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20 02:21:01

登高教案范文第1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初步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4.感受诗人深沈的苦痛与忧思。

学习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3.加强背诵指导。

学习时数

一课时

课前阅读准备

1.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出身于巩县(今河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西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

2.写作背景

<<登高>>这一首诗,向来传为名作。前人对他的地位评价极高,杨伦称之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胡应麟更把它喻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年),是杜甫去世前三年在四川的夔州所作。没来夔州之前,他寓居在四川的梓州。在梓州,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觉得中原以定,于是陡然萌发了“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念头,但未能实现。公元765年5月,他的老友严武辞世,他在蜀地便失去了生活等诸方面的依恃,境遇每况愈下,只好离开了经营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们,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才到夔州。如果不是当地都督柏茂琳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地住三个年头,可能还得四处漂泊。就在这三个年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难,身体也非常不好。因此,杜甫这首诗是在极度困苦的情况下写成的。

[美文欣赏]

浣花溪畔落沙鸥

有这么一位诗人,他有豪情万丈,志在报国,他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然而苍天弄人,他一生数起数落,郁郁不得志,在友人庇护下,于蜀中浣花溪畔看尽群鸥翻飞。

这就是你吗?一代诗圣,壮志凌云的杜甫。

你少年好学,漫游吴越,遍览齐赵,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已过而立,进京赶考,终因小人阻挠而功名难就。长安十年,困顿潦倒,三次献赋,一片至诚。安史之乱,兵荒马乱,仍未能消除热情,只身一人,迢迢千里,奔赴灵武,只为能在新即位的肃宗之前一展才华。拜得左拾遗之职,是你的宿愿,也是你的执着,然而你为人耿直,重情重义,便是你遭人攻击的一个致命弱点。当房管获罪,被贬入狱时,你急疏肃宗,竭力相救,于是,你冒犯龙颜,你触怒小人,直至被贬为华州司马参军,是你的宿命,你的无奈。

遭遇的坎坷至此,便只能挥别朝廷,经秦入蜀,在蜀地找一片属于自己无奈的天空。

成都草堂中,你似乎找到人生的快乐。“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在浣花溪的潺潺流水中,你送走了五载春秋。你不再需要四处觅封侯,不再需要提防小人。“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其乐融融,不亦乐乎?严武之死,将这恬淡宁静生活终结。

告别浣花溪,你开始新的漂泊。一叶孤舟,载着孤寂的你,别蜀出峡,漂泊于长江之上。“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月夜,你一人站在船头上,眺望远方,你是否想起了浣花溪畔的日子,你是否记起了家人,你是否记起了严武君?回首往日,你还有雄心壮志,吟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吗?在唐朝由兴盛急遽走向衰败的时代,你崇高的政治理想,伟大的才情抱负,终究还是被碰得头破血流。你饱尝现实社会的冷酷,悲叹自己命运的多舛,真可谓“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是的,你一生就像沙鸥,四处游荡,有家难回,骨肉分离,仕途坎坷,屡被贬黜。你没有李白那样洒脱,能“斗酒十千恣欢谑”;你也永远不会豪迈的宣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因此,你只能沉郁,你只能压抑,只能在儒家忠君思想的禁锢下,一面同情百姓的疾苦,又常常为帝王辩护,你的人生就是在这样的痛苦矛盾中磨砺着。

当你拖着病体独自登上江边的高处时,九九重阳,一派萧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大气磅礴,更是悲凉沉郁。当你再逢李龟年时,江南风景依旧,但已是物事人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无尽沧桑无尽凄苦全在其中,

一生的落魄潦倒,最后的孤单飘荡,最终只能在江湘舟中默无声息地终结。你走了,告别了人世间的冷酷辛酸,这对于你,是一种释然吗?

学习步骤

一、听示范朗读,初步感知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1.理性的把握

要想读好一首诗或一篇文章,首先得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我们常说一句话,叫做“文如其人,言为心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你就把你自己当成作者,化身为其人,就当这首诗或这篇文章就是你自己写的。在读这首诗时你就要真这样想,想我就是杜甫,就是那个老病孤独的杜甫。我就站在长江边上,衣衫褴楼,蓬头垢面,登高望远,怀想家乡,思念亲人,牵挂祖国,同时更凄凉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这一辈子。

所以,读好一首诗,理解——这是首先要做到的。注意,所谓理解,就是理性的把握。(板书:理性的把握)这应是诵读好的一个前提。

2.感性的表现

好的诵读,能够感染听者,对深化诗歌的意蕴起到极大的作用。好的诵读包括这几个条件:形象而动情的语言描述,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读者应力图造成一种氛围,用这来“冲击”大家,使大家受到感染。(板书:形象的语言描述)

其它还有语调、表情、动作、音乐等。

如本诗,语调低沉、忧伤;朗诵到“潦倒新停浊酒杯”时,可以有一个端起杯来似乎想喝酒,又放下了的动作。

诸多因素综合到一块,就形成了一种境界,文学上叫做“意境”。本诗的意境就是“凄楚,悲凉,悲伤,忧伤,痛苦,孤独…”的。

实际上,诵读者的语言、语调、表情、动作,再加上音乐,这就是一种“暗示”,听众在不自觉中接受了这种“暗示”,不自觉中启动了自己的感情,不自觉中调动了自我的想象,因而也就进入了诵读者所设定的(实际是杜甫的语言所设定的)特定情境。这些都是感性,是感性的表现。(板书:感性的表现)

这是一篇饱蕴情感的文学作品,既需要理性的把握,也需要感性的表现;要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理性的把握是重要的,但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感性的表现。

我们就以这两条为准则进入到这首诗中去。

二、赏析文本

1.鉴赏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总之,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我们不能把它想象成一只欢乐的鸟,而且只能认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这是因为我们都是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诗人王维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鸟鸣山更幽”。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王维笔下的鸟是悠闲自在的鸟。王维特别向往幽静的大自然。鸟就是王维的化身。

我们也要化身为杜甫,站在高天下、急风中,面对清渚、白沙、孤鸟,诵读一下这两句。“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天高”——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渺小;“猿啸哀”——要有欲哭的调子;……读“鸟飞回”——要想,我杜甫孤独漂泊,远离家乡,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晚年了,我还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吗?

语调、表情、动作都要配合上。“天高”——要仰视,清渚、沙白——要俯视,“鸟飞回”——要远望,向着家乡看。

对老师的示范,既要听,又要看。

(师生共读)

2.鉴赏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颌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

应该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是互相对比着写的,也有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的生命”,指的是个人的生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朗诵?你就是杜甫,面对萧萧落木,你应该是什么心情?读这句你应该想什么?你心里的这两句,心里想——我老了;我怎么这么快、转眼间就老了呢?(试读,很沉郁)

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还有一种很宏大的气势。但同时,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不仅仅是无可奈何,也不是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更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读的时候,大家应该把这种豁达、坦荡,那种气魄读出来。应该读得昂扬一些。站在长江岸边面对汹涌的波涛,目光远望,音调略高。尤其“滚滚”二字应该读出磅礴的气势。待到这里,已经是第三句了,前三句一直低沉,此时应该高昂一些。

(全体读)

小结:从画面上,首联和颔联有着不同,首联是一个一个局部景的连缀,颔联就是一个整体的大景。用电影镜头来比方一下,首联是一系列镜头的组合,颔联就是江和树的一个大场景。

前者有镜头组接、切换,俯仰天地;后者是长镜头,大笔挥洒,一气呵成。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的话,那么后两联就是抒情。

3.赏析颈联------“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做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做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做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什么叫登台呢(根据过去学过的诗解释一下,生集体背王维诗《九月九回忆山东兄弟》)?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为什么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而杜甫呢?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做客并登台,已是两层“愁”,是双倍的愁。想想看,再这样层层叠加上去已是六层了。

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百年了。

“百年”,就是老年,拖着多病的身体,这样又是八层愁苦。

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努力传达出杜甫老人那种沈郁顿挫的深层次的内心感情。首先心中要有具体实在的体验。如读“万里悲秋常做客”,要心中眷念着家乡,“万”“悲”“常”都要重读,如“万”,开口要大,腔调要拖长,以描绘迢遥万里之状;读“常做客”,要倍感身世凄凉。“百年多病独登台”,要深感自己老病孤独,孤苦伶什,形单影只,无所依傍。“百”“多”“独”都要重读,其中“独”字要读得特别痛苦。

(生齐读、单读)

4.赏析尾联------“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苦,是什么意思?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痛恨,我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了。苦,是极度的意思。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

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从句法角度还能讲出些道理来。比方,前后两句是对偶的,句法的结构应该相同。后一句是“潦倒新停浊酒杯”,“新停”与“浊酒杯”之间是动宾结构,是“刚刚停下浊酒杯”的意思(也就是刚戒了酒)。那么上句相应的词“苦恨”与“繁霜鬓”也应该是动宾结构,是“极度痛恨两鬓染霜”的意思。

句法结构对应,相应的词也两两相对。“新”与“苦”都是副词。

“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应该特别强调杜甫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

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还能举出些喝酒的例子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九日》诗中有“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客也喝酒,忧也喝酒。咱们中国似乎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化的感情。而且此时是重阳节呀,按习俗应该喝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我们读的时候,也应该把这种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表达出来。

“艰难”要读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别重,从牙缝间吐出这两个字,“繁霜鬓”又要稍缓,但声音不能低。当读“新停浊酒杯”时,要把欲罢不能的情绪表达出来。

(师生共读)

5.结束赏析

同学们,这首诗大家已经背下来了。杜甫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祖先,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先辈。让我们在乐声中背过这首诗,永远铭记这首诗,这是杜甫老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课在深情的朗读声中结束)

三、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译成白话诗

翻译时要发挥想象,补充形象,再创意境,充分创造本诗“凄楚,悲凉,悲伤,忧伤,痛苦,孤独”的基调氛围。

板书设计

诵读要领:

理性的把握:了解诗的作者

理解诗的内涵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走进诗人内心

感性的表现:语言、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情感蕴藏:

首联哀婉

孤独

颔联沉郁

高昂

颈联愁苦

沉痛

尾联忧愤

登高教案范文第2篇

农村小学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艺术专业方面的进修及提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体音美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同时,大力表扬和奖励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表彰在美育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

二、抓管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实施全面管理、强化全方位管理,对班级中音、体、美特长生的质量、数量与班主任管理和考核标准、经济效益挂钩,使班主任关心和支持特长生的培养和训练工作,对音、体、美等艺术教师采取全面考核,对特长生的培养,采取特长生受奖的数量与教师经济效益挂钩、与资金分配挂钩,这样做,有效地减少来自家长和班主任对特长生的培养和训练的阻力,极大地激发了班主任与培养教师的积极性,使学校美育真正落实到实际教育教学中。在活动时间上,保证每周一次,学校有主管领导专门负责活动,按时检查教案,跟踪记录,考核记录,制订活动措施与具体的管理办法。

三、抓环境,强化艺术教育氛围

首先是美化校园、香化校园、绿化校园、设置德育展板,如在走廊设置国学经典卡通画板,妙趣横生的卡通画面时刻激励学生审视自己的言行及学习美育知识的欲望及信心。其次是教室环境美化。如张贴校风、校训;张贴名人名言,人物头像,激励、启发学生,使学生时时自勉;设德育展板、评比栏及活动栏,通过评比提高学生对美的识别能力。

四、抓领域,拓宽课外艺术教育活动领域

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学校地处半山区,风景秀丽,山清水秀,更有金代的完颜希尹家族墓地、王家磨房古人类遗址、水库等。学校利用广阔的社会课堂进行艺术教育,组织学生远足、登高和参观游览等活动,通过观察、感受、欣赏大自然,听取有关传说、趣闻、历史故事,利用摄影、写生收集创作题材,采集动植物标本等活动,让学生把最美的东西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表达出来。

五、抓教师,提高艺术教育质量与能力

农村小学认真研究探讨提高教师艺术教育的认识和能力,指导教师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掌握教法,开展“互学”活动,对教师的教案、业务学习笔记定期进行检查,并深入课堂听课,跟踪指导研究课,认真评课,查课。积极进行教学教改实验,对音、体、美等艺术课的课堂教学方法、程序、模式进行探讨,并从美育发展动态、教材设计入手,对艺术教育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同时,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不断提出新要求、新目标。开展“评优课”活动,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公开课、研究课,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艺术教育水平。

六、抓教学,强化艺术教育渗透

改革艺术课课堂教学,一方面按《教学计划》规定的周课时排课开课;另一方面,改变唱唱、画画的单调模式,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结合,艺术形象与审美教育相结合,临摹教学与创造教育相结合,把艺术教育的主根扎在课堂教学中。艺术教育不光是艺术类学科教学的任务,每一学科的教学内容都存在美的教育因素。如品德课、语文课的教学,要求教师动之以情,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得到人生的启迪,受到美的教育,社会课在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人物的同时,唤起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自然课的教学要清晰地展现出大自然的奥妙等等,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七、抓活动,培养学生特长、技能

学校积极创设各种良好的活动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班级积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融洽的氛围,组织各种有趣的竞赛和课外活动。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闪光点”,不断开发学生自身的各种潜能。学校形成了生生有特长、班班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良好氛围。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路还很长,还需要进一步改善艺术教育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同时需要我们大胆创新,不断探索,走出一条适应新形势的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发展之路。

登高教案范文第3篇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普遍不高,这一现实要求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只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有效改进和实施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前准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环节的有效性,以生为本,激活思维,回归理性和语文教学之本,才能真正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有效性 提高

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从根本上走出效率低下的阴影,就必须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教师有效的“教”带动学生高效的“学”。通过教师课堂上积极有效的引领和推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使课堂单位时间内最优化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协调发展。

一、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1.教师个人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对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期望。实事求是地说,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内功不够扎实、自身素质不高,语言文字功底欠佳、文学底蕴不厚实,导致课前准备工作苍白肤浅,难以适应当前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提出的新要求。

2.学校要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背景下,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可以改变无力教研、权威‘独霸’和缺少互补的现状”。一方面,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实现资源共享,同伴互助,促进团队学习化发展;另一方面,为有效交流信息提供平台,碰撞交流,集中智慧,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

3.教师要提高精选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具备在繁杂的课程材料中精选信息的能力,在深挖教材或超越教材、有效捕捉选择信息上驾驭自如的能力,还应具备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良好语文教育机智。教师备课不单纯是写教案,而且必须精心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有效信息,不仅要花工夫钻研已有的教材教参,更要结合学生实际,精选能够在课堂中生成的而不是偶然和随意的其他资料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率和绩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高中语文实施成功教法的集中体现。不同课堂情境,有着不同韵味,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心理,带来的是不同的课堂效果。如我们教授杜甫的《登高》一诗时,围绕教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教师可先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深情的语气给学生展现文本凄楚悲凉的意境,然后通过配乐朗诵营造氛围,进而让学生明白诵读好文学作品,要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整堂课目标明确,张弛有道,教学效果非常好。

语文教师更要注重运用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等方法营造良好氛围,创设学生学习的良好情境。教师千万不可把平时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板着脸孔上课”是教师上课中的大忌,这样的课没学生爱听,课堂效率自然不会高。要十分注重让学生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有“不唯书”“不唯师”,勇于提问和敢于质疑的勇气和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在和谐愉悦课堂氛围实现高效率。

三、提高课堂结构的有效性

“优化的语文课堂节奏包括教学进程的快慢度、张弛度、层次性、阶梯性的有机结合,能使学生的思维呈现鲜明节奏,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教师导入、铺成、高潮、总结四个流程的教学紧张度是逐步加大的,依照前后顺序呈阶梯形,反映出教学认知和教学情感的不断深化。目前,课堂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许多教师课堂节奏把持不好。节奏太快造成学生长时间高度紧张而“欠账”,节奏太慢导致学生不能产生适度紧张心理而缺失学习激情。

四、提高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生为本,向鲜活的学生个体传输传统文化精髓。然而教学实践中仍有一些教师学生意识严重缺失,把语文教学的根本丢弃,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语文教师从备课、上课等每个环节都要积极反思,我们的教学是否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时下有许多教师在备课时想的仍然是自己该怎样来教这篇课文,而不是站在学生角度面对这篇课文时会是怎样的一种认知状态和情感态度,更不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在上课时将预设好的教案滴水不漏地讲一遍,毫无教学创新和机智可言。高中语文新课改下,只有不断地理性反思和批判教学实践中的各个环节,摒弃和革除课堂教学弊端,积极思考和合理构建以生为本,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课堂,语文教学才能回归理性,才能回归语文教学之根本。

总之,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和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前准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环节的有效性,以生为本,激活思维,回归语文教学根本。

【参考文献】

【1】陈玉秋.效度: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命脉”[J].教育学术月刊,2008(5)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登高教案范文第4篇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 G・J・Posner )提出的: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人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教师只能通过不断地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可以克服思维定势,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自己走出“教书匠”的行列,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反思是“教无定法”的要求,也是“做学者型”教师的内在要求。目前众多在教学上取得成功的教师都有在教育论坛上写教学反思记录的习惯,他们的教学反思记录为日后教学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它是我们教师一笔巨大财富。

一、正确看待教学反思重视,教学前的反思

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原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再研究。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教师的过程。从笔者近几年教学反思写作来看,其实,教学反思写作并没有什么诀窍,我们应将教学反思看作是教师的工作习惯。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设计能力。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重在准备,要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安排教学程序上。教师在这一环节上应狠下苦功,提高教学行为的意识性和自觉性,立足学习者的需要,做到有备而教。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前除了多方借鉴教案和课件外,还需进行大量针对性的练习,以练促教。只有通过解题训练,才能掌握系统、全面的知识,掌握细节上的处理,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这样教学设计的知识体系建构才会比较完整、合理、有效。

二、强化教学中的反思,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教学中的反思具有调控性,能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的内核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如果学生的反应是无动于衷,教师自以为讲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及突发事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注意师生间的和谐统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效率。要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能力的增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愿意反思,主动思考外,还应多多学习和接受相关的理论思想来做指导。理论学习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理论和实践水平,使教师登高远望,高屋建领,时刻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激发教师的思维活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判。教师应把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快学习和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步伐。努力用学术的眼光看教学,用学术的思维做教学,将教育教学视为科学和艺术。力求通过自身的学习和亲身体验,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品格和教学风格,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在实践中提升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三、落实教学后的反思,积极拓展反思的深度广度

教学反思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过程,需要通过对当前认识的审视、分析来洞察其本质。教学反思涉及到一系列相应的态度和德性,教师完成整个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一方面需要以科学的理性态度和方法对教育教学的本质以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观念理性和相应技术理性的结构体系;另一方面,需要更宽泛的人的素质的提高。这要求教师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表现了适当的谦恭、足够的勇气、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嗦,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否有耐心、自知之明、亲切感和幽默感等等。调查发现,优秀教师的“教后感”则是包含着对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表明了他们在“教后”对“教中”反思修正的执着情怀和热切愿望。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其言行中的不良表现会渐渐消失。随着反思在深和广度上的拓展,教师经验的逐步积累和丰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随时对自己的教学实施有效的监控和调控,这正是专家型教师成长的途径和标志。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登高教案范文第5篇

[案例]

师:同学们,通过自读、查找相关资料、研讨和交流,我们已经基本理解了杜甫《登岳阳楼》一诗的诗句和本诗的大意。但这并不意味我们已经读懂了杜甫的这首诗。下面我们分组研讨,请大家围绕全诗深层次地理解和提问。时间10分钟。

(10分钟左右的时间,各组将问题陆续递上。)

师:综合各组的学习,有代表性的问题是这样几个:

1.哪些字运用得好?最妙的是哪一个?

2.作者以“乾坤日夜浮”来写洞庭湖,它的妙处在哪里?

3.从哪几方面使人感到作者抒发的苦难感是深沉、博大的?

4.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大家再用5分钟时间,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分析研讨,准备大组交流。(5分钟以后。)

师:下面请大家围绕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观点;也可以引出新的问题。

生1:第一个问题,作者抓住“浮”“坼”“一”“孤”这些词来展现洞庭湖的浩大、雄阔和诗人的孤独、寂寥。从前两个词见出水流和水势的浩大、雄阔,后两个词显见其诗人的孤独、寂寥和漂泊。

生2:精当的语言的确是本诗的一大亮点,这就是我想到苦吟诗人贾岛的:僧敲月下门。

生3:我也想谈一点我的认识,又怕说不好。

师:你能行!我们是讨论,说得好坏都没有关系。

生3:我就谈谈第三个问题。我认为:一是个人的离愁痛苦与国家的命运、社会的苦难联系在一起;二是放在吴楚大地、洞庭云梦、乾坤日月的宏大空间背景上;三是与日夜浮的悠远时间感相联系;四是老病孤舟的多年漂泊与日夜浮的乾坤互相映衬,给人“万方多难独登楼,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博大深沉感。

师:我觉得这位同学分析的有理有节,能抓住作品的思想内涵来谈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很了不起,大家就此问题还需要补充吗?

生4:我认为,这首诗也表现了他个性宏大深沉的艺术格调,换一个人,即使有了登高的机遇,也不一定能表现出宏大深沉的精神力量。

师:对,这就是古人所言“知人论诗”。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准确,理解十分到位,这一点很值得我们阅读文章时注意。进一步说,登岳阳楼的人,目力所及,是无法窥见吴楚大地全貌的,从修辞上讲,这是一种——

生5:夸张。

师:很好。我们接着继续讨论。

生6:老师,我想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特征来写的?

师:这个问题很实在,但往往被我们忽略。哪位同学有所理解?

生7:这个问题,作者在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表现。颔联具体描写临楼纵目洞庭湖的壮阔景象。

师:很好!“吴楚”,指春秋战国时吴楚两国之地,就洞庭湖的地理位置来说,吴在其东,楚在其西,诗人登楼远望,但见东南方向,水天茫茫,壮阔的洞庭湖真的把吴楚两地分成两半了。这句中“坼”字下得极精辟,极有气魄,它把洞庭湖浩瀚无边的气势生动而形象地写出来了。“乾坤”一句,是说洞庭湖浩瀚无边,整个宇宙都好像浮动于水面之上。这一句写湖水日夜汹涌、天地为之低昂的壮阔声势,可谓“雄跨今古”。雄伟的洞庭湖,不就如那碧波万顷浩渺无边的沧海一样吗?

生8:我想说说最后一个问题:诗人登上岳阳楼,面对浩荡无垠的洞庭湖,思绪万千,尽管飘零孤苦但仍不忘艰难国事的情怀述写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师:其他同学有何见解?

生9:刚才这位同学讲的观点我完全同意。要想透彻理解一首诗歌,这就要看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品格。杜甫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遭遇坎坷,历经磨难,特别是经历了唐代“安史之乱”那个动荡的时期,写出了著名的《三吏》《三别》,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即使落魄在野,生活困顿,也密切关注着国家的兴衰、百姓的疾苦,这真是诗人的伟大之处。

生10:《登岳阳楼》这首诗,诗人在尾联中一语喊出“戎马关山北”,不仅表现出诗人心系国难的胸襟,和颔联雄奇壮丽的意境上下呼应,而且使作品从两个方面同时得到升华,使其成为古典诗歌中震烁古今,可与日月争辉的稀世珍宝。

师:精彩,精彩!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是越来越强了,我也谈一点浅显的认识:诗,是诗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是诗人感情的结晶。一切进步的、优秀的诗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总是和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疾苦密切联系的。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只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好了,快下课了,我想关于这首诗同学们没问题了吧?

(同学们异口同声说:“没问题了”)

[反思]

在诗歌的教学中,强调规律会被讥为单一,扼杀创造。实际上,当工具使用到精熟程度的时候,其创造性自然就会显现出来。《登岳阳楼》的教案我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并实施的。

一、让精彩于学生,须还主体于学生

从教学角色定位看,学生的主角地位不凸显,主体活动不活跃,他们的自主经历无从建立,这样的课堂如果依然有精彩,那精彩的只是教师,这种发展是以教师为本的。当然也就难以欣赏到孩子们争奇斗艳的青春烂漫。

二、让精彩于学生,须搭活动之大平台

活动是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性新型学习方式的平台,是建立平等、民主、互动式新型师生关系的契机,是促进主动、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中介。形成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构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实现教学活动化,化解教学的重难点,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语文的教育教学。

三、感受关心和爱,体现人文精神

登高教案范文第6篇

一、为提升教师素养铺路搭桥

1.抓反思,促发展

教师研究素养不提高,教师研究能力不发展,教学改革就是一句空话。为此,学校管理者要引导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工作,开拓多元渠道,提高教师的反思和协作能力,营造教师发展的氛围,着力促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学科理论研究,倡导教师自觉更新专业知识、教育知识,提高教育素养;二是教学实践反思,给教师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研究中进行自我反思,开展同伴互助,发挥专业引领的整体效应,从教学叙事和个案问题研讨等方面提高研究能力;三是建设优质教育生态,给教师一个完善自我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专业成长感受职业幸福。

2.建立校本研究机制

学校管理者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和教研活动,根据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研讨,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和服务,使教师能够走在教育科研的前沿,并使教师的培训、交流、研讨制度化;通过“树名师、培新秀”的评优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自觉地提高专业素养。

3.创设研究机会和平台

学校要加强对教案、学案、教学实录、教学叙事和教学设计等过程性研究成果的收集,供教师随时阅览和查阅。

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中,学校管理者要给教师一个平台,使其能尽显才华;给教师一个阶梯,使其能登高望远;给教师一个机制,使其能自我完善。教师们在实现自身价值,享受职业尊严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及学校的有效发展。

二、“情智管理”,真心实意

教师有着高层次的愿望和需要,因此,学校管理者应注重人文关怀,加强“情智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挖掘教师的潜能,满足他们实现更高价值的需要。

1.以情换情

“士为知己者死”,学校管理者认为,在一个集体中,情感是黏合剂,能增加凝聚力;情感是剂,能和谐人际关系;情感是动力源,能促进人们奋发向上。教师节给教师买一束鲜花,教师生日送上一句祝福,这些虽然是微不足道的管理细节,但细节就是管理文化,细节就足以让教师感到,校长心中装着教师,校长胸中有人,校长心中有情。

2.以智启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志向只有靠志向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同样,智慧只有靠智慧去启迪。如何引领教师走向成功是体现管理者领导智慧的关键,具体做法有三方面。其一,价值引领。“既然做了教师,就应该做一名好教师”,“做一名庸师是一辈子,做一名名师也是一辈子”,只有真正解决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青年人才能在工作中体现人生价值,才能在争当名师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的精彩。其二,文化奠基。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因为他们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如何让教师从事务型转向研究型,从知识型转向文化型?读书是教师唯一的选择。教师应从读名著入手,读古今中外名著,读名人传记,读哲学、经济学,要跳出教育看教育,拓展更宽的教育视野。其三,管理者要善于发现教师身上蕴藏的潜能。管理者要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善于发现教师身上的亮点和弱点,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优化组合,让每一位教师的潜能得到最优化发展并和谐统一于集体的大目标内。

3.重在激励

人需要激励,下属更需要领导的激励,有时一个灿烂的笑容,一句赞美的话语,都能给下属以无穷的精神力量。因此,学会赞美下属是管理者必备的素养之一,恰当的激励可以使弱者变成强者,庸者变为智者。

三、宽严相济顺人心

学校管理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很难:太理性化的管理,一切照章办事,毫无折扣余地,往往会把人心管冷;非理性化管理多了,一切顺其自然,不敢施行制约,往往会把人心管散。学校管理者要理顺人心,就必须恰当地处理好“宽”与“严”的关系。

1.宽厚、宽容、宽松

以宽厚的品格待人,以宽容的态度容人,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宽厚、宽容、宽松,不仅是一个学校领导者成熟的标志,而且是现代管理意识与民主作风的体现,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运用“宽”的管理方式,不但可以使教师产生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可以使他们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展示才华,始终处于积极的进取状态。

2.严格、严明、严谨

以严格的态度治校,以严明的作风处事,创造严谨的组织效能。学校是知识的摇篮,培养创新精神的摇篮,如果没有“严格”“严明”“严谨”的态度,培养集体创造力和推动创新是决然不能奏效的。所以“严格”“严明”“严谨”不仅是一个领导者具有较高水平的标志,而且也是领导者敢负责、有魅力的表现。

3.宽严相济

审时度势,灵活掌握“宽”“严”尺度,宜宽则“宽”,宜严则“严”,力求“宽”而不软,“严”而不苛;“宽”而不乱,“严”而不死的管理效果。学校管理者应该把握好“宽”与“严”的尺度,使二者密切结合,相辅相成。“宽”与“严”怎样结合呢?没有固定的模式。笔者个人体会:在处事上小事要宽,大事要严;在评价人上,小节要宽,工作要严;在处理人上,处罚要宽,批评要严……在实际操作中,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对象为转移,一切从实际出发,“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总之,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控制与协调是两大基本方面,控制旨在约束行为,形成规范,依靠的是权力、制度等刚性力量;协调旨在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依靠的是讲道理、动感情等柔性力量。控制与协调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管而有度,营建和谐。

登高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1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现代精神文明前进的步伐。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还应继续努力,改进高中语文教学,争取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一、以生为本,回归理性,着力提高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走向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走向学习的引导者;从问题只求唯一答案、学生学习以再现和模仿为主走向开放的、多元的主动搜集获取多种答案;从授之以鱼走向提供方法的教学。学习过程不是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的过程,更不是亦步亦趋于教师主观的教学设计。教师应在课堂中不断地创设民主愉快的平台,让学生敢表达、会表达;使学生能用自己的头脑汲取精神营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个性才能充分发挥的领域。我们的语文课堂方能彰显学生个性,突出他们学习和教育的主体地位。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生为本,向鲜活的学生个体传输传统文化精髓。然而教学实践中仍有一些教师学生意识严重缺失,把语文教学的根本丢弃,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语文教师从备课、上课等每个环节都要积极反思,我们的教学是否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时下有许多教师在备课时想的仍然是自己该怎样来教这篇课文,而不是站在学生角度面对这篇课文时会是怎样的一种认知状态和情感态度,更不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在上课时将预设好的教案滴水不漏地讲一遍,毫无教学创新和机智可言。这种让学生参与仅是一种形式而已的课堂是典型的不尊重学生主体,脱离语文教学根本的教法,甚至有些教师在面对学生精彩回答与自己备课和教参预设不一致时,出现不置可否的情况。类似这种生本意识严重丧失的语文课堂就是低效和无效的课堂。

二、创设情境,尊重主体,着力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高中语文实施成功教法的集中体现。不同课堂情境,有着不同韵味,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心理,带来的是不同的课堂效果。如注入式的满堂灌,课堂节奏缓慢呆板、无起伏波澜,课堂气氛如死水一潭,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填鸭式的满堂灌,课堂节奏呈无规律的急促跳跃,教师情急急,学生心慌慌。这样的课堂教学节奏与新课改的课堂节奏是背道而驰的。如我们教授杜甫的《登高》一诗时,围绕教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教师可先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深情的语气给学生展现了文本凄楚悲凉的意境,然后通过配乐朗诵营造氛围,进而让学生明白诵读好文学作品,要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整堂课目标明确,张弛有道,教学效果非常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在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进入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师更加要注重运用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等方法营造良好氛围,创设学生学习的良好情境。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平等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有效对话。高中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引路人。要十分注重让学生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有“不唯书”、“不唯师”,勇于提问和敢于质疑的勇气和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在和谐愉悦课堂氛围实现高效率。

三、优化节奏,激活思维,着力提高课堂结构的有效性

“优化的语文课堂节奏包括教学进程的快慢度、张弛度、层次性、阶梯性的有机结合,能使学生的思维呈现鲜明节奏,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教师导入、铺成、高潮、总结四个流程的教学紧张度是逐步加大的,依照前后顺序呈阶梯形,反映出教学认知和教学情感的不断深化。对于一般性知识的讲解通常用铺垫性语言和过渡性语言描述,在松弛状态中快速完成,当一节课展开到重点、难点,这时要求学生紧张,教师要放慢进度或多次重复。目前,课堂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许多教师课堂节奏把持不好。节奏太快造成学生长时间高度紧张而“欠账”,节奏太慢导致学生不能产生适度紧张心理而缺失学习激情。如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课时,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以题解为导入,接着以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向学生说明文章表达的心绪及产生心绪原因,这种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节奏平板,学生听来兴趣不大。但若用另一种教学节奏:从拍案而起怒对手枪的闻一多引出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的事迹来导入,接下让学生口述文章内容,再让学生对几个口述者的口述情况进行讨论,从讨论中确定评价标准。

四、结束语

总之,新课标高中语文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和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前准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环节的有效性,科学创设和谐情境,优化教学节奏,以生为本,激活思维,回归语文教学根本。当然,目前实施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有诸多途径,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思考,大胆地去实践,我们语文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活泼、灵动、高效的语文教学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于小花.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甘肃教育.2011(04)

[2]鄂冠中.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几组矛盾――源自课堂教学一线的教学反思[J].中学语文.2008(12)

[3]刘科华.语文课堂教学“三板斧”[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7(04)

[4]蒋新红,李志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优化[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2)

[5]郭文科.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师的要求[J].科技信息.2011(03)

登高教案范文第8篇

一、高效课堂的误区

1.学生问答取代教师讲解

高效课堂提倡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尤其倡导教师尽量少讲,于是,很多教师便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整节课上学生提问、学生作答,45分钟的时间,教师只有短短的几句组织语或过渡词,甚至连非常必要的启发、点拨、追问、评价都没有。试想,这样的课堂怎能生成和解决高水平的问题?这样上课,要教师何用?

2.不是面向全体而是关注精英

我们听课时常常会发现:课堂上板演、讲解、总结的总是那几个“小天才”,这几名优生轮番上阵,绝大多数学生被老师冷落一旁,成为名副其实的听众和看客。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只能导致几个优生越来越好,而绝大多数学生越来越差。

3.对“互动”的曲解

高效课堂倡导师生互动,于是,课堂上满是“师问生答”。殊不知,这种交流完全是师生之间“一对一”的信息传递,交流层面窄、思维受限、共感率低。真正的“互动”应该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多元综合信息传递,因为这种方式能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思维与认知活动不断整合与提升的过程。

4.学案主宰课堂

学案是方便学生学习的,是高效课堂的重要载体,但绝不是说以学案引领课堂,现在我们看到很多课堂完全按学案进行,“教案”与“学案”合一,既不利于知识的生成,又使课堂教学死气沉沉,课堂的“含金量”大大降低。

5.“小组合学”不当

“小组合学”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织形式,但是,“小组合学”操作起来有很多失当之处,主要表现为:其一,小组长一人发言,其他同学旁听;其二,根本没必要讨论的问题还在组织讨论;其三,小组合“学”只是对答案。

6.苛求热闹形式

主要表现为两点:其一,学生之间似乎在不停地互动交流,唇枪舌剑,然而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含量;其二,课堂活动形式令人眼花缭乱,唱、跳、说、演、诵应有尽有,加之视频音响渲染,整个课堂倒像是综艺大观。

7.盲目追求大容量、快节奏

大容量、快节奏的确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特征,然而,盲目追求大容量、快节奏,其害无穷。现在,很多课堂容量太大,教师设计的问题就是两三课时也处理不完,所以必然有头无尾。此外,节奏太快,学生自学一带而过、问题研讨浮光掠影、重点难点蜻蜓点水。

二、正确认识高效课堂

什么样的课堂才算高效课堂呢?近日,对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和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等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进行了学习,发现:不论哪种高效模式,其实质都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也就是说,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据此,我认为:只要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获得最多的收益,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度能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三、科学打造高效课堂

1.突破四个重点

(1)抓实集体备课。一是学科组全员教师的集体备课,二是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的集体备课,坚决消除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现象。

(2)搞好学生学习小组建设及评价:突出把握小组建设的程序与方式、建设的内容、小组的使用、小组的评价。

(3)高效课堂的基本操作程序。体现主体性,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杜绝教师对学生的灌输行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体现探究性,即指导学生按导学案要求,通过自己阅读、思考、讨论、实验获得知识,完成知识的构建。体现合作性,即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充分展示、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4)建立并健全对教师、课堂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这一指挥棒的作用,通过评价引导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落实主体探究性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2.高效课堂的基本操作要点

(1)教学目标

①教师在研读课标和对教材进行深度消化的基础上,制定出与教学过程和内容相匹配的三维目标。②呈现并解读教学目标。③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应该而且必须可检测。

(2)独立学习

自主探究兴趣高。①学生按导学案要求阅读文本,初步解决导学案上的问题。②把疑难和困惑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小组合学时解决。③学习工具应用充分。

(3)合作学习

思维活动强度高。①小组之间传达个人观点,彼此认真倾听、补充。②对疑难、困惑及有分歧的问题合作研讨解决,“兵教兵”“兵强兵”。③大部分疑难问题和生成问题通过学习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得到解决。④教师巡视指导,并对学生知识现状的不同层次了然于胸,从而发现典型,为将来展讲或解惑答疑敲定人选。

(4)展示交流

多维互动程度高。①组内、组间不同层次的学生,生生及师生多维互动,主动积极交流展示,并凸显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②展示交流能够生成新的问题并引起思辨,形成正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③教师注意观察和倾听,善于抓住学生在交流展示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加以深化。④能够梳理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形成知识结构图。

引导点拨站位高。①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四分之一。通过引导、追问、点拨和拓展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②教师善于运用启发、激励、反思、点评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③教师要善于抛出学生发现不了或认识不到的“高含金量”问题,引发学生新的探究,拔高学生的认知。④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5)学习小结

组织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包括学习收获、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6)达标检测

完成进度效率高。①当堂完成教学任务,不压堂。②当堂完成达标检测,并及时反馈。③对各小组学习情况有适当的评价形式。

3.采取的主要措施

(1)通过系列活动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

①学校举办教师论坛,为教师设立教学理论学习交流的平台,宣传落实主体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的课改思想,使课堂教学改革的观念深入人心。②对标课改先进学校,认真学习先进学校的经验和做法,努力提高办学内涵。③走出去、请进来。除积极参加教研室安排的活动外,可组织教师赴名校听课取经。此外,邀请外校外地名师来校传经送宝。④在期中考、期末考前各举行一次教师读书报告会,通过课题引领,提高教师专项读书的针对性和实际功效,通过读书转变教师的执教理念,激发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2)发挥导学案的载体作用

加强对导学案的学习、研究、改进工作,突出备教学程序,备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备对学生的指导、追问、拔高,备当堂训练,使其成为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质量检测

为防止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出现只讲形式,不讲效果的现象,学校要成立课堂教学质量检测中心,课中检查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后随机对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抽测,对抽测的情况要及时在全校通报。

(4)创办《高效课堂》月刊

充分发挥其旗帜和引领作用,宣传课改理念,推介课改经验,介绍课改信息。

4.实施“推、展、查、比、结”五字工程

推:推行高效课堂,咬定牙关不放松。主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理论辅导,开学初组织面向全体教师的高效课堂理论讲座;二是引路示范,由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为全体教师上示范课。

展:以学科组为单位每人上一节高效课堂展示课,同学科教师听课观摩,并做好课例分析工作。

查:采用听推门课的方式,检查教师高效课堂落实情况。主要看四个方面的变化:一看教师的教案,是否体现教学程序、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否体现当堂训练。二看学习小组,是否组建了学习小组,小组作用的发挥是否充分。三看教学程序,是否体现了问题引领、主体探究。四看是否有完整的当堂训练,检测成绩理想。检查结果纳入教师评价。凡是不能体现学生主体探究性的课堂,一律视为不合格课堂,实行一票否决制度,教师不能获得与教学有关的任何荣誉。

比:各学科组推荐教师参加“主体探究型高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

结:对上述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总结提升对高效课堂的认识,形成本校较为完善的高效课堂教学体系。

5.改革校本教研活动形式,提高校本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建立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以解决课堂和学科具体问题为目的的校本教研平台。重点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1)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

一是解决构建主体探究性高效课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如何实行集体备课、如何组织学习小组建设、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等问题。

二是解决教材处理中的问题,重点是对教材的挖掘,包括对教材深度的认识理解、对预设与生成问题的处理,问题切入点的设计等。

(2)校本教研的三种主要形式

一是研课。转变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由原来的评课、说课转变到研课。课前,在进行集体备课、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研究课堂的程序设计、教材知识深度的挖掘、预设重点环节的问题等。课中,听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观察者参与教学活动,收集改进课堂教学的信息。课后,执教教师与观课教师就教学程序与教材处理、问题设计进行研讨交流。通过研课使教师明白如何上课,教材知识应该处理到什么深度,真正发挥集体的作用。

二是主题研究。把推进主体探究性高效课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教法问题、教材处理问题、学生两极分化问题等作为教研组或教师开展研究的主题,作为微型课题进行研究。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研究理念。实现教研工作中主题研究与科学研究的整合,突出研究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探讨网络教研的作用。参与网上论坛,开阔视野、丰富信息、学习长处、借鉴经验。

6.关于打造高效课堂的几点重要结论

(1)研课标、析考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以学为本是基准点

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习、参与学生学习。

(3)面向全体是根本要求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或显性或隐性的进步和提高。教学的根本要求是为了一切学生,而绝非只关注几个天才生、培养几个优秀生。

(4)问题设计是关键

没有“问题”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对问题的科学设计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也是教师“真功夫”的重要体现。只有设计出高含金量的问题,才会有高含金量的课堂。

(5)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载体和实现途径

可以这样说:没有小组合学习,就没有高效课堂。只有小组合学,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达到最佳的认知度,才能更好地提高能力、开发智力。

(6)多元互动是问题生成的灵魂

只有一对一的师问生答,永远走不出教学的低谷,唯有营造生生及师生的多元互动,才能不断地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撞击出耀眼的智慧的火花。

(7)激活思维是高效课堂的本质

没有活跃的思维就不可能有深邃的认知。凝滞和僵化的思维犹如一潭死水不会激起任何涟漪,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就等于为大海推波助澜,涌起千万柱美丽的浪峰。

(8)追问、反思、杀回马枪是三大要诀

追问就是执果索因,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得出的结论,而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你为什么这样说?”“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一声追问,追本逐源,使学生的认知更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系统、通透。

反思就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省、剖析,从而肯定正确的做法,找出并纠正不足之处,使学习得以进一步强化和提升。

杀回马枪是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回放式”过程检验。“你听明白了是吗,那好,你给大家讲一遍吧!”这种方法是对知识的回顾、再认和强化。

(9)科学评价是进步法宝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及学习小组适时、恰当的评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自信自强、至上励合的火焰,是学生学习进步的法宝。

(10)建立知识框架和解题模型是重中之重

题是做不完的,如果只是一味地为做题而做题,不注重总结规律和方法,学生的学习永远是盲目的。这样势必会负担重而收效低,之于教师而言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全军”。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和解题模型,使学生真正找到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11)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最高境界

高效课堂专家吴效锋博士认为,“会”的三个标志是:满分、速度、举一反三。“满分”“速度”固然重要,但我觉得“举一反三”尤为可贵,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程度上“满分”和“速度”可以靠机械训练而得之,可是“举一反三”是绝不能靠机械训练得到的。“触类旁通”则需要学习者必须具备类比、联想、递推等多种能力。可见,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算活学活用,乃为最高境界。

(12)不断登高爬坡、超越自我是高效课堂的永恒追求

高效课堂的标尺之一就是不断地激励学生登高爬坡、超越自我,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惬意情境中,让学生不断地品尝进步的喜悦、体验成功的幸福。

登高教案范文第9篇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教育要枝头春意常闹,就得有源头活水长流。我校将教师的自我学习作为“备好课上好课”校本研修的第一步,用学习创生教育的智慧。

学习规划:

教育家朱永新曾说:“教育这个职业在本质上就是一个理想的事业,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不可能走得多远,一所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得多远。”培训伊始,我们便要求教师制定出自己的暑期研读计划,在11日的“六届教工大会”上,王校长更是提出了“虹小教师三年成长规划”的倡议。在一篇篇的研读计划中,我们欣喜的看到:李虹、孙红梅等中年老师提出要改变自己“人到中年车到站”的想法,利用暑期多读一些教育专著,提升专业素养;彭霞老师代表数学组提出要开设数学组的教学博客,在交流中学习,在资源共享中发展;尚昌萍等艺体组老师则把目光放到了学科的整和研究中,在整和中追求最大的教学效益。

博览群书:

从古之圣贤孔子宣扬的“学不可以已”,到刘向所说的“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再到今之学者倡导的终身学习,都把持续学习看作是演绎生命华章的美妙音符。我校将教师制定读书计划、撰写读书心得纳入校本研修培训计划,《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优秀是教出来的》、《玫瑰与教育》等大量的优秀书籍出现在了教师们的计划与心得中。周晓华老师在心得中写道:“不要硬把孩子塞进老师设计的模式中,要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因为孩子的梦想远比老师计划的还要远大。小林先生如是说。要提供孩子发展需要的教育,教育与成长应是自由与天真的大合唱,《窗边的小豆豆》让我明白了许多。”、王树枫老师也深有感触的说:“它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我们让孩子们置身于充满新鲜感的教育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确实是被人需要、被人爱着的,只要让他们成长并快乐着,那么,即使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学生也会成长为举止得体、品行高尚的好孩子。我真该早些读读这本《优秀是教出来的》”……

教师之间最大的差异说到底是其学习能力的差异,只要有教育的地方,教师就有责任与书同行。我们从不奢望将所有的教师都培养成教育家,但我们相信只要教师们坚持以博览群书、兼收并蓄为基石,辅之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定能在“我教书、我快乐”中走向“我教育、我发展”。

二、集体备课同伴互助——促合作构建学习型团队

在这次培训中,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教学团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个团队中,没有专家,没有权威,有的只是课标、教材、学生,有的只是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对教学方法的争论和达成共识后的豁然开朗。通过这次培训过程,我们欣喜地看到,几乎所有的备课组都能围绕着备课的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讨论,特别是数学组,老师们带着问题参与讨论,在共同讨论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个体的认识和群体的认识,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再提出更高层面上的问题……,真正形成了“在交流的平台上共同提高,在沟通的舞台上共同发展”的充满活力的协作型成长团队。

心灵体验感受团队精神

7月7日,在这艳阳高照的日子里,我校邀请二级心理咨询师梁秀梅老师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给自己一次心灵之旅”团体心理体验活动,成为虹桥小学2010年度暑期校本研修培训的又一抹亮色。

“今天见到你,心里很高兴,和你问声好,你好!”四个简单的手势拉开了此次心灵之旅的序幕,我们一向视为最平常的问候竟可以如此的表达,如此的拉近你我间的距离。“信任之旅”:“盲人”教师在“拐棍”的搀扶下,通过重重障碍,用心的去探寻那条充满未知的盲人之旅,亲身感受着一个盲人对黑暗的恐惧和对“拐棍”的信赖。“八龙戏珠”:教师们将手中的气球依次抛向空中,在彼此的帮助中感受着团队全体奋进的精神。“当我蒙上眼睛后,一种恐惧感油然而起,但是当我的拐杖拉起我的手时,我很坦然,我以为在人生的旅途中,‘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在游戏结束后郭媛老师的一席话,代表的是全体老师的心声。近三个小时的活动,充满着欢声和笑语,教师们在感悟中体验着快乐和成长,同时也在共同的参与中加深了对信任、职责、团队的理解。

集体备课中的“三备法”

于漪老师的“三备法”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与学习,为了更好的处理集体备课中资源共享与个人专业发展的关系,我校在此次校本培训中实施了“集体备课三备法”,即:首先由教师自主钻研教材独立设计教案,然后备课组内共同查阅交流资料,研讨各自教案中的亮点与不足,最后,根据各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优化教案。7月10日上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以教研组为单位推选了6位教师进行“无生上课”,王丽老师虽然只是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但她于模拟课堂情景下展开的教学活动,在自问自答中将重难点穿插在课堂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新教师的飞速成长;汪建平老师的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其各方面技巧如板书、口才、组织才能、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有效地提高了无生课堂的气氛;姚秀琼老师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无生当有生,她那精心的教学设计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对语文的热爱,更加感受到了她的那份大语文观……

三、提炼问题反思成蝶——碰撞中寻求自己的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但是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可以说教师同伴之间的对话更多的是达到“人人都是胜者”的目的,即合作研究教育问题,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共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实现教育的共建。‘教研组交流’与‘虹小教师讲坛’是我们在校本培训中为教师提供的对话平台。

教研组交流

培训中引导教师对平时的备课活动进行反思,以研究者的眼光去找寻在备课和上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导处收集并整理出了四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在教研组内开展问题诊断。语文组在“集体研讨问题会诊”中认为“有效备课首先要改变书写的时间大于思考的时间、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备课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教材的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好的效果”;数学组“有效备课探讨”提出“钻研教材是备好课的关键,我们要把教材读懂、读厚、读透、为课堂而读,为学生而读。”;综合组“有效教学研讨”则更多的将目光落于学科间的整和与课堂组织教学上。在不断的研讨中,那些平常工作中司空见惯的、理所当然的事情逐步于视野中显现出来,于头脑中深刻起来,思考赋予了我们教师一种为人师表的大气。

虹小教师讲坛

文字方寸之间能吐纳万象,教师也需要胆识魄力。我们鼓励教师敢于说出自己的教育想法、寻找自己的教育理论。“虹桥小学教师讲坛”是我们为教师们提供的一个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因为教师需要纸上指点千秋,更需要的是拍案奋然而起。

经过教研组的问题反思,推选出“孙莉、彭静、郭媛、刘佩琳”四位老师成为7月9日“第六期教师讲坛——走近有效备课”的主讲人。孙莉老师提出《有效备课从研读课程标准开始》;彭静老师在教学实例中畅谈《有效备课与有效教学的结合》;郭媛老师《学科整和我之所见》中倡导音乐之见文学美、文字美;刘佩琳老师《读好教材备好课》层层递近的告诉我们教材要懂、读厚、读透、为学生而读。受到了省教科所夏建华主任的好评。

“对教师而言,一旦对话展开,就像富有生命力的鸟儿展开了双翅,定会有美丽、和谐、矫健的飞翔姿态掠过湛蓝的天空”。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活动,而是一个与他所处的全部生活世界对话的过程。

四、专家引领感受学术——开眼界走向更高的追求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所谓理论改变视点,视点决定视野,视野决定人的成长质量。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要想往更高层次发展,就必须得有更开阔的胸襟和更高远的追求。走进专家、感受学术,是我们此次校本培训中的重要一课。因为这种专业引领带来的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和方法的给予,更是一种学术的感化,这种感化能激发和唤醒教师,使教师产生一种积极的心态和探究的欲望,并使教师走上快速成长的康庄大道。

7月7日上午受我校邀请的六安路小学郑家凯校长做了《面壁十年图破壁教育人生竞风流》的精彩报告,从优秀教师成长的几个阶段到优秀教师成长的要素,告诉老师们“如何规划自己的三个五年计划”,“如何在理想、爱心、执着中塑造教师的人格”、“如何在学习和反思中促进自身的成长”……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让虹小的全体教师们在专家的引领中感受着前进的力量。

7月9日下午安徽省知名的教育专家夏建华主任就《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做了专题讲座。“怎么设计一堂好课”这个我们一直困绕和思考的问题,在夏主任精辟的十点阐述中豁然明朗,无论是其深入课堂后的实例讲述,还是理论提炼后的学术言论,无不令教师们在困惑迷茫中走向清晰明朗。

登高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讲授课程;精彩;细节

讲课,即讲授课程,俗称上课,是按规定针对教学科目的一定内容进行的教学活动,实质上是讲授者和听众的信息交互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涉及到学生和教师。狭义地讲,教学质量通常是对学生而言。广义地说,教学质量不仅包括学生的需要和能力,而且包括教师使学生获得这种需要和能力的服务形成和实现过程的质量。

因此,对于讲课,笔者崇尚的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正确与丰富,更追求讲课过程的精彩。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组织内容,将课讲得精彩呢?

追求讲课过程的精彩,首先要正确理解精彩的组成与内涵,其次要注重讲课过程的细节。精彩的组成与内涵如下:精(精神、精心、精练、精髓、精华);彩(光彩、色彩、膏点、吸引力);细节(说、写、读、听、情绪、风度)。

一、精

1.“精”是一种精神,是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是对教学过程的满腔热情、是教师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

师德建设的内容主要表现在育人上。韩愈在《师说》中以“传道、受业、解惑”六字精辟全面的概括了教师的职责。近代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也认为:“教育的工作主要是为人师表”,故在教育发展史中,“为人师表”已成为教师最起码的道德准则。通过自己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身教胜于言教”即说明了表率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发挥的巨大的潜移默化作用。

“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必须要成其为一个合格的人,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师应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在实践中努力锻炼、行成良好的道德示范和健全的道德人格,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2.“精”是精心,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上

(1)课前的精心准备与教法的精心设计。一堂课讲下来是否能让学生听有所获,学有所得,充分备课是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因此在备课前,阅读大量的同类教材,阅读有关的论文资料、书籍杂志,多借鉴、多参考,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是非常有益的。

所谓“教法”,其实也是现行研究的一门科学。古人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来说明教法的重要性。教师在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将自己的课堂呈现得更加精彩时,应该想到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我们现在用到的诸如多媒体投影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学等众多教学模式都起到了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因为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准备教案的时候要根据所讲的内容与要求来选择恰当的教法。

(2)课堂上的精心组织。众所周知,讲课的过程当中蕴藏着很大的学问,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引导学生思考与调集注意力?这些都取决于讲课的技巧。教育心理学认为,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要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课内容上,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就必须学会驾驭课堂、掌握营造课堂气氛的技能。这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威信,其言行为学员所信服,他传授的知识,学员确信其真实性和正确性,乐于学、志于学。

(3)课后的精心总结。当代教师肩负着教育学生成人成才的重任,既要做好学生的常规教学工作,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一节课的结束只是阶段性的结束,并不代表整个课程的结束。单就课程教授经验的总结而言,通过一节课的讲授不仅仅是学生要有所收获,作为老师也应通过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新知识掌握的程度,课堂反馈信息等,总结出此类课程的一般教学方法,再依靠教师及时的调整和处理来完善自己教案的不足之处,不断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讲授水平。简言之,精彩源于经验的积累,总结一定的经验能让繁琐的教学工作变得轻松而游刃有余。

3.“精”是精炼、简洁。课堂是公开场合,讲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把握好讲课的内容和要求,明确重点和难点,讲其精华;同时还要把握讲话的艺术,注重语言的简洁、内容的精炼与生动。

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是要实现发动学生、教育学生、鼓舞学生去学好知识的目的。简洁、生动和富于变化的语言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课应力求语言简洁、内容精炼。就像我们吃自助餐或快餐一样,不仅要吃饱还得吃好。即不仅让学生通过课堂获得知识、方法、技能,养成有益的思维习惯,还使其思维训练空间得到拓展,自学时间得以保障和高效化,以求使知识融会贯通、牢记心中。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能够完成且效果不错,而有的老师却无法胜任。究其原因,除了针对性的差异外,最大的差别在于老师讲课时语言的简洁度和对内容提炼概括的精炼度。有的老师上课缺乏生动性,却又担心讲的过快学生听不懂、听不清,因而将一个问题重复二三次,导致学生越听越糊涂、越听越乏味。这样便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使得重点不突出,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同时,板书语言的组织也要干脆简洁,要为学生练习创造更多的时间,板书的内容必须提醒学生哪些是关键字语、必记内容。这样,学生才会随着老师的进度和思维步步深入,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不会因为知识点的重复而倦怠;如果将黑板上写的关键字语串联起来就是完整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日后复习和回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彩

“彩”是光彩、色彩、亮点和吸引力的综合体现,讲课不仅要求“精”,更要求“彩”,做到功力与学思并臻上乘。

1.彩在感官上的表现是色彩和热情。课堂中的亮点和欣赏点并非来自于教材本身,而是来源于教师把书本上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筛选并把重点内容重新进行组织的过程,教师只有遵循合乎常人逻辑思维的思路,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理解方式,在课堂上用适合自己且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所要讲解的内容才能引人入胜。

2.“彩”在形式上表现为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展示和视频演示进行新课程的导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采取广泛收集素材、多举实例的方式使其在教学中发挥出先进教育技术的功能,让课件具有开放性、可塑性;对讲课时采用的实例、图表要事先考查清楚,依靠图表来阐释问题时一定要把图表制作得大而清楚,使坐在教室后面的同学都能看清楚。

3.“彩”在内容上的表现是丰富多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应遵循以本学科为主、从理论到实践逐一而解的教学规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和问总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一方面教师应在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上中设置开放性题目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要精心设问、善于提问、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质疑问难、适时提出问题、灵活求解问题、精到点播疑难;另一方面学生要不懂就问、勤学好问,敢于猜想、勇于挑战权威。“学”、“问”结合往往能丰富教学内容、刺激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4.“彩”更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教学氛围。要想一堂课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关键的是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这样的宽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也能使老师在自由和谐的环境中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求知是所有人的天性,只要没有外力的阻挠,并提供较适宜的人文条件,就会结出丰硕的知识之果。

三、课堂无小事,细节更精彩

为人师表者,平时的一言一行都应注意是否符合一个老师的标准。细节决定成败,这其中的哲理当然也蕴含在讲课之中。

1.说和读。老师应该具有自己的讲课风格。讲课不是“闲坐说玄宗”,须叙述顺畅明晰、话语清澈如水、语意味淡而隽永、表述清晰准确、声音清脆洪亮、吐词字正腔圆、语调富有热情。同时讲课风格要具有多样性、创造性及个性。一个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要通过继承、模仿、创新,最后通过教学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形成具有个人魅力的课堂。这是艺术创作的必由之路,同样也是教学创新的必经之路。因此,讲课时要说对、读好,讲究艺术。

2.写。随着电脑和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使用方便、简单的课件演示代替传统板书。实际上,板书是不可替代的。好的板书、让人看了舒服、有美感、赏心悦目。从宏观上说,字如其人,中文是博大精深的,老师在汉字书写过程中充满了情景性,很传神。老师脑子里想什么,只有通过手中的笔才能同步、生动、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其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都可以体现在板书中,这是高科技所不能传达的。从微观上讲,用板书,更显得人性化。电脑演示的课件虽然方便快捷,但总给人呆板、疏远的感觉。比起鼠标点击,看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写板书,更容易理解。板书其实是教师利用黑板,运用文字、符号、图表辅助课堂教学的最平凡、最基本的教学手段,教学是有情景的,它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文而异,因此,板书设计也要因时而化、随机应变,做到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因此,在需要写的时候,要写对、写好、写漂亮。

上一篇:白鹅教案范文 下一篇:咏柳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