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范文

时间:2023-03-05 17:22:27

村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村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关于爱国卫生运动、疫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部署,以全市“爱国卫生季”活动开展为契机,坚持“专项攻坚与统筹兼顾、补短强弱与巩固提升、集中整治与建章立制、群众参与与群众受益相结合”原则,深化“村庄清洁、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专项行动,聚焦十项重点任务,开展百日集中攻坚,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加快补齐农村全面小康短板,为全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思路

为实现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特制定“12323”总体工作思路。围绕“人居环境大提升,干干净净迎小康”一个目标,开展“拆违治乱专项行动和通道三化”两个专项行动,突出“污水改造、户厕改造、垃圾收运”三个重点,完善“改善人居环境长期管护、户厕服务后期管护”两项机制,实现“村容村貌、卫生习惯、治理水平”三大提升。

三、实施重点

(一)开展两个专项行动

1、大力开展拆违治乱专项行动

围绕《镇关于开展“治六乱”和“两拆”专项行动工作的通知》、《镇“一拆三清一改”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我镇重点对镇区、沿线乱搭乱建、违章建筑依法依规进行拆除。

2、大力开展通道“三化”专项行动

围绕“七清、四化、两整、一绿”目标,村辖区内道路进行整治。

(二)突出三个重点

1、污水处理

依托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开工建设上村、中村、、大南庄、河东、成庄等6个村的生活污水二级管网。截止2020年底,所有行政村实现沟渠池塘无漂浮垃圾、无污水横流、无水体异味、无颜色异常。(责任人:马剑锋、平、刘志国、王青波、李健波、李瑞兵;责任单位:环保五中队、小城镇办、水管站、环卫站、各行政村)

2、户厕改造

2020年在已完成户厕改造3000座的基础上,完成户厕改造3400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所有行政村开展卫生厕所试点示范;在上村、中村、、大南庄、河东、柳树底、朱家窑、刘村、成庄、史村河、万里、岳南、石伏头等13个村整村推进户厕改造。试点探索中村、瓮山等村户厕沼液与庭院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资源化利用。(责任人:马剑锋、平、刘志国、王青波、李健波、李瑞兵;责任单位:环卫站、各行政村)

3、垃圾收运

基本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开工建设垃圾中转站,争取9月底投入运行,所有行政村无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实现村庄干净整洁,鼓励进行垃圾源头分类,配备垃圾分类桶。(责任人:马剑锋、平、刘志国、王青波、李健波、李瑞兵;责任单位:环卫站、各行政村)

(三)完善两项机制

1、改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建立完善门前“三包制”、路长制、街长制和清洁家庭、卫生农户评比等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农村厕所、垃圾分类等公共基础设施运行维护长效机制。

2、户厕服务站后期管护机制。

各村建立村级户厕服务站,加强厕所粪污收集和处理的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建设完善户厕改造后期管护智能化平台。(责任人:马剑锋、宋伟;责任单位:环卫站、市场监督管理所、各行政村)

(四)实现三个提升

1、村容村貌提升

各村达到“清洁村庄”标准,把村庄清洁与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亮化、乡村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整体提升村容村貌。力争成庄、史村河、东山、塔里进入市级村庄清洁行动“百村”行列。(责任人:马剑锋、平、刘志国、王青波、李健波、李瑞兵;责任单位:环卫站、小城镇办、建设办、各行政村)

2、卫生习惯提升

深入推进本村健康科普宣传,体育健身活动,倡导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群众乱推乱放、乱扔乱倒、乱贴乱画等不良习惯。所有行政村都要建立健康知识宣传栏,印发健康宣传资料,普及传染病防治等健康知识,提高群众卫生健康意识;各行政村要对现有文化健身场所进行必要的维护,完善体育健身器材,定期组织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健身活动;鼓励开展健康知识与技能“明白人”培养活动,倡导文明、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责任人:马剑锋、平、刘志国、王青波、李健波、李瑞兵;责任单位:卫生院、各行政村)

3、治理水平提升

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深化村民自治、推进乡村法治、提升乡村德治,乡村治理取得一定成效。各村要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组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人民调解会,积极培育乡村道德新风;各村要按照“三零创建”标准完善健全村务公开民主协商、矛盾化解等机制,推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祭祝等移风易俗;鼓励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的同时,积极探索“三治融合”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责任人:马剑锋、平、刘志国、王青波、李健波、李瑞兵;责任单位:党办、行政办、综治办、各行政村)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安排部署

5月30日-6月5日,广泛宣传发动,完成工作部署,活动全面启动。

(二)集中攻坚,推动落实

6月6日-7月15日,对照活动方案内容,镇村两级联动,全力推进活动开展,全面完成攻坚任务。

(三)巩固提升,进位升级

7月16日-7月31日,对所有村进行督查检查,未达标的村迅速查缺补漏、整改达标,已达标的村继续打磨,形成亮点,建成人居环境整治样板村。

(四)总结宣传,评比表彰

8月份,系统梳理活动情况,完成村庄清行动先进村评选,兑现激励奖补政策,总结宣传成效经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组,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村、各相关单位为成员。各村、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各村是活动开展的关键环节、落实主体,充分发挥村党支部书记“施工总队长”作用,广泛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积极性,压实责任,合力推进开展,确保取得实效。

(二)标准引领,机制保障

各村、各单位要结合活动内容,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工作目标、细化时限进度、明确工作标准,要结合工作任务,配强力量、落实专人,搞好工作沟通协调、抓好工作推动指导,形成配合高效、联系紧密的工作机制,保障活动有序开展。

(三)严督实导,注重实效

一是按月调度通报,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组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掌握活动动态,研究解决问题,调度工作开展;按月通报活动开展情况,强化工作交流、信息共享,促进活动不断引深、取得实效。

二是开展常态督导,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组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常态化工作督导,对已经开展工作的查成效、对工作正在进行的督进度,传导压力、压实责任、跟踪督办、倒逼落实。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村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范文第2篇

城市建设与管理事关城市形象、百姓生活,是优化区域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而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核心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良好、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可以说,市容环境既是一个城市的“脸面”、又是城市发展的一张“名片”。近年来,房山区加大市容环境秩序整治力度,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城乡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步入常态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优美城乡环境

2013年3月28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动员会后,房山区委、区政府于4月10日召开全区动员会进行部署,迅速掀起整治大气污染、污水、垃圾、违法建设“四大顽疾”的专项整治行动。

(一)加强“四大顽疾”综合整治

一是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制定了2013 —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在未来五年,房山区将尽最大努力压减燃煤总量、降低扬尘污染、控制工业污染、减少机动车污染、严厉打击经营性餐饮油烟直排行为,坚决取缔露天烧烤和垃圾焚烧行为,围绕压煤、降尘、治污、控车等四大关键领域,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二是开展河湖水百日整治。房山区共有大小河流17条,总长度为434公里。针对河湖开展“治脏、治乱、治臭”百日整治行动,目的是改变其环境脏乱差的面貌。“治脏”主要是清理河湖垃圾渣土、打捞水面漂浮物;“治乱”主要是治理乱建违法建设、乱采砂石、乱倒垃圾渣土、乱排污水、乱捕鱼、乱游泳等违法行为;“治臭”主要是治理向河湖违法排放污水,截污治污,加强对污水处理厂及设施的运行监管,增加河湖环境用水量,增强流动性,改善河湖水质,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水秩序和优美的水环境。

三是加强环境脏乱点的整治。房山区按照《北京市环境脏乱点治理工作台账》上账的脏乱点进行实地查看,按照“全面排查、彻底整治”的原则,组织各乡镇街道自行对辖区脏乱点进行排查、登记、上报,针对全区环境问题全部实行“现场取证、限期整改、资料查核、实地印证、同步消账”五步管理。

四是拆除违法建设。自全区动员会召开以来,房山区成立了打击违法建设监察督查组,加大了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

(二)加强重点地区沿线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进京通道沿线环境整治。对京港澳高速沿线两侧30米范围内、全长28.9公里的环境进行了清理整治;完成京石客专、京广铁路沿线环境整治,两侧绿化210.3万平方米,沿线整体环境明显改善。

二是市、区级重点达标道路环境整治。对拱辰北大街、政通路等17条市、区级重点达标道路进行整治提升,完成沿街建筑外立面、公共服务设施、护栏等清洗粉饰,对路面、步道进行铺设、绿化。

三是府前广场及周边环境整治。按照“突出特色、建立标准、树立标杆”的原则,完成对政通路、京周路沿线及京周路与刺猬河桥交汇处附近环境整治。

四是旅游沿线环境整治。对京周路、房易路、云居寺路等道路两侧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集中解决垃圾渣土、乱堆乱放、马路市场、店外经营等有碍环境观瞻问题。整治脏乱点,对道路两侧白色污染、暴露垃圾和卫生死角进行整治。整顿环境秩序,属地政府联合区职能部门对沿线及周边市场开展联合执法。提升景观效果,完成岳琉路和房易路路口景观绿化,修整房易路沿线破损花池、加设景观栏杆,对所有路灯整修更换;在云居寺路、房易路、京港澳高速两侧实施绿化,粉饰建筑物外立面;“以绿治乱”,对周口店镇新街村脏乱点进行绿化美化。

五是老旧小区环境改造。完成拱辰北关东路社区、城关南沿里社区和新东关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整体环境明显提升。

六是加强户外广告牌匾清理整治。完成帮拆城关、拱辰、西潞、长阳等地区违规户外广告、牌匾标识1833处计1.2万平方米。

七是加强建筑垃圾运输规范管理。按照“四统一”(统一顶灯、统一公司名称、统一密闭、统一号牌)要求,采取源头管控、部门联动、专项执法等措施,对进出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严格管理,同时,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开展了市容、市场、交通、旅游“四大秩序”整治行动。

二、完善环卫设施硬件建设,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房山区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原则,不断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建管力度。

(一)完善垃圾处理设施

垃圾全过程管理是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城乡面貌、加大节能减排、促进和谐发展的需要。加快垃圾处理体系和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建设,房山区按照《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要求,制定了《房山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年),计划2013年完成长阳西街垃圾转运站建设和城关生活垃圾转运站除臭、密闭改造工程并投入使用;2014年完成长阳镇篱笆房、圣水路、吴店沟北路垃圾转运站建设并投入使用;2015年前完成周口店镇车厂村、拱辰街道大南关村等五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在餐厨垃圾处理方面,2013年完成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经贸职业学院4所高校5处餐厨垃圾资源化就地处理站建设并投入使用;2015年完成房山城关粪便消纳场建设并投入使用。通过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结构合理、技术先进、能力充足的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

(二)加强农村公厕规范化管理

因受2012年“7.21”特大暴雨影响,全区公厕不同程度损毁,2013年修缮、重建农村公厕817座,区内公厕提升改造94座。对于全区所有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厕,按照《农村公共厕所专业作业检查考核标准》进行维护管理,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将公厕日常管理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一名主管领导亲自抓、责成专人负责管理的考核机制;制定完善管理责任制,加大管理费用投入,纳入同级政府预算及支出。对于人为破坏公共厕所设施,影响正常使用的,由区城管执法监察局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在公厕管理考核上,对已投入使用的公厕实行分级检查考核,即责任单位每周进行自检;各乡镇办事处每月至少进行三次例检,并将检查情况上报区市政市容委主管部门;区市政市容委主管部门要委派专职检查人员每月不定期进行抽检,发现问题要求责任部门及时整改和处理。通过不断探索,使公厕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三、创新工作方法,上下联动,确保城乡环境整治常态化

为全面提升全区环境整体水平,确保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常态化,房山区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助推环境建设。

(一)推行“六员制”,实现环境整治“零距离”

一是环境卫生保洁员。各村按每80户配备村级保洁员1名,由乡镇、街道统一管理,区财政拿出专项补助资金和保险资金用于支付1962名农村保洁员工资,稳定了保洁员队伍,形成村内专职保洁、公路专业清扫、镇域白色污染专项治理的农村保洁责任体系,实现“农村清扫保洁”全覆盖。

二是垃圾分类指导员。按社区规模,每60-120户配备垃圾分类指导员1名,实行网格化、区域化管理。目前,全区共有垃圾分类指导员972名。

三是环境综合协调员。针对乡镇、街道环境整治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由区直机关抽调专人成立环境联合执法指挥部,下设环境治理协调综合办公室,协调区直部门、乡镇街道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四是精细管理督察员。由区委、区政府督察室、监察局等部门成立督查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风廉政监督员组成督察员队伍,定期对各乡镇、街道环境治理工作进行督察,建立督察台账,每月进行汇总、打分、排名。

五是环境建设宣传员。组织交通协管员、社区工作者、流动人口管理员、大学生村官等多方力量,采取“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的形式,对群众进行环境建设宣传。

六是环境专职信息员。各单位设专职信息员,每周上报关于环境建设方面的信息两条,区环境建设办定期编写专刊,并报送相关部门,加强上下沟通反馈,以促进环境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成立志愿服务队,搭建环境建设群众参与平台

从2012年5月开始,在志愿北京网站上注册成立了房山区环境建设志愿服务队,与区团委、区文明办、区社会办等部门共享志愿服务资源,召集环境建设志愿者200人,组织全区各乡镇、街道开展环境建设志愿服务活动。15个乡镇完成注册,志愿者达1200余人,开展各类环境建设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用实际行动向广大居民宣传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推动了全区环境志愿服务建设。

(三)推行“三二五一”工作法,加强环境建设精细化管理

以建设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为契机,加强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实施了“三二五一”工作法,提高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三”即三级平台。在各单位全面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庄(社区)三级平台管理的工作机制。“二”即两级督查。加大了区、乡镇(街道办事处)两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了由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区监察局、区市政市容委、区城管监察大队等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共同参与的城乡环境卫生监督、检查联动机制。“五”即五级管理。加快城乡网格化管理,创新环境管理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区、镇、村、片、格五级管理。“一”即一套系统。加快基础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推进房山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实时做好环境监控及环境突发问题的协调处置。

(四)开展环境清洁日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

从2012年4月开始,房山区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广大市民于每月的最后一周开展卫生大扫除和环境清洁日活动。2013年,结合国家卫生区复审工作,开展了以“进机关、进店铺、进校园、进公交、进市场、进社区”为主题的环境清洁日活动。

四、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有效防止反弹

为防止环境脏乱点反弹,房山区建立健全了城乡环境管理七项机制。

一是例会机制。每月月初组织召开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推进会,总结工作,部署任务,做到月月有总结、月月有安排,及时研究解决难点问题。

二是监督机制。发挥人大、政协等监督职能作用,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风廉政监督员,对街面秩序治理、环境脏乱点治理、大型无序垃圾堆放点整治、环境卫生作业管理、环境脏乱曝光点及市、区台账上账脏乱点整改落实情况逐点实地检查、现场打分。

三是曝光机制。每月拍摄制作环境脏乱点曝光片,在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推进会上播放曝光,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通报。

四是督查机制。由区委常委带队对环境建设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督促各部门、各单位抓好区域内环境脏乱点及卫生死角的整治,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五是联动机制。抽调300名人员,组建了房山区环境整治特别行动队,第一时间发现、解决环境突发事件。

六是巡查机制。各乡镇、街道组建环境巡查员队伍,配备城乡环境巡查车,坚持每天对区域环境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到环境建设无盲区、无死角、全覆盖。

七是考核机制。每月由区监察局、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等会同相关部门对市、区、乡(镇)三级挂账脏乱点及反弹点进行检查考核、排名、通报,对整治效果良好、未出现反弹的责任单位予以加分,对脏乱点治理后监控措施不到位、出现反弹的责任单位予以扣分。

五、几点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城乡环境建设工作的前提

房山区委、区政府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成立了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监察督查组、打击违法建设监察督查组。每月月初召开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工作推进会,听取相关部门工作汇报、现场督导检查各项整治任务落实情况。区委常委带队不定期对环境建设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各责任单位落实各项整治任务起到了促进作用,保证了整治工作的扎实推进。

(二)全民参与是做好城乡环境建设工作的关键

在环境建设中,群众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主体,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必须尊重民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参与到环境建设工作中来,通过大家来共同维护。房山区推行“六员制”、成立志愿服务队搭建环境建设群众参与平台、开展环境清洁日活动等,全区上下齐动手,形成了强大的整治合力,激发了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由“让我整”变为“我要整”的自觉行动,营造了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三)建管并重是做好城乡环境建设工作的根本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民生工程,环境质量的好与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转变一些群众较为落后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城乡环境建设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坚持整治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在抓好集中整治的同时,要加强和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作业管理水平,有效减少垃圾乱倒、杂物乱扔、白色污染物“满天飞”等现象;各乡镇街道要建立健全环卫保洁员队伍,落实网格化分片分段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环境整治成果的不断巩固和扩大,培养群众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四)资金投入是做好城乡环境建设工作的保障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一些地区和乡镇街道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绝大部分村的主干道虽已硬化,但村内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设施不完备,仍存在垃圾、污水乱倒乱泼现象,存在卫生死角。而环境整治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只有资金到位了,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在城乡环境建设工作中必须建立环境建设专项资金,保证资金的投入到位。同时,这部分资金可对乡镇各项环境建设进行以奖代补,激励各乡镇做好环境整治工作,促进环境建设整体提升。

村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范文第3篇

一、加强领导,健全运行机制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始终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城区纳入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运作机制,落实目标考评,做到"三到位三确保",使文明创建工作常抓不懈、长抓不懈。

一是领导到位,确保齐抓共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全面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主任任副组长,全体班子领导任成员的创建省级文明城区领导小组。下设七个专业组,即:组织领导与工作机制、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城镇建设与环境整治、社会治安与社会稳定、教育卫生与文化体育、思想道德与行为规范、创建工作检查督促专业组,各分管领导任专业组组长。专门制定了《***街道创建省级文明城区实施意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针对各时期的工作重点,街道还成立文明创建、环境整治、社区建设等专项活动领导机构。根据年中区文明办对街道阶段性工作的考核,各专业组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规范了创建工作,形成上下一体、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目标到位,确保责任落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省级文明城区的创建工作,制定了《***街道创建省文明城区职责任务分解表》,依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相互协调,紧密结合的原则,对具体的创建工作进行分工。结合街道实际,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半年度工作计划及月工作计划,并实行动态、静态相结合管理。成立"创建工作检查督促专业组"由人大工委负责创建省级文明城区各项工作的检查和督促,各专业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汇报会议,向人大工委汇报创建省级文明城区的工作情况,反映、讨论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人大工委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对省文明城区各项创建工作进行评比检查。把创建省级文明城区工作纳入各部门年度考核范围,与奖惩挂钩。公布创建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资金到位,确保创建实效。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重视加强创建工作机构建设,成立专门的办公室,抽调各部门5位同志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同时,把省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街道财政相对较紧的情况下,对创建工作经费实行"绿灯"保障,今年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为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以人为本,提高文明素质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宣传十六大精神为主线,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把思想道德建设和实践活动作为文明城区创建的灵魂,在"依法治街"的同时,坚持"以德治街"

1、坚持理论武装,以"三个代表"塑造人。围绕省级文明城区创建目标和任务,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主抓手,规范中心组学习制度,采用"自学、述学、夜学"三学形式,推出"季末论坛",设计专题进行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各中心组成员共完成调研课题15篇,机关干部完成调研文章20余篇,确保真学、力求真懂、做到真用。以党员教育为突破口,建立"党员学习日",把每月25日为全镇支部学习日;举办一年一次"学习周",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利用省级基层党校示范点--街道党校阵地,举办村支部书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培训班,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开展廉政教育,通过举办廉政文化周活动,组织"建清廉热土,扬正气之歌"演讲比赛,开展廉文荐读、编制廉政警示语--"党员干部十要十不要"等活动,加强廉政建设。以主题教育为载体,相继开展了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勤廉干部、促农村发展""为民、务实、清廉"等党性党风教育,成立了"百名干部宣讲团"、举办了"新成就、新业绩"和"腾飞***"百米图片展、开展了"万本送党员、万张宣传资料进农家"活动、开展了"绘画新江北,放歌新***"少儿大地绘画、举办了"学习十六大、理清新思路、谋划新发展"和"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专题讨论等,扩大了教育的覆盖面。以打造学习型社会为目的,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活动,因人因岗,按需所学。建立干部进修学习有关规定,鼓励街村二级干部学习各种知识;开办大专、中专学历班;开展一季一次干部技能培训;组织万名党员学技能活动等,努力营造学习的氛围。近年来,街道共举办党员教育培训班40余期,党员理论读书10期,各类业务培训班70余期,党课教育15期,有30余名机关干部在读党校、电大、研究生进修,有33名村干部参加大专、中专学历班,每年参加培训受教育人数达2000余人次,参训面达90%以上。

2、广泛宣传《纲要》,用科学精神引导人。突出公民道德教育。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契机,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以"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万众一心奔小康"为主题,着力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促进街道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在全街道开展"三讲一树"、系列教育活动,即在各行政村开展"道德新风进农家"活动,在行业中开展"诚信兴业"活动,在机关开展"创建区文明机关"活动,在青年团员中开展"争当道德建设标兵"活动,在儿童中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活动,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遵纪守法、互助互爱精神,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着力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中小学校,开设思想道德课堂;充分利用青少年绿色学校,组织暑期夏令营、军营生活、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了"环保世纪风--保护母亲河姚江"活动、"三五学雷锋"、"身边100个科学实验展"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区、村委会团支部,组织青少年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促进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同时集中开展了"四个一"教育活动,即:建立一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基地-***青少年绿色学校,举办一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影片展,组织一次优秀影片征文比赛,举办一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咨询现场会。

3、开展道德实践,用文明之风感召人。继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的系列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文明创建进家庭。广泛开展了以创建家庭美德、反对家庭暴力的"五好文明家庭"争创活动,推动"思想教育、伦理道德、科技知识、文化艺术"四进家庭,通过宣传发动、发放资料、树立典型、召开现场会等形式,扩大参与面,2004年新增文明家庭388户,至此共有全街道共有文明家庭3020户,占全街道家庭总数的30.5%。二是扶贫帮困献爱心。抓好各类慈善活动,加大社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投资900万元,兴建4200平方米的***敬老院秀山楼,可一次容纳200名老年人居住,该项目在2004年底可投入使用。为切实解决部分群众生活困难问题,向近600户困难家庭送去春节慰问金32余万元,对100余户特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助残金补助,对百户困难农村家庭给予了春荒救济金补贴。为全镇重点优扶对象及时足额发放优侍金和定补费,落实城市"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工作,进行低保的动态管理工作,2004年共发放农村低保金30.4万元,居民低保金21.5万元,并为低保户免费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积极发动广大干部、群众踊跃献爱心,共有1500人次参加无偿献血。三是移风易俗树新风。深入开展揭批""活动,相继开展了反警示教育,崇尚科学漫画展,组织2000余人观看反宣传片,编排了反文艺节目。反对封建迷信,崇尚文明科学,提高了广大群众对科学文明的认识。巩固全区的殡葬改革工作,共拆迁坟墓2000余座。遗体火化率达到100%。四是文化科技"四进社区"。为深化社区体制改革,加强社区管理,不断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积极开展"温馨社区"建设。在创建省文明城区活动中,以"文化三下乡"为契机,以文化娱乐活动为载体,相继在社区内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制四进社区活动。如:在姚江花园内举行文化活动周,在裘市举办富有特色的"体育周",同时将科技、卫生、法制知识溶于其中,极大的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了群众的科技、卫生、法制知识和意识。在***试点,开展交通法规进村(社区)教育,在***城区内悬挂各类宣传图片30余张,举行了交通法规教育、文艺演出等主题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交通法规意识。

4、丰富群众生活,用先进文化鼓舞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既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又提高群众的生活品位。一方面,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加大东海明珠工程建设和村落文化活动中心(活动室)建设,目前共有各类村(居)文化活动室24座,建造村级小公园22座,建造面积达1.2万平方米,配置了30余套健身器材。旧宅村已建成占地3000平方米的文化公园,姚江花园的文化广场已建成,于明年3月份可以投入使用,裘市村文化中心也在设计规划中。重视业余文体队伍的建设。发动200余名文体爱好者组建了腰鼓队、机关快板队、老年舞蹈队、老年越剧队、门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10余支文体队伍,自编自演,经常活跃在各村(社区)的各个角落,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继续加强广电事业建设,今年新增有线电视500余户,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80%以上。另一方面,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组织举办廉政文化系列活动、"6.8人才联谊会、庆祝建党83周年文艺晚会、老人节文艺演出、文化下乡等文体活动。配合重要工作,举办"反"、"禁毒"、"交通法规进村"等文艺演出,极大地活跃了群众文化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有益全民健身的各种体育活动,圆满承办了我区首届运动会,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举办了"机关干部运动会",在全街道掀起了一个全民健身,全民运动,全民参与的热潮。

三、深化创建,夯实文明基石

省文明城区创建活动是开展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立足抓基层,打基础,不断深化创建活动。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在***中路设置文明创建一条街,制作宣传标语200余幅,在街道中心地段设置各类大型宣传牌和公益广告4块,在公共场所设置道德格言、警示标语等墙体广告7块,发动中小学生绘制社会公德漫画墙,在各行政村设立小型宣传牌30快,张贴各类省文明城区创建宣传画1000余份,下发"创建省文明城区倡议书"5000余份,广泛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让群众懂得创建文明城区必须"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2、加大"双整治"力度,打好创建工作的硬件基础。以完善城区功能、提高环境质量、推进城市化进程为目标,合理确定城镇发展规模,科学制定和实施城镇总体规划。Wa完成了重点工程之一的姚江花园二期农民安置房工程,总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投资达3亿元,可安置拆迁户1902户,投入1457万元进行工业A区建设,完成洪盛路建设,动工兴建了洪达路、洪祥路、经四路和***南路延伸段工程,道路面积达30958平方米。洪都房产开始启动、嘉和房产也在***落户,启动了"***商务区"项目,完善城区功能,实现城区建设的新跨越。

以"净化、硬化、亮化、绿化、美化"为抓手,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投入1800余万元资金,新建公厕、三格式化粪池190只,新增垃圾箱578只,垃圾亭28只,新砌河道3700米。大力清理环境污染源,工业80%以上集中到工业园区,"三废"得到有效治理,城镇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控制达标。继续实施道路、河道治理和保洁,实施背街小巷的保洁制度,道路、河道保洁覆盖率达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居民生活区垃圾袋装化(桶装化)率达到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在7平方米,人居环境和整体现象得到显著的改善。

3、加大文明村居创建力度,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开展文明村、卫生村的创建工作,制定了市区两级文明村的创建计划,在2005年前,有60%的村创建为区级文明村,20%的村创建为市级文明村。今年,有2个村申报市级文明村,有5个村申报区级文明村,同时做好区级卫生村的创建工作,要求文明村必须是卫生村,今年有11个村已通过了区级卫生村的验收考核。积极开展城乡文明共建工作,认真做好市区级文明单位和争创市级文明村的共建工作,带动文明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4、加大经济工作力度,努力发展物质文明。坚持"夯基础、调结构、拓思路、占市场"的发展思路,强化招商服务意识,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和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洪都房产等房地产项目为重点,扩大三产比重。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1000万元,同比增长11.4%;工业总产值15211万元,同比增长40.69%;财政总收入10614.6万元,同口径比增长56.3%。有力地增强了街道综合经济实力,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5、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深入推进"三农"工作。。以农村制度建设为着手点,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资产和管理的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的力度。按照稳妥推进原则,对方界、刘马湖、荐江和叶家斗村开展了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园区建设,大力推广园区品牌和产品,建设完成蝴蝶兰二期工程、建成了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度假村。2004年园区共接待考察团体130余个,旅游人次8万余人。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发挥标准厂房招商载体优势,预计今年村级集体可用资金达到18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100元,同比增长11%。街道可用资金超过200万元的村1个,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个,消灭了10万元以下的村。

四、发挥功能,拓展社会服务

结合机关效能建设,注重社会服务工作,完善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程序。

一是转变工作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坚持党工委集体领导,重大问题民主集中制和重大事项报告制,一年一次向全体党员干部、人大代表、老干部通报我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定期向群众公布政务、财务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完善机关办公无休日工作制度、领导干部驻村制度和领导干部联村挂户制度,制定"三诊"联村办法;完善"百姓热线、百姓约谈、百姓监督"机制,探索"民情三谈"制度,即民情恳谈、民情访谈、民情夜谈,达到了联系群众的目的。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为目标,建立完善了十项制度,主要有:公务员岗位责任制、干部绩效考核制、失职追究制、便民服务中心窗口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责任制、限期办结制、政务财务公开制、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社情村情恳谈会制等等,切实转变了干部的工作作风。同时制定了《***街道联村干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加强对联村干部的有效管理,充分调动联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联村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秩序化、制度化发展道路,努力实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二是加强窗口建设,增强服务职能。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的创建活动,在提质量、上标准、创特色上下功夫。建立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开设"一线五台制"便民服务内容,实行劳动保障、社会救助、计划生育等服务项目一台制,提高窗口服务效率。建立了区域警务室,把便民服务中心延伸到村,每年为群众办理各项服务2000余件。积极完善就业机制,推出计算机、面点制作、驾驶员等培训项目,完成各类技能培训100余人,创业培训两期273人。今年共收集岗位500余个,同时利用2场被征地人员专场洽谈会提供岗位3000余个,参加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的人数为4267人。依法稳妥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全街道计划生育率为98.13%,外出育龄妇女发证率达99.6%,外来育龄妇女管理和服务率为96%。认真开展社区工作调研,扎实推进社区体制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原来的振兴居委会和***居委会合并为一个***社区居委会,以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大力开展社区建设,经常性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共建美好家园、争做文明居民"活动,使我街道社区居委会的服务、管理日趋规范化。。

三是打造"平安***",维护社会秩序。积极开展"平安***"创建工作,制定实施意见、明确工作职责。坚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以团体组织犯罪、侵财型犯罪为重点的各类违法犯罪,2004年,街道辖区共发生刑事案件起,侦破起,"八类"重大刑事案件起,侦破起。及时查处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以警务室为依托,共投入200余万元,成立50人组成的街道巡防队,加强群防群治力度。深化同""、"呼喊派"等组织的斗争,加强对流动人口、归正人员和青少年的服务、教育和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深入开展"治安安全村"、"基层民主法治村"和"无毒社区"创建活动,开展"交通知识进农村"活动,确保良好的治安秩序。街道共有23个村被评为"治安安全村",6个村为"基层民主法治示范村"。

高度重视维稳工作,建立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健全排查、预防机制,强化情报信息网络建设,挖掘深层次、预警性的情报信息,建立"周报"制度,保证信息畅通和通报及时。对接访的案件和重大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制度,制订突发性越级访、集体访应急处置方案,依法妥善处置群众性上访案件。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39件,来电28件,来访72批次,基本上得到妥善解决。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受理调处各类民事纠纷236件,调处成功率达92%,为三个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和社会秩序。

回顾近年来的创建工作,我们有几点体会:

一是文明创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几年来,我们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服务环境、治安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丰富文明区创建的工作内涵,使文明区的创建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二是文明创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创建中,我们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群众最关心的道路、卫生、饮水、机关作风等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抓起,从而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为创建工作保持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劲的动力。

三是文明创建必须坚持以德为先。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在深入持久地开展各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同时,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和引导广大群众遵守公民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从而为文明创建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四是文明创建必须坚持以管为重。既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品位,增强城镇综合功能配套,又要坚持标本兼治,抓好影响城市文明程度的突出问题的解决,推进长效管理,使城区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这样才能使文明创建工作在不断巩固成果的基础上向新的高度发展。

村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范文第4篇

今年以来,实现干部作风、项目建设、主导产业有新的突破”为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苦干,狠抓落实,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顺利完成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工作目标。

立足镇情,围绕农业,坚持同类聚集、连片发展的思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免耕技术,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粮油生产稳中有增。茶叶、中药材、生猪、蔬菜四大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的基础产业,也是我镇的优势产业,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引擎,按照做优产业、做大规模,做出效益的方法,倾力抓好茶产业发展工作,形成绿娇子省级产业园区、汉山茶业公司、鑫盛茶叶公司为主的茶叶生产、加工基地。种植中药材400亩,生猪饲养量达33264头。依托____有利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种植汉山萝卜、莲藕、山药、汉山洋芋等特色蔬菜1600亩。积极发展涉农专业协会,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上半年实现非公经济产值31200万元;发展非公企业5个;接待游客14.68万人次,旅游收入7507万元;招商引资700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623万元。

今年以来,我镇紧紧抓住省、市、县扶持文化旅游名镇建设的政策措施等重大机遇,不等不靠,积极行动,抓早动快,扎实苦干,围绕打造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凝聚全镇干部群众合力,解放思想,创新方式,勇于开拓,强化措施,夯实责任,从抓项目建设入手,科学论证,制定方案,储备用地,持续开展镇区环境综合整治,展示最美油菜花海,提升名镇对外形象,推动了文化旅游名镇持续稳步发展,为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建设更富活力、更具人文、更为宜居的美丽____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

(一)健全机制,夯实责任。为加快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步伐,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确保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工作持续快速推进。根据县政府常务会议精神和文化旅游名镇推进会议要求,针对今年繁重的建设任务,经镇党委、镇政府研究,一是实行项目包抓责任制。将今年的文化旅游名镇项目建设任务和重点工作分成12个项目组和工作组,书记、镇长亲自包联项目,将年度考核指标及建设任务分解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了包联领导、包抓领导、包抓责任人和包抓成员,规定了完成时限和具体要求,明确包抓领导对项目直接负责,全程跟踪,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项目组抽调的工作人员要接受包抓领导和包抓责任人的统一安排。要求各包抓领导、包抓责任人和包抓成员要树立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时间任务观念,强化建名镇就要抓项目的责任意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步伐,确保完成文化旅游名镇年度目标任务。二是落实项目指挥部工作制度。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包联领导、一名包抓领导、一套服务班子”的包抓机制,将项目建设任务细化落实到人。各项目组实行每天签到点名考勤制度,实行一天一会商、一周一通报,一月一检查的工作机制,每周召开一次推进会、出一期通报,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研判、及时协调、快速解决。镇党委、镇政府将文化旅游名镇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定期跟踪问效、督促问责,作为干部绩效考核和评优树模挂钩的主要依据,严格奖惩兑现。三是强化工作措施。各项目组对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将建设任务细化到周,落实到人头,天天主动深入工地,督促督办项目进度,现场协调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对进度滞后的建设项目,找准薄弱环节和差距,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全力整改。四是严肃组织纪律。我镇要求抽调的工作人员要严明工作纪律,严格遵守工程建设程序和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坚持勤俭节约、高效务实的工作原则,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程,兼顾做好包联村工作和业务工作,确保完成年度文化旅游名镇项目建设任务。

(二)狠抓项目,增强后劲。按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5年项目规划,2015年应实施4大类8个建设项目,计划投资9180万元,截止目前,开工在建项目8个,完成年度投资5835万元,占年度投资任务的63.6%。其中:(1)____子新区供水工程和公厕项目已完工,共完成投资130万元。(2)211省道镇区段改线工程,林木类及三个村民组的土地、青苗补偿款已拨付,清表任务已完成75%,部分路段正在开挖路基,完成投资1010万元。(3)____子移民搬迁安置区一期项目,b-3、g-3号楼正在浇筑一层顶板砼;b-4、e-3、f-3号楼正在砌筑一层填充墙;b-5、g-1号楼正在浇筑二层顶板砼;d-6号楼

正在砌筑一、二层填充墙,开始抹灰并做防水处理;e-1、e-2号楼正在制安一层模板及钢筋; f-1、f-2号楼正在制安一层模板及钢筋;g-2号楼正在制安二层顶板模板; h-1、h-4号楼正在制安基础梁模板及钢筋;h-2号楼三层顶板砼浇筑完成;h-3号楼正在制安四层模板;h-5号楼正在浇筑基础梁砼,完成投资1910万元。(4)红寺湖旅游项目,正在实施旅游公厕、步道、游客休闲娱乐、接待服务、垂钓等设施,完成投资810万元。(5)文体中心项目,正在制安三层模板及钢筋,即将封顶,完成投资280万元。(6)南湖路立面风貌整治工程,已整治128户,63户未整治,其中20户正在施工,完成投资1065万元。(7)南湖路旧城改造项目,已铺设强电管道1300米、弱电管道1180米、雨水管道1270米、污水管道1180米,安装道牙450米、人行道地砖260平方米、自来水管道1100米,完成投资630万元。另外,充分发挥____的区位、人文、政策优势,抓住宝巴高速公路开通、211省道改线、大汉山旅游开发、黎坪旅游专线建设、移民搬迁等重大项目实施机遇,加强项目推介,广泛筹措资金,破解融资难题,吸纳1500万元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协调住建、发改、国土等部门破解了项目用地、规划选址、立项等难题,加快了项目建设步伐。配合汉中旅游文化艺术节,恢复了电影《风过菜花黄》拍摄基地大汉山“风过亭”等景点,展示了____最美油菜花海和旅游资源魅力,清明、五一、端午小长假吸引了数万名省内外游客来____观光旅游,推动了旅游产业和镇域经济融合发展。

(三)整治环境,营造氛围。干净卫生洁净有序的镇区环境,是建设文化旅游名镇的环境保障。为了使文化旅游名镇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各户各单位门前继续落实了“三包两禁止”责任制;镇上将环境整治工作纳入镇对驻镇单位年度考核内容,明确驻镇单位公共卫生责任区,划分镇机关内设机构责任街区,落实包联领导,夯实包联责任,驻镇单位每月15日主动上街清扫卫生责任区,开展义务保洁,镇上月月检查评比,年终考核通报,建立了长效机制。持续开展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集中整治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停乱靠等不文明行为。沿街张贴政府通告,向各单位、摊点、住户发放告知书,开展问卷调查;采取市场运作模式,增加了保洁力量,提高了保洁人员待遇,加大街区清扫保洁密度,添置垃圾清运车1辆、洒水车1辆,健全了集镇环境卫生管理机制;树立经营管理名镇理念,出台了文化旅游名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规范了环卫费制度,向县政府申请了规划建设管理综合执法权,建立完善集镇管理管用措施和长效机制,巩固提升了“五个一”成果,为文化旅游名镇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一)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平稳有序。村“两委”换届选举从去年12月开展以来,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有序推进。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12月中旬启动,2月上旬22个村全部完成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3月初启动,现阶段除8个涉及撤并的村,其余14个村于5月上旬已全部完成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涉及撤并的村正在有序推进换届选举工作,7月20日前将全部完成换届任务。镇党委、镇政府严格选举程序,严格人选标准,严把时间节点,完成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各阶段工作任务,选优配强了村级领导班子,促成了新老交替,实现平稳交接,完成“零上访”目标。

(二)移民搬迁工作规范运作。完成黄龙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和土门二期续建工程收尾工作。做好了古家湾安置区财务清理整改工作。配合民政部门做好农村土坯房纳入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2015年确定了____中坝子和土门欢喜岭2个移民搬迁安置点,合计规划安置72户245人,目前2个安置点房屋主体均已完工,达到入住条件。____子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正在抓紧实施,扎实推进。

(三)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强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认真贯彻救助政策,严格按照现行医疗救助政策规定的范围、标准、条件和程序开展医疗救助工作,重点对农村五保、城乡低保、重点优抚对象和低保边缘家庭中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老年人、精神病患者实施有效救助。拓展临时救助范围,以急难型贫困家庭、贫困型居民家庭为重点,加强与其他救助、救济制度有效衔接,建立临时救助长效机制,上半年发放临时救助金22.65万元。健全和完善了敬老院服务机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服务行为,按时发放五保供养金,推进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规范化进程,实施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加强了严寒、酷暑等特殊时期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工作,落实了各项优抚政策。加强了优抚数据和资金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严格执行抚恤金社会化发放制度。加大了优抚对象医疗补助投入。认真做好优抚工作,走访慰问退役士兵家属,上报了12名伤残军人换发新证材料,正在开展年满60周岁农村籍退役人员登记上报工作。积极发展老年和儿童福利事业。认真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落实了高龄老人补贴和城镇“三无”人员及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待遇。按时完成农村土坯房登记上报工作。认真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上半年完成城镇就业8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379人,参加引导性培训任务2704人,创经济收入5190.5万元。积极做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工作,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任务16742人,共征缴基金154.04万元;上半年完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续保任务132人。

(四)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平稳推进。开展了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宣传活动,稳定性别比治理成效,引导育龄妇女树立健康新型生育观念,不断提高人口素质。认真开展计生“三查”,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杜绝计划外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严格计生目标责任管理,认真兑现有关奖惩规定,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切实发挥村医疗服务室作用

,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提高镇村医护质量,建立了群众健康档案,提高了全民初级卫生保健水平。加强了流动人口验证管理,流出人口4568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770人,办证率达98%。为2330人进行了生殖健康免费服务,为217户兑现了每月10元独生子女保健费,对新增的168名国家奖扶对象、18名独女奖扶对象和9名特别扶助对象开展了纸质填报登记、信息录入系统和指纹采集工作,对往年720名奖励扶助对象进行了指纹采集和年审工作。上半年全镇出生人口161人,其中男82人,女79人,人口出生率6.8‰,死亡人口185人,死亡率4.0‰,人口自然增长率2.8‰,政策符合率97%。(五)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发展。围绕“绿水、蓝天、青山、宁静”目标,以建设省级文化旅游名镇为抓手,加强水源地保护,抓好了22个村环境综合整治。做好秸秆禁烧、粉尘扬尘、集镇环境噪声等突出问题整治。镇村干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整合力量、资源,把生态环境建设当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内容来抓,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创建文明村镇、美丽乡村等工作融合起来,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通过召开会议、刷写标语、悬挂横幅、组装宣传车等有效形式,广泛宣传秸秆禁烧、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扎实开展汉江流域治理,清除城乡垃圾,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完善发展,改善了人居环境。

(六)安全生产工作有序开展。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三个必须”和“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秉承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工作理念,坚持日常检查与专项治理相结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不断夯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三化”建设基础,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安的安全防范意识,着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全面提升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能力,为全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坚持每月开展1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完善了安全预警机制,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与各村、相关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对不同生产经营单位签订了不同的安全生产协议。深入开展了非煤矿山、交通运输、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鼓励群众积极举报非法营运、非法生产经营等行为,坚决打击辖区内的“三非”行为。不断壮大安全生产队伍。结合全镇综治维稳形势要求,在辖区内22个村、16所学校推行了“红袖标”制度,制作了统一的安全责任公示牌,有力的维护全镇校园安全。上半年,共检查单位30个,下达整改通知书10份,查处隐患7处,已完成整改6处,整改率达到86%。加强了食品药品监管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建立了信息库,提升了风险检测防控水平,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同22个村签订食品药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分别聘任村委会成员为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确保监管网络纵向到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力度,增强商户和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加大排查力度,对全镇160余户食品药品流通经营户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顿。有效整合安全生产队伍和镇防汛抢险队伍,组建了23支500余人的消防志愿者队伍。森林防火工作继续贯彻“以防为主,积极消灭”方针,加强宣传教育,应急组织、监测网络、应急措施、防火队伍建设有效落实,上半年无火警、火灾事故。防汛抗旱工作做到了早安排、早部署、早预警、早预报,确保做到汛期水库不垮坝、渠道不垮塌,道路交通不中断,电力、通讯安全畅通,重要设施不受损失,无人员和财产损伤。防汛抗旱两手抓,及早动手,对电力线路、抽水站、排灌设施检查维修,合理安排调度灌溉用水,积极推广节能灌溉技术,确保防汛抗旱两不误。

人大、统战、工会、妇女儿童、共青团、残联、老龄、科技科普、财税等工作有序推进。

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根据县委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镇党委迅速行动,制定了切合____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实际的

实施方案,拟定了日程安排表,并逐一抓好落实。(一)深入思考认真领悟,撰写好讲党课材料

镇党委集中学习了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导干部对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深入思考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意义和目的,认真领悟“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本真内涵,结合____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和自身工作实际,亲自撰写讲党课材料。党政主要领导讲党课材料报县级包联领导王利雅审签,其他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材料报镇党委书记审签,提高讲党课的质量和成效。

(二)有机融入日常工作,镇村同步开讲党课

镇党委将党课有机融入日常工作中,6月8日镇党委书记曹建平在周一例会向机关党员讲党课,讲清楚“三严三实”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并把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工作结合起来,作为推动文化旅游名镇建设的强劲动力,做到专题教育与名镇建设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两手抓、两不误,同时讲清楚落实“三严三实”的实践要求和努力方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首涛从“三严三实”的提出背景、发展脉络、时代内涵等方面进行讲述,重点就新常态下落实“三严三实”的做法讲了自己看法。6月8日起,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包联村,面向农村党员讲党课,结合农村工作实际,重点解读“三严三实”的具体内容,并就如何践行“三严三实”,如何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何适应新常态,向农村党员特别是村“两委”干部提出要求。目前党员领导干部已在22个村完成讲党课活动。

(三)巩固延续党课实效,打好专题活动基础

通过讲党课,党员领导对干部作风、政治生态等问题有了深入思考,全镇党员也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大意义有了明确认识。通过讲党课,全镇党员掀起了学习践行“三严三实”的高潮。在当前文化旅游名镇建设进入攻坚期,用“三严三实”推动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因此,要把讲党课取得的实效巩固延续,为搞好“三严三实”专题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推动全镇各项工作,加快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作出新贡献。

一是建机制,夯责任。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服务镇域经济的有效抓手,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党建工作调研,每月召开一次党建工作研判分析会议,听取党建工作汇报,及时调整党建工作重点。年初,与各党支部签订了《党建组织工作目标责任书》,下发了工作要点,层层夯实了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了党建工作任务。根据领导联片情况,班子成员分别联系好、中、差三个类型的村党支部,定期开展观摩交流,督导检查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充分发挥27个党建指导员的服务指导作用,帮助和指导村党支部制定发展思路,促进党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形成了思路明晰、责任明确、推进有力的党建工作服务责任体系。

二是固基础,强堡垒。一是紧抓政策机遇,积极申报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努力为党员群众服务。新建并规范了平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2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达标,建成了一批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形成了一条党建示范带,成为党建工作新亮点。二是狠抓服务型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党员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党员示范、基地引导的办法,现已形成茶叶、中药材、核桃、板栗、油茶等党建服务型示范基地6个。在党建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下,连续3年新发展茶园面积突破1000亩,中药材面积连续5年都在500亩以上,茶药产业已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来源。三是“三进三促”活动成效初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县直部门单位和全镇机关干部迅速及时进村组、进农户、进企业,帮助村组、农户、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工作推进措施,解决实际问题,有力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四是强化了基层组织整顿工作。今年将马鞍山村列为后进村,由主要领导包抓,下派第一支部书记及党建指导员,重点整治穷、散,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规范阵地建设,提高班子凝聚力。五是加强非公党建工作。选派9名党建指导员,加强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工作,全面覆盖11个非公企业,提升我镇非公党建工作水平。六是村级便民服务室、便民服务卡制度全面推行。按照“八有“标准,在全镇8个村成立了便民服务室,印制工作手册、服务卡各1000张,计生、农技、金融等服务卡等近2万张,分发到各村便民服务室、镇机关、驻镇单位站所,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是抓班子,带队伍。(1)强班子增合力。以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为目标,努力锤炼一流领导班子。镇党委班子调整充实后,制定了新的党委会议议事规则,坚持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学习贯彻上级会议精神,分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月召开一次党委扩大会议,班子成员逐一汇报工作,研究工作对策;坚持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和请示报告制度,在工作上做到分工不分家,形成了班子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团结协作,识大体顾大局的工作氛围。积极参加市、县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提升了班子成员驾驭全局的水平。镇党委充分发挥镇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宝巴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安置区建设、新区建设征地工作中,面对赔偿标准低,群众畏难情绪大等实际情况,班子成员分别带领由镇村党员干部组成的党员服务队,战斗在征地拆迁一线,为群众耐心细致的做思想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班子成员带头抓,党员干部跟着干的局面。(2)带队伍提效能。首先狠抓了干部作风建设。镇党委坚持把干部作风建设作为推动发展、干事创业的重要保障长抓不懈。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工作责任心缺失,纪律观念淡薄,作风漂浮,苦乐不均,工作拖沓,“懒、散、庸”等现象,新的镇党委领导班子立即召开专题党委会,分析研究解决办法,集班子智慧为干部作风谏言献策,制订了强硬措施,制定了《____镇机关管理制度》,作为转变干部作风的制度保证;以抓提高干部精气神为切入点,实行一周一汇报,一月一考评,一季度一通报的“三个一”机制;结合干部特长和能力水平,进一步细化工作职责,夯实工作责任,使个个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压力;加强干部考核奖惩力度,成立作风督察组,开展不定期督查,推进了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全镇上下呈现出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齐抓共管、张弛有度的发展格局。其次是强化培训学习,着力提高镇村干部工作能力。充分发挥30个党员远程教育站点作用,促进了党员干部加强学习。成立了镇人才工作服务站,多渠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充实镇人才库。第三是宽严相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平时工作生活中,镇党委从关心爱护干部出发,经常开展领导与干部之间谈心交流活动,让干部感受到大集体的关爱与温暖,最大限度的给干部一种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第四是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始终坚持把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管理、培养教育的准绳,按照党员发展新标准,严把党员入口关,严格入党程序,上半年,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1人,预备党员转正10人。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台帐,颁发了流动党员证。建立了86个党员中心户长,制作了标识牌,明确了所联系党员户,激发了党员中心户长的主人翁意识,在重点工作推进中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3)严纪律树正气。

认真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和“一岗双责”责任制,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三反一刹”精神,加强镇村预警网络体系建设,在全镇村建立了“三员一岗”的党风廉政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不定期开展辖区内政风行风督导检查,开展了党风廉政示范村创建活动,推进了全镇党风政风行风根本好转。今年上半年办理纪检案件3件,给予了1人党内警告处分,2人行政记过处分。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特别是在处理“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中,发挥班子成员的集体智慧,做到了科学合理决策。班子成员带头厉行节约,带头执行科级领导干部相关纪律要求,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四是重防范,保稳定。稳定事关发展大局,全镇始终把稳定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大事来抓,摆上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工作,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班子主要领导带头接待来访群众,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坚持“预防为主、调防结合”的工作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了镇领导联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村民组长包户的工作机制,全镇共有村调委会成员76人、治保会成员87人、镇调委会成员7人、治安中心户长271人、纠纷信息员22人,有效地排查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纠纷不激化,上半年全镇调委会调解各类纠纷20件,调处率100%,调成率98%。充分发挥村调委会、治保会和治安巡逻小分队的作用,不断加大巡查力度,提高集镇主要街区见警率,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压态势,使全镇社会治安和“两率一度”保持了良好态势。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后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3名,开展集体学习和公益性劳动,坚持每月至少到每个矫正对象家中或村上走访一次,了解现实思想、生活状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目前社区矫正对象思想稳定,改造良好,已有3名按期解除矫正;为18名刑释解教人员建立档案,结成帮教对子,对安置帮教对象进行跟踪了解,全面掌握帮教人员的工作、生活、思想动态,做到对每一位刑释解教人员“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关心”。坚持实行辖区内重点缠访案件和缠访户领导包案制,时刻关注动向,每天汇报行踪,形成了镇村组三级监管责任体系,确保了重点人群在重要时段稳控在家。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平稳推进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树立依法治国理念,确保全镇发展大局和谐稳定。

村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核心,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通过联点联村联户的方式,引导广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以转作风、提能力的新成效推动发展,以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服务群众,进一步营造和谐稳定、干事创业的发展氛围,为我镇“建设江南名镇,打造魅力”提供有力保障,为县加快构建核心增长极重要战略支点、全力实施“三年倍增计划”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

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坚决改进作风”的目标,组织引导广大干部勇于下到农村基层一线,下到矛盾突出地区,下到产业发展现场,转作风、接地气、摸实情、解难题,通过活动深入开展,力争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实效:

1、改进工作作风。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县委“36条”要求,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自觉抵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干部作风不实、不正、不廉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各项为民务实清廉制度体系。

2、提升干部能力。要引导广大干部重心下移、一线锻炼,不断提升调查研究、掌握实情的能力,提升依法办事、运用政策的能力,提升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提升担当负责、务实创新的能力,努力争当新时期“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3、密切干群关系。要坚持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切实摸清群众脉搏,找准工作着力点和侧重点,主动服务群众,增进干群感情,办好惠民实事,以为民服务的新举措、新成效取信于民、赢得民心。

4、加强组织建设。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着力抓好软弱涣散班子整治、“三类村”整改和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帮助基层党组织整改提高、晋位升级,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5、促进社会和谐。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密切关注各类安全隐患,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接访为主动询访,变等待解决为现场处理,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6、推动发展升级。要严格落实“2+6”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动员广大干部主动深入到重大重点项目推进、招商引资、房屋征收、产业发展等工作一线,帮助基层用好用活政策,优化产业结构,破解发展难题,用实际行动服务发展升级、小康提速。

三、参加人员

镇机关各部门、镇属各单位、各村(社区);全镇教育、卫生等行业系统在职在岗干部职工;企业业主、致富能手、劳动模范等群体中的先进党员。

四、联系服务对象

全镇村组、社区居委会、企业等基层单位,重点是三类村、城镇社区和关停的企业;全镇广大基层群众,重点是贫困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房屋征收户、生活困难职工以及上访户等人员群体。

五、活动内容

1、建立“三联”机制。一是领导联点。科级领导干部确定1个联系点,每月至少深系点开展1次工作;二是部门联村。按照蹲点包村、扶贫帮困等工作安排,每个镇机关部门联系帮扶1个以上的村(社区),成立下村包扶工作队,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三是干部联户。深入开展民情家访和结对帮扶活动,确保每户困难群众都“有人访、有人帮”。

2、明确“三送”任务。一是送政策释民惑,广泛宣讲党的十精神、县域发展形势、涉农法律法规知识和惠农民生政策,帮助群众正确理解、真心拥护、自觉执行政策,明晰县加快发展、进位赶超方向;二是送温暖聚民心,贴近群众生活,倾听群众心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实际困难,与基层群众冷暖同受、甘苦共享,凝聚发展合力;三是送服务解民难,重点帮助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抓好环境整治、化解矛盾纠纷、办好民生实事,开展送服务下乡村、进企业活动,创优发展环境。

3、务求“三促进”实效。一是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严格落实“九戒”要求,认真践行真抓实干、深入一线、锐意创新、负责担当、艰苦奋斗、淡泊名利“六种作风”,争当“明白人、带头人、清白人、健康人”;二是促进干群关系和谐。通过组织干部下基层访民情,强化群众观念,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服务、手拉手帮扶、实打实办事中密切联系、增进感情;三是促进基层发展稳定,在全面了解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帮助基层找准影响制约发展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激发基层发展活力,维护基层和谐稳定。

六、工作任务

活动中,广大干部要带着感情、带着职责、带着任务,真心融入,真情服务,真抓实干,切实做到“十个一”:

1、广泛宣讲,营造一个活动氛围。建立干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制度.要求班子成员每人联系20名党员(群众),单位部门负责人每人联系10名党员(群众),一般干部每人联系5名党员(群众)。党员与群众实行一对一联系。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文件精神,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交谈、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讲党的十精神、国家的大政方针、上级的重要会议和镇党委、镇政府的决策部署,引导党员群众关注政策形势、坚定发展信心;要重点宣讲当前我镇的发展形势和项目建设、房屋征收、产业升级等各项政策,积极争取群众的拥护、理解和支持;要善于宣讲我镇近年来在城镇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新规划、新变化、新成效,加强与群众沟通,变政府主导推动为群众自觉行动。

2、强化班子,打造一支干部队伍。每半年召开一次镇、村(社区)民主生活会,消除隔阂,增进班子之间的团结。每年召开两次村(社区),部门负责人工作汇报会,实行半年初评,年终总评,不定期召开村(居)、部门现场办公会,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完善村(居)党内外群众代表会议制度。做到支部每月召开一次党内外群众代表会,每季度对党员进行一次星级评定,公开测评,评选出若干名优秀,若干名最差的党员,对连续3次被测评为最差党员的,劝其退党。镇党委对村(居)班子进行届中考察,全面提升基层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3、进村入户,开展一次民情访谈。结合干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员干部要深入到所联系村、社区、企业和群众,通过发放联系卡、座谈交流、记民情日记等方式了解生产生活状况、各项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和群众的需求与期盼,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亲身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所需,认真记好“民情日记”,建立“民情台账”,实行销号处理;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帮助基层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群众切实得到实惠。要求班子成员平均每月不少于4次家访,机关干部每周不少于3次。

4、进驻社区,组织一次文明行动。结合“三城同创”,以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文明礼仪知识、法律法规等方式组织开展一次文明行动进社区活动,推进文明社区创建,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要主动为新社区的启动出点子,动脑子,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调整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要帮助所在社区成立业主委员会。要定期召开物业公司座谈会,做好调查摸底工作、了解物业公司基本情况,管理模式,物管与业主之间的矛盾,梳理社区、物管、业主委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和问题。重点解决“物业管理缺位”、“业主自治无序”、社区自治水平不高等问题。年终镇党委政府将对所有物业公司进行评比,对排名靠前的物管给予表彰。

5、强化管理,打造一片人居环境。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联动、综合管理”的管理原则,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的投入,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强环境卫生、违章搭建等监管,强化日常考核,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完善环卫、违建考核结果与经费挂钩办法,全面整治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城市管理顽症,全方位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将环境卫生整治机制向各村延伸,启动村级卫生整治工作,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精心打造宜居、幸福、和谐。

6、传授技能,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协调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有针对性地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传授技术,包教帮学,使帮扶户的主要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致富技术或技能,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结合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强化对新农村建设思想、政策、法律知识的宣传贯彻;教育引导群众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

7、帮办实事,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要深化“心连心、送温暖”活动,切实做好特困人员调查摸底工作。包含特困户、单亲家庭户、留守儿童,孤儿和困难农户等,建立帮扶花名册,深入细致地了解帮扶户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定期进村入户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解决诸如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生产资料购置等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8、攻坚克难、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每季度开展一主题活动,要帮助农村基层用好用活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依托农业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加快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农业,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要协助有房屋征收,城中村改造和项目建设任务的村做好推进工作。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确保房屋征收、城中村改造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任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快速推进。

9、化解矛盾,维护一方社会稳定。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定点巡访、公开约访、包案等制度,落实“五定”机制。即定领导,定时间,定地点,定责任,定效果。主动深入到上访户、缠访户家中,摸清实际困难,排查各类隐患,耐心细致地做好劝解和引导,有效促进问题的就地解决,着力化解一批积案,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主动协助所驻村(社区)排查安全隐患、调解矛盾纠纷、做好治安防控,帮助完善基层维稳工作网络,积极推进平安村(社区)、平安学校、平安湖区等“平安十创”工作,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平安志愿者服务、公众安全感走访等活动,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10、调查研究,撰写一份调研报告。每名党员干部要结合自身岗位和工作实际,重点围绕基层关心关注的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组织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基层的第一手资料,深刻分析带有普遍性、共性的突出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方法,形成有见地、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镇党委、镇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七、保障机制

1、建立全覆盖联系机制。要严格按照联点、联村、联户的要求,做好统筹安排,建立工作台账,实现党员干部与群众联系地域上全覆盖。镇机关各部门要分时段、分批次合理安排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确保党员干部与群众联系时效上全覆盖。

2、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要积极推行公开承诺机制,将联系领导、联系单位、下派人员等基本情况,以及帮扶和服务的具体事项、措施及完成时限在镇、村(居)党务公开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3、建立全过程督查机制。镇党委将成立督查机构,采取随机抽查、明察暗访、专项督查、民意测评等形式,对活动开展进行全过程督查,了解掌握干部下基层到点到户、民生问题推进解决、活动开展群众满意度等情况,既查文字依据,又看实际效果,既听干部反映,又看群众测评,确保干部下基层真联、真送,活动推进有序、有效。

4、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在活动中工作浮在面上、不解决实际问题,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增加基层负担、吃拿卡要的下派干部,以及对包干责任不到位、解决问题无实效、反映上去的问题相互推诿的下派干部,将严肃追究责任,进行相关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八、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成立“三联三送三促进”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组宣办,具体负责活动的综合协调、督查指导和宣传报道等工作;各村(居)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详细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并及时将活动方案、人员安排和进度情况报送镇党委领导小组办公室;镇机关各部门要制定下村包扶工作计划,组建包扶工作队,抽调素质高、责任心强、熟悉政策的干部特别是年轻机关干部参加,确保下基层干部走得动、讲得清、拿得下、联得好。

2、强化指导检查。镇机关各部门、镇属各单位、各村(居)主要负责人是本次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做好落实工作吗,加强对活动的推进,全面掌握活动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活动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出偏差。

3、抓好宣传引导。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大力宣传活动意义,及时追踪活动进展,充分展示活动成效,总结推介活动中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

村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范文第6篇

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市委六届二十六次常委会议后,我乡进一步加大了美丽乡村建设力度。现将我乡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长效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乡党委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副乡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推进组织。负责全乡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导、组织、实施和考核工作。下发了富源乡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环境实施方案。各村结合实际,制定了20xx年2017年美丽乡村工作规划、20xx年打造美丽乡村工作计划、建立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实行村民门前三包、1个村落实12个保洁员,制定了保洁员管理细则,签订了保洁员责任状,实施了乡政府领导及站、办、所长任工作队长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非党积极分子、人大代表、群众议事会代表、财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包户,村民实行门前三包,保洁员全天侯保洁的长效机制,使美丽乡村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二、抓重点村带后进村全方位打造美丽乡村。

富强村是全乡唯一户户通硬质路面的村,今年确定为重点村。该村底子沉、粪堆、农机具、柴草垛、枝条、木头占道、占边沟、占树台现象特别严重。为尽快解决脏乱差问题,村党支部多次召开两委班子会、村民代表会、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动员全体村民积极主动地参加美丽乡村建设,使村民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全村掀起了六清、四化活动。出动206人、28台车辆清垃圾52车、清理柴草垛56个、清理占道农机具等杂物58处,清修残壁路障400米,清边沟树台7600米、清洁庭院46户。绿化树栽植2400棵,成活率达95%以上,栽植花草三千株,修剪绿篱1200米,割草坪2.6万延长米。采取村和村民投资各半,统一制作铁栅栏6000延长米,此项工程预计投资27万元;下一步在中心屯公路两侧安装水泥管式明排水2200延长米,预计投资17万元。此项工程争取与市包扶单位对接,尽快实施。总之,富强村干部起早贪黑、真抓实干,在美丽乡村建设上,采取了有效的方法,落实了全民参与机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实效。20xx年该村在打造美丽乡村工作上投资将达50万元。爱林村是全乡环境整治工作的后进村,在乡党政班子民主生活会上,乡主要领导给予该村支书点名批评,通过对他的思想帮助,促进了该村工作步伐,目前爱林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已投资15万元。修剪绿篱1800米,割草坪、清理边沟9000米、清理柴草垛26个、清理粪堆等杂物16处,栽植杨树、柳树1500棵,修屯路长4.45公里,出动人力114人,车辆160台,拉运砂石料5500立方米,清理占道农机具9台,修建休闲广场一处,剩余占边沟、树台的柴草垛、玉米胡子,村委会已和农户签约,2016年4月30日前全部清空挪走。

富升村党支部是全乡后进支部,今年新上任村党支部书记在打造美丽乡村工作上,思想认识高,工作干劲足,成效明显,该村修剪绿篱1000米,清理边沟1万延长米,清理柴草垛50个。清理树台1000米、清理粪堆3处、栽植杨树1420棵,修垫屯路22条,6500延长米,投资近20万元,出动人力230人。车辆220台,拉运砂石料6000立方米。

宝泉村是全乡后进村,村里没有积蓄、村干部从实际出发,积极动员村民义务出工出车修屯路,村主任自费买了一台挖掘机,给村民义务挖边沟6000米,平整树台1200米,村干部义务修剪绿篱、割草坪800米。全村出动1000人次,共清理柴草垛64个、清理粪堆90处、栽植柳树2000棵,出动人力360人、车辆350台、修垫屯路20条10公里,铺垫砂石料1.2万立方米,目前正在施工中。20xx年该村打造美丽乡村工作投资近12万元。

富源乡今年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已投资187.6万元,制作宣传条幅55幅,修建绿篱1.67万米,割草坪3次9.6万米,清理边沟5.09万米,平整树台3.68万米,清理农机具占边沟498台。绿化栽植柳树、杨树1.3万株、修屯路83条26公里,出动人工1856人、车辆1664台拉运砂石料3.3万立方米。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包扶单位积极主动发挥作用,密山林业局无偿支持民政村包扶资金3万元,该村购置水泥涵管110节,修垫屯路4条1公里,修挖边沟、平整树台2公里,铺垫砂石料3000立方米,为民政村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深受村民好评。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有效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乡党委将于8月12日起利用三天时间对全乡的重点工作进行拉练式检查考核,采取实名制打分,公开记分方式,公平公道地评价村干部。让位列前三名的村支书介绍经验和做法,位列最后一名的村支书说明白。真正地让工作后进的村干部脸红一红,鞭策他们积极进取增创先进。

总之,我乡在市委工作会议后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但与市委政府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将不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高标准迈进。

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紧紧围绕推进实施六项行动计划和发展农村产业,取得了良好成效。计划投资68941.26万元,完成投资61313.95万元,占计划的88.94%。计划创建示范村33个,实际创建示范村36个。结合小城镇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36个示范村计划投融资158274.47万元,完成投融资157592.15万元,占计划的99.57%。通过 六项行动计划建设,示范村寨初步实现了道路通畅,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便捷;人畜饮水安全,农灌保障有力;农民住房经济美观,安全适用;用电安全可靠,智能绿色;宽带融合,普遍服务,邮件接收快捷;村寨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目标。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农民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增收渠道拓宽,收入增加,预计20xx年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311元、同比增长15%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幸福指数,绘就了新时期农民幸福美好家园新画卷。

根据省、州有关精神和县的目标考核要求,按照《黔南州20xx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考核方案》(黔府办发电〔20xx〕93号)汇报材料撰写提纲的要求,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的建立情况

为做好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县印发了《瓮安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实施意见》(瓮党办发〔20xx〕22号)和《关于成立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瓮委办字〔20xx〕69号)、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县四家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29家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财政局,由组织部行文,抽调6人集中办公。并印发了《关于成立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寨行动计划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瓮府办函〔20xx〕70号),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县级领导深入一线,现场指导,帮助乡镇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从技术、项目、资金等方面积极支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各乡镇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了专(兼)职人员负责本乡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归纳起来,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建立了目标责任考核制度、领导干部挂点帮扶制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机制,确保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二、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定期调度情况

今年,我县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议、3次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了具体工作意见(20xx年农业农村工作意见、综改办9号、10号等文件),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具体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并列入《瓮安县20xx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作为对乡镇和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点内容。工作推进中,开展了4次督查,将督查情况报告县委县政府,反馈给乡镇和各单位,调动了乡镇和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业务工作上,按时报送调度表、工作总结、汇报材料等,印发简报13期。

三、规划编制情况

结合小康创建,我县制定了行政村建设计划,并印发了《瓮安县20xx~2020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瓮农美领字〔20xx〕1号),从20xx年起,每年启动实施一定数量的示范村建设,到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覆盖率达到85.39%,2018年实现全覆盖,2019-2020年全面提升。根据黔小康寨〔20xx〕2号文件精神,编制了全县及13个乡镇的小康寨行动计划建设规划。

1、体系规划。村寨规划涉及全县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88个行政村(社区)1190个自然村寨81636户331136人,占全县农村人口总数的79.97%。按基础条件分为中心村寨130个,一般村寨1060个;按建设类型分为精品型村寨86个,提升型村寨218个,普及型村寨886个。分年度实施计划:20xx年实施32个村、20xx年实施15个村、2016年实施15个村、2017年实施13个村、2018年实施13个村的建设,2019~2020年全面提升。

2、建设规划。项目建设方面,20xx-2020年,建设小康寨项目5833个,总投资213281.81万元。其中:交通类项目815个,投资65459.50万元;水利类项目728个,投资18118.72万元;环境类项目2679个,投资52360.72万元;文体类项目204个,投资1351.95万元;服务类项目190个,投资4199.70万元;其他类项目1217个,投资71791.21万元。

3、其他规划。20xx年,我县各涉农部门编制了部门规划涉及交通、水利、农业园区等9个三年行动计划,并经县委办批复实施。2011-20xx年,县住建部门编制了66个村庄整治规划,经县人民政府瓮府函﹝2012﹞360号、瓮府函﹝2011﹞239号批复实施。今年,又编制了猴场镇草塘社区陈家湾、江界河镇樱桃村、银盏镇新场村大雁河、新场、玉山镇深溪等5个村庄整治规划。目前,共编制完成71个村庄整治规划。

四、培育和打造主导产业情况

今年,我县紧紧抓住发展经济这一中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壮大支柱产业,紧紧围绕茶叶、生猪、蔬菜、烤烟、精品果助民增收五大主导产业和禽类、渔业、药材三个辅助产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良好成效。农业产业发展项目计划投资12025.50万元,建设农业示范项目,完成投资,12025.50万元,占计划的100.00%。

一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我县紧紧抢抓省委、省政府实施5个100工程契机,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目前猴场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科技展示馆主体已完工;休闲观光农业园、万亩观光桃园、十里猕猴桃长廊、十里荷塘、生猪产业改造提升、万亩辣椒产业带、农业科技孵化园建设等正在有序推进;富水桥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农产品展示馆建设,已完成主体工程,一纵三横主干道正在抓紧建设。经过积极努力,瓮安县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农业示范园区,建中白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成功进入省级农业示范园区;中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瓮水农产品加工园区、平定营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岚关休闲农业园区成为州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二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按照《瓮安县农业产业化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狠抓结构调整,以茶叶、辣椒、畜牧业等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初步形成。预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569元,同比增长16.59%,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311元,同比增长15.02%的目标。

三是龙头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5家,其中:省级7家,州级31家,县级17家。今年新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家,其中:省级2家,州级3家,县级10家。

四是农业品牌创建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全县完成农业品牌创建17个,其中:无公害产品认证8个(生猪6个、禽蛋1个、鱼1个);有机食品(茶叶)认证2个,获省级著名商标3个,获贵州名牌产品4个。正在申报省级著名商标1个,申办省级名牌产品2个。涉及蔬菜2万亩,茶叶1373亩,养殖生猪4575头,养殖水面25亩,产量50吨,禽蛋20万枚,肉鸡10万羽。

五、六小工程建设情况

今年,我县计划投资68941.26万元,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和农业产业发展计划建设。共完成投资61313.95万元,占计划的88.94%。其中,六小工程计划投资56915.76万元,完成投资49288.44万元,占计划的86.60%。未能全面完成投资计划的原因是部分项目建设期为两年,预计明年全面完成建设计划。

1、小康路。计划投资2278.87万元,建设村及村级以上公路258.2公里。共完成投资20811.87万元,占计划的91.35%,部分项目因洪涝灾害滞后了进度,预计明年初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2、小康水。计划投资6530万元,建设项目9个(类)。共投入资金6530万元,占投资计划的100%。

3、小康电。计划投资1397.24万元,建设10千伏线路配网工程16条,线路总回长21.85千米,400伏及以下线路配网工程36.82千米。共完成投资1397.24万元,占计划100%。

4、小康房。计划投资2489.14万元,建设小康房、进行村庄立面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共完成投资2877.74万元,占计划的115.61%。其中,完成投资1196万元,建设小康房299户,占计划的的100.00%;完成投资1340.60万元,改造立面263510㎡次,分别占投资计划的140.82%和任务的190.18%;完成投资341.14万元,改造农村危房238户,占计划的100%。

5、小康讯。计划投资20240.24万元,建设通信机站、互联网宽带项目、村邮站以及4G一期、二期基站等20个项目,完成投资14194.32万元,占计划的70.13%。因部分项目建设期为两年,预计20xx年全面完成建设计划。

6、小康寨。计划投资3477.27万元,建设149个环境类、水利类、文体类项目和硬化村内道路,共完成投资3477.27万元,占投资计划的100%。其中,硬化村内道路160.71公里2868.79万元,完成100%,建设环境类、水利类、文体类项目149个608.48万元,完成计划的100%。

六、村庄立面改造情况

今年,我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房屋立面改造项目由县财政专项资金和小城镇建设资金支持,涉及平定营镇营定街村、瓮水办事处茅坡村、猴场镇下司社区、草塘社区、马场坪村。县财政专项资金投入1340.6万元,改造立面376户。其中:营定街村21户,投资59.49万元;茅坡村57户,投资162.93万元;马场坪村43户,投资141.13万元,下司社区137户,投资419.22万元,草塘社区118户,投资557.83万元。小城镇建设房屋立面改造项目,采取BT模式建设,涉及434户,完成投资10800万元,其中,下司社区古邑核心区沿线改造198户9800万元,草塘社区沿街立面改造236户1000万元。

七、融资、财政资金投入和整合各类资金情况

今年,我县36个示范村计划投融资158274.47万元,完成投融资157592.15万元,占计划的99.57%。其中:

1、州级示范点猴场镇下司社区投融资情况。主要采取BT模式、涉农项目支持和县财政资金引导投入等三种投资模式进行建设。计划总投融资90819.16万元,完成90749.22万元,占计划的99.92%%。其中:小城镇建设采取BT模式融资67300万元,占州政府目标责任书20000万元计划的336.5%;涉农项目主要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业园区建设、生态移民安置、新农村建设、以及水电路项目建设,计划投资23519.16万元(含县财政专项419.22万元),完成23449.22万元,占计划的99.70%。

2、县级示范点投融资情况。除下司社区外,全县其它35个示范村建设,计划投融资67455.31万元,完成66842.93万元,占计划的99.09%。

3、县财政资金安排情况。今年,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县财政预算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实际完成1340.6万元),园区建设及茶、菜、果、猪四大产业发展安排3000万元基金,村级合作组织扶持安排200万元资金,全面完成了州政府每个点不低于100万元、土地出让金10%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计划任务。

八、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我县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中,一是以瓮水长歌乡村行送文化下乡公益演出活动为载体,提升群众综合素质。该项活动被列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今年幸福进万家瓮水长歌乡村行公益文艺演出活动已拉开序幕,7支演出团队将于7月至10月分赴各乡、村进行100余场巡回演出。二是以多彩贵州文明行动为载体,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重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问题开展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按照集中整治、长效管理、标本兼治、奖惩结合的办法,科学制定了《瓮安县多彩贵州文明行动考核标准》,进行常规督查和定期检查,形成检查-通报-整改-复检-再通报的良性循环。三是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社区、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自觉提升文明素质。目前,全县已创建各级文明村镇71个。四是以乡村道德讲堂为抓手,加强传统美德教育。通过在全县乡、村、乡镇学校等单位建立道德讲堂,用身边人午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项目化、实践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五是以法律知识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增强群众法律意识。组织专业司法人员走进乡镇、村居、学校等地,以设咨询点、办宣传栏、发宣传资料、开展法律法规宣传讲座等方式,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增强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预防和减少了违法犯罪。

九、示范村项目建设、典型及亮点打造情况

20xx年,我县计划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33个。其中,黔南党办发〔20xx〕19号下达7个(平定营镇营定街村、瓮水办事处茅坡村、猴场镇下司社区、大金星村、珠藏镇桐梓坡村、银盏镇大寨坪村、江界河镇渡江社区),瓮农综改发(20xx)9号下达26个(瓮水办事处花桥社区,雍阳办事处云星村、仙桥社区,银盏镇岩根河村、银盏村、太平社区、新场村,猴场镇草塘社区、马场坪村,平定营镇平定营村,永和镇后坝村、观塘村、洗马塘村,玉山镇苟家庄村、玉山村,珠藏镇荣院村、柿湾村、新华村,中坪镇中坪村、新土村,天文镇乌江村,建中镇凤凰村、太文村,江界河镇桂花村、茶园村,岚关乡茶海村)。实际创建州、县示范村36个(名单见附表)。创建过程中,我县按照富、学、乐、美总体要求,注重内外兼修,做到四个结合,实现了四个目标。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腰包鼓。我县紧紧抓住发展经济这一中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壮大支柱产业,紧紧围绕茶叶、生猪、蔬菜、烤烟、精品果助民增收五大主导产业和禽类、渔业、药材三个辅助产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主抓五大产业,引领特色农业发展,预计20xx年实现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311元目标。

二是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型农民培训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智慧增。主要采取绿证培训、普通培训、咨询服务三大措施,提高农民素质。据统计,完成绿证培训1500人次、普通培训30000人次、咨询服务10万人次。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着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精神爽。我县推行县级带动、乡镇互动,村寨联动的三级联动模式,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以瓮水长歌乡村行送文化下乡公益演出活动为载体,提升群众综合素质。二是以多彩贵州文明行动为载体,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三是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是以乡村道德讲堂为抓手,加强传统美德教育。五是以法律知识进万家活动为载体,增强群众法律意识。

四是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不断完善村寨基础设施,实现村庄靓。我县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各种资金,形成拳头,集中打造,各示范村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示范亮点不断增多。主要有具有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乡村旅游、小城镇建设支撑的猴场镇下司社区,具有万亩茶园支撑的岚关乡茶海村,具有红色文化支撑、全省一事一议发源地之称的珠藏镇桐梓坡村,具有特色农业支撑的中坪镇新土村,具有城郊农家乐休闲旅游支撑的雍阳办事处云星村,新建设的天文镇乌江村上坝中心村寨示范点等,总之,新亮点正象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多,不再列举。以下仅对猴场镇下司社区、雍阳办事处云星村作简介。

猴场镇下司社区美丽乡村建设简介。下司社区按照富、学、乐、美的要求,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xx年,投入资金90819.16万元,建设项目11个。其中,古邑核心区建设1平方公里40000万元,古邑核心区沿线改造198户9800万元,环西路建设2.3公里17000万元,通组道路建设16.8公里500万元,生态移民安置200亩15000万元,农业园区建设800亩8000万元,村寨道路硬化4.09公里69.94万元,村寨房屋改造137户419.22万元,新农村项目建设1个30万元。农业发展方面,围绕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狠抓菜、果、药、烟、猪等特色农业发展。种植西红柿300亩,辣椒1500亩,金银花500亩,大棚西瓜100亩,中药材1200亩。预计20xx年农业总产值22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12元。通过项目建设,初步实现了村寨道路通畅,安全便捷,人饮安全,农灌保障有力,通讯、电力全面普及,农民住房经济美观,安全适用,村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目标。

雍阳办事处云星村美丽乡村建设简介。云星村以水果、中药材、畜牧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和城郊休闲、农家乐为主要产业。项目建设上,投入资金5509.79万元,建设项目12个。其中,道路建设5.5公里297.71万元,庭院硬化6440平方米22.22万元,安装路灯20盏7.49万元,排污沟建设1534米14.17万元,建小康房6户64.2万元,建敬老院1个5000万元,猕猴桃种植示范200亩84万元,草莓种植50亩20万元,火鸡养殖2000只15万元,休闲垂钓15亩15万元,农家乐15户75万元,观光农业300亩500万元。通过产业发展,预计今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元。通过项目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村寨环境焕然一新。

两区建设工作情况。我县启动了坝子禁止建设区和农民集中建房区(简称两区)建设工作,对2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耕地规划设置禁止建设区,以农村居民建房用地指标控制分散建设,引导农民集中建房,打造农民集中建房区,拓展国土利用空间,保护耕地和乡村田园风光。银盏、猴场、玉山、江界河四个镇率先开展坝子禁止建设区的划定设置工作,已划定坝子禁止建设区5个,面积7940亩;规划集中建房区5个,面积300.3亩,可安置农户369户。目前,已启动玉山镇深溪村集中建房区的场平工程,形象进度已完成30%。

十、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机制。为做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县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并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对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落实,同时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对乡镇和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调动了乡镇、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县级领导深入一线,现场指导,帮助乡镇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从技术、项目、资金方面积极支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各乡镇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乡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广泛发动群众,争取项目,落实资金,确保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

2、突出主体,加大投入,有效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我县按照黔南府发﹝20xx﹞28号和黔南党办发﹝20xx﹞19号文件精神,明确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瓮党办发﹝20xx﹞22号),并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0000万元以上,投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农业产业培育方面,投入近200万元奖励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预算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猴场循环农业示范区和富水桥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建设。各乡镇紧紧抓住发展经济这一中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壮大支柱产业,围绕茶叶、生猪、蔬菜、烤烟、精品水果五大助民增收主导产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

3、做到四个结合,确保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按照富、学、乐、美的要求,我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内外兼修,通过四个结合,实现四个目的:一是与农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腰包鼓。二是与红色旅游、小城镇建设和两区建设相结合,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现村庄靓。三是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精神爽。四是与科技下乡、新型农民培训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实现智慧增。通过四个结合,改善了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幸福指数,绘就了新时期农民幸福美好家园新画卷。

4、组织学习培训,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建设水平。今年以来,我县为了做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认真组织参加了州住建局、州新农村办等单位组织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培训,先后组织县、乡(镇、办)、村(居、社区)干部职工到浙江安吉、重庆武隆、遵义余庆和本州的荔波、独山、贵定、龙里等地参观学习取经,并请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教授到我县授课,使干部职工拓展了视野,提高了思想境界和认识水平;乡镇、办事处之间,组织干部群众互相参观学习借鉴,提高认识,增强技能,激发了干部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

5、广泛宣传,全面动员,努力营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我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公示栏等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发放宣传单、会议动员和现场参观等形式,大力宣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着力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掀起农民群众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热潮。据统计,全县召开大型推进会3次,小康寨建设专题会3次,新闻报导12期,印发各种宣传资料10000余份、简报13期、宣传专栏66块。

6、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县领导小组组织,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参与,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研究落实相关工作。二是落实项目计划责任制。由县人民政府与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签订责任状,落实各年度建设计划。三是建立挂点帮扶制度。结合小康创建、党建扶贫等挂帮制度,由县领导挂帅,牵头部门牵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到乡镇,从政策、技术、资金、物资等方面进行结对帮扶。四是工作考核机制。县委县政府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与小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并列为三大重点工作考核内容,通过亮点观摩、检查等,对各乡镇、部门工作进行了打分排序,进行评比,严格兑现奖惩。

十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调度工作需要加强。由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都是兼职,加上部分人员岗位经常轮换,工作调度存在一定难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反馈不及时,导致成绩未能充分体现,没有认真挖掘提炼,宣传报道的素材比较缺乏。二是调度工作跟不上发展需要。由于六小工程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的横向联系还不够,各小单位存在重视对口上报,忽视资源横向共享的现象。

2、项目建设后续管护有待加强。虽然我县美丽乡村建设使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脏乱差和乱搭乱建等现象时有发生,长效管理机制及村规民约还有待建立健全。

十二、下步工作打算

根据全县村寨体系规划,按照省、州、县的统筹安排部署,20xx年,我县将新启动建设示范村15个,加上平定营镇美丽乡村生态田园示范点涉及到的梭罗村,共建示范村16个。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规划工作。继续编制和完善村庄整治规划。二是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措施。突出重点,有序实施。三是强化投入。整合各种项目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主要特点

1、启动了以美丽乡村示范带为中心的生态走廊建设。一是进度比较快。大石公路13.5公里清杂扫障、路肩整理已

全部完成,空心房、旱厕、小型垃圾围已全部拆除,凉棚拆除63处。平房改造完成112户,已完成30%,楼房立面改造已全面启动。五斗渠完善工程、15处废沟,47处废塘整治工程已基本完成,3处甲鱼池整治已完成2处,小湾道路硬化任务已完成,大鲸港停车场整治到位,永乐社区街道整治已启动,仙桃2座桥梁、荷田栈桥、高标准卫生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竣工,出口洲生态沟建设已完成三分之一工程量。大石公路人行道铺设、路灯安装、鲜果铺建设已全面启动。出口洲稻鳅蛙立体种养产业园已建成,复兴温控智能大棚建设已完成前期工作,已开始进场施工。二是质量标准高。如出口洲生态沟建设,体现了生态、自然,岸绿水清。房屋改造体现了风格统一,三面一致。仙桃示范带建设体现了荷塘月色、生态宜游。三是形成了合力。两个示范带建设涉及县直部门和乡镇21个单位,全力参与、相互配合。县建设局、县公路局、县国土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交通局、县农开办、县畜水局等单位工作最为主动。

2、突出了以农业产业园建设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产业建设。今年全县蔬菜面积扩大到13万亩,比去年增加3万亩以上。全县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已建农业产业园12个,经营业主新增投入1000万元以上。如安丰乡出口洲村今年新建稻鳅蛙立体种养产业园,安丰乡复兴村新建蔬菜产业园,安康乡安兴村扩建了蔬菜产业园。二季度,全县100个创建村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新建家庭农场7个,新增订单农业面积1万亩,流转土地1万亩。目前我县新建钢架蔬菜大棚3000个以上,名列全市前茅,稻鳅蛙立体种养近千亩,规模全省最大。

3、夯实了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截止到8月底,全县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150万元,其中农田水利建设投入3200万元。共硬化道路58公里,新修机耕道108公里,疏洗沟渠102公里,电力改造完成812户,解决安全饮水18433人。

二、工作措施

1、编制高标准规划。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编制了建设规划,相关部门聘请专业公司设计,标准比较高,有设计图、效果图。

2、整合项目资金。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整合投入7200万元,目前已实施项目26个,完成投入3500万元。

3、出台建设标准。按照市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的要求,我县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安乡县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美丽庭院建设标准。

4、加强现场调度。县委、县政府坚持了每周一次调度制度,重大事项立即调度,特别是重点加强对示范带建设的调度和项目资源整合的调度。

三、下段安排

1、把高标准完成示范带建设任务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首要任务抓落实。相关单位要按照《安乡县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工作方案》提出的工作任务、完成时间、建设标准,加快进度,保证质量,打造亮点。

2、把美丽庭院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一项重要内容抓落实。美丽庭院建设是最近市里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庭院整治、美化、绿化、卫生、生态、文明,这项工作也是美丽乡村建设村村整治的重要方面。因此今后要广泛宣传,抓好落实,充分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

村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范文第7篇

县委副书记、县长席龙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不利因素和县内地质滑坡、连续干旱、特大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多重困难和严峻考验,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实施主基调主战略,大力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代会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过去五年,是我县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预计到2016年底,完成生产总值116.6亿元,是2011年的2.3倍,年均增长15.37%;财政总收入达到10.01亿元,是2011年的2.46倍,年均增长19.73%;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4.56亿元,是前五年的4.5倍,年均增长36.7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186元、7418元,是2011年的1.8倍、2倍,年均增长12.2%、15.0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29.7亿元、112.61亿元,是2011年的2.34倍、2.46倍,年均增长18.73%、19.87%。

过去五年,是我县产业结构调整最优的五年。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5?27?48,实现二产超一产目标。工业经济总量年均增长38%,规模工业总产值从不足12亿元增加到85.62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从2.8亿元增加到22.8亿元,规模工业企业户数从12户增加至80户。贵州思南经济开发区申创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投资188.2亿元;建成标准厂房46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16个。累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7.12亿元,建成以生态茶、生态畜牧、生态果蔬为主导产业的省、市、县、乡级农业园区78个,创建部级示范专业合作社3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88家。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称号和全国首批茶乡之旅特色线路,建成部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成功申创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1个,成功申创思南石林省级旅游度假区。新建星级酒店3家、规模酒店12家,累计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亿元。成功举办了三届全国舞龙邀请赛,承办了全市第三届旅发大会、第四届旅游业融合与创新论坛等重大活动30余场次,先后获得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最美中国·文化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城市、首批中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最美中国魅力休闲之城、思南乌江水利风景区、中国楠木之乡等荣誉。新增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103个,建成电子商务O2O体验一条街,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40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2亿元增加到25.75亿元。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61个,到位资金382.86亿元。完成融资到位资金93.97亿元。

过去五年,是我县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一是城镇建设实现华丽转身。完成城镇建设投资65亿元,新建了双塘大道、中和大道、温泉大道等8条市政大道,县城规划区面积拓展到5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6.63%。新建广场12个、小花园160个、公厕26座、停车位8000多个。争取用地指标2314公顷,完成房地产投资43亿元,房开建筑面积达450万平方米。塘头镇、长坝镇分别被评选为省、市示范小城镇,许家坝镇被评为省定市级示范小城镇。建成保障性住房31972套,新农村示范点91个,改造农村危房32221户,完成扶贫生态移民搬迁21291人。二是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完成交通投资121亿元,建成交通项目900多个,杭瑞、思剑高速思南段建成通车,乌江航道成功试航,改造国省干道135公里,结束了县内无高速、无国道的历史。建成通村水泥路2008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4207.55公里,较2011年增加779.61公里,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完成水利投资36.21亿元,建成山区现代水利塘头试点项目,新建过水湾、?⒛菊?⑸嘲拥纫慌?歉伤?垂こ蹋??尾∠账??8座,完成河道治理71.8公里,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44个,有效解决31.34万农村居民及师生的用水问题。完成电力、通讯投资7.52亿元,基本完成城区电网升级改造,新建和改造线路3631公里,村网改造率、通电率、户表改造率达到100%,全面实现城乡同网同价。4G网络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全面迈入了全光网通信时代。三是城乡环境得到综合整治。完成14个乡镇25个村人居环境改造,完成营造林面积43.64万亩,实施退耕还林13.5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建成污水处理厂9座。全县集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达100%,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到Ⅱ级标准。塘头镇、板桥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青龙村等8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塘头镇、许家坝镇、合朋溪镇被命名为国家卫生乡镇。

过去五年,是我县改革成效最佳的五年。围绕城镇建设、农村扶贫开发等16个领域深入推进改革,探索出了“以水养水”模式、农村公路“建、管、养”一体化模式、城市环卫社会化管理、青杠坝村综合改革、小德浩村“五部制”管理、乡镇区域联动执法、旅游后发赶超新模式、“六强六新”刑释人员安置帮教新机制、共青团综合改革等46项经验。争取了中职教育改革、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14项部级和省级改革试点。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全国三资管理示范县、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农村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园区等10多项“国字号”荣誉。

过去五年,是我县社会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一是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建立了“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全县20个乡镇实现减贫摘帽目标,共减少贫困人口16.4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38.7%降至16.35%。二是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新建农村敬老院11所、农村互助幸福院195个、全省县级一流儿童福利院1所。发放城乡低保金7.16亿元、农村五保供养金2.1亿元、医疗救助金6378万元。累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5000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3600人,促进转移就业86900人次。发放就业贴息小额担保贷款3.5亿元,扶持创业5800人,带动就业16000人。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43%。三是民生事业不断进步。新建中小学9所、幼儿园27所,完成65所寄宿制小学建设和11所初中校舍改造,思南中学新校区、县职校新校区基本建成。思南中学申类工作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县职校跻身全国1000所改革发展示范校和全省重点中职校。中、高考成绩一直稳居全市榜首和全省前列。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场所49个、农家书屋489个。县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公共文化馆,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公共图书馆。新建档案馆一座。建成卫生计生项目497个,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县人民医院被认定为三级综合医院、县民族中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文家店镇卫生院被评为全国满意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建立了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了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远程医疗、乡镇卫生院职业医师、农村中小学校医、大病商保等五个全覆盖。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国家圆梦女孩志愿行动在我县启动。四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案件、刑事案件全面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满意度逐年上升。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降,无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成功创建为“无传销县”,“平安思南”建设成效明显。始终保持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县称号。全面完成“六五”普法,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和全国法治宣传示范县称号。审计、统计、供销、民族宗教、机构编制、外事侨务、国防教育、机关事务、人防、气象、老龄事业、妇女儿童、工会、共青团、档案方志、文学艺术、党史、残疾人和住房公积金等事业全面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改善。累计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79.9万件,期内办结率达100%。效能建设进一步提升。制定并公布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减少行政审批事项162项,优化办事流程217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依法行政进一步强化。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80多次,向县政协通报专项工作16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案769件、政协委员提案452件,办复率为100%。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推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共立案572件678人,给予党政纪处分613人,挽回经济损失9700余万元,营造了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思南的发展成效显著、成果丰硕、成绩斐然,这是正确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积极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思部队、公安干警、武警和消防官兵,向省市驻思单位,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思南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使命任重道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提质增效形势严峻。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来源单一,支撑产业培育不足,二三产业欠发达。二是要素制约加剧。土地利用不够好,企业融资困难,物流成本高,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等。三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重道远。四是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任务艰巨。部分干部的法治思维、责任意识和执行能力不强,与新常态下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勇于担当,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是全县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同步小康的重要时期,更是我县负重赶超、奋力翻番的历史转折点。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工作总纲,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引,秉持“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建设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试点县,加快建成乌江生态经济走廊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这一定位,致力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创新及民生保障,努力走出一条后发赶超、跨越崛起的发展新路,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7年-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9:35:46;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12%;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城镇化率达50%以上。到2018年实现整县脱贫,2020年实现279个贫困村出列、现行标准下9.7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未来五年,我们将围绕“五个强力推进”,努力实现“五个新跨越”。

一、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在脱贫攻坚上实现新跨越

大力实施“33668”扶贫攻坚计划、脱贫攻坚“十大行动”和定点包干帮扶新举措,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着力完善扶贫机制。完善精准识别机制,精准了解致贫原因和贫困程度,精准制定差别化帮扶措施,真正实现到村到户到人。完善社会扶贫帮扶机制,加强企业帮扶、集团帮扶、对口帮扶、党建帮扶措施,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完善财政金融扶贫机制,推动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创新实施“特惠贷”,大力争取扶贫基金投入,不断完善脱贫攻坚资金筹集机制,全面解决脱贫攻坚资金难题。完善脱贫攻坚考核机制,将脱贫攻坚实绩考核延伸到乡镇和村,建立差异化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定点包干帮扶机制,健全县直部门和县乡干部帮扶体系,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壮大帮扶主体,创新帮扶手段,落实帮扶责任,确保贫困对象村村有人扶、户户有人帮、事事有钱办,实现真心实意帮、真金白银扶。

着力实施脱贫工程。一要打好产业就业攻坚战。以农业园区为载体,以“三个万元”工程为抓手,着力壮大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重点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绿色产业体系,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要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大力推进水、电、路、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解决交通毛细血管不畅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贫困村道路硬化率、饮水安全达标率、安全用电率、网络通达率全部达到100%。三要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严格按照“四定模式”,完成易地搬迁贫困人口4万人。盘活被搬迁群众的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块地,统筹就业、就学和就医三大问题,衔接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三类保障,建设迁入地经营性用房、农用地、公共服务站三个场所,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四要打好公共服务提升攻坚战。扎实推进教育扶贫,积极实施“雨露计划”,切实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深入实施职教扶贫“1户1人”计划,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就业。扎实推进医疗扶贫,巩固完善三重医疗保障制度,提高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推进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全覆盖,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扎实推进兜底扶贫,切实做好扶贫对象与农村低保对象的衔接工作,推动贫困线与低保线“双线合一”。扎实推进金融扶贫,做足做好各项金融政策,争取150亿元扶贫基金,全面解决贫困村、贫困人口发展“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二、强力推进产业提质,在加速发展上实现新跨越

做强新型工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新型轻工业、商贸物流等新兴产业,力争到2021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超过40亿元。一是夯实发展平台。以贵州思南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加快“一区三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壮大园区产业,将双塘园区打造为集农特产品深加工、电子商务、轻工业、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特色工业园区;将关中坝园区打造为以船舶制造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园区;将邵家桥园区打造为集新型建材、教育发展和新型城市为一体的产教城深度融合示范区,全面构筑思南对外开放平台。二是发展新兴产业。做大以特色产品生产为主的制造产业,做强以石材为主的建材产业,做优以白酒为主的轻工产业,逐步完善工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兴黔船业异地搬迁、五盛肥业技改扩能,全力实施石材企业“千企改造”工程,建设石材专业市场,搭建石材交易平台。力争到2021年化工产业年产值突破5亿元,船舶及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10亿元,电子及轻工业产值突破10亿元,建材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大力发展外贸经济,力争到2021年培育利用外资企业5家以上、本地外贸企业10家以上。三是优化企业服务。推行“五个一”服务机制、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双服务”活动,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开辟审批和服务绿色通道,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建立政、银、企定期会商机制,搭建沟通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做优特色农业。以创建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为目标,促进农业主导产业裂变发展,推进园区化建设、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市场化融资,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全链条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力争到202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9.31亿元。一是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以园区景区化建设,实现农业聚合发展,促进农旅互动升级。加大对塘头、孙家坝、张家寨、许家坝省级示范园区的投入,支持塘头、板桥联合申创国家农业公园,将香坝、青杠坡生态茶产业园区和兴隆油茶产业园区打造为省级农业园区。做大做强思林精品水果园区、天桥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张家寨食用菌园区,确保到2021年建成部级农业园区2个,省、市级园区35个以上。二是大力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到2021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1000个以上,部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个、15个、120个以上。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巩固粮油基础产业,做优做强生态茶、生态畜牧、生态果蔬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花椒产业,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和壮大地方特色产业,确保粮经比稳定在40?60。强化农业品牌创建,力争到2021年创建5个省级以上品牌。

做活第三产业。一是发展全域旅游。以创建山地旅游重点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优秀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加快编制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动实施全域旅游“四个一批”工程,着力打造“千年首郡邑·百里水天堂”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业井喷式发展。创建一批A级景区、开发一批特色商品、优化一批精品线路、谋划一批经典赛事。力争到2021年创建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5个以上。积极申办全省旅发大会、全省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全市体育运动会,争取筹办“智纲智库”休闲旅游思南论坛,高水平筹办水上旅发大会,建立举办县级旅发大会长效机制。到2021年接待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45亿元。二是发展现代物流。积极申报思南综合保税区。进一步加强与成渝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的对接联系,加快推进双塘物流园区、关中坝港口物流园区建设,着力培育3家大型现代物流中心,推动物流产业迅速发展。三是发展健康产业。加快推进以乌江文化健康产业园为载体的保健养生基地、以温泉疗养城为载体的温泉养生基地、以万圣山森林公园为载体的生态养生基地建设,把思南建成有知名度、有影响力、有吸引力的康养休闲度假中心。规划建设户外康体运动基地、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建成“乌江本草园”,力争到2021年新医药大健康产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

做大信息产业。加快推进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发展,力争到2021年大数据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一是狠抓电子商务。推进电子商务深度融入实体经济,促进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着力把双塘产业园区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将思南打造为省级以上的农村电子商务扶贫示范县,到2021年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二是狠抓大数据运用。坚持“公共服务示范为引领、主要行业应用为驱动”的推广策略,将“聚通用”纵深推进,把“智慧县域”与“大数据”应用服务项目相结合,促进大数据技术在电子政务、交通物流、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管理、金融、教育等行业的全面应用。

三、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城乡统筹上实现新跨越

加快推进通道建设。一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水、陆、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建成思印城际快速干道、环白鹭湖公路以及沙沟至长坝石林、思南通用机场等项目。加快推进杭瑞高速温泉互通至黔北机场公路、思南至德江、思南至石阡、思南至沿河沿乌江城际快速干道,德江合兴经许家坝、长坝至余庆高等级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实现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双塘综合枢纽工程、思南客运枢纽示范工程、货运物流站、产业园区路网建设。规划建设文家店、牛角岩、桶井、风清、六池河、清渡河等大桥。加快做好涪陵至柳州和遵义经铜仁至吉首等铁路过境思南、铜仁经思南至德江城际铁路的前期工作。优化农村公路路网建设,加快国省干道、县乡道的提级改造,决战攻坚通组公路、园区产业路,到2021年实现组组通沥青(水泥)路,村公路通畅率100%,100%的乡镇有客运站、100%的建制村通客运、100%的国道提级改造。二是构建现代水利综合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步伐,确保骨干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均达75%以上。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山塘改扩建项目建设,新增和恢复有效灌溉面积35000亩、节水灌溉面积12000亩,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推进过水湾、沙坝、花滩子水库建设,开工一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县城新区库岸治理和塘头龙底江生态防洪工程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集中供水站和村级集中供水点,到2021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三是构建能源信息应用保障体系。争取500kv变电站落户思南。新建110kv变电站3座、35kv变电站2座。加快遵义至思南天然气长输管网建设,新建天然气储配站2座。规划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满格思南”建设,全面消除网络盲区,到2021年实现城区、园区、景区免费WiFi全覆盖。

加快推进城乡统筹。一是全力优化区域规划布局。加强规划引领,促进城乡建设、国土利用两规合一,带动多规融合。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围绕“一心二卫,四副五轴”区域发展格局,着力推动中心城区、卫星城镇和特色小镇同步发展。按照“一城两区四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持续实施主城区“北移、东扩、西进、南延”发展战略,完成安化古城打造、河东棚户区改造和城北新区建设,邵家桥新区初具规模、双塘新区基本建成。进一步加大与印江、德江、石阡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商贸物流、全域旅游、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对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协同,力争思印同城化发展基本实现。按照建设思南、沿河乌江姊妹城的要求,加快推动滨江山水旅游城市建设。二是全力推进城乡协同发展。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按照先干道、后次道、再联线的建设时序,通过新建一批快速干道、改造一批主次干道、打通一批断头路、新建一批联线路,切实优化老城区路网结构。启动实施东西两岸连线建设,规划建设乌江四桥、五桥、六桥,促进新老城区干道循环、快速联结。同步推进老城提质改造,合理配备一批智能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促使老城区能够“行得通、停得下”。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通过货币化安置拆除一批危旧房以增加空间,通过综合整治改造一批古建筑以传承文化,通过配套一批市政项目以完善设施,通过“见缝插绿”,打造山体和湿地公园以保护山水。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小城镇总规、控规、重要地段修规、示范村人居环境改造规划。以塘头镇、许家坝镇为引领,整县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加快发展一批产业定位清晰、文化内涵丰富、功能配套完善的旅游小镇、文化小镇、特色产业小镇。继续推进“1+N”联动发展模式,着力构建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新型镇村联动体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大力落实“六项行动”计划,推进道路硬化、建筑美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净化等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打造一批“唤起乡愁、留住乡貌、渗透乡情”的美丽乡村。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力度,保持田园风光。三是全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做到“建管并举、重在管理”,建立责权统一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垃圾处理场、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园林绿化、清扫保洁等服务外包,并推动社区管理创新,实现城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启动菜地整治工作,把空地、边角地绿起来。完善新老城区功能分区,加快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建设,推进划行归市,规范商贸市场秩序。

加快推进绿色发展。一是因地制宜推进生态建设。强化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饮用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实施城区、通道、园区、景区、村寨、水岸等“六绿”工程,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确保每年新增森林面积10万亩以上。积极推进部级森林城市和部级、省级、市级生态乡镇创建工程,力争到2021年创建部级生态乡镇1个以上,省级生态乡镇3个以上,省级生态村20个以上。二是与时俱进推进环境保护。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加强乌江河道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和整治乌江流域畜禽养殖污染。建成16座污水处理厂,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置,到2021年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全覆盖,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处置率达90%、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7%、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地表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四、强力推进改革开放,在创新创造上实现新跨越

强化改革推动。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打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后一公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行PPP投融资模式,推动投融资平台转型,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城镇建设、生态建设等领域,确保到2021年实现融资300亿元以上。探索用财政扶贫资金撬动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支持扶贫开发模式。探索“旅游+”模式,推进农旅、文旅、旅游与体育产业、旅游与大健康服务业深度融合。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互联网+行政执法”模式,提升行政治理能力。加快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引进和培育在经济发展、全域旅游、城镇建设、现代农业、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探索特色示范小城镇建设新模式,推进乡镇管理体制创新。

突出开放带动。用好省市旅发大会、农产品展销会、茶博会、酒博会、石博会等重大活动平台,用足“政策牌”、用活“资源牌”、打好“环境牌”,瞄准500强企业,主攻大数据、现代农业、健康医药、装备制造和全域旅游等产业,引进一批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项目,确保到2021年累计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00亿元以上。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建立与省内外发达地区政府、民间、企业多层次交流协商机制和互动合作机制,重点做好与重庆、常熟等城市的全方位交流合作。

五、强力推进幸福指数提升,在民生保障上实现新跨越

抓好文化教育。以实施大文化跨越工程为抓手,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实施“一园、两院、三中心、四大馆、五基地”工程,启动思南花灯、甩神、码头等10项地方文化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思南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到2021年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成贵州文化强县,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按照“高中教育做精、初中教育做优、小学教育做实、学前教育做特、职业教育做专”的思路,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幼儿园、九年义务和普通高中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深入实施“薄改计划”,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大班额”现象。到2021年,建成山村幼儿园150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同步抓好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和特殊教育等各项工作。

抓好卫生计生。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着力构建城镇社区15分钟、乡村30分钟健康服务圈,建成铜仁西部乌江流域中下游区域医养中心。完成县人民医院三级甲等医院、民族中医院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县妇计中心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和塘头、许家坝卫生院二级综合医院认定工作。完成乌江医院、邵家桥医养结合试点医院、思南体检中心、精神病院和31个中医馆建设,实现县乡远程医疗、中医馆建设全覆盖。全面实施两孩政策,推动生育服务管理改革,构筑计划生育社会维权机制和维权网络。

抓好社会保障。加快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加快把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城镇各类劳动者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逐步提高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到2021年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100%。

抓好就业创业。落实好“3个15万元”政策,扶持微型企业700户,建成全省县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区。深入实施“充分就业县”创建工程,多渠道促进就业,力争到2021年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万人,培训城乡各类劳动者2万人,失业率处于全省较低水平。

抓好安全稳定。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责任制,着力构建“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统筹抓好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化物品、地质灾害、特种设备、消防等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着力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全面完成“七五”普法。创新工作体制机制,筑牢法治,保障群众合理诉求。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扎实抓好统计、审计、机关事务、档案方志、供销、气象及公积金管理、民族宗教、应急管理、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认真落实好老龄事业、妇女儿童、机构编制、科协、工会、共青团、文联、党史、工商联、残疾人、计生协、红十字、政务服务、侨联等任务,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2017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17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七届人民政府任期的开局之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铜仁市工作汇报会、市委一届十一次全会以及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奋力拼搏,扎实苦干,力争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为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2017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3%以上;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7%、3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6%。力争全年出列77个贫困村、减少3.5万贫困人口。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抓好脱贫攻坚

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精准扶贫路径,着力推进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的定点包干脱贫新举措,全面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一是抓好贫困户精准管理。坚持精准识别、有效脱贫、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贫困群众进出机制,实现贫困群众应进必进、应扶尽扶、应退必退的动态管理。二是抓好产业就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市场潜力的支柱产业,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农业园区、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的比例。抓好温氏一体化生猪养殖代养户300户、2万亩花椒、2万亩优质油茶、1.2万亩精品水果、5000亩红心猕猴桃、2000亩中药材等产业化项目。实施“1户1人”和“雨露计划”,加快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三是抓好基础设施扶贫。统筹“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切实抓好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四是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完成不低于2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五是抓好生态旅游扶贫。落实好生态补偿脱贫政策,让贫困户既得到生态补偿效益,又获得劳务收益。扶持有民族特色的贫困村发展农业观光游、休闲乡村游、民族文化体验游等项目。六是抓好社会保障扶贫。深入推动教育医疗扶贫政策落实,切实解决因学致贫、因病致贫问题。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重大疾病患者等贫困人群纳入社会保障兜底范围。七是抓好金融扶贫。用好财政扶贫资金和“精扶贷”政策,大力争取扶贫基金投入,切实解决脱贫攻坚资金短缺问题。八是压实帮扶责任。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督查问责机制,让帮扶干部真蹲实驻、真心实意地帮,努力营造真抓实干的脱贫攻坚氛围。

二、切实推进项目建设

充分挖掘我县优势资源,精心包装项目,千方百计扩大项目投资,形成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做好项目争取。围绕国家投资导向,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着力在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领域谋划、储备和争取一批“管长远”的大项目,用好用活省、市和县级项目谋划储备滚动资金,聚焦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强化项目对接争取力度,切实扩大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重点做好思南港口物流基地、黔北机场连接线、船舶装备制造基地、思南通用机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二是抓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思印城际快速干道、S305塘头至山口坳公路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环白鹭湖公路、S304大河坝至青杠坡二级公路、长坝至王寨公路、温家坡至梨树沟公路,规划建设六池河公路(枫芸段)。完成县城至灯油坝公路改扩建、张家寨至胡家湾公路改造、孙家坝至大坝场油路大修。建成通村水泥路170公里,通组公路1300公里。开工建设思唐、大河坝、枫芸、凉水井4个客运站。切实做好花滩子、双河口、龙洞水库工程的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城区供水一二期工程、杨家河堤防工程和筲箕湾水库灾后重建等项目。完成2016年第一批小城镇、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大河坝35kv输变电工程,新建35kv变电站1座、35kv线路4.2千米。建设4G基站300个以上,新增150个以上行政村通宽带。三是抓好要素保障。加快推进五峰、中天公司集团化、实体化运作。积极争取城投债券发行额度。盘活和统筹使用沉淀的财政存量资金,加大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城市综合管廊、农村基础设施等项目融资贷款的谋划、申报和实施力度,确保全年新增融资贷款40亿元以上。争取国家PPP引导基金支持,积极引进大型国企、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基本农田保有量调减的机遇,抓好集镇土地修编,科学安排土地指标,确保全年争取用地指标120公顷以上。

三、切实壮大实体经济

切实抓好实体经济发展,以实体经济的发展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以实体经济的壮大推动全县综合实力提高。一是抓好新型工业。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工业“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确保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94.5亿元,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4.8亿元。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扶持微型企业150户,累计培育市场主体2.5万户,确保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60亿元。完成兴黔船业异地搬迁项目建设,推动巨鼎、玉丰、福安和飞虎石材企业稳步投产,促进盘江石材复工投产。二是抓好现代农业。将张家寨茶旅一体化园区、许家坝生态畜牧示范园区打造为3A级旅游景区。全面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示范性龙头企业2家、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培育家庭农场30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0家以上,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50人以上。新建茶园4700亩,支持思南晏茶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支持茶企申报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抓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力争100万元以上和10万元以上的村分别突破30个、100个。三是抓好信息产业。加快实施“云上思南”大数据平台和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建设,实现“大数据+”投入运行。加快推进免费WiFi建设,力争实现重点乡镇、旅游景点和公共服务区全覆盖。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培育省级电子商务龙头企业2家以上,农村淘宝、贵农网、邮政电商村级站点100个以上,打造2个电子商务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1个“淘宝村”,力争实现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突破3亿元。

四、切实抓好城镇建设

坚持以人为核心,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生态文明、山水相融、文化相传的富有思南山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一是做大做强县城。进一步完善老城区功能,以城市棚户区改造为抓手,启动实施三才口至凉水沟、天泽园宾馆至城北农贸市场、温泉路延伸线、按市政道路标准提级改造西站出口至双龙大道连线等路网项目建设,完成府后街、老客车站、小桥沟等地块的智能停车场,白鹭公园、三才口南侧、花灯广场西侧地块的地下停车场建设,持续推进城区进出口通道绿化、道路美化建设,完成思唐街道、关中坝街道可视范围内的风貌改造。进一步夯实新区基础,加快县城新区连接路、新一桥西岸引道、思南展示中心、经一路、纬一路、腾龙大道等新区项目建设。启动岩关第二隧道前期工作,完成鑫源加油站至兽王山公园门口、大岩关至中和大道路口道路提级改造工程,不断完善新区“水、电、路、讯、气”等基础设施和“教、科、文、卫、体”等公共服务设施。积极争取碧桂园项目尽快落地,加快推进花样年(多维国际)、思丰财富广场、中伟广场、天街等项目建设,完成房开项目投资6亿元以上。二是做特做靓城镇。推广应用塘头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经验,支持许家坝镇、长坝镇加快示范小城镇建设,启动大坝场镇、张家寨镇创建示范小城镇,支持思林乡、文家店镇、三道水乡、板桥镇、亭子坝镇创建特色小镇。重点以“8+X”为抓手,整合易地扶贫搬迁、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财政“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全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集镇服务功能,促进就地就近城镇化。三是做优做美乡村。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和村庄环境整治力度,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建设,确保完成50个以上村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四是做精做细管理。完成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农贸市场、智能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网格化”管理,加大城区户外广告、夜宵市场、建筑工地、城区交通等领域整治力度,全面治理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等行为。

五、切实抓好全域旅游

坚持“规划全覆盖、项目大突破、要素快配置、服务更优化、业态巧布局、机制大创新”的思路,围绕高水平举办全县首届旅发大会做规划、谋项目、强基础、抓服务,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确保全年接待游客563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42亿元以上,同比增长40%以上。一是加快景区建设。完成全域旅游规划、山地旅游规划、白鹭湖景区规划、山城夜景规划等10个重点规划以及59个乡村旅游扶贫村规划。实施景区建设“三个三”计划,启动白鹭湖水上休闲体验景区、万圣山森林公园景区、安化古城历史文化景区3个景区升级改造工程,完善九天温泉、兽王山公园、石林景区3个景区配套设施,建成郝家湾休闲度假景区、张家寨茶旅一体化景区、黑鹅溪乡村旅游景区。推进“醉美渔乡·诗画思林”、“傩戏小镇”文家店、“江枫渔火”牛角岩、“水韵渔歌”三道水等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启动环白鹭湖公路、环六池河公路(枫芸段)、乌江腾龙峡大桥、六池河大桥、文家店大桥等景观路桥建设,打造塘头匝道至郝家湾景区、塘头至白鹭湖景区特色景观带。推进城区房顶绿化美化、江岸路桥美化亮化,尽快形成特色景区集聚效应,加快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步伐。加快景区景点交通网络、人行步道、游客接待中心、购物场所、医疗卫生、酒店饭馆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景区接待功能。二是加强业态融合。深度开发具有思南特色的系列生态茶产品、系列农特产品、系列文化产品和手工艺品,鼓励发展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组建旅游商品销售公司,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提升“旅游+”发展实效,延伸旅游产业发展链条,增强旅游产业的带动力和竞争力。三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美丽在思南”活动,制定并落实专项宣传与常规宣传相结合、媒体宣传与活动宣传相结合、市场主体宣传与游客互动宣传相结合、形象展示与产品推介相结合、优化环境与提升服务相结合的“五结合”宣传措施,增强思南旅游品牌知名度、传播力和影响力。

六、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抓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将思南打造成生态优美、社会和谐、人居舒适的生态文明示范区。一是抓好生态建设。继续实施石漠化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地质灾害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启动城区、河堤、主要干道及周边山体、高速通道绿化工作,完成营造林建设13万亩,确保森林覆盖率达55.2%以上。启动万圣山国家森林公园申报工作,推进白鹭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开发、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持续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行为。二是抓好环境保护。持续开展环境保护“六个一律”行动和执法风暴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新增3座污水处理厂、10个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完成全县1000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生态村镇建设,确保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各1个。抓好扬尘和餐饮油烟污染治理,确保县城全年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优良标准的天数占比97%以上。

七、切实抓好改革创新

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改革举措往前排,找准改革着力点、突破口,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一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围绕PPP项目策划、科技特派员服务、三社联动融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育教学改革等事项,打造一批改革亮点;围绕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镇村联动、旅游景区产权改革、“三变”改革、区域化党建等任务,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持续推进投融资体制、电子商务、税务体制、城镇管理体制、法治政府建设、农村发展机制、全域旅游、社会保障、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公共资源配置等领域改革。二是推进招商引资。深度谋划和包装一批产业链长、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引进500强企业1家以上,力争实现30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省外项目到位资金达30亿元,全年完成到位资金100亿元。重点在现代物流园区、休闲疗养中心、新型集装箱生产、石材综合开发、中药材综合开发、水上乐园、部级水上体育竞赛项目训练基地、光伏发电等项目上取得突破。

八、切实抓好民生事业

把民生放在最重要位置,加大民生投入,切实解决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一是优先发展文化教育。深入推进“大文化”跨越工程,开展经典之歌、经典之书、经典之画等《思南经典》系列文化作品征集,启动思南夜郎文化、花灯文化、田秋文化等文化课题研究。启动国家一级图书馆创建、田秋文化园规划建设等重点工作,强化文物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申报工作。以“教师优培、学生优教、设施优建、环境优管”为主要内容,实施教育提质增效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方筹资12亿元,建成市级示范幼儿园1所、县级示范幼儿园3所、“四在学校·幸福校园”示范校5所,异地迁建思南第九中学、第十中学、青杠坡中学、杨家坳中学、亭子坝中学、长坝中学、合朋溪小学,新建沙沟中学、县实验幼儿园总园、许家坝第二幼儿园,扩建县第八中学。完成思南中学整体搬迁,确保思南中学申创为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启动第六中学申创省级示范性高中工作。二是提高保障水平。做好城乡低保提标核查工作,确保保障标准增幅达10%以上。扎实做好新农合筹资工作,确保参合率达99%以上。实行扩面征缴,确保全县各险种参保人数49万人以上。建成农村敬老院2所、日间照料中心2所。建成塘头、许家坝殡仪服务站。三是做好就业创业。完成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成职业培训1800人以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0人以上;新增“雁归人员”创业就业3500人以上。四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公共文化和公共体育体系,建成13个标准文化广场、12个农体工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和卫生应急体系,实现居民健康卡发行应用全覆盖。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现签约率达85%。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完成县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启动塘头镇、许家坝镇卫生院二级综合医院认定工作。完成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项目82个。完善计划生育全程服务管理,提升妇幼健康保障水平。五是创新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平安思南”、“7+5”治安专项整治行动,完善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和犯罪适时控制机制。坚持以法治思维处理问题,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六是抓好安全生产。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统筹抓好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化物品、地质灾害、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消防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同时,抓好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行政环境、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切实提升政府公信力和社会满意度。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干事。严格遵守和国家宪法法律,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并报告工作,主动与县政协协商讨论重大事项,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牢固树立法治理念,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政府工作。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实现依法行政与行政审判监督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政府合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确保文件合规、合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建设,做到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

坚持科学理政,高效干事。弘扬“八争”精神,扎实抓好政策研究,切实增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的分析研判意识,不断提高策划项目、引进项目、运作项目和融资方面的能力;弘扬“钉钉子”精神,推行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事、落实到人、落实到具体措施、落实到时间节点,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强化工作调度和绩效考核,不断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完善政务督查、行政问责等机制,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弘扬“调查研究”之风,聚焦大扶贫、大数据、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供给侧改革、民生改善等领域的突出问题,着力破解发展难题。

坚持廉洁从政,干净干事。深入贯彻“两准则、四条例”,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监督约束,适应电子化招投标改革,规范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加大涉农资金、民生资金、扶贫项目监督检查力度,着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切实解决、与民争利和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塑造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控一般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村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范文第8篇

(2016年12 月 7日在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委副书记、县长 席龙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不利因素和县内地质滑坡、连续干旱、特大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多重困难和严峻考验,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实施主基调主战略,大力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代会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过去五年,是我县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预计到2016年底,完成生产总值 116.6 亿元,是2011年的2.3倍,年均增长15.37%;财政总收入达到 10.01亿元,是2011年的 2.46倍,年均增长19.73%;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4.56亿元,是前五年的4.5倍,年均增长36.7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186 元、7418元,是2011年的1.8倍、2倍,年均增长12.2%、15.0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29.7亿元、112.61亿元,是2011年的2.34倍、2.46倍,年均增长18.73%、19.87%。

过去五年,是我县产业结构调整最优的五年。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5?27?48,实现二产超一产目标。工业经济总量年均增长38%,规模工业总产值从不足12亿元增加到85.62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从2.8亿元增加到22.8亿元,规模工业企业户数从12户增加至80户。贵州思南经济开发区申创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投资188.2亿元;建成标准厂房46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16个。累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7.12亿元,建成以生态茶、生态畜牧、生态果蔬为主导产业的省、市、县、乡级农业园区78个,创建部级示范专业合作社3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88家。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称号和全国首批茶乡之旅特色线路,建成部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成功申创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1个,成功申创思南石林省级旅游度假区。新建星级酒店3家、规模酒店12家,累计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亿元。成功举办了三届全国舞龙邀请赛,承办了全市第三届旅发大会、第四届旅游业融合与创新论坛等重大活动30余场次,先后获得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最美中国·文化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城市、首批中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最美中国魅力休闲之城、思南乌江水利风景区、中国楠木之乡等荣誉。新增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103个,建成电子商务O2O体验一条街,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40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2亿元增加到25.75亿元。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61个,到位资金382.86亿元。完成融资到位资金93.97亿元。

过去五年,是我县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一是城镇建设实现华丽转身。完成城镇建设投资65亿元,新建了双塘大道、中和大道、温泉大道等8条市政大道,县城规划区面积拓展到5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6.63%。新建广场12个、小花园160个、公厕26座、停车位8000多个。争取用地指标2314公顷,完成房地产投资43亿元,房开建筑面积达450万平方米。塘头镇、长坝镇分别被评选为省、市示范小城镇,许家坝镇被评为省定市级示范小城镇。建成保障性住房31972套,新农村示范点91个,改造农村危房32221户,完成扶贫生态移民搬迁21291人。二是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完成交通投资121亿元,建成交通项目900多个,杭瑞、思剑高速思南段建成通车,乌江航道成功试航,改造国省干道135公里,结束了县内无高速、无国道的历史。建成通村水泥路2008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4207.55公里,较2011年增加779.61公里,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完成水利投资36.21亿元,建成山区现代水利塘头试点项目,新建过水湾、?⒛菊?⑸嘲拥纫慌?歉伤?垂こ蹋??尾∠账??8座,完成河道治理71.8公里,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44个,有效解决31.34万农村居民及师生的用水问题。完成电力、通讯投资7.52亿元,基本完成城区电网升级改造,新建和改造线路3631公里,村网改造率、通电率、户表改造率达到100%,全面实现城乡同网同价。4G网络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全面迈入了全光网通信时代。三是城乡环境得到综合整治。完成14个乡镇25个村人居环境改造,完成营造林面积43.64万亩,实施退耕还林13.5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建成污水处理厂9座。全县集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达100%,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到Ⅱ级标准。塘头镇、板桥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青龙村等8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塘头镇、许家坝镇、合朋溪镇被命名为国家卫生乡镇。

过去五年,是我县改革成效最佳的五年。围绕城镇建设、农村扶贫开发等 16个领域深入推进改革,探索出了“以水养水” 模式、农村公路“建、管、养”一体化模式、城市环卫社会化管理、青杠坝村综合改革、小德浩村“五部制”管理、乡镇区域联动执法、旅游后发赶超新模式、“六强六新”刑释人员安置帮教新机制、共青团综合改革等46项经验。争取了中职教育改革、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14项部级和省级改革试点。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全国三资管理示范县、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农村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园区等10多项“国字号”荣誉。

过去五年,是我县社会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一是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建立了“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全县20个乡镇实现减贫摘帽目标,共减少贫困人口16.4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38.7%降至16.35%。二是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新建农村敬老院11所、农村互助幸福院195个、全省县级一流儿童福利院1所。发放城乡低保金7.16亿元、农村五保供养金2.1亿元、医疗救助金6378万元。累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5000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3600人,促进转移就业86900人次。发放就业贴息小额担保贷款3.5亿元,扶持创业5800人,带动就业16000人。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43%。三是民生事业不断进步。新建中小学9所、幼儿园27所,完成65所寄宿制小学建设和11所初中校舍改造,思南中学新校区、县职校新校区基本建成。思南中学申类工作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县职校跻身全国1000所改革发展示范校和全省重点中职校。中、高考成绩一直稳居全市榜首和全省前列。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场所49个、农家书屋489个。县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公共文化馆,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公共图书馆。新建档案馆一座。建成卫生计生项目497个,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县人民医院被认定为三级综合医院、县民族中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文家店镇卫生院被评为全国满意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建立了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了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远程医疗、乡镇卫生院职业医师、农村中小学校医、大病商保等五个全覆盖。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国家圆梦女孩志愿行动在我县启动。四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案件、刑事案件全面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满意度逐年上升。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降,无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成功创建为“无传销县”,“平安思南”建设成效明显。始终保持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县称号。全面完成“六五”普法,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和全国法治宣传示范县称号。审计、统计、供销、民族宗教、机构编制、外事侨务、国防教育、机关事务、人防、气象、老龄事业、妇女儿童、工会、共青团、档案方志、文学艺术、党史、残疾人和住房公积金等事业全面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改善。累计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79.9万件,期内办结率达100%。效能建设进一步提升。制定并公布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减少行政审批事项162项,优化办事流程217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依法行政进一步强化。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80多次,向县政协通报专项工作16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案769件、政协委员提案452件,办复率为100%。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推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共立案572件678人,给予党政纪处分613人,挽回经济损失9700余万元,营造了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思南的发展成效显著、成果丰硕、成绩斐然,这是正确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积极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思部队、公安干警、武警和消防官兵,向省市驻思单位,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思南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使命任重道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提质增效形势严峻。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来源单一,支撑产业培育不足,二三产业欠发达。二是要素制约加剧。土地利用不够好,企业融资困难,物流成本高,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等。三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重道远。四是干部素质能力提升任务艰巨。部分干部的法治思维、责任意识和执行能力不强,与新常态下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勇于担当,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是全县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同步小康的重要时期,更是我县负重赶超、奋力翻番的历史转折点。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工作总纲,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引,秉持“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建设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试点县,加快建成乌江生态经济走廊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这一定位,致力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创新及民生保障,努力走出一条后发赶超、跨越崛起的发展新路,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7年-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9:35:46;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12%;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城镇化率达50%以上。到2018年实现整县脱贫,2020年实现279个贫困村出列、现行标准下9.7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未来五年,我们将围绕“五个强力推进”,努力实现“五个新跨越”。

一、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在脱贫攻坚上实现新跨越

大力实施“33668”扶贫攻坚计划、脱贫攻坚“十大行动”和定点包干帮扶新举措,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着力完善扶贫机制。完善精准识别机制,精准了解致贫原因和贫困程度,精准制定差别化帮扶措施,真正实现到村到户到人。完善社会扶贫帮扶机制,加强企业帮扶、集团帮扶、对口帮扶、党建帮扶措施,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完善财政金融扶贫机制,推动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创新实施“特惠贷”,大力争取扶贫基金投入,不断完善脱贫攻坚资金筹集机制,全面解决脱贫攻坚资金难题。完善脱贫攻坚考核机制,将脱贫攻坚实绩考核延伸到乡镇和村,建立差异化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定点包干帮扶机制,健全县直部门和县乡干部帮扶体系,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壮大帮扶主体,创新帮扶手段,落实帮扶责任,确保贫困对象村村有人扶、户户有人帮、事事有钱办,实现真心实意帮、真金白银扶。

着力实施脱贫工程。一要打好产业就业攻坚战。以农业园区为载体,以“三个万元”工程为抓手,着力壮大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重点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绿色产业体系,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要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大力推进水、电、路、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解决交通毛细血管不畅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贫困村道路硬化率、饮水安全达标率、安全用电率、网络通达率全部达到100%。三要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严格按照“四定模式”,完成易地搬迁贫困人口4万人。盘活被搬迁群众的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块地,统筹就业、就学和就医三大问题,衔接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三类保障,建设迁入地经营性用房、农用地、公共服务站三个场所,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四要打好公共服务提升攻坚战。扎实推进教育扶贫,积极实施“雨露计划”,切实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深入实施职教扶贫“1户1人”计划,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就业。扎实推进医疗扶贫,巩固完善三重医疗保障制度,提高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推进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全覆盖,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扎实推进兜底扶贫,切实做好扶贫对象与农村低保对象的衔接工作,推动贫困线与低保线“双线合一”。扎实推进金融扶贫,做足做好各项金融政策,争取150亿元扶贫基金,全面解决贫困村、贫困人口发展“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二、强力推进产业提质,在加速发展上实现新跨越

做强新型工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新型轻工业、商贸物流等新兴产业,力争到2021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超过40亿元。一是夯实发展平台。以贵州思南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加快“一区三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壮大园区产业,将双塘园区打造为集农特产品深加工、电子商务、轻工业、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特色工业园区;将关中坝园区打造为以船舶制造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园区;将邵家桥园区打造为集新型建材、教育发展和新型城市为一体的产教城深度融合示范区,全面构筑思南对外开放平台。二是发展新兴产业。做大以特色产品生产为主的制造产业,做强以石材为主的建材产业,做优以白酒为主的轻工产业,逐步完善工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兴黔船业异地搬迁、五盛肥业技改扩能,全力实施石材企业“千企改造”工程,建设石材专业市场,搭建石材交易平台。力争到2021年化工产业年产值突破5亿元,船舶及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10亿元,电子及轻工业产值突破10亿元,建材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大力发展外贸经济,力争到2021年培育利用外资企业5家以上、本地外贸企业10家以上。三是优化企业服务。推行“五个一”服务机制、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双服务”活动,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开辟审批和服务绿色通道,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建立政、银、企定期会商机制,搭建沟通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做优特色农业。以创建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为目标,促进农业主导产业裂变发展,推进园区化建设、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市场化融资,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全链条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力争到202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9.31亿元。一是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以园区景区化建设,实现农业聚合发展,促进农旅互动升级。加大对塘头、孙家坝、张家寨、许家坝省级示范园区的投入,支持塘头、板桥联合申创国家农业公园,将香坝、青杠坡生态茶产业园区和兴隆油茶产业园区打造为省级农业园区。做大做强思林精品水果园区、天桥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张家寨食用菌园区,确保到2021年建成部级农业园区2个,省、市级园区35个以上。二是大力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到2021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1000个以上,部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个、15个、120个以上。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巩固粮油基础产业,做优做强生态茶、生态畜牧、生态果蔬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花椒产业,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和壮大地方特色产业,确保粮经比稳定在40?60。强化农业品牌创建,力争到2021年创建5个省级以上品牌。

做活第三产业。一是发展全域旅游。以创建山地旅游重点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优秀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加快编制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动实施全域旅游“四个一批”工程,着力打造“千年首郡邑·百里水天堂”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业井喷式发展。创建一批A级景区、开发一批特色商品、优化一批精品线路、谋划一批经典赛事。力争到2021年创建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5个以上。积极申办全省旅发大会、全省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全市体育运动会,争取筹办“智纲智库”休闲旅游思南论坛,高水平筹办水上旅发大会,建立举办县级旅发大会长效机制。到2021年接待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45亿元。二是发展现代物流。积极申报思南综合保税区。进一步加强与成渝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的对接联系,加快推进双塘物流园区、关中坝港口物流园区建设,着力培育3家大型现代物流中心,推动物流产业迅速发展。三是发展健康产业。加快推进以乌江文化健康产业园为载体的保健养生基地、以温泉疗养城为载体的温泉养生基地、以万圣山森林公园为载体的生态养生基地建设,把思南建成有知名度、有影响力、有吸引力的康养休闲度假中心。规划建设户外康体运动基地、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建成“乌江本草园”,力争到2021年新医药大健康产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

做大信息产业。加快推进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发展,力争到2021年大数据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一是狠抓电子商务。推进电子商务深度融入实体经济,促进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着力把双塘产业园区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将思南打造为省级以上的农村电子商务扶贫示范县,到2021年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二是狠抓大数据运用。坚持“公共服务示范为引领、主要行业应用为驱动”的推广策略,将“聚通用”纵深推进,把“智慧县域”与“大数据”应用服务项目相结合,促进大数据技术在电子政务、交通物流、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管理、金融、教育等行业的全面应用。

三、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城乡统筹上实现新跨越

加快推进通道建设。一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水、陆、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建成思印城际快速干道、环白鹭湖公路以及沙沟至长坝石林、思南通用机场等项目。加快推进杭瑞高速温泉互通至黔北机场公路、思南至德江、思南至石阡、思南至沿河沿乌江城际快速干道,德江合兴经许家坝、长坝至余庆高等级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实现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双塘综合枢纽工程、思南客运枢纽示范工程、货运物流站、产业园区路网建设。规划建设文家店、牛角岩、桶井、风清、六池河、清渡河等大桥。加快做好涪陵至柳州和遵义经铜仁至吉首等铁路过境思南、铜仁经思南至德江城际铁路的前期工作。优化农村公路路网建设,加快国省干道、县乡道的提级改造,决战攻坚通组公路、园区产业路,到2021年实现组组通沥青(水泥)路,村公路通畅率100%,100%的乡镇有客运站、100%的建制村通客运、100%的国道提级改造。二是构建现代水利综合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步伐,确保骨干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均达75%以上。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山塘改扩建项目建设,新增和恢复有效灌溉面积35000亩、节水灌溉面积12000亩,改善灌溉面积 25万亩。推进过水湾、沙坝、花滩子水库建设,开工一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县城新区库岸治理和塘头龙底江生态防洪工程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集中供水站和村级集中供水点,到2021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三是构建能源信息应用保障体系。争取500kv变电站落户思南。新建110kv变电站3座、35kv变电站2座。加快遵义至思南天然气长输管网建设,新建天然气储配站2座。规划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满格思南”建设,全面消除网络盲区,到2021年实现城区、园区、景区免费WiFi全覆盖。

加快推进城乡统筹。一是全力优化区域规划布局。加强规划引领,促进城乡建设、国土利用两规合一,带动多规融合。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围绕“一心二卫,四副五轴”区域发展格局,着力推动中心城区、卫星城镇和特色小镇同步发展。按照“一城两区四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持续实施主城区“北移、东扩、西进、南延”发展战略,完成安化古城打造、河东棚户区改造和城北新区建设,邵家桥新区初具规模、双塘新区基本建成。进一步加大与印江、德江、石阡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商贸物流、全域旅游、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对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协同,力争思印同城化发展基本实现。按照建设思南、沿河乌江姊妹城的要求,加快推动滨江山水旅游城市建设。二是全力推进城乡协同发展。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按照先干道、后次道、再联线的建设时序,通过新建一批快速干道、改造一批主次干道、打通一批断头路、新建一批联线路,切实优化老城区路网结构。启动实施东西两岸连线建设,规划建设乌江四桥、五桥、六桥,促进新老城区干道循环、快速联结。同步推进老城提质改造,合理配备一批智能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促使老城区能够“行得通、停得下”。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通过货币化安置拆除一批危旧房以增加空间,通过综合整治改造一批古建筑以传承文化,通过配套一批市政项目以完善设施,通过“见缝插绿”,打造山体和湿地公园以保护山水。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小城镇总规、控规、重要地段修规、示范村人居环境改造规划。以塘头镇、许家坝镇为引领,整县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加快发展一批产业定位清晰、文化内涵丰富、功能配套完善的旅游小镇、文化小镇、特色产业小镇。继续推进“1+N”联动发展模式,着力构建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新型镇村联动体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大力落实“六项行动”计划,推进道路硬化、建筑美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净化等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打造一批“唤起乡愁、留住乡貌、渗透乡情”的美丽乡村。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力度,保持田园风光。三是全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做到“建管并举、重在管理”,建立责权统一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垃圾处理场、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园林绿化、清扫保洁等服务外包,并推动社区管理创新,实现城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启动菜地整治工作,把空地、边角地绿起来。完善新老城区功能分区,加快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建设,推进划行归市,规范商贸市场秩序。

加快推进绿色发展。一是因地制宜推进生态建设。强化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饮用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实施城区、通道、园区、景区、村寨、水岸等“六绿”工程,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确保每年新增森林面积10万亩以上。积极推进部级森林城市和部级、省级、市级生态乡镇创建工程,力争到2021年创建部级生态乡镇1个以上,省级生态乡镇3个以上,省级生态村20个以上。二是与时俱进推进环境保护。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加强乌江河道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和整治乌江流域畜禽养殖污染。建成16座污水处理厂,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置,到2021年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全覆盖,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处置率达90%、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7%、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地表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四、强力推进改革开放,在创新创造上实现新跨越

强化改革推动。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打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后一公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行PPP投融资模式,推动投融资平台转型,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城镇建设、生态建设等领域,确保到2021年实现融资300亿元以上。探索用财政扶贫资金撬动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支持扶贫开发模式。探索“旅游+”模式,推进农旅、文旅、旅游与体育产业、旅游与大健康服务业深度融合。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互联网+行政执法”模式,提升行政治理能力。加快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引进和培育在经济发展、全域旅游、城镇建设、现代农业、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探索特色示范小城镇建设新模式,推进乡镇管理体制创新。

突出开放带动。用好省市旅发大会、农产品展销会、茶博会、酒博会、石博会等重大活动平台,用足“政策牌”、用活“资源牌”、打好“环境牌”,瞄准500强企业,主攻大数据、现代农业、健康医药、装备制造和全域旅游等产业,引进一批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项目,确保到2021年累计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00亿元以上。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建立与省内外发达地区政府、民间、企业多层次交流协商机制和互动合作机制,重点做好与重庆、常熟等城市的全方位交流合作。

五、强力推进幸福指数提升,在民生保障上实现新跨越

抓好文化教育。以实施大文化跨越工程为抓手,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实施“一园、两院、三中心、四大馆、五基地”工程,启动思南花灯、甩神、码头等10项地方文化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思南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到2021年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成贵州文化强县,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按照“高中教育做精、初中教育做优、小学教育做实、学前教育做特、职业教育做专”的思路,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幼儿园、九年义务和普通高中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深入实施“薄改计划”,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大班额”现象。到2021年,建成山村幼儿园150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同步抓好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和特殊教育等各项工作。

抓好卫生计生。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着力构建城镇社区15分钟、乡村30分钟健康服务圈,建成铜仁西部乌江流域中下游区域医养中心。完成县人民医院三级甲等医院、民族中医院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县妇计中心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和塘头、许家坝卫生院二级综合医院认定工作。完成乌江医院、邵家桥医养结合试点医院、思南体检中心、精神病院和31个中医馆建设,实现县乡远程医疗、中医馆建设全覆盖。全面实施两孩政策,推动生育服务管理改革,构筑计划生育社会维权机制和维权网络。

抓好社会保障。加快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加快把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城镇各类劳动者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逐步提高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到2021年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100%。

抓好就业创业。落实好“3个15万元”政策,扶持微型企业700户,建成全省县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区。深入实施“充分就业县”创建工程,多渠道促进就业,力争到2021年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万人,培训城乡各类劳动者2万人,失业率处于全省较低水平。

抓好安全稳定。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责任制,着力构建“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统筹抓好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化物品、地质灾害、特种设备、消防等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着力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全面完成“七五”普法。创新工作体制机制,筑牢法治,保障群众合理诉求。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扎实抓好统计、审计、机关事务、档案方志、供销、气象及公积金管理、民族宗教、应急管理、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认真落实好老龄事业、妇女儿童、机构编制、科协、工会、共青团、文联、党史、工商联、残疾人、计生协、红十字、政务服务、侨联等任务,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2017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17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七届人民政府任期的开局之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铜仁市工作汇报会、市委一届十一次全会以及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奋力拼搏,扎实苦干,力争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为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2017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3%以上;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7%、3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6%。力争全年出列77个贫困村、减少3.5万贫困人口。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抓好脱贫攻坚

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精准扶贫路径,着力推进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的定点包干脱贫新举措,全面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一是抓好贫困户精准管理。坚持精准识别、有效脱贫、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贫困群众进出机制,实现贫困群众应进必进、应扶尽扶、应退必退的动态管理。二是抓好产业就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市场潜力的支柱产业,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农业园区、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的比例。抓好温氏一体化生猪养殖代养户300户、2万亩花椒、2万亩优质油茶、1.2万亩精品水果、5000亩红心猕猴桃、2000亩中药材等产业化项目。实施“1户1人” 和“雨露计划”,加快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三是抓好基础设施扶贫。统筹“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切实抓好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四是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完成不低于2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五是抓好生态旅游扶贫。落实好生态补偿脱贫政策,让贫困户既得到生态补偿效益,又获得劳务收益。扶持有民族特色的贫困村发展农业观光游、休闲乡村游、民族文化体验游等项目。六是抓好社会保障扶贫。深入推动教育医疗扶贫政策落实,切实解决因学致贫、因病致贫问题。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重大疾病患者等贫困人群纳入社会保障兜底范围。七是抓好金融扶贫。用好财政扶贫资金和“精扶贷”政策,大力争取扶贫基金投入,切实解决脱贫攻坚资金短缺问题。八是压实帮扶责任。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督查问责机制,让帮扶干部真蹲实驻、真心实意地帮,努力营造真抓实干的脱贫攻坚氛围。

二、切实推进项目建设

充分挖掘我县优势资源,精心包装项目,千方百计扩大项目投资,形成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做好项目争取。围绕国家投资导向,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着力在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领域谋划、储备和争取一批“管长远”的大项目,用好用活省、市和县级项目谋划储备滚动资金,聚焦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强化项目对接争取力度,切实扩大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重点做好思南港口物流基地、黔北机场连接线、船舶装备制造基地、思南通用机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二是抓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思印城际快速干道、S305塘头至山口坳公路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环白鹭湖公路、S304大河坝至青杠坡二级公路、长坝至王寨公路、温家坡至梨树沟公路,规划建设六池河公路(枫芸段)。完成县城至灯油坝公路改扩建、张家寨至胡家湾公路改造、孙家坝至大坝场油路大修。建成通村水泥路170公里,通组公路1300公里。开工建设思唐、大河坝、枫芸、凉水井4个客运站。切实做好花滩子、双河口、龙洞水库工程的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城区供水一二期工程、杨家河堤防工程和筲箕湾水库灾后重建等项目。完成2016年第一批小城镇、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大河坝35kv输变电工程,新建35kv变电站1座、35kv线路4.2千米。建设4G基站300个以上,新增150个以上行政村通宽带。三是抓好要素保障。加快推进五峰、中天公司集团化、实体化运作。积极争取城投债券发行额度。盘活和统筹使用沉淀的财政存量资金,加大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城市综合管廊、农村基础设施等项目融资贷款的谋划、申报和实施力度,确保全年新增融资贷款40亿元以上。争取国家PPP引导基金支持,积极引进大型国企、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基本农田保有量调减的机遇,抓好集镇土地修编,科学安排土地指标,确保全年争取用地指标120公顷以上。

三、切实壮大实体经济

切实抓好实体经济发展,以实体经济的发展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以实体经济的壮大推动全县综合实力提高。一是抓好新型工业。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工业“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确保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94.5亿元,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4.8亿元。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扶持微型企业150户,累计培育市场主体2.5万户,确保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60亿元。完成兴黔船业异地搬迁项目建设,推动巨鼎、玉丰、福安和飞虎石材企业稳步投产,促进盘江石材复工投产。二是抓好现代农业。将张家寨茶旅一体化园区、许家坝生态畜牧示范园区打造为3A级旅游景区。全面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示范性龙头企业2家、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培育家庭农场30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0家以上,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50人以上。新建茶园4700亩,支持思南晏茶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支持茶企申报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抓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力争100万元以上和10万元以上的村分别突破30个、100个。三是抓好信息产业。加快实施“云上思南”大数据平台和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建设,实现“大数据+”投入运行。加快推进免费WiFi建设,力争实现重点乡镇、旅游景点和公共服务区全覆盖。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培育省级电子商务龙头企业2家以上,农村淘宝、贵农网、邮政电商村级站点100个以上,打造2个电子商务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1个“淘宝村”,力争实现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突破3亿元。

四、切实抓好城镇建设

坚持以人为核心,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生态文明、山水相融、文化相传的富有思南山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一是做大做强县城。进一步完善老城区功能,以城市棚户区改造为抓手,启动实施三才口至凉水沟、天泽园宾馆至城北农贸市场、温泉路延伸线、按市政道路标准提级改造西站出口至双龙大道连线等路网项目建设,完成府后街、老客车站、小桥沟等地块的智能停车场,白鹭公园、三才口南侧、花灯广场西侧地块的地下停车场建设,持续推进城区进出口通道绿化、道路美化建设,完成思唐街道、关中坝街道可视范围内的风貌改造。进一步夯实新区基础,加快县城新区连接路、新一桥西岸引道、思南展示中心、经一路、纬一路、腾龙大道等新区项目建设。启动岩关第二隧道前期工作,完成鑫源加油站至兽王山公园门口、大岩关至中和大道路口道路提级改造工程,不断完善新区“水、电、路、讯、气”等基础设施和“教、科、文、卫、体”等公共服务设施。积极争取碧桂园项目尽快落地,加快推进花样年(多维国际)、思丰财富广场、中伟广场、天街等项目建设,完成房开项目投资6亿元以上。二是做特做靓城镇。推广应用塘头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经验,支持许家坝镇、长坝镇加快示范小城镇建设,启动大坝场镇、张家寨镇创建示范小城镇,支持思林乡、文家店镇、三道水乡、板桥镇、亭子坝镇创建特色小镇。重点以“8+X”为抓手,整合易地扶贫搬迁、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财政“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全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集镇服务功能,促进就地就近城镇化。三是做优做美乡村。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和村庄环境整治力度,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建设,确保完成50个以上村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四是做精做细管理。完成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农贸市场、智能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网格化”管理,加大城区户外广告、夜宵市场、建筑工地、城区交通等领域整治力度,全面治理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等行为。

五、切实抓好全域旅游

坚持“规划全覆盖、项目大突破、要素快配置、服务更优化、业态巧布局、机制大创新”的思路,围绕高水平举办全县首届旅发大会做规划、谋项目、强基础、抓服务,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确保全年接待游客563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42亿元以上,同比增长40%以上。一是加快景区建设。完成全域旅游规划、山地旅游规划、白鹭湖景区规划、山城夜景规划等10个重点规划以及59个乡村旅游扶贫村规划。实施景区建设“三个三”计划,启动白鹭湖水上休闲体验景区、万圣山森林公园景区、安化古城历史文化景区3个景区升级改造工程,完善九天温泉、兽王山公园、石林景区3个景区配套设施,建成郝家湾休闲度假景区、张家寨茶旅一体化景区、黑鹅溪乡村旅游景区。推进“醉美渔乡·诗画思林”、“傩戏小镇”文家店、“江枫渔火”牛角岩、“水韵渔歌”三道水等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启动环白鹭湖公路、环六池河公路(枫芸段)、乌江腾龙峡大桥、六池河大桥、文家店大桥等景观路桥建设,打造塘头匝道至郝家湾景区、塘头至白鹭湖景区特色景观带。推进城区房顶绿化美化、江岸路桥美化亮化,尽快形成特色景区集聚效应,加快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步伐。加快景区景点交通网络、人行步道、游客接待中心、购物场所、医疗卫生、酒店饭馆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景区接待功能。二是加强业态融合。深度开发具有思南特色的系列生态茶产品、系列农特产品、系列文化产品和手工艺品,鼓励发展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组建旅游商品销售公司,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提升“旅游+”发展实效,延伸旅游产业发展链条,增强旅游产业的带动力和竞争力。三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美丽在思南”活动,制定并落实专项宣传与常规宣传相结合、媒体宣传与活动宣传相结合、市场主体宣传与游客互动宣传相结合、形象展示与产品推介相结合、优化环境与提升服务相结合的“五结合”宣传措施,增强思南旅游品牌知名度、传播力和影响力。

六、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抓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将思南打造成生态优美、社会和谐、人居舒适的生态文明示范区。一是抓好生态建设。继续实施石漠化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地质灾害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启动城区、河堤、主要干道及周边山体、高速通道绿化工作,完成营造林建设13万亩,确保森林覆盖率达55.2%以上。启动万圣山国家森林公园申报工作,推进白鹭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开发、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持续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行为。二是抓好环境保护。持续开展环境保护“六个一律”行动和执法风暴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新增3座污水处理厂、10个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完成全县1000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生态村镇建设,确保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各1个。抓好扬尘和餐饮油烟污染治理,确保县城全年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优良标准的天数占比97%以上。

七、切实抓好改革创新

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改革举措往前排,找准改革着力点、突破口,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一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围绕PPP项目策划、科技特派员服务、三社联动融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育教学改革等事项,打造一批改革亮点;围绕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镇村联动、旅游景区产权改革、“三变”改革、区域化党建等任务,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持续推进投融资体制、电子商务、税务体制、城镇管理体制、法治政府建设、农村发展机制、全域旅游、社会保障、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公共资源配置等领域改革。二是推进招商引资。深度谋划和包装一批产业链长、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引进500强企业1家以上,力争实现30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省外项目到位资金达30亿元,全年完成到位资金100亿元。重点在现代物流园区、休闲疗养中心、新型集装箱生产、石材综合开发、中药材综合开发、水上乐园、部级水上体育竞赛项目训练基地、光伏发电等项目上取得突破。

八、切实抓好民生事业

把民生放在最重要位置,加大民生投入,切实解决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一是优先发展文化教育。深入推进“大文化”跨越工程,开展经典之歌、经典之书、经典之画等《思南经典》系列文化作品征集,启动思南夜郎文化、花灯文化、田秋文化等文化课题研究。启动国家一级图书馆创建、田秋文化园规划建设等重点工作,强化文物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申报工作。以“教师优培、学生优教、设施优建、环境优管”为主要内容,实施教育提质增效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方筹资12亿元,建成市级示范幼儿园1所、县级示范幼儿园3所、“四在学校·幸福校园”示范校5所,异地迁建思南第九中学、第十中学、青杠坡中学、杨家坳中学、亭子坝中学、长坝中学、合朋溪小学,新建沙沟中学、县实验幼儿园总园、许家坝第二幼儿园,扩建县第八中学。完成思南中学整体搬迁,确保思南中学申创为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启动第六中学申创省级示范性高中工作。二是提高保障水平。做好城乡低保提标核查工作,确保保障标准增幅达10%以上。扎实做好新农合筹资工作,确保参合率达99%以上。实行扩面征缴,确保全县各险种参保人数49万人以上。建成农村敬老院2所、日间照料中心2所。建成塘头、许家坝殡仪服务站。三是做好就业创业。完成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成职业培训1800人以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0人以上;新增“雁归人员”创业就业3500人以上。四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公共文化和公共体育体系,建成13个标准文化广场、12个农体工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和卫生应急体系,实现居民健康卡发行应用全覆盖。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现签约率达85%。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完成县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启动塘头镇、许家坝镇卫生院二级综合医院认定工作。完成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项目82个。完善计划生育全程服务管理,提升妇幼健康保障水平。五是创新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平安思南”、“7+5”治安专项整治行动,完善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和犯罪适时控制机制。坚持以法治思维处理问题,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六是抓好安全生产。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统筹抓好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化物品、地质灾害、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消防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同时,抓好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行政环境、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切实提升政府公信力和社会满意度。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干事。严格遵守和国家宪法法律,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并报告工作,主动与县政协协商讨论重大事项,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牢固树立法治理念,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政府工作。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实现依法行政与行政审判监督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政府合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确保文件合规、合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建设,做到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

坚持科学理政,高效干事。弘扬“八争”精神,扎实抓好政策研究,切实增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的分析研判意识,不断提高策划项目、引进项目、运作项目和融资方面的能力;弘扬“钉钉子”精神,推行重点工作项目化管理,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事、落实到人、落实到具体措施、落实到时间节点,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强化工作调度和绩效考核,不断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完善政务督查、行政问责等机制,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弘扬“调查研究”之风,聚焦大扶贫、大数据、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供给侧改革、民生改善等领域的突出问题,着力破解发展难题。

坚持廉洁从政,干净干事。深入贯彻“两准则、四条例”,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监督约束,适应电子化招投标改革,规范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行为。加大涉农资金、民生资金、扶贫项目监督检查力度,着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切实解决、与民争利和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塑造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控一般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村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范文第9篇

正当全国“两会”顺利召开,我县人民满怀信心、同心协力争创省级文明县城之际,以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总队长张洪德同志为团长的省文明县城考评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不辞辛苦,莅临我县检查指导,是对我县创建工作的极大促进和鞭策。首先,我代表中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对省考评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各项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县基本概况和创建第九届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县地处*省西部,*南侧,*上游,东临*,南接*,西北与*毗邻,东北与*接壤。全县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18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4.98万,其中农业人口10.8万。

*历史悠久,古称*,宋元符元年(*年)置县至今已908年,因县城清溪环绕,碧水萦回,故名*。考古学家在*狐狸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填补了*省旧石器时代考古空白,把*人类的活动历史由六、七千年前推进到一万年以前,成为“闽人之源”。民族英雄*曾写下“山高不碍乾坤眼,地小能容宰相身”的诗句称赞*。明朝吏部尚书裴应章、我国著名的军事防化专家黄新民、中国大提琴的奠基者王连三祖籍都是*。*是全国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曾留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年,同志途经*,写下了《如梦令·元旦》,描绘出“风展红旗如画”的革命前景。

*资源丰富,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重点林业县、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和省烤烟基地县之一。全县耕地面积15.27万亩,主要农产品有烤烟、水果“三蜜”(蜜雪梨、水蜜桃、特早熟温蜜)、豆腐皮、花卉、鱼干、茶叶、精制茶油等。全县林业用地234万亩,森林覆盖率84%,木材蓄积量800多万立方米,珍稀绿化苗木产业正在兴起。全县水域面积4万多亩,盛产淡水鱼、虾,有温泉8处,最高水温84℃,最大日流量1118吨,可开发温泉浴场(现已开发*度假休闲区)。全县有主要河流6条,平均年泾流量18.25亿立方米,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7万千瓦,目前已开发装机容量7万千瓦。已探明地下矿产有无烟煤、萤石、钨、锰、铅、锌、银、大理石、石灰石、辉绿岩、石英石等20多种。现有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主要工业产品有细木工板、刨花板、无烟煤、碳铵、萤石精粉、氢氟酸、萜烯树脂、聚合松香、结晶硅、水泥、银铅锌精矿、钨精矿等。

二、创建文明县城的主要成效

20*年以来,我县在三明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文明委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在继承、发扬过去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基础上,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狠抓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在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取得了新的成效。

——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经济发展实现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20*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14.*亿元,增长11%,在20*年*省县级经济发展评价中,名列第29位,比上年前进了13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亿元,比增6.0%;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66亿元,增长5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比增47.8%;全年合同利用外资700万美元,比增53.1%,实际利用外资746万美元,比增24%;出口创汇2845万美元,增长80.9%;财政总收入6584万元,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4460万元,增长12.1%。群众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7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亿元,分别增长3.0%、8.8%和9.8%。

——政务环境廉洁高效。办事程序进一步简化。先后成立了工商局注册大厅、交警办证大厅、林业局办事大厅等审批服务中心和服务大厅。20*年组建行政服务中心,拟把行政审批事项较多且需联(协)审的政府部门入驻行政服务中心,进行联合办公,实行一条龙服务。办事更加公开透明。建立了集中政务公开栏,开辟了“点题意见箱”、“回音壁”,并通过“清风网”、“行风聚集”电视栏目等现代媒体进行公开。建立党政主要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制度,设立为群众服务的热线电话,20*年以来“县长接待日”共接待群众46批258人。廉政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工作“六个机制”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方案》、《*县关于改善行政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率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廉政建设制度体系,加强了反腐倡廉工作,群众对行风满意率达90%以上。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在全县各级行政机关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活动,对不符合规定的文件坚决予以取消,至今未接到行政复议中要求审查或法院司法建议要求修改的不合理、不合法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法制环境公平公正。社会治安安全稳定。“110”报警服务网络健全,实行“110”、“119”、“122”三台合一;各社区建立警务室,实行值班制度,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咨询和调解纠纷;、聚众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控制,3年来专项行动查处案件175件;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和“禁毒人民战争”专项行动,禁毒宣传和禁毒工作成效明显;3年交通事故死亡率平均8.45起/万台车;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6%。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网络健全。各级政府及其派出机构普遍设有未成年人的专门保护机构,劳动、司法、公安、工商等部门每年组织开展查处企事业使用童工现象,民政、教育、残联等部门保护孤、残儿童合法权益和救助流浪儿童工作形成网络,保障有力。民主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从县委中心组带头学法、县人大对拟任命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到中小学生带法回家,走进千家万户,使普法宣传教育更具广泛性、针对性,全县法制教育的普及率达95%;法律援助机构健全,城区4个社区均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县、乡设立法律服务热线电话“148”和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中心自成立以来,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80多件,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836余人次,解答法律咨询3100余人次,协助解决纠纷264件,免收费计人民币40余万元。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扎实开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重点,加强社区的民主法制建设,实行居委会的直选制度,城区4个社区居委会成员均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

——市场环境规范守信。诚信政府建设加快。调整充实诚信政府建设领导机构、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推动全社会“共铸诚信”活动深入开展。坚持尊重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就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教育收费调整等关系民生问题召开市民听证会。坚持为民办实事项目公开征集制度,并想方设法把实事办好、办实,切实做到件件有交代,事事有回音。20*年以来县政府及工作部门签约的市政工程项目履约率为100%。诚信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办在33个行业组织开展“诚信建设我先行”创建文明行业竞赛活动,在国税局、地税局开展诚信纳税活动,工商局开展评选信用企业、放心店活动,农村信用联社开展信贷诚信户活动,通过开展“诚实守信”竞赛活动、创建出一批“最佳诚信企业、诚信建设先进单位、最佳信用村和最佳信用户”。“12315”3年来共受理申诉250件,结案率99.85%。加大打击走私、贩私、制假贩假力度,整规办加大市场管理,清查“三无”产品,20*年以来没有出现影响恶劣的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事件和集中性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窝点和市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制定出台《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实行告诫的暂行规定》、《关于开展“治理四乱”、“两难”问题专项工作的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人文环境健康向上。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全县上下营造了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良好氛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弘扬,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市民文明素质全面提高,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蔚然成风。“党员奉献日”、“送温暖、献爱心”、“当公仆、办实事”、“志愿者行动”、“救助贫困母亲行动”、“扶残助残”、“扶贫帮困”等捐助活动吸引了各界群众踊跃参与,3年来共募捐款、物100多万元;无偿献血成为干部、市民的普遍行为,*县辖区内临床用血单位20*年至20*年由三明市中心血站提供的血液制品,100%来自无偿献血;见义勇为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层出不穷,涌现出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严必群等一批先进人物。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基础教育继续巩固,县一中学生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高考上本科线395人,万人上线率前进两位。继续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20*年基本实现县、乡有线电视联网,全县各行政村和5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现通广播电视,收视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面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人口出生率9.2‰,计划生育率95.1%,20*-20*年度被评为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类先进县。城乡文化品位不断提升。结合重大节庆日,举办各种内容健康、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300多次,举办开展大型广场文化30场;组织群众性体育竞赛100多项。“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常年开展,让广大群众获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熏陶。创作的文学作品在市级以上发表100多篇;创作书法艺术作品800多幅,在全国、省、市展出发表100多幅,2幅作品分别到新加坡和日本参加国际展出,全县城乡洋溢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人居环境日益优化。城区建城区面积从*年的0.8平方公里扩大到20*年的4.2平方公里。市容整洁,环境优美,省级卫生县城复查得到省考评组的高度评价。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5%,空气污染指数为10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100%,县城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2%,建城区绿地率达29%,人均公共绿地8.2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2平方米。生态环境平衡,较好地做到了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三同步”。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县城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每季度正常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最低生活保障线达到省定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健全,建立了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施完善、设备齐全,人民的生命健康得到保障。

——创建活动扎实有效。高度重视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着重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构、健全运行机制入手,保证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整体推进。逐步形成社区教育形象化,社区服务网络化,社区文化常态化,社区管理规范化。涌现出长兴社区、凤翔社区、渔沧社区等先进社区。文明行业创建服务规范。各行业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呈现出你追我赶、互相学习、争先创优的良好态势,群众对行业的服务状况普遍感到满意。在每季度对参赛行业优质服务群众满意率测评中,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涌现出*供电局、农行、国税、地税、电信等一批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文明村镇创建呈现新面貌。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85个机关单位与85个行政村结对共建,规划新村、科技兴村、服务到村、文明进村,带动了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较好的局面,涌现出大路口村的“村会协作”、林畲乡的“诚信建设”、南岐村的“庙会新风”、田口村的“祠堂新貌”、廖武村的“尊老敬贤”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带动了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广大农村普遍树立道德新风尚,追求健康新生活,建立社会新秩序,建设富裕新农村。

三、创建文明县城的主要做法

(一)落实“五个到位”,健全运行机制,在齐抓共管上聚合力

认真贯彻落实《*省各级领导班子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工作机制及其考评试行原则》,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1、目标管理到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统筹安排,协调发展。每年初县委均批转下发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认真制定“十五”、“十一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把它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做到既有长远规划、中期计划,又有年度安排。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专题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把三个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任务一起下达,措施一起到位,成果一起验收,奖惩一起兑现。每年度县委都把精神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一起表彰,把各单位创建成效作为年终目标责任考核、评选文明单位、评模选优的基本内容;组织部门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干部的考核内容,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政绩的基本依据,有力地促进了“一把手抓两手”责任的落实。

2、组织领导到位。县委历来十分重视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凡因人事变动,都及时调整充实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县指导委实行领导挂片挂组责任制,做到重大问题及时决策,重要工作及时部署,使创建活动全面深入开展。同时,坚持每年召开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文明村镇和文明社区活动经验交流会,每季度召开社区理事长联席会,每季度实行文明单位动态管理,每半年进行文明单位跟踪考评,切实做到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普遍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构,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办事,形成各级党政领导和方方面面齐心协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3、工作机制到位。县指导委制定工作职责,建立文明委例会制度、日常事务处理制度等工作制度,有效开展工作,指导、协调基层创建活动;各成员单位在指导委统一协调下,明确职责,合力创建,组织落实各项创建任务,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同时强化工作机构,县委文明办为正科级单位,内设4个股室,编制9名,保证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特别是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争创省级文明县城的奋斗目标后,为落实责任,强化督查,成立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指挥部,总指挥由县委书记担任,第一副总指挥由县长担任,常务副总指挥由县委分管副书记担任,另有12位县领导担任副总指挥,指挥部下设“八组一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各工作组根据《*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制定具体实施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主要职责、工作重点、目标要求。指挥部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各组工作汇报,每月开展一次调研活动,及时解决创建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发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点评我县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各部门认真落实责任制,狠抓落实,全面整改,取得明显成效,形成创建工作新机制。

4、投入保障到位。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20*年以来财政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确保创建经费需要。县委文明办业务活动经费20*年为16.31万元,20*年为17.3万元,20*年为18.54万元。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县认真执行文化经济政策,努力探索市场化运作方法,如已举办的各种大型文艺演出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同时,本着为民、亲民、利民、便民的宗旨,县委、县政府每年确定一批群众急需办的项目,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抓紧抓实,真正做到取信于民。

5、宣传发动到位。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作为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增强县城综合实力的重中之重,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形成全民参与的热潮。县委文明办组织编制《市民文明手册》1万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单3万张;县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固定电话开设“创建文明县城,建设美好*”专栏,大力宣传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目的意义、任务措施,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省、市文明单位在重要街道、重点场所设立公益广告宣传牌,增强宣传效果;县妇联开展“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巾帼志愿者大行动,3千多名各界妇女投身创建活动。团县委组织回乡大中专学生和中小学生参加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宣传小分队,分别深入社区,走上街头,进入家庭,开展文明知识宣传,便民为民服务,纠正不文明行为;各社区组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吸引群众踊跃参与,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建、支持创建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三项教育”,凝聚精神力量,在提高素质上下功夫

始终把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工程来抓,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以未成年人为关键群体,加强思想理论教育、道德养成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动员全县人民振奋精神,聚智集力,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1、加强理论教育,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人。各级党委坚持把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在理论学习中,注重发挥各级领导班子学习中心组的带头作用,采取集中学习辅导、聘请专家授课、理论调研交流等形式,注重完善理论学习培训制度,依托党校,举办科级领导干部理论培训班,依托基层阵地,举办基层理论宣传骨干培训班。3年来,先后组织了4次考试,有3240人参考,举办各类培训班13期,参训人员达1600多人。注重建立基层理论宣讲制度,组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赴基层党委宣讲,县领导和部门领导深入挂钩联系点宣讲。注重理论宣传阵地建设,共设立宣传栏300多个,学习园地200多个,学习活动室100多个。县广播电视台开设“十六大精神在*”、“再掀‘三个代表’学习热潮,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系列报道”专题栏目。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常性的理论学习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全县干部群众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形成万众一心抓建设、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2、加强道德教育,用高尚情操塑造人。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充分发挥思想教育阵地、革命老区传统教育阵地、文化娱乐阵地和舆论宣传阵地作用,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贯彻落实。一是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庆祝重大纪念活动为契机,挖掘教育资源,通过活泼多样的宣教形式,生动实际的宣教题材,深入开展以“爱我中华、兴我*,艰苦奋斗、建设小康”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到各行业、各部门的实际工作中。二是大力宣传《纲要》精神。把《纲要》列入县乡党校、文明市(村)民夜校和各部门政治学习的重要内容;县广播电视台设立宣传《纲要》专题栏目,营造良好氛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关工委组织离退休干部深入各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宣讲《纲要》精神,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家喻户晓。三是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以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农村为重点,以“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契机,扎实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拓展道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3、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用先进文化培育接班人。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不断增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合力。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县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确定为未成年人办实事项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开展网吧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于20*年11月份在我县顺利开播,为未成年人营造了健康成长环境;组织编写*苏区乡土教材作为校本课程,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红色*”系列教育活动,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三)强化“六项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在优化环境上尽努力

紧紧围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改善群众生活环境这个主题,以规范城区管理为突破口,以依法管理、规范管理、长效管理为目标,不断加大城区各项管理力度。

1、强化环境卫生管理。根据新的省级卫生县城考核评分标准,不断强化巩固措施,加大卫生长效管理力度,狠抓环境综合整治,城区环境卫生进一步得到改善。一是落实创卫责任。制定下发巩固发展卫生县城工作意见和任务分解表,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定期开展全民卫生大扫除,并进行督查评比,确保卫生责任的落实。二是开展专项整治。以卫生月活动为载体,以防治“非典”、“禽流感”工作为重点,经常性组织开展规模较大的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发动全民参与,重点整治乱摆摊、乱张帖、乱倒垃圾现象,清理卫生死角、清除占道经营、拆除违章搭盖。三是加强清扫保洁。城区街道实行全日保洁,垃圾日产日清,清扫、清运和保洁率达100%。四是健全规章制度。结合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楼院、文明户的评选,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周末卫生制度、文明单位卫生达标制度、公德巡查制度,并划定卫生责任区,加强卫生检查评比,有效地提高了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2、强化交通秩序管理。把实施“畅通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交通标志、指路牌的修建;开展创建交通安全村、校活动,做到100%的村、校有民警负责联系,使警务段50%的村、校建成交通安全村、校;开展创建交通“严管街”活动,成立由公安局牵头,城管、交警、交通参加的城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在城区主要干道对乱停乱放车辆进行劝导、整治,在主要地段开展宣传劝导工作,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劝导违章停放车2780余辆次,张贴违章停车告示条2000余辆次;刷新停车标志线,实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定点停放,有效遏制了车辆乱停放现象。

3、强化集贸市场管理。广泛开展“让市场干净起来”活动,大力推行“净菜”、“半净菜”上市制度,严把产、运、销三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垃圾量;深入开展争创“三信一优无假冒市场”活动,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加强市场巡查力度,设立投诉台、公平秤,重点查处制售病肉、注水肉和水产品浸泡福尔马林等违章违法行为,严禁“三无”商品上市危害群众健康。

4、强化建筑工地管理。按照“围墙内管死,围墙外管好”的原则,签订文明工地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封闭施工、文明施工。积极开展文明工地创建活动,结合安全生产大检查,对不符合规范的施工工地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促其达到文明施工要求。

5、强化娱乐场所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活动,宣传、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定期、不定期对电子游戏、音像、书店、网吧、舞厅等场所进行专项整治,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680盒,查处非法出版报刊943册,年历图片200多张,电子游戏电路板16块,电子游戏卡51盒,发出整改通知书46份,立案22件,结案22件;整治发廊、歌舞厅、录相厅7家,在不适宜对未成年人开放的文化娱乐场所设置了明显的禁入标志。同时对5家违规经营的网吧进行了严厉查处,有效地遏制了文化娱乐场所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促进了文化市场的健康繁荣发展。

6、强化社会治安管理。认真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层层签订综治领导责任书,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活动,坚持“严打”方针,全力维护全县社会政治安定稳定。大力推进社区警务室建设,按照居住集中、分片划分、便于管理的原则,在现有四个社区建立警务室,合理调配警力,明确工作职责,严格工作制度,加强安全防范,热情服务社区居民。大力加强“110”报警服务系统规范化建设,配置必要的装备,确保快速反应、密切配合、协调动作,有效控制动态环境下的社会治安。全县没有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和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众的安全感较高。

(四)抓好“六进社区”,构筑文明氛围,在构建和谐社区上抓创建

认真贯彻落实《*省社区建设发展纲要(试行)》,以“整合社区、建立组织、规范管理、拓展服务”为重点,深入开展“六进社区”和“三讲一树”活动,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和文明开放的创业兴业环境。

1、强化组织建设,利民稳人心。加强党在社区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实现党建工作向新经济组织和社会延伸,向流动党员延伸,向社区单位延伸,在横向上与社区成员单位的党组织搞好交流,加强联系,在纵向上关心下岗党员、离退休党员和无业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从帮助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入手,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如长兴社区、凤翔社区开展“结对帮扶”、“结对共建”系列活动,拓宽社区党建工作的内涵,强化党组织在文明社区创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2、深化社区教育,育民振人心。以文明市民学校为阵地,以创建学习型社会为目标,深化文明市民教育活动。一是开展涉台教育进社区活动。突出抓好“一刊、一栏、一角、一节目”载体建设,使不同载体不同侧重,达到“互为补充、扩大覆盖”要求。二是开展科普教育进社区活动。各社区组织科技、教育、环保等方面的工作者和志愿者,举办科技咨询、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环境保护和科普影视展映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科学普及教育、“科学防治、战胜非典”教育及揭批“*”活动,促进科学思想在社区广泛传播,科学精神在群众中扎根,初步形成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三是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结合“洁我家园、强我体魄、抗击非典”、“科学防治、远离非典”等活动的开展,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推动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的通知》,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市(村)民学校、各类宣传文化阵地和卫生防疫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阵地作用,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加强不良陋习危害性教育和健康文明生活常识教育,增强群众社会公共卫生意识。

3、活跃社区文化,乐民聚人心。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精心实施精品战略,弘扬时代主旋律,深入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各社区结合重大节庆日,举办了广场歌舞晚会、“春天的祝福”元宵歌舞晚会、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广场合唱比赛、乡镇文艺调演、书画展、花灯展、踩街游园等各种内容健康、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群众性球类、棋类、牌类等体育竞赛100多项。同时,注意指导和发挥民间艺术团体的作用,积极支持书友联谊会、京剧同乐会、青流文学社、夕阳红艺术团、东华三角戏、长校诗联社等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

4、优化社区服务,便民暖人心。认真抓好下岗职工再就业登记和优惠证的发放工作,开展社区劳动就业职业介绍,帮助800余名城镇居民、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各社区都成立了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如凤翔社区成立“社区服务联动中心”,下设义务帮扶、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社区卫生、调解治保、社区志愿等6个小组,有具体服务项目及联系人、联系电话,实行全方位、全天候服务,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五)突出“四项内容”,开展乡镇竞赛,在提高文明村镇创建水平上求突破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组织开展创建文明乡镇竞赛活动,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以村连户、以户促户的创建新格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

1、抓规划,建新村,美化生活环境。按照“新建有规划,改建有标准,整治有成效”的要求,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条不紊地抓好新村建设、旧村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整治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占道经营、占道堆放和车辆乱停放问题以及村部的脏乱差问题,农村的环境面貌明显改观。3年来,投入新村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新增住房面积5万多平方米,全县80%的集镇得到改造,每个行政村都有1至2个新村建设点。

2、抓服务,解忧困,密切干群关系。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下基层、访群众、抓落实、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县直部门挂乡包村活动和各级文明单位与特困家庭结对济困活动,做到法律、政策、理论、道德、信息、科技、文化、卫生和资金等九个方面进村入户。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县处级领导实行“八个一”(挂好一个乡镇、扶强一个村、联系一家企业、抓好一所学校、帮扶一个困难户、扶大一户个私经济、抓实一个重点项目、培育一个先进典型)工作责任制,确保帮扶责任制的落实。县直各部门每年挂包一个村,积极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各乡镇干部实行记“民情日记”制度,把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作为干部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经常性开展学习交流,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

3、抓竞赛,促创建,树立文明新风。全县各级成立创建活动竞赛协调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组织开展观摩活动,实地督查指导,确保创建工作落实。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好落实;把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效与乡镇干部工作业绩挂钩,列入干部的考核内容,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机制、齐抓共管机制和检查督促机制,全县上下形成了强劲的工作合力。各乡镇围绕创建文明乡镇竞赛活动的总体要求,立足实际,确立主题,以创建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活动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以“六提倡六反对”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呈现“诚实守信”、“庙会新风”、“祠堂新貌”、“尊老敬贤”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4、扬优势,重生态,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结合县委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围绕创建“绿色生态文明带”和文明路带建设目标,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特色效益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一是突出生态特色,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烤烟、豆腐皮、水果“三蜜”(蜜雪梨、特早温蜜、水蜜桃)、畜牧水产五个重点产业,打“生态牌”、走“绿色路”。二是突出生态环保,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培育壮大氟化工业、林产工业、轻纺服装三大工业产业集群和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建材、机械加工等一批优势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是突出生态和谐,推进城市园林化。按照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镇的要求,大力实施“小县大城关”战略,实现美化、绿化、亮化三同步,着力把县城建设成为“设施完善、生态优良、风光秀丽”的生态园林型城市。四是突出生态休闲,推进旅游产业化。省级风景名胜区九龙湖景区正式开业,温泉休闲旅游开发加快推进,省级温泉地质公园即将申报成功,*园林公司绿化苗木基地、*冷泉休闲中心等绿色生态旅游项目稳步推进,省级大丰山森林公园、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申报成功,红色旅游列入《20*-2010年*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精品线路和重点景区,为我县旅游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六)强化三个意识,严格行业规范,在促进各行各业优质服务上上档次

围绕各行业规范服务程序、标准、承诺、言行等四个方面要求,把行业创建活动与加强诚信建设相结合,把优质服务与规范管理相结合,把推行承诺服务与健全监督机制相结合,以“效能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满意杯”竞赛活动,

1、强化服务意识。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行业优质服务群众满意率测评、通报、督促整改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服务质量明察暗访活动,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评议各行业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增强各行业的服务意识。各行业普遍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协助抓的创建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格局。如*供电局每年初召开创建工作会议,颁发精神文明建设责任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科室、班组,年底进行考核表彰,并作为目标管理考评和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表彰。

2、强化质量意识。把加强诚信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内容、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根本要求和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融入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始终,不断提高各行业的服务质量。如电信局开展“争创星级服务、争当服务标兵”等满意系列竞赛活动,开展评佳评优,星级评定活动,实行末位淘汰,增强了员工的服务意识;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无填单式服务,推出装机预约服务,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提升。国税局开展以“五查五治”(查思想、查作风、查纪律、查职责、查廉政和治浑、治懒、治散、治软、治贪)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努力造就文明、精明、严明的干部队伍,全局干部思想作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地税局把加强行风建设、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创建文明行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了《服务规范》、《服务质量考核细则》、《服务回访制度》等一系列服务措施,推行“一站式”服务、“预约服务”、建立“绿色通道”的各项税收征管措施,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3、强化创新意识。各行业从实际出发,创新服务方式,认真选好具有本行业特色的活动载体,开展便民利民活动,提高创建实效。县效能办、纠风办设置“经济110”、“清风网”网站和“行风聚焦”三个平台,运作以来坚持“有诉必理、有理必果”的原则,坚持24小时受理投诉,去年受理101件,办结率95%,给予效能告诫8人次,诫免教育1人,内部通报批评9人,责令取消收费5项,清退违规收费3万元,推进了机关效能建设和纠风工作的深入开展。如县工商局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在注册大厅、“12315”投诉台和基层工商所(分局)等窗口单位推出“三零”(沟通“零距离”、国家政策“零保留”和服务“零投诉”)服务,热心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取得显著成效。工商局在为元生花卉公司、福仕公司办理有关证照时,优质高效,赢得客商好评。县国税局设立流动“办税服务厅”,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纳税人,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县交警大队在开展“流动车管站”、“送证上门”等便民服务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县农村摩托车挂牌临时代办处”的做法,使农村群众不出家门就可以办理摩托车挂牌手续,农民朋友将不再为进城办理摩托车挂牌浪费时间和路费。这一经验做法,《*日报》和《中国警务报》、《人民公安报》分别以“农村车管站真好”和“乡村车管所”进行了报道。

(七)打造“六块品牌”,利用典型辐射,在整体推进上促发展

加强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积极改革创新活动载体,着力培育典型,积极培育和打造出“山海协作”、“诚信建设”、“庙会新风”、“祠堂新貌”、“村会协作”、“尊老敬贤”六块“创建品牌”。

1、开展山海协作。20*年以来,根据省文明委安排,我县与泉州市鲤城区开展结对共建,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健全共建机制。20*年,成立区域共建领导小组,签定《结对共建区域意向书》,制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开展结对共建山海协作、共同发展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20*年又签订《关于进一步拓宽结对共建领域,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协议书》,形成全面合作关系,促进双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20*年,双方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共建,拓宽合作领域,建立健全结对共建机制等区域共建框架方面进行了讨论。二是共建文化设施。根据我县社会事业发展的切实需要,筛选一批宣传文化设施,作为双方共建项目,按年度认真组织实施。

20*年,鲤城区捐助55万元建设的*龙津广场和县医院门诊大楼两个共建项目,均已投入使用;20*年捐助55万元用于建设*一中学生公寓和县体育中心项目,其中,*一中学生公寓已投入使用,县体育中心作为20*年续建项目。20*年又捐助60万元用于建设县体育中心、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县宣传文化中心等项目,目前县体育中心正在建设中,另二个项目已完成图纸设计。这些共建项目的实施,使我县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得到加强。三是强化基层共建。选择一批省、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学校,本着自愿结对、互助共建的精神,与鲤城区选定单位开展基层结对共建活动,交流创建经验,提高创建质量。如泉州七中与*一中开展共建活动,双方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泉州七中还向*一中赠送5万多元的多媒体教学仪器,增进共建友谊。四是发挥特色优势。在共建过程中,我县充分发挥苏区特色和生态优势,积极为鲤城区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提供帮助;同时,利用鲤城区地处沿海、经济发达、思想解放、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我县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2、加强诚信建设。在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针对个别农民诚信意识淡薄,还贷不及时,造成信用社不敢放贷的情况,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并会同信用社开展信贷诚信户评定活动。在乡村两级成立信用评定领导小组,根据农户个人品行、历年信贷信用状况、生产经营能力和还贷能力分别评定三个等级。以林畲乡为例,从20*年下半年开展这一活动以来,贷款回收率达95%,其中诚信户联贷回收率达100%。通过开展评定诚信户活动,促进了农民明礼诚信,争当诚信户,原来一些借贷不还的农户也积极还贷,还贷率明显提高。目前,评定诚信户活动已在全县铺开,全县共评定诚信户5580户,建立了银行与农户的良好诚信关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倡导庙会新风。我县传统的“庙会”是农村群众走亲访友的传统节日性活动,以走家串户喝酒为主,而后的娱乐主要是“搓麻”,还时常引发酒后斗殴等纠纷。*年起,我县东华乡南歧村率先改革传统庙会,把每年三月的四天会期改为一天,变游菩萨、宴亲友、吃喝的庙会为文化科普“聚会”,邀请县、乡单位到村里开展“三下乡”活动,宣传科学文化知识。这项改革不仅杜绝了铺张浪费,而且让农民掌握更多的政策法规和科学知识,并在文化艺术宣传中,接受先进文化思想的教育。我县及时认真总结这一典型做法,并在全县加以宣传推广,如今东华乡供坊村、下戈村等地的传统庙会均成了农民学习科技、交流文化的有效载体。

4、狠抓祠堂新貌。祠堂是农村祭祀祖宗、烧香拜神的活动场所。近年来,我们变封建迷信的场所为健康向上的文化阵地,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引导推进。如今,许多祠堂已成为新的群众性健康文化活动场所。如田源乡田口村大兴文化新风、科技新风、婚育新风、美德新风、奉献新风、卫生新风,在宗祠里设立村级农函大教学点、老人活动室、计生活动室、图书室等,每月乡镇派技术人员或邀请市、县专业技术人员到村里授课、现场讲解,形成学用科技、思进思富的浓厚氛围;在祠堂里张贴计生政策、知识挂图,开展计生协会各项活动,使婚育新观念入组入户、入脑入心;编写通俗易懂的“十劝诸君莫”等诗联、歌谣,广泛开展评选“好儿女”、“好儿媳”活动。目前,祠堂已成为村民读书看报,老人、孩子传艺习武的好去处。祠堂面貌的更新,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科学意识,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

5、深化村会协作。*年,我县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的迫切需求,探索开展“村会协作”活动,闯出一条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受到了中国科协、省科协特别是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题节目等中央、省、市新闻媒体都作了专题报道。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和提高,“村会协作”的形式、领域、范围不断延伸拓展,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全县已有15个乡镇80个村与市县涉农学会(协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开展协作活动,协作项目达84个,有186名科技人员参与。

6、倡导尊老敬贤。尊老敬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我县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大宣传引导,使这一传统美德进一步发扬光大。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尊老敬老模范村活动,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城关老年协会和嵩溪老年协会坚持每年重阳节组织“集体祝寿”,同时表彰“好儿女”、“五好家庭”,近年来已为1000多名老人举行集体祝寿,为农民节省资金近百万元。田源乡廖武村充分发挥宣传文化阵地作用,编印“尊老敬老歌”、“尊老敬老‘十要’、‘十不准’”,全村上下尊老敬老蔚然成风,被省老龄委评为“尊老敬老模范村”。

回顾三年来创建文明县城活动的历程,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很好地坚持,并不断加以完善提高。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县委、县政府的全局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年度责任目标,才能保证创建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创建活动明于共识,敏于行动,见于实效,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核心,抓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不放松,抓干部的思想教育不放松,抓各项任务督促检查不放松,依靠人的高度思想政治觉悟和励精图治的事业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使创建活动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三是必须坚持“四贴近”原则,即必须坚持紧贴社会实际,紧贴时代要求,紧贴基层需要,紧贴经济建设,切实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改革开放的难点、群众关心的热点,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切入点,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共建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才能形成创建活动的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年来,我县以争创全省文明县城为目标,全县上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和差距,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非公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等。我们将以这次考评为新的起点,按照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提出的意见和要求,狠抓薄弱环节的整改,推动创建全省文明县城各项指标任务的全面落实,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和谐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强县目标和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做出更大努力。

村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汇报范文第10篇

正当全国“两会”顺利召开,我县人民满怀信心、同心协力争创省级文明县城之际,以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总队长张洪德同志为团长的省文明县城考评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不辞辛苦,莅临我县检查指导,是对我县创建工作的极大促进和鞭策。首先,我代表中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对省考评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各项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县基本概况和创建第九届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侧,九龙溪上游,东临永安,南接连城,西北与宁化毗邻,东北与明溪接壤。全县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18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4.98万,其中农业人口10.8万。

××历史悠久,古称黄莲,宋元符元年(1098年)置县至今已908年,因县城清溪环绕,碧水萦回,故名××。考古学家在沙芜狐狸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填补了福建省旧石器时代考古空白,把福建人类的活动历史由六、七千年前推进到一万年以前,成为“闽人之源”。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写下“山高不碍乾坤眼,地小能容宰相身”的诗句称赞××。明朝吏部尚书裴应章、我国著名的军事防化专家黄新民、中国大提琴的奠基者王连三祖籍都是××。××是全国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曾留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1930年,同志途经××,写下了《如梦令·元旦》,描绘出“风展红旗如画”的革命前景。

××资源丰富,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重点林业县、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和省烤烟基地县之一。全县耕地面积15.27万亩,主要农产品有烤烟、水果“三蜜”(蜜雪梨、水蜜桃、特早熟温蜜)、豆腐皮、花卉、鱼干、茶叶、精制茶油等。全县林业用地234万亩,森林覆盖率84%,木材蓄积量800多万立方米,珍稀绿化苗木产业正在兴起。全县水域面积4万多亩,盛产淡水鱼、虾,有温泉8处,最高水温84℃,最大日流量1118吨,可开发温泉浴场(现已开发嵩口夜滩、七仙御露温泉度假休闲区)。全县有主要河流6条,平均年泾流量18.25亿立方米,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7万千瓦,目前已开发装机容量7万千瓦。已探明地下矿产有无烟煤、萤石、钨、锰、铅、锌、银、大理石、石灰石、辉绿岩、石英石等20多种。现有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主要工业产品有细木工板、刨花板、无烟煤、碳铵、萤石精粉、氢氟酸、萜烯树脂、聚合松香、结晶硅、水泥、银铅锌精矿、钨精矿等。

二、创建文明县城的主要成效

2003年以来,我县在三明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文明委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在继承、发扬过去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基础上,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狠抓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在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取得了新的成效。

——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经济发展实现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2005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14.05亿元,增长11%,在2005年福建省县级经济发展评价中,名列第29位,比上年前进了13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亿元,比增6.0%;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66亿元,增长5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5亿元,比增47.8%;全年合同利用外资700万美元,比增53.1%,实际利用外资746万美元,比增24%;出口创汇2845万美元,增长80.9%;财政总收入6584万元,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4460万元,增长12.1%。群众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7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亿元,分别增长3.0%、8.8%和9.8%。

——政务环境廉洁高效。办事程序进一步简化。先后成立了工商局注册大厅、交警办证大厅、林业局办事大厅等审批服务中心和服务大厅。2005年组建行政服务中心,拟把行政审批事项较多且需联(协)审的政府部门入驻行政服务中心,进行联合办公,实行一条龙服务。办事更加公开透明。建立了集中政务公开栏,开辟了“点题意见箱”、“回音壁”,并通过“清风网”、“行风聚集”电视栏目等现代媒体进行公开。建立党政主要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制度,设立为群众服务的热线电话,2003年以来“县长接待日”共接待群众46批258人。廉政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工作“六个机制”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方案》、《××县关于改善行政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率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廉政建设制度体系,加强了反腐倡廉工作,群众对行风满意率达90%以上。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在全县各级行政机关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活动,对不符合规定的文件坚决予以取消,至今未接到行政复议中要求审查或法院司法建议要求修改的不合理、不合法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法制环境公平公正。社会治安安全稳定。“110”报警服务网络健全,实行“110”、“119”、“122”三台合一;各社区建立警务室,实行值班制度,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咨询和调解纠纷;、聚众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控制,3年来专项行动查处案件175件;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和“禁毒人民战争”专项行动,禁毒宣传和禁毒工作成效明显;3年交通事故死亡率平均8.45起/万台车;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6%。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网络健全。各级政府及其派出机构普遍设有未成年人的专门保护机构,劳动、司法、公安、工商等部门每年组织开展查处企事业使用童工现象,民政、教育、残联等部门保护孤、残儿童合法权益和救助流浪儿童工作形成网络,保障有力。民主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从县委中心组带头学法、县人大对拟任命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到中小学生带法回家,走进千家万户,使普法宣传教育更具广泛性、针对性,全县法制教育的普及率达95%;法律援助机构健全,城区4个社区均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县、乡设立法律服务热线电话“148”和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中心自成立以来,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80多件,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836余人次,解答法律咨询3100余人次,协助解决纠纷264件,免收费计人民币40余万元。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扎实开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重点,加强社区的民主法制建设,实行居委会的直选制度,城区4个社区居委会成员均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

——市场环境规范守信。诚信政府建设加快。调整充实诚信政府建设领导机构、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推动全社会“共铸诚信”活动深入开展。坚持尊重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就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教育收费调整等关系民生问题召开市民听证会。坚持为民办实事项目公开征集制度,并想方设法把实事办好、办实,切实做到件件有交代,事事有回音。2003年以来县政府及工作部门签约的市政工程项目履约率为100%。诚信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办在33个行业组织开展“诚信建设我先行”创建文明行业竞赛活动,在国税局、地税局开展诚信纳税活动,工商局开展评选信用企业、放心店活动,农村信用联社开展信贷诚信户活动,通过开展“诚实守信”竞赛活动、创建出一批“最佳诚信企业、诚信建设先进单位、最佳信用村和最佳信用户”。“12315”3年来共受理申诉250件,结案率99.85%。加大打击走私、贩私、制假贩假力度,整规办加大市场管理,清查“三无”产品,2003年以来没有出现影响恶劣的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事件和集中性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窝点和市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制定出台《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实行告诫的暂行规定》、《关于开展“治理四乱”、“两难”问题专项工作的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人文环境健康向上。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全县上下营造了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良好氛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弘扬,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市民文明素质全面提高,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蔚然成风。“党员奉献日”、“送温暖、献爱心”、“当公仆、办实事”、“志愿者行动”、“救助贫困母亲行动”、“扶残助残”、“扶贫帮困”等捐助活动吸引了各界群众踊跃参与,3年来共募捐款、物100多万元;无偿献血成为干部、市民的普遍行为,××县辖区内临床用血单位2003年至2005年由三明市中心血站提供的血液制品,100%来自无偿献血;见义勇为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层出不穷,涌现出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严必群等一批先进人物。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基础教育继续巩固,县一中学生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高考上本科线395人,万人上线率前进两位。继续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2005年基本实现县、乡有线电视联网,全县各行政村和5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现通广播电视,收视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面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人口出生率9.2‰,计划生育率95.1%,2003-2005年度被评为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类先进县。城乡文化品位不断提升。结合重大节庆日,举办各种内容健康、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300多次,举办开展大型广场文化30场;组织群众性体育竞赛100多项。“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常年开展,让广大群众获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熏陶。创作的文学作品在市级以上发表100多篇;创作书法艺术作品800多幅,在全国、省、市展出发表100多幅,2幅作品分别到新加坡和日本参加国际展出,全县城乡洋溢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人居环境日益优化。城区建城区面积从1980年的0.8平方公里扩大到2005年的4.2平方公里。市容整洁,环境优美,省级卫生县城复查得到省考评组的高度评价。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5%,空气污染指数为10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100%,县城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2%,建城区绿地率达29%,人均公共绿地8.2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2平方米。生态环境平衡,较好地做到了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三同步”。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县城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每季度正常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最低生活保障线达到省定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健全,建立了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施完善、设备齐全,人民的生命健康得到保障。

——创建活动扎实有效。高度重视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着重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构、健全运行机制入手,保证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整体推进。逐步形成社区教育形象化,社区服务网络化,社区文化常态化,社区管理规范化。涌现出长兴社区、凤翔社区、渔沧社区等先进社区。文明行业创建服务规范。各行业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呈现出你追我赶、互相学习、争先创优的良好态势,群众对行业的服务状况普遍感到满意。在每季度对参赛行业优质服务群众满意率测评中,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涌现出××供电局、农行、国税、地税、电信等一批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文明村镇创建呈现新面貌。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85个机关单位与85个行政村结对共建,规划新村、科技兴村、服务到村、文明进村,带动了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较好的局面,涌现出大路口村的“村会协作”、林畲乡的“诚信建设”、南岐村的“庙会新风”、田口村的“祠堂新貌”、廖武村的“尊老敬贤”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带动了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广大农村普遍树立道德新风尚,追求健康新生活,建立社会新秩序,建设富裕新农村。

三、创建文明县城的主要做法

(一)落实“五个到位”,健全运行机制,在齐抓共管上聚合力

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各级领导班子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工作机制及其考评试行原则》,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1、目标管理到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统筹安排,协调发展。每年初县委均批转下发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认真制定“十五”、“十一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把它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做到既有长远规划、中期计划,又有年度安排。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专题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把三个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任务一起下达,措施一起到位,成果一起验收,奖惩一起兑现。每年度县委都把精神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一起表彰,把各单位创建成效作为年终目标责任考核、评选文明单位、评模选优的基本内容;组织部门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干部的考核内容,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政绩的基本依据,有力地促进了“一把手抓两手”责任的落实。

2、组织领导到位。县委历来十分重视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凡因人事变动,都及时调整充实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县指导委实行领导挂片挂组责任制,做到重大问题及时决策,重要工作及时部署,使创建活动全面深入开展。同时,坚持每年召开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文明村镇和文明社区活动经验交流会,每季度召开社区理事长联席会,每季度实行文明单位动态管理,每半年进行文明单位跟踪考评,切实做到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普遍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构,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办事,形成各级党政领导和方方面面齐心协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3、工作机制到位。县指导委制定工作职责,建立文明委例会制度、日常事务处理制度等工作制度,有效开展工作,指导、协调基层创建活动;各成员单位在指导委统一协调下,明确职责,合力创建,组织落实各项创建任务,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同时强化工作机构,县委文明办为正科级单位,内设4个股室,编制9名,保证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特别是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争创省级文明县城的奋斗目标后,为落实责任,强化督查,成立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指挥部,总指挥由县委书记担任,第一副总指挥由县长担任,常务副总指挥由县委分管副书记担任,另有12位县领导担任副总指挥,指挥部下设“八组一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各工作组根据《××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制定具体实施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主要职责、工作重点、目标要求。指挥部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各组工作汇报,每月开展一次调研活动,及时解决创建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发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点评我县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各部门认真落实责任制,狠抓落实,全面整改,取得明显成效,形成创建工作新机制。

4、投入保障到位。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2003年以来财政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确保创建经费需要。县委文明办业务活动经费2003年为16.31万元,2004年为17.3万元,2005年为18.54万元。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县认真执行文化经济政策,努力探索市场化运作方法,如已举办的各种大型文艺演出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同时,本着为民、亲民、利民、便民的宗旨,县委、县政府每年确定一批群众急需办的项目,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抓紧抓实,真正做到取信于民。

5、宣传发动到位。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作为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增强县城综合实力的重中之重,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形成全民参与的热潮。县委文明办组织编制《市民文明手册》1万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单3万张;县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固定电话开设“创建文明县城,建设美好××”专栏,大力宣传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目的意义、任务措施,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省、市文明单位在重要街道、重点场所设立公益广告宣传牌,增强宣传效果;县妇联开展“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巾帼志愿者大行动,3千多名各界妇女投身创建活动。团县委组织回乡大中专学生和中小学生参加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宣传小分队,分别深入社区,走上街头,进入家庭,开展文明知识宣传,便民为民服务,纠正不文明行为;各社区组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吸引群众踊跃参与,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建、支持创建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三项教育”,凝聚精神力量,在提高素质上下功夫

始终把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工程来抓,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以未成年人为关键群体,加强思想理论教育、道德养成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动员全县人民振奋精神,聚智集力,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1、加强理论教育,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人。各级党委坚持把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在理论学习中,注重发挥各级领导班子学习中心组的带头作用,采取集中学习辅导、聘请专家授课、理论调研交流等形式,注重完善理论学习培训制度,依托党校,举办科级领导干部理论培训班,依托基层阵地,举办基层理论宣传骨干培训班。3年来,先后组织了4次考试,有3240人参考,举办各类培训班13期,参训人员达1600多人。注重建立基层理论宣讲制度,组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赴基层党委宣讲,县领导和部门领导深入挂钩联系点宣讲。注重理论宣传阵地建设,共设立宣传栏300多个,学习园地200多个,学习活动室100多个。县广播电视台开设“十六大精神在××”、“再掀‘三个代表’学习热潮,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系列报道”专题栏目。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常性的理论学习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全县干部群众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形成万众一心抓建设、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2、加强道德教育,用高尚情操塑造人。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充分发挥思想教育阵地、革命老区传统教育阵地、文化娱乐阵地和舆论宣传阵地作用,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贯彻落实。一是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庆祝重大纪念活动为契机,挖掘教育资源,通过活泼多样的宣教形式,生动实际的宣教题材,深入开展以“爱我中华、兴我××,艰苦奋斗、建设小康”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到各行业、各部门的实际工作中。二是大力宣传《纲要》精神。把《纲要》列入县乡党校、文明市(村)民夜校和各部门政治学习的重要内容;县广播电视台设立宣传《纲要》专题栏目,营造良好氛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关工委组织离退休干部深入各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宣讲《纲要》精神,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家喻户晓。三是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以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农村为重点,以“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契机,扎实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拓展道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3、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用先进文化培育接班人。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不断增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合力。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县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确定为未成年人办实事项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开展网吧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于2004年11月份在我县顺利开播,为未成年人营造了健康成长环境;组织编写××苏区乡土教材作为校本课程,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红色××”系列教育活动,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三)强化“六项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在优化环境上尽努力

紧紧围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改善群众生活环境这个主题,以规范城区管理为突破口,以依法管理、规范管理、长效管理为目标,不断加大城区各项管理力度。

1、强化环境卫生管理。根据新的省级卫生县城考核评分标准,不断强化巩固措施,加大卫生长效管理力度,狠抓环境综合整治,城区环境卫生进一步得到改善。一是落实创卫责任。制定下发巩固发展卫生县城工作意见和任务分解表,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定期开展全民卫生大扫除,并进行督查评比,确保卫生责任的落实。二是开展专项整治。以卫生月活动为载体,以防治“非典”、“禽流感”工作为重点,经常性组织开展规模较大的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发动全民参与,重点整治乱摆摊、乱张帖、乱倒垃圾现象,清理卫生死角、清除占道经营、拆除违章搭盖。三是加强清扫保洁。城区街道实行全日保洁,垃圾日产日清,清扫、清运和保洁率达100%。四是健全规章制度。结合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楼院、文明户的评选,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周末卫生制度、文明单位卫生达标制度、公德巡查制度,并划定卫生责任区,加强卫生检查评比,有效地提高了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2、强化交通秩序管理。把实施“畅通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交通标志、指路牌的修建;开展创建交通安全村、校活动,做到100%的村、校有民警负责联系,使警务段50%的村、校建成交通安全村、校;开展创建交通“严管街”活动,成立由公安局牵头,城管、交警、交通参加的城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在城区主要干道对乱停乱放车辆进行劝导、整治,在主要地段开展宣传劝导工作,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劝导违章停放车2780余辆次,张贴违章停车告示条2000余辆次;刷新停车标志线,实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定点停放,有效遏制了车辆乱停放现象。

3、强化集贸市场管理。广泛开展“让市场干净起来”活动,大力推行“净菜”、“半净菜”上市制度,严把产、运、销三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垃圾量;深入开展争创“三信一优无假冒市场”活动,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加强市场巡查力度,设立投诉台、公平秤,重点查处制售病肉、注水肉和水产品浸泡福尔马林等违章违法行为,严禁“三无”商品上市危害群众健康。

4、强化建筑工地管理。按照“围墙内管死,围墙外管好”的原则,签订文明工地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封闭施工、文明施工。积极开展文明工地创建活动,结合安全生产大检查,对不符合规范的施工工地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促其达到文明施工要求。

5、强化娱乐场所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活动,宣传、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定期、不定期对电子游戏、音像、书店、网吧、舞厅等场所进行专项整治,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680盒,查处非法出版报刊943册,年历图片200多张,电子游戏电路板16块,电子游戏卡51盒,发出整改通知书46份,立案22件,结案22件;整治发廊、歌舞厅、录相厅7家,在不适宜对未成年人开放的文化娱乐场所设置了明显的禁入标志。同时对5家违规经营的网吧进行了严厉查处,有效地遏制了文化娱乐场所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促进了文化市场的健康繁荣发展。

6、强化社会治安管理。认真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层层签订综治领导责任书,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活动,坚持“严打”方针,全力维护全县社会政治安定稳定。大力推进社区警务室建设,按照居住集中、分片划分、便于管理的原则,在现有四个社区建立警务室,合理调配警力,明确工作职责,严格工作制度,加强安全防范,热情服务社区居民。大力加强“110”报警服务系统规范化建设,配置必要的装备,确保快速反应、密切配合、协调动作,有效控制动态环境下的社会治安。全县没有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和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众的安全感较高。

(四)抓好“六进社区”,构筑文明氛围,在构建和谐社区上抓创建

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社区建设发展纲要(试行)》,以“整合社区、建立组织、规范管理、拓展服务”为重点,深入开展“六进社区”和“三讲一树”活动,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和文明开放的创业兴业环境。

1、强化组织建设,利民稳人心。加强党在社区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实现党建工作向新经济组织和社会延伸,向流动党员延伸,向社区单位延伸,在横向上与社区成员单位的党组织搞好交流,加强联系,在纵向上关心下岗党员、离退休党员和无业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从帮助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入手,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如长兴社区、凤翔社区开展“结对帮扶”、“结对共建”系列活动,拓宽社区党建工作的内涵,强化党组织在文明社区创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2、深化社区教育,育民振人心。以文明市民学校为阵地,以创建学习型社会为目标,深化文明市民教育活动。一是开展涉台教育进社区活动。突出抓好“一刊、一栏、一角、一节目”载体建设,使不同载体不同侧重,达到“互为补充、扩大覆盖”要求。二是开展科普教育进社区活动。各社区组织科技、教育、环保等方面的工作者和志愿者,举办科技咨询、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环境保护和科普影视展映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科学普及教育、“科学防治、战胜非典”教育及揭批“×××”活动,促进科学思想在社区广泛传播,科学精神在群众中扎根,初步形成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三是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结合“洁我家园、强我体魄、抗击非典”、“科学防治、远离非典”等活动的开展,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推动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的通知》,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市(村)民学校、各类宣传文化阵地和卫生防疫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阵地作用,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加强不良陋习危害性教育和健康文明生活常识教育,增强群众社会公共卫生意识。

3、活跃社区文化,乐民聚人心。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精心实施精品战略,弘扬时代主旋律,深入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各社区结合重大节庆日,举办了广场歌舞晚会、“春天的祝福”元宵歌舞晚会、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广场合唱比赛、乡镇文艺调演、书画展、花灯展、踩街游园等各种内容健康、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群众性球类、棋类、牌类等体育竞赛100多项。同时,注意指导和发挥民间艺术团体的作用,积极支持书友联谊会、京剧同乐会、青流文学社、夕阳红艺术团、东华三角戏、长校诗联社等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

4、优化社区服务,便民暖人心。认真抓好下岗职工再就业登记和优惠证的发放工作,开展社区劳动就业职业介绍,帮助800余名城镇居民、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各社区都成立了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如凤翔社区成立“社区服务联动中心”,下设义务帮扶、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社区卫生、调解治保、社区志愿等6个小组,有具体服务项目及联系人、联系电话,实行全方位、全天候服务,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五)突出“四项内容”,开展乡镇竞赛,在提高文明村镇创建水平上求突破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组织开展创建文明乡镇竞赛活动,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以村连户、以户促户的创建新格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

1、抓规划,建新村,美化生活环境。按照“新建有规划,改建有标准,整治有成效”的要求,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条不紊地抓好新村建设、旧村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整治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占道经营、占道堆放和车辆乱停放问题以及村部的脏乱差问题,农村的环境面貌明显改观。3年来,投入新村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新增住房面积5万多平方米,全县80%的集镇得到改造,每个行政村都有1至2个新村建设点。

2、抓服务,解忧困,密切干群关系。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下基层、访群众、抓落实、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县直部门挂乡包村活动和各级文明单位与特困家庭结对济困活动,做到法律、政策、理论、道德、信息、科技、文化、卫生和资金等九个方面进村入户。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县处级领导实行“八个一”(挂好一个乡镇、扶强一个村、联系一家企业、抓好一所学校、帮扶一个困难户、扶大一户个私经济、抓实一个重点项目、培育一个先进典型)工作责任制,确保帮扶责任制的落实。县直各部门每年挂包一个村,积极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各乡镇干部实行记“民情日记”制度,把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作为干部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经常性开展学习交流,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

3、抓竞赛,促创建,树立文明新风。全县各级成立创建活动竞赛协调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组织开展观摩活动,实地督查指导,确保创建工作落实。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好落实;把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效与乡镇干部工作业绩挂钩,列入干部的考核内容,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机制、齐抓共管机制和检查督促机制,全县上下形成了强劲的工作合力。各乡镇围绕创建文明乡镇竞赛活动的总体要求,立足实际,确立主题,以创建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活动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以“六提倡六反对”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呈现“诚实守信”、“庙会新风”、“祠堂新貌”、“尊老敬贤”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4、扬优势,重生态,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结合县委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围绕创建“绿色生态文明带”和文明路带建设目标,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特色效益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一是突出生态特色,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烤烟、豆腐皮、水果“三蜜”(蜜雪梨、特早温蜜、水蜜桃)、畜牧水产五个重点产业,打“生态牌”、走“绿色路”。二是突出生态环保,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培育壮大氟化工业、林产工业、轻纺服装三大工业产业集群和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建材、机械加工等一批优势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是突出生态和谐,推进城市园林化。按照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镇的要求,大力实施“小县大城关”战略,实现美化、绿化、亮化三同步,着力把县城建设成为“设施完善、生态优良、风光秀丽”的生态园林型城市。四是突出生态休闲,推进旅游产业化。省级风景名胜区九龙湖景区正式开业,温泉休闲旅游开发加快推进,省级温泉地质公园即将申报成功,景秀园林公司绿化苗木基地、嘉德冷泉休闲中心等绿色生态旅游项目稳步推进,省级大丰山森林公园、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申报成功,红色旅游列入《2005-2010年福建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精品线路和重点景区,为我县旅游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六)强化三个意识,严格行业规范,在促进各行各业优质服务上上档次

围绕各行业规范服务程序、标准、承诺、言行等四个方面要求,把行业创建活动与加强诚信建设相结合,把优质服务与规范管理相结合,把推行承诺服务与健全监督机制相结合,以“效能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满意杯”竞赛活动,

1、强化服务意识。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行业优质服务群众满意率测评、通报、督促整改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服务质量明察暗访活动,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评议各行业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增强各行业的服务意识。各行业普遍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协助抓的创建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格局。如××供电局每年初召开创建工作会议,颁发精神文明建设责任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科室、班组,年底进行考核表彰,并作为目标管理考评和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表彰。

2、强化质量意识。把加强诚信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内容、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根本要求和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融入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始终,不断提高各行业的服务质量。如电信局开展“争创星级服务、争当服务标兵”等满意系列竞赛活动,开展评佳评优,星级评定活动,实行末位淘汰,增强了员工的服务意识;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无填单式服务,推出装机预约服务,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提升。国税局开展以“五查五治”(查思想、查作风、查纪律、查职责、查廉政和治浑、治懒、治散、治软、治贪)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努力造就文明、精明、严明的干部队伍,全局干部思想作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地税局把加强行风建设、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创建文明行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了《服务规范》、《服务质量考核细则》、《服务回访制度》等一系列服务措施,推行“一站式”服务、“预约服务”、建立“绿色通道”的各项税收征管措施,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3、强化创新意识。各行业从实际出发,创新服务方式,认真选好具有本行业特色的活动载体,开展便民利民活动,提高创建实效。县效能办、纠风办设置“经济110”、“清风网”网站和“行风聚焦”三个平台,运作以来坚持“有诉必理、有理必果”的原则,坚持24小时受理投诉,去年受理101件,办结率95%,给予效能告诫8人次,诫免教育1人,内部通报批评9人,责令取消收费5项,清退违规收费3万元,推进了机关效能建设和纠风工作的深入开展。如县工商局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在注册大厅、“12315”投诉台和基层工商所(分局)等窗口单位推出“三零”(沟通“零距离”、国家政策“零保留”和服务“零投诉”)服务,热心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取得显著成效。工商局在为元生花卉公司、福仕公司办理有关证照时,优质高效,赢得客商好评。县国税局设立流动“办税服务厅”,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纳税人,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县交警大队在开展“流动车管站”、“送证上门”等便民服务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县农村摩托车挂牌临时代办处”的做法,使农村群众不出家门就可以办理摩托车挂牌手续,农民朋友将不再为进城办理摩托车挂牌浪费时间和路费。这一经验做法,《福建日报》和《中国警务报》、《人民公安报》分别以“农村车管站真好”和“乡村车管所”进行了报道。

(七)打造“六块品牌”,利用典型辐射,在整体推进上促发展

加强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积极改革创新活动载体,着力培育典型,积极培育和打造出“山海协作”、“诚信建设”、“庙会新风”、“祠堂新貌”、“村会协作”、“尊老敬贤”六块“创建品牌”。

1、开展山海协作。2003年以来,根据省文明委安排,我县与泉州市鲤城区开展结对共建,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健全共建机制。2003年,成立区域共建领导小组,签定《结对共建区域意向书》,制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开展结对共建山海协作、共同发展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2004年又签订《关于进一步拓宽结对共建领域,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协议书》,形成全面合作关系,促进双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2005年,双方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共建,拓宽合作领域,建立健全结对共建机制等区域共建框架方面进行了讨论。二是共建文化设施。根据我县社会事业发展的切实需要,筛选一批宣传文化设施,作为双方共建项目,按年度认真组织实施。2003年,鲤城区捐助55万元建设的××龙津广场和县医院门诊大楼两个共建项目,均已投入使用;2004年捐助55万元用于建设××一中学生公寓和县体育中心项目,其中,××一中学生公寓已投入使用,县体育中心作为2005年续建项目。2005年又捐助60万元用于建设县体育中心、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县宣传文化中心等项目,目前县体育中心正在建设中,另二个项目已完成图纸设计。这些共建项目的实施,使我县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得到加强。三是强化基层共建。选择一批省、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学校,本着自愿结对、互助共建的精神,与鲤城区选定单位开展基层结对共建活动,交流创建经验,提高创建质量。如泉州七中与××一中开展共建活动,双方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泉州七中还向××一中赠送5万多元的多媒体教学仪器,增进共建友谊。四是发挥特色优势。在共建过程中,我县充分发挥苏区特色和生态优势,积极为鲤城区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提供帮助;同时,利用鲤城区地处沿海、经济发达、思想解放、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我县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2、加强诚信建设。在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针对个别农民诚信意识淡薄,还贷不及时,造成信用社不敢放贷的情况,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并会同信用社开展信贷诚信户评定活动。在乡村两级成立信用评定领导小组,根据农户个人品行、历年信贷信用状况、生产经营能力和还贷能力分别评定三个等级。以林畲乡为例,从2002年下半年开展这一活动以来,贷款回收率达95%,其中诚信户联贷回收率达100%。通过开展评定诚信户活动,促进了农民明礼诚信,争当诚信户,原来一些借贷不还的农户也积极还贷,还贷率明显提高。目前,评定诚信户活动已在全县铺开,全县共评定诚信户5580户,建立了银行与农户的良好诚信关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倡导庙会新风。我县传统的“庙会”是农村群众走亲访友的传统节日性活动,以走家串户喝酒为主,而后的娱乐主要是“搓麻”,还时常引发酒后斗殴等纠纷。1998年起,我县东华乡南歧村率先改革传统庙会,把每年三月的四天会期改为一天,变游菩萨、宴亲友、吃喝的庙会为文化科普“聚会”,邀请县、乡单位到村里开展“三下乡”活动,宣传科学文化知识。这项改革不仅杜绝了铺张浪费,而且让农民掌握更多的政策法规和科学知识,并在文化艺术宣传中,接受先进文化思想的教育。我县及时认真总结这一典型做法,并在全县加以宣传推广,如今东华乡供坊村、下戈村等地的传统庙会均成了农民学习科技、交流文化的有效载体。

4、狠抓祠堂新貌。祠堂是农村祭祀祖宗、烧香拜神的活动场所。近年来,我们变封建迷信的场所为健康向上的文化阵地,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引导推进。如今,许多祠堂已成为新的群众性健康文化活动场所。如田源乡田口村大兴文化新风、科技新风、婚育新风、美德新风、奉献新风、卫生新风,在宗祠里设立村级农函大教学点、老人活动室、计生活动室、图书室等,每月乡镇派技术人员或邀请市、县专业技术人员到村里授课、现场讲解,形成学用科技、思进思富的浓厚氛围;在祠堂里张贴计生政策、知识挂图,开展计生协会各项活动,使婚育新观念入组入户、入脑入心;编写通俗易懂的“十劝诸君莫”等诗联、歌谣,广泛开展评选“好儿女”、“好儿媳”活动。目前,祠堂已成为村民读书看报,老人、孩子传艺习武的好去处。祠堂面貌的更新,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科学意识,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

5、深化村会协作。1998年,我县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的迫切需求,探索开展“村会协作”活动,闯出一条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受到了中国科协、省科协特别是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题节目等中央、省、市新闻媒体都作了专题报道。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和提高,“村会协作”的形式、领域、范围不断延伸拓展,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全县已有15个乡镇80个村与市县涉农学会(协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开展协作活动,协作项目达84个,有186名科技人员参与。

6、倡导尊老敬贤。尊老敬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我县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大宣传引导,使这一传统美德进一步发扬光大。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尊老敬老模范村活动,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城关老年协会和嵩溪老年协会坚持每年重阳节组织“集体祝寿”,同时表彰“好儿女”、“五好家庭”,近年来已为1000多名老人举行集体祝寿,为农民节省资金近百万元。田源乡廖武村充分发挥宣传文化阵地作用,编印“尊老敬老歌”、“尊老敬老‘十要’、‘十不准’”,全村上下尊老敬老蔚然成风,被省老龄委评为“尊老敬老模范村”。

回顾三年来创建文明县城活动的历程,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很好地坚持,并不断加以完善提高。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县委、县政府的全局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年度责任目标,才能保证创建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创建活动明于共识,敏于行动,见于实效,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核心,抓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不放松,抓干部的思想教育不放松,抓各项任务督促检查不放松,依靠人的高度思想政治觉悟和励精图治的事业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使创建活动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三是必须坚持“四贴近”原则,即必须坚持紧贴社会实际,紧贴时代要求,紧贴基层需要,紧贴经济建设,切实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改革开放的难点、群众关心的热点,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切入点,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共建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才能形成创建活动的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年来,我县以争创全省文明县城为目标,全县上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和差距,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非公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等。我们将以这次考评为新的起点,按照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提出的意见和要求,狠抓薄弱环节的整改,推动创建全省文明县城各项指标任务的全面落实,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和谐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强县目标和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做出更大努力。

上一篇:人居环境整治标语范文 下一篇:人居环境整治汇报材料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