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修路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5 03:05:39

村委修路工作计划

村委修路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一年来工作组在“三送”活动中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全面了解社情民意,密切联系群众。一是按照市、县“三送”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村的工作实际,制定出一年的“三送”工作计划,使一年的“三送”工作按部就班,有序进行。二是积极开展大走访和政策法律大宣讲活动。一年来我们工作组五名队员走村入户,对所包扶的100户农户进行了全面走访,与农民交朋友,向他们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社情民意,倾听群众诉求。在走访的同时也通过采取召开村民小组长会议或单独与农户交流等形式,向他们宣讲党的“三农”政策,防汛抗旱、森林防火与安全生产知识以及稀土开采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使广大群众切实了解到党的惠民、富民政策,消除生产和生活中的疑虑,增强发展的信心。三是通过大走访基本摸清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社情民意,了解到了群众的基本诉求,掌握了村村级经济发展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形成了内容翔实的调研报告,力求在此基础上着力为村社会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为村民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争取为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四是积极做好宣传、公示工作。工作组为浓厚“三送”工作气氛,在村委会大门口显眼的地方制作了活动公示牌,将工作组每个成员姓名、职务、联系电话、所包扶对象名单、服务承诺、村组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公示,并公示了领导点评、问题销号处理等情况,增强了“三送”工作透明度。

(二)关爱困难村民,做好实事好事。一年来,工作组访贫问苦,嘘寒问暖,与当地村民结对帮扶全覆盖,尽最大的力量为村民做好事实事。

1、积极开展元旦、春节期间困难群众的走访慰问工作。为了让村的困难群众顺利渡过寒冬,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工作组筹资4000元,走访了当地20户困难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节日关怀。

2、筹资20余万元,硬化通组公路。—通组公路因修建年代久远,道路基础不扎实,加上平时缺乏养护管理,道路破损相当严重。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出行。“三送”工作组进驻村伊始在走访群众途中就对该道路有了切身体验。多年来当地群众就有修路的强烈愿望。村委会一班人尊重民意,已将该通组公路建设列为2011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驻村“三送”工作组对此极为重视,多次召开村组会议商讨相关事宜,并亲自到实地进行勘察。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实地勘察,“三送”工作组就修路事宜向村委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尽量利用公路已有路基,不改或少改道,以避免征用良田;二是考虑到公路目前的通车状况,新修道路不宜过宽,以路宽3.5米为宜,这样可以节省资金和减少浪费;三是修路工程宜在春季开工,这个时候的水泥等建材的价格较为平稳;四是成立修路理事会,充分发挥其筹资和监督的作用。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一条长1000米的通组公路终于建成通车,群众彻底告别了行路难。

3、支持村创办稀土废水处理厂。村河流经该村三个村民小组,近年来由于稀土滥采导致水土流失,废水横流,农作物绝收,群众苦不堪言。工作组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与村委会交流了意见,得知村委会已有意引进外商投资建设一个稀土废水处理厂时工作组予以积极评价和支持。经过村委会和工作组的共同努力,一家投资60万元的稀土废水处理厂很快建成投产,经过其处理的废水符合环保标准,使该村的680亩农田受益,群众给予了好评。

4、积极倡议献爱心,资助困难学生上大学。村村民自幼父亲残疾,一家人全靠近母亲一人的打工收入维持生计。上高中的家贫志坚,学习成绩一直优秀,今年以优异成绩考上农业大学。但高昂的学费却使这个贫困的家庭一筹莫展。“三送”工作组得知情况后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倡议村民和个私业主献爱心,在工作组和村委会的带动下,该村各界人士积极捐助,短短几日便筹得11000余元,使顺利踏上了大学之路。此举受到村民的高度称赞。

(三)协助村委会做好矛盾调处工作。社会矛盾化解和社管理创新是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因此协助村委会搞好矛盾的调处,化解社会矛盾也是“三送”活动的重要工作内容。“三送”工作组从稳定压倒一切的高度来重视和认识矛盾的排查与调处,采取多项措施做好矛盾的化解工作。一是搞好摸底排查,确定纠纷类型与重点。工作组经调查摸底后认为,山林纠纷、邻里纠纷和其他纠纷是当前影响村社会稳定的几个重要隐患,尤其是山林纠纷是治理重点。工作组通过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方式对山林纠纷进行调处,促进了大量山林纠纷的和解,化解了矛盾隐患。工作组在走访过程中现场调处新屋下小组两户高姓村民的山林纠纷即为成功的例子。二是协助村委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一套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充分发挥好乡、村、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作用,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三是做好法制宣传,积极引导纠纷当事人走司法程序,最大限度杜绝的发生。一年来,我们“三送”工作组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8起(人次),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20多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协助做好村级组织建设,帮助其理清发展思路。工作组了解到,村木材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已渐成规模,但零零散散不够集中,且都是粗放式经营,木材资源有浪费现象附加值不高。工作组建议村委会从这几方面加大木材产业发展力度:一是积极引导,走深加工之路,提升木材加工的附加值;二是培育市场,稳定木材资源。据工作组调查,村的木材加工企业有相当一部分系从邻近的定南县、安远县调来,在当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木材市场。这说明相对于周边县,乡具有自己的相对优势,应因势利导,下好培育木材市场这盘棋,以稳定资源,促进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三是政策倾斜,做大产业蛋糕。可向上级积极争取政策,从资金、税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做大产业蛋糕。与此同时,工作组也协助村做好农村党员队伍的建设工作,重点发展和培养了3名“一村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党组织的龙头示范作用,凝聚了党心民心。

二、“三送”活动的几点体会

一年来,“三送”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果,为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在切实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成效显著。工作组全体成员也对“三送”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体会很深。

1、“三送”活动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独创方式,是创先争优的具体表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履行。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我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三送”活动做到了这一点。

2、“三送”活动是一项政治任务,要全覆盖常态化。“三送”活动是市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所作出的一项非常及时的英明决策,活动惠及全市百姓,深受百姓欢迎,应该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而且更应该建立长效机制,要全体干部参加,全面覆盖到每个乡村,每个村民。

3、工作组队员所在单位的支持是搞好“三送”工作的重要保证。对于“三送”活动,各单位领导均高度重视,给予了全力支持,始终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紧抓好。县水土保持局主要领导多次与村领导班子见面,一方面关心该村的村级经济建设与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另一方面也关心单位“三送”队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勉励队员安心“三送”工作,还筹资近万元支持村里的建设。县法院也为单位的“三送”队员购买被褥、雨靴、手电等日常生活用具,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支持队员开展元旦、春节期间的走访慰问活动。

村委修路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动脉,公路是城乡发展的平台。面对全省、全市上下竞相发展的态势,我们深深感到交通落后是全县加快发展最大的障碍和瓶颈,不下大力气抓好交通建设,不尽快改变交通滞后的状况,全县经济社会落后的面貌就难以改变,打造北部经济强县的目标也将难以顺利实现。可以说良好的交通条件是推动加快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全面实现“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基于这种认识,近年来,全县不断抢抓国家投资机遇,多方争取交通项目,持之以恒地加大公路交通建设力度,交通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把交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落实第一要务的龙头工程来抓,作为发展抓项目、产业抓特色的突破口来抓,把争取国家投资与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发挥各级党政组织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在干中争,在争中干,大干快上,启动实施了一大批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全县共开工建设重点公路140条700多公里,其中:油路工程16条413公里,新建便民桥20座,养护整修农村公路92条600多公里,全县公路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公路通达能力大大增强,初步形成了“三纵六横”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全县公路建设的前景看,目前我县交通建设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我县被列入国家灾后重建重点县后,国家在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了倾斜支持,仅今年就下达交通建设方面的投资近2亿元;另一方面,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逐年加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到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中央财政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国家的政策支持为我们深入开展公路交通大建设增添了信心和决心,同时,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广大群众尝到了公路通、经济活的甜头,要求加快公路建设的呼声很高,积极性持续高涨,全社会理解和支持公路建设的氛围正在形成,使我们深入开展公路交通大建设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因此,只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抓交通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民生、抓环境”的观念,切实增强加快交通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市委实现交通建设等三大突破的要求,把握政策,抢抓机遇,把国家和省市有关公路建设的政策用足用活,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加快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实现交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迅速掀起以公路养护为重点的交通大建设热潮

开展公路交通大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县委、县政府加快交通建设、改变全县交通落后面貌的现实需要和重要举措,认真组织实施好这项工作,对于全面完成今年公路建设的目标任务,加快全县公路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县委、县政府对于这次交通大建设活动总的要求是:全民动员,建养并举,突出养护,大干50天,以“保重建和保畅通”为重点,全面完成交通重点建设项目5条140.7公里、便民桥10座、乡村公路养护158条824.5公里、干线公路专项治理9条259.6公里的任务,进一步提高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使全县农村公路路况质量提高、养护管理水平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凸现,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这次交通大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按照突出重点,超常规、分层次推进的原则,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一要抢时间赶进度,进一步加快重点公路项目建设。今年省市下达的6条213公里通乡油路项目中,还有洛昌路、西晒路、西马路、大蒿路、石西路等5条未完工;165条910.1公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中,还有12条通达通畅工程项目没有完工;10座便民桥项目目前仅开工4座。因此,交通部门要按照“在建项目加快进度、新建项目抓紧开工、预备项目提前展开”的原则,督促建设单位以这次交通大建设为契机,抓紧组织施工、科学安排工期,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建成投用。大桥至太石河通乡水泥路工程项目要尽快完成招投标,确保及早开工建设并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同时,要认真谋划好明年的交通工作,及早筛选论证好明年的项目,加大向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汇报争取力度,力争有更多的交通项目纳入明年投资计划,为做好明年的交通工作奠定基础。

二要充分发动群众,突出抓好现有公路的整修养护。一条公路要长久发挥效益,三分靠建,七分靠养。一些乡村公路年年修路不见路,其主要原因就是建成后缺乏必要的整修养护,形成了第一年修、第二年坏的恶性循环。今年由于交通上开工的项目较多,铺开的面积较大,因此在这次交通大建设活动中,要把加强对现有公路的养护作为重点,给乡镇不再安排新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各乡镇、各相关单位要把公路养护放在与公路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坚决克服“只建不养、重建轻养”的思想,牢固树立“建、管、养”并重的公路建设理念,全面推行“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分级养管责任制,严格按照养护要求,花更多的精力、下更多的力气,切实把公路养护好、管理好,切实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实现公路养护管理的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要严格按照县上的要求,扎实部署,狠抓落实,不折不扣地完成公路养护任务,绝不能摆样子、走过场。要充分利用秋冬季农闲时间,想尽一切办法,把广大群众组织和发动起来,积极开展民工建勤,全面整修乡村公路,清理水毁塌方,疏通排水边沟,平整路面,铺石备砂,对全县范围内的公路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整修和养护,切实提高乡村公路的畅通能力。交通局要做好干线公路的养护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管养线路上的危险路段及病害较多的路段进行有效治理,提高公路安全通行能力,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安全。要进一步落实管养责任,实行交通局和乡镇、村委三级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靠实责任,确保公路管养责任落到实处。

三要狠抓公路路政管理,确保公路安全畅通。要以当前开展的安全生产七项整治行动为契机,以县乡道路沿线村镇路段的环境整治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公路路政管理力度,坚决打击侵占、蚕食、破坏公路路产路权的行为,全力解决公路“脏、乱、差”和“侵、占、阻”的问题,确保县乡公路路产路权完好,公路设施齐全、规范。公安、交通、工商、运管、交警等部门要联合执法,形成集中整治公路“六乱”和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的合力,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三、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交通大建设活动取得实效

为了扎实有效地搞好这次交通大建设活动,县委、县政府在会前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并制定出台了专门的实施方案。会后,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结合县上的实施方案,尽快研究制定出具体的组织实施方案,对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筹划、周密安排,整个活动要做到有始有终,开始时要有气势,结束时要有成果,既注重过程,更注重结果,完不成任务决不收兵,确保这次大建设活动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领导,靠实责任。为了确保这次交通大建设活动顺利开展,县上已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公路交通大建设指挥部,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指导、监督、考核等工作。会后,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负总责,直接抓,认真研究制定扎实细致的活动方案,细化量化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任务,做好宣传发动,大力营造村村抓养护、人人齐参与的浓厚氛围。相关部门要从各自的职能出发,主动关心交通建设,积极支持交通建设,认真履行职责,为交通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真正在全县上下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协调、乡村积极、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严格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社、乡村干部包路段、分级负责、逐级包抓、责任到人的目标责任制和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切实把交通大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形成每条公路都有人抓养护、有人抓质量、有人抓进度、有人抓安全、有人抓考核。

二要加强管理,确保质量。交通部门和各乡镇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严要求、严管理,把质量问题时刻牢牢抓在手上。交通局作为公路建设的业务主管部门,要从组织上、管理上、技术上服从服务于公路交通大建设,选派过硬的技术人员深入到工作第一线,认真做好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协调服务等工作。对项目公路,无论是通乡油路,还是通乡等级路、村村通公路,都要加强管理,严格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施工、按程序施工、按合同监理。要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全面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一定要严肃处理。要切实通过严格的质量监督,确保交通大建设工程成为“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和“放心工程”,成为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

三要广泛发动,凝聚合力。各乡镇要把广泛发动群众作为搞好这次交通大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团结和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迅速掀起今冬明春农村公路养护高潮,确保养护任务按期全面完成。首先,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各乡(镇)、村社要把工作做细、做实,向群众讲清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变“政府发动群众修路养路”为“群众自觉修路养路”,引导群众自愿投身到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当中去,用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和生存条件。其次,要用足用活“一事一议”政策。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整修乡村公路,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一律实行“一事一议”,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办事,依靠政策组织和发动群众,不搞强行摊派和集资,切实做到行为规范、程序合法。另外,对养护任务重、施工难度大的路段,要组织受益村社联合开展大会战,集中力量抓养护,交通部门可从技术上、物资上给予重点支持,确保公路养护有力有效推进。

四要统筹推进,注重安全。目前,全年各项工作均已进入冲刺和攻坚阶段,各项工作都不能松劲,时间相当紧迫,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各乡镇、各部门要站在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高度,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拟定科学的工作计划,全力组织实施好交通大建设,切实做到搞好交通大建设与各项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同时,各乡(镇)政府、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要牢固树立“安全就是速度、安全就是效益”的意识,认真执行安全管理的各项规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类防范措施,切实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特别是通乡通村公路养护点多、路线长,缺乏专业管理人员,要更加注重加强宣传教育,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护施工人员及沿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宣传部、广电局等单位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大力宣传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重大意义,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大搞交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使公路建设各项政策措施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为全县今冬明春公路建设大会战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县广电局要开办专栏,集中报道活动开展情况,广泛宣传好的做法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个人,对工程进展缓慢、质量差的要坚决予以曝光。

村委修路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今年以来,××*镇人大主席团按照县人大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全镇的各项重点工作,发挥人大自身职能作用,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各项活动,充分调动了代表的履职积极性,活跃了乡镇人大工作,提升了乡镇人大工作的整体水平,为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和全镇三个文明进步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一、围绕夯实工作基础,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一是以镇人大代表活动室为突破口,建设“代表之家”。对镇政府五楼代表活动室进行了重新装修,配备了文件橱和办公桌椅,为代表们订阅了《中国人大》、《地方人大建设》、《公民法治》、《人民日报》、《××日报》、《××日报》等党报党刊,并挤出一万元资金为镇人大配备了微机一台,为实现现代化办公提供了保障。同时,对代表活动室进行了重新布置,人大组织、代表v,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分布图、活动计划、各项制度等重新上墙,《人大正规化建设专栏》也进行了重新设置,人大工作职责、制度等更加一目了然。二是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加强了制度建设。镇人大主席团每年初都制订工作计划,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三个职责(镇人大主席团职责,人大主席团主席职责,人大主席团副主席职责);建立了六个制度(人大主席团学习制度,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制度,调查研究制度,请示汇报制度,联系代表制度,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建立了“六簿一册”(主席团会议记录簿,代表先进事迹记录簿,人民来信来访记录簿,各级文件登记簿,代表议案和批评、建议、意见记录簿,代表小组活动记录簿,代表分组情况及代表花名册)。三是结合“梯形代表网络”建设,规范人大档案。镇人大主席团办公室配备了一名专职秘书和两名兼职信息员,在去年“梯形代表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对每个代表联系选民的情况、效果详细登记。同时,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及时将人大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资料总结整理,组卷归档,使我镇的人大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二、围绕发挥代表作用,广泛开展“代表议政日”活动。为了更好地组织代表开展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提高代表履职水平,增强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代表作用,今年以来,我们以党委工作重点、政府工作难点和人民关心热点为切入点,主要开展了三项“民主议政日”活动。一是对“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可行性”进行议政。年初,镇党委站在调整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的高度,作出了在原五道川片区建设一所小学三年级以上寄宿制学校的初步设想。面对部分群众和学生家长的怀疑及反对态度,镇人大主席团于4月5日组织23名人大代表、镇中心校负责人到张家湾乡参观了已经成功运行一年多的该乡九处一贯制学校,详细听取了学校负责人对合并校点后教育、教学发生可喜变化的介绍,并对群众和家长关心的问题着重进行了咨询。带着深深的感触和切实的体会,代表们就“寄宿制学校是否可行”展开了专题讨论,一致认为张家湾乡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合并小学校点利多弊少,势在必行。代表们还就寄宿制小学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对建设时间及具体环节进行了敲定。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寄宿制小学不日即可开学。二是对“公路建设资金筹集及工程招投标”进行议政。村村通工程是今年全镇的重点工程,也是倍受群众关注的焦点工程。本着“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原则,镇人大以二十九号村为试点,组织了村民代表进行民主议政。在镇人大的指导下,该村先后召开了三次代表会进行议政,修路工程集资方式、山林拍卖价格、承建工程施工队确定等重大问题全部由代表通过议政决定,村干部只起引导和服务的作用。在由村民代表参加的修路公开招标大会上,16个施工队参与竞争,只有一个得到了全体代表的一致同意,才成功中标。通过民主议政,村里的大事小事都由村民代表说了算,群众明白、满意,干部清白、高兴,各项工作运行起来格外顺利。二十九号村的成功经验,在全镇广泛推广,也吸引了哈里哈乡、大唤起乡的部分村民代表前来参观学习。三是对“商贸一条街建设”进行议政。近年来,棋盘山镇的个体、私营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镇党政班子外出考察、研究后,决定通过打造“服务高地”和“招商洼地”,特别是为个体私营经商户建立商贸一条街,来增强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吸引力,吸引商户落脚。但这项工程涉及拆迁、占地等多方面工作,牵扯人员广,存在异议多,各种矛盾的汇聚给工程实施带来了难度和阻力。对此,镇人大在棋盘山村组织市、县、镇三级代表及村民代表56人,就建设商业一条街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建设方式、投资金额等开展议政。结果大家认为是可行的,并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使工程实施方案和措施进一步完善,商业街建设得以顺利启动。三、围绕全镇重点工作,开展代表视察活动。一是视察农资市场。春季,镇人大牵头组织有关执法部门,对全镇农用生产资料市场进行视察检查,督促行政职能部门严肃查处制造经营假、冒、伪、劣种子、化肥、农药等商品案件,严厉打击“骗农、坑农、害农、卡农”等违法行为,为全镇农民发展经济、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增收致富,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二是视察全镇农业农村工作。今年9月11日,镇人大主席团组织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对全镇15个村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视察。各村党支部书记向代表们实地介绍了本村的亮点工作。通过视察,代表们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村路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农村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增强。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一些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代表们就下步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可行的建议,对推动下步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三是视察淀粉加工企业治理整顿工作。今年县委、县政府下大力度清理整顿淀粉加工企业的不规范生产行为,出台了治理整顿方案。镇人大主席团于10月中旬就县里方案的落实情况,组织人大代表对全镇重点马铃薯淀粉加工摊点、加工企业是否具有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环保许可证等证件和是否按国家质量标准、卫生标准、环保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等问题,进行了视察。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淀粉加工企业经过整顿规范后,都基本达标,对少数几家未达标企业向镇政府提出了限期达标和取缔的建议。四是视察大牲畜交易市场交易情况。今年上半年,经过理顺管理体制和降低收费标准的大牲畜交易市场效益如何?是否严格按照县长办公会所制定的制度执行?就这些问题,镇人大主席团组织部分人大代表进行了视察,对大牲畜交易市场的日益红火感到满意,对视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市场管委会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了市场的繁荣。五是对全镇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进行视察。今年是棋盘山镇的公路建设年,全镇15个村就有13个村进行了村路建设。总里程长达60多公里,水泥路长达20多公里。质量是工程的生命。为了给群众修一条放心路,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于7月中旬,公路建设中期对二十九号村、甘六号村、罗字十号村等重点建设地段进行视察,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没有发现偷工减料和掺杂使假行为,给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对工程建设者也起到了鞭策作用。六是对文明生态村建设进行视察。今年棋盘山镇是全县文明生态村创建重点镇。全县7个市级文明生态示范村棋盘山镇就占了2个。为了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人大代表对两个市级示范村“一建四改”和治理“五乱”工作进行了视察,并向镇政府提出了在两个村建立长效保洁机制的合理化建议。四、围绕行风建设和政府工作,开展代表评议活动。镇人大每年组织两次以上的人大代表评议行风活动。把镇内七站八所、镇直和驻镇部门全部置于人大代表的评议范围之内,评选出最满意的单位和最不满意的单位。好的进行表扬,差的在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还要再进行一次专门评议,详细接受代表质询,作出答复,制定出详细的整改措施。今年在代表评议大会上,有15个基层站所当场对本单位优化经济发展及行风建设工作总结陈述并接受代表质询,然后通过发测评票的方式进行评议。行风评议活动在我镇产生强烈反响。通过评议,各基层所站转变了作风,改善了服务质量,提高了执法水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各所站的全面建设。对基层站所的行风评议在我镇已经形成制度,以此来推动政府各部门加强行风建设,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乡镇人大也在监督工作中架起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在此基础上,我镇又探索地开展了评议代表和镇政府领导班子的活动。通过评议代表,密切了选民与代表的关系,使代表们进一步明确了作为一名代表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为今后的代表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今年我们对分管农业、科教文卫计生、城建土地和综治工作的四个副镇长的述职进行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议,强化了领导干部的民主观念和公仆意识,有力地推动了政府工作的开展。明年我们准备组织人大代表对政府镇长的工作进行评议。五、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日”活动。我们把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0日(村务公开日)作为各代表小组活动日,到现在坚持了三年,从未间断。凡是活动日时,镇党委不再安排全镇性的会议和活动,以保证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活动由村委会向代表汇报每季工作开展情况和每季度村务公开内容,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广泛征求并落实好代表的建议。每次“代表小组活动日”前一周,镇人大根据全镇情况,统一提出活动内容建议,由代表小组采取单独、联合或自由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视察或评议等活动。每次活动前,镇人大确定交流主题,由代表小组轮流做庄召开交流会,通报交流上个季度开展代表活动情况,镇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及驻镇单位负责人参加,听取意见,收集情况,通报工作,提出指导性措施。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我们统一编排活动内容,灵活掌握活动形式。为解决好市、镇、村三级代表一起参加活动时因代表层次和职责不同而有所差异的问题,对带有共性的活动课题,以辖区划分的代表小组活动为主,一起进行;对带有个性的活动课题,由辖区组织同级代表以单独、联合和自由结合的方式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在活动方式上,以调查、视察、执法检查和评议为主,鼓励代表个人持证视察。六、围绕密切代表选民关系,开展联系代表及选民活动。棋盘山镇人大主席团把密切同代表、同选民的联系作为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使代表工作有新意,出实效,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一是增加走访代表活动次数。由每年一次改为四次。第一次普通走访,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第二次针对代表所提的建议办理情况进行重点走访。第三次对代表反馈的难点问题特别走访;第四次年终表彰慰问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向代表通报有关情况,进一步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为代表议政奠定基础。三是鼓励代表多提有价值的建议,经常举行代表征求意见座谈会。在代表联系选民活动中,一是要求每名代表每月向镇人大主席团至少反馈一条有价值的信息或建议,每名县镇人大代表联系2名选民。二是评选代表联系选民活动先进典型。把反馈的建议、批评、意见的数量、质量;带头宣传贯彻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及执行党政重大决策方面的情况;联系选民工作的效果等方面作为评选条件,目前,共评出县级优秀代表2名,镇级优秀代表5名,有效地促进了代表联系选民工作的开展。在一年来的人大工作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得益于县人大的正确指导。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指导和监督下,我们不折不扣的按照县人大的安排去做,多请示、多汇报,使镇人大主席团的工作思路明确、方向正确,与全县的人大工作保持了工作上的联动性,整体上的协调性。二是得益于镇党委的重视和镇政府的支持。坚持和保证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搞好人大工作的灵魂和前提,是人大行使职权的根本保证。在工作中,镇人大主席团及时地向镇党委主要领导请示汇报有关人大工作,主动地争取党委的领导和支持。镇党委将人大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镇党委书记同时也是市级人大代表,每年听取或专题研究乡镇人大工作就达10多次。人大主席团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涉及有关重大问题需要党委统筹协调的,也得到了党委的支持,保证了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镇政府对镇人大行使职权所需的各项经费予以大力保障,镇财政把人代会、主席团会议、人大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经费全部列入了财政预算,为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三是加强自身建设,做好代表的培训工作。有一支高素质的代表队伍,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基础。认真组织代表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文件,以及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使其认清国际国内形势,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吃准吃透政策精神,不断拓展知识空间,提高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和参政议政水平,提高代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职务能力。四是要把握好四条原则。一是依法办事的原则。二是集体决策原则。三是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的原则。乡镇人大工作要始终把促进乡镇经济发展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参与乡镇的经济建设,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促进。四是注重社会效益的原则。社会效益好,群众满意认可,人大的威望也随之上升,否则便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乡镇人大的良好形象,也不利于人大作用的更好发挥。

村委修路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县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县村级公路建设工作现场会,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学习和推广新兴镇农村公路建设先进经验,总结前期农村公路建设,安排部署下步任务,动员全县干群打好农村公路建设的功坚战,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再做新贡献。下面,我讲二个方面的问题:

一、客观分析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形势

目前,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1776.46公里,其中县道404.6公里,油路300.6公里,砂石路104公里;乡道311.1公里,油路62.8公里,砂石路248.3公里;村道1060.76公里,油路74.76公里,砂石路986公里。

自2002年至今年上半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共投资1864.4万元,新(改)建农村公路为412.16公里,其中油路29.66公里,砂石路382.5公里。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为动力,以国债项目、通达工程和通村道路建设为中心,以公路养护和管理为基础,以实现“晴雨通”为目标,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在政策制度方面:一是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二是年初解县长与各乡镇(场)长签定了《2004年农村公路养管建目标责任书》;三是健全了工程质量四级保证体系,下发了《关于落实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廉政工作的通知》,落实了农村公路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2、在工程招投标方面:严格按照“四制”原则运作,****至新兴21公里国债项目和青町至李大17公里、赵集至曹市3公里、西阳至高公40公里的通达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已全部完成,部分路段已进入施工阶段。

另外,县政府安排的通村公路,义门至苏庄6公里、林场至西阳8公里,前期勘察、设计、征地、拆迁工作已完成,近期可组织施工。

3、在公路养护方面:截止目前投资近300万元,投入人工11000工日、机械1760台班,石灰900吨,石子1500多方,砂石1.4万方等,完成养护里程124.5公里,挖补坑槽41500平方,填补下沉坑槽3万平方米,上油73000平方米。投资24万元,对涡双路险桥和十临路险桥进行了维修和改造。

4、在路政管理方面:共下发了督查意见书13份,拆除违章建筑9处,制止挖掘损毁公路2起,清理预制厂18处,煤堆占道12处,建材占道38处,抗旱土坝4处,拆除摊棚、铁皮房8处,午季清障近千处,拆除非交通标志100余块。对超限车辆卸载、倒货30余辆,路政处罚案件(一般程序)15起,当场处罚63起。埋设险桥标志6块、窄桥标志2块、限制质量标志牌4块。

5、在宣传教育方面:今年五月,以全国第八个“路政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安徽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印发传单3000余份,提高了沿线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同时还组织了对农村公路管理站路政员和会统员的业务培训,培养了一批热爱公路工作的有志人群和业务骨干,达到公路建设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干的目的。

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县的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是扎实的,成绩也是显著的,得到了上级的肯定,赢得了群众的好评。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个别乡镇负责人思想认识不强,有畏难情绪,个别乡镇没有把农村公路建设摆上议事日程。二是建设资金短缺,国债项目、通达工程的配套资金不能落实,工程建设难以开展,对全年工作计划产生了影响。三是各乡镇的农村公路管理站的职责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工作人员的主动性还不够。四是路政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要把路政管理与超限超载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对于以上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步工作意见

现在已进入8月份的高温季节,正是公路建设的黄金时期,全年的各项建设任务都已进入攻坚阶段,下步工作要从“学习一个典范,强化二个落实,确保三个到位,实现五个目标”入手,努力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

“学习一个典范”:新兴镇原来乡村主要道路里程仅为78公里,通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已达到170公里,增加2.18倍,其中:柏油路达61公里,砂石路109公里。全镇28个行政村,15个村通砂石路,13个村通柏油路。纵观新兴镇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主要经验和做法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人为本,以创新的思路破解农村公路建设难题,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资金筹措上充分发动群众,合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三边四荒”、林权拍卖等方法筹措建设资金;在工作措施上通过点上抓示范,面上抓引导,一年抓几个村,逐步扩大,形成规划,营造一村带周边,一村带全镇的良好修路氛围。在工程管理上走出了一条“阳光”工程,“阳光”操作的路子。各乡镇要通过这次会议,认真学习新兴镇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把农村公路建设列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迅速掀起农村公路建设的新高潮。

“强化二个落实”:一是强化国债、通达工程和通村公路的建设,依照《****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要求,想方设法积极筹措配套资金,按照“成熟一条,建设一条,逐步推进”的原则,努力完成涡新路、涡宿路、青李路、西高路“四路建设”,启动高楚路、楚西路、曹坛路等4条县乡公路建设。特别是涡新路新兴段要在8月底前完成基层工程,保证安全通行,11月中旬全面完成基层铺设,完成下封层工程,采取工程措施,做好冬季小型机动车辆的通行工作;青李路青町、马店段10月底要全面竣工通车。二是强化《2004年农村公路养管建目标责任书》的落实。努力完成乡村(行政村)晴雨通车目标任务,对2003年自然村已有2/1“晴雨通”车的乡镇年底要保证达到80%,未达到2/1“晴雨通”的乡镇要做保证达到70%,届时县政府将组织检查评比,检查结果将作为对乡镇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

“确保三个到位”

1、确保农村公路管理站的职责发挥到位。继续加强农村公路管理站的制度建设,设施配置,强化人员思想教育,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2、确保农村公路养护到位。充分利用现在的高温季节,对青李路进行挖补和中修罩面;对张义路、刘张路、耿王路等部分路段路面进行坑槽挖补,铺筑油层,延长现有公路通行年限;要完成红旗桥、侯桥、母猪沟桥三座险桥的改建。在做好义门大桥设障和限载通行的同时,积极做好检测、维修加固前的各项工作。

3、确保路政管理到位。抓好县道的非交通标志牌的拆除工作;抓好县乡公路的违章建筑物、违章占道的整顿治理;加强公路附属设施的配置和完善并管理好现已完善的“三牌一碑”;与沿线党委政府和穿越集镇行政村村委会建立网络关系,签订爱路护路公约;做好秋季防火清障工作;加大对超限车辆的打击力度。

“实现五个目标”:各乡镇(场),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以县委、县政府“大力度、快节奏、抓落实、重结果”的工作方针,团结一致,积极配合,克服困难,加快发展,在全县实现县道油路标准化;实现乡道油路、砂石综合化;实现村道砂石化;实现农村公路网络化;实现公路管养正常化。

同志们,农村公路建设,事关人民群众利益和我县城乡经济发展大局,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会议的要求,加大农村公路养管建力度,努力完成年初签订的农村公路养管建目标责任书中的各项任务,为我县的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村委修路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的领导下,在自治区人防办的指导和支持下,**市人防办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工作十字方针为指导,树立“当好东道主,服务南博会,创建文明城”的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目标管理,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人防业务工作中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全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业务工作打好基础。

(一)以班子建设为龙头,努力抓好机关建设

我办党、政领导始终重视,并努力抓好领导班子的建设。在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党、政领导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积极配合,凡重大问题能召开党组会议或主任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在日常工作中互相通气、共同协商,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了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准确性,办领导还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虚心征求各级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了广大职工的好评,为了抓好人防办的反腐倡廉工作,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廉洁有关文件精神,制订了廉政建设的方案,领导成员以身作则,带头搞好廉政建设,凡是要求职工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好。在职工的心目中树立起了高效、实干、民主、廉洁的良好形象。为机关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抓好思想作风建设

一年来,办党组和办机关党委认真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根据市委的布置,结合人防工作实际,配合当前的中心工作,继续开展“三优两满意”活动。以创“三优”文明机关,做“两满意”公仆为载体,以创建“四心”工程为重点,以建设“忠诚、廉洁、高效”公务员队伍和建设廉洁、务实、勤政、高效的诚信文明机关,当好东道主,为南博会多作贡献为主要目标。努力开展创建活动。要求各级领导、各部门面向基层、服务基层,不断转变思想作风、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以优良的思想作风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树立人防的良好形象。由于工作突出,6月份我办被推荐在全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四心工程”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全面推动整个人防系统的理论学习

根据市委的部署,我办党组统一思想,在人防系统及时布置开展“干部教育年”活动,在活动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当好东道主,服务‘南博会’,推进大开放,建设大**”这个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和“人才强市”意识以及大教育、大培训观念,进一步提高人防系统干部队伍素质,为我市率先在全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推动今年人防工作“三个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在具体工作中,根据人防工作的实际情况,周密计划、集中精力、突出重点、扎实开展学习活动,党组中心学习组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带动基层,积极完成市委组织部、市委干教办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党组中心学习组在坚持学习制度的基础上,党组成员还轮流参加市委党校的培训。支部书记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写一篇学习体会和调研文章。庞贤佳、陈汉斌等领导分别在有关刊物上发表了四篇论文。通过学习,使人防系统各级党员干部,在政治理论、政策水平、业务能力、思想意识等方面有新的进步,工作效率有新的提高,工作作风有新转变。

(四)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抓好党建工作

一年来,积极贯彻、落实《**市贯彻〈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细则》,切实加强机关党的组织建设。年初,办机关党委制定了党建工作计划,并以《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形式将党建工作量化、细化,还制定了考核标准。指导、督促各级基层党组织进行贯彻落实。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3周年,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防机关党委决定“七一”期间开展“迎七一,庆建党八十三周年”的“七个一”活动。即:①召开一次学习宪法法和“两个条例”动员会;②写一篇学习“两个条例”体会文章;③进行一次学“两个条例”和《保密法》知识的测验考试;④发展一批新党员;⑤上一次党课;⑥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教育活动;⑦组织一次“”检查活动。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工作促进了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成绩突出,在6月底,我办机关党委分别获得了市直机关和**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

(五)以落实制度和党纪教育为中心,抓好廉政建设

我办领导班子认真抓好党风党纪和政风政纪教育,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并落到实处,做到政务公开,廉洁勤政。办党组在认真学习有关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文件的基础上,制定了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我办领导班子和各职能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应负的责任。认真开展“树正气,反腐倡廉”活动。严格做好班子廉洁自律工作,带头提倡节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严格自律,防微杜渐,树立了一个廉洁奉公、务实高效的领导的形象。办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每周安排时间下基层进行调研和现场办公,办领导年下基层时间三个月以上。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努力为群众和基层排忧解难办实事,认真解决职工住房和福利问题,受到群众的好评。

(六)以完善制度为重点,抓好机关准军事化建设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人防办和人防办关于加强人防机关准军事化建设的指示,我办在2002年“研讨会”的基础上继续抓好机关的准军事化建设。2003年在沈阳召开的“全国人防机关准军事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我办又获得了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为了保持先进,继续前进,今年我们对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采取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的方式,经反复讨论、研究后进行了补充、修改,逐步完善,使各个职能部门、各级领导的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职责分明,先后修改、完善20项规章制度,为机关“准军事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七)加大人防宣传力度,树立人防形象

我办各级领导十分重视人防宣传,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和管理目标,并在人、财、物方面予以保证,同时还选送宣传报道骨干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不断提高宣传报道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宣传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及时宣传我市人防建设的新成就、新动态,积极宣传《人民防空法》,积极向全国各报刊、杂志、电台投稿。一年来共投稿60篇,获采用发表的稿件52篇,其中在《人防信息》发表4篇,《广西人防》发表10篇,其它报刊发表38篇,完成自治区人防办下达的投稿任务。

另外,我办全年出版《**人防简报》10期,用稿40篇。2004年,广西电视台、有线台、**电视台先后8次播放了反映我办“两个文明”建设新成绩、新动态的录像资料。通过开展人防宣传,普及人防知识和各项政策、法规,增强了人民的国防意识,树立了人防的新形象。

(八)综治、计生、安全生产常抓不懈,效果良好

按照市、城区综治办的要求,我办继续把社会治安综治工作和计生工作列入目标管理。同时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与创建安全文明庭院、安全文明户结合起来,加强对办公大院和宿舍区的治安管理及整治工作,落实综治工作机构与人员。注重抓好安全文明教育,增强干部职工安全文明意识,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及时向群众宣传,使综治工作落到实处,一年来我办未发生治安案件,没有参与黄、赌、毒和“”的人和事,是城区的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在计生工作中,积极贯彻预防为主,防查结合的工作方针,计生办的同志深入基层,深入住户,广泛宣传计生政策和计生知识,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并举办计生知识培训班,组织妇女进行体检。努力提高全体职工、家属的计生意识和自觉性。由于工作到家,一年来我办未出现任何违反计生的现象,计生“四率”达到上级要求标准,是城区的计生先进单位。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严格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操作规程,办领导经常深入基层开展安全检查,发现苗头立即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年内人防系统各基层单位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九)积极开展普法教育

根据市普法办的部署,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及时抓好普法教育工作,并对全办的普法工作进行动员和安排。及时定购上级规定的学习书籍和资料,通过普法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到10月底已全部完成了年度普法考试任务,参考率达100%,成绩优秀率达96%。

(十)档案、保密工作严守规范,确保安全

我办历来都十分重视档案和保密工作,做到机构、人员、制度落实,设施完善。几年来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档案室目前继续保持一级的水平。落实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健全和完善保密机构,深入开展保密宣传教育,认真执行保密法规,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保密规章制度,切实落实部门、部位以及活动和项目的保密措施。加强对本系统、本单位保密工作的检查,一年来未出现任何泄密、失密事件。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十一)积极完成市委、市政府布置的其他工作

1、根据市政府的布置,积极完成春季造林植树任务。按时完成缴纳今年的教育基金,全办共缴纳近2万元。另外,还组织人员参加市直工委、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有关庆典和仪式等活动,积极完成上级布置的协助“南博会”和**国际民歌艺术节等各项任务。

2、按时完成《**年鉴》的撰稿任务。

3、积极参加捐献衣物支援灾区的活动,全办共捐献衣物500多件。为帮助困难职工捐款共3000多元。

4、积极开展扶贫支教和定点扶持帮困村工作。根据市支教办和扶贫办的要求,办领导组织有关部门人员会同联合支教、支农的单位领导多次深入支教点和扶贫点与当地政府、学校、村委共同研究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一年来为隆安县敏阳中学的学生饭堂改建工程捐款4万元,为马山县古零镇六合村的修路工程捐款2.5万元。

二、拓开思路,真抓实干,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一)人防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并举,提前完成任务

人防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投入大,要求高,我办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优先,工期保证的原则,做到科学决策,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文明施工,提前完成了目标计划。今年的主要工作有:

1、全年收取人防工程结建费超额完目标任务。

2、完成“0209”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和地面道路施工工作;完成“9908”工程建设;完成新华街二期人防工程、裕丰商厦至百货大楼段和钻石广场至民族商场地段地面道路和顶板施工工作。

3、在工程审批工作中,掌握政策做好全年结建地下室审批工作,严格按照区人防办规定报建程序审批,对各报建单位、从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

4、依据国家的人防定额,对各项人防工程的预、结算进行了严格的审核,顺利完成了任务。

5、积极推广、应用人防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对各种工程建设档案,按要求收集齐全、认真整理、妥善归档。各种报表均应用计算机来完成。各项报表做到了数字准确,内容完整,按时上报。

(二)认真抓好人防工程维护工作,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年初,自治区人防办下达给我办全年维护人防地下工事4万平方米的任务。我办结合本市的具体情况,以签定《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办属有关单位和五个城区人防办。由市办有关领导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工程科和平战管理处人员对维护管理的计划进度和维护质量以及人防工程内部的防护设施、各种设备的运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坚持每月一次常规检查,每季进行一次重点检查,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逢天气突变和重大节假日加强检查的制度,不断完善维护检查的记录、备案制度。重点对容易引起火灾的电线线路设备、易燃易爆物品、通风排水设备进行检查,排除火灾事故隐患;对容易遭到洪水侵袭威胁的人防地下工事采取了加固措施,对部分工事漏水、裂缝进行封堵、排水、抽湿、维修等。对个别工事已过期的消防器材及时更换,对一些可能发生事故隐患的因素及时检查,及时整改,全年无任何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根据市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及时完成制定全市人防工事的防洪抢险方案,成立了以陆健主任为组长的防洪抢险领导小组,成立了七个专业保障小组,办领导分别兼任各组长,组织了一支抢险突击队;还拨出资金,做好抢险物资、器材方面的保障,确保人防工事安全渡汛。

(三)人防指挥工作全面规划,进展顺利,有新突破

1、与市教育局研究部署年度全市中学“三防”教育工作并下发了《2004年“三防”教育工作要点》,全市所有中学开设“三防”教育课程。下发教学课本和资料14280本,教学音像资料36套,《中国人民防空》杂志670本,有效的促进全市中学“三防”教育的开展。到11月中旬,全市已完成中学“三防”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考试及格率达99.86%,优良率达到81%。在今年自治区人防办、自治区教育厅联合进行的全区“初级中学人民防空知识教育检查评比”活动中,我市人防办、市教育局荣获“自治区初级中学人民防空知识教育先进单位”,全市有5所中学获自治区初级中学人民防空知识教育一等奖;12所中学获二等奖;18所中学获三等奖;35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初级中学人民防空知识教育先进个人”。

2、完成了**市2004年防空袭演习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的年度工作安排,为了配合全市警报试鸣,增强全市人民的国防观念和防空意识,我办和**军分区机关在市防空演习指挥部的领导下,组织了全市几十个单位,1500多人进行年度防空袭演习工作,这次演习是**市解放以来规模最大的防空演习。具有投资大、人员多、项目全、标准高等特点。在整个筹备过程中得到了、自治区、**市党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8月30日,演习如期举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广西军区、**市委、市政府、**军分区等领导,以及中南五省人防重点城市的人防办领导,广西各市的有关市领导、人防办领导,还有**市各部、委、办领导等,近2000人到场观摩指导。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有关领导认为:这次大规模的防空袭演习,在广西以至广州战区都是第一次,为整个战区带了好头,做了榜样,提供了经验,为**、为广西争了光。

3、部署开展人口疏散基地建设工作。

年初与**军分区司令部研究部署年度人防业务工作,联合下发了《2004年开展人防业务工作意见》,给各城区和几个人口疏散接收县下达了年度人口疏散基地建设工作计划和城区地面指挥所建设工作计划。五个城区根据本城区的特点陆续到对口疏散县开展疏散基地建设活动,其中工作比较突出的城北区2004年,疏散、接收双方就基地建设召开了两次协调会,疏散、接收双方根据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经济建设的原则,共同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促进人口疏散基地建设的发展。今年以来,城区除了职能部门组织开展赴基地活动外,还要求辖区单位、团体响应城区党委、政府的号召,积极组织到“第二故乡”开展“三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辖区的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学院、南烟集团等近10个单位、团体20多次来到基层开展“三下乡”活动,为基地群众看病、检查身体上万例,解答群众种养科普、法律、卫生健康、计生知识50000多人次,发放科普知识、法律、卫生健康、计生、人防等宣传资料10万多份,发送计生、科普用品、为基地群众修理电器、自行车,深受基地人民的欢迎。同时组织和发动城区经济能人和科技人员到基地乡镇农村指导经济建设,增进了城区人民同基地人民的感情和友谊。12月初,城区将组织辖区科技、医务、文艺的专家、工作者再次到基层开展“三下乡”活动。

新城区党委、政府领导制定定期回访制度,党委、政府、军事部门、各街道办事处每年到对口接收安置县、乡镇交流1~2次。2004年6月,新城区建政街道办事处组织有关人员组成联谊活动小组到宾阳县大桥镇开展战时人口疏散基地联谊活动,听取大桥镇领导介绍大桥镇近年来大桥开展“三个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参加了大桥镇招商引资,市场建设、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参观大桥镇人民武装部软件、硬件建设。2004年8月宾阳县大桥镇组织联谊活动小组到新城区建政街道办事处回访。办事处领导先后介绍了建政街道办事处的基础情况,介绍了开展“三个文明”建设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听取了建政街道办事处人民武装部的工作经验和做法。今年8月,新城区建政街道办事处人民武装部和大桥镇人民武装部双双被自治区政府、广西军区评为先进基层人民武装部。

兴宁区情系疏散基地群众,做好疏散基地建设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基地建设与经济建设双赢。今年7月中旬得知上林县境内普降暴雨,引发山洪爆发,造成洪灾,给上林县人民群众生活造成困难,兴宁区党委、政府发动辖区单位群众为灾区群众捐款15多万元,4.5万元直接捐给上林县,其余上交市民政局统一安排,捐款较多的单位有城区政府机关、广西一磅金直业开发有限公司、广西运德集团和**银河有限公司。辖区内的部分较大单位以组织开会、过党团活动日的形式到实地察看疏散点,运德集团与上林县旅游局共同开发大龙垌水库旅游区在今年的二个旅游黄金周已显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通过一系列活动,进一步融洽了与疏散基地群众的关系,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科技、文化、卫生建设,达到疏散基地建设与社会建设双赢的目的。

5、结合演习,抓好“群众防空组织专业队”在岗训练工作。

本年度的群众防空组织专业队在岗训练工作又有新的特点,主要是配合“8·30”防空袭演习的科目进行训练,通过演习训练,各专业队在思想素质、业务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对保障演习成功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取得演习效果和训练效果的双丰收。

(四)坚持制度,落实规范抓好通信警报建设

1、抓好通信值勤。总机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制,值班员责任心强,语言规范,交接班有记录。全年接转电话2300人次,一年来没有出现过任何事故,接转畅通。

无线电台坚持每天2次同区办及有关各市人防办电系,并完成了每月5天的主台值班,确保了无线通信的正常运转。

2、开展专业训练。按照“人防通信训练大纲”和自治区人防下达的训练指标,组织专业学习和训练。先后组织通信干部训练180小时,通信技工及其他人员训练200小时。训练方法采取了集中上课与自学相结合,以勤带训,先基础科目训练、后综合课题训练等方法进行,为了提高应急处理情况的能力,先后两次组织野外拉距训练。训练中做到了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

3、做好通信设备维护和管理。

重点抓好备用设备和库存设备的定期检查测试和填写预检预修登记,抓好有线和无线通信的维护管理,坚持每周一、三、五对各种有线电话和无线电台进行日常维护。定期对配电间发电机进行检查维护。

做好防空警报设施的维护、管理和测试。从6~8月,利用3个月时间,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警报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保养和测试,并在防空演产现场安装了2台警报,使全市防空警报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了今年8月30日全市防空试鸣的成功举行。

4、抓好安全防事故工作。一是通信站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并设有安全员。二是坚持每周一、三、五对各种通信设备进行了安全检查。三是每月进行一次安全分析。一年来,没有出现不安全因素,无任何事故发生,各项通信、警报设备的完好率和警报器鸣响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五)克服困难,面向市场,努力开拓平战工作

当前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平战工作难度增大,一年来,我办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努力探讨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开发利用人防工事,不断提高“三个效益”,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提高。

在平战工作中,一是健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把完成任务的成绩与奖罚挂钩,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实行量化管理,通过研究分析,突出重点,将目标任务量化、细化,并根据具体情况分解落到实处。定期检查,总结完成情况,有效保证了任务完成的进度和质量。三是热情为用户服务,深入商场反复做好用户的思想工作,为用户解决实际困难,并制定一些优惠措施,稳定了用户,不断提高工事的使用率。

另外,我办一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发挥优势,拓开思路,扎实工作,积极创收,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如战备工程公司,完成总产值xxxx万元,实现税利xxx万元,同比增长超过50%。人防设计院在努力完成人防工程设计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对外承揽工程,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六)财务、物资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效果良好

在财务、物资管理工作中,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不断完善各项财经制度,坚持财务管理的集中统一和“一支笔”审批制度,做到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年未出现经济问题,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

1、认真执行《人民防空财务管理规定》,严格落实人防经费管理规定,坚持“一支笔”原则,严格报账程序:认真执行《人民防空预算外资金管理规定》,严格落实人防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管理制度;认真执行《人民防空会计制度》,一年来,没有出现任何违法违规的现象。

2、积极筹措人防建设资金,落实政府财政负担的人防经费,有效地落实了《人民防空法》和促进了人防事业发展。

3、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按时足额向区办上交管理费和报送会计报表,上报的会计报表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报送及时。

4、坚持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报销程序,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杜绝各种不规范的经费开支。

5、加强内部财务监督制度,在做好自查的基础上,不定期对下属单位进行财务检查和业务指导工作。

6、抓好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组织全体财务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7、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了人防工程建设的内部审计和监督工作,确保工程开支按计划、按标准定额进行,一年来未发生违规现象。

8、加强对全办国有资产的管理,开展了较全面的清产核资工作。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防止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损失。

9、认真做好财务档案工作,按规范及时装订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及时归档。做到收集齐全、装订整齐、妥善完存。

(七)落实人防法规,依法开展监察

人防法规是促进人防建设,保障人防事业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一年来我办执法人员,面对着检查范围广、点多、线长的困难,不辞劳苦地深入各个工地、工事,依法行政,公平、公开、公正执法,未发生错案投诉现象,既维护了人防的合法权益,又宣传人防法规。

三、存在问题

一年来,我们在工作中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某些不足之处:

1、在当前剧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一些用户的经营状况不太理想,效益不佳,导致了不能足额、按时交工事使用费,平战收入受到影响。

2、城区人防办未能按规定编制配备工作人员,另外,在职人员兼职过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防工作的进度。

对上述问题,我办领导十分重视,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制定措施,理顺关系,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2005年度人防工作思路

2005年是全国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化改革和加大力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年,也是**市乘着“南博会”的东风在全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认清形势,振奋精神,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人防事业的紧迫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扎实苦干,在继续保持2004年良好势头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2005年的总体思路是:以防空演习为龙头,以人防工程建设为重点,充分利用“136”工程的契机,全面提高人防工作的“三个效益”,以优异的成绩和崭新的面貌全面展示人防系统的新风彩。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紧跟市委、市政府部署,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好理论学习和勤政、廉政建设,抓好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完成年度目标工作打好思想基础。

(二)在人防业务建设方面

1、继续抓好防空袭演习工作。根据市委李纪恒书记的指示,在2005年再搞一次比2004年规模更大、项目更全、标准更高、效果更好、影响更大的防空袭演习。为此,我们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及早安排、周密计划、认真筹备,把这次新的演习搞得更好。

2、继续抓好新华街二期工程的建设,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完成,2006年投入使用,及时发挥人防工程的战备、社会、经济“三个效益”。

3、利用我市“136”工程的契机,抓好人民路、民族大道(新梦之岛路段)人防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争取上半年完成初步设计,下半年动工建设。通过扩大建设规模,努力提高我市人防工事的总量,尽快达到上级要求的市内人均工事面积的标准。

4、抓紧引进资金建设人防工程。

多渠道引进资金建设人防工程既是《人民防空法》的要求,也是加快人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改变“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陈腐观念,广开渠道、多方引资,以改变过去单一依靠自有资金建设大型人防工程造成的资金紧张局面,同时又为引入外来资金建设人防工程进行有益的探索。

5、继续抓好通信警报建设。在抓好维护管理的同时,不断扩大警报音响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各类设备科技含量,不断完善控制手段的技术水平,确保战备通信的畅通和全市警报试鸣的顺利进行。

村委修路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双轨制”;第一书记扶贫;精准扶贫;“双轨政治”

中图分类号:F126;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7)04-0008-08

随着中央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扶贫任务也日益艰巨。“攻坚敢啃硬骨头,改革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等成为各大报纸对扶贫脱贫最常见的表达,国家也在不断持续推进扶贫机制体制的顶层设计。“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成为中央政策在扶贫领域中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国开办发〔2012〕78号)和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15〕24号)等相关文件不断出台,文件对选派第一书记的重点范围、基本条件、主要职责及任期等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根据中央治贫精神,地方政府纷纷制定出更为详细的文件来响应中央的政策。尽管地方具体施政策略有差异,但通过第一书记开展脱贫致富的总体目标和精神却是一致的。第一书记制度是国家将基层党建工作融入到扶贫攻坚的全过程,积极探索党建与扶贫工作无缝对接的新模式,通过第一书记健全村级领导班子,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建构出党建引导和统筹扶贫工作的新机制,最终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中打赢扶贫攻坚战。总言之,国家设置的“第一书记”扶贫新制度开启了依赖“输血”的外部刺激而激活、发展和孵化村庄社会自身的“造血”功能,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股动力在扶贫领域中形成一股合力,相互嵌入,联合治理,最终共同推动扶贫脱贫愿景的实现。那么,这一新举措和新形式可以抽离出一个什么样的学术概念呢?该概念在贫困研究领域中是如何形成的?其取得的效果和不足分别又是什么?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

一、何为新“双轨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这预示着国家管理方式从社会管理实践转向社会治理的创新,一方面表明了国家治理在理念、价值观、具体模式及方法等方面的有效性积累,另一方面也彰显出国家治理在发展过程中的动态调整和适应性过程。新型治理理念、方式和模式的逐渐兴起并不断向社会各个领域蔓延、渗透和扩张,贫困领域也不例外。将治理视角与扶贫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成为当前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李小云从治理视角将中国扶贫治理主要模式分为基于市场的发展型治理和基于权利的保护型治理,进而指出政策中的不足,“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强化针对穷人的瞄准机制,同时发育有效链接政府和穷人的中间型制度载体。事实上,政策的最终效果已经不再取决于政策在顶层如何设计,而更多地取决于乡村底层的制度发育以及各种扶贫资源的公平转递”[1]。他进而提出综合治理的扶贫方式,需要对贫困进行包括社会保障兜底,资产补转移与增值,自然资产价值化,收入多元化以及扶贫方式改善等。邢成举、李小云进而引入“精英俘获”理论,具体研究了财政扶贫项目目标偏离问题,他们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分析扶贫政策的瞄准及传递问题[2]。而如何强化信息收集能力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同样也是治贫领域的重中之重。技术是世界的构成方式,技术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媒介,是人与世界之间的一个实践意义上的沟通和交流[3]。因此,技术被赋予了极高的期待,同时也附加了诸多职责。在精准扶贫“压力型体制”[4]和问责制下,技术被植入精准扶贫政策中,并扎根于基层社会,最后巧妙地升级为一种宏大的治贫思维。技术治理的初衷是为扶贫脱贫之路嵌入新的元素以实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治贫的方式,确保治贫的流程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实现治贫领域中国家与社会的良好互动、增加科技对扶贫的贡献量等目标。王雨磊以精准扶贫为例,探讨了国家如何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建构和实施数字治理技术,以及基层治理行动者如何在具体的地方情境中生产出相应的数字信息[5]。以上学者将贫困置于治理视域下进行考察,这启示笔者继续在治理范畴内进一步拓展扶贫治贫问题。已有研究大多基于扶贫脱贫的现状来开展研究,而本文更注重从中国本土的特殊学术历史遗产中吸取精华,这就需要进一步思考该用一个什么具体概念来总结当前这种新型、大规模且深入的扶贫脱贫实践。

费孝通最早将“双轨政治”用于对中国政治生态的分析,他认为维系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双轨政治的存在,传统中国社会的治理是通过两条平行的轨道进行的:一条是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专制体制的轨道,它以皇帝(君主)为中心建立起一整套的官僚体系,由官员与知识分子来实施具体的治理,最后可以到达县这一层(皇权不下县);另一条是基层组织自治的民主体制的轨道,它由乡绅等乡村精英进行治理,绅士阶层是乡村社会的实际统治阶级,而宗族是士绅进行乡村治理的组织基础[6]275293。最后他得出四点结论:中国传统政治结构是有着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的两层;地方公益由自治团体管理不受中央干涉;自下而上的政治轨道一直在运作,效力很大;自治团体由地方人民授予权力,不受中央干涉。他认为正是“双轨政治”造就了中国皇权专制社会的绵延不绝[6]280281。虽然费老对双轨政治的论述已过去了60多年,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环境、基本国情地情等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这仍是一笔十分重要的学术遗产,对本文的分析起到了关键作用。直接受此启发,本文提出新“双轨制”的概念,并将之运用于对中国扶贫领域的解释。

新“双轨制”既包括国家治理的一轨,同时又包括基层治理的另一轨。第一书记代表国家治理的一轨,中央政府的政治愿景是想通过第一书记加强党组织建设进而实现治贫和发展的政治目标,让第一书记充当领头雁角色,这是国家在治贫领域中进行的改革新尝试。而村支书则代表着基层政治的另一轨,是改革开放后设置的政治制度,当两者以“书记”的共同称号相遇时,新“双轨制”在扶贫领域中彰显出巨大的扶贫价值。具体而言,新“双轨制”指的是国家嵌入到基层社会中,社会力量反嵌到国家政策,两股力量通过第一书记扶贫的制度设置和村级组织的中间载体而共同作用于贫困,使贫困得以逐渐消除。与费老的“双轨制”有所不同,新“双轨制”在精准扶贫战略下被赋予了诸多新内容,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含义:

1.将第一书记制度和村支书制度视为贫困治理中的“双轨”,并注重对双轨交汇点的研究。费老的“双轨治理”指的是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的双轨,强调地方自治的重要性。而本文将第一书记制度和村支书制度视为贫困治理中的“双轨”,将第一书记嵌入其中的村级组织这一中间型载体视为双轨的交汇点。关注双轨交汇点,呈现出第一书记与村支书之间相互嵌入、互动和博弈的复杂机理。2.强调“共容利益”,一种新型的合作治理文化的形成。费老分别强调了中央治理与地方自治的重要性,强调了两者间的“机械耦合性”,但对两者互动关系的关注较少。而本文更为凸显在脱贫致富的共同目标下第一书记为代表的国家治理力量与以村支书为代表的基层治理力量两者的“嵌入式耦合性”,强调两者的互动关系。此外,合作文化还体现在村民的有效参与上。在中央的政策号召和资源输入的背景下,国家、第一书记、村干部与村民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共生型网络,这成为治贫的有效保障。地方社会并不是对国家宏大规则的消极适应和接受,而是一种积极营造自身规则的实践过程,将国家力量镶嵌在自身系统中,并作为改造自身的一股巨大力量。国家和农民在贫困这一领域中得到了彻底重塑,被赋予了重新结合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协商和对话的机制,彼此互惠、合作、交换和信任,更加强调了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一种紧密且共荣的新型关系结构,使得地方和国家处于一种利益相关的同构性发展境遇中。3.贫困消除工作的过程性和动态性。治贫并非使贫困一劳永逸地得到解决,而是表现出一种过程的特性。与费孝通过度强调“双轨政治”对政权稳固的作用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双轨制”力图通过重塑基层权力格局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脱贫治贫的政治任务,然而在权力争夺下扶贫困境也相伴而生。国家文件明确规定第一书记与村支书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第一书记被赋予了较大的权力,拥有来自国家合法性的认可,而村书记拥有地方的认可,同样拥有较强的权威。布迪厄将场域定义为在不同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网络或构型[7],因此,在同一个场域中,第一书记与村支书时而合作,时而竞争。因此,新“双轨制”指涉同一场域中出现的国家政治力量与基层政治力量相互作用于贫困问题,两者在实现有机联系和结合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张力,即第一书记与村支书在开展联合贫困治理的同时,也出现了权力竞争。

二、新“双轨制”是如何形成的?

通过第一书记加强党建来践行多元化的政治目标,这是国家改革的新尝试。当作为国家代表的第一书记与作为基层代表的村庄一把手的党书记相遇时,新“双轨制”的治贫格局就得以形塑。新“双轨制”在扶贫领域中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演化的阶段和过程。那么,新“双轨制”是如何形成的?本文主要从制造贫困―被制造贫困的持续性累积―新“双轨制”成型这三个阶段来概述。

(一)制造贫困

只有产生了贫困后,对贫困的治理才会发生。那么,贫困是如何产生的呢?缪尔达尔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研究贫困问题,他将“软政权”视为贫困的根源,认为“如果没有更大的社会纪律,南亚几乎没有迅速发展的希望”[8]。号称“贫困经济学家”的阿马提亚・森从自由与发展等较高层面来研究贫困,认为贫困就是个人选择自由的生活方式的能力被剥夺。他认为贫困必须被视为基本可行能力的被剥夺,这是识别贫困的通行标准[9]。尽管两位学者对贫困的研究视角不同,但他们共同之处是将贫困视为一种需要改造的客观事实。然而,与他们从事实主义分析理路不同,本文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认为与其说贫困是一种社会事实,还不如说贫困是被人为制造出来的。有学者描绘出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贫困。美国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的名著《石器时代经济学》描绘出一幅跟现代所谓的文明社会相对立的“原初丰裕社会”,即原始社会的人类有着更充裕的闲暇和更强烈的幸福感,因为他们不必过多地“努力”就可以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这是一个没有贫困的社会。波德里亚认为“丰盛不是建立在财富之中的,而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具体交流之中的……在原始交流中,每个关系都使得社会更加富有而在我这个‘区分性’的社会中,每个社会关系都增加着个体的不足,因为任何拥有的东西都在与他人比较的时刻被相对化了。在原始交流中,它是通过与他人建立的关系本身才获得价值的”[10]。从萨林斯和波德里亚的研究来看,原初社会是没有贫困这个概念的,言外之意,贫困是被制造出来的。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本文中的制造贫困指的是政府对农户进行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人为区隔,而农户自愿认同的过程。显然,制造贫困包含着作为贫困制造者的主体对基层社会的区分以及农户自愿对这一区分的默认。

制造贫困在方村本文的田野调查点在广西来宾市方村,方村是一个壮族村落,贫困人口众多。地名和人名皆经过了匿名化处理。同样是经历了政府“权威判断”和村庄“主位认知”的过程。就前者而言,改革开放前的历史长河中,方村利用依山傍水的天然优势开展日常生活和生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常态性表述。土地成为他们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虽然土地并不十分肥沃,但却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村民日子的稳定性、生活的幸福度和大量的闲暇时间。虽然,他们偶尔也会面临如斯科特所说的问题,“有些农村人口的境况,就像一个人长久地站在齐脖深的河水中,只要涌来一阵细浪,就会陷入灭顶之灾”[11]。然而在村庄长期形成的互帮互助的传统惯习下,村庄能够很顺利度过较为艰难的岁月。因此,贫困在方村的族群记忆中并没有出现过。随着现代化潮流的席卷,国际社会将全球划分为经济发达和欠发达社会,同样,中国政府的东中西的划分格局也被确立起来了,为了实现缩小差距和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目标,中西部的一些地方,尤其是西部老少边穷的少数民族地方,成为“贫困”典型的代表。方村也不例外,囿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性,经过贫困村的识别和认证,方村很快便被命名为“贫困村”,戴上了“贫困帽”。因此,具有区隔意义的“贫困”就在村庄社会中被制造出来了。就后者而言,当贫困被制造出来后,要实现贫困的再生产和维系,贫困必须被贫困对象所认可。在政府采用一系列权威认证系统和命名表达系统对方村进行贫困村“确权”后,村民则对这套系统保持默认、认同甚至支持这种划分。如果说政府的“确权”是一个外部自上而下输入的过程,那么,村庄的默认也就在最大程度上将这种被制造出来的贫困得以“在地化”,成为村庄系统中的一部分,逐渐融入到族群的记忆中,并最终嵌入到整个村庄发展的历程中。

(二)被制造贫困的持续累积

当贫困被制造出来之时,很快便得以默认并不断扩散。如果说贫困只是被单纯地制造出来还不足以构成对其进行治理的话,那么,被制造贫困的持续累积则是治理贫困的一个关键要件。在方村,被制造贫困的持续累积机制主要有两个,即村民间的传染机制和代际间的遗传机制。

村民间的传染机制指的是当贫困被制造出来后,贫困就通过公共广场、水沟边的谈话及屋檐下的闲聊等渠道在村民与村民之间进行传递,当这一话语传遍整个村落时,贫困的累积效应也就在村民间得到了最大化的实现。在贫困被制造之初,村民先后短暂性的经历了一些文化上的不适和纠结后,也就慢慢地适应并认可了这种状态。村庄戴帽,人人戴帽,当村庄戴上了一顶贫困帽,似乎贫困帽也就戴在了每一位村民头上。在方村的戴帽初期,文化上的震惊主要发生在老一辈的村民(主要指40岁以上的人)身上,经历了贫困文化震荡期的村民在慢慢学会调适,并口口相传,最终贫困被村集体认可,并嵌入到村民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成为地方性规则系统的一部分。这样,贫困就在横向层面得到了高度认可和持续性累加。当诸如“我们这里真穷”“我们需要救援”“祖祖辈辈穷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等贫困话语在方村中流传开来时,村民也就接受了这种安排,甚至祖先的智慧也被抛之脑后,邓正来将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习得的应对生活世界各种生存挑战的智慧定义为“生存性智慧”[12]。当现代化的贫困概念彻底排挤、压缩和取代传统优良智慧时,村庄也就陷入到贫困的漩涡中。这是被制造贫困通过村民间的传递机制而实现的一种累加效益。然而,更为关键的是,当贫困以代际相传的方式进行向下传递的时候,贫困也就得到了一种新的持续性累积效应,这是一种纵向上的累积,这里称之为代际间的遗传机制。方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落,由于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生育政策的偏向,因此,村民在生育孩子数量方面较汉族村落多,每家生育有2~4个孩子。因此,他们对贫困的持续性积累效益也就更加明显。贫困的接力棒越多,贫困的累积效益也就越好。当七八岁的小孩子口里常说着“我们早就是贫困村了”“我爸爸说我们是贫困村,会得到很多补助”和“我们祖先就是很贫穷的,这个地方很苦”等时,这是通过父代不断地向子代传递的贫困信号。因此,贫困的持续性累积也就在代与代之间通过代际间的遗传机制实现了纵向层面的累积。从贫困的识别,到贫困累积到一定峰值时,对贫困的治理也就呼之欲出了。

(三)第一书记制度的产生

自贫困问题产生以来,中国社会对贫困采取多种治理策略,并在制度和机制上进行创新。在贫困的改革临近“深水区”时,中央政府采取以设置第一书记的制度来实现治贫。当方村被作为一个贫困村被制造出来并经过了贫困的不断累加后,基层的贫困就倒逼政府对其实施治理。

早在第一书记制度前,方村就有市环保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港行处两家单位分别挂点以新农村指导员的身份进行帮扶。但是帮扶的结果只是赠送给贫困户一些衣物、生活用品和在“六一”儿童节赠送给学生一些书包和文具等之类的东西,扶贫只是采取给点钱和发点物质的形式,几乎没有多少效果。村民对此的总结是“我们是从来都没见到人的,他们也只是走走过场,挂了一个点而已,他们的人都是很拽的,村庄并未得到多少实惠”。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帮扶运动,方村的贫困状态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治贫效果并不明显。与其说是治贫,还不如说是“走秀”。2012年,方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那就是中央政府关于第一书记扶贫大政方针的提出。在中央政策号召下和治贫体制性压力下,第一书记制度也迅速在方村推广开来。方村属于广西卫生职业学院挂点帮扶的贫困村,这是来宾市组织部下文分配的指标。市政府对第一书记人选、职责、管理和权限等方面有较为详细的规定,第一批次的第一书记的标准仅仅是中共党员即可。刚刚推行新政时,单位及个人大多出于观望状态。因此,来宾市政府不得不采取进一步的政治动员和利益诱导的策略。在政治动员方面,政府通过开会、媒体宣传和说服等方式动员学校、公务员等单位和个人积极报名参加。在利益诱导方面,政府对第一书记做出了相关的升迁说明。周书记虽一直在城市长大,但他也积极报名参加。政府赋予了他诸多政治上的优待,在其确认担任第一书记时就地从副科提拔为正科。在结束扶贫任务后,周书记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和学校的重用,其政治生涯一片光明。政府对第二任书记的要求较为严苛,标准也大大提高。在保持之前中共党员标准不变的基础上,附加了副科及以上职务的级别框定。由于第一批次的书记得到了较好的政治待遇,因此,第二批次中,报名的人很多。文件中仍然写有“对第一书记优先重点提拔”的政治待遇,但却享受不了就地提拔的特殊待遇。黄书记是广西大学MPA硕士毕业,其报名参加主要出于以下几个目的:一是他对公共治理和公共管理比较感兴趣,想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基层社会中,也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同时也可以锻炼交流、沟通和组织等各方面的能力。二是想通过做出一定成绩,广结人缘,构建出一定的人脉关系,希望最后得到一个提拔的机会。就周、黄二任书记开展的扶贫工作而言,两任书记主要围绕基础设施的修建和完善来开展工作。周书记的主要功绩在于揭开了方村兴修水泥路的新篇章,他在任期间,修了一l长达4公里的村级水泥路。此外,他还通过向学校和社会募捐获得了一些资源用于村庄建设,如整修方村小学教师宿舍楼,给方村小学配置电脑室和图书室,给村里贫困户免费赠送一些衣物等。黄书记将自己的工作定位为“两手抓”,即基础设施和产业扶贫。在基础设施方面,主要是村级道路的继续修建和水利的完善。黄书记在周书记的基础上又完成了4公里的修路任务,将水泥路从方村通到了邻村;对部分巷道进行整理并硬化。通过申请项目,黄书记得到了市组织部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将村委大楼进行了翻修。在产业扶贫方面,生姜种植是黄书记提出的产业扶贫方式,2014年上半年在村里推行,至今有1年多时间。然而生姜的产量虽好,但销路却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尤其是遇到了国外市场冲击时,本地生姜因个头小品相不好成为销售阻碍,这就迫使黄书记利用微信圈在朋友中展开人情推销。养黄羊是即将开展的计划,经过考察和比较,黄书记认为黄羊是比较适合在方村生长的,而且不愁销路,因为来宾市羊存栏不多,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三、新“双轨制”的实践效果

(一)新“双轨制”的扶贫绩效

新“双轨制”指的是一个场域中出现了两股主导性的政治力量。当第一书记真正被下派到村庄时,村支书与第一书记的关系结构就构成了中国特殊基层政治结构的一部分。新“双轨制”治贫架构的形塑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这主要源于一方面第一书记不熟悉村里情况,需要借助村支书来联系群众,打好群众基础。当第一书记降落到方村时,鉴于对村情的不熟悉,需要借助以村支书为首的村干部的大力支持。周书记说:“我们这些挂职的应该摆正位置,我们是村里的一分子,要把自己当成是里面的一员,这样,才能在村里做事。我们这叫合作愉快”。黄书记说:“第一书记是下派来指导‘两委’工作的,在权力金字塔上理应排在第一”。然而,他并未这样做,而是实施了变通。在村干部走向的联系牌上,黄书记始终是被排在最后一位的,拿黄书记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是包揽而不是y揽,不这样做,我们这种外来的干部很快就会被赶走”。第一任第一书记下村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搞调研,摸清村里的基本情况,以便于理清工作思路并制订工作计划。黄书记摸底调查进行了2个月,有时由村干陪同步行到村民家,有时由村干部骑摩托车带路。在开展修路工程时,会涉及到占地,由于方村土地资源极其有限,想要村民同意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这方面的思想工作需要村干部的配合。黄书记在修村级路时就遇到类似的问题,村民怨恨较多。村干部会利用传统的舆论资源开展说服工作,他们会通过将修路与子孙后代利益联系起来给村民施压,很快群众积极赞同修路,最后连占地的赔偿也没有要。可见,长期在基层社会摸爬滚打的村干部拥有劝服村民的一套绝招。

另一方面是村支书的政治资源没有第一书记丰富,需要借助第一书记争取项目,对第一书记形成一种较强的依附。村支书在面对新型的项目制和背后强大的关系资源时,会显得十分乏力,他们需要借助第一书记来增加申请项目的经验,并积累一定的人脉资源。几乎每一次申请项目,村支书都会与第一书记一起,渐渐地村支书通过申请项目能力得到了锻炼、对项目流程日渐熟悉,人脉关系也得到积累。因此,围绕扶贫工作,第一书记和村支书在扶贫界面开展起了联合治理的新形态,在扶贫绩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

上级政府的本意是通过第一书记加强党组织建设,并进而通过党组建设来治贫和发展,让第一书记发挥扶贫和村庄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第一书记与村里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无形中,第一书记被赋予了较大的权力,拥有来自国家合法性的认可,如黄书记所说“第一书记在政治上是领导者,是得力的领导者,是特派员,是上级派来的”。布迪厄提出“场域”概念用以表征出同一个场域中存在诸多竞争关系。同样,在方村这样一个基层社会微观场域中,除了合作外,第一书记与村支书之间的关系呈现出竞争性的微妙关系,如周书记所说“挂任并非任职,而是全面负责,尊重村领导班子成员,才能做好工作”。因此,在同一个场域中,第一书记与村支书开展联合治理的过程中,有合作,也有竞争。

(二)新“双轨制”的不足

当村支书的治理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其权力和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后,与第一书记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就是黄书记所说的“他们感受到了能力的提升后,就显得很傲慢了,有时候不听第一书记的,有些事绕过第一书记而自行决定”。在经历了长时段依附于第一书记的情况下,要想重新树立在村民中的威信和合法性认可,村支书便开始独立作战。这种独立作战多拥有村民的期待。村民虽然认为第一书记和村支书是“党兄党弟”,但在具体事务上有所区别的,“小事找村支书,大事找第一书记”似乎成为村民对双方书记在权力上的一种区分,第一书记权力和能力始终是大于村支书的。村庄的评价直接将村支书推向边缘的权力位置。尽管周书记尽量处理好自己与村干部的关系,“一定要跟村领导搞好关系,才能了解群众,建立比较好的群众基础,才能做到合作愉快”,但在周书记所说的合作愉快下体现出一种浓浓的火药味。要想扭转这样态势,村支书不得不摆脱过度依赖第一书记的状况,转而独立作战。然而,从结果来看,村支书独立作战的能力不仅未能得到提高,反而在制造一种分化的政治,并最终影响到治贫的效果。下坎村修3公里屯级路事件就将两位书记的关系推到了一个十分僵化的境地。黄书记本想通过向扶贫办争取项目来修路,由于没有联系到人,黄书记打算推迟申报。然而,突然有一天,村支书告诉黄书记说路修不成了,让黄书记亲自写报告。黄书记还一脸纳闷:自己并未写申请上去,为何告知不能修路了。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在9月份,村支书认为自己有能力申请项目了,他跟村主任就将修路的报告打上去了,但是扶贫办不同意,退回了村支书的申请报告。最后才出现了村支书找第一书记的事情,村里认为黄书记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但是这给黄书记出了难题。因此,修路也就在第一书记与村支书微妙的关系中被扼杀掉了。此外,双头政治的微妙关系还发生在精准扶贫识别工作和养羊基地等方面。精准识别工作存在将之前由村支书认定的贫困户的风险,因此,这会有损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据黄书记和村民说,之前贫困户认定会掺杂人情成分。因此,如果识别出来的贫困户与之前相差甚大,这项工作将会给村干部直接带来权力上的损失。因此,在识别工作中,尽管政府规定村干部的唯一作用在于入户带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村干部会通过使眼色、说方言和打手势等动作来引导村民如何应对。

在村民的话语系统中,他们认为第一书记的到来大大改善和提升了村庄的基础设施。其携带有大量的扶贫资源,似乎整个村庄建设像面团一样发酵起来。村级路、屯级路、巷道、沟渠和老人活动场所等皆得到了发展,尤其是两位第一书记接续性的修好了从方村到邻村的长达8公里的村级水泥路,这被村庄视为最大的功绩,因为这是村里第一条水泥路,解决了村里运输和行走艰难的问题,开启了“要致富、先修路”的前端性问题,这甚至被村民计入村庄大事记中。然而,村庄也只是在基础设施等硬条件上有所改善,其他方面却一如既往,甚至衍生出一些新问题。村民和村干部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期盼第一书记的到来”。村庄朴实的想法是让第一书记带来更多的扶贫和发展资源,让村庄尽快摆脱贫困。当在任第一书记并不能带来多少资源时,村民又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任书记身上,他们更多地希望下一届书记是来自一个有实权、有钱的部门。然而,从可持续性角度来看,第一书记制度不但没有建立起村庄可持续的内生性发展动力,反而诱导村庄完全将发展动力寄托于外部力量,不仅未能通过外部资源的输入方式激活内部发展动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内源性发展动力及对自身发展的不自信。而对于扶贫代言人的第一书记本人而言,他们通过该制度得到了较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本。如周书记的就地提拔和事后的重用,两年后他还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农村建设指导委员”和“来宾市贫困村优秀第一书记”的荣誉称号。黄书记虽未结束任务,但是其在学校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也是可预见的,院领导对其工作能力和业绩十分赞同和认可,可想而知,他的政治待遇也将会与之前有很大不同。然而,两任书记看到了自己给村庄带来的改变,但他们更多的会对这种制度带来的扶贫绩效进行打分和评价。两任书记给自己的打分并不高,尤其在跟一些强领导和部门挂点的村相比时,他们时常会露出技不如人的无奈之感,同时也会对该制度进行反思。当谈到自己所在单位的支持时,两位书记会时常说,“扶贫还是要看实权部门了,有钱就会好办一些的,反正我是实现不了,我的后盾单位也就那样了”。两任书记皆来自于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具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尽管“娘家”给予的帮助非常大,但第一书记从“娘家”带到村里的资源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当谈到这种新的制度设置时,周书记说:“我是无能的,根本没有给村里带来多少好处。国家寄希望于我们在短短几年内就让一个村庄脱贫致富,这是不太现实的”。黄书记说:“第一书记对村里而言是一种希望,但有希望就有失望。村里面将扶贫资源用完了也就完了,再等待下次扶贫资源的到来。通过产业扶贫,可减轻政府压力,但是要做到产业扶贫,需要政府更多的支持。”周、黄书记更多的是在对这种制度进行根本上的反思,他们透露出该制度在扶贫上的一些固有缺陷。

(三)新“双轨制”的完善之途

新“双轨制”是对新型治贫格局的一种总结和概括,然而其也蕴含着潜在的风险。为了完善新“双轨制”,就公共政策意义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1.在顶层的制度设计上,赋予第一书记更多的资源和资源配置权。对于那些第一书记本人及后盾单位在经济实力较弱的情况,应该给予较多倾斜。(1)可以通过将扶贫资源坐实而有效保障第一书记在治贫方面占有更多的主动性和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形成一种激励机制;(2)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平台和中介作用,使国家的政策表达与农民的需求两者在第一书记这个扶贫平台上得到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构建起一种良好的基层秩序;(3)政府采取项目制的形式进行扶贫资源输送和分配时,要注意淡化和减少“跑项目”运动,减少这个过程带来的精力分散、扶贫工作重心转移和投机心态。通过完善制度设置来合理均衡地分配项目资源,调整个别贫困村“小池过满”的状态,有针对性地偏向常年处于贫困境况的地区,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2.在扶贫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摆脱扶贫中短期功利行为,将扶贫资源的增量盘切实做实、做大。一个可行的建议是将扶贫效果作为基层社会(尤其是县乡二级)行政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增强属地管理的支持力度和责任感,形成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将治贫效果作为行政官员个体考核的关键参考要素,形成利益激励机制。

3.增强乡村政权的治理能力,真正实现权力的整合效应。乡村政权是重要的治理主体,在基层社会中扮演着领头雁的角色。因此,国家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乡村领导班子的建设,并提供资金跟知识上的帮助;另一方面国家应进一步明确第一书记和村干部在扶贫中的职责、权限和位置,增加两者的互动和沟通渠道,最大程度减少两大权力主体的内耗,实现权力的整合效应。因此,让第一书记真正嵌入到村级权力结构中,成为权力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最终通过权力整合的方式构建出一个强大的基层治理主体和扶贫主体,并助推国家扶贫目标的实现。

4.通过第一书记增强基层社会活力,开发村民自身脱贫潜能。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必须被视为基本可行能力的被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的低下”[9]。他指涉的贫困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更重要的是人们没有行动能力来摆脱贫困状况。因此,增强基层社会的行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增强基层社会活力,激活村庄内生性公共资源,提高对抗贫困的自主行动力,这才是脱贫的根本。可行的方式是将项目资金直接对接到村一级,提高村民的参与度,资金和项目的使用由村集体决定,可成立村级议事会或理事会,通过村民集体议事来决定资源的使用和化解矛盾,增强基层社会脱贫致富的责任感。

四、讨 论

基于费孝通的“双轨政治”,本文提出新“双轨制”的概念,用以发现中国在扶贫脱贫攻坚工程中新思路和新方法。新“双轨制”特指第一书记扶贫脱贫制度的“一轨”与村书记制度的“另一轨”在治贫领域中的互动、交汇和博弈。本文分析了新“双轨制”在扶贫绩效方面产生的巨大作用,同时也呈现出其遭遇的系列困境,并从国家、地方政府、乡村政权和基层社会“四位一体”的角度提出完善新“双轨制”的相关建议,期待为相关部分提供决策参考。

同样,新“双轨制”是笔者对中国扶贫工作新型的制度形式的一种尝试性概括的努力,期望能够为中国扶贫提供一种具有较强解释力的本土化的学术研究框架,用以深化、拓展和完善贫困的相关研究。此外,这一框架还可以对、社会风险及公共服务等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等问题提供借鉴,然而,这种尝试性的研究仍显得十分幼稚,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得以进一步发展和丰富。

参考文献:

[1] 李小云,我国农村扶贫战略实施的治理问题[J].贵州社会科学,2013(7):101106.

[2] 邢成举,李小云.精英俘获与财政扶贫项目目标偏离的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3(9):109113.

[3] 吴国盛.反思科学[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135.

[4] 荣敬本.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8.

[5] 王雨磊.数字下乡:农村精准扶贫中的技术治理[J]. 社会学研究, 2016(6):119142.

[6]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7] Pierre Bourdieu.Social Space and Symbolic Power[J].Sociological Theory,1989(1):1425.

[8] 冈纳・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M].谭立文,张卫东,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129.

[9] 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5.

[10] 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福,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5657.

[11] 詹姆斯・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M].程立显,刘建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前言.

[12] 邓正来.“生存性智慧”与中国发展研究论纲[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519.

Abstract: The First Secretary system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e new mechanism which makes th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to be the fighting fortress for the poor through the villagelevel leadership, and builds the Party to guide and coordinate the wor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oubletrack politics” on China’s political ecology analysis put forward by Fei Xiaotong, the paper proposes a new “doubletrack system”, which refers to the intersection, interaction and embedding between the new “double trac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system and village clerk system. The new “doubletrack system”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However, it also faces a series of dilemm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policy, the system from the national toplevel design, local government behavior, rural power construction and grassroots society i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new “doubletrack system” is a tentative summary on the new ideas and new methods of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project. It can provide a strong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and provide inspiration for other topics.

上一篇:村委换届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村委就业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