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力提升路径

时间:2022-02-22 11:12:5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力提升路径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00后”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的原住民,如何有效引导他们正确利用互联网,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取向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00后”大学生网络特质进行分析,有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不断加强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建设,培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价值引领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自2018年以来,大批“00”后涌入高校校园,开始作为崭新血液注入高校大学生群体,“00”后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家的富强而茁壮成长起来的一代,这代人从出生起就被标签为“千禧宝宝”,他们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一起进步和成长,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视野开阔、思想包容、接受和捕捉新鲜事物能力较强,同时也更加注重自我体验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网民群体的中坚力量,“00后”大学生更青睐利用网络社交软件积极参与探讨社会热点和校园焦点问题,甚至容易引起带有个人倾向和政治导向的网络舆情。如何有效引导“00后”大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观和网络安全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国是互联网大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1.6%,我国也是网络人口大国,网民规模已达10.11亿,排名世界第一。在2021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中显示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6%。在10亿网民大军中,6—19岁网民规模达到1.58亿,占网民整体比重的15.7%;20—29岁网民规模达到1.76亿,占网民整体比重的17.4%,而“00后”大学生介于16—21岁之间,就是这其中的“生力军”。

1.“00后”大学生对互联网的追求更加个性化

“00后”大学生出生于21世纪之初,这代青年人从出生起就生活在信息化的网络时代,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迈入高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正是中国互联网从搜索到社交文化网络转型期;当他们从小学、初中迈入到高中的成长期时,又经历了互联网发展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变革时期,互联网发展由“广”至“深”,网民生活全面“互联网化”,几乎所有“00后”的衣食住行都依赖于互联网,加之大多数“00后”大学生拥有“70后”父母的强大经济支持,家庭经济条件较优越,高科技信息设备和资源更易获得,使得他们与互联网一起成长的过程中丝毫没有任何代沟,所以更注重自我感情的表达。“00后”大学生更倾向于将个人社交、学习、娱乐、消费与互联网相结合,创造了一系列网络热词,在日常话语体系中经常出现“躺平”“佛系”“内卷”“后浪”“尬聊”等网络语言。由于其经济背景较为优越,到大学报到几乎都是乘飞机、高铁甚至私家车来回接送,收快递、定外卖几乎成为他们在大学生活的重要部分,显然,“00后”大学生更会充分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

2.“00后”大学生在互联网的发言更有主动性

“00后”大学生自出生起就与互联网产生了密切的联系,这一代人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一起成长,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移动互联一代”[2]。一方面,他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较高,从生活起居到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网络;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行为和创意也不断丰富着互联网,推动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迭代更新。随着信息化手段的不断普及,他们网络技能也不断提升,“00”后大学生已成为学习和接触网络媒介最频繁的一代人,他们不但具有与时俱进的互联网思维,而且也占据了较大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在“微博”“微信”“知乎”“腾讯QQ”等社交软件中,他们的话语权一直在影响着网络舆情的走势,同时他们也是自媒体的输出者,“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网站中,“00后”大学生的作品也不断上升,他们将个人日常生活和娱乐活动与互联网无缝连接。与此同时,他们在网络社交中也暴露出来一系列网络意识形态薄弱问题,部分“00后”大学生不能自觉节制自己的上网时间,经常浏览一些没有营养的页面,参与很多没有意义的话题,对于网络平台推送的内容缺乏深度思考,养成了从众心理和惰性思维,甚至很多“00后”大学生悖离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利用互联网随意发泄个人情绪,在网络上匿名发言、传播谣言、语言攻击、抨击学校和社会等,对网络舆论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00后”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应用更多元化

“00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突出,他们擅长运用信息化平台和移动互联设备辅助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主要体现在网络工具的运用和网络信息的捕捉等方面。在网络上,“00后”大学生能够运用各种软件、搜索引擎、论坛、社区和相关学术网站等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只要能满足自己获取知识和服务的即时性,便不会吝惜有偿服务的价值;在现实中,“00后”大学生也能有效利用“线上”功能满足“线下”需求,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喜欢参与线上互动环节,充分利用网络媒介辅助自己完成各种作业,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00后”大学生不再局限于依赖父母和请教师长,他们在移动互联时代变得相对独立,可以从“百度”“知乎”“微博”“高德”等信息时代的新型媒介中去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新型媒体是多维和立体的,让“00后”既可以作为输入者也可以作为输出者,从视觉、听觉、感觉、触觉等方面去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同时互联网媒介还具备即时性、准确性、交互性、便捷性、简约性等特征,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独立而不孤单。互联网媒介的迅速扩张已覆盖“00后”大学生的方方面面,他们可以从多种渠道、途径、平台获得多元化信息,并随时传播扩散自己的情绪和言论,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天航,靳振华,林波.全媒体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舆情引导与危机应对[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6(25).

[2]王海建.“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

作者:周海涓 周汉杰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上一篇:中职专业英语教学怎样实现学以致用 下一篇:大数据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