模式。网络时代的到来,经济的飞速发展,财务数据及交流日趋增加,我们的财务软件也应随时更新,链接更多的共享资料,发展成为网络化、集团化、国际化的模式,具备更多的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能力。

3.增强安全防范。电算化在会计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这些风险主要来自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攻击等。为了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采用一些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

4.管理会计档案。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几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地点,以防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电算化管理范文第6篇

一、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现状

目前的会计模拟实验大多以手工为主,这种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在会计保送的教学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而在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这种传统的会计模拟实验显然已经跟不上现代的会计教学要求了。目前许多院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以适应社会需求。但是许多院校开展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水平和手段却是远远跟不上现代教学的要求,甚至有些院校连一次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都没有进行过。导致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必须构建在一整套具备财政部门软件功能规范的财务软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之上,软、硬件的维护、构建与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多个部门与人员的合作配合。不易在短时期内达到效果。以致影响模拟实验的效果。其次,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雷达立在一套完整、科学的会计经济业务以及分工精细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现成的会计电算化经济业务在教学中极少见到,软件文档也仅仅提供了一些非教学内容的说明书。因此,设计一套完整的、适于会计电算化实验的经济业务也是非常必要的,但这对于会计电算化教师来说又是极繁重、精细的工作。经济业务的选择与设计份质量都会影响到模拟实验的效果。

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企业管理的不断深入,实现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代会计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因此培养一大批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是非常必要的。加强、提高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地位与质量是符合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同时也是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的关键环节。构建计算机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无论是实验流程,还是操作方法,都是相对固定的,而其实验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数据处理要求完整、真实、准确,这一特点决定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实验教学中广泛的应用前景,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无非涉及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对于实验用机,不管是单机还是网络用机均订完全胜任。符合财政部门规范功能的软件更是日新月异,配有学习、演示版的财务软件更易于取得。

三、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三个层次

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验中涉及到会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但鉴于中专学生的知识层次与实际情况,本人只对如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用会计软件以实现会计核算谈谈个人的看法。笔者在会计电控化模拟实验的教学中把电算化实验分为三个层次,即:与课程相结合的模拟实验、全真模拟实验和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的模拟实验。

(-)与课程相结合的模拟实验

进入电算化专业学习阶段的中专生,已经具备了会计基础知识,相应的课程《基础会计》、《工业会计》也单提较好,但对于会计电算化却还很陌生,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实验,把课堂讲授与上机模拟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经济业务量小,讲授与实验分散、交叉进行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在这一阶段中,由于技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方法和理论,使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形成感性认识。因此设计一套简单而相对完整的经济业务教会学生使用财务软件,对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形成初步认识。经济业务量如果过于复杂。学生大量的精神都会集中在处理经济业分上,反而不利于方法与技能的单杠,模拟实验不是集中进行,而是分次数与课堂警学目标同步。学时安排上讲授多于实验。

(二)全真模拟实验

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第二层次的学习,集中四周的时间,在机房实验室模拟工业企业的实际操作。在实验中,由笔者设计了一套相对完整,难度较大,业务较为复杂的会计经济业务,并且在实验前已经在软件中测试通过。分工细、工作量大、难度较大、人员分工协作、有计划分阶段完成是本层次的主要特点。在全真模拟实验中,笔者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人员分工与岗位轮换。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严格的,模拟实验也必须注意管理制度,否则将会影响学生对实务的正确认识,并影响实验效果。将48名同学按四人为一组分成12组,相当于12个财务科,组内分工协作,将四人分成系统管理员、数据录人员、数据审核员、数据维护一员。各自设有自己的口令(即密码)和操作权限。教师充当救、硬件维护员,并指导学生实验。

第二,帐套设置。以四人为刊、组,组内合理分工与协作设立一个帐套。帐套名与小组的组号相一致,在计算机中不同的帐套是不能够复制的,因此这样做可以防止小组间的抄袭,完往考核措施,加强管理使模拟实验真正取得成效。

第三,小组长的选择。选择良好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小组长是至关重要的,小组长在权限分工中称为系统管理员,因此只有软、硬件都熟悉的同学才能担当,从而使教师从繁劳的软、硬件故障排除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指导学生实验技术问题。同时有良好组织能力的小组长还可以加强对本组的监督,做好数据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

(三)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的模拟实验

通过第二层次的模拟实验,学生基本已经能够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但对如何转换系统。即把会计信息系统向会对电算化信息系统却节能掌握,为了加深学生对系统转换的认识和理解,笔者又安排了第三个层次的模拟实验,即手工与计纫机同时进行的会计模拟实验。这一层次的模拟实验来用了手工会计实验的资料,无论在处理程序上还是难度上都要比全真模拟阶段提高了一个台阶,合理地将手工核算的方式与方法运用到电算化实验中来便是此阶段的主要技术难题。”还过精心设计与安排,在合现的初始化设过后任指导学生与手工会计同步、分阶段进行安分模拟振作,此次模拟实验运用到电算化信息系统全部模块,并与手工核算取得一致结果。

通过实验,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功能与现作方法,并且实现了手工会计核等方向向电算化核算方式的转化。为学生日后走上会计电算化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充分达到了电算化实验的要求。

电算化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校电算化财会管理人员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开始逐步进入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由于计算机处理财务数据的能力强、速度快,对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我们跨入21世纪之际,由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传统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化、数据化、知识化已成为高校财务的主旋律。网络时代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也打破了传统高校的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因此,信息时代的高校会计人员想要更好的迎接信息时代的高校财会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信息系统与会计的联系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算帐、报帐的过程,它的出现是会计技术手段上的一次“革命”。会计电算化的到来,把广大会计管理人员从那种日夜埋头于抄写、计算、整理、汇总、核对等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使财务人员得以腾出精力,逐渐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从而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促进了财务工作的正规化和规范化,使其健康有序的蓬勃发展,为整个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手工会计系统的纸张、笔墨、算盘已被电子计算机所替代,但会计规则,并没有因使用计算机而改变。因此,有人将此时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称之为“手工会计系统的仿真”。近期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预示着会计技术手段由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跨越到会计信息化阶段。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将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等多方面均进行全面发展,进而据以建立满足现代高校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

二、高校财会人员如何适应现代高校的电算化会计要求

会计人员只有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将整个核算过程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和程序等,进行具体判断和正确选择,从而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高校实际情况。电算化时期的财务人员除了必须懂得一些常规的计算机知识,如输入、拷贝、打印之外,还必须结合财务岗位的工作特点,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简单维护。综观目前的高校财务管理,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并有一定英文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实在太少,这是推行会计电算化的一大障碍。会计人员如果只懂会计没有电脑知识,就不可能提出很好的财务管理构想去实现会计电算化;只有既熟悉财务,又具备一定电脑知识的会计专长人员,才能设计出优秀的财务管理方案,让程序设计者开发适用软件,使电算化发挥最大效能。再者,财务人员如具备一定电脑常识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操作错误,降低差错风险,从而保证会计数据安全。为此,高校财务管理要做好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工作,让现职会计人员掌握电脑知识,为实现电算化提供有利条件。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互联网信息量中有93%是以英文形式,常见的网而设计及程序也都以英文为基础。英语作为语言体系中的支撑语言在一日千里的网络时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曾经在我身边发生这样一件事情:一名资深会计在使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处理时,不小心触动某一键位,导致出现蓝色屏幕。尽管显示屏上有英文提示:Repeatentertorecovery(敲击回车键即恢复原状)。由于不懂英文,这名老会计大呼有病毒而束手无策,引起一场不必要的慌乱。在会计信息实行电算化管理的今天,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如果在英语方面有所欠缺,就不能娴熟掌握计算机操作知识,也不能对财务软件进行常规的使用和简单维护,计算机在财务工作中就难以起到中枢作用。除此之外,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还要有先进的管理水平和优良的服务意识,做到快速、高效、周到全面,以赢得使用单位和广大师生的满意。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人员要做到科学计划,加强管理,以满足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

三、信息时代的高校电算化财务人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性、创造性很强,与其他系统比较,有很大的特殊性,它处理的信息量大,数据要求准确可靠、保存期长,需要严格监控;同时,会计数据要求严格、保密性强,属管理部门的敏感资料。因而,会计电算化对财务管理及财务人员均有特别的要求。

(一)会计处理方法制度化

会计电算化系统繁复而涉及面广,不宜经常修改,这就要求会计核算的方法、程序实行制度化。如果会计处理方法更改频繁,一则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二则影响电脑系统正常动作,容易发生差错。如果不慎修改出错,就会导致系统损坏,影响正常会计工作,因此,无制度的变更,一般不要随意更改会计核算方法,以保持会计业务环境相对稳定,保证电算化系统正常运作。

(二)加强监督和管理,保证信息安全

实现会计电算化,必须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由于计算机数据高度集中,高度依赖电脑,且受电脑病毒入侵、人为操作失误、机器故障、非法毁损等因素影响,数据很容易被破坏,因此,会计电算化必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一方面制定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控制,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严禁未经受权人员上机操作;不能连接与业务无关的终端,禁止与互连网连接;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安装“防火墙”,严防电脑病毒入侵,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据。实践证明,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信息安全的最好保障。

(三)实行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随着计算机在财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就要求对计算机产生的各种内容数据、报表等会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同时也为了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不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所以就要求有严格的内部控制,而这些会计信息也只有在严格的内部控制下才能保证其内容的准确可靠和安全无误,才能预防和减小计算机犯罪的可能性,可见建立一套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容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高校财务管理的电算化改革是高校体制改革的正态发展,是高校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转变,有利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更能系统地反映高校经济活动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是可行且必要的。电算化时期的高校财务人员任重道远,应时时反省自身,提高自身,不断更新和拓宽专业知识,从而适应现代高校管理的改革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美)A活尔勃特,信息经济学,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2、薛云奎,电算化会计的局限:仿真手工,财会世界,北京:中国财经报社,2000年2月14日

3、王文京、胡进平,网络财务时代扑面而来,会计研究,1999;37--41

4、刘志涛,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和实务发展影响的研究,见:中国会计学会,中国会计学重点科研课题文集,北京:中国财务出版社,1998;3--48

5、王朝曦,计算机的发展将导致会计革命,中国会计电算化,1999;3:3--5

电算化管理范文第8篇

1.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不完善

在手工会计核算时,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要经过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批,如果把关严格,核算中的一些错误能被及时发现;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业务的处理都以电脑为载体,某些人员往往既从事数据的输入,又负责数据的输出,许多审批环节被省缺了从而加大了出现错误和舞弊的风险。

此外,由于电脑中原始数据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输入计算机的,但实行会计电算化后放松了人工审核审批这项基础工作,致使一些原始数据在输入中发生错误,而出现错误数据。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作为财务人员应加强数据的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但会计人员对数据备份的重要性往往认识不够,导致一旦电脑出现故障,部分财务数据就被丢失。还有的对备份的数据盘没有定期检查,发生问题没有相应的补救措施,给自身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虽然社会上会计人员、计算机专业人才比比皆是,但是同时精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人员却十分缺乏。会计人员的知识不全面、不系统,难以将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对会计知识比较贫乏,对运行会计软件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处理,会计电算化复合人才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

3.忽视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

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使财会人员将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然而,目前不少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却存在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很多企业运用的软件,对于财务指标分析体系、资金收支预测等方面,内容过于简单,数据查询不够便捷,限制了财务管理功能,失去了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积极意义。

4.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较弱

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比较弱,硬件自身安全性能低,而硬件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会计应用系统软件的正常运用。一是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人未能按照一定的程序操作,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或错误的出现;二是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病毒的侵入防范意识不强,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病毒的侵入;三是会计档案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

5.电算化单机处理能力不足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以及会计核算业务量的增大,业务种类的繁多,对会计信息资料分析与研究的深入,计算机单机处理的方式既难以完成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又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延长了会计资料传送的周期,增加了数据出错的可能性。当出现大量的会计业务时,单机的处理不能及时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

对此,笔者就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工作提出一些设想:

1.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会计核算操作安全,及时、准确提供会计信息的根本保证。一是要加强人员的职能控制,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和功能的相对集中,必须强化组织和管理,明确人员间职责分工,将系统中不相容职务分离,以相应的管理职能与之配套。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二是加强操作管理,提高会计数据的准确性。会计电算化操作应严格按照会计业务和处理流程进行,掌握密码的运用防止非法操作、越权操作,确保核算的准确性。加强数据输入、输出的管理,保证各个环节的数据准确、有效。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通过严格的审核,并附上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发生输入的内容有误,应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及时修改。三是加强日常的数据备份和安全检查,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对发生的会计业务,做到双重备份,同时对备份的数据软盘应定期检查;重视对计算机的维护工作,防止病毒的侵入,保证在电算化过程中会计数据的安全。

2.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要求财会人员不仅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实行电算化管理的单位应针对会计人员的特点和要求,科学地确定培训内容,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提高会计技能。作为会计人员,要正确认识实行会计电算化后自身作用和地位的变化,敢于从实践中学习,不断丰富工作经验,提高操作技巧,充分挖掘自身工作潜力,提高职业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挥会计电算化的财务管理功能

现行的会计软件虽然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但内容相对简单,功能不强,不能适应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要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功能,为财务管理服务,必须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管理的软件系统;改变财务管理的形式和方法,通过对会计资料的整理进行预测、决策、规则、分析,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三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为单位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在充分利用计算机运行速度快、存储量大、对数据处理及时迅速的基础上,运用财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为财务管理决策服务。

4.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防护会计电算化越发展,会计信息的安全问题就越突出,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一是在财务软件中增加安全功能,防止操作失误造成数据被破坏。会计人员应按规定录入原始数据,制作记账凭证,输出各种信息,对系统操作人员进行授权,严格禁止越权操作、非法操作;要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人员进行授权,严格禁止越权操作、非法操作,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有效、正常的运行。二是建立预防病毒的安全措施,要经常更新杀毒软件,对硬盘进行病毒检测、杀毒。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使用人员,应自觉遵守操作规程尽可能降低计算机感染病毒机会。三是建立安全有效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会汁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潮、防尘工作,建立健全会计档案保管、调阅、复制、修改、销毁等环节的制度。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是保证会计数据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更好地为决策服务的保证。

5.实现财务信息的网络化

电算化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资产管理电算化管理资产核算

企业资产是国家的重要财富,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劳动资料,多少年来企业的固定资产核算一直延用传统的手工核算方式,管理手段落后,其存在的问题是:

1、核算速度慢,查找卡片不方便

2、不便于分析考核固定资产使用情况

3、不便于固定资产综合利用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靠现代化的电算化,才能将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了规范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响应地勘局要求我队决定自2006年初启用金算盘资产vps.eam版本(2.30)管理软件。此软件的启用,从管理规范上符合地勘单位对资产的分类标准,计提折旧实现自动计算并符合国标折旧年限,减少了管理者手工计算的劳动强度。本人负责的全队固定资产原值达5366.9万元,共计686台套,没有电算化之前光是每月计提折旧就要化上一个星期的时间,电算化后只要一天就可完成当月的折旧的计提,同时避免了计算出错。

一、电算化固定资产的优越性

1、固定资产实行电算化的作用与意义

我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是种类繁、数量大、使用单位和地点变化大。根据这一特点要把固定资产管理好、运用好 充分发挥利用效率,必须采用电算化来完成。

固定资产实行电算化管理作用在于:

(1) 财产管理信息化

(2) 财产管理规范化

(3) 财产管理便捷化

固定资产实行电算化以后,由于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固定资产数量、性能和使用状态,就可以开展经常性的分析,做到合理调剂使用固定资产,对已超过使用年限,折旧足额提取,又不能提高经济效益的固定资产随时进行封存或清理报废。本人手工做时要一个账页一个账页仔细核对,曾因为疏忽大意净值出现了红字,再做调账处理。资产电算化后会有提示,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

2、可以快捷方便查找固定资产资料

3、方便考核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和利用率

4、及时掌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情况

5、提供了资产在运营过程中经历的申请、分配、变更、维护、报废等多个管理环节,产品功能简约、实用,操作方便、界面精美。

6、金算盘资产管理系统提供的具有国际标准的强大的分类代码,随时查询资产分类、单位信息、规格型号、资产编码等多种信息。

二、手工管理资产与电算化管理资产的差异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种类繁多,规格不同,用途各异,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企业生产能力和未来获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由企业的设备与财务部门分别进行,企业的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要对其进行管理与维护。企业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侧重点及要求各不相同,使得管理的数据及报表内容存在差异,极易出现填写不全、账实不符等情况。由于信息分散,一致性差,造成管理的脱节与漏洞,乃至丢失。

固定资产核算重复、繁琐,工作量大,综合查询和统计报表不但数量多,而且各种要求高,手工处理不但效率低,正确、准确性无法保证,存在很大缺陷。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数据结构规律性强,适于电算化处理。笔者所在单位管理的资产达近6仟万元,涉及8个法人单位,采用电算化核算与管理固定资产,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数据信息集中保存,规范化处理,细化核算,既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使用情况,又能将笔者从繁重的手工记录、核算、数据转抄、手工编制各种报表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根据需要输入查询条件,即可生成各种管理报表,提供准确管理资料和信息,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手工管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由于条件所限,为减少核算工作量,提取方法较粗略,只能采用综合分类法计提折旧,直接影响损益结果,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实行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电算化,采用单项计提折旧的方法,提高了折旧计算的准确性。

三、电算化对资产核算的好处

固定资产核算包括初始数据录入、变动资料录入、计提或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折旧的计提及分配等项核算。

1、 固定资产通过建立卡片,给每项固定资产一个编码标识,可以完整保留每项固定资产的全部信息。记录的详细资料是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系统可以根据录入的有关业务资料自动生成相关的记账凭证。

2、金算盘资产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当固定资产信息发生变动时,如部门变更、原值的增减等及时调整,系统据以进行处理。

3、 固定资产折旧提取与分配是日常处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在系统初始设置时,已对相关内容进行设置,并且可按每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解决了手工时按类笼统折旧的不真实、不准确性。

四、资产管理电算化程序

单位实行资产管理电算化,为达到以上要求,电算化基础工作需完成以下程序:

1、申请及审批管理:资产购买环节、维护环节、报废等多个环节的申请及审批管理,形成多级严格审批的管理流程。使资产管理真正实现“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

2、资产登记管理:资产登记是一项最基础又最重要的工作,通过资产登记管理。

3、资产变动管理:记录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一些主要使用属性的变化。准确、灵活的提供详细的全程追踪管理,随时掌握资产使用的变动轨迹。

4、资产维护管理:加强对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等资产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帮助企业减少停工时间,降低总体维护成本、提高设备性能、降低资产投资。

5、附件登记管理:可实现对一些低值易耗品、附加物品或组件物品的管理,详细管理附件物品的使用的单位、部门、职员、数量金额等基础信息。

6、附件变动管理:单位内部资产之间的附件变动。

资产是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固定资产的正确核算与严格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意义重大,资产的管理电算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林珑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益处 《会计之友》 2006年第07期.

[2]刘学起 《集团经济 》 会计电算化在固定资产核算中的管理和应用.

电算化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会计准则

一、开展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必要性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推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的审计风险不断增大。不论对手工系统还是对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风险的重新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作弊可不留痕迹,更具隐蔽性。在电算化系统下,数据由计算机集中处理,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小。目前,不少软件都有取消审计、反计账、反结账功能,可以对会计记录进行不留痕迹的修改,特别是当有关人员故意篡改程序时,在电算化系统下就更不易被察觉,程序一旦被篡改,就会导致连锁性、重复性错误。内存资料可以毫不留痕迹地被消除篡改,若没有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会计报表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从总体上看,在电算化系统下,风险更大一些,多数情况下,审计人员可以把它设定为100%。电算化系统下,数据处理的环节减少,并且数据处理过程都是不可见的,手工系统下一些原有的控制便不复存在。一般来说电算化系统下的控制风险和手工系统下相比更高一些。对电算化系统应采取更广泛的符合性测试。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有上升趋势,若要把审计风险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就必须把检查风险降低到一个较低_的水平上。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相应扩大实质性测试的内容及范围。

二、会计电算化的转变

1.会计平衡验证方面的转变。在手工会计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在登账时,对总账和明细账,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等进行平衡登记,目的是对发生的错误可以利用这种平衡登记方式检查差错。但会计电算化后,由于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均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计算机按照登录总账和明细账的程序命令将数据从凭证数据库中转移到总账数据库和明细账数据库,只要记账凭证审核无误,计算机的内部运算不可能发生数据运算错误。所以,总账金额一定衡等于各所属明细账金额之和。那种在会计实务检验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用来检验实务工作是否正确的最基本“平衡验证”,仍出现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就成为画蛇添足。

2.日记账和明细账功用的转变。手工会计通过对现金、银行存款设置日记账,主要是现金、银行存款的流动性强,业务频度较大,比较出现的差错和舞弊。通过日记账达到日清月结,增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设置明细账主要是为了归类信息,便于查询。当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较强的运算速度和可靠运算能力,对各种记账凭证进行统计和求和,并对记账凭证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如日期、凭证号、摘要、科目代码、单位名称、金额、凭证类型等,若要了解货币资金的收支结余以及各明细账的情况,只需敲入几个指令,其结果便跃入屏上。针对货币资金管理的独特性,可改每日登记、每隔5天(或10天)登记一次,而对于明细账除了年终存档外,平时就没有再设一个模块每月都去登记日记账的必要。

3.会计信息传输形式的转变。在手工条件下,信息载体是纸张,成本高,使大容量的信息处理和大范围的信息交流极受限制,同时运算速度慢。因此,对外提供信息时不得不将信息予以综合,主要采用定期(每月或每年)通用财务报告的方式输出会计信息,输入到使用者那里,使用者再将其进行解集。现行的不少会计电算化软件为了紧扣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个轴心,使手工会计在计算机上再现,导致软件开发思维停留在现行传输模式下。这种模式的主要局限是现行传输的时空固定化、格式化和高度集中化。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除了定时、按规定格式提供信息外,更多的精力应花在设计出适时提供各种现行使用者所需的各种信息上,通过网络系统使得各信息使用者能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其所需的信息,作出各种决策,不必再等到分期报告出来后,获取那些经综合的历史信息。

三、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方法的影响

1.会计科目级别的命名。传统会计教科书把统驭性质的科目称为总账科目,总账科目下属科目称为二级科目或子目,子目下属科目称为明细科目。如果明细科目下属还有科目,对于怎么命名,会计电算化会根据实践,把总账科目称为一级科目,一级科目下属科目称为二级科目,依次类推。这样科目的上下级关系明确,表达也很方便,使用也很灵活。

2.会计科目代码的统一。(1)一级科目代码长度的统一。根据目前出台的16种行业会计制度分析,只有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制度一级科目用了4位数。但只要舍去它们第一位,对某些科目的编码稍作调整,那么16种行业的会计科目便可统一为3位数。(2)一级科目代码对应的科目名称的统一。如施工企业中511的科目名称为“其他业务支出”,而旅游企业511的科目名称为管理费用,还不统一,有待改进。会计科目代码长度的统一与对应的科目名称的统一,将为上级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数据采集与共享带来极大方便。

3.记账凭证种类的统一。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记账凭证的种类有三大类九种。传统的记账凭证分类有其原因:一是查找方便:二是工作习惯。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查找凭证的方法增加了许多,可以按凭证号查、按会计科目查、按摘要中的文字查、按金额查等。传统记账凭证的分类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现行的会计制度能做到查找方便、迅速,省去了操作上的麻烦,提高了计算机处理的速度。

4.三大会计报表的统一。三大会计报表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分析16种行业的三大会计报表,内容上、格式上均存在大同小异的现象。根据当今集团企业越来越多的现状和集团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发展趋势,三大报表统一的要求将更强烈。

四、加强电算化管理的建议

1.账簿形式的改造。(1)账簿载体的改造。传统账簿载体是纸张,会计电算化后,除了传统的账簿必须打印之外,还有磁性介质(硬盘、软盘、光盘)作账簿,但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当时是财政部门考虑到相当一部分人不习惯使用电子账簿,采用高成本的措施――打印所有账簿。现在20年过去了,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确立电子账簿在会计电算化中的主导地位。(2)账簿格式的改造。传统账簿格式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再加上外币格式等。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只习惯用传统的账簿格式来查账。其实电脑可以对任何数据进行分类、组合,远远超过现行账簿的格式。

2.取消中间过程表式的输出。所谓中间过程,指“科目汇总表”、“汇总记账凭证”、“总账科目试算平衡表”等在手工操作中的一些方法、格式。编制这些中间过程表式无非是为了登总账方便与做报表方便;分析电算化中登账与做报表的思路,完全可以依照对凭证的分类登记总账,再形成报表,根本不必考虑平衡与否的问题,因为在凭证输入时,借贷不平的凭证是无法存盘的。取消中间过程的输出,不仅可以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而且可以使会计软件更简洁明了。

3.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表明,计算机本身处理出错几乎为零,人为造成出错和舞弊的现象有增无减,一旦出现舞弊,损失巨大。因此,制定严格的内控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有助于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的相对集中,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

参考文献

[1]邓钠,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防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5)。

[2]韩光强,张永,现代审计发展的新阶段―网络审计[J].企业经济,2004(11)。

[3]郑娟,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5(27)。

上一篇:城市设计理论范文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