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贷款投放滞缓原因分析

时间:2023-02-21 08:34:57

农户贷款投放滞缓原因分析

摘要:全国范围内信贷投放量减少,投放速度缓慢,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减弱,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分析了农户贷款投放滞缓的原因,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农户贷款;投放滞缓;原因分析;建议

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降息、减税、取消信贷额度等宽松的金融、货币政策,但一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仍然无力发放贷款。尽管十堰信用社通过实施经营策略的转变,制定了分级的指导方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户贷款的增长,但是与市区的信贷投放相比,仍存在增长速度较慢、信贷市场萎缩、经营压力加大、支农主力军地位减弱等问题。

一、政府在信用环境建设的推动作用

要强化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必须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在征信领域,只有重视信用,积极参加征信,征信系统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某省近年来大力开展信用教育、信用信息宣传,开展了“信用知识宣传周”“信用评估论坛”等系列活动,某省电视台也推出了信用宣传公益广告,积极推进信用文化的建设,普及信用知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政府在信用环境的构建,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我们呼吁各级政府发挥信用推动的作用,带头言出必行,增强社会的公信力。

二、农户贷款投放难的原因分析

从现实情况来看,某城市农户贷款投放滞后的原因很多,客观上表现为:区域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发展不畅、农民融资渠道多元化、信贷需求减少。由于自身的原因,限制了其发展。

(一)来自乡村经济繁荣度的制约

金融创新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还存在着很大的矛盾,我国的乡村经济还处在一个困难的复苏阶段。我国缺少高科技加工企业,工业生产、加工、销售模式不健全,产业效益不能实现,农业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加困难。根据某市国民经济数据,某省76个县(市、区)以“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名第49名,而其增长速度则位居69名。在农村比较贫穷的地区,单纯依靠政府的号召和资助,鼓励他们主动放贷,是不能持久的。从四个乡镇“三农”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都是一个纯粹的农村,地区农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以种植,养殖等传统的种植业为主。与此同时,我国的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的发展速度较慢,农村的发展水平较低,没有形成较大的工业和产品优势。大部分农民不了解情况、不能进入市场、缺少必要的支持、没有适当的津贴计划、对贷款的需要和农民不愿意发放贷款。

(二)来自党委政府行政力的制约

对股市的预测存在不确定性。2002年,某市党委、政府出台了一项财政补助,鼓励农民贷款发展黄姜,某镇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让农民们放弃了生长良好的农作物,转而种了黄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姜的价格一落千丈,农民们怨声载道,也没有了还债的热情。截至五月末,该行仍欠黄姜款192笔41.3万元。农民“两证”不齐全。因为按揭“两证”齐全,需要进行土地和房产双重抵押,而农村土地属于集体土地,政府有关部门发放的“两证”不全,有些农民虽然有一些经营能力,也有临街的商铺,但都是没有房产证的,无法作为抵押品。专业机构的功能不强。加上农户分散,缺乏涉农保险,贷款管理难度大,所以在全镇还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另外,如水果类合作社,也存在着“有名无实”“产、供、销”不协调等问题,使得农户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

(三)来自农户收入多元化的制约

政府对农民的扶持。近几年来,国家对农业实行了一系列的补助,比如,小麦每亩13元;特级优质小麦种子价格为每公斤0.67元;农机按品种、价格给予一定的补助。仅这一项,就可以满足农民日常的简单生产和生活所需,减少了对信贷的依赖。青年人去打工。经调查,乡镇的大多数农户都是老人、妇女,而青壮年大多外出工作。比如:某村的马某,一家四口,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每年都会有一笔生活费,另外,他们还会在集镇上打工,这也会缓解他们对贷款的需要。在乡村中普遍存在赊账销售现象。目前,在几个省份中,有些私人企业,如农业生产资料,烟草,酒类和副产物,都得到了很好的信用销售。基于他们对土地的人性和自然特性的了解,这些都是通过专业的买方和卖方进行的,并通过一系列的标准服务。农民只要缴纳或储蓄一部分,就可以不用在收割时进行现金买卖,也不用再卖农副产品了。这既有利于农户的生产和管理,也有利于降低贷款的需求。而个体工商户们,为了减轻自身的资金压力,有些人通过民间借贷来筹集资金,有些人通过银行联保向信用社借款[1]。

(四)来自信贷人员认知面的制约

担心被单位追究责任。一些信贷员对信用体系的了解不多,尤其是对“四包一挂”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对“包挂”和“包赔”的理解相对偏颇,并没有意识到“尽职免责”,也没有采取积极的市场营销和小额贷款,只是害怕被追究责任,害怕放贷。对农民的外出表示担忧。比如几年前某村宁某借一年的水果种植贷款,但由于宁某和妻子一起外出打工,一直没有找到,某银行放款人员因为此事之前已经扣掉了他的绩效工资1600元。而另一家银行的放款人员,也因此被扣除了2400元的绩效工资。担忧增加的费用。现在,在全国范围内,每个合作社都有一家分支机构,而信用社仅有3-5个人。每个放款人都要为5-7个乡镇和几百公里的农田提供信贷。尽管在同一年,我国的农贷偿还期缩短,不良贷款数量有所下降,但仍有大量的问题,比如,必须大力提升农业信贷的效率。大部分的放款人都在等待顾客。与此同时,撰文者指出,如果小额融资出现问题,收取手续费将会非常困难,法庭必须支付巨额的调换或执行成本,因此会导致交易成本上升。有了这样的认知,就会出现一个不能发展的市场,而非被动地违约。

(五)来自内控制度局限性的制约

虽然公务员和一般农户都能担保农户小额贷款,但按照省信用社的信贷操作规定,担保必须由夫妻双方共同签署,一旦有一方不同意,担保就无法落实。因此,在“无物抵押”条件下,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找到并满足信用合作社的条件的担保机构或个人就更难实现了。另外,只有五万元的农户贷款。金额在50,000以上的,必须提供相应的保证。但是,农户的房屋是集体财产,所以不能提供贷款。因为缺少担保物,要想得到大量的贷款是非常困难的。另外,按照该系统,要求获得资助的农民必须马上出具和签字。但是,由于丈夫在国外工作,妻子在乡下工作,因此,农民很难得到贷款。因此,大部分的农场主都从亲戚那里借钱。从信贷联社贷款是不需要的[2]。

三、促进农户贷款增长的措施建议

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增长缓慢,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目前的信贷需求,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三农”地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信贷支持提供了指导。资本在生产要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的投入是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是否能够按时完成,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为此,文章结合某地区农村地区农民贷款逾期率高的现状,通过对某乡镇农户信贷投放和信贷需求现状的分析,从微观角度探讨了农村农户信贷投放缓慢的成因。本文从当前农村合作银行贷款难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农村合作银行贷款对农民的影响,指出当前农村合作银行贷款对农民贷款的增长速度较慢,这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农业贷款需求增长较慢,以及区域“三农”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本文对今后有些贷款机构如何做好贷款支持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思考和解决办法。

(一)以政府为依托,在“产、供、销”链条上作文章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指导力度,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的投资风险。要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支持农户自愿加入民主社会,积极支持财政、税收、项目审批等。要根据市场信息和战略方向,加大农业深加工力度,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收入。要建立有利于农业发展、技术引进、市场开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投资、促进农民创业的政策。

(二)以激励为手段,在“权、责、利”机制上作文章

加强信贷体系建设。要健全现有贷款管理制度,要健全违背贷款资金运作的客观规律的终生贷款制度,过度重视“两个利率”,建立强制评价制度,以信贷为导向,将贷款、权利、利息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信贷主体的积极性,推动市场经济下的信贷主体的健康发展。加强公司的管理。实行《农村信用社资金购销制度》,对其经营绩效进行评估,把贷款者的薪金存档、卖出、以存款和浮动利率购买资金,并按照一定的利率发放贷款。利息会被用来支付放款人的劳动。同时,对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了初步的评估,并将其与职工的业绩指标相结合,从而使贷款者得到一定的折扣,从而极大地增强了银行信贷市场的风险意识。小额信贷规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是对农户小额贷款有效性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对农户的服务质量,改善农户的满意度,与农户的收入有很大关系[3]。

(三)以流程为核心,在“简、快、便”手续上作文章

扩大信贷的使用范围。针对多数农户贷款规模小、贷款频率高、贷款时间短的特点,要进一步拓宽贷款渠道,大力发展农田基本建设、林果业的贷款,以满足农户贷款的需求;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针对农民家庭的经济负担,对农民的消费信贷进行支持,使其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得到持续提高。完善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所需的致富技术与信息;要建立信用社联系户,做好农村群众致富的参谋、理财顾问;同时,要加强对信用工作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信用服务能力;要设立“绿色通道”、设立专职窗口、专职人员,实现“农民到户、贷款、用、贷”;应借鉴邮政小额贷款、农行惠农卡等经营管理经验,在保证贷款风险的同时,进一步简化贷款、缩短贷款流程、降低贷款门槛、提升服务效能。大力支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整村授信”,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是实现农村定位、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农商银行要持续推进“整村授信”,逐步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发展的信贷体系,持续扶持农业、服务农民,为国家发展战略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四)借鉴孟加拉国尤努斯“乡村银行”的微型信贷经营模式

加强农户和合作社之间的联系,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房屋贷款。加强对农户小额贷款的宣传,引导和激励农户进行储蓄。提供诱人的存款和信用服务;为减少小额贷款的风险向农户提供技术建议和培训。同时,还应采取小额信贷、合作保险等信贷方式,对工程建设进行规范。根据农村家庭的实际状况,设计出符合其需要的替代性活动,从而有效地解决农村家庭的资金问题。要改革现有的信贷体系,就需要适当放宽政策。通过对土地使用权、机械设备、大型耐用消费品等进行有效的保护,进一步拓展乡村的保护范围。

(五)按政策要求用好用活支农再贷款,补充信贷缺口资金

农业信贷是一种以货币政策为基础的金融工具,它可以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降低利率提供资金。它的主要作用是扶持和引导农村信用社为农户提供更多的贷款,为农户提供增产、提高收入、帮助农户进行信贷资产重组、改善活动环境、促进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我国央行对农村贷款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正确认识农业资金的功能与目标,要准确把握农村金融资金的流向,不断优化农村金融机构的期限,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科学化、标准化,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这是另外一种给农民放贷的希望。

(六)强化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服务客体的信贷意识

为了解决部分农村居民信贷观念薄弱的问题,各地政府、金融机构要按照“入世”的新要求,加大对农村信贷的宣传,健全信贷体系,强化信贷约束。农民信贷意识的增强是农民信贷困难的有效途径。

(七)促进农村金融主体多样化,建立农业保险机制来降低贷款风险

众所周知,农业的低效率产业属性,导致了其高风险低效益的特点,使得其与农行的本质发生了冲突,使得农行的经营重心逐渐向低风险、高收益的非农金融转移。应当逐步确定农行改革的方向,实行适度的商品化。农行应该加大对农村信贷的支持力度,与农村信用社共同承担起农村金融建设的重要任务,从而推动农村资金的良性循环。在实现农村金融主体多元化的前提下,必须构建一套健全的农业保险体系,以增强农业抵御风险、提高农民偿债能力、减少信贷风险、增加信贷积极性、减少信贷机构的负担。通过农业保险,可以极大地减少银行的信贷风险,减少农户的违约风险,从而极大地减轻了农户“惜贷”的问题[4]。

结语

总而言之,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制度,以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代雪梅.农合行对农户贷款投放滞缓的原因与对策[J].金融视点,2011(2).

[2]王志毅.农信社农户贷款发展缓慢的问题、成因与对策建议[J].天府新论,2004(S1):69-70.

[3]张玉贵.贷款投放减慢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农村金融,1998(10):28.

[4]徐志勇.当前农户贷款难的原因与对策建议[J].理论月刊,2002(6):100-102.

作者:石勇

上一篇:如何打造档案智能化管理模式 下一篇:茶文化的形成与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