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价值与素养

时间:2022-03-22 11:22:43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价值与素养

摘要: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劳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围绕如何培养学生优秀的劳动品质来提升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有助于解决当前高校劳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教育;劳动品质;劳动素养

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劳动教育发展为目的,围绕其实现价值、培养学生优秀品质、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等方面进行对策探析。

1劳动教育的价值

劳动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1-2]。

1.1以劳树德

新时代大学生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道德偏差。同时,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缺乏自律、错误使用网络工具等问题亟待解决。纠正大学生的偏差行为,关键是改善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尤其是让学生加深对劳动精神、劳动观念的体会,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切实认识到劳动能创造美好人生、美好生活。对道德的亲身实践也必然能增进劳动者的道德认知。大学生可通过走进农田、工厂、企业、社区等,为之服务,为自我服务,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吃苦耐劳、勤俭朴素的优良作风[3]。

1.2以劳增智

现如今,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思维和学习方式,因此,动手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能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更规范,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还能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深刻[4]。在劳动中,大学生要用心观察劳动对象的特点和劳动环境的变化,思考劳动手段的优化方法和劳动资料的革新手段,学习劳动技术的科学原理。在劳动中用心观察,积极思考,通过实际行动不断推动科学创新和技术改良,提高劳动产品的科技含量。

1.3以劳强体

劳动是强健体魄的有效途径,能帮助大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研究表明,劳动是多重器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效率,促进肌肉、骨骼的发育[5]。大学阶段正是青年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劳动教育能够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适当参加实践,不但能使大脑得到放松,提高效率,还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1.4以劳育美

劳动实践本身就是美,体力劳动有力量之美,脑力劳动有智慧之美。劳动创造美好的人生和生活,劳动提供了美的来源。在劳动过程中,大学生通过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来提高人文素养;通过以劳育美、以美育人来感受美的各种形式;通过对劳动美的感知、体验和追求来提高审美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劳动不仅仅创造了美,劳动本身就是美[6]。

2培养大学生优秀的劳动品质

劳动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几乎没有劳动是脑力和体力的共同输出,其区别仅仅在于脑力和体力输出的比例不同。在这个意义上,学习也是一种劳动,需要专心致志、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劳动品质。

2.1培养专心致志的劳动品质

我们在劳动过程中,要让专心致志成为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自然冲动,而这种冲动的触发,就需要培养和树立他们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让真正认识到劳动改变人生,改变世界的价值内涵,并发自内心的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享受劳动,自发自愿地培养专心致志的劳动品质[7]。

2.2培养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

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是锻造劳动品质的核心内容。从当代学生实际状况出发,培养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主要是强化意识培育,只有不断实践,增强专业素养,磨砺吃苦耐劳的品质,才能真切感受到吃苦耐劳品质带来的强大内驱力[8]。

2.3培养诚实守信的劳动品质

诚实守信的劳动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谐劳动关系建立诚实守信的劳动之上,建立在每个劳动者将其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落实到诚信劳动的行动之中。同时,诚实守信的劳动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诚实守信的劳动态度是企业立足之本,诚信兴企,失信毁企,诚实守信才能提高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9]。

2.4培养团结协作的劳动品质

现代社会的劳动分工变得日益细化,有分工,就有协作,分工越细,越需要加强协作,因此劳动分工和劳动协作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10]。因为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将个人力量融入团队的力量,将个人愿望结合团队目标,才能超越个体的局限,真正发挥团队的协作作用。

3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的方法

3.1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劳动教育的实质化

将劳动科学的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劳动教育真正具体化、实质化;以课程知识目标、课程能力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作为课程的主要目标,形成劳动教育课程大纲;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地方社会实际,设置相应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并设置相应的学时学分;规定合理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将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表现纳入评奖评优的考察中,同时设立劳动教育的专门奖项[11]。

3.2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充分发掘劳动教育元素

劳动教育课程的实现不仅可以在通识教育课程中设置该课程,而且还应该在讲授专业课程过程中发挥劳动育人的作用。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本身就是劳动教育最好的载体,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融入课程教学,通过发掘教材本身所具有劳动教育的元素,在实施专业教学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12]。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还可以通过实习环节来实现。譬如师范专业可以将各类中小学实践基地作为服务性劳动场所,使学生不仅在大学课堂中亲历劳动教育,还可以在不同学段中亲历劳动教育的实施,使之成为一个连续的、不断深入的过程;各工科专业结合专业知识,到附近企业或本专业实训实习基地,观摩和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参加跟班生产劳动或顶岗实习,相对独立地参加企业生产管理或产品研发、技术革新;园艺专业结合林学专业知识,到附近园林实训实习基地,参加育苗、种植、园艺等劳动实践,推广林业技术革新,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体验劳动者的奋斗与奉献;英语专业利用学校小竹林举行土地开垦活动,在农作物播种、发芽、丰收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同时,各专业与学校团委协同合作,鼓励学生到各社区服务中心参加疫情防控宣传、日常急救知识和法律知识普及等劳动实践,践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

3.3加入实习环节观察,构建逐渐递进的劳动教育体系

劳动教育课程需要坚持全过程育人,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的各环节,统筹小学、中学以及大学三个学段中的劳动教育课程的功能定位和育人目标,使劳动教育课程在纵向上螺旋上升、有序过渡、逐渐递进[13]。结合学校师范生培养特色,在学生实习过程中观察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实施过程,寻找一以贯之的劳动教育课程线索,让学生亲历不同学段劳动内容的连续过程,不断深入获得对于劳动本身的深刻认识。

3.4对接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升劳动教育素养

高校要将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加入劳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方面。这就需要在原有创新创业活动的基础上,不仅仅是加强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讲授,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开展,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方面,还要将其作为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素质培养的提升过程[14]。因此,劳动教育要与职业生涯规划、学科竞赛、大学生创业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教育素养。

3.5衔接学生第二课堂,形成劳动教育良好氛围

高校在第二课堂中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在全校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同时与学工处、团委等部门协同合作,以衔接学生第二课堂[15]。通过社团组织、社区服务、勤工助学等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将活动过程变为劳动实践过程,并将劳动科学教育内容贯穿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3.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可以辅导员(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思政教师(劳动价值观)和专业课教师(与专业相关的劳动实践)为基础,成立了一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队伍。通过引进专家对他们进行课程规划和设计的指导,开展日常教研室活动,组织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安排定期考核来组织教学,并在评奖评优、职称评定方面给予一定的保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结语

劳动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教育形式,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更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以高校为主要依托,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多种途径开展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教育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

作者:叶苗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上一篇: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教育机制研究 下一篇: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