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3 04:39:47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变电站;运维管理;变电运维

0 引言

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迅猛,电能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变电站数量增长迅速,变电运维人员日趋紧张,为解决运维人员不足的矛盾,我供电公司通过变电站综自改造和调整变电运维模式,不仅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而且规范了运维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

1 变电运维模式

变电运维的主要任务是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工作。其特点是设备维护量大,出现异常和障碍的几率大;工作繁琐乏味,容易造成人员思想上的松懈;人员较为分散难于集中管理。一旦发生变电事故,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则危及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因此加强变电运维管理,提高变电运维管理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是运用计算机进行远程的操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无人值班的模式。这种模式用计算机的操控人员代替了现场的值班人员,对变电运行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及控制。但是,在实行这种模式之后,变电运行的某些具体的操作还需要员工现场的进行,同时通过计算机不能够完全的将设备中的隐患检测出来。

2 变电运维管理

2.1 明确运维管理的职责分工

根据已运行的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维管理方式,原变电值班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运行监视、远方操作,由调控值班员通过远动自动化实施;一部分为设备巡视、运行维护、就地操作、安全措施和事故处理等工作由变电运维值班员实施。

2.2 建立行之有效的运维管理制度

2.2.1 岗位责任制

所有变电运维人员必须遵照执行各自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分工清楚、责任明确。

2.2.2 设备专责制

为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必须实行设备专责管理。无人值班的变电站中,一次设备、控制信号、继电保护、仪表、通信的设备、远程控制的设备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维护,设备专责人应熟悉管辖设备的性能及其运行状况,掌握其维护方法。设备专责人应根据管辖设备的技术档案,监督设备的修试周期,定期巡查设备,掌握缺陷发展及处理情况,对设备修试、运行维护等工作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管理人员应随时询问设备状况,掌握设备缺陷及运行情况,负责对设备进行运行分析、缺陷管理,汇总并上报。变电运维班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根据实践,对运维班组的管理重点应放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安全管理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变电站运维管理的重点就是安全运行、认认真真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和安全生产的宣传与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都是电力系统长期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在变电站必须认真贯彻。近些年来,由于变电站设备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更新,应及时修订变电站的现场运行规程,自查并完善各种记录,利用微机自动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把好自己的关口,以确保变电站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专业基础管理

变电站制定月度、周工作计划,按照计划按时保质的完成工作,结束后应有总结,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讨论相应解决的方案。同时对于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要严格的执行,例如,在设备的方面制定的巡视制度、设备验收制度、缺陷管理制度等等,对存在的异常、缺陷、隐患要及时的发现、汇报,督促尽快处理,加强设备闭环管理力度,以保障变电站的运行可靠、安全。同时,要建立设备的各种台帐、记录,对于已有的记录要进行完善与健全,这样能够将设备运行的资料以及原始的资料全面的掌握,要积累管理的经验以及设备运行的经验,对薄弱的环节要加强监督、强化管理。

(3)加强技术培训

变电运行能否安全的运行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员工的素质影响,因此,运行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电力企业要加强对员工本岗位专业技术培训,如对新设备培训、定期进行技术考试、反事故演习、技术问答、考问讲解等。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可以对事故起到遏制的作用,员工整体的素质得到提高,能够保障变电的安全运行。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热情、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将班组的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的基本工作,高度的重视安全生产,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习发现变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使员工能够意识到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加强安全运行的意识。同时,结合各种检查活动,将安全运行的知识进行分类的整理,下发至员工的手中,使员工能够对安全运行加深印象。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严禁急于求成,要注重日常的积累,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将安全运行的相关知识充分的理解并掌握,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4)加强思想的管理

加强对员工思想的管理,对员工进行思想的教育,使员工能够意识到自己就是企业的主人,能够在工作中时时刻刻的以主人的身份进行工作。要加强政治的学习,不能使政治学习只是形式方面,对员工讲解国家的方针、路线以及政策,将政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思想工作要紧密联系实际,达到树立爱岗敬业责任感、使命感的作用。在各个变电站中,积极开展民主活动,使每一位员工能够参与到变电站的治理以及管理中,关键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员工的主人翁地位,积极采纳员工提供的合理化建议、对策并付诸实施,使变电运行安全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5)文明的生产

良好的工作环境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要在变电站中明确各自的卫生区域,督促员工进行定期的打扫,同时进行定期的检查,将之划分到考核的范围,使变电站的环境清洁有序,会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对员工充分的关注,与员工进行交谈,稳定员工的情绪,同时积极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使员工能够安心的工作,在变电站中形成良好工作的作风。

3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力行业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在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变电运行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复杂且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同时,对变电运行产生影响的因素是非常多的,一个极小的遍差都会使变电运行受到影响,严重的会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变电站要对变电运行工作加强管理,使变电的运行能够可靠安全的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稳定,保障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促进供电企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保障居民的安全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桂林.浅谈变电运行管理[J].科技信息,2009(15).

[2]辛亮.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初探[J].科技资讯,2009(9)

[3]胡成群,刘强,刘晶东.变电运行、管理、巡检一体化[J].大众用电,2009(5)

[4]潘蕊.强化变电运行安全风险管理的探讨[J].云南电业,2009(8)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大检修”的要求,运行及检修专业的工作模式将发生较大改变。由于电网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显著提高,电网检修模式将转变到以状态检修为基础,以设备全寿命全周期管理为抓手的动态检修模式,这就要求员工不但要懂得变电设备的维护检修,还要求员工能够进行倒闸操作以及做好相关安全措施。创立新型培训模式,培养运维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建立基于运维一体化的大检修模式势在必行。

运维一体化培训模式的提出

运维一体化培训“234”模式的概念

为更好开展运维一体化培训创新工作,特提出“234”模式,其中:“2”是指部门培训管理一体化、班组培训管理一体化的“两化”管理;“3”是指培训的三个阶段,分别为岗前培训、试点研究、岗位技能提升;“4”是指培训的四个步骤,分别为跟班学习、业务帮带、班组实践和试点带动、学习团队提升弱项业务。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策略

分析现有体制下运行、检修人员的知识结构,优化培训管理模式,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以技能实训基地为依托,分阶段开展运维及检修人员技能培训;通过运维人员跟班学习、业务帮带、班组实践等步骤,提高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建立试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范围和目标

以变电运行及检修人员为培养对象,强化运维、检修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技能操作培训,改变运行、检修专业人员的传统工作模式,通过两化三阶段四步骤的“234”培训模式,培养具有运行和维护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推进“大检修”的落地,为“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资源和智力保障。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指标体系

建立两化三阶段四步骤的“234”培训创新模式,培养运维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构建运维人员现场培训考核体系,切实提高人员知识和技能水平;制定现场培训的评估反馈体系,确保培训取得成效。

运维一体化培训模式的具体实施

工作流程

具体培训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培训模式的实施

(1)优化培训组织模式,实现“两化”管理。部门培训管理一体化:将变电运行、维护性检修培训业务统一纳入变电运维中心,在部门管理层面实施运维一体化培训的统一组织。班组培训管理一体化:在变电运维站内将运行和维护的培训职能归属同一班组,实现班组层面运维一体化培训的统一实施。

通过部门和班组两个管理层面分别统一和实施运维一体化培训,让员工有序进行现场实践培训,达到快速培养既熟悉变电运行业务又掌握C、D类检修维护的技能人才。

(2)创新技能培训三阶段四步骤的过程管理,快速培养运维人才。

①第一阶段:运维人员岗前培训――对运维人员开展以检修基本技能、安全知识、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的岗前培训。

第1步:分批次开展运维人员跟班学习,每批次分别从各变电运维站安排1-2人到检修班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班学习。采用“师带徒”的“一对一”帮带、组建学习型技能攻关团队等形式,检修部门为跟班学习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安排表”,详细安排每个培训阶段的学习安排,并为每位跟班人员安排一位师傅,签订师徒协议,师傅负责每个培训项目作业卡编制以及作业卡内容理论讲解培训、现场实际技能操作培训,在每个培训项目完成后对所带徒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个培训项目的学习。每个检修班组的师带徒成绩纳入班组月度培训统计。修试中心负责提取每对帮带人员技能难点,由本批次人员组成学习型团队,对技能难点进行技术攻关,由运检部相应专责组织对学习型团队进行技能考问或考核,实行逐个过关考试。

第2步:以业务帮带为手段,开展全体检修人员和运维人员培训。在跟班学习的基础上建立运维人员C、D类检修单元制、模块化培训课程。参加检修班组跟班学习的两名变电运维人员,培训结束后,负责对本运维站其余人员C、D类检修维护项目110个单元制、模块化课程的培训,通过单元制、模块化培训后,开展每个项目考核,直到使每位变电运维人员均能掌握C、D类检修维护工作内容。

变电运维中心组织对从检修试验中心抽调至变电维护班的人员进行变电运行业务的现场培训,现场培训内容包括各级调度规程、安规、两票实施细则、变电站运行基本知识、倒闸操作技能等,并指定正值以上人员与变电维护班人员签订师徒培训协议,并严格按照明细表的培训内容及完成时限进行培训,使检修人员逐步掌握变电设备巡视、倒闸操作技能。达到变电站副值班员水平后,由变电运维中心组织考试,并经人资部确认相应任职资格。同时,变电维护班人员对运维人员进行维护性检修业务培训,包括理论知识、现场技能等。

②第二阶段:建立试点研究,以点带面。

第3步:以班组为单位,通过试点带动,开展技能实践。国网泉州供电公司以清运维站为现场培训的试点,从检修试验中心抽调6名检修工作负责人(一次专业2人、二次专业2人、试验专业2人),加上清运维站原值班人员24人,共30人成立变电维护班,与清运维站合署办公,归属变电运维中心管辖;变电维护班人员会同清运维站运维人员,共同开展清运维站所管辖10个变电站(5个220kV站、5个110kV站)的110项单元制运维一体化维护性检修项目等业务。变电维护班开展维护性检修工作时,由检修人员担任工作负责人,由运维站人员担任工作班成员,开展倒闸操作时,由变电人员担任工作监护人,检修人员担任操作人员,通过交叉实践培训,以工作带培训,促进检修及运行专业相互融合。

其余各运维站同其组建帮带关系,由清运维站带动其它运维站人员的110项检修维护项目的单元制培训,通过以点带面的帮带培训,全面促成运维业务的开展。

③第三阶段:岗位技能提升――重点攻克运维、检修人员知识及技能的薄弱环节。

第4步:建立帮带团队,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根据清运维站的实际运行情况,梳理运维、检修人员在运维体系工作中的业务薄弱项目,建立“专责(运检)+专业人员(检修)+运维人员”分专业团队帮带队伍,对变电维护班人员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

集中授课:采取“每周、每月”集中授课的方式,由专责和专业人员每月汇编典型运维消缺项目案例库,对团队内运维人员开展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提升专项活动。利用变电检修实训基地,各专业团队分批次到检修基地开展部分维护性检修项目的实战演练。结合现场缺陷处理,开展省公司2013年82项运维一体化维护性检修项目实战演练。

专项培训后通过组织各运维人员对移交业务逐项进行业务技能考核和资格考试,同时将考核情况列入运维人员晋升和岗位级别薪金上调的主要依据。按计划,周期性调整各变电运维站人员到运维站,继续深入学习掌握110项运维一体化维护性检修项目内容。

构建现场培训考核体系

(1)现场培训激励政策。现场培训过程中,以“月”为单位,由各供电公司专业部室组成考核小组,对培训学员进行月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月度培训计划中所列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技能操作,对于连续3个月考核优秀者,按个人年度绩效+1分嘉奖;2次优秀,1次良好者,按个人年度绩效加0.5分嘉奖;考核1次不合格年度绩效扣0.5分。对每一位参与现场培训授课的人员,根据国网公司、国网福建电力等有关教育培训经费管理规定,发放授课津贴。

(2)优秀“师带徒”团队评选。成立评选小组:现场培训结束后,各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牵头,运维检修部主要领导共同组成评选小组,负责运维一体化现场培训优秀“师带徒”团队的评选工作。

评选方式:由评选小组根据培训学员的月度考核成绩,以及班组、部门评价意见,选出培训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师带徒”帮带团队,各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颁发“优秀师带徒”证书。结果应用:获得优秀“师带徒”的帮带团队,优先推荐参与部门年度评先评优,且“师傅”在兼职教师选聘上享有优先权。

制定现场培训的评估反馈体系

(1)成立培训沟通反馈小组。各变电运维中心、检修试验中心以及人力资源部共同组成培训沟通反馈小组,负责制定现场培训方案、政策,组织、协调现场培训事宜。

(2)评估反馈方式。现场培训过程中,“师傅”负责以“月”为单位,填写《师徒协议跟踪监督卡》,每月反馈上个月的培训情况至沟通反馈小组处;

培训沟通反馈小组根据每月帮带团队反馈的月度培训及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月度培训报告,根据报告分析结果,调整下一个月的培训计划。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评估与改进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评估方法

在“两化三阶段四步”的培训过程中,定期对每个培训阶段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检查参培人员的知识及技能提升情况,由专业部室领导对培训人员及参培人员分别进行访谈,了解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难点,总结出经验,用于下一阶段的培训。

在试点实践过程中,每月定期评估生产运行各项指标,评估运维一体化建设对生产运行的改善成果。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改进

针对运维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利用变电检修实训基地,对运维人员开展设备结构、原理、检修工艺培训,同时将运维人员送到厂家,开展厂家带客户培训,全面提升运维人员技术水平。

组织调度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运维人员开展不同负荷潮流、运行方式下电网运行的特点,同时开展操作票填写,促进操作票填写的正确性。

开展技术规程、技术标准专场培训,由省公司相关专家担任讲师,开展技术规程和标准培训与讨论,推动规程标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开展成效

精简人员及用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使变电运行人员从所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倒闸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设备巡视、设备定期试验轮换等运行管理工作,转变为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倒闸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设备巡视、设备定期试验轮换、一次设备维护性检修、二次设备维护性检修等工作。检修人员从过去的只管检修、消缺,转变为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掌握运行维护、倒闸操作、设备巡视等,使运维人员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极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以一个常规缺陷的处理为例,需经过:在巡视、试验、检查中发现设备缺陷进行记录(分析、分类后)审核(批)汇报2名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停电操作2-3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电保护或一次设备消缺处理运行人员验收”等最少6个流程步骤,实行运维一体后,变电运维人员仅需经过“在巡视、试验、检查中发现缺陷进行记录(分析、分类后)审核(批)汇报进行现场处理”4个工作流程即可完成整个缺陷处理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人员的工作效率,实施专业管理前后流程的优化对比如图2所示。

缩短停电时间,提升生产效率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在检修试验工作时由变电运维人员完成设备停役安全措施工作许可设备检修维护验收设备复役,避免了检修人员长途奔波,压缩了工作许可、结束的等待环节,实现了设备停役、工作、验收、设备复役无缝衔接,实施专业管理前后各电压等级缩短的停电时间对比如图3所示。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变电运维 安全管理 设备维护

一、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和设备维护的重要性

电力系统是由输送电能、转变电能、配送电能、生产电能和使用电能等组成的,从电力生产到电力使用为一体的体系。所以,电力系统是电力企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保证电能的稳定安全使用必须进行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工作和设备维护工作,必须做好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完成电力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并基于此完成风险控制工作,所以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和设备维护可以在保证供电安全稳定性的同时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在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代,电力行业也开始了技术创新,电力系统的各个领域也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工作愈加复杂,也使得电力系统安全管理愈加困难,这就需要有更多的变电运维人才来从事管理工作。在出现电力事故时,首先就会影响电力用户的用电安全和电力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如果电网的稳定性被破坏直接就会影响电力的运输,导致电网的大范围停电,从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也会对电力企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和设备维护极为重要。

二、变电运维安全管理和设备维护中的问题

(一)企业不重视设备维护工作

电力设备维护工作是变电运行维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有效预防电力安全事故,并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性的重要工作。但是有些电力企业并不重视设备维护工作,有很多的设备只是长期使用而不对其进行必要的检修和维护,从而加剧了设备的损坏和老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二)专业人才缺乏

没有专业的从业人员是引起变电运维安全管理问题和设备维护问题的重要原因。总体来说,现在我国电力企业变电运维安全管理和设备维护的相关工作人员素质比较低下,有很多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专业的变电运维技术,也没有专业的安全管理知识,还有很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不高,个人素质低下等。这些都会导致变电运维和设备维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工作和设备维护的效果,很难开展有效的管控,从而为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埋下隐患。另外,电力工作中有很多工序都需要人工操作,如果没有专业技术或工作经验的人进行这些专业操作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埋下各种安全隐患;变电运维安全管理本身不需要很多的专业技术知识,但对工作经验有很高的要求。在运用新的管理方式的情况下,让技术人员或是没有管理经验的工作者进行管理也会降低管理水平,这些都会降低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安全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的水平。

(三)变电运维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力系统本身就是一项技术性要求极高的工作,所以其运维安全管理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因为变电运维本身的危险性,所以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以防发生安全事故。但是很多电力企业并不重视变电运维的安全管理工作,没有一个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致使变电运维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电力企业在进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很难有效控制施工安全,从而导致各种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安全隐患的出现。除此之外,管理不到位是最重要的不安全因素,也是电力企业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因为大多数电力安全事故都是因为企业管理层对于施工不严格管理,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而引发的,主要表现为:管理的方法手段落后、盲目自信心理、侥幸心理、惰性心理以及安全意志不强等。电力企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只对建设和生产进行管理和投入,往往忽视了对于安全施工的管理,加之经济效益的驱使,让电力企业在出现安全问题时也会以效益为主,导致安全问题难以解决。

三、提高变电运维安全管理和设备维护质量的措施

(一)确定变电运维安全管理的目标

要进行变电运维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变电运维安全管理的目标。在制定安全管理目标时要结合电力系统运维工作的实际情况和设备检修的计划,这样才能保证安全管理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在实际运维工作中还要对安全管理实现情况与安全管理目标进行分析与总结,及时发现目标中的不合理之处并予以改善,从而确保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健全运维安全管理生产责任制

要提高变电运维安全管理的效果主要从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完善以及制度的落实上下手:首先要有一个完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电力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变电运维安全管理体系,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制度支持。在安全管理体系下,电力企业要完善监理机构的自身建设和安全责任制建设,要建立以群众监督体系为保证、以技术保障管理体系为主体、以思想保障体系为基础、以安全管理为重点、以行政管理体系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变电运维的安全监察力度,从而有效保证相关施工操作的安全性,同时通过高效的责任制也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然后要加强对电力系统变电运维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控制,主要就是对电力设备、生产技术等进行管理,通过落实责任制来控制安全问题。

(三)加强设备的检修和安全核查

要保证并提高设备维护的质量就必须加强设备的检修和安全核查力度。设备检修工作是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工作的关键内容,检修工作的实际效果也会对变电运维安全管理的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于电力设备的检修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对电力设备有效开展检修工作,从而避免电力控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有效减少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而提高管理效率。对于设备的安全核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安全管理机制中,要制定科学的设备安全核查方案和设备检修计划,然后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和管理机制审查关键点,提高安全核查的效率;第二,企业要将常规的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安全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贯彻落实,严格把控和处理异常情况、严格审查操作票和工作票,从而有效预防安全问题。

四、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证电力系统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必须进行变电运维工作。因此,在变电运维工作中,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并对设备展开高效的维护工作,这样才能有效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电力企业要获取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必须重视运维安全管理和设备维护。

(作者单位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凉山供电公司)

[作者简介:陈丹(1985―),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变电站运维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佳.基于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的研究[J].科技创新论坛, 2012(11):182.

[2] 康帅宁.浅谈电力系统变电运维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J].大科技,2015(10): 112-113.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变电设备;变电运维一体化;原则

中图分类号: U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3-43-2

0 引言

传统的变电站管理模式中已经对电网生产做出了比较细致的分工,形成了电网调度、电网运行以及电网检修等多种工作模式,这种变电站管理模式不仅为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而且也能够实现变电站的安全供电,同时在促进电力企业发展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电力企业不断增加新的业务内容,而社会大众对电力企业也逐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变电站管理模式逐渐开始显露出运行成本高、作业效率低等多种弊端,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很大了压力。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电力企业提出了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概念,并在实际中逐渐实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 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概念

变电运维一体化是供电公司的综合利用一切有效资源,对电网的设备资源、技术以及人力等实施变电运行、检修和维护一体化合作发展,进行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一体化运维,创建按照电压等级进行运维的生产体系;是对传统生产作业方式的重大变革,将传统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业务的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协调、安全控制、生产质量、人力资源效能等方面进行优化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由同一部门人员承担传统的变电运行和检修的双重职责。

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在变电管理中的应用,将集控中心一分为二,一部分负责电网调度、监控管理,一部分负责对变电站的巡视及维护管理,实现对变电运维的一体化管理。通过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变电设备检查、一般性维护的共同进行,在保证变电设备与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进而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员工思想不稳定

电力企业实施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多年,大部分职工也都已经适应了这种模式,对新型的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比较陌生,内心具有一定的反抗情绪。而且,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时间等,很多职工思想比较守旧,新模式下很可能出现无法胜任工作的现象,引发员工的不满,进而导致工作质量下降,容易造成员工心理变化的恶性循环。

2.2 员工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要求

传统的工作模式中,职工已经对其本职工作非常熟悉,而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下,需要职工掌握更多的技术能力,包括原本不属于本部门的工作流程、专业知识以及技术能力等,提高了对变电运行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但是传统工作模式中,运行与检修工作是由不同的部门和职工分别进行的,想要短时间内对二者进行统一,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是新模式实施的主要障碍之一,也就是说,企业比较缺乏这种适应新模式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不能贸然实施。

2.3 现场作业风险加大

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实施以后,变电站的运行与检修任务同时落在了运维人员的身上,增加职工的工作内容,同时也强化了职工的工作职责,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很可能引发其他安全事故。例如,对变电站进行检修的过程中,按照传统的工作模式,首先需要变电运行人员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然后由检修人员对变电站进行检修,当然,在该工作进行的过程中,相关的监督人员也会时刻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工作的安全性。但是,在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中,运维人员需要做好变电站的运行工作,同时还要对变电站进行必要的检修工作,也就是说,运维人员既是工作的执行人,也是工作的负责人,双重工作压力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2.4 缺失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两票”

在传统的变电运行和检修工作模式下,已经制定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两票”,但是在新的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中,还没能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标准作业指导书“两票”,而原来的指导书和“两票”也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工作模式,急需重新制定一套新型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和“两票”,不过,必须确保其与现在的工作模式相适应,否则,也会引发其他安全事故,影响企业的发展。

3 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原则

3.1 安全第一,逐步推进原则

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不能贸然实施,必须要在确保电力系统正常工作并满足广大群众用电需求的基础上,逐步推进。考虑到变电运维一体化对电力设备和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电力企业应当尽量选择比较符合该模式实施的部分变电站进行试点,对试点网络进行分析和总结,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为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推广实施奠定基础。

3.2 合理引导,激励保障原则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模式;应用;发展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变电设备的更新换代为变电站全面实行无人值班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变电站内所有一次、二次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开关量信息等都将通过远动通道上传到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地调调控中心依据自动化系统提供的无人值班变电站实际情况,对电网内输变电设备进行必要的监视和控制,以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以此达到变电站减员增效的目的。

一、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后的变化

变电站的运营模式在实行无人值班后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主要将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变电站操作巡视以及缺陷处理

变电站在实行有人值班制度时,站内的设备运行情况以及缺陷上报有专门的工作对其负责。在进行无人值班工作后,区域内的变电站都由一个工作人员统一负责,在受到天气状况等外部因素影响时。工作人员不能及时的对变电站内的情况进行了解和上报,对变电站的正常运行造成很大的影响。且进行无人值班后,工作人员需要负责区域内的变电站,这在无形之中加重了工作人员的任务量,不利于变电站内巡视工作的高效进行。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信息处理

变电站实行有人值班制度时,工作人员对变电设备的检查只需要在负责的站内利用后台监控就可以实现,可以及时的掌握变电站内设备一、二次运行是否良好。实行无人值班制度后,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增加,需要在区域内进行设备检查,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不能及时对变电设备进行检查,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上报,在一定程度上对变电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阻碍。

3.调度与运行管理部门职能的重新划分

处理事故、下令操作等都是调度部门需要进行的日常工作,在未实行无人值班制度之前,调度部门可以很好的完成区域内的变电站监控工作。实行无人值班之后,区域内的变电站都需要调控中心人员进行人工操作,及时上报电容器工作状况。

二、无人值班站运维管理模式特点以及选取原则

近些年来,我国电网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变电站数量也随之增加,变电站如何实现功能的完善是供电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变电设备的保护化以及自动化可以很好的实现供电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的工作目标,并且可以很好的节省人力与物力,简化工作程序,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同时,为了优化变电站的工作模式,供电企业对电网装备水平和生产管理理念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提升。

目前我国的变电运维模式主要有三种,下面我们对这三种模式进行分析:

1.母子站模式

利用220KV的变电站建立集控站。通过此集控站对110KV的变电站进行监控和管理。这种运行模式具有反应较快的优点,促使集控站管理范围集中。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模式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是指这项技术难度比较大,范围比较广,导致工作人员在进行专业技术掌握时具有一点的难度。

2.集控站模式

在地区电网内按电压等级设立220kV集控站和110kV集控站对所辖无人值班变电站进行管理,这样监控工作和操作相对集中,相应的岗位具有一定的互换性。

这种运维管理模式下对电网实施分^域管理,安全性较高,在一定范围内适应电网的迅速发展,实现了对变电站进行分层管理,管理方式、技术方法均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但随着电网规模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集控站管理幅度需要综合考虑,且随着集控站的增加,集控站监控人员职责变重,需要更多的运行人员。

3.集中监控,分点操作模式

在地区电网内设立1~2个监控中心,对所辖区域内若干无人值班变电站进行集中监控。另外,按地理范围设定若干操作队,负责无人值班变电站现场具体操作、巡视、维护。

这种模式下监控和运维是分离的,各自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而且采用集中监控,运行人员效益较为明显;对调度端而言,这种模式下调度对集控站的适应性较强,即无论操作队的管辖范围如何调整,而监控中心是相对固定的,并且对电网迅速扩张的适应性较强,运行人员效益能实现最大化。

三、地区电网无人值班站运维管理的发展方向

1.进一步推广应用遥控功能

调控中心运行人员要负责监控几十座无人值班变电站,要求值班运行人员具有良好的技术素质和丰富的运行经验,为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采用科技手段来解决一些问题。例如,通过自动电压控制(AVC)来实现对电容器、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等设备的自动控制,使得电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技术条件满足的一、二次回路可以积极推广远方遥控操作,设备健康状况良好的GIS设备由运行状态转为冷备用状态可以进行远方遥控,二次回路如重合闸压板、高频保护压板等可以远方投退。

无人值班变电站内监控系统和微机五防闭锁装置合并,实现装置间的资源共享,远方操作对操作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将五防系统加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及相应间隔的二次回路电气闭锁,可以为最终实现遥控操作或程序操作提供有利条件。

2.精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息

随着无人值班变电站的逐步增多,变电站自动化信息量过于庞大,异常天气和事故时不必要的信息严重干扰调控运行人员的监视和判断。在变电站端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信息进行分级分类,按照信息的优先级将变电站自动化信息进行选择性上传,可提高监控质量。例如,可以将自动化信息分为事故及变位信息、异常信息、状态信息等。这样,事故时调控运行人员可以快速检查事故及变位信息,发现故障信号,系统可以快速定位到故障变电站及相应间隔。通过这种手段可以使得调控中心运行人员及时处理故障信息。

四、结语

基于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的选取原则,地区电网结合自身电网结构及特点采用了“集中监控,分点操作”的模式,并就主动适应国家电网公司现行三集五大体制改革,积极调整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管理及织机构模式,同时对地区电网无人值班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相应功能水平的提升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1] 张晓勇,臧春华.分析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及其应用发展[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2).

[2] 程爱莉.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分析及其应用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9).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标准化作业;安全生产;过程管控;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

作者简介:孙杰(1976-),男,北京人,北京市电力公司变电公司,工程师。(北京 100054)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8-0102-02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作为智能电网六大关键环节之一的变电环节正朝着以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为特征的方向快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广泛地应用于新型智能变电站中。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也经历了从“有人值班”、“控人值班”、“基于集控站的操作队”到现在的“基于调控一体化的运维队”模式的巨大转变。

面对繁杂的运行维护工作,如何有效地降低电网运行风险,消除人为不安全隐患,使运行管理从计划、准备、实施到总结整个流程都具有可靠执行依据,实现生产现场全过程的可控、在控、能控,成为摆在广大变电运行人员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1]一体化的变电标准运维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它以一体化的规章制度为依据,以细化作业流程为基础,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为指导,以先进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为一体化变电生产全过程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保障。

一、标准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标准化作业目前还处于研究与试行阶段,工作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运维人员不能正确认识标准化作业意义,存在固有观念和习惯性思维。不少老师傅还习惯在有人站值班模式下工作,存在习惯性凭经验作业,想当然地处理一些新问题,缺少安全保障,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而新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工作中对老师傅有较强依赖心理,对标准化操作有畏难情绪。

二是由于运维队集控了至少5个甚至更多变电站,其中不少变电站都具有运行时间长、改扩建次数多、电气设备多样、信息自动化水平低、遗留问题较多等特点。这些都制约着运行维护标准化作业的开展。

三是人员安全责任难以落实。在大型变电站改扩建工程过程中,往往存在人员分工不清、分责不明的情况,作业中遗留安全隐患和问题较多。

二、一体化变电标准运维模式

分析调控一体化新形势,建立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为基础,生产运行、维护管理、教育培训和班组建设四个方面为一体的变电标准运维新模式。

1.设计原则

结合运维队模式下变电生产管理实际,建立以“科学、简单、有效”为原则的标准化运维模式。

(1)科学。通过科学地分析作业现场危险点,将风险前移,提前预测风险。制订标准化措施要符合站内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延展性。梳理标准化管理与规章制度之间的差异,科学地开展评估,把管理标准、管理流程和与之有关的规章制度一一对应,将规章制度科学地融入标准化作业中。

(2)简单。标准化作业应从运维队最简单工作入手,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可以以日常安全工器具检查为试点,利用这一简单的运维工作使得人员熟悉标准化概念和流程。标准化的设计应言简意赅,将作业安全要求和技术要求全面、清晰和简练地展示出来,使运维者易于理解;项目与安全措施的危险点控制、主要技术要求也一一对应,运维者作业时一目了然,非常利于作业过程的控制。[2]

(3)实用。对于不同变电站运行方式、设备类型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工作特点,制定能够实际指导具体作业的标准化流程与术语,保证清晰可靠,具有指导、示范、教育和培训功能。

2.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编写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是规范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涉及的专业、工序和标准、规程、规范、措施很多,既涵盖现场作业人员的组织及分工,又包括施工具体流程、标准、危险点及防范措施。[3]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编写要树立“以人的行为为核心”理念,实现计划准备、梳理调研、讨论编写和修订完善四个环节的一体化循环。

在计划准备阶段,需要明确指导书体系结构、编写责任人、审核人、计划时间等,确保编写工作按时、有序开展。

在梳理调研阶段,最重要的是分析运维队模式特点,针对运维工作中具有安全性、重复性特点的作业进行辨识并编写指导书。并逐层细化工作重点,将各项作业切实对应到各项指导条目中。

在讨论编写阶段,要高度重视运行方式、设备各异的变电站中人的行为差异。要求将运维作业分解到点,将作业周期、前期准备、存在危险点和防范措施细化融入到各项指导执行条目中。经过跨专业,多层次广泛讨论,使得指导书真正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

在修订完善阶段,通过运维队人员集中学习,现场试运行等方法,分析反馈意见,修订完善作业指导书。真正使编写的各项作业指导书切实有效。

3.生产运行标准化

倒闸操作是变电生产运行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按照标准化流程图,对操作准备、接令、操作票填写、核对图板、操作监护和质量检查等全过程标准化。以“不按照标准化操作就是违章”的要求严格规范操作人、监护人行为,确保人身、设备和电网安全。

(1)操作前要根据电网实际情况,分析电网、人员、设备、环境和用户风险,分别制定不同等级风险。通过标准化危险点分析,确保完整准确地将操作中全部危险点都辨识出来,并填写标准化《危险点控制单》,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为依据,有针对性做好控制措施。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电网变电 运维风险 技术检修

一、变电运维风险研究与技术检修的重要性

变电运行维护工作是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但因为电力系统本身的危险性使得变电运维工作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所以对电网变电运维风险进行研究极其重要。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网建设的发展,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量也不断增长,在这一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要稳定可靠的供电就必须进行电网的优化升级和变电技术检修。通过对电网变电设备的技术检修,可以真正提高电网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有效地提升全网全年的供电量,有效的检修工作还可以在保证供电提高的同时减小工作风险和操作风险,从而保证安全生产。另外,进行电网技术检修工作还可以提高电网规划的管理效果,有利于在社会上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所以进行电网变电技术检修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电网变电运维风险分析

(一)变压器的操作

变压器是电网变电中应用得较广的电力设备,也是其操作运行中重要的变电运维风险。变电站能否正常的运行,以及相关人员能否正确操作,直接就决定着运维风险的发生与否。变电站操作风险一般包括空载电压增加导致绝缘损坏、切合空载变压器造成变压器绝缘损坏等。

(二)直流回路操作

在电网变电运维工作中直流回路是常见的操作方式,其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所以在操作过程中风险较高,如果相关人员操作不慎就会对变电站的正常运行造成巨大的破坏,甚至会导致变电站的停运,所以必须重视直流回路操作。

(三)母线的倒闸操作

母线倒闸操作是常见的运维风险,也是变电站运行中最难以有效解决的技术问题。如果相关电力职员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操作,就会导致母线倒闸运维风险。母线倒闸运维风险主要包括串联谐振、带负荷拉闸刀等,所以必须重视母线倒闸操作引起的运维风险。

(四)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变电运维的重要影响因素,天气等自然因素一般是变电运维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例如,冬天温度低下致使充油导线紧、夏天温度过高致使充油导线松、大风天气使得杂物缠绕引线等,这些都是运维风险,所以必须重视自然因素对变电运维工作的影响。

三、电网变电运维风险预防策略

要想有效地预防变电运维风险就必须进行运维管理工作。电网变电运维管理工作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对电网变电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维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电网运行中的故障和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电网供电运行的安全稳定性,所以电力企业必须重视运维管理工作。提高电网变电运维管理质量主要从完善制度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建立健全电网变电运维管理体系

要提高电网变电运维管理的水平,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电力企业要不断对变电运维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通过健全的制度来对运维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同时也给管理工作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也要根据运维管理体系的要求严格进行,要确保运维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电力企业还可以通过运维管理体系优化人员配置,并提高工作职能划分的科学性,从而实现权限和责任的统一,同时也能保证电网变电运维管理工作的科学进行。

(二)提高电网变电运维管理人员的素质

电网变电运维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是运维管理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所以要提高变电运维管理质量就必须提高人员素质,必须建立一支高质量的运维管理队伍。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运维管理队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对运维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将具体的管理操作细则、管理制度规范以及运维管理专业技术传输到员工的大脑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当然还要定期对员工进行技术考试问答,根据相关要求对员工进行考核。第二,要强化对变电运维管理工作的管理,总结常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价与反思,并寻找合适的方法予以解决,以防止此类问题的再次出现。第三,要建立健全员工绩效考核机制,创建并完善相关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以此来提升运维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通过奖惩机制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电网变电运维管理水平。

四、电网变电技术检修研究

对变电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检修,是变电运维工作的重要内容。电力企业首先要在对变电设备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检修工作,要加大检修技术开发力度等。

(一)变电运维技术检修的重要前提

变电运维检修工作是建立在电力系统变电设备状态评估的基础上的,所以在检修工作前必须做好变电设备的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的结果来决定技术检修工作是否进行。另外,在进行电网变电设备技术检修工作时一般都是将电闸关闭的,这时检修范围地区一般都会出现停电情况,所以在进行检修工作前必须做好宣传工作,有很多单位未做宣传就进行线路检修使得其社会评价较差,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必要的保障措施,对变电设备技术检修工作进行分析,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和问题,并做好防范。

(二)加大检修技术的开发力度

要有效解决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变电设备检修中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大检修技术的开发,通过对新电力检修技术的应用来解决存在的检修安全隐患和其他问题。电力企业要想提高变电设备技术检修的效率和质量,必须要不断加大对其的技术开发投入力度。供电企业应该加强扶持技术开发,通过于高效、研究院等的合作,开发出与现代电网运行相适应的自动化技术和相应的检修技术,从而推动电网变电运维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对技术检修人员的管理

要想有效地解决因检修人员自身素质而带来的变电技术检修问题,就必须对检修人员进行必要的管理。另外,要有效地避免技术检修的安全问题,也要对检修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电力企业应该采取激励性的制度与措施,有效地吸引专业人才。运用各种培训措施,使得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除此之外,电力企业应该尊重人才,给工作人员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进而使得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兼具高效性以及稳定性。

五、结语

电网变电运维工作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因为电力系统的危险性和复杂性,所以变电运维工作也有较高的技术性和危险性,要想保证运维安全性、减少运维风险、提高变电运维质量,就必须对变电运维风险进行系统的研究,加强运维管理和技术检修工作的研究,这样才能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作者单位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凉山供电公司)

[作者简介:孙蕾(1991―),本科,变电站值班员,主要从事变电站运维工作。]

参考文献

[1] 罗海涛.基于电网变电运维风险与技术检修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5(9):118-119.

[2] 康海涛.关于电网变电运维风险与技术检修的分析[J].通讯世界,2014(10):62-63.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8篇

1.没有长期、系统的教育培训计划。电力调控自动化系统平均8年一个更新周期,新旧交替频繁,多套系统并行互联,在具体运维中缺少长期、系统的培训计划。培训工作往往是阶段性或短期培训,有时仅依靠软硬件厂家组织的培训,参与调试的人员经常在调试中遇到问题,不善于把经验作成课件与大伙共享,普通运维人员不参与培训对参与调试的人员讲解的细节要点不知道如何把握。经常出现培训了相关系统方面的内容,和实际运维联系不起来,缺少针对性。

2.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培训的目的肯定是学以致用,但是以往的培训内容、形式仅限于自动化系统维护、调度数据网的应用、电网高层应用软件维护的培训,培训多是照本宣科,流于形式,这种教条的培训方式不仅不能引起自动化运维人员的共鸣而且很难和实际调控自动化运维形成有机联系。

3.培训缺乏针对性。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培训主要是组织者主导,虽然也有培训需求调查,但往往由于上述所列原因,培训需求调查常常流于形式,缺乏相关的针对性的培训策略,长久以来,形成恶性循环,大多数自动化运维人员对培训内容建立不起兴趣,参加培训明显的存在消极情绪。

4.培训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一支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培训工作开展相当被动,教师中间有的缺乏教学经验,有的缺乏责任心,对培训效果造成了影响。

二、加强电力调控自动化运维人员培训方案的设计

1.分析培训需求。需求分析是确定电力调控自动化运维人员培训计划的前提,也是培训评估的基础。培训需求从三方面进行:

(1)组织分析。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为依据,培训工作由以考代学向实用操控能力培养转型,专业知识培训与技能操作培训相结合。

(2)工作分析。以电力调控自动化运维人员岗位说明书为基础,全面掌握调控自动化运维专业各项技能,快速应对系统故障、缺陷、确保电网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3)差距分析。对照自动化运维和值班员岗位说明书,将地县两级自动化运维人员现有的水平进行测评比对,研究他们之间存在的差距,根据木桶理论,找到需求短板,明确需要哪方面的针对性培训来提高岗位技能。

2.明确培训目标。以国家电网公司的调控大运行理念为基础、建立完善智能电网操控理念,熟悉操纵维护自动化系统数据库、具备诊断和处理调试调度数据网联网专业技能;按照自动化运维岗位规范的基本要求,具备独立应对系统缺陷故障判断和处理能力,制定相应的年度、月度培训计划。

3.培训原则。以现场调试锻炼为主,集中培训为辅,在实践中利用传帮带快速成长;遵循“学以致用、精尖强化”的原则;开展化零位整的培训,利用值班员工作性质,交接班的时间、开展链条式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控自动化运维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确保知识共享的互补和融合,培养过程实施动态管理,跟踪考核。

4.确定培训师。合理利用培训资源。专业的班组长和技术人员骨干(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调控自动化专业有实际运维经验的人才,都可以作为内部培训师使用。

5.确定合理的培训时间。

5.1根据调控自动化运维人员的工作特点,减少集中的培训、改为有针对性的现场培训进行,把自己的培训心得写成课件供每班次人员调阅学习,或者利用微信课堂开展互动学习。

5.2现场培训应随时随地,操作中有疑惑、有新设备即将投运,都应抓住机会下现场培训;每周定期开展一次学习的互动讨论,把讨论心得融入课件,展现集体智慧的力量。

5.3技术比武选题是日常熟悉维护却容易忽略的细节,可以培养运维人员的细心和缺陷的排查能力。

5.4培训时间应充分照顾到学员的感受,譬如不要让下夜班的值班人员继续参加培训,这样也达不到期望的效果。

6.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注重实效性。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中对电网调度、监控岗位知识、技能要求为基础,综合本岗位的调度规程和制度、电力市场理论,经济调度等各方面知识学习,另外还应包括素质培训,增强责任感。

7.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培训方式采取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形式上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现场培训、技术比武、反事故演练、仿真培训、外出培训等多种形式。

7.1集中培训。组织地、县两级调控运行值班人员分批次集中学习,由各专业负责人或具有较高技术水平人员轮流授课,适用于新技术的使用、应用以及新知识的普及。

7.2专题讲座。聘请公司内、外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某一专题,到班组进行授课。最好采用互动模式,可提前将问题准备好,现场请教,以便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7.3现场培训。现场培训不仅要到各个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还要到电厂以及一些重要的大用户内部,了解工作流程和用电方案等等,使调度员各方方面的知识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7.4开展不同形式的技术比武、反事故演习、专业普考。每月进行一次专业技术考试,通过定期月使全班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每月组织一次反事故演习(或演练),半年进行一次大型的联合反事故演习,以提高地县两级调控处理事故的能力。

7.5创造条件进行仿真培训以及外出参观、交流学习,扩大视野。

7.6每个月月末召开一次事故分析会。每值将本月遇到的事故进行分析,将自己的处理事故时的思路以及总结的经验教训与大家进行共享。

8.准备好相关的培训支持资源。设计时需要尽量考虑员工的感受,教室的安排以就近为原则,会议室、会场、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投影仪、电视、录像等要提前准备好。

9.建立教学评估机制。在实施调控值班人员培训计划,培训班结束后,要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参加培训的调控值班人员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参加培训的收获、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评估,针对问题在以后的培训中改进。

三、培训项目实例检验培训方案的效果

阳泉市是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矿、化工等高危用户多,重要输变电设备多处于高山峻岭、煤矿采空区、地震断裂带上,运行环境恶劣,阳泉电网发生大面积停电和全部停电的风险始终存在,因此,在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时把阳泉电网利用区外电源黑启动演练列入其中。指定调控培训专责作为培训师,专门制作PPT课件,并要求不当值的调控值班人员全部作为培训对象参加此次演练培训。调控中心邀请公司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安监、运维检修部门主任组成观摩组,培训师先作讲解,培训对象专心听讲,中间进行交流和讨论,随后在DTS系统进行功能演练,模拟一次阳泉电网全黑事故,演练人员迅速反应,利用阳泉电网区外电源进行事故处置,演练结束后,观摩组进行评估,通过参与演练、反思、感悟、校正,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通过此次培训实施,全体调控值班人员对阳泉电网全黑的原因、利用区外电源黑启动方案有了全方位的掌握,提升调控系统应急处置能力。实践证明,设计实用有效的调控值班人员培训方案,在确定培训师、培训内容、方式上下足功夫,能够使培训项目实施形成“准备-培训-评估-改进”的良性循环,进而提升培训项目实施效果。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运行维护;检修;配电设备;预防性试验

引言

在配电设备中,用户的用电设备一般包含高压开关设备、电力变压器、低压开关设备等三种设备,额定电压为10kV及以下。这些配电设备在运行以后,应该按照一定的运行时间,安排相关的运维人员进行运行维护,并按设备运行要求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以给电气设备安全运行提供更有利的保障。预防性试验作为电力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中较重要的一项内容,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降低故障率的有效方法。预防性试验规程已成为电力系统技术监督、检验工作的主要依据,电力行业中也对该项技术做了相应的要求,并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对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进行了不断的修改与完善。一些企业继而在行业内推出了如:《10kV电力变压器试验规程》、《10kV及以下配网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10kV、0.4kV配电装置检修维护规程》等规程,来规范配电设备的检修维护事项,以确保配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1供配电设备运行维护现状

运行维护及预防性试验是电力设备运行管理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管理维护电力设备,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也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目前应用广泛的供配电系统维护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日常巡视、监控、管理,而这种运行维护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运行复杂的供配电设备运行需求,对于专业的运行维护及预防性试验来说,因其维护专业性强,危险性大,一般的用电客户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及仪器对其设备进行定时的检修维护,通常采用外聘或者外包的方式,让一些具有检测维护能力的专业团队,对设备的运行保护及综合性能进行安全评估与试验,并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一些用电负荷较高的企事业机关单位,常常采用这种运维模式。但是,还有较多的用电客户的运维管理人员,由于技术及经济实力不强,自己的供配电设备在运行的多年时间中,均未对供配电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及预防性试验,最后在供配电设备出现用电事故的时候,才发现设备存在故障隐患,导致公司损失惨重。

2运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为了进一步了解用电客户对运行维护的需求,我们对一些用电企业以及现场一线的人员进行了调研,总结如下:

2.1配电室现状

配电室内设备厂家众多,导致企业运维人员工作量大。在当前设备统一招投标及物流分配方式的支配下,难免存在着同一地区同一类设备由多个厂家按配额分配的状况存在,导致电气设备厂家众多及产品型号多而杂,并且各厂家的指示操作面板,维护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配电网运维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建议将供配电设备整体打包给有资质的企业全面管理。

2.2现场运维管理混乱

目前,许多用电企业在电力设备投运后对运行的效率和经济性不加考虑,对供电系统负荷合理分配、无功补偿装置优化使用、各种电力设备的大修年检、电力设备两年后运行自维护等方面业务缺少专业性,容易造成用电质量利用率低、电能损耗大、设备长期运行状况不良等现象。当运行的电力设备出现故障而停电时,已安排的生产计划就会打乱,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品牌信誉,甚至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建议有资质的企业对现场的运管人员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及考核,确保运维人员的整体技能水平能够适应设备运维技能需求。

2.3人才缺乏

许多用电企业运维人员的电气技术专业水平较低、且人员流动性大,缺少具有电力经验的人才等,导致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检修和试验,安全隐患等处理不及时,其次用电设施年久陈旧,超负荷运行、带病运行状态的存在,对用电设备和线路运行的规范管理不重视,以致于出现异常情况时,不能正确、迅速、有效地判断处理事故。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也给经济运行带来一定影响,建议增加对运维人员抢修急救的应急培训与训练。

2.4设备需要升级

多数电力企业在电力设备投运后不去做用电环境调查,在电力设备增容及扩建时不做用电方案策划,电力设备选型也不做专业经验评估,不加考虑盲目计划电力工程投资、电力设备采购及将工程交于综合素质不高的民营企业建设,直接造成投资浪费、电力设备过时、工程建设质量差,不合格投运现象时有发生。建议项目在初始设计选型时就应淘汰已经落后的设备型号,并根据市场的发展,采用较为前沿的智能型的供配电设备,以有利于已有设备的升级及扩展。

2.5代维存在的问题

一些用电企业已经聘请了代维公司对其用电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经过一段时间的维护业务外包后,存在如下主要问题:(1)无固定巡维标准。代维公司的工作人员按自己的经验去巡维,往往不能及时发现设备的亚健康状态,且发生故障后需花费大量时间对故障进行定位和排除;(2)考核制度不明确。因业主方缺乏电力设备的专业知识,代维人员可能会出现随意执行而不担心被发现罚款的问题;(3)管理方案不完善。代维公司只负责电气设备日常的维护和管理,一般没有能力制定符合公司生产及工艺流程的能效管理方案;(4)缺乏实时动态监控系统。用电企业不能够对自己的用电设备工作状态做到实时监控,无法及时对代维公司的代维效果做出评判,且容易造成代维没有实质效果的错觉。建议企业对用电设备及用电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控,并定期分析用电质量,对用电客户的能耗进行综合的管理,为企业的节能降耗提供更为合理的技术与管理方面的用电方案。

3设备的运行维护问题及需求

根据调研发现,用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存在以下问题及需求:(1)用电客户日常的巡检技术不能满足设备运行检修技术需求,通常出现故障之后才能发现问题的所在。运维需要对用电客户的运行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试验和安全检测,以及其他检测服务,提前发现隐患并及时予以解决,目前企业在技术层面无法满足;(2)供配电设备需要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企业也无法做到,需要向外委托作业,由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但是整体费用较高;(3)用电客户的日常用电电能质量是否合格,能否为用户的各类用电问题提供咨询服务;为用户安全用电提供全面、科学、可行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如节能减排等技术方案;(4)有能力提供用户需要的其他用电相关服务,如企业的线路改造及节能方案应用;(5)根据行业收费文件及预算价格真正为用电客户的各类用电服务提供合理的收费依据。

4结论

用电客户设备没有得到良好的运行维护而出现用电事故,原因之一是用电客户在管理意识上面没有重视设备的运行维护及预防性试验;原因之二是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项目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人才,但许多用电客户不具备专业的电力检测维护人员,不能将设备的故障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鉴于以上情况,部分企业将配电设备的运行整体委托有专业资质团队管理的需求,用电客户期待有专业的运维团队对设备进行运维服务,并提高企业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及经济合理性。代维团队要充分认识到电力设备维检的重要性和未来电气行业数字化大发展要求趋势,做好用户电力设备代维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要把售后服务和待维服务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这样才能节约能源,帮用户经济运行从而赢得充分信任,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1]杨海超.探究维护技术在变电运行故障处理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7,(4):254-254.

[2]袁大为.浅谈变电管理系统对变电运行的革新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0):82-82.

[3]李方震.强化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1):137-138.

[4]郭欣.配电网运行中的故障检测技术及解决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6(1):143-144.

[5]葛艳军.变电运行中10kV电网功率因数的意义及提高方法[J].信息系统工程,2015,(12):119-119.

[6]刘健,王伯韬,赵环宇.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3):65-66.

[7]殷常敏,段振茂.基于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3):182-182.

变电运维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字:大运行;大检修;运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在深入推进公司发展及公司发展方式转变与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五大”体系。其中,“大运行”体系能够实现国家调度中心与网局调度中心运行业务运作的一体化;“大检修”体系则是将电网运维与电网检修一体化的生产管理体系。

一、两大体系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一)概念

运行体系是将公司的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等相关业务进行整合,使调度体系功能结构得到调整,使管理方式创新化、业务流程规范化,建立国调与网调运行业务一体化的调度控制体系。

检修体系是在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基础上,统筹公司装备、技术、人力资源,将检修专业化与运维一体化全面实施,依据电压等级运维检修输变电设备建立的现代生产管理体系。全面推进“大检修”体系的建设,需要完善制度标准,将各类生产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业务流程等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整理。

(二)主要内容

1、“大运行”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按照不同电压等级将变电站进行划分,并且把集中监控变电设备运行、在线监测输变电设备状态与分析业务纳入相应调度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各级调度的调控一体化运作。

2、“大检修”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以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检修,将主网集中检修和地市输配电网属地管理的优势充分发挥,利用变革电网的检修管理模式组建省级检修公司,实现省内220kv及以上输变电设备的运维。

二、运维方式产生的改变

目前系统检修专业有层级多、链条长、设备主体多元、责权界面不清晰等多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会影响电网设备检修质量与效果,而电网检修质量效果的不高与电网快速发展对检修维护能力的高要求之间矛盾日益明显。并且,电网设备检修的周期性特征导致难以充分实现规模效应,人力资源效率不佳,当电网需要维护的单位在同一时间增多时,检修步调无法达到一致。因此,“大运行”“大检修”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从电网的管理机制来看,“大检修”就是将电网检修维护人、财、物集中管理控制,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提高工作效率。

运维管理模式的转变,对于构建“大运行”、“大检修”体系有重要促进作用,可以进一步优化调度与变电的工作流程,在提高日常操作效率的同时提高电网事故处理效率,将电网安全水平和应急水平全面提升。在实际操作中,将“调度、通信、信息、监控”等业务一体化对于技术手段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要全面完成光纤优化工程、电缆网检测工程、综合数据网、配电自动化工程等技术,为系统建设提高电网技术支撑。相比过去,处理事故要首先通过监控中心向调度中心汇报情况,调度中心了解情况以后再向监控中心传递指令,接着监控中心向运行维护队传递操作命令,此时运行维护队才能够进行现场操作。这种反复的信息传递工作不仅浪费了时间,也使运行维护队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维护工作,但是现在,在“大运行”“大检修”体系的建设中,调控双方可以同台协作,监控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之间传递给调度,由调度直接下达指令让运行维护队进行现场处理。处理事故的时间大量缩短,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调控双方的同台协作,还能够加大通信、监控以及自动化的信息交流情况,利于公司开展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活动,适应新模式的需要。

三、两大体系下运维方式的强化工作

“大运行”“大检修”的运行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前电网事业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当前社会建设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提高两大体系下运维方式的强化工作,才能更好的适应快速发展的电网事业。

(一)制定标准

电力生产中的操作票与工作票,是电力系统中执行操作的依据与书面命令。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及时阻止错误操作,对人身安全有所保证。实施运维一体化,就需要按照具体的工作特征,开展完善的补充“两票”制度。将标准化的流程制度作为执行依据,对质量检查、接受命令、现场操作等进行全面的标准化控制。

标准化的作业指导书包含了较多的规范、标准等,一方面能够对现场操作人员做到明细分工指示,另一方面还包含了施工的防范措施、危险点及具体流程。运维方式的相关工作就是对检修预计和运行工作的整合,运维的专业技术人员既是工作的许可人也是责任人,所以作业指导书的标准化对降低安全风险非常重要。

(二)坚持培训先行,提升员工素质

随着“大运行”与“大检修”的体系出现,运行与检修专业的工作模式也将发生较大改变。整个电网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人力资源也显著提高。电网检修模式将转变为以状态检修为基础,以所有设备全周期寿命为重点的动态检修模式。因此,运维一体化人才是保证大检修模式成功运行的关键。在运维工作中,需要一专多能的专业型人才,保障人力资源的基础运行,所以培养员工工作技能与提升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运维检修部门可以聘任变电一次设备、二次设备检修优秀技术人员、技能人才,在企业培训基地对变电运维人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理论授课与现场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可涵括继电保护、变电检修、一次检修、直流、自动化等专业,从安装、保养到维护等各方面内容都可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演示的方式,让参训人员动手学习,着重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

此外,还可结合检修人员的实际情况,在变电检修中心开展专业化检修活动的同时,积极鼓励检修人员参与运维人员的专业培训活动,由运维技术人员、技能人才对检修人员进行一对一跟踪学习模式,利用师徒结对承包的方式全面打造一岗多能型人才,不仅有益于运维人员与检修人员的无间合作,大幅压缩工作时间,还能为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坚持合理引导,激励保障

由于运维一体化的建设对现有的生产模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工作人员不仅加大了劳动强度,同时也加大了安全责任。因此,要在总结经验与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实施激励制度。一是对现有的岗位薪资进行重新调整分配,按照人员从事的专业数目设置合理的岗位薪资梯度;二是建立激励制度,促进多技能业务的融合。在以前期工作为积累的基础之上,采用月查月评的方式实行经济责任制考核内容与每月业绩相挂钩的百分制考核,将员工奖金分配以奖金系数的形式体现,努力建立出公平公正公开的奖金分配机制。加快“一岗多能”技能人才的培养,促进变电运行与检修两大专业人才之间的融合,进一步调动工作人员的学习自主性与工作积极性,利用考核激励法进一步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

(四)构建任务小组

在传统的情况下,生产模式在倒闸操作、巡视变电站设备的工作中需要两个人共同完成。如果应用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模式,运维人员就需要同时承担许可人与责任人两种身份,对于检修部分和运行部分都需要有所涉及。但如今两大体系下的运维方式还在一个过渡状态,并没有完全成熟,所以要合理构建任务小组,能够按照检修任务的困难程度对检修人员的专业程度合理变换。

结束语:

当前电网系统所具备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和如今的电网发展速度契合了,需要按照“大运行”“大检修”的建设体系更改传统的操作方式,让变电的运维一体化对带电检测、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等运行工作与维护工作合理负责。按体系要求展开运维方式,利用资源配置的优化、作业流程的优化,将资源有效释放,力求生产效益、作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薛源.大检修之运维一体化检修模式探讨[J].电源技术应用,2013,(7)

上一篇:兽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脱硫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