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文对联范文

时间:2023-03-06 21:24:46

碑文对联

碑文对联范文第1篇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直隶(河北)南皮人,1889至1907年出任湖广总督,推行湖北新政,以善吏著称于世。由于浸润于书香之家,张之洞有着深厚的传统文人素养,一生不忘文事。虽贵为封疆大吏,仍不失书生本色,“性好学,至老不倦。听政之暇,率危坐读书终日。”(许同萃《张文襄公年谱》卷1)好诗词书法,长于奏议、散文、骈体文;尤喜对联,今传世咏黄鹤楼、奥略楼、晴川阁诸联,工雅博大,尤为精湛。

此副七言联为抒怀之作,对仗严谨,风格清新淡雅,化用典故,超逸脱俗。联中“濠濮想”一词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篇:“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其义源自《庄子・秋水》篇中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观鱼,巧辩“鱼之乐”和庄子垂钓濮水,妙拒楚相的两则寓言,表现的是道家逍遥闲居、清淡无为的人生旨趣。而“濠濮间想”也成为后世中国传统士人追求的人生境界。张之洞重书对联,作“濠濮想”,俨然有挂冠归隐、淡然出世之逸趣。

张之洞的对联书法独具特色,其书学苏轼,深得苏轼书法“结体短肥”之韵味。张之洞曾向张佩纶私授“书决”,称“即于两字求之,结体求丰,用笔求润”,自然丰润、笔意开展、典雅隽秀便是他书体常见风格。细观此七言联,行书笔力厚重,力势雄浑,结体宽舒丰润,善用侧锋,“亲”、“桂”、“骚”、“辞”等字虽取法坡,然有其横肆而无其敦和,实则气势欹倾而神气横溢。

此外,张之洞亦喜赏鼎彝、古碑文字,有“鼎彝何足好,所好其文字”、“访碑穷寰宇,乃至阳关外”之诗。其书法吸取鼎彝碑拓文字的雄浑大气,对“不谙笔势结字,而隶楷杂糅”的六朝书法颇不以为然。观此对联十四字,笔势舒展,结字均称,体格雄浑,“人”、“想”“留”、“客”诸字端雅大气,多有碑文遗风。再加上张之洞勤习众体,用笔提按运转道劲,笔意舒展,俊迈豪放间跌宕有致,超迈妍隽而富于变化,显示出其亦擅“米体”之格。同时,附记小文行草参差,恣意纵横,淋漓酣畅,不拘一格。

这副楹联所作时间,据联中附记可知,为张之洞“请命人觐”之时。据《清史稿・张之洞列传》记载,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之洞进京“人觐”晋见慈禧太后。其时中国经历八国联军侵华,清廷已摇摇欲坠,被迫实行新政,张之洞作为疆寄重臣,被诏入京议政。

碑文对联范文第2篇

相传唐朝大历年间,有一县太爷离任,当地绅民送匾一块,上书“天高三尺”。县官不解其意,还以为是乡绅对自己的颂扬,便满心欢喜地接受下来。后来,还是比他有文化的老爹悟出其意:匾文乃诅咒之语,“天高三尺”者,并非“天高”,而是“地低”之故也――地皮被那贪官刮去了“三尺”,岂不等于“天”高了“三尺”?此等讽刺,可谓入木三分。

另有一个送匾的故事,说的是某县官即将离任,当地百姓凑钱给他送了一块镜匾,匾上赫赫然四个大字“五大天地”。得百姓送匾,县官深以为得意,特意将此匾挂于大堂。县官得意洋洋地欣赏镜匾,而堂下百姓却窃笑不已。原来,“五大天地”者,乃“到任金天银地,在家花天酒地,坐堂办案昏天暗地,百姓含冤怨天怨地,如今离任谢天谢地!”百姓对贪官之恨,对贪官终于离任之乐,尽在“五大天地”之中。

还有一个故事,是以诗的形式出现的。一个贪官,在任期间对老百姓敲骨吸髓,把当地的财物搜刮得一干二净。到离任之时,再没什么可搜刮的了。可他仍不甘心,便找来一把折扇,把当地优美的山水画到了扇子上,以便离开后可以随时欣赏。就在贪官离任之时,百姓编了四句诗送给他。诗曰:“来时萧索去时丰,官币民财一扫空;好山好水移不去,临行写入画图中。”贪官的形象跃然诗中,真是惟妙惟肖。

五代后晋的宋州节度使赵在礼,在任上弄权牟利、强征苛敛,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当他离任时,乡民在衙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以示“欢送”。对联云:“早去一天天有眼,迟去此地地无皮。”可见,百姓对此贪官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更为有趣的当属“贪官遗臭碑”。 1943年3月,军统特务许良安被任命为云南省路南县县长。一上任,许良安便鲸吞抗战田赋,巧立名目征收酒税、巡查费,短短几个月里就搜刮民财数百万元之多。他还动用武装警察镇压反抗他横征暴敛的民众、妄捕中学教师,从而激起民愤。在民众的情绪和舆论的压力下,云南省政府撤销了许良安的县长职务。

贪官离任,民众并不满足,纷纷要求为他立碑。此碑定名为《路南县贪官许良安遗臭碑》。碑文写道:“古无有为贪官立碑者,有之,自路南始。夫流芳遗臭,皆有人为,分道扬镳,亦各有别。其人而为流芳也,则碑从而芳之;其人而为遗臭也,则碑从而臭之。其碑同其所以利民害民者则各异。路南县长许良安者,实我邑空前绝后之贪官。去不有迹,何以惩前,臭既永遗,允堪毖后……然其在县一切卑污阴险劣迹,实有足以遗臭万年者,若不为之刊碑勒石使垂永久,何以抒众愤而戒后人也。爰为之记。”此外,碑文还记下了许良安的贪污事实纪要。

碑文对联范文第3篇

关帝庙内有“三宝”天下第一灵验签

正阳门关帝庙也称前门关帝庙,此庙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由山门、石座、供桌、观圣帝君殿组成。据史料记载:庙内有义、圣、忠、王大字碑和明万历年撰写的碑文拓片,其中部分碑文为董其昌所书。2008年6月,丰台区南苑乡槐房村村民在拆建小房地基时,发现了正阳门瓮城关帝庙的两座著名石碑。其中一座碑的碑文是董其昌所书的《汉前将军关侯正阳门庙碑》,另一座碑的碑文为康熙皇帝书法老师沈荃撰并书的《正阳门关帝庙碑》。据了解,这两座石碑是1968年从正阳门运到槐房的,目前两座石碑已得到妥善保管。

关帝庙内还有一尊明世宗嘉靖皇帝供奉的关帝像,传说最早的关帝像尺寸较小,嘉靖皇帝又命人请木工制作了一尊大像,旧像已经过数百年的香火,曾来占卜的人太多,弃了不吉利,嘉靖皇帝遂命两像同时摆放。庙中有山西工匠张一忠制作的铁,重百余斤,虽然为铁质,却发出铜音。庙内还有“三宝”尤为珍贵:第一件为三柄大刀,最大的长两丈、重200千克,其余两柄分别为60千克和90千克,均为清嘉庆十五年(1810)陕西绥德城守营都司马国镒在前门外打磨厂三元刀铺定铸。每年农历五月初九,关帝庙都要举行一次磨刀典礼,届时将刀抬出,请三元刀铺的工匠按照普通磨刀法举行仪式将刀磨光,再放回原处,与白云观的洗骨典礼相同。第二件宝物为关帝画像一轴。据说这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的手笔,1900年的庚子事变中被德兵掠取。第三件为关帝庙前的明代汉白玉石马,雕刻精细,是明代遗物,清末到民国初年,屡次拆改正阳门一带,石马不知何时丢失。

正阳门关帝庙的香火一直很旺盛,清代杨静亭的《都门杂咏・关帝庙》词中这样写道:“来往人皆拜瞻,香逢塑望倍多添。京中几万关夫子,难道前门许问签?”这首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前来关帝庙求签的人很多,都说“关帝签”非常灵验。清代著名诗人王世祯当年参加科考前曾到正阳门关帝庙求签,他求得的签语是:“今君庚申未亨通,且向江头做钓翁。玉兔重生应发迹,万人头上逞英雄”。后来王世祯进士中选,本应留在京师,最终却在扬州就任。后来他被提拔为国子监祭酒时,才发现自己一生的沉浮,竟然应验在关帝庙抽取的签语中。京城一直流传着“灵签第一推关庙,更去前门庙里求”的说法。正阳门关帝庙的“关帝签”有着“天下第一灵验”之称。在《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李若农当年参加咸丰已未科会试时,曾经在考前来正阳门关帝庙求签。他求得的签语是“名在孙山外”。他看后很是失望,以为会名落孙山。没想到发榜时竟考取了进士。他逢人便说,此签实在不灵验。等到殿试发榜,状元为孙家鼐,榜眼名O念祖,李若农得了个探花,实列“二孙”之后,与签语正巧合。李若农叹服不已。诸如此类的传闻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奇。

关帝庙农历每月十五日,开放庙门接受香火,每年农历除夕到初二开庙三天,游人最多,每当开庙时,庙里庙外坐满道士手抱签筒接待求签香客,百余摊位仍应接不暇,同时庙里还施舍道教善书,如《关圣帝君六十四爻》《关圣帝君桃园明圣经》等。清代杨米人《都门竹枝词》说道:“吕祖祠中好梦留,白云观里访仙游。灵签第一推关庙,更去前门洞里求。”描述了关帝庙虽然面积不算大,但香火之旺盛比白云观、东岳庙这样的大庙一点不差。

观音庙为祠堂改原为祭祀洪承畴

坐落在正阳门东侧的观音庙建于明代崇祯年间。从“样式雷”图样中看到它的布局和关帝庙基本相同,由山门、石座、供桌、观音殿组成。观音庙的建成还有一段传说:明崇祯末年,崇祯皇帝诏爱将洪承畴御敌,授予上方宝剑,朝中文武对他寄予很大希望。松山城破之后,洪承畴投降清朝,朝臣怕伤皇帝的心,便上奏洪承畴已死,崇祯皇帝以为洪承畴殉难痛哭失声,下令在正阳门东侧建祠堂祭祀,并亲笔写下祭文立于庙中。后来,得知洪承畴非但未死,而且已经投降清军,崇祯皇帝听后肺都快气炸了,立即下令停止祭祀仪式,并捣毁庙中供奉的洪承畴塑像和排位,将祠堂改为观音庙。此时,洪承畴投降的消息已传遍京城,老百姓纷纷赶到正阳门祠堂,打碎他的塑像丢进茅厕。洪承畴投降清朝后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清顺治帝在紫禁城金銮宝殿加封文武百官,其中洪承畴功劳最大,被封为当朝一品。

顺治初年第一个春节,京城百姓燃放鞭炮庆祝,大年初一早晨,洪承畴睡得正香,忽然闻听护卫报告,有人赠送对联一副,洪承畴接过来一看,气得七窍生烟,问道:“这对联是谁送的?”护卫说:“是护城军早晨巡逻时,从正阳门祠堂前揭下来的”。只见对联上写着:“忠义孝悌礼仪廉,一二三四五六七”。上联缺“耻”,下联无“八”。这分明在咒骂洪承畴是的王八,他能不生气吗?祠堂改为观音庙见证了崇祯皇帝贻笑大方的一段历史。

碑文对联范文第4篇

海瑞墓坐落在海口市秀英区的滨涯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是明朝皇帝派官员监督修建的。传说海瑞灵柩运至今墓址时,棺绳突然断开,人们以为是海瑞自选风水宝地,于是就地下葬。墓园坐北面南,呈长方型,长约100米,宽近40米,占地约七八亩,四周有围墙。院内广植绿草,遍种椰树、松柏和绿竹、鲜花,显得葱郁苍翠凝重静穆。"翠竹绿椰千古长,犹留正气在人寰"。参天椰树那临风挺拔的雄姿,似是在显示着海瑞生前的凛然正气。

进入陵园神道南端,南门之内有一高高耸立的石牌坊,横额上书"粤东正气"四个大字,阴刻丹红,庄重古朴。这是明万历皇帝御笔所赐,是对海瑞生前为官的褒扬。

进了石牌坊正门,只见用花岗石条铺砌的一百多米长的墓道,笔直伸向陵墓。墓道两侧对称排列着神态各异的石羊、石马、石狮、石龟和石人。原来的石寿龟背上镌刻着一副对联,曰:孰云公无子?天下之人皆公子;熟云公无孙?天下之人皆公孙。可惜这只石寿龟在中被砸毁了,但对联所表达的对传说没有后代的海瑞的无比爱戴,却世代相传。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二至二十五日的祭海公节,海瑞墓前人山人海。众多滨涯村民和海口市民手捧祭品到海公墓前拜叩,还请来剧团在墓前公演三个晚上,几百年来很少间断。

神道尽头便是墓室。墓基呈六角形,顶部圆锥形,用花岗石砌成,宛若一口三米高的古钟。墓前有石碑,高3.3米,宽87厘米,上刻"皇明救葬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溢忠介海公之墓",这是海瑞生前的官衔及死后的荣誉封号。"皇明敕葬"是说海公墓是由皇帝沼令建造的。

"资善大夫"是正二品官的官称。"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是海瑞的最高官职。当时的建制,北京、南京都有都察院,海瑞是南京都察院的正职(右都御史)。"太子少保"是海瑞死后皇上封赠的荣誉性官阶,属正二品。"忠介"是皇帝给的溢号,意为事上竭诚,教人以善,为官清廉耿直。也有人解释为"耿介拔俗之际,潇洒出尘之想",大体也符合海瑞为人的实际。墓碑的右上方题"钦差督造坟茔兼斋谕祭 文行人司行人许子伟撰",说明许子伟是奉皇帝派遣护送海瑞棺枢回故里并督造墓茎的主持人,也是碑文、祭文的撰写人。左下方的落款刻"万历十七年己丑岁二月二十二日午时吉日敬建",说明建墓的时间是明万历十七年即公元1589年,距今已四百年了。墓碑是海瑞陵园最珍贵的文物。

碑文对联范文第5篇

我们来到黄华山脚下,发现小草的叶子不知什么时候变黄了?而却傲然怒放。抬头看。大门上方肖劲光爷爷题的词:“黄华山公园”几个大字格外苍劲有力。

进了大门,我们欢呼雀跃着抬阶而上。古朴典雅的六角亭,六个角高高翘起。走进亭子,微风从亭子的树林吹来,格外凉爽。亭子四周许多老人正在晨练,有的在打太极拳;有的在跳扇子舞;有的在打八卦球,他们个个都是那么悠然自得。亭柱上有副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给人如诗如画的意境。

穿过六角亭,一抬头,只见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耸立在黄华山半山腰上,通过读碑文我们知道:在长期曲折的革命斗争中,建瓯的优秀儿女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畏,前仆后继,英勇斗争,鞠躬尽瘁,无私地奉献出了自己保贵的生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们,特立此碑。勇斗歹徒,壮烈牺牲的钱小明叔叔的骨灰也安葬在这里。纪念碑旁,苍松翠柏,郁郁葱葱,象征着革命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

绕过纪念碑,我们漫步在林间小路上,绿树掩映着,弯弯曲曲的过的林间小路上传来知了的叫声,这里的树冠稀疏,重重叠叠,树叶密密麻麻的,就连太阳也只能重树叶的细缝中洒下几缕光斑。

接着大家来到了黄华山上的一座寺庙-白云寺,白云寺外的大理石柱子上刻着一幅对联:“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人愁。”

进了白云寺,一尊金光闪闪的弥勒佛端坐在凳子上,他满脸笑容,大肚便便,门口那幅对联就是他的写照。

弥勒佛的四周,四大金刚站立在那儿,神态十分威武,他们脚底还踩着几个怪模怪样的妖魔鬼怪。

最后,我们来到了黄华山的最高处,-黄华阁。

黄华阁上金壁辉煌,雕梁画柱,漂亮极了,向下望,整个建瓯的景色尽收眼底。远处,水南塔遥遥相望,近处,建溪河像一条飘带飘向远方。

碑文对联范文第6篇

长沙湖风景雄奇秀丽,深幽险峻,游人到此,莫不留恋忘返。“溢洪飞瀑”于夏秋季可见,湖水从十多丈高的坝顶飞流直下,水声轰鸣不绝,水雾蒸腾四溢,场景十分壮观。湖内有大小港岔200余条,半岛50多个,回水长10公里。泛舟湖上,看青山绿水,沐习习凉风,听山谷鸟鸣,人与自然似乎融为一体。湖周峰峦叠翠,沟壑纵横,林深树茂,怪石峥嵘。象鼻山上的猴儿石与僧人坳上的三尊佛,构成一幅唐僧取经的立体画面;凤凰寨方圆数公里,四周岩石壁立,险峻异常,仅有五道寨门可上山;小三峡峡谷幽深,曲折回环,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境;壕子口内两根长藤悬空垂下,相依相偎,迎风摇动,当地人喻为“夫妻藤”;106洞系七十年代由部队秘密修筑的地下战备仓库,9个山洞错落分布于燕子沟峡谷中,最大的洞深200米,可容纳10辆大货车停放,里面冬暖夏凉,实为消夏避暑之胜地。湖区附近有清代贞节牌坊、兴隆古场、神仙沟隋代聚居地遗址、云台寺、獠人悬棺等景点,张三丰题字、凤求凰、张献忠葬妹等民间传说,吸引着人们去寻幽探秘。石坪山歌为极富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遗产,曾进京献演,名满京华;竹塘香米糯滑爽口,享誉四方。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的一颗璀璨明珠,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它历经千载,瀚墨流香,弦歌不绝,办学不已,故有“千年学府”的美称。195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它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明文公布,岳麓书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王碑位于岳麓山巅的苍紫色石壁上,面东而立。碑文记述和歌颂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大禹继父治水,“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人’的美谈,倍受历代人民尊重,流传至今。岳麓禹碑高1。7米,宽1。4米,碑文分9行,每行9字,计77字,末行空四字。其文字形如蝌蚪,既不同于甲骨钟鼎,也不同于籀文蝌蚪,很难辨认,很可能是道家的一种符录,也有说是道士们伪造的。但远在0多年前,即为韩愈所闻及,还亲登南岳岣嵝峰寻访禹碑,并留有诗记。即使是唐宋时的膺品,作为纪念大禹治水之丰碑,也是十分珍贵的。全国有十风处镌立禹碑,据说皆由岳麓禹碑模本复刻。天心阁位于长沙市东南角,与岳麓山遥相对峙,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也是古城长沙仅存的城市标志。建于何时,尚待考证。据清乾隆《长沙府志》和乾隆二十四年(公元一七五九年)李汪度《重修天心阁记:“城东南隅,地脉隆起,同行衍迤,上建天心,文昌二阁以振其势”,后因只存“天心”匾额,遂称之为天心阁。旧时阁有匾曰:“楚天一览”,并有对联:四面云山皆到眼,万家灯火最关心。天心阁两旁门额写有“居高明”,“远眺望”,楼上前后有明廊,三楼设有警钟。

广东佛山南海区里水中心小学五年级:黄天志

碑文对联范文第7篇

那是15年前的事了。1998年4月,国土资源部成立。不久,原地矿部宋瑞祥部长调到国家环保总局。第二年4月16日,老部长突然往我所在的地质图书馆打来电话,派车接我去,“有要事相商”。

落座,就直奔主题,这是他的性格。

――你在青海多年,对长江黄河,应该不陌生吧?

――打过不少交道,没到源头去过。

――我也没去过。通天河到了吧?

通天河,当然到过。一次,我们话剧写作组的人外出采风,路过通天河大桥。说是大桥,其实并不长,你想,这么一座长江上游的桥,能长到哪里去?不过,它高,它险,它重要,称“大桥”也不为过。车过通天河,在桥上停留,哨兵说“不可以的”;人想走着过桥浏览河色,哨兵说“不可以的”;在这么难得的地方照个相吧,哨兵说“不可以的”。我问:“喊两嗓子可以吗?”责任感很强的哨兵,从来没听到这样的问话,很是愕然。

――要给长江写个碑文,叫你常江来写,最合适了。

说着,递过来三张纸,让我看。

一张是4月13日的“电话记录”:

中办对我局“关于在长江源头建立环保纪念碑的请示”的批复中,只提及同意建立此碑,并请江总书记题写了“长江源”碑名。对我局呈报的碑文只作了审核,没有明确用哪一篇。

另两张便是两篇送审过的碑文。

第一篇碑文,是散文加公文的笔法: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方的姜古迪如冰川,北纬33度25分20秒、东经91度09分55秒,海拔5400米。从世界屋脊到东海之滨,长江跨越中国地势的三大阶梯,流经11省市,全长6380公里,长度为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由700多条支流和众多湖泊组成的长江水系,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占陆地国土面积1/5;水资源占全国的36%。

长江有6000多万年的历史,它不仅滋润着祖国的锦绣江山,还与黄河一样,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光辉灿烂的伟大文明。从元谋猿人到河姆渡遗址,从都江堰到三峡工程,从神女峰到白鹤梁,从马王堆到白鹿洞,从赤壁到南昌,从一座座沿江城镇到中国最大的都市上海,还有那众多流传千古的著名诗文,使长江犹如一部流动的华夏文明的历史画卷。现在,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人口已经超过4亿,流域内的工农业总产值占整个国民经济的40%。无论从地理和历史的角度,还是看经济和文化的意义,长江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河流。今天,伴随着改革开放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长江像一条腾飞的巨龙,迎接着新的世纪。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人口压力和经济发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污染在加重,水质在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尤其是森林超量采伐,陡坡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河床淤高,湖泊和湿地迅速减少,水旱灾害加剧。1998年长江流域的大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广大军民万众一心、团结奋斗、不怕牺牲、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成为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力度。在这个世纪之交的世界环境日,我们在长江源庄重地立下这座环保纪念碑,以表示决心: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有决心、有能力,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恢复和保护好母亲河的流域生态环境,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山青水秀的长江和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第二篇碑文,是古文的笔法:

高乎壮哉大江源!此北纬三十三度二十五分二十秒、东经九十一度零九分五十五秒,黄海高程系五千四百米,世界屋脊腹心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之姜古迪如冰川,乃万里长江之正源也。

稽远古之世,臆洪荒之震,板块碰,高原升;冰雪融,涓源出,山川万物生焉。至乃沱沱挟唐古拉之皓雪,通天乘莽昆仑之长风,金沙惊越横断,川流险破三峡,荆河衔洞庭,九江接鄱阳,曲终扬子始与大洋共潮汐。涓涓发乎西极,汤汤归于东海,干流凡六千三百八十公里,全球河长位三,亚洲江擘居首。坦坦荡荡,不舍昼夜,殆千万载矣。斯之谓长江,真长流之江也。

第浩水贯百川,若敷神川古陆之血脉;巨龙横九州,似表华夏文明之图腾。近二百万平方公里之江域,雄踞中华河山之半壁。吾数万万兆民,共此一江之水;数千年文明,合此一脉之系。更得千回百折不改东向之志,秋盈春虚不移善利之情,此诚大江之精神,亦我民族之魄魂也。唯心其波淘天外,浩瀚千里,滋泽坤稼,德润万顷,斯乃有锦绣山川,人杰地灵,荫佑民安国泰,文化蜀楚淮吴。则此长江者,真流长之江也。

嗟今之世,人丁倍增,经济固喜腾飞,物华急欲近利,污染日甚,植被骤减,坐致水土不守,河悬湖瘦,物种濒危,旱涝迭剧。遂功利以竭求,必灾患之盛加矣。昭君愁对香溪,忧洞庭湖步云梦之后尘;太白不闻猿啼,叹白鳍豚逐黄鹤将不还。百年生态,恶变示警。一水兴则一邦昌,一水败则一方殇。呜呼!昔人忧天,我今忧水。不尽长江,安得永续!

吁! 临清源而豪赏圣洁,掬浊流当自惭俗秽。逝者已矣,来者当追!值世纪之交,千年之转,世界环境之日,爰立此碑于长江之源,勒石永铭:荷亿万今生感念母亲河万代育哺之恩,明中华儿女呵护流域生态环境之志,积数代人卧薪尝胆艰苦奋斗之功,还中国龙天然自和一川碧水之华;祈山青水秀舟畅鱼安之长江,与神州大地炎黄百族之子孙,相与长流。云天可表,日月长鉴,书此以志。

等我看完全部材料,老部长说:“环保总局要在长江源立一座碑,中央同意了。总局请人写的这两个碑文,都太长,二百字以内才好。你看能改就改,改不了就重写。”

――我带回去看看再说,心里没底。

――没有什么“再说”,你常江是跑不了的,我就盯着你。

之所以把这样两篇碑文全录出来,是想告诉人们,这两位作者的作品,是很不错的,也可能是几易其稿的成果,无论是原地整治,还是另起炉灶,都应慎重考虑。而且,从这些叙述、描写和议论中,还可以得到许多关于长江的信息,省去了我许多重复介绍的文字。

我研究了两天,想“取其精华”,但哪个都改不短,只好决定试着重写。从前面的两篇文字中,可以借鉴出一些思路:写长了确实不行,在海拔那么高的地方,读者仰着脖子看长文,实在辛苦;文风不妨文白相间,文一点简练,但不能佶屈聱牙,白一点易懂,但要避免过于随意;第二篇碑文总结了“长流之江”和“流长之江”两个亮点,这个思路可以参考,就是说应该深入梳理一下:长江精神到底是什么。

长江的源头,不是山泉,不是小溪,不是散漫在坡地的水流。那是冰川末端,接近岩石,吸热,融溶,化成的一滴滴水,连成的一串串水,瀑成的一股股水;缓缓地、慢慢地,渗透、交汇、流淌、奔涌向前;水声潺潺,叮叮咚咚,水声哗哗,铿铿锵锵,只向远方轰轰然滚滚而去,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就是万里长江的发源地,怎个不“壮乎高哉”?于是,我用“摩天滴露,润土发祥”这八个字开头,如江水一泻而下,写出初稿;隔了一天,加以收拾,整理,修改,碑文便成了这般模样:

摩天滴露,润土发祥。此姜吉迪如冰川,乃六千三百八十公里长江之源,海拔五千四百米,壮乎高哉!自西极而东海,不惮曲折,经十一省市,浩浩汤汤;由亘古至长今,不择溪流,会九派云烟,坦坦荡荡。如此大江精神,民之魂也,国之魂也。江河畅,民心顺;湖海清,国运昌。感念母亲河哺育之恩,中华儿女立碑勒石,示警明志:治理长江环境,保护长江生态。玉洁冰清,还诸天地;青山碧水,留以子孙!

碑文把长江精神提炼成“不惮曲折”和“不择溪流”,简言之,就是奋斗和团结,应该符合我们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吧。我尽量写得人人能看懂,但又尽量继承传统,比如,讲求对仗,那是我长期写对联的长项:

自西极而东海,不惮曲折,经十一省市,浩浩汤汤;

由亘古至长今,不择溪流,会九派云烟,坦坦荡荡。

在音韵上,则使平仄声交替,有所变化,读之琅琅。诸如即对仗又平仄整齐的句子:

摩天滴露,润土发祥;江河畅,民心顺;湖海清,国运昌。

玉洁冰清,还诸天地;青山碧水,留以子孙!

这是正稿,数一数,152字,在要求的范围内。为了更简洁,又删成一个副稿,118字:

摩天滴露,润土发祥。此姜吉迪如冰川,乃长江之源,壮乎高哉!西极而东,不惮曲折,浩浩汤汤;亘古于今,不择溪流,坦坦荡荡。如此大江精神,民之魂也,国之魂也。江河畅,民心顺;湖海清,国运昌。世纪之交,蓝天之下,立碑勒石,示警明志:治理长江环境,保护长江生态。玉洁冰清,还诸天地;青山碧水,留以子孙!

4月21日夜,定稿。

第二天,将两稿送给老部长,说是交差,心中还很忐忑。说实在的,我最怕写这类遵命文字,层层审查,一人一个意见,都是“仅供参考”,哪个能不听?全不听,不行;全听了,更不行。三天之后,老部长秘书小熊打来电话:局党组通过了,用正稿,一个字没改。

这个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所料。整个立碑的进展速度和影响,更是出乎我的所料。

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天上午,立于青海长江上游沱沱河的纪念碑隆重揭幕,央视一套节目现场直播,同时推出大型节目《为了绿色家园》。长江源头是第一直播点,通过荧屏,我看到了老部长,也听到了立碑仪式上的讲话。风很大,讲话的声音常常被吹跑。头一天,作为背景材料,一些媒体登出来碑文,本意是好的,但有的报纸,统共152字的碑文,遗漏的、颠倒的、错讹的,竟有11个字,令我唏嘘不止。更不可思议的是,先是把“摩天滴露”错登成“摩天滴录”,然后又发表文章说,碑文没人“能够真正读懂”。这不成了报纸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什么叫“滴录”?我也读不懂呀。无可奈何。

不久,环保总局给我发了一个证书:

常江先生:

由您撰写的“长江源环保纪念碑”碑文,已被我局采用。

特发此证。

一九九九年七月

至此,这桩文事,告一段落;但文字因缘,却又刚刚开始。以后,常常和老部长有这样的对话:

――常教授,最近有时间吗?(你懂的)

――呵呵,又有什么吩咐呀?(我懂的)

――那就请你……

于是,接手一个又一个文化任务,新鲜、刺激,并兴奋着。我不拒绝文化,那是我的血脉,我的生态,以及我的归宿,如同长江与水的结缘,把映云印月的水、滴翠流苍的水,都吸纳溶合进来,淘沙东去。涌进大海,不是终点,不是消失,是转换,是升华,是无止无休的呼吸。

碑文对联范文第8篇

凡游过孔子故居的人,大都看到孔府大门上楹联中的两个错字。这幅悬挂在两旁明柱上蓝底金字的对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但是上联中的“富”字上面缺了一点,下联中的“章”字下部的“早”字的一竖直通到上部“立”字。这少一点不是因风雨磨蚀,多一点也不是工匠的疏忽,而是孔府家属的特意安排:以缺笔伸画(伸展笔画)寄寓孔氏家族,“富贵无顶,文章通天”之意。对联是由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撰拟并由著名书法家誊写的。联语气魄恢弘,笔法遒劲严谨,形神兼备,令人叹为观止。

传说日军侵占东北时,为了玩弄不识几个字的,请他题字。挥笔写了一个很大的“虎”字,落款“手黑”。这时,秘书在旁提醒道:“大帅,墨字鲜明少了个‘土’”,说:“我知道,这叫做对日本人寸土不让!”故误中显真意。

1987年,我国足坛名将柳海光头顶一球入网。为我过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立了大功。他的未婚妻写信祝贺,其中有一句“表示忠心感谢”,这里故意把“衷”写成别字“忠”,除了对他的感谢之外,还含蓄地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诚。故误之中表真情,极富情趣。

在我国一些名胜古迹的墨宝中,也有一些明显的错字,这些错字都寄寓着深刻的用意。

扬州平山堂里,悬挂着一块清光绪年间两江总督刘坤一为追怀欧阳修而题的“风流宛在”的横匾。这块横匾中“流”字少一点,“在”字多一点,让人领悟到欧阳公风流仍在,一点也没有让时光流走。

杭州西湖花港观鱼景名碑上,“鱼”字底部的四点少了一点,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港观鱼”四字是清康熙皇帝手迹,康熙信佛,崇尚“好生之德“。汉字里三点为水,四点为火,鱼遇水而生,遇火而死,便将碑文中“鱼”字下面的四点改成三点,意在鱼儿永远欢快地生活在水中,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

杭州西子湖的岳飞墓前,一堵洁白的墙壁上题写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引人注目。但是,那个繁体“国”字却少了一点。传说北宋末年,岳飞的母亲看到国家沦亡,皇帝被俘,心情无比悲痛。为了激励儿子抗金救国,报仇雪耻,便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岳母将“国”字少刻一点,取国一日不可无君之意,借此激励岳飞救国。后人为岳庙题字时,特意将“国”字少写一点,正式沿袭这一历史传说。

筋急转弯答案

1.是一位蓄着络腮胡子的理发师2.这初一和初三是夏历记日的方法,并非代表年级序列3.煤气公司4.八个半小时就是四小时5.敬酒不喝喝罚酒6.电路7.当场吓死了8.偷笑9.心碎10.辞海11.怒火12.炒鱿鱼13.薪水14.秘书15.木鱼16.售票员17.瞎子18.植物人19.因为有一头是犀牛20.都是十画21.同方向走22.姓名中有“口”23.南无阿弥陀佛24.姑娘十八变,四位姑娘共有七十二变25.宇宙飞船26.裤子27.采血车/献血车28.去掉左边的两点29.姓王,十二岁

碑文对联范文第9篇

海瑞墓坐落在海口市秀英区的滨涯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是明朝皇帝派官员监督修建的。传说海瑞灵柩运至今墓址时,棺绳突然断开,人们以为是海瑞自选风水宝地,于是就地下葬。墓园坐北面南,呈长方型,长约100米,宽近40米,占地约七八亩,四周有围墙。院内广植绿草,遍种椰树、松柏和绿竹、鲜花,显得葱郁苍翠凝重静穆。"翠竹绿椰千古长,犹留正气在人寰"。参天椰树那临风挺拔的雄姿,似是在显示着海瑞生前的凛然正气。

进入陵园神道南端,南门之内有一高高耸立的石牌坊,横额上书"粤东正气"四个大字,阴刻丹红,庄重古朴。这是明万历皇帝御笔所赐,是对海瑞生前为官的褒扬。

进了石牌坊正门,只见用花岗石条铺砌的一百多米长的墓道,笔直伸向陵墓。墓道两侧对称排列着神态各异的石羊、石马、石狮、石龟和石人。原来的石寿龟背上镌刻着一副对联,曰:孰云公无子?天下之人皆公子;熟云公无孙?天下之人皆公孙。可惜这只石寿龟在中被砸毁了,但对联所表达的对传说没有后代的海瑞的无比爱戴,却世代相传。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二至二十五日的祭海公节,海瑞墓前人山人海。众多滨涯村民和海口市民手捧祭品到海公墓前拜叩,还请来剧团在墓前公演三个晚上,几百年来很少间断。

神道尽头便是墓室。墓基呈六角形,顶部圆锥形,用花岗石砌成,宛若一口三米高的古钟。墓前有石碑,高3.3米,宽87厘米,上刻"皇明救葬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溢忠介海公之墓",这是海瑞生前的官衔及死后的荣誉封号。"皇明敕葬"是说海公墓是由皇帝沼令建造的。

"资善大夫"是正二品官的官称。"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是海瑞的最高官职。当时的建制,北京、南京都有都察院,海瑞是南京都察院的正职(右都御史)。"太子少保"是海瑞死后皇上封赠的荣誉性官阶,属正二品。"忠介"是皇帝给的溢号,意为事上竭诚,教人以善,为官清廉耿直。也有人解释为"耿介拔俗之际,潇洒出尘之想",大体也符合海瑞为人的实际。墓碑的右上方题"钦差督造坟茔兼斋谕祭 文行人司行人许子伟撰",说明许子伟是奉皇帝派遣护送海瑞棺枢回故里并督造墓茎的主持人,也是碑文、祭文的撰写人。左下方的落款刻"万历十七年己丑岁二月二十二日午时吉日敬建",说明建墓的时间是明万历十七年即公元1589年,距今已四百年了。墓碑是海瑞陵园最珍贵的文物。

1961年,海瑞墓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海瑞墓在中被毁,幸而墓碑保存下来了。1982年1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海南行政公署拨款修复,并增设"海瑞陈列室"。传说当年红卫兵把把海瑞墓砸了个稀巴烂,连墓道旁的石龟也砸了。滨涯村的老百姓崇敬海瑞,认为石龟是海瑞的化身,便到了一只小海龟,放置在海瑞墓园中原来安放大寿龟的地方,供人们祭祀。1982年政府主持重修海瑞墓时,按原样重新雕刻了大寿龟,并在龟背上镌刻重修记文。政府理解民情,把中老百姓祭祀了十几年的小石龟移到墓园的草坪上,现在仍可看到。

碑文对联范文第10篇

我们顺着林荫小道来到孙中山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中央石阶上矗立的一座孙中山全身铜像。这尊铜像高2.9米,重达一吨多,以孙中山向民众发表演说的姿势为造型,气势磅礴,栩栩如生。这尊铜像是孙中山生前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赠送的。

爬上高高的台阶,我们走进了孙中山纪念馆的一楼大厅。大厅的四壁镶嵌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巨匾。正面壁上镌刻有胡汉民手书《总理遗嘱》,两侧是孙中山手书"人类进化,世界大同"对联。

我们走上三楼,三楼是孙中山先生史迹陈列室,这是孙中山纪念馆的基本陈列,有四个展厅,共展出孙中山先生的史料图片378幅,还有实物、手迹、书籍等。全部陈列分九个部分:少年壮志、奔走革命、创建民国、讨袁护法、新的征途、病逝建陵、迎榇奉安、陵园今昔、浩气长存。四楼展厅用于举办各种临时陈列。

我们绕着主楼参观,主楼后面的一座大型碑廊,碑廊长125米,左右对称环抱主楼,中轴线上建僧房5间,两翼有回廊与碑亭两座相连。碑廊内镶嵌冯玉祥将军赠送的河南嵩山青石碑138块,每块碑高1.9米,宽0.9米,上面镌刻孙中山先生所著《三民主义》全文,共16讲,15.5万字。碑文分别由张乃恭、陈天赐、叶恭绰、邓散木等民国时期14位书法家正楷书写,风格各异。其中唐仲芳刻石,尤为书必俱佳的珍品,被定为二级文物。

上一篇:爱国对联范文 下一篇:对联赏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