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排球赛事融合发展困境及纾解路径

时间:2022-08-24 10:08:58

气排球赛事融合发展困境及纾解路径

1、闽台体育赛事的交流发展

1.1、闽台体育赛事交流发展的现状

闽台体育赛事交流的开展具有较长的历史,较为著名的“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始于2005年,2008年成为国家级赛事。其中,直道竞速男子组别称为“嘉庚杯”,女子直道竞速称为“敬贤杯”。经过多年经营,该项赛事成为国内目前唯一被国台办确定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重要项目”的龙舟赛,每年吸引大量台湾基层民众特别是年轻人组队参加。体育赛事的开展以“文化交流”为初衷,以相关赛事为契机,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通过文献资料查询了解到,闽台两地筹办相关赛事活动较多,且部分赛事规模较大,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气排球赛事就是一项深受闽台人民喜爱的运动,在闽台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气排球赛事多为民间自发的组织机构进行开展的,闽台气排球赛事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2、闽台体育赛事发展的底层逻辑

闽台两地赛事合作的基础源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情缘为两地的合作创设发展的基础条件。体育赛事作为承载体育发展的推动力量,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应当牢牢把握两岸人民促进体育融合发展的根本心愿,通过体育赛事的融合发展来推动对体育文化的高度认同,因此,闽台体育赛事的发展存在以下逻辑关系(图1)。

2、闽台气排球赛事融合发展的现状

2.1、福建省气排球赛事发展情况

气排球运动具有门槛低、简单易学、技巧简单等特点,还具有健身健心、消遣娱乐、促进人际交往等功能。福建漳州作为“排球之乡”,具有良好的女排训练基地、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浓厚的运动氛围,足以说明气排球在福建发展态势良好,具有融合发展的优势,是促进闽台气排球赛事交流合作的优势所在。由于气排球运动的特点为球体轻盈、规则简单,且场地不受限制。消遣娱乐的同时还能有效锻炼身体,在一般的羽毛球场等均可开展。因此,这项运动也成为老年人群体中较受欢迎的运动之一。气排球已纳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相关的气排球赛事也多以民间组织、机构自行开展,地区之间既有自行组织也有联合省内地区联合开展。可以表明,气排球运动在福建省内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各年龄阶层均有参与其中。

2.2、台湾省气排球赛事发展情况

2006年3月25日在厦门举行第三届花车巡游活动,台中市也推出了主题花车前来参加。在当时厦门市妇联与台中市妇女会进行交流时谈到气排球。且此项目为即将要举行的海峡巾帼健身大赛上的项目,但台中妇女会成员并不了解。后来由厦门妇联主席翁金珠在为台湾妇女朋友送行时赠予两颗气排球来表示友谊,并为她们介绍气排球运动特点及相关比赛规则。借此机会,台湾妇女们才第一次了解气排球。而气排球赛事真正进入台湾省在2011年4月24日,广西经贸文化代表团在台湾花莲县举办了气排球友谊赛,气排球赛在台湾地区首次举办,这次活动是融入体育元素的一场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活动进一步拓展了广西与台湾交流合作的范畴,深化双方经贸文化交流,开启了交流合作的新时代。虽然气排球赛事在台湾地区的开展时间较晚,但在大陆尤其是福建省的影响和带动下,台湾省各地气排球运动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2.3、闽台气排球赛事交流发展情况

2009年海峡巾帼健身大赛各项目在泉州展开,台湾代表团派出8人组的气排球参与第一阶段的比赛。2010年开展闽台两地老年人健身大会,其中气排球作为参赛项目之一,两岸人民已经有交流意识。2012年6月17日,第四届海峡巾帼健身大赛在龙岩举行,赛事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展开。赛事涉及地就涵盖闽、台、港、澳四地,其中的参赛项目就涉及气排球。2017年9月9日,海峡两岸气排球邀请赛在漳州女排腾飞馆举行,参赛队伍涉及台湾、香港等12个省的队伍,漳州作为著名的“排球之乡”,同时也是女排的训练基地,在一定程度推动海峡两岸群众参与气排球的积极性,推动气排球运动的传播。此外,在厦门两次举办的海峡气排球邀请赛,香港、澳门、台湾省的台中市和金门县的气排球队应邀参加。2018年海峡两岸(福州)暨港澳地区气排球邀请赛在福州拉开序幕。上述赛事的举办为气排球运动的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学习、深化情谊的平台,成为两岸人民合作交流的中间枢纽,推动了各地气排球赛事的运营和发展。可以见得,近年来多数气排球赛事的开展均以全国各地省市的合作开展为主,共同促进气排球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借以赛事平台,探讨地区间合作发展的新方向、新计划、新征程,以体育文化交流为契机来促进其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本质上以促进地方间的交流来带动区域未来的合作协发展,促进各地人民友好交流,达成了地区交往的目的,彰显地区间的人民团结。

3、闽台气排球赛事融合发展存在的困境

3.1、交流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

政策作为赛事发展的导向,决定了赛事发展的走向以及未来发展程度。只有具备针对性的政策颁布,两地间才有融合开展的实际意义。尽管福建省已经出台相应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但由于台湾地区在赛事政策落实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且其组织机构进行介入与联系的密切程度还可提高,因此便导致赛事推动发展受阻,依据现实情况而言,官方交流减少,进而导致民间交往减少,由于政治等相关因素的制约,使得政策推进受阻,赛事发展缓慢。另外,基于气排球进入台湾时间较晚,政府对体育赛事重视程度还相对不高,这成为制约闽台两地气排球赛事发展的原因之一。

3.2、赛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两地人民在各自赛事发展的进程中都体现出很大的进步性,但在双方合作交流层面还有待提升,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作用效果还不够显著。其原因在于两地合作机会不多,交流平台数量较少,赛事承办中间机构数量不多,相关组织社会影响力不大。即便闽台人民有强烈的交流愿望,但由于缺乏更加多元化促进两地沟通交流的枢纽,导致了官方交流不畅的问题。赛事交流形式上缺乏特色,停留在赛中的竞技层面较多,学术层面开展的交流研讨会、体育研究学习会等开展较少,缺乏深度研讨的机会。尽管两岸开展学术交流的机会增多,但学术交流的正式程度以及规模还相对较小,都是通过两地一些专家学者在进行学术研讨时谈及组织赛事交流的计划,邀请两地人民进行参赛交流,方式直接,但缺乏一定的官方性。台湾省在赛事管理体系专业性及规范性层面上仍待加强,赛事运营、场地管理等还不具备成熟的经验。赛事通常在全国各省、市、地开展,但其中仅由闽台两地人民为主体对象开展的气排球赛事数量还较少,赛事意义不够鲜明,且多数通过各协会及各组织单位小范围进行开展,官方交流机会少,多以民间开展为主,且少为大众所知。展开人员交流的对象也仅为各协会会员及各组织部门人员,面向其他阶层群体的机会较少。因此,在赛事筹备层面两地均有互补的地方,台湾地区在气排球赛事专门组织机构的构建上还缺乏一定的专业性,且其体系的完善还有待与福建省一同商榷。

3.3、赛事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

赛事氛围是激发人民参与运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相较于福建省目前的良好排球氛围,台湾省气排球运动氛围的浓厚程度还有待提升。究其原因在于棒球、篮球等此类传统运动项目较早进入台湾省,且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汲取发展经验,进而导致在此类运动的发展上已经形成较完备、规范的赛事发展体系,且在人民群众中也已经广泛开展,因此此类运动氛围十分浓厚。此类项目在发展进程中逐渐成为台湾地区的优势运动,且其有良好的场地设施条件以及相对合理的赛事管理体制来助推此类运动的发展。台湾省在体育赛事的发展上推行着不同的策略,其关注点侧重于发展已经形成良好发展态势、具备浓厚赛事氛围的运动上,这类运动已经具备相对成熟的体系,且其社会影响力、赛事水平正持续提升。这便导致气排球赛事在台湾地区重视程度还相对较低,作为非优势的运动赛事,其推广力度还可扩大,在群众中的参与引导作用可待加强,群众参与意愿较薄弱,赛事氛围的浓厚程度可待进一步营造。尽管两岸人民交流心愿迫切,但以官方的形式来颁布相应的赛事举措来营造气排球氛围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便导致两地在气排球运动的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成为推动两地赛事发展的一大阻碍。

3.4、赛事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目前,作为气排球运动蓬勃发展的福建省,在体育旅游与赛事发展的结合方面还略有不足。文化价值在传统体育旅游项目上体现较显著,如定期举行的集美龙舟赛、海峡横渡赛等,此类项目背后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及精神引领,其活动特色鲜明。但作为排球运动衍生物的气排球赛事而言,宣扬其文化价值的交流活动较少,且形式较为传统,在形式上还有创新的空间。赛事旅游价值的发挥通常以参观游览为主,但在两地已举行的气排球赛事中,还没有开设独具气排球特色的相关旅游活动,在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体育赛事与旅游市场的融合还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还有提升的空间。研究发现,很多比赛运动员到了新的目的地都会去参加一些非体育类的活动,这些活动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在于产生了一种“游览平衡”(tourbalance)———运动员偶尔也需要从高强度的常规训练和高要求的比赛成绩中抽离出来,通过短暂的游览活动获得身心平衡,避免高度紧张产生的倦怠。可以见得,为了达成这种平衡,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在发展旅游市场的同时,如何通过体育与旅游更好的结合来进一步推动旅游市场的发展,开展更为创新的文旅活动,仍是值得研究的。

4、闽台气排球赛事融合发展的纾解路径

4.1、推进两地交流政策,构建创新融合交流模式

福建省政府部门应当重视赛事运作背后的价值,针对闽台两地发展特点,制定相关交流政策及发展策略,协调政府体育部门和台湾地区相应政府体育局在举办气排球赛事的同时,开创新型的交流方式,通过闽台两地文化的输出与交流来推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发展,汲取两地发展经验的可取之处。在全民健身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协调各部门组织构建新型的交流模式,模式应当针对两地现有发展水平。在现有政策推陈出新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色来打造属于闽台两地独特的文化品牌。台湾当局应当开设专门针对体育赛事的政策研究机构,根据赛事运动的发展进程来制定顺应当前局势下的发展策略。

4.2、以“同根同源”为枢纽,完善赛事筹备体系

以同根同源为交流主题,充分发挥闽台两地人民一家亲的精神内涵,通过相关赛事筹办企业的介入,串联两岸各赛事机构进行赛事组织,创设交流平台,供给各阶层人群进行交流互动。赛事对象开放至各年龄阶层,扩大交流群体。海峡论坛作为历年来交流的重要平台,其中承载着两岸人民的情谊,平台供给内容丰富、影响深远、规模宏大、人员众多,在此基础上,从文化根源着手,寻根谒祖,探寻闽台两地的历史渊源。继续深入学术层面,开展学术交流会及研讨会等。邀请两地体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学术交流,提升会议交流深度,探讨影响赛事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更具权威的指导意见,探寻合作发展新路径。此外,还应当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闽台青年交流合作基地”等平台领域的作用,创设更具有针对性的赛事交流平台,利用平台资源,为赛事更好的融合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流合作机会。赛事的筹备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完善合理的赛事管理体系、专业的赛事组织机构等因素。福建省在开展气排球赛事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经验,有着相对完善的体系、良好的场地设施、相对专业的赛事策划等,且由于开展时间较早,在赛事运营、场地管理等方面也有经验之谈。台湾地区可通过交流,学习福建开展气排球赛事的相关经验,提高和完善自身赛事筹办的能力,沿袭赛事传统,提升气排球赛事影响力,推动赛事发展,达成心灵共识。

4.3、突出地域人文特色,营造气排球的赛事氛围

福建省作为气排球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各地、市积极开展气排球赛事,福建漳州作为“排球之乡”,培养出众多知名球员。由于球员退役后的职业规划一般发展为专业队教练员及高校教师等,因此,便可通过球员的自身影响力来带动气排球运动的发展。在已形成良好排球氛围的基础上,为气排球运动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在赛事推广层面,以福建漳州作为出发点,由点带面,辐射发展至省内其他地、市进行推广。通过良好的环境熏陶,借助女排精神的文化内涵来助推气排球赛事的开展和推进,打开气排球赛事的运作市场,丰富省内各区域间及与台湾地区间的赛事合作链。当赛事举办地在福建省时,便可邀请台湾人民一同参观腾飞馆、女排精神展览馆等,开设相关女排精神特色活动内容,通过女排精神引领气排球运动的开展,使参赛人民感受“女排精神”的力量。体育文化交流是亲缘沟通,是情感交流,是促进两岸团结统一的催化剂。因此福建是作为开展气排球运动的最佳场地。可在此基础上,打造气排球运动特色文化小镇,与台湾人民一同感受气排球的运动魅力与价值。

4.4、挖掘体育旅游潜力,引领体育发展的新风尚

(1)在活动形式方面,旅游市场要关注相应地区开展的体育赛事,有目的地与体育赛事建立联系,使得参赛人员在赛事之余可参与到形式各异的非体育类的活动中,如历史文化交流、观光游览、地域特色体验等,设计针对不同受众人群的活动形式,使大众都能体验旅游的乐趣。应当增强旅游的体验感,使参赛人员提升对地方特色活动的文化认同感,促进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2)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推动。现福建省高校中旅游管理专业尚未开设体育旅游方向,且相关体育学院中也没有开设体育旅游方向,这将导致体育旅游市场的推动者在市场推广上不具备专业性及权威性。市场从业人员所具备的知识体系一般都为单一的方向,如体育方向、旅游方向、管理方向等。其在体育旅游市场下,还不具备多领域、专业性的知识。因此,有必要落实体育旅游专业的开设,培养多样化发展的人才,储备专业性的人才团队;(3)提升运营机构水平,运营机构应针对气排球赛事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来制定独特意义的旅游活动,协同赛事筹办机构进行体育旅游市场的组织策划,运营机构定期开展人员培训。体育旅游市场的融合发展将会打开赛事本身及旅游市场本身单一发展的局面,创造体育、旅游两者发展的双赢环境。

参考文献:

[1]国际在线.应通尽通助力两岸融合发展[EB/OL].(2019-03-12)[2022-02-12].

[2]乐仁油,高松龄,董华,翁飚.构建闽台体育产业经济区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07).

[3]谢婷,路娜.国外体育旅游研究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旅游学刊,2022,37(01).

[4]陈少坚,谢军,林晓英,许建成,甘式光.闽台体育文化交流新思路及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

作者:李姗姗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上一篇: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策略 下一篇:无刷励磁机数值模拟准确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