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9 21:52:14

村委信息化工作计划

村委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以其特有的高渗透性和高增长性在各个领域得到推广应用,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尤其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和网络系统将成为未来政府的神经中枢系统,政府治理的过程也将成为信息处理过程。我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迫在眉睫,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增加政府办事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特制定镇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闵行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结合镇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把握政府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城镇信息化系统建设经验,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聚焦、逐步完善的原则,坚持“贴近市民、服务发展”的宗旨,以适应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信息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便民、利民、为民为落脚点,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政府建设、社区管理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广大居民享受信息化建设带来便利与实惠。

二、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加强协调。城镇信息化建设作为电子政务在城镇的延伸和拓展,应按照闵行区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要求,加强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建设。

夯实基础,深化应用。城镇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硬件配置、应用平台开发、网上信息和网上办事等信息化基本要素建设,打牢基础,循序渐进,特别要在业务应用上下功夫,发挥信息技术服务城镇管理的作用。

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城镇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城镇管理的有效途径和为民服务的有效抓手,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加强调研,紧密结合各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努力在服务城镇管理和方便百姓方面形成各自的特色。

分步实施,规范操作。城镇信息化建设内容广泛、涉及面宽,难以一步到位,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做好先期规划,按照需求,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建设过程要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工作目标

根据“需求导向,应用为本”的建设宗旨,坚持继承性、创新性、操作性的有机统一,为提高我镇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办事效率,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政府政务公开上网和办公业务网络化,形成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模式和工作机制,促进政府内部业务流程的整合和优化,实现政府与企业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形成政务、管理、社区服务一体化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四、组织机构

成立由镇党委书记潘一鸣同志担任顾问、镇长夏根福同志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邬国新、副镇长夏明弟同志担任副组长的镇社会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黄璐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五、主要任务

1、研究制定信息化工作计划。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信息化专管员。

2、完成基础网络建设,实现“三联”。在已有镇政府机关局域网的基础上,上联区委、区政府;下联各基层单位,覆盖面基本达到100%。

3、完成信息化基本硬件配置。镇信息中心配置可满足系统正常运行的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各单位的计算机配置应达到至少一台。

4、完成信息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年1月之前开始试运行。结合本镇实际业务需求,完成平台开发工作,初步实现办公自动化、通讯网络化、业务数字化、管理集约化。机关各科室应提供可共享的信息数据,大大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城镇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为全面实现信息化打好基础。

5、依托区政府门户网站资源,开通镇政府网站。结合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公开各项政务信息、办事程序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信息;实现部分网上办事功能;村委会的“村务公开”覆盖面达到80%以上,有条件的村和单位可探索网上受理、网下处理一体化建设。

6、制定并完善本镇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制度与管理办法。如网络运行、安全保密、信息、设备保养等管理制度和办法,并定期跟踪考核检查。

7、组织开展城镇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培训,提高各级干部的信息化理念和素质,提高信息化知识的普及率和知晓度。机关干部90%通过信息化技能培训,各单位必须有一名网络管理员操作信息化设备。

村委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着眼发展,科学规划档案工作新蓝图

为推动我区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在全区发展进程中发挥档案的积极作用,我局通过多方调研,在总结了“十一五”时期全区档案事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结合发展实际,编制了《区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开拓创新,加强新领域档案服务

(一)重点建设项目档案成效显著

1.规范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程项目档案。为确保我区杨柳乡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程项目能顺利通过验收,我局抽派工作人员8人分别到区、乡、村三级进行归档指导,规范了区级10卷,乡级36卷、356件和村级881卷,6850件,401盒的业务档案,确保扶贫开发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2.接收中小学生花名册档案。为加强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根据市教育局、市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档案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与区教育局对辖区内的12所完中、27所初级中学、18所中心学校的年至年三个教学年度入学及毕业生花名册进行收集、整理,共整理档案30盒、422件,同时将入学及毕业生姓名录入微机,并开展了全文扫描,共扫描5770页。目前,按市级要求,中小学生花名册档案已接收进馆保存。

3.指导整理石漠化综合治理档案。为加大岩溶地区扶贫力度,保护生态环境,我区于年启动了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建设,按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整改领导小组要求,我局于6月对该项目档案进行摸底调查、收集、归类、集中整理归档,分别从农业、林业、水务、畜牧等部门收集整理了坡改梯、水利建设、牧草种植、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综合治理项目档案52卷338件,照片档案3盒90张,光盘档案2盒,确保了石漠化综合治理档案的齐全完整。

4、调研草原家庭承包档案归档方法。为确保草原家庭承包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我局多次深入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在充分了解认识了草原家庭承包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后,起草了归档方法和归档范围,设计了草原家庭承包档案专用卷皮和归档章式样,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5.加大其它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业务指导。为进一步服务好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完善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真正做到“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做好服务”,我局继续加大了如大小海坝除险加固、西水东调、东城区开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业务指导,抽派了业务人员到项目工程指挥部参与工作并指导档案收集整理,确保项目建设档案齐全完整。

(二)企业档案逐步规范

今年,我局重点加大了对永昌水业公司、香料烟公司、康浩公司等企业的业务指导力度,并配合工信局指导破产企业档案的规范化整理,目前已有9破产企业档案得到了规范化整理,为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利益提供了档案保障。

三、加强管理,夯实档案业务建设基础

(一)改革管理模式,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档案工作后劲

为加强档案工作,我局今年对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加强了业务培训宣传。一是实行岗位轮流制,进一步提高档案干部综合素质。为加强人才建设,我局从今年初开始实行机关办公和业务指导轮流制,局机关四个股室负责人轮流负责办公室工作,所有人员轮流下乡参加档案业务指导,使全局干部职工业务水平及综合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二是积极开展业务培训。针对我区档案业务人员流动变化大,档案业务知识内容更新快的实际情况,我局于今年3月在区青少年培训中心举办了全区档案专(兼)职人员档案业务培训,全区共108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档案人员的素质,受到了广泛好评。三是重视档案信息宣传工作。为不断提高档案意识,根据年初计划,我局将宣传稿件任务下达到股室,制定奖励标准,充分调动信息采写积极性,前三季度共印发档案简报17期。通过对外宣传,提升了档案工作的形象,同时也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写作能力。

(二)突出重点工作,加强业务指导,推进民生档案建设

1.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机关、团体、企事业的档案管理水平。今年我局以巩固扩大“六项工程”建设成果为重点,建立了联系人负责制,加强了档案业务指导,要求业务人员深入各单位进行年度归档指导工作,实地解决归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立档单位开展全文扫描,现已完成了84个立档单位的年度归档工作任务、并启动了15个单位的全文扫描工作。

2.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取得新进展。一是为加强村级档案建设,我局积极与各涉农部门协调,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将杨柳乡的整乡推进村级建档工作纳入整乡扶贫工程,根据村级建档有制度、有装具、有人管、有档案的“四有”基本要求,组织局干部职工8人深入村委会实地指导、整理档案,共完成了杨柳乡18个村委会881卷,6850件,401盒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二是转变业务指导方式,派遣业务人员深入村委会,与村干部同吃同住,共建村级档案。今年先后到水寨乡、芒宽乡各村委会进行村级建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了42个村委会的规范化建档,其余村委会的规范化建档工作正在整理中,同时我局还启动了650户农户的家庭建档。

3.继续做好林权制度改革档案接收工作。今年以来我局继续开展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的接收扫尾工作,先后接收了辛街乡、瓦窑镇林改档案共955盒,照片180张,至此全区林改档案全部按要求接收进馆。

4.加强档案管理,确保档案安全。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局按照档案安全保管要求,认真做好日常监管,切实做到排查安全隐患、堵塞漏洞,保障了档案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

四、强化服务,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一)围绕综合档案馆建设重点,提升档案服务功能

1.加强协调、积极争取,综合档案馆项目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根据省、市发改部门、建设部门和档案局要求,我局积极协调市区有关职能部门,扎实开展区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上报了区综合档案馆项目申报材料,积极争取并纳入了第二批可行性研究范畴,并于10月21日完成了功能评审。

2.积极做好查阅利用,提高档案服务的整体功能。档案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我局今年提出了提高服务质量,端正服务态度,做好利用接待和政府公开信息查询工作的服务目标。目前共接待利用档案271人次,529卷、13件,复印摘抄264卷、10件、993页。档案的提供利用为我区经济建设、编史修志、落实政策、工作查考、调解纠纷、核实工龄、工作调动、户口迁移、复退伍军人安置、学术研究等方面提供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增强了社会档案意识,扩大了档案工作的知名度,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加大接收征集力度,丰富馆藏档案资源

为进一步丰富我局馆藏档案资源,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15万卷馆藏档案的目标,今年我局以少数民族特色档案为着手点,征集收集了傣族、彝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生产生活、风土人情、民族研究等方面的资料、照片、光盘档案。同时为优化馆藏档案结构,还加大了对重点工程档案如大小海坝除险加固工程档案、中小学生入学毕业花名册档案的收集征集力度,目前这些档案已全部接收进馆。

五、精心规划,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认真制定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加工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规范、有效、安全、共享和有效保护纸质档案,提高档案利用水平,根据相关业务要求,我局制订了《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加工工作实施方案》。

(二)扎实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

为提高馆藏档案利用效率,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一是按照“与民生相关的档案优先整理、优先利用、优先数字化”的原则,对利用率高的全宗进行了全文数字化扫描工作,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严格“档案鉴定—档案整理—目录建库—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数据管理和利用的工作流程进行操作,目前已扫描馆藏档案22.45万幅(页)。二是为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对馆藏文件级目录100多万条和政府、人事局、土地局、档案局全宗原扫描的16万页全文数据重新备份,启动档案重要信息异地备份工作。三是认真做好触摸屏和局域网站日常维护及内容更新工作,保证其正常运行。

(三)稳步推进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

为提高机关档案室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利用效率,全区一级立档单位和部分二级单位都采用了计算机管理档案,查阅速度和查准率明显提高。目前全区共有103个单位的综合档案室安装了计算机管理档案应用系统,建立了机关档案目录数据库,15个单位还启动了全文扫描工作,为档案资源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围绕中心,常规工作常抓不解

今年,我局始终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一是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到区农普办参加全区人口普查工作,抽调一名共产党员参加为期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在局馆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3000元支持水寨乡海棠新农村建设。二是贯彻落实效能政府建设,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实行目标倒逼,落实重要工作事项,不断提升工作效能。三是认真抓好以“四比四促”为载体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全部干部职工到大亮山善洲林场参观、开展集中学习、党小组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建立了党员公开承诺、领导点评、授旗评星机制,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活动。四是认真组织安排联村入户工作,深入农户家进行走访调查,实际了解百姓困难,积极与卫生、教育、交通、科技部门联系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并积极筹措了1万元补助联系村进行道路修缮,在农户中开展了家庭建档,切实为老百姓解难事、办实事,深受欢迎和好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五是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杜绝一切违纪违规行为。六是认真做好中心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从4月份开始第天安排两名工作人员对新桥路街道进行清扫检查,每周五安排全体职工进行大扫除,使责任街道保持干净整洁、秩序良好。

七、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法制意识。充分运用各种形式,加大《档案法》的宣传力度,争取将档案法律法规纳入普法教育规划,增强广大档案从业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档案法制观念;加强档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档案执法制度,积极推进档案法制建设。

(二)继续加强民生档案建设。一是进一步规范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乡镇的档案管理水平,推进以信息化为主的业务建设,加大监督、指导力度,开展档案执法检查,巩固档案室建设成果。二是继续加强村、社区档案规范化建设,重点打造2至3个乡镇的村级规范化建档,探索建立乡镇监督指导村级归档的管理模式,巩固村级档案规范化成果。三是进一步推进教育、卫生、公安系统的规范化建档工作,逐步规范二级单位档案规范化工作。四是加大档案征集、收集力度,继续征集我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名人、重大事件等代表我区经济、文化、社会事业成效的档案。五是加大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的业务跟踪指导,确保工作与档案同步开展。

(三)继续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不断提升档案馆功能。一是抓好国家安排中央预算投资支持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机遇,极力争取综合档案馆项目建设。二是切实打牢档案业务基础,充分发挥、拓展和提升档案馆的“五位一体”功能。三是加大档案资料的征集和收集力度,充分利用馆藏资料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室)建设。四是继续开展档案抢救、整理、鉴定、接收、开放工作。

村委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区信息化;现状分析;智慧社区平台

1.引言

1.1社区信息化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前沿和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居民的需求日益丰富,社区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越来越多,社区成为社会各种矛盾、各种需求的交汇点。社区信息化,就是应用现代通信技术,构筑社区管理、服务、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应用平台和通道,并与现实社区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使社区的各个成员充分有效地共享和利用社区信息资源,达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目的。

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化在提升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满足居民公共服务需求,推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

1.2智慧社区

所谓智慧社区,其实质就是以社区为对象,以社区治理为核心,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信息化,其目标是让社区居民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更便捷的享受社区服务,推动社区和谐发展,进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的要求,切实提升城乡社区建设管理水平,张家港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张委办[2014]5号),要求加快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依托电子政务系统和网络资源,整合社区就业、社保、卫生、文化、党建等公共服务信息资源,集成社区各类业务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2.张家港社区信息化现状

2010年6月,张家港市确立了“1+3+x”的框架模式,实行市、镇、村分级管理,实现综合监管。“1”是指“网上村委会”这一信息公开网站,对村级事务进行电子化表达、网络化展示。突出政务信息公开、全民服务等功能。由各村负责网站栏目内容更新,通知公告,收集反馈意见等。“3”就是指三资监管、干部监管、工程监管三个监督预警系统。作为“网上村委会”的管理区,帮助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动态监管,其生成的基础数据作为门户页面信息来源。“x”指若干在线互动人员(村干部和村民群众)。通过“网上村委会”设置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栏目,实现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双向沟通,方便村民对村级事务的全程参与、动态监督,也便于村干部对群众提出问题的及时反馈。

2013年8月起,张家港市在市区范围选取花园社区和向阳社区进行试点,开始网上社区平台的上线运行。平台面向社区居民开放,分别与市行政服务中心、全民服务中心和区镇纪委、社区信箱联通。通过网络,社区居民可以全面了解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及时反映诉求、提出意见建议,方便居民办事。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平台管理模块管理后台,通过办公模块进行网上办公。此外,平台还设置“在线访谈”、“网上调查”等功能,使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回复居民反映的情况,并进行问卷回复的自动统计。

在张家港市已有的社区信息化系统基础上,从全市城乡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现实需求出发,通过充分利用已有的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市政务云计算中心等信息化资源、成果和基础设施,运用整合、集成和开发等多种方式,将智慧社区构建成为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全新载体和工具平台。

3.张家港智慧社区平台构建

3.1总体框架

智慧社区整体平台以社区为载体,围绕社区居民、商家、物业、业主委员会、义工志愿者等社区参与者,联动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相关机关部门,构建一个“多级联动、数据畅通、反应敏捷、效能优化”的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

平台主要有三大类用户群,即:社区居民、部门及社区机构和人员、社会服务实体,其管理和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化、动态化的特点。因此,从实际出发,对应用规律和功能需求进行概括,设计可持续满足三类用户群体需求的功能总体框架。

3.2智慧社区的系统组成

3.2.1前端展示及服务提供

(1)社区门户网站。

智慧社区门户平台用于和管理全市所有社区管理机构及服务实体的门户站点,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单点登录、站群管理、内容管理、广告管理、互动管理等功能,具备能够容纳若干独立子站点、分布式部署、快速建站等站群部署能力。

社区门户(集群)平台整体采用三层架构,即基础支撑层、业务逻辑层和门户展现层。基础支撑层由基础网络、基础设施和门户数据库平台组成。业务逻辑层包括用于实现站群管理、用户管理、用户认证、信息和管理、问卷投票管理等业务系统及功能模块。门户展现层包括聚合门户和社区门户相关的信息、服务频道、栏目和内容网页,以及客户交互界面,提供web、WAP和移动APP多种版本。

(2)社区综合服务系统

社区综合服务是面向社区居民、社区管理机构、社区服务实体的综合中介平台。

社区管理机构通过平台进行各类服务事项的组织、分类、核实、;社区服务实体将各自的服务事项自助到平台上,并通过平台获取服务对象提交的订购、预约信息,进行服务响应;社区居民通过平台查找、查看平台的各类服务事项,提交订购、预约信息,对具体服务事项进行评价、评议。

平台针对社区服务机构及区内服务实体的服务事项提供管理和中介、对接服务,对于政府服务事项,引导至政府门户网站相关的服务频道。社区公共类、公益和志愿类服务事项由社区工作人员或志愿者收集和。

3.2.2后端管理和业务系统

(1)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平台。

综合治理工作平台,是面向社区管理机构、社区工作人员和机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平台,通过整合、集成已有的社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市政务网综合平台相关业务和资源,开发社区事务管理平台,统一向社区管理机构、社区工作人员提供社会综治类、政务协同类和社区事务类业务处理功能,满足日常沟通、办公、办事需要。

社区综治类业务主要通过集成社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来实现,包括综合治理类数据和信息的采集、上报、分析等业务功能,需要在已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拓展,适应综治业务向社区下沉和延伸的实际需求。

政务协同类业务主要通过集成政务网综合业务平台功能来实现。由于政务网综合业务平台已经服役多年,可以结合智慧社区建设,构建新一代政务协同云平台,适应跨层级、跨部门、无障碍沟通交流和协同工作的新需求。

(2)社区管理事务平台。

社区事务繁杂,党群、民政、社保、治安、流动人口等工作均需要落地到社区开展,工作的落实、检查、督促情况一般通过各类工作台账来反映,如何增强社区和各级管理部门工作的针对性、计划性、有效性,是智慧社区平台构建面临的现实问题。

社区事务管理平台与上级业务系统密切相关,需要在社区相关业务与信息资源梳理的基础上,通过业务集成、功能挖掘、数据抽取等方法,构建面向社区机构和工作人员的事务管理平台。社区工作一般可分为上级业务下沉与社区专职人员挂钩对接和社区统筹开展两类。对于前一类工作,管理平台解决相关业务前端集成,后端交换数据信息的问题;对后一类工作,管理平台解决相关业务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跟踪报告、检查督促、考核验收、总结评比等资料收集、台账管理的问题。

3.3网络和基础设施

3.3.1网络结构

智慧社区通过租用营运商的城域专网(MPLS-VPN或MSTP),将全市社区(村)节点局域网接入该专网。城域社区专网与市政务网互联,通过统一边界访问政务云计算中心和互联网,实施统一的安全防护。

政务云计算中心提供智慧社区建设所需计算、存储及基础软件等设施资源。社区居民和公益机构、物业、商户等社会服务实体,通过互联网、移动端访问智慧社区门户。各级机关部门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城域专网访问智慧社区门户和业务系统,部分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操作访问和相关的业务应用系统。

3.3.2信息化基础设施

智慧社区配套的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由电信、广电营运商建设运行;另一方面是社区管理和服务机构网上办事、服务、信息采集所需的网络及终端设施。

社区办公业务网是社区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日常办公、处理居民申办事项的工作网;移动终端是为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配备的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在走访采集、比对核查时使用;公共广场大屏和楼道、电梯自助终端,把智慧社区管理和服务推送到居民家门口,一方面滚动显示社区公告、公示和宣教视频、公益广告等内容,另一方面提供一些常用的自助式服务呼叫功能。

3.4社区信息资源平台

社区信息资源平台是城市级基础信息资源平台的前瞻平台,它以社区业务与信息资源管理、共享和交换为目标,通过平台集成服务,构建共享交换、数据库、服务、信息资源规划等平台和GIS与电子地图等软硬件环境;通过部署共享交换中心与前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社区信息资源数据与相关业务平台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

社区实施管理和服务的实体众多,包括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公共事业机构、社会组织等等,这些部门、机构、组织都需要采集、处理社区人、物、事相关信息和数据,存在着重复采集、数据重叠、互不关联等弊端。构建社区信息资源平台的目的,就是建立和完善社区信息采集机制,加强社区信息资源规划,将社区各类信息纳入集中采集范围,实现“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多方共享”。

4.结论

智慧社区是最接地气的民生信息化工程,是城市各类IT系统建设成果集聚融合的洼地,尤其是社区大数据、物联网应用形成后,对于电子商务、信息消费社区服务业发展必将形成巨大的促进作用。

村委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对选举任命的“一府两院”国家机关组成人员实行履职承诺评议(暂行)办法》的规定,现就2011年度分管及代管工作目标任务承诺如下:

一、主要目标任务

1、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5万吨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达到4330元,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比上年增长9.6%。

2、强力推进34个重点建设项目,争取完成投资13亿元。年内新建饮水安全工程29处,加快实施县城水源工程和接官亭新区供水续建项目,协助完成八渡河污染治理及护滩工程、五龙洞游道、景区大门及游客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新修基本农田7000亩、改造提高5000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200亩,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保治理二期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2平方公里;按计划完成退耕还林补植、天然林保护和植树造林年度工作任务,建成户用沼气池1000口。

3、高标准推进五龙洞镇国家连片开发扶贫试点和农业综合开发,启动徐家坪秦河流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金家河流域省级连片扶贫及4个移民扶贫示范村建设项目,完成46个贫困村灾后重建、接官亭和西淮坝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和麻柳铺、牌坊坝、大草坝3个移民扶贫示范村建设任务,投放扶贫小额贴息贷款5000万元、财政扶贫贴息和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300万元,完成技能培训8000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万人,建成信息化扶贫示范村10个,对新识别出的3.1万名扶贫对象实施分类扶贫到户政策,全年实现脱贫5000人。

4、全年规范中药材种植面积14.5万亩,养殖乌鸡400万只、生猪28万头,新增大鲵养殖和繁育户60户,扩大核桃等干果种植面积7000亩,发展食用菌500万筒、养蚕6000张、种植烤烟7000亩、新建蔬菜大棚500个。启动建设接官亭、黑河坝观光农业示范园,抓好乌鸡加工生产线、龙佳现代农业产业园、喜农循环农业示范园和香猪养殖基地建设。协助抓好杜仲柔脉胶囊、百圣康乐胶囊、中药材深加工及饮片加工生产线。

5、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

6、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年内新增就业岗位168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引导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完成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任务。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强化责任落实。督促承担产业发展和基础建设任务的镇和部门,明确主抓领导,细化责任分工,逐级夯实责任,确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基层抓调研、解难题上,确保各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2、加强督促检查。对于已经确定的年度工作和上级临时交办的工作任务,严格按照时限要求,加强检查指导,督促各镇和部门制定工作计划,强化工作举措,在规定的时限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

3、搞好协调服务。重点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强化行政协调服务,为产业发展户和农业企业协调解决好用水、用电及道路整修等基础保障。同时,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有重点地集中攻坚,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村委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基本思路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以推进国际化工城功能定位为目标,为建设人居环境优美的滨海新城做出新的业绩,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城市管理的四个化:城市管理数字化,促使城市管理更精细;业务流程规范化,确保城市管理更高效;管理资源整合化,促进城市管理更便民;评价标准公开化,引导城市管理更主动,从而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重心下移、上级监督”的城市管理新体制。达到城市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解决,从而将问题解决在老百姓发现之前,老百姓求诉之前。最终达到城市管理领域的四大变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城市管理决策分析变定性为定量;城市职能部门工作变分散为系统;政府工作变“重过程”为“重结果”。

二、实施计划

(一)前期准备阶段(5月20日—7月20日)

由区建设交通委会同市建设交通委信息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并完成工可报告编制、专家评审、项目立项和招投标等工作。

(二)中期建设阶段(7月20日—10月31日)

完成场地建设、部件调查、部件归属、网格划分、网络建设、硬件采购和应用软件开发等工作。

(三)后期调试阶段(10月31日—12月30日)

完成人员培训、市区联调,并开始试运行。

三、班子搭建

成立“区城市网格化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区长担任组长,由区建设交通委主任担任副组长,建设交通委、规划局、房地局、信息委、科委、公安分局、街道等29家相关单位的分管领导为“区城市网格化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区城市网格化项目建设推进办公室”,办公室由牵头单位主要领导及方案策划人员组成,负责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筹建工作(包括:机构设置、方案拟定、项目建设和系统调试以及沟通联络、后勤保障工作)。由相关委办局抽调1名联络员,配合区推进办公室协调网格化项目建设。抽调人员将由各委办局网格化系统的主要管理人员加入,并全过程参与建设,有利于系统建设中明确需求和系统建成后的顺利移交。

四、系统建设

(一)场地建设

依据市建设交通委有关“城市管理监督受理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处置中心”两机构设置的指导意见,结合区城市网格化管理项目机构及人员整合情况,在石化城区由区机管局负责调配约450~550平方米左右办公用房(监督受理大厅约120平方米、指挥处置室约60平方米、其它办公用房包括办公室、值班室、视频会议室、接待室等合计约350平方米,)作为网格化建设用房,满足前期项目筹建,中期系统软硬件建设,后期办公场址。

(二)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构建

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是网格化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是全区信息化建设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重要保障。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工作包括:网格化区域的确定;万米网格的划分;区城市管理相关部件地理信息的测绘、收集、入库;GIS地图数据库的建立,GIS信息平台的建立。

1、网格化管理区域

区城市网格化按照“强化重点区域、增加管理内容、提高办事效率”的思路,对重点区域、重点道路进行网格覆盖。按照网格化地理信息平台系统建设的要求对每个网格内的部件进行普查,赋予代码、对各种事件进行编号,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分类管理。

网格化区域拟定为:

(1)部件调查范围:新城(约34平方公里)、朱泾镇镇区(约7.5平方公里)、枫泾镇镇区(4.33平方公里),共计约46平方公里。

(2)管理实施范围: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逐步实施。当前实施范围为新城中心城区(北至红旗路,南至滨海路,西至西静路,东至亭卫南路)约5.9平方公里区域。

2、网格划分

(1)网格划分的原则

①属地原则:每个网格不跨越城市规划单元边界,不打破区、街镇、居委会、村的行政管理体系。

②地理布局:一个网格单位内的管辖区域只能是一个居委会或村,不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③方便管理:一万平方米作为一个基本单元,但可视划分边缘接口、地域内人口数量和“城市部件”数量等因素,就管理方便适当调整。

④无缝隙、全覆盖:特别注重区界、街界、居委与村委等交叉区域,界定清晰,责任分明。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元,将区所辖区域划分若干个网格状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

(2)网格划分的相关责任:由区建设交通委牵头,区规划局、民政局协助,各镇、街道配合,进行单元网格的划分和审核。在此基础上,由区网格化推进办小组按管理原则划分为若干个责任网格。

(3)责任网格划分:按照市建设交通委规定,每10-16个单元网格划分为一个责任网格。结合区域实际,采取不均匀划分,按疏密相间原则划分责任网格,根据实际管理工作量对于市容环境示范区域、中心商业区、主要景观带,确保10-16个单元网格作为一个责任网格,对于其它区域,拟采取20-30个单元网格作为一个责任网格。

3、城市管理“部件、事件”调查及信息入库

(1)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目录:按市建设交通委明确的全市统一编码,结合区城市管理现状,涵盖公用设施、道路交通、环卫环保、园林绿化和其它设施等5大类84种部件、32种管理事件。

(2)部件的测绘

主要任务包括:①、按有效、有限的角度,参与确定“城市部件、事件”;②、核实复查现有的“城市部件”;③、补充遗漏的“城市部件”。

(3)核实补充“城市部件”任务的实施方法:采用职能部门和镇、街道相结合进行抽查的核实方法。在网格划定的基础上,就城市“部件”进行分类,明确核实内容,落实核实单位,确保准确率在96%以上。

(4)明确部件、事件责任归属:依据四原则,即法律法规原则、市有关规定原则、职能就近原则和区领导意见原则,对部件和事件落实责任归属;同时明确应急处置部门的工作处置流程。

(5)数据输入:在市建设交通委的指导下,由各职能部门协助录入“城市部件”,为建立数据库提供技术参数。数据库由网格化管理监督受理中心的信息规划管理科负责日常维护更新。

(三)系统软硬件的建设

网格化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工作是网格建设的核心部分,是城市网格化系统功能实现的载体。系统软硬件建设的质量高低将决定区城市网格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在系统建设中要加强建设和管理力度,以高标准严要求有条不紊推进系统软硬件建设,通过规划、资金、管理和技术等手段为区城市公共事务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基础。

1、软件系统建设

软件系统建设主要包括:

(1)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处置协调工作子系统及其它终端系统的建设。

(2)大屏幕指挥系统的建设。

(3)综合分析评价子系统。

(4)基础数据及地理编码管理子系统。

(5)移动数据接口子系统。

(6)GIS综合子系统。

(7)业务相关系统接口。

(8)网格化功能拓展的其它子系统。

2、硬件系统建设

主要包括:

(1)各种服务器及终端建设

主要包括:WEB服务器、GIS服务器、数据存储服务器、移动交换服务器、备份服务器、存储设备、磁带设备、监督中心工作站、指挥中心工作站、GIS信息维护工作站等的构建。

(2)网络设备的构建

主要包括:核心交换机、备份交换机、硬件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构建。

(3)场地弱电部分建设

主要包括:场地装修、办公系统装修;综合布线系统、UPS系统、机房监控系统、会议声扩系统的建设等。

(4)大屏幕显示系统的构建

主要包括:大屏幕及相关附件、大屏幕控制PC、客户端软件、机柜、工程辅料等。

3、网络沟通

市、区两级平台间网络由市建设交通委负责建设,区内指挥平台与各处置单位间网络由区信息委牵头依托现有政务网络资源实现连接贯通。

4、资源整合

城市网格化项目将整合以下几方面资源:

(1)同区公安信息项目的资源整合。区城市管理监督受理中心(城市管理指挥处置中心)将实现同区公安监控指挥中心的网络连接,通过软件硬件系统的有效切合实现两中心的信息互通,视频共享,通过派驻网格化监督受理席位至区公安监控指挥中心实现两中心的职能联动。

(2)同区公共交通信息监控平台项目的整合。区网格化信息系统将同市郊首个基于GPS定位技术的公共交通监控调度系统——区公共交通信息监控平台建设项目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对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3)同市区市容环卫配套信息化项目的整合。区城市网格化系统将实现同区市容环卫信息系统对接,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加强网格化系统在城市管理相关行业的功能延展。

(4)同区信息委硬软件资源的整合。区城市网格化系统将实现区信息委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资源整合。共享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共享系统运用软件,共享网络构架资源,并适时拓展设备机房、硬件设施的共享共用。

(四)机构设置及人员安排

1、机构设置:依据市建设交通委有关“城市管理监督受理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处置中心”两机构设置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依据监督、处置、评价“三分离”及“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内部分工、流程分隔、职能独立”的原则,整合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及人员组建“区城市管理监督受理中心(城市管理指挥处置中心)”。由于市编委、市建设交通委对该单位机构规格尚未明确,结合我区现状,目前该单位暂不确定机构级别,人员编制暂定为8人,经费来源暂定为区财政全额拨款,待市编委明确意见后根据要求统一设置。

2、人员安排:区城市管理监督受理中心(城市管理指挥处置中心)工作人员由管理人员、信息员、监督员3类人员组成。

(1)管理人员:根据当前现状暂定为8人,由区建设交通委从相应单位内部调剂。

(2)信息员:采取社会公开选聘形式招募非在编劳务人员12人,由区人才市场,市场化运作。

(3)监督员:通过整合现有部分市容协管、城管协管人员及社会公开招募部分非在编劳务人员两种形式组成,人数为30人,由区人才市场,市场化运作。

五、工作流程

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主要有网格监督员、市级监管平台、区级监督指挥平台(区城市管理监督受理中心、区城市管理指挥处置中心)、专业处置部门四个层次构成。在划分好基本单元网格、地域责任网格,确定城市管理的部件与事件及其管理标准和处理流程后,操作流程如下:

(一)问题发现与报告

网格监督员根据其管理职责及地域责任网格主动对监管范围内的部件、事件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后及时利用手持移动终端通过无线传输设备将信息上报区城市管理监督受理中心(并报市级平台)。

(二)信息流转告知

区监督中心给予受理接报,经确认立案后立即将信息流转至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区指挥中心核实后责令相关管理责任单位或部门进行处置(并报市级平台)。

(三)问题处理

相关管理责任单位或专业处置部门接到处置指令后,应在规定时间按照规定程序和工作要求,予以妥善处置并做好备案登记。一时无法处理或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毕的,应向区指挥中心给予说明,有指挥中心沟通协调。

(四)处置反馈

处置完毕后相关管理责任单位及部门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至区指挥中心。区指挥中心经确认后立即将信息流转至区监督中心(并报市级平台)

(五)跟踪确认

接到处置完成信息后,区监督中心将处置信息通知监督员,由监督员赶往现场核实验证,将确认信息反馈区监督中心。

(六)结案

区监督中心对已妥善处理的案件予以结案(并报市级平台)

六、经费测算

区城市网格化项目建设费用根据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估算为1000万元。

七、制度保障

(一)建立项目台帐管理制度

1、编制项目建设工作计划

根据网格化项目总体建设要求,按照建设内容、工作流程、阶段任务编制项目建设工作计划,细化建设任务,拟定时间节点,明确涉及单位,从而确保项目建设规范有序。

2、制定项目建设月报表

根据工作计划、建设流程及时间安排,按月将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总体工作量完成百分比、节点任务完成情况、建设资金运作情况,以表式汇总统计、量化指标、反映上报。

(二)建立工作责任制度

按照项目建设的总体要求,细化工作责任,明确工作要求,分解工作任务,根据各自工作岗位,分别制定相应工作责任。

(三)建立工作例会制度

村委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档案数字化

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部门通过一定方式使档案资料直接为社会组织和公民服务的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档案价值、发挥档案作用的途径。为进一步强化档案利用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满足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需求,笔者对平谷区档案馆近五年来(2011~2015年)档案利用服务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平谷区档案馆利用服务情况分析

近五年来,平谷区档案馆全力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进程,不断提高档案提供利用服务水平,创新档案利用服务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档案利用数量逐年增多,个人利用占全年总利用人数的95%;档案利用内容不断拓展,民生档案利用占总利用率的84%;档案利用效果在各行业、各部门逐渐凸显,档案惠民、利民成效显著。具体如下:

(一)个人成为档案利用的主体,民生档案利用占主导地位

2011至2015年,平谷区档案馆接待查档利用人员共计83954人次,提供利用档案共计105493卷次。其中,社会个人利用79598人次,占总利用人数的95%;利用68340卷次,占总利用卷次的65%,个人利用档案人数高于单位利用人数的现象较为突出。在此基础上,民生档案利用占主导地位,房产、婚姻、招工、知青等档案利用占重中之重。近五年来,民生档案利用占全年总利用人次的84%,卷次的54%。如表1所示。

(二)档案服务社会功能逐步提升

近五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档案内容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档案服务社会的功能也在逐步提升。平谷区档案馆围绕区域建设,紧抓重点工作、专项工作、特色活动,主动提供各项档案利用服务。如针对夏各庄村、韩庄村拆迁、分房等重点工作,党费专项检查、土地房产确权、干部档案核实、单位公车改革等专项工作,以及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题展览等特色活动,平谷区档案馆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提前谋划,将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前置,为相关部门查阅提供翔实、准确的档案资料,极大地满足了各方利用档案的需求。

(三)档案数字化成果有效发挥,快捷查档成为常态

近五年来,平谷区档案馆加大馆(室)藏档案数字化的转化力度。截至2016年9月底,平谷区档案馆已数字化161839卷/件,占馆藏档案的60.4%,未转化78981卷/件,占29.5%,不需要转化的占10.1%。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知青、招工、婚姻、房产、二胎、革命历史、教学、收养等16个专题数据库。目前,据笔者了解,档案数字化副本在查档利用中占比达90%以上,查档时间也由原来的20分钟缩短至少于5分钟,调阅档案卷数比2011年减少了1.3倍。

二、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时代,规范查档、便捷查档、高效查档与信息共建共享利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目前区级档案馆在利用工作中存在跨区档案馆之间同类档案利用制度不统一、档案馆(室)之间档案利用不同步以及跨部门之间档案利用不共享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档案利用制度

目前,区级档案利用工作制度均由各区档案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等法规规定,结合本区档案利用情况制定。由于全市范围内缺乏统一的档案利用规范性文件,导致各区档案馆查阅同类档案所需的手续不尽相同。这种情况在民生档案的利用中最为明显。据笔者了解,目前除了婚姻档案查阅有《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以外,其他像房产、招工、知青、独生子女、兵役档案等民生档案查阅都没有较为详细的档案利用规范性文件。例如,北京市共有10个区级档案馆藏涉及房产档案,由于各区查阅房产档案所需手续并不一致,导致利用者十分困惑,进而给查档利用工作带来了较大不便。

(二)信息环境下馆(室)藏档案利用不同步

虽然很多区级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程度较高,档案利用便捷高效,但是基层档案室室藏档案数字转化程度相对缓慢甚至没有开展,这种馆(室)藏档案信息不同步的现象,致使数字化档案资源不能有效共享,极大地影响了各机关档案信息和馆藏档案的综合开发利用。

(三)缺乏各部门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数字化r代,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全面准确的档案信息,需要建立高效的档案查询系统及资源平台。然而目前,各区缺乏区域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档案馆与同区的户籍、民政、计生、武装、乡镇、村等部门存在一定的信息壁垒,户籍、婚姻、房产、兵役、独生子女等民生档案资源信息并不能共享,导致老百姓查阅同类民生档案往往需要多次往返于不同部门,无形中增加了老百姓的查档负担。

三、优化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对策

(一)制定统一的档案利用制度

为使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出台统一的档案利用制度标准,赋予其强制性与约束力,为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制定统一的档案利用规范性文件,解决全市跨区档案馆同类档案利用手续不一致的问题。二是实现档案馆(室)之间档案利用制度的统一和有效衔接,解决馆(室)之间档案利用手续不一致的问题。三是结合行业部门的专业要求,制定统一的专业档案特别是民生档案利用制度,解决同类档案利用手续不一致的问题。这样,通过制定统一的档案利用制度,可以有效减少查档纠纷,进而实现便捷查档、规范查档、高效查档。

(二)推动基层档案数字转化

1.实现馆(室)藏档案数字化协同发展。统筹部署室藏档案数字化与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平谷区档案馆将基层单位室藏档案数字转化工作列入区档案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发展目标;下发《北京市平谷区档案局关于印发〈平谷区2017-2020年室藏档案数字转化工作计划〉的通知》,有计划地开展基层数字转化工作;制订每年基层数字转化工作方案,确定每年数字化转化工作重点,确保基层数字转化的同步完成;制订《平谷区基层档案室数字转化技术标准》,规范开展基层档案室数字转化工作。

2.以“点”带“面”,逐步推动,用实际效果提高对室藏档案数字化的认识。2014年底,平谷区档案馆将刘家店镇和金海湖镇档案室作为创新工作的突破点,开展基层档案数字转化工作。2015年6月,上述两个乡镇已基本完成档案室藏需进馆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工作,实现不进库房即可查阅档案目录及原文,并在村委换届,村干部补贴发放和党员管理等实际工作中实现了档案快速查阅服务。2016年,平谷区档案馆将全部镇街室藏档案数字转化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列入工作计划。同时,平谷区档案馆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将完成50%的一、二级立档单位室藏档案数字转化工作,并遵循“馆室衔接”“先后有序”“确保重点”的原则,将基层档案数字化推向深入,实现馆(室)藏数字化的有效衔接。

(三)实现区域内民生档案资源共享

1.构建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平谷区档案馆积极调整档案资源结构与布局,特别是将各类民生档案资源全部整合进区综合档案馆。与此同时,联合区发改委、卫计委、住建委、教委、区人力社保局、民政局、国土资源分局、规划分局、工商分局、地税局等涉民部门,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和现代化信息手段,实现馆内外民生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以便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比如对于公路局、工商分局、海关等不在档案接收进馆范围内的市属单位的档案,考虑到其中大部分都是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档案,建议采用“实体分散保存,资源集中共享”的管理模式,即档案原件暂由本单位保管,区档案局指导建立民生档案专柜,并将专门目录报送档案馆备查,以便百姓查阅。

村委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近一年来,郭家堡乡科技工作在区科技局的领导和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了“经济建设必须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进步,就没有社会进步。以扩大科技应用为出发点,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突破口,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途径,以发展经济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在全乡上下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全乡经济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我乡今年成立了专业科技工作领导组,组长由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乡政府主要副职担任,成员吸收了教委、农业、林业、畜牧、统计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了有23人组成的专业科技领导组。各村相应成立了专抓机构,配备了以科技副村长负责的主管人员、分管人员。乡党委多次专题研究、布署科技工作,制定了工作计划和措施,主要领导科技意识普遍提高,对科技工作十分重视,积极支持。

二、狠抓落实、强化培训。

重视宣传工作,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制作标语、举办讲座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宣传科技,普及种植、养殖和加工方面的实用知识,各村都订有科技报,组织外出学习参观,加强科技宣传工作,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科技致富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全年各种培训次数累计30余次,参加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培训内容涉及蔬菜种植,温室大棚的前、中、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计算机信息技术,信息搜集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提高了科普文明建设。

全乡科普文明户达1800余户,科技示范户5000余户,1700余人取得了绿色证书,800余人取得了农民技术职称,农广校毕业生达到700余人,每年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参观等活动人数达3万余人次。农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

四、完善了科技服务组织,加强了农村信息化建设。

我们注册成立了“郭家堡乡农科信息交流协会“,吸收了各村的科技情报信息员、运输大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为会员,召开例会,业务范围涉及科技推广、科技服务、信息交流业务培训,更好地为农民兄弟提供了服务。

完善了“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组织建设,召开了专门会议,明确了领导、成员及其分工,制定了工作制度、工作职责。

今年我乡还专门设立了科普培训室,下设培训基地13个,试验示范基地3个,全乡17个行政村全部配齐科技副村长,各村都有自己的农民技术学校,成立农资服务联系点3个。

为全乡17个行政村和4个公司分别制作了网页,放到了晋中市网通门户网站“汾河信息港”上,并且在8月份郭家堡乡政府网站也建成开通,更好的促进了科技工作的开展。,

现代社会电脑和网络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接收与发送工具。我们与晋中市网通经过协商,达成协议。为部分村村委会配备了电脑,并接通了宽带。让电脑真正为科技工作服务,真正成为农村科技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

全乡17个行政村,其中16个行政村的学校都建立了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站,15个行政村的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把各学校作为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远程教育的培训基地,实行资源共享,对各村青壮年实施培训。

五、强化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推广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我乡是全区的示范户。几年来,我们一直对此项工作比较重视,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行讲课,现各村已普遍有骨干人员掌握了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的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特别是查找防病治病的方法、专家讲座、专家咨询等。为农民技术需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计划,推广了一批农业实用技术,引进了新产品安家落户。

今年我们把各村科技副村长定为科技情报信息员,对各村农副产品、林业、畜牧等信息,比如供、求、防、治等农民所需收集起来,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民实际存在的问题。

利用远程教育推广了蔬菜种植、温室大棚的前、中、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批农业科技实用技术。

引进了西黄柿种籽和栽培技术,先就此项目在王村试验成功后,我乡在王湖航天育种基地开始种植。今年已成功上市,经济效益可观。

七、为企业进行信息服务。

我们利用乡政府网站对辖区内各企业的基本情况在网上进行宣传,对各企业的产品信息进行。

八、科技推动龙头企业的发展。

全乡全年扩规技改项目6项,有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技改扩规占地200亩,投资2.5亿元,建成后将大规模提升该公司高、精、尖纺织机械生产。今年一期投资1.2亿元,现已投入2000万元。其他项目有恒天纺织有限公司的扩建项目、山西晋威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新建项目、福晋纺机扩建、万邦公司“铬铁系列产品扩产”等项目。科技含量的提高强有力的推动了企业的发展。这些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

九、调动各级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组织管理好科技工作人员。

全乡科技工作能否全面活跃起来,关键在于能否激发了乡村两级科技干部的工作热情,乡党委、政府把科技工作列入全乡双文明考核的内容中,以引起各村干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要求象重视计生工作一样重视科技,象对待教育工作一样对待科技投入。我们科技办还对各村科技干部建立了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和例会制度,并进行综合考核。在技术宣传培训、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重视工作落实、服务职能及效果四大方面。根据各村具体情况进行细化、量化,责任到人,落实时间、地点,实行百分考核,极大的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敬业精神,提高了科技工作的进展,保证了质量。

十、多渠道筹资,努力动员各方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为了保证和满足科技活动经费需要,保证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我们在扩大科技投资上的指导思想是:“争取上级部门多补、乡村两级全力支持,优惠吸引客商投入,盘活民间闲散资金。”今年全乡各村在科技投入上普遍加大,无论是学习资料购置上,还是聘请专家讲课上,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上都全力以赴得到乡、村两级的支持。并得以资金的保证。

总结近一年来,我们郭家堡乡科技工作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有差距,部分领域还不甚理想。在2006年剩下的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一定对照上级科技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做到机制上再创新、措施上再完善、工作上再落实,查漏补缺的同时,准备利用农民冬闲季节再做三项工作:

一是利用远程教育在全乡所有村开展大规模的培训工作。我们已经制定了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在推广了蔬菜种植、温室大棚的前、中、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上,扩大培训内容,把沼气安装应用、红枣栽培等嫁接技术,特色农业培训,计算机信息技术,信息搜集与,法律知识和卫生保健,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应用技术列入培训范围。根据各村不同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重点对村科技人员和农村知识青年进行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让每个村都有人能掌握信息收集、开发、利用、,形成集推广、就业指导、政策咨询于一体的富民“绿色通道”,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的生产盲目性和风险系数。

二是准备在郭家堡乡政府网站上建立一个专门的“科技兴农信息网”。把各村科技情报信息员收集的农副产品、林业、畜牧方面供、求、防、治的信息,以及方方面面的农科实用技术放到网上,让农民从互联网上了解到外面的信息,外面的人能看到我们郭家堡的农科信息。让我们的信息走出去,别人的信息反馈回来。真正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三是根据实际情况,先在条件具备的部分村建立科技活动室,让农民利用冬闲季节充电,也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2007年我乡科技工作计划如下:

一、继续抓好常规性的宣传、培训工作。利用农民远程教育在个村推广农民实用技术、劳动力转移培训,让农民掌握并运用科学种地、养殖、外出务工。

二、继续完善各种科技服务组织,运作好“郭家堡乡农科信息交流协会”,进一步搞好信息的交流和合作,让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三、突击抓好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工作,重点抓好科技示范项目的建设。

四、继续加强我乡的农村信息化工作,让互联网在我乡“打造三晋三产大乡”的战略工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五、创建技术中介服务机构,服务于农村、农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六、加强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含量,推动企业技改工作的进展。

七、抓好科技管理工作,发挥好科技服务能力。

八、加快各村科技活动室的建立,让农民不出村就能掌握科技知识、交流科技信息。

村委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近一年来,郭家堡乡科技工作在区科技局的领导和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了“经济建设必须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进步,就没有社会进步。以扩大科技应用为出发点,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突破口,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途径,以发展经济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在全乡上下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全乡经济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版权所有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我乡今年成立了专业科技工作领导组,组长由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乡政府主要副职担任,成员吸收了教委、农业、林业、畜牧、统计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了有23人组成的专业科技领导组。各村相应成立了专抓机构,配备了以科技副村长负责的主管人员、分管人员。乡党委多次专题研究、布署科技工作,制定了工作计划和措施,主要领导科技意识普遍提高,对科技工作十分重视,积极支持。

二、狠抓落实、强化培训。

重视宣传工作,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制作标语、举办讲座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宣传科技,普及种植、养殖和加工方面的实用知识,各村都订有科技报,组织外出学习参观,加强科技宣传工作,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科技致富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全年各种培训次数累计30余次,参加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培训内容涉及蔬菜种植,温室大棚的前、中、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计算机信息技术,信息搜集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提高了科普文明建设。

全乡科普文明户达1800余户,科技示范户5000余户,1700余人取得了绿色证书,800余人取得了农民技术职称,农广校毕业生达到700余人,每年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参观等活动人数达3万余人次。农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

四、完善了科技服务组织,加强了农村信息化建设。

我们注册成立了“郭家堡乡农科信息交流协会“,吸收了各村的科技情报信息员、运输大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为会员,召开例会,业务范围涉及科技推广、科技服务、信息交流业务培训,更好地为农民兄弟提供了服务。

完善了“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组织建设,召开了专门会议,明确了领导、成员及其分工,制定了工作制度、工作职责。

今年我乡还专门设立了科普培训室,下设培训基地13个,试验示范基地3个,全乡17个行政村全部配齐科技副村长,各村都有自己的农民技术学校,成立农资服务联系点3个。

为全乡17个行政村和4个公司分别制作了网页,放到了晋中市网通门户网站“汾河信息港”上,并且在8月份郭家堡乡政府网站也建成开通,更好的促进了科技工作的开展。

现代社会电脑和网络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接收与发送工具。我们与晋中市网通经过协商,达成协议。为部分村村委会配备了电脑,并接通了宽带。让电脑真正为科技工作服务,真正成为农村科技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

全乡17个行政村,其中16个行政村的学校都建立了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站,15个行政村的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把各学校作为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远程教育的培训基地,实行资源共享,对各村青壮年实施培训。

五、强化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推广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我乡是全区的示范户。几年来,我们一直对此项工作比较重视,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行讲课,现各村已普遍有骨干人员掌握了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的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特别是查找防病治病的方法、专家讲座、专家咨询等。为农民技术需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计划,推广了一批农业实用技术,引进了新产品安家落户。

今年我们把各村科技副村长定为科技情报信息员,对各村农副产品、林业、畜牧等信息,比如供、求、防、治等农民所需收集起来,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民实际存在的问题。

利用远程教育推广了蔬菜种植、温室大棚的前、中、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批农业科技实用技术。

引进了西黄柿种籽和栽培技术,先就此项目在王村试验成功后,我乡在王湖航天育种基地开始种植。今年已成功上市,经济效益可观。

七、为企业进行信息服务。

我们利用乡政府网站对辖区内各企业的基本情况在网上进行宣传,对各企业的产品信息进行。

八、科技推动龙头企业的发展。

全乡全年扩规技改项目6项,有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技改扩规占地200亩,投资2.5亿元,建成后将大规模提升该公司高、精、尖纺织机械生产。今年一期投资1.2亿元,现已投入2000万元。其他项目有恒天纺织有限公司的扩建项目、山西晋威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新建项目、福晋纺机扩建、万邦公司“铬铁系列产品扩产”等项目。科技含量的提高强有力的推动了企业的发展。这些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版权所有

九、调动各级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组织管理好科技工作人员。

全乡科技工作能否全面活跃起来,关键在于能否激发了乡村两级科技干部的工作热情,乡党委、政府把科技工作列入全乡双文明考核的内容中,以引起各村干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要求象重视计生工作一样重视科技,象对待教育工作一样对待科技投入。我们科技办还对各村科技干部建立了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和例会制度,并进行综合考核。在技术宣传培训、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重视工作落实、服务职能及效果四大方面。根据各村具体情况进行细化、量化,责任到人,落实时间、地点,实行百分考核,极大的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敬业精神,提高了科技工作的进展,保证了质量。

十、多渠道筹资,努力动员各方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为了保证和满足科技活动经费需要,保证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我们在扩大科技投资上的指导思想是:“争取上级部门多补、乡村两级全力支持,优惠吸引客商投入,盘活民间闲散资金。”今年全乡各村在科技投入上普遍加大,无论是学习资料购置上,还是聘请专家讲课上,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上都全力以赴得到乡、村两级的支持。并得以资金的保证。

总结近一年来,我们郭家堡乡科技工作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有差距,部分领域还不甚理想。在2006年剩下的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一定对照上级科技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做到机制上再创新、措施上再完善、工作上再落实,查漏补缺的同时,准备利用农民冬闲季节再做三项工作:

一是利用远程教育在全乡所有村开展大规模的培训工作。我们已经制定了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在推广了蔬菜种植、温室大棚的前、中、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上,扩大培训内容,把沼气安装应用、红枣栽培等嫁接技术,特色农业培训,计算机信息技术,信息搜集与,法律知识和卫生保健,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应用技术列入培训范围。根据各村不同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重点对村科技人员和农村知识青年进行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让每个村都有人能掌握信息收集、开发、利用、,形成集推广、就业指导、政策咨询于一体的富民“绿色通道”,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的生产盲目性和风险系数。

二是准备在郭家堡乡政府网站上建立一个专门的“科技兴农信息网”。把各村科技情报信息员收集的农副产品、林业、畜牧方面供、求、防、治的信息,以及方方面面的农科实用技术放到网上,让农民从互联网上了解到外面的信息,外面的人能看到我们郭家堡的农科信息。让我们的信息走出去,别人的信息反馈回来。真正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三是根据实际情况,先在条件具备的部分村建立科技活动室,让农民利用冬闲季节充电,也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2007年我乡科技工作计划如下:

一、继续抓好常规性的宣传、培训工作。利用农民远程教育在个村推广农民实用技术、劳动力转移培训,让农民掌握并运用科学种地、养殖、外出务工。

二、继续完善各种科技服务组织,运作好“郭家堡乡农科信息交流协会”,进一步搞好信息的交流和合作,让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三、突击抓好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工作,重点抓好科技示范项目的建设。

四、继续加强我乡的农村信息化工作,让互联网在我乡“打造三晋三产大乡”的战略工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五、创建技术中介服务机构,服务于农村、农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六、加强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含量,推动企业技改工作的进展。

七、抓好科技管理工作,发挥好科技服务能力。

八、加快各村科技活动室的建立,让农民不出村就能掌握科技知识、交流科技信息。

村委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一、居(村)委会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和谐*”主题,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以建设城乡一体和谐社区为导向,以规范事务管理、规章制度、阵地建设、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提升居(村)委会自治职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通过开展规范化建设,逐步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民主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现代化社区。

居(村)委会规范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3?4年的努力,全区所有居(村)委会实现“四个规范”,即事务管理规范,做到工作职责明确、角色关系协调;规章制度规范,做到基本制度健全、程序流程清楚、公布形式多样;阵地建设规范,做到服务载体面积达标、功能布局合理;队伍建设规范,做到居(村)委会干部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机制完善。其中,到20*年底,全区80%的居委会和60%的村委会的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达600平方米以上,且功能设置达阵地规范化建设要求;到20*年底,全区所有居(村)委会的办公和服务用房达标。

二、居(村)委会规范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始终把城乡居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机制,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服务内容,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求,逐步形成面向全体居民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二)坚持资源共享、统筹城乡的原则。充分调动区域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城乡社区建设,以统筹城乡区域资源为根本,注重发挥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整合区域资源,实现区域资源的共有、共享,形成共驻共建的资源配置机制。

(三)坚持完善管理、增强效能的原则。以健全和规范民主管理制度为着力点,进一步改进城乡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各类民间服务组织在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进一步增强城乡社区的自治力、服务力和凝聚力,促进城乡社区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的提升。

三、居(村)委会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规范居(村)委会的事务管理。

1.建立健全居(村)委会信息化工作手段。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社区管理中的运用,建立集民政、劳动保障、人口计生、流动人口、兵役登记、社区矫正等涉及辖区居民的个人信息综合数据库,切实精简政府部门进社区的工作台帐,通过信息化手段,改进居(村)委会管理与服务机制,提升工作效能。居(村)委会工作资料收集归档严格按区政府《关于批转〈*区镇(街道)社区规范建档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政发〔20*〕35号)执行。

2.普遍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民间组织承接政府社区社会事务是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积极推广“一站式”服务,城乡社区要普遍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承接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工作。要按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界定居(村)委会和社区公共服务站的职权,科学区分居(村)委会的民主自治权利和社区公共服务站办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权利。

3.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支持和鼓励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服务的组织以及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使城乡居民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实现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要因地制宜,切实加强引导和分类指导,规范运行,促进社区民间组织健康发展。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培育发展专业服务类民间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接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转移出来的公共服务职能。

4.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永恒主题,是社区建设的生命力所在。要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以服务城乡居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构建面向全体居民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突出以劳动保障、卫生计生、社会救助、文体教育、治安防范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使政府公共服务进一步向社区延伸、向社区覆盖。

(二)规范居(村)委会的规章制度。

1.居(村)委会的主要规章制度。村委会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在全区规范村民委员会规章制度的意见》(*委发〔20*〕30号)要求,完善村委会十项规章制度。社区居委会要参照村委会规章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除此之外,可根据本地实际,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条件下,经村(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制定并实施其它规章制度。

2.规章制度的公开形式。居(村)委会各项规章制度可以通过上墙公布、网上、图册资料等形式向群众公开。主要规章制度应当以镇街为单位,做到统一样式,统一制板,上墙公布。社区公共服务大厅内应有社区基本情况、办理事项基本工作流程等内容,其他各项制度可以根据其内容分别悬挂在相应活动场所,供工作人员对照执行和便于群众监督。

3.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与监督。严格执行代表会议制度,凡是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事项的决策,都必须经居(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实行民主决策。切实规范居(村)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理财,严格按区委农工办统一下发的公开表公开居(村)务项目。坚持年度内实行一至二次居(村)委会干部述职评议和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制度,并将考核评议结果与干部奖惩挂钩。

(三)规范居(村)委会的阵地建设。

1.强化居(村)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的建设标准。全区居(村)委会的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必须达600平方米以上。居(村)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的设置地点要考虑对居民的服务半径,一般设在所管辖区域的中心地带。对居(村)委会驻址之外,居民群众聚居的地方,可设置一定面积的服务用房,就地就近服务居民。凡尚未达标的居(村)委会,要通过新建、改造、购买、租用、置换、共驻共建等措施,切实解决服务载体不足的问题。凡新建的居民小区,应按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委发〔20*〕24号)的要求,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居住区建筑设计规划,与开发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2.居(村)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功能布局。居(村)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要充分发挥办理公共事务、组织居民活动和提供社区服务的功能,至少应具备“一点、两栏、三站、九室”等办公和服务功能。一点即全民健身点;两栏即公开栏、宣传栏;三站即社区公共服务站、劳动保障站、卫生计生服务站;九室即党组织办公室、居(村)委会办公室、财务室、信息室(档案室)、教育培训室(代表会议室)、图书阅览室、调解室(综治办)、警务室、多功能活动室。居(村)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中,用于公益和活动的面积不得低于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较大的,可单独设置各类站、室,面积较小的,要加强资源整合,突出一室多用的原则,满足群众多元化的需要。居(村)委会外墙只可统一悬挂党组织和居(村)委会两块牌子。

(四)规范居(村)委会的队伍建设。

1.居(村)委会工作队伍的产生。居(村)委会应按期进行换届选举,主任、副主任、委员由所辖区域居民群众民主选举产生。各街镇要统一组织,通过公开招聘、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等形式,面向社会选聘职业社区工作者,由居(村)委会聘用并管理,逐步实现换届选举和选聘社工同步进行。不断优化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力争在3?4年内每个居(村)委会都要配有一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社区工作者。

2.社区工作者的管理。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者岗位职责,推行社区工作者任期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逐步规范社区工作者选聘、培训、考核、奖惩办法,定期开展考核评优活动,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按*政发[20*]14号文要求,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社区建设和发展的职业社区工作者队伍。

四、合力推进居(村)委会规范化建设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居(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是和谐城乡社区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和系统性工作。各镇街党政组织要从构建和谐*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从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入手,充分认识居(村)委会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统一研究、统一部署,切实把居(村)委会规范化建设纳入和谐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工作计划,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帮助基层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部门支持、协调配合。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协调和配合力度。区民政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指导、协调、督促的职能;财政部门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对按要求完成居(村)委会规范化建设的社区(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从社区建设专项经费中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区各有关部门工作进社区,要切实加强资源整合,服务于居(村)委会规范化建设,要切实改进工作方式,在委托居(村)委会承办相关事务时,要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给予必要的工作经费。各部门、各单位要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居(村)委会规范化建设。

村委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近一年来,郭家堡乡科技工作在区科技局的领导和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了“经济建设必须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进步,就没有社会进步。以扩大科技应用为出发点,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突破口,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途径,以发展经济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为目的。在全乡上下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全乡经济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我乡今年成立了专业科技工作领导组,组长由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乡政府主要副职担任,成员吸收了教委、农业、林业、畜牧、统计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了有23人组成的专业科技领导组。各村相应成立了专抓机构,配备了以科技副村长负责的主管人员、分管人员。乡党委多次专题研究、布署科技工作,制定了工作计划和措施,主要领导科技意识普遍提高,对科技工作十分重视,积极支持。

二、狠抓落实、强化培训。

重视宣传工作,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制作标语、举办讲座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宣传科技,普及种植、养殖和加工方面的实用知识,各村都订有科技报,组织外出学习参观,加强科技宣传工作,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科技致富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全年各种培训次数累计30余次,参加培训人数达XX余人,培训内容涉及蔬菜种植,温室大棚的前、中、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计算机信息技术,信息搜集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提高了科普文明建设。

全乡科普文明户达1800余户,科技示范户5000余户,1700余人取得了绿色证书,800余人取得了农民技术职称,农广校毕业生达到700余人,每年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参观等活动人数达3万余人次。农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

四、完善了科技服务组织,加强了农村信息化建设。

我们注册成立了“郭家堡乡农科信息交流协会“,吸收了各村的科技情报信息员、运输大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为会员,召开例会,业务范围涉及科技推广、科技服务、信息交流业务培训,更好地为农民兄弟提供了服务。

完善了“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组织建设,召开了专门会议,明确了领导、成员及其分工,制定了工作制度、工作职责。

今年我乡还专门设立了科普培训室,下设培训基地13个,试验示范基地3个,全乡17个行政村全部配齐科技副村长,各村都有自己的农民技术学校,成立农资服务联系点3个。

为全乡17个行政村和4个公司分别制作了网页,放到了晋中市网通门户网站“汾河信息港”上,并且在8月份郭家堡乡政府网站也建成开通,更好的促进了科技工作的开展。

现代社会电脑和网络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接收与发送工具。我们与晋中市网通经过协商,达成协议。为部分村村委会配备了电脑,并接通了宽带。让电脑真正为科技工作服务,真正成为农村科技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

全乡17个行政村,其中16个行政村的学校都建立了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站,15个行政村的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把各学校作为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远程教育的培训基地,实行资源共享,对各村青壮年实施培训。

五、强化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推广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我乡是全区的示范户。几年来,我们一直对此项工作比较重视,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行讲课,现各村已普遍有骨干人员掌握了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的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特别是查找防病治病的方法、专家讲座、专家咨询等。为农民技术需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计划,推广了一批农业实用技术,引进了新产品安家落户。

今年我们把各村科技副村长定为科技情报信息员,对各村农副产品、林业、畜牧等信息,比如供、求、防、治等农民所需收集起来,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民实际存在的问题。

利用远程教育推广了蔬菜种植、温室大棚的前、中、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批农业科技实用技术。

引进了西黄柿种籽和栽培技术,先就此项目在王村试验成功后,我乡在王湖航天育种基地开始种植。今年已成功上市,经济效益可观。

七、为企业进行信息服务。

我们利用乡政府网站对辖区内各企业的基本情况在网上进行宣传,对各企业的产品信息进行。

八、科技推动龙头企业的发展。

全乡全年扩规技改项目6项,有贝斯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技改扩规占地200亩,投资2.5亿元,建成后将大规模提升该公司高、精、尖纺织机械生产。今年一期投资1.2亿元,现已投入XX万元。其他项目有恒天纺织有限公司的扩建项目、山西晋威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新建项目、福晋纺机扩建、万邦公司“铬铁系列产品扩产”等项目。科技含量的提高强有力的推动了企业的发展。这些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

九、调动各级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组织管理好科技工作人员。

全乡科技工作能否全面活跃起来,关键在于能否激发了乡村两级科技干部的工作热情,乡党委、政府把科技工作列入全乡双文明考核的内容中,以引起各村干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要求象重视计生工作一样重视科技,象对待教育工作一样对待科技投入。我们科技办还对各村科技干部建立了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和例会制度,并进行综合考核。在技术宣传培训、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重视工作落实、服务职能及效果四大方面。根据各村具体情况进行细化、量化,责任到人,落实时间、地点,实行百分考核,极大的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敬业精神,提高了科技工作的进展,保证了质量。

十、多渠道筹资,努力动员各方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为了保证和满足科技活动经费需要,保证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我们在扩大科技投资上的指导思想是:“争取上级部门多补、乡村两级全力支持,优惠吸引客商投入,盘活民间闲散资金。”今年全乡各村在科技投入上普遍加大,无论是学习资料购置上,还是聘请专家讲课上,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上都全力以赴得到乡、村两级的支持。并得以资金的保证。

总结近一年来,我们郭家堡乡科技工作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有差距,部分领域还不甚理想。在XX年剩下的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一定

对照上级科技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做到机制上再创新、措施上再完善、工作上再落实,查漏补缺的同时,准备利用农民冬闲季节再做三项工作:

一是利用远程教育在全乡所有村开展大规模的培训工作。我们已经制定了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在推广了蔬菜种植、温室大棚的前、中、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上,扩大培训内容,把沼气安装应用、红枣栽培等嫁接技术,特色农业培训,计算机信息技术,信息搜集与,法律知识和卫生保健,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应用技术列入培训范围。根据各村不同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重点对村科技人员和农村知识青年进行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让每个村都有人能掌握信息收集、开发、利用、,形成集推广、就业指导、政策咨询于一体的富民“绿色通道”,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的生产盲目性和风险系数。

二是准备在郭家堡乡政府网站上建立一个专门的“科技兴农信息网”。把各村科技情报信息员收集的农副产品、林业、畜牧方面供、求、防、治的信息,以及方方面面的农科实用技术放到网上,让农民从互联网上了解到外面的信息,外面的人能看到我们郭家堡的农科信息。让我们的信息走出去,别人的信息反馈回来。真正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三是根据实际情况,先在条件具备的部分村建立科技活动室,让农民利用冬闲季节充电,也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XX年年我乡科技工作计划如下:

一、继续抓好常规性的宣传、培训工作。利用农民远程教育在个村推广农民实用技术、劳动力转移培训,让农民掌握并运用科学种地、养殖、外出务工。

二、继续完善各种科技服务组织,运作好“郭家堡乡农科信息交流协会”,进一步搞好信息的交流和合作,让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三、突击抓好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工作,重点抓好科技示范项目的建设。

四、继续加强我乡的农村信息化工作,让互联网在我乡“打造三晋三产大乡”的战略工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五、创建技术中介服务机构,服务于农村、农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六、加强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含量,推动企业技改工作的进展。

七、抓好科技管理工作,发挥好科技服务能力。

八、加快各村科技活动室的建立,让农民不出村就能掌握科技知识、交流科技信息。

上一篇:牧场信息员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信息化人员工作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