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运维范文

时间:2023-02-23 09:02:27

变电站运维

变电站运维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变电站;运维管理;变电运维

0 引言

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迅猛,电能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变电站数量增长迅速,变电运维人员日趋紧张,为解决运维人员不足的矛盾,我供电公司通过变电站综自改造和调整变电运维模式,不仅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而且规范了运维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

1 变电运维模式

变电运维的主要任务是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工作。其特点是设备维护量大,出现异常和障碍的几率大;工作繁琐乏味,容易造成人员思想上的松懈;人员较为分散难于集中管理。一旦发生变电事故,轻则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则危及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因此加强变电运维管理,提高变电运维管理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是运用计算机进行远程的操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无人值班的模式。这种模式用计算机的操控人员代替了现场的值班人员,对变电运行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及控制。但是,在实行这种模式之后,变电运行的某些具体的操作还需要员工现场的进行,同时通过计算机不能够完全的将设备中的隐患检测出来。

2 变电运维管理

2.1 明确运维管理的职责分工

根据已运行的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维管理方式,原变电值班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运行监视、远方操作,由调控值班员通过远动自动化实施;一部分为设备巡视、运行维护、就地操作、安全措施和事故处理等工作由变电运维值班员实施。

2.2 建立行之有效的运维管理制度

2.2.1 岗位责任制

所有变电运维人员必须遵照执行各自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分工清楚、责任明确。

2.2.2 设备专责制

为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必须实行设备专责管理。无人值班的变电站中,一次设备、控制信号、继电保护、仪表、通信的设备、远程控制的设备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维护,设备专责人应熟悉管辖设备的性能及其运行状况,掌握其维护方法。设备专责人应根据管辖设备的技术档案,监督设备的修试周期,定期巡查设备,掌握缺陷发展及处理情况,对设备修试、运行维护等工作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管理人员应随时询问设备状况,掌握设备缺陷及运行情况,负责对设备进行运行分析、缺陷管理,汇总并上报。变电运维班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根据实践,对运维班组的管理重点应放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安全管理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变电站运维管理的重点就是安全运行、认认真真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和安全生产的宣传与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都是电力系统长期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在变电站必须认真贯彻。近些年来,由于变电站设备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更新,应及时修订变电站的现场运行规程,自查并完善各种记录,利用微机自动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把好自己的关口,以确保变电站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专业基础管理

变电站制定月度、周工作计划,按照计划按时保质的完成工作,结束后应有总结,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讨论相应解决的方案。同时对于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要严格的执行,例如,在设备的方面制定的巡视制度、设备验收制度、缺陷管理制度等等,对存在的异常、缺陷、隐患要及时的发现、汇报,督促尽快处理,加强设备闭环管理力度,以保障变电站的运行可靠、安全。同时,要建立设备的各种台帐、记录,对于已有的记录要进行完善与健全,这样能够将设备运行的资料以及原始的资料全面的掌握,要积累管理的经验以及设备运行的经验,对薄弱的环节要加强监督、强化管理。

(3)加强技术培训

变电运行能否安全的运行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员工的素质影响,因此,运行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电力企业要加强对员工本岗位专业技术培训,如对新设备培训、定期进行技术考试、反事故演习、技术问答、考问讲解等。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可以对事故起到遏制的作用,员工整体的素质得到提高,能够保障变电的安全运行。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热情、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将班组的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的基本工作,高度的重视安全生产,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习发现变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使员工能够意识到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加强安全运行的意识。同时,结合各种检查活动,将安全运行的知识进行分类的整理,下发至员工的手中,使员工能够对安全运行加深印象。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严禁急于求成,要注重日常的积累,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将安全运行的相关知识充分的理解并掌握,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4)加强思想的管理

加强对员工思想的管理,对员工进行思想的教育,使员工能够意识到自己就是企业的主人,能够在工作中时时刻刻的以主人的身份进行工作。要加强政治的学习,不能使政治学习只是形式方面,对员工讲解国家的方针、路线以及政策,将政治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思想工作要紧密联系实际,达到树立爱岗敬业责任感、使命感的作用。在各个变电站中,积极开展民主活动,使每一位员工能够参与到变电站的治理以及管理中,关键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员工的主人翁地位,积极采纳员工提供的合理化建议、对策并付诸实施,使变电运行安全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5)文明的生产

良好的工作环境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要在变电站中明确各自的卫生区域,督促员工进行定期的打扫,同时进行定期的检查,将之划分到考核的范围,使变电站的环境清洁有序,会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对员工充分的关注,与员工进行交谈,稳定员工的情绪,同时积极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使员工能够安心的工作,在变电站中形成良好工作的作风。

3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力行业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在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变电运行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复杂且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同时,对变电运行产生影响的因素是非常多的,一个极小的遍差都会使变电运行受到影响,严重的会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变电站要对变电运行工作加强管理,使变电的运行能够可靠安全的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稳定,保障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促进供电企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保障居民的安全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桂林.浅谈变电运行管理[J].科技信息,2009(15).

[2]辛亮.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初探[J].科技资讯,2009(9)

[3]胡成群,刘强,刘晶东.变电运行、管理、巡检一体化[J].大众用电,2009(5)

[4]潘蕊.强化变电运行安全风险管理的探讨[J].云南电业,2009(8)

变电站运维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常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运维人员

1 概述

国家电网公司从保障电力供应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电能替代、提高服务水平的目标出发,确定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1]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被大力推广,原有常规变电站正被新建智能变电站所替代或被进行智能化升级。下文以两个全GIS设备枢纽变电站,双回路互联的220kV常规变电站A与220kV智能变电站B为例,进行全方位对比。

2 常规变电站与智能变电站结构区别

互感器的区别,智能变电站采用电子式智能互感器,具有优良的性能,相较于传统变电站常规互感器,有绝缘相对简单、动态测量范围广,无磁饱和现象、精度高等优点。[2]

二次设备的区别,变电站A设置测控屏,变电站B由智能终端柜代替传统测控屏,由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完成该间隔内电流、电压的采集、合并及输出功能,相关断路器、隔离刀闸、接地刀闸的操作控制和状态监视。

监控机信号的区别,两站220kV侧接线方式基本一致,以A、B两站间互联线路为例,除去相同保护、测控信号以及功能相近信号,变电站B测控信息较变电站A多出关于智能终端、合并单元通讯中断、故障报警等相关光字牌,相应的保护信息多出关于相关SV、GOOSE的总告警信号。

信息通信系统的区别。智能变电站具有信息高度数字化、数据高度共享等特点,强调网络通信的重要性,变电站B配置两套不同型号的网络通信记录分析系统,通过网络监听装置实时监视、记录MMS网、SV/GOOSE网的通信报文,同时在站控层设置网络通信报文分析装置对网络流量、端口状况进行分析。变电站B较变电站A,配置更大量的网络交换机,除此之外,采用更大量的光纤,又将智能终端就地安装,减少二次电缆的使用。

GPS对时系统的区别。常规变电站GPS对时系统保障全站内各装置时间统一性,以便于故障记录、分析,保护动作。智能变电站GPS时间同步系统不仅关系到本站内时间统一性,还是实现站域、区域统一实时控制的安全基础。[3]当全球时间调整时,变电站B各装置会自动与标准时间对时,同步异常时,检查对时回路光纤和全站对时时钟有无异常。

交直流电源系统的区别。变电站B较变电站A,采用电源一体化管理手段,使用深圳某公司生产的一体化电源装置,该装置将站用交流系统、直流系统、不间断电源UPS系统、通信电源系统、一体化电源系统监控系统等几部分集成。由后台监控系统对一体化电源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发生异常及时报警。

变电站辅助设施系统的区别。变电站A由独立的消防系统、技防系统、工业电视、GIS室SF6含量检测系统等构成辅助设施系统;变电站B配置智能辅助控制系统,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3 常规变电站与智能变电站运维方式区别

倒闸操作过程中,在操作保护压板时,变电站A均为操作相应保护装置硬压板。而变电站B设置监控系统软压板包括功能投退软压板、GOOSE软压板、测控功能软压板、SV接收软压板及其它软压板操作时,在监控后成相应软压板的操作。同时具有软压板和硬压板的,软压板与硬压板逻辑上构成串联“与”的关系。两个压板均投入,对应功能或出口才能投入。正常运行时操作软压板,操作更为简便,降低运维人员操作风险。

使用五防系统模拟操作时,变电站A具有传统防误闭锁模拟图版。变电站B五防模拟操作系统安装在操作员机内,节省主控室空间,登录五防模拟操作系统,需要运维人员密码,防止无权限人员使用。

日常巡视,在变电站B巡视时,除去类似于变电站A的巡视内容外,加强对各线路、间隔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的巡视,装置应外观正常,无异音、异味、打火放电情况,正常运行时“电源”灯、“装置运行”灯常亮,无异常和报警指示,装置检修压板应在退出位置,同时检查各装置通信光纤的完好性,连接是否可靠、接触是否良好。

事故处理,站内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网络交换机等装置属于调控中心监控范围,发生故障后,需根据调度令投退相关装置,由专业班组进行现场调试或指导运维人员进行调试。

4 结束语

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世界发展方向,与世界发展息息相关的电力发展,也随之进步。集合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变电站被广泛使用。作为变电站运维人员,我们不仅要熟练掌握智能变电站运维技术,还应该将其与传y常规变电站运维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助力国家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参考文献

[1]付鑫.浅谈电能替代的重要性[J].电力设备,2016.

[2]岳颜.从运维人员的角度浅析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关键区别[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

变电站运维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特点;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电力需求的日益增加和对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电力网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效、稳定和节能的智能变电站应运而生,成为智能电网建设的核心所在。因此,加强对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的研究,了解智能变电站运维的特点,掌握关键的运维技术,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智能变电站的构成及与传统变电站的区别

(一)智能变电站的网架构成

智能变电站主要由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三层结构以及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两层网络构成,其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

站控层主要包含通信系统、站域控制等系统,其功能是对整个变电站进行监控和信息传递等;间隔层主要包括保护设备,其功能主要涉及继电保 图1:智能变电站的网架构成

护、系统监测等;而过程层多是一次设备和其附属的智能组件,比如一次设备、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等[1]。

在该网架构成中,间隔层的众多设备之间的联系和过程层与间隔层的设备之间的联系,利用的是过程层网络,主要有SVSMV网和GOOSE网;而间隔层与站控层之间的联系,则是通过站控层网络(MMS网络)连接的。其中,MMS网络不仅可以将保护装置的告警信息、运行状态等及时地传递到主机和保护子站有效地完成继电保护的定值区切换和软压板投退等操作,还可以有效地完成继电保护的定值区切换和软压板投退等操作。

(二)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区别

1、设备层面的区别

传统变电站主要注重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功能的正常实现、设备的安全以及设备控制的方式;而智能变电站强调的则是一次设备概念,将一次、二次设备一体化,在过程层实现模数转换,并实现智能化的整合与集成,具备较高的集成化程度[2]。

2、系统层面的区别

在系统层面,智能变电站更加具备“全网”意识,在满足变电站自身需求的基础上,突出重视整个电网的运行需求,在具备传统的“四遥”基础上,增加环境监测、一次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以及二次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等功能,向着实现变电站之间、变电站与调度中心之间的协调统一方向发展,其目的是在整个电网覆盖范围之内,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水平。

二、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的特点

(一)信息就地采集

在智能变电站的过程层中,多采用了含有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功能的智能组件。这些智能组件属于一次设备的构成部分,可以直接就地对一次设备的信息进行采集,通过利用光缆来将命令和信息等进行高速传递,能够有效完成对一次设备的保护、测量、控制和计量以及检测等功能,对于提高一次设备的可靠性有着重要作用。

(二)信息网络共享

在实现了信息就地采集后,有效解决了以往需要利用多个IED装置对模拟量和开关量等信息进行采集的问题。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信息能够通过网络同步进行共享,比如IEC61850标准,就能够实现不同设备IED装置信息的自由交换,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全站信息数据的共享[3]。

(三)信息智能应用

在信息就地采集和网络共享的基础上,站控层可以得到覆盖变电站各个方面、各处设备数据同步和数据标准统一且具备唯一性的高质量信息,如此以来,就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收集准确性和处理的效率,提升了智能防误、智能操作票、顺序控制和站域控制等的功能的智能化程度。

三、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的关键技术

(一)操作票和倒闸操作管理

首先,要加强对操作票的管理,主要需要保证台账的准确详细,且各种参数设置应有所备份,避免出现信息丢失等问题;其次,加强变电站所有工作现场操作票的管理,以保证设备检修等操作的规范;第三,倒闸操作管理可以通过遥控操作、就地操作和顺序控制操作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在操作时,不仅要填写操作票以保证安全,还需要进行事先的预演,如果顺控软件出现异常,则应禁止进行顺控操作[4]。

(二)运维制度管理

科学合理的运维制度是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主要有现场管运行的管理和操作流程的管理。现场运行的管理是对于智能变电站运行情况、设备组成和功能、继电保护以及调度划分、应用范围、重点事项、运维特点等的管理;操作流程的管理主要是制定标准的操作规范和设备检修制定,比如顺控操作的规范,对合并单元、智能终端、设备在线监测和智能控制箱等的检查制度,同时,还应该制定高级应用系统的运维制度,比如消防盗火警、照明等辅助系统。

(三)设备缺陷管理

对于智能变电站的设备缺陷管理,需要针对变电站的具体特点按照划分危急、严重和一般三个等级来区别对待。首先,危急缺陷主要有保护装置出现异常或故障,智能终端、COOSE交换机、电子互感器或合并单元等出现故障和各种异常造成的保护误动以及其他会对直接对变电站运行造成安全威胁的情况等;严重缺陷有显示屏异常、COOSE断链但保护正常、部分通信中断或其他可能有威胁的情况;一般缺陷是指常见设备出现故障影响了保护动作,此时应及时退出,比如当有双套保护装置中有一套出现故障时,应该及时向调度人员反映并停用对应的保护和智能终端[5]。

(四)对于在线监测设备的管理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利用在线监测系统,将监测设备的信息进行实时统计,形成日、周、月的数据表,以通过不同时间段监测结果的对比,并结合实际情况,来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做出设备检修、更换等决策;其次,保证监测系统的完整性,禁止出现未经检修或技术人员同意擅自修改报警值的行为,以避免造成频繁报警或延迟报警等问题的发生,同时,也严禁随意将正常运行的监测系统关闭。

(五)对于辅助系统的管理

辅助系统对于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环境的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对智能变电站进行运维管理时,首先要保证相关辅助系统的配置完善合理,比如消防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以及智能安保系统等;其次,要按照辅助系统管理的制度,定期对辅助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以保证辅助系统的运行状况和报警等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提高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安全稳定[6]。

结语:

目前,我国的智能变电站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会是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此时就对其运维管理技术进行研究,对于促进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进步以及实际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有所不同,因此,在运维管理上,需要针对智能变电站自身的特点,来从多个方面进行全方面探讨,进而掌握完善的运维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高振国,吴杰.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化管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6:169-171+173.

[2]高梓济,黄建文.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的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7:172-173.

[3]楚开明.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J].电气技术,2014,07:100-102.

[4]许建刚,吴曦.智能化变电站运维问题探讨[J].供用电,2013,01:12-15.

[5]王绍亚,鹿冬冬.浅谈智能变电站日常运维工作中的一些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3,21:180-181.

变电站运维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无人值守变电站 运维模式 建议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Y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334-01

0 引言

变电站起着电压变换、汇集与分配电能、控制潮流流向的作用,在电力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网运维部门所管辖的变电站数量越来越多,同时由于变电站设备集中的特点,变电站的运维水平关系着变电设备乃至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优化现有的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变电设备运维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变电站值班模式简介

目前,国内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可以分为有人值班管理、无人值班管理和少人值班管理3种模式。从我国变电站发展历程看,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的早期变电站不能实现四遥功能,无法对变电站进行远方监控,变电站实行24小时有人值守,调度预令、正令直接下发至变电站,变电站人员对设备进行操作。70年代末至20世纪末,我国的变电站逐步向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过渡,运行管理模式先后经历集控站模式,即一地区设置多个集控站,每个集控站管理、控制若干个变电站,变电站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以及监控中心加运维操作队模式,即一个地区建立一个监控中心,按作业半径分设若干个运维操作队,变电站无人值守,监控中心24小时值班,运维操作队少人值班。21世纪以来,变电站向信息集成一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也将向调控中心加运维操作队模式(调控一体化)转变,即监控中心与调度中心合二为一,按作业半径分设若干运维站,调控中心24小时值班,运维操作队少人值班。

2 当前变电站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变电站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设备巡视不够深入,难以做到差异化管控

在监控中心加巡维班管理模式下,巡维值班员负担较有人值守站时大大增加,每月仅能对所辖的若干个变电站进行一次日常巡视和一次闭灯巡维,大致地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手段单一,只是通过简单的看、听、嗅等经验方法,而不借助专业的仪器和必要的辅助检测工具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科学判断,导致巡视质量大打折扣。对于该仔细、重点检查的部位也未能重点检查。[1]

2.2 变电站在线监控、综合自动化系统可靠性不高,增加运行人员负担

变电站综自系统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从厂站端软件到站内一二次接点、相应通讯网络及装置到监控端软件都协调、稳定地工作才能保证整套系统正常运行。由于采集的遥信接点繁多,各装置间通讯网络不稳定,远动系统经常发生误发信号、通讯中断等异常。例如,某110kV变电站从2007年自动化改造以来,先后发生各类保护、测控装置通讯中断、装置异常30多次,刀闸、地刀位置无法识别上百次,使得值班员不能及时从可靠准确的信息中获取设备状态。每次误发信号都需巡维值班员甚至专业检修人员到站检查,打乱原有工作计划,使巡视时间难以保证。

2.3 设备巡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运行工种存在人员分散、工作时间不同时的特点,导致统一培训难以展开,导致人员水平素质提高不快。对设备相关状态、信息辨识度不高,无法快速、准确地从大量信息中辨别出关键信息,当设备出现问题时,不能清晰明了地将问题予以描述,也不能准确判断故障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从而不能使设备故障得以及时排除。

2.4 对设备巡视工作的监督管理难以到位

现有巡视作业标准工作项目描述笼统,使得巡视到位标准难以界定。对于巡视人员工作流程的监督管理不够,监督频率较低,或者监督的过程中不能做到严格把关,这些可能直接导致设备巡视人员工作松散,使无人值班变电站设备巡视的质量达不到标准。

3 改进措施及建议

3.1 建立设备分级管控清单及策略

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及重要程度设备进行分级,并制定不同管控措施。同时根据不同型号的设备,整理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动态确定有差异的巡视周期和巡视内容,依靠对设备的熟知能力,根据不同环境下、不同时间、特殊区域进行有差异的特殊巡视。它是根据设备状态及重要程度进行的,既抓住了巡视的重点区域,又适当解决了设备多,人员少的矛盾。

3.2 优化培训模式,提高人员技术水平

运行人员的技术素质对能否有效地管控设备至关重要。而培训是提高运行人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运行专业的特点,完善集中培训与“传、帮、 带”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集中培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讲解等方式使运行人员的技术水平得以不断提高,使设备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通过考试、反事故演习等方式强化培训和学习的效果。要加大对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定期安排运行人员到外地进行技术知识的交流与学习;还可邀请变电站内有关设备的厂家技术人员到内部进行技术讲解与分享。此外,在运行人员之间要发扬互帮互带的优良传统,使其相互交流和学习,促进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总之,要通过各种有利的方式加强对运行人员的培训,一方面增强设备巡视人员对巡视工作的责任心,在工作中做到及时发展问题,面对问题不退缩,积极采取果断的措施有效的限制问题的恶化,并将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进行更深层次的解决;另一方面使设备巡视人员将安全知识牢固掌握并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这样,能够使其整体素质得以有效提高,有助于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设备巡视工作顺利进行。

3.3 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强化责任意识

变电运维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设备健康,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在此过程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将“安全第一”的理念植入人心,使每位运行人员都能认识到工作中的任何一点麻痹大意都可能造成不安全因素的产生,从而对整个电网的运行及个人都会产生严重危害,从而使每位运行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都能养成一种谨慎的、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将安全体现在巡视设备的每个细节里面,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巡视,使站内所有值班人员在工作中切实做到人人抓安全、人人保安全,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设备的健康,促进电网的稳定。

3.4 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安全责任重大,巡维值班员、监控值班员等每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首先都要在思想上对设备巡视有足够的重视,并对自身的工作予以高度的责任感;其次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对设备巡视工作进行严格地监督和检查,进一步加强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另外,要定期对设备巡视工作成效进行考核,利用奖惩结合的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巡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提高设备巡视的质量。对于巡视不到位者,要进行严格的考核,使其工作达到变电站所要求的标准。

3.5 为无人值班变电站设备巡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变电站的设备是24小时不间断地运行的,良好的工作条件对于巡视工作的进行非常重要。首先,要保证巡视区域具备良好的照明设施,要对照明线路及灯具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检修,为设备巡视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必要的条件;其次,要对经常使用的仪器、工具等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配备齐全且安全、可靠。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工作条件,才有利于开展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设备巡视工作。

4 结束语

当前变电站运维模式是经过长期摸索和积累形成的,基本能适应当前电网发展及变电站无人值守化趋势的要求,但当前的运维模式还需不断完善。设备运维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安全、稳定。做好无人值班变电站设备运维工作,优化管理模式刻不容缓,要从思想上引起对无人值班变电站设备巡视工作的充分重视;树立“安全第一”的良好理念;加强对设备巡视人员的培训力度;对设备巡视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创新,确保无人值班变电站能够得以经济、安全、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献

[1] 覃美世 探讨110kV及以上变电站无人值守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应用科技,2010.

[2] 宋利洪.变电站集中监控运行管理模式[J].自动化应用,2012.

变电站运维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电网建设;智能化建设;电力系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2-011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2.053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的电网建设要以特高压电网建设为骨架,各级电网要协调发展,并且建设出的电网要具有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特征。坚强智能电网将作为未来电网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变电站作为电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变电站智能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电网的智能化建设。近年来,随着大量智能变电站的投入试运行,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开始层出不穷,为了进一步促进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分析探讨智能变电站的主要技术特点以及在建设运维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显得十分必要。

1 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现状及主要技术特点

随着智能变电站的飞速发展,光纤设备、智能模块、网络通信、在线监测、一体化电源等新技术也开始大量应用于智能变电站中,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传统变电站的主系统至辅助系统的智能化得以实现,智能变电站的系统大致可以分为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线监测设备状态的系统、智能监测以及辅助控制系统。

1.1 精简了二次回路,使用网络结构实现了数据共享

通常智能变电站的二次组网采用的是图1结构,图1网络结构的应用使得智能变电站的“三层两网”结构得到了实现,SV以及GOOSE网络是间隔层设备与设备连接的主要方式,同时间隔层连接设备层时主要采用的也是这种连接方式,采用MMS网络来连接间隔层与站控层。对于软压板的投入与退出以及切换定值区等,都可以通过继电保护借助MMS网络来完成,与常规保护相比,智能变电站保护系统把硬接点警告输出取缔了,报文形式成为了传送警告信息的主要方式。

1.2 采用OCT以及EVT设备,简化了相应的电流、电压回路,实现了数据共享

采用电子式互感器代替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这样大大简化了二次回路,使用光纤代替电缆传输信号,精简了系统的线路结构。双AD采样是当前智能变电站主要使用的采样方式,并且保护配置也采用了双重化的。当前OCT的输出通常使用的是4个光敏环,从4个电气单元分别向各自对应的合并单元传输信号,而EVT的输出通常使用的是2个电气模块,保护装置的采集方式最终决定了从合并单元输出的电压、电流回路数量。

1.3 倒闸操作方式与习惯都进行了改变,一、二次设备顺控、遥控得到了大量应用

与传统的倒闸操作相比,智能变电站的操作人员的操作对象变化较大,后台监控画面成了日常操作的主战场,软压板操作成为了保护装置主要的压板操作,保护屏柜上安装的二次压板也被取缔了。此外,应用顺控操作以后,大大降低了运维人员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有效保障了系统的安全。

2 运维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应注意的事项

2.1 二次压板的操作与设置

2.1.1 对于保护装置的初始状态压板运维人员最好不要随便更改。通常应在压板退出状态下,再对保护装置的定值压板进行远方修改操作,应在投入状态下,对压板进行远方控制,远方切换定值区。

2.1.2 在智能组件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置检修”压板严禁投入。

2.1.3 在进行设备开关时,应先把本间隔保护失灵压板以及母差本间隔投入压板退出。

2.1.4 应在确定已全部取下“置检修”压板后,再进行各设备的启用。

2.1.5 在保护投退时,严禁借助投退断路器跳合闸压板来完成。

2.2 电子式互感器直流电源的管理

一旦光电互感器的直流电源发生中断,必然会引起继电保护、测控装置等不能正常工作,一次设备的工作工况也就不能正确反馈,造成一次在失去保护的状态下工作。根据配置的双重化,当前OCT电源的主要来源是由两组直流电源分别提供的,若某一路电源中断,就会引起其所对应的元件保护与母差保护接受不到采样信息,最终导致保护装置发生闭锁的现象。为此,当某路直流出现接地后,不要轻易采用拉路检查的方式来进行检查,若以上电源必须进行断电,也应把相应的保护装置先停用后,再进行操作。

2.3 全光纤式电流互感器运维稳定性与合并单元电磁兼容性问题

全光纤式电流互感器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使各设备输出方式由模拟量转变为数字量,这样的输出方式不但安全、环保,而且提高了测量精度。但由于这种技术还属于一种新型技术,运维技术还不成熟,在投运以来这种设备及其附属装置经常出现问题,在今后的变电站运维管理汇总我们应重视提高电子式互感器的运行稳定性,改善合并单元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2.4 智能设备就地布置运行环境有待改善

随着变电站智能化的推进,交换机以及大量微机系统都开始陆续引入变电站内,就地布置智能设备,不利于设备热量的扩散,设备温升现象比较严重,就地布置大量的智能设备,必然会影响到各自设备的运行环境,使设备的故障率大大增加,为了使得这些设备能更好地运行,应注重智能变电站内环境的改善。

3 智能变电站建设与运维建议

3.1 强化智能变电站的建设管理

在建设智能变电站时,应重视变电站运行的安全、可靠,建设出的变电站要简洁实用,便于运维人员操作,要不断提高设备的装备水平。若变电站采用的是普通的电流、电压互感器,建议应仍然使用电缆接入方式进行采样,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过多中间环节,而引起系统可靠性的降低。同时相关的智能变电站科研单位应增大电子式互感器的科研力度,要注重其稳定性的提高,以便于这种高科技设备能更好地服务于智能变电站。

3.2 要不断完善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功能

当前智能变电站的监控画面缺乏一致的标准与模式,这就导致了各后台厂家在监控画面的设置上容易出现不统一的现象,而智能变电站上报信息主要采用的是报文的形式,这就要求必须对各信息不断进行规范,此外在设置保护装置软压板时也应进行相应的规范化管理。应制定一个统一标准来明确变电站的各项内容,这样可以使变电站的运维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3.3 重视运维管理网络交换机等设备

智能变电站采用光纤进行连接后,这样可以大大简化屏柜与屏柜间的连接,但这也同时增加了变电站交换机的使用量。由于每个交换机上都有很多端口,若不能定位各端口连接的光纤,这将非常不利于后期的管理维护,可能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所以施工方应定位各交换机端口的光纤,这些内容要具体体现在设计施工图纸中,另外在进行土建施工时严禁进行设备安装,这可以有效防止施工粉尘污染光纤设备接口,影响到设备后期的正常运行。

3.4 应重视整合智能变电站的辅助系统,促进应用实效的提升

当前数据的远传与监视功能在很多智能变电站的辅助系统中都已实现,但同一所变电站的辅助系统设备通常是由不同的厂家共同来设计制造的,这就形成了不同辅助系统服务器各自配置的现象,这样必然会增大变电站二次屏柜空间的占用量。建议应有效地整合变电站的监测、防火、防盗、防风系统,让它们实现集成应用,这样一方面可以精简变电站各设备的空间占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提升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的效能。

4 结语

通过分析与探讨智能变电站运维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可知:当前智能变电站使用的全光纤式电流互感器与其附属设备在运行时还不是很稳定,对其技术、工艺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高度集成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后,引起了设备散热效果的下降,影响到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应在这方面多加研究;还应不断提升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水平,只有把以上几点都充分做好,才能使智能变电站的工作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促进电力企业生产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马涛,武万才,冯毅.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和维护[J].电气技术,2015,(6).

[2] 许永丰,陆国俊,许中.变电站智能化关键技术实现方案研究[J].供用电,2012,(1).

[3] 王燕.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研究[J].通讯世界,2015,(22).

变电站运维范文第6篇

电力是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所以电力维护也是我们现今电力发展的重要目的。藉此,本文对智能化变电站监控与运维技术进行了探索,并讨论了智能化变电站监控方法。

关键词:

智能化变电站;运维;监控技术

0前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互联网将会改变世界的生活方式。而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优越性,像我国电力电网这样的传统行业将会在移动互联的大背景下进行一次新的“工业革命”。现如今我国的智能变电站已经成为了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运维技术也成为了电站自动化的“基石”。因此对智能化变电站监控与运维技术的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1智能变电站运维要求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正在为了“解放双手”而不断努力。因此在我国的电力发展行业中,变电站的建设已经采用了智能化的机械设备。在工作中设备自动的审核电力问题,对电力问题进行合理的分类,并且及时反映给管理人员。所以对智能化机械设备的运维和监测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1管理

因为智能化的电力机械设备是较为尖端的科技,所以对这种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监测就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需要管理人员对设备的监测手段、运维技术、作业流程有较高的认知。

1.2稳定

众所周知,现今的生活用电都是交流电,而交流电之所以会有这个名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自身不稳定的原因。所以在电力发展中,运维和监测是相当关键的。并且在接收和检测都要或多或少的人工借入,所以可能出现死机和数据传输有误的现象。并且在电力系统中要对设备的操作提出严苛要求,以此来确保设备的稳定工作。

1.3技术对技术的要求

很大的程度上表现在运维人员身上,因为他们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了设备的正常运行。这就要求运维人员要具有较高的技术素养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2智能化变电站运维技术分析

2.1一次设备运维

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特点体现在设备的智能化操作上面,在设备运行的时候可以实现设备的无缝对接。这种现象尤其在应用了移动互联技术后尤为突出,设备本身便可以自动根据电压波形图对电压进行实时的调整,并且科学的把握数据运输时间。对于一次色设备的运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是根据电压的相对变化来进行故障分析的。例如,在运行过程中一相为零而另外两相电压保持不变,则是一相采集故障。如果另外两相电压升高或升高至线电压,则是一相接地故障。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在数据采集时遇到异常情况会及时的采取防治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动措施。

2.1.2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是根据直流电压本身特点,对自身的发热情况和采集显示信号灯来检测内部异常。并且在停电检修的时,为了保障电子式互感器的使用寿命,应该先将单元电源闭合,送电前应该将单元电源合上。

2.1.3智能断路器智能断路器

在智能变电站运维上,主要的作用是为了检测气体的泄露和SF6的含水量。对于气体的检测主要是考虑到在最初焊接和密封面时候出现的纰漏。在设备运行的时候机械内部会出错现闪络等现象,这样会导致SF6分解出多种产物,并且不可避免的水分渗透会导致设备内部湿气超标。即使再有设备正运行的情况下,仍然要对设备的接线处进行定期的检查,避免闪络现象的发生。

2.2二次运维

再一次运维的基础上,二次运维逐渐被管理人员所忽略。长期的疏忽导致传统的变电站设备二次设备检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电力发展,因此在智能化变电站背景下的二次运维技术要具有更高的水准。

2.2.1监控系统

智能变电站中的二次运维系统主要是为了检测全站的SCD配置文件。它哎后台监控系统和运动检测系统的基础下,利用MMS网络交换机来实现对全站的SCD配置文件的检测。

2.2.2二次运维的保护系统是二次运维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

在安置保护系统之后要通过实验来确保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装置的后面观察通讯口指示灯闪烁是否正常、光纤熔接是否连续。同时在保护工作结束验收是应该确保保护装置处在许可前状态,保护定值区切换正确。

3智能化变电站监控技术分析

智能化变电站设备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下进行自行操作,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的发现。同时,智能化变电站会将接受到的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进而完成设备的实时监控任务。在此同时也可以将设备信息运输到控制台,和后台系统中。完成信息的采集和独立检测,为机械的运行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

3.1信息监控重点

因为智能化变电站的“三层两网”的结果设计,使得智能设备中的GOOSE网链,SV等过程层、间隔层显得尤为重要。保护装置发生出的信号将会直接影响保护的正常人力投入和管理人员监视。因此如果发生这样的现象要尽快排除,以保护一次二次运维系统的正常运行。

3.2相关信号的屏蔽功能

为保证设备的正运行和对传输情况的实施监控,设备在设计之初就会设计有大量的信号指示。无关的信号指示将会拖慢设备的工作效率。所以应该对没有价值的相关信号进行屏蔽。

3.3监视辅助设备信号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对行业也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了解到影响电力发展的因素不单单只是电压本身,还和湿度、气压等有关。因此现今的电力监控设,不单单只注重电压本身的监控,还对空气湿度等反面采用了智能化机械进行监测。对辅助信号的监测可以很好的保证电力自动化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4结论

电力产业是我们国家的基础产业,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因此对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尤为重要。确保智能化变电站设备的良好运行是促进我们国电网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杨凤英,邢占礼.关于智能化变电站监控与运维问题探讨[J].新疆电力技术,2014,01:23-25.

[2]朱立辉.智能化变电站监控与运维分析[J].通讯世界,2014,22:151-152.

[3]刘婷.智能变电站信息安全管理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变电站运维范文第7篇

[关键词]管控制度;变电运维;电力系统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095-01

1 引言

目前现场的安全管控制度已经完备,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标准作业卡制度、危险源点分析管控制度均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手段,但这些组织措施的有效性依赖于作业人员的规范执行,层次不齐的人员素质和现场突发的作业环境会埋下安全隐患。而现有变电运维现场的安全防护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视频监控设备安装相对固定,管控范围有死角;五防装置只能管控常规倒闸操作,无法满足特殊运方及检修操作。因此,如何提高变电站运维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水平是电力生产过程中的迫切难题[1]。

分析历年来变电站内人员责任事故,发生几率最高的故障为复杂作业环境下的误入带电间隔及解锁情况下的误操作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作人员对正确的作业位置及与带电设备间距离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研究变电站内的精确定位技术及近电报警技术,为作业人员提供现场多重安全防护管控措施,将有效降低人员任事故发生几率,提高变电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水平。

本文提出变电运维现场的安全防护技术是以抓现场安全管理为基准点,突出人员管理,强调管控好作业人员就等于管控好现场安全。在管理制度方面,现场的安全管控已经相当完备。工作许可、监护、间断、转移和终结过程清晰、责任明确。但是,作业现场事故发生主要是许可、监护工作等现场管控不到位,一旦出现工作许可前开始工作、工作监护人离开仍然工作、破坏安措施工、间断间隙继续工作、以及工作终结继续工作等情况,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无有效的人员管控手段,即变电运维作业现场无有效的安全防护与监控手段。

2 研究现状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过程中,需对设备进行定期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或隐患,处理事故异常情况,保证设备安全正常的运行。由于电力现场作业的复杂性和危险性,电力现场作业管理历来是电力安全生产的极其重要的环节,常会出现误操作和安全隐患。各种电气设备的操作都涉及到人的因素,现场检修、维护工作中的停电、送电操作还是依靠人来判断所要操作的间隔是否正确。由于设备基本相同,容易造成误操作。

虽然电力系统安全操作规程的始终被重视,但人为事故时有发生。通过长期经验积累和总结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对于减少恶性事故的发生和保证电网、设备、人身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管理措施包括操作规范、两票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技术措施包括防误技术、视频技术、智能巡检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等[2]。

防误技术包括应用机械结构和电气原理对设备的操动机构进行强制闭锁即五防闭锁技术等。由模拟屏、电脑钥匙、各种锁具等部分构成的微机防误系统操作屏为对象,预存所有设备的倒间操作程序,操作时将操作人员模拟预演正确的操作程序传输给电脑钥匙,从而对电气设备进行逐项对应操作,形成操作、执行、显示全程的微机防误网络。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的提高、集控站和无人值守站的增多,使防误系统实现在线监控成为趋势和可能。在线式五防技术通过分布式现场总线,将五防机与现场锁具连接起来,实时采集锁具闭锁状态及设备状态信息,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互操作性。

视频监控系统可实现设备实时监视、生产现场巡查、操作监护,可掌控现场人员的工作状态,实现可视化监控和调度。对作业现场的安全防护与监控起到一定作用。可作为对事故追溯的手段,帮助查看事故发生时变电站的状况,对加强运行管理、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能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智能巡检系统通过部署电子标签,对设备和线路运维巡检时,通过手持设备进行智能采集、自动识别把检测信息传输到控制中也,方便地记录巡检人员的到位情况和电力设备的缺陷信息,解决了巡检人员到位不及时及巡检数据不能实时上传等问题,同时,通过电子标签标识设备和工作间隔,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误入带电间隔、误操作电网设备等事故的发生。

这些技术措施为加强变电运维安全管理,预防变电站安全事故提供了有效手段。但变电运维现场安全防护与监控技术仍面临着诸多难点需解决。1)缺少准确数字化的作业区域和安全距离检测手段。变电站性质特殊,变电运维面临的操作对象危险性无法观察触摸,安全区域和安全距离多依赖操作规范靠事前经验评估设定,如设立安全物理隔离。2)目前的安全防护手段多依赖事前布设,临时突发的随机运维需求应对不足。防误系统、视频监控等需提前安装,大多数变电站因成本或不具备条件并没有安装这些设备,这些安全防护措施就无法发挥作用。3)时效性不高,在设计、生产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快速响应的要素,实时检测报警反应能力不足[3]。

物联网技术是构建智能变电站的支撑技术,通过建立在传感器网络基础上的广泛信息采集能力、融合与处理能力,对影响变电站运行的因素实现全方位智能监测自动实时对设备和人员进行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实现对设备和人员的实时管理和控制。通过智能诊断和辅助决策,传送给现场运维人员,为其提供可信、高效可用的信息支持,实现变电站智能巡检、作业安全管理和调度指挥互动化,将大幅度提升变电站现场运维管理水平。

3 总结

安全生产是是电力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可以预见,未来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智能化信息化的变电运维安全防护技术将得到不断创新发展和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黎,唐洪.影响变电站电气设备倒闸操作的综合因素分析机.电力安全技术,2005(3):17-19

[2] 李雪梅,谢江宏,杨新爱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变电站安全管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华东电力,2013,41(012):2541-2544

变电站运维范文第8篇

1变电运维在变电站管理中的作用

1.1对变电运维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当前情况下,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经济逐渐走向一体化现代模式,在当前背景下变电运维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则应当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综合素养。在当前岗位需求剧增的背景下,逐渐出现了一批具备较高素养、专业素养的综合性人才,能够有效解决在当前变电运维过程中由于人才素养、人才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运维管理工作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变电运维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得我国变电站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智能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道路。

1.2提高资源配置

通过科学合理应用智能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变电运维模式,能够提高当前变电运维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具体来说,针对夜间或者节假日排班,需要对现有的变电运营模式进行优化、完善、调整,结合实际的岗位需求,对各个班组进行合理安排,进而要求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综合素养的检修小组作为变电运维的核心力量,全面保证整个变电运维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使得变电运维管理工作有效开展。通过对资源以及人力的合理调配,可以保证变电站运维管理工作更加具备科学性、合理性。

2智能化变电站运维过程中存在的隐患

2.1变压器操作问题

假如在操作变压器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完成相应的作业,会导致变电设备无法正常稳定运行。因此,在变电运维过程中,运维管理人员应当谨慎行事,防止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压力过大或者超负载运行的现象,从而保证整个电力设备能够正常稳定运行,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用电服务。

2.2检修体系不完善、不健全

当前情况下,大部分智能化变电运维检修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保护意识,只有当变电设备出现老化或者故障问题时,检修维修人员才会对设备进行维修处理,进而导致设备的运行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整个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需求。同时,由于检修维护人员没有定时、定期开展相应的检修、维护工作,进而导致设备老化加快,并增加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成本。最后,在设备运行维护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并没有对检修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进而导致报告不全面、不完善,没有及时发现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隐蔽性问题,使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具备安全性、稳定性。

3智能化变电站运维检修中的智能技术

3.1智能变电站风险评价模型

通过积极引进先进的智能化技术,能够全面提高智能化变电站的运维效率及质量。在此过程中,可以以智能技术为基础,构建完善、全面的风险评价模型,从而全面提高变电站运维的效果。在构建风险评价模型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及相关资料,保障系统能够正常稳定运行,同时应当及时关注可能会影响风险评价模型的主观主要因素及相关数据,从而全面提高整个系统的风险识别能力、攻击能力。为了能够在智能化变电运维过程中科学合理应用风险评价模型,应当结合实际的网络分布状况构,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管理控制服务器相关系统,并将其与内部局域网络进行有效结合,将服务网络与入侵系统进行有效连接,从而及时监察系统中的重要数据,判断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一旦系统识别出安全隐患之后,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解析分析,判断风险产生的原因及类型架构,从而全面提高面对运维设备的风险识别能力。

3.2智能化继电器保护技术

继电器是智能化变电站中的核心部分,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应用继电器对整个电路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控制,进而保证智能化变电站能够正常稳定运行。通过将智能化技术与继电器运维系统进行有效融合,可以全面提高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

4智能化变电站运维检修管理模式应用实施方案

通过将变电运维技术与智能化技术进行有效融合,能够建立健全完善、统一、规范的智能运维管理模式,从而能够对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全生命周期进行监测,能够对风险进行及时阻断,同时也能够实现对系统的高效控制,并且通过与其他智能化变电设备、组件进行结合,也能够全面提高整个智能化变电的运行效果及质量。

4.1加大对“互联网+”运行维护技术的应用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通过在智能化变电站运维过程中科学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全面提高整个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效率及质量。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建立规范、标准、统一的操作流程,可以将传统的运维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对现有的维护技术进行优化、升级,通过对变电站控制层、过程层、间隔层的不断优化、完善,从而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背景下,全面推进智能变电站走向信息化、现代化、数字化发展的道路。

4.2合理安排变电运维时间

为了保证智能化电力系统能够正常稳定运行,运维工作人员应当定时、定期对运维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巡视,并通过积极引进先进的智能化运维检修设备,增加运维的次数及频率,科学合理调整运维时间,保证运维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具体来说,应当利用智能化排班系统根据人员的时间、岗位职责对工作时间进行科学合理调配、安排,例如在晚上,可以进行变电设备报表制作。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知识,搭建变电设备运行数据库,进而保证整个变电运维工作更加具备精确性、可靠性。同时,应当认识到变电设备运行维护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对变电设备运行全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整个运维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4.3构建智能化信息保障体系

在当前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变电运维技术进行融合,进而建立相应的变电运维网络,从而可以全面提高智能化变电站的信息传递效率及质量。同时,将信息化技术、网络化技术应用于智能变电的运维过程,能够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此外,由于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科学合理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搭建起实际的运行环境,从而实现环境扫描、设备装置定位。最后,将激光与红外线进行有效融合,能够对当前的运行环境进行识别、判断。

5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将变电站运维检修模式逐步转变为智能化管理的模式,才能够符合时展的特征,保证变电系统运行过程更加具备安全性、稳定性,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企业走向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电力服务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璐,陈林.智能化变电站运维检修管理模式研究[J].2020.

[2] 冯森,徐鹏飞,徐献宇.智能化变电站运维检修管理模式研究[J].精品,2019(5):1.

变电站运维范文第9篇

[关键词]变电站;精益化;运维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G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300-01

在电力系统中,电力电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电能的传输和分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力电缆一般都被运用于一些电网关键点,例如配网主干线、变电站出线、用户的重要供电线路等。电力电缆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变电站的记忆化运维管理水平和质量,有利促进电力系统的健康、良好运行。

1 电缆线路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据相关统计表明,每年我国电缆设备出现故障的次数已经高达2000次左右,其中故障出现在10kV电缆线路的次数为1700次左右,占总比例的85%。针对于这些故障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探讨,总结了导致故障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有设备原因、人为原因、以及外部原因。

1.1 设备原因

由于设备原因而导致的故障主要是主绝缘老化,而主绝缘老化一般都集中在10kV、35kV的电缆线路中。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一部分投入使用比较早的电缆设备在材料、制造技术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降低了设备的抗老化功能。如果在恶劣的环境中,例如高温、潮湿等,长期使用电缆设备,不仅会加快电缆设备的老化程度,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设备的绝缘性能。同时,部分电缆质量严重不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例如绝缘厚度、外观质量、绝缘杂质、导体直流电阻等方面,质量存在着缺陷,也会导致电缆设备出现故障。

1.2 人为原因

在人为原因中,大部分主要是由安装工艺不当而造成的故障。安装工艺不当与设备原因一样,基本都集中在10kV、35kV的电缆线路中。这主要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偏低,没有根据施工标准和施工设计方案进行安装,使安装质量不合格,电缆施工受到严的损坏,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击穿现象。此外,有的电力企业并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缺少完善的施工质量责任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等,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1.3 外部原因

在外部原因中,由于建设施工以及机械设备损伤而导致的故障占故障总次数的88%左右。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管道施工、市政建设、道路施工、地质勘测等动土工程比较多,导致电缆的运行环境比较恶劣;许多施工单位在没有得到电力部门的批准之前,便进行施工,缺乏安全意识,并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任何安全保护措施,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电缆设备量具有大、广的特点,因此需要进行仔细的巡视和检查,以此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隐患,但是在实际中,有的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巡视工作不到位,不能及时处理电缆设备中的各种隐患,从而引发故障。

通过上述,主绝缘老化、安装工艺不当、建设施工等是导致电缆设备出现故障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提高对电缆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故障的出现率,提高电缆设备的运行质量。

2 变电站线缆的精益化运维管理措施

2.1 提高电缆运维队伍质量

针对于电缆设备规模不断扩大,运维人员不足、电力人才培养时间长等问题,需要重新调整运维队伍的结构,对电缆运行、技术标准、敷设、测绘、故障检修、接头制作、巡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重点的培养,并根据状态检修工作的情况进行深化,对于成熟、先进的电缆状态监测技术装备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以此提高运维队伍的状态监检测技术水平。此外,采用技术骨干讲课传授、技术比赛、师傅带徒弟等方式,提高运维队伍的运维质量,为提高变电站的管理水平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

2.2 严格管理电缆标准化作业

首先,对电缆设备的资料、台账等进行完善,加强电缆设备的运维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分析机制,以便能够及时了解电缆的运行情况,针对于其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有效的处理,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此外,严格遵守相关的要求,例如《电缆通道管理规范》,对电缆通道进行有效管理,做好电缆通道的防水、防火、防毒气、防外力、防塌方等安全保护措施。落实好现场标准化作业,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从最大程度上提高电缆标准化作业管理质量。

2.3 加强电缆及其通道的防外破管理

由于电缆及其通道的外力破坏极强,因此必须要加强与规划部门、政府部门、市政工程设计单位、公用事业单位等的联系,充分掌握全面的工程信息,加强电力设备的总置和数量,从根本上对外力的破坏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尤其是重点施工现场;对容易造成外破的地方进行排查,对于危险源进行现场监督;提高电力设备的宣传力度,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且建立联防机制。

2.4 提高变电站技术的监督力度

积极开展专业技术监督工作、专业检查工作,制定相应的监督检查团队,充分保证电缆设备从设计到改造过程都能够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首先,对变电站信息质量进行监督,保证施工信息、检修信息、运行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进行监督,并制定监督报告,对监督检查结果进行公开;其次,提高设备的管理力度,做好电缆设备的验收工作,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处理,保证电缆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3 结束语

电缆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技术标准,落实好精益化的运维管理要求,提高运维管理水平,实现精益化运维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振祺,王津.变电站精益化运维管理方法[J].电气技术.2014(11).

变电站运维范文第10篇

运维一体化的概念:在电网运行过程中,电力运行和电力维修部门是不同的,他们有着独立的专业、工作岗位和职责。实行运维一体化不仅可以维护和检修一定范围内的变电设备,还可以整合电力运行和电力维修工作,变电运行和电力维修工作由相同的部门负责。这样电网运行的工作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促使电网更加科学合理地运行。具体来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努力。首先是部门一体化,主要是整合负责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的部门,这个部门需要承担电网变电设备运行工作和电网检修工作。其次是职工职责的一体化,主要是大力培训电网运行系统中的工作人员,使员工可以承担电网运行以及电网维修等工作,同时掌握相关的工作技能。运维一体化的重要性:如今电网规模日趋复杂,越来越大,要求具有更高的安全可靠性。如今我国开始深入进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国家要求电网公司实现运维一体化,对作业流程和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将资源潜能释放出来,进而提升作业效率和生产效益。通过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可以优化整合传统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协调以及生产质量等诸多方面,变电运行和检修的职责由同一部门的人员来承担,使运营效率得到提升。

2强化变电站运维管理体系构建的措施

一是将“安全第一”的原则贯彻落实下去:在具体工程实践研究中,对可能会对安全造成影响的关键因素和控制安全的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对旧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业务流程或者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漏洞的地方认真查找,以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通过实施运维一体化,同一组成员来完成运行维护工作,就需要对运维班组内部安全监督机制进行构建,要将危险点分析、风险预控措施以及验收审核等工作落实。同时,在承接C/D类检修任务之前,需要统计分析增加的工作量,对运维班组现有人才技术力量和设备资源的可承受度进行预测和评估,明确阶段性目标,细化操作实施方案。二是对规章制度进行构建和完善,并将其落实下去:要想保证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仅仅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要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作为生产方针,大力宣传反违章以及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落实“两票三制”以及三级监护等制度,明确生产过程中的责任,如果有事故出现,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日常运维管理要重视,严格执行相关的文明生产标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不断强化值班责任意识,促使日常运行维护质量得到提升。维护工作需要按时完成,这样变电运维基础水平才能不断提升。如今,在变电站中,设备越来越多,技术革新速度也不断加快,特别是最近开始大力建设数字化变电站和智能化变电站。因此需要及时制定和细化变电站现场的运行规程,对各种记录进行自查和完善,借助于生产管理系统,提升工作效率,确保变电站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要大力培育专业人才:过去在电网生产体制中,都是各个专业分工负责,运行专业的人员主要是负责设备的监控以及安全操作,而检修专业的人员则处理存在的缺陷,并且对技术改造负责。如今,国家电网公司开始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运行检修人员的要求不断提升,运行人员要使设备说明书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一二次设备的具体构成和专业名称熟练掌握,对设备检修流程和工艺方法进行掌握,了解高压预试的数据标准,学会调试电气设备。而检修专业人员则要努力学习系统运行方式,对各种运行方式的特点和安全注意事项熟练掌握,并且对于不同运行方式的变换过程要能够迅速地判断和决策,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因此变电运维人员需要及时完善知识结构,结合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要充分考虑运维人员的工作项目,以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更好地维护设备。

3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三集五大背景下,一体化运维管理模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它整合了传统的变电运行和设备检修工作,优化了资源配置和业务流程,可以促使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需要注意,应采取一系列的针对性措施,强化运维管理体系。并且,在一体化运维管理模式下,对运维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推动我国电力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上一篇:高压变电站范文 下一篇:正弦波逆变电源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