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生体育兴趣培养方法

时间:2022-02-22 10:45:08

高校女生体育兴趣培养方法

[摘要]学校体育是评估学校体育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管理环节,也是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的重点。近年来,女生体育教学逐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相关教学研究逐渐增多。文章通过调查收集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到大三共三个年级的女生的体育兴趣及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培养高校女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女生;体育兴趣;问卷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女生,随机抽取大一到大三150名女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利用上体育课的时间,在不影响体育课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对三个年级的女生进行调查。共发放150份问卷,回收130份有效问卷,研究对象问卷回收率为87%。

二、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结果分析

表1高职大一至大三130名女生对体育感兴趣程度的调查统计表大一、大二、大三分别抽调人数40人、40人和50人,其中三个年级喜欢体育的人数分别为10人、8人和5人;对体育感兴趣程度一般的人数分别为12人、10人和8人;而不喜欢体育运动的人数分别为18人、22人和37人。观察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从大一到大三喜欢体育的女同学人数呈递减趋势,对体育兴趣一般的学生人数也是呈递减趋势,而不喜欢体育的女同学人数则逐渐增加,其对应百分比也随之增加。可见高校女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体育的兴趣也在逐渐降低。观察分析数据可知,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身体健美而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比例较高,说明高校女生能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而正值青春期的高校女生,由于爱美而参与健美活动和为了达标和增加学分而参与活动的学生的比例都相对较高;但因个人爱好和为了人际交往而参与活动的人数较低。本次问卷抽调中的130名女生,排除不喜欢体育课的77人后,有23人喜欢体育课,30人对体育课兴趣一般。统计这53名同学的体育兴趣来源。从表3中可以看到学生的体育兴趣主要来源于游戏、报刊与电视。而学生体育兴趣来源于体育课和体育教师的占比较小,这反映出目前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仍需继续推进学校体育改革。表4显示存在多种因素影响高校女生参与体育运动。观察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在影响高校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各个因素中,“学习压力大,精力不足”所占比例最高,反映出学生学习压力和休闲娱乐之间的矛盾较大;而“锻炼太辛苦”则反映了现在学生意志薄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高校女生体育兴趣缺乏的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①生理因素高校女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末期,身体各器官及其机能逐步趋向成熟,脑细胞内部结构不断发展完善,使得兴奋与抑制过程回缓平稳。且女生内分泌腺较活跃,分泌出的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易促进脑部兴奋,因此女生在情绪上起落较大且容易疲劳。高校女生神经过程灵活性高,代谢机能旺盛,脑细胞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其分析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内分泌的变化影响其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导致身体协调能力下降。生理因素限制了女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②心理因素高校女生处于心理发展由半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该时期女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进一步提高,个人情感世界越加丰富和复杂,内心波动起伏较大。在体育课中表现为被动、胆怯、抵触锻炼等相关症状,进而厌烦体育教学。多数女生难以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所以比较抵触体育课,丧失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无法提高运动技术水平。2.客观因素①学习压力五年一贯制与统考生之间竞争激烈,女生基础薄弱,学习精神压力大,不愿意花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随之下降,更加抵触体育运动。②教师因素教师的教学方式、内容、专业水平以及人格魅力对学生也有着重要影响。这些因素虽不能构成影响高校女生体育课兴趣的主导因素,却有着深远的意义。③教学环境高校女生更喜欢在舒适的室内进行活动。但是高校室内体育场地的教学资源紧张,导致她们不愿意参与到体育教学与锻炼中,体育兴趣持续下降。④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后这些年高校体育教学基本采用指导方式教学,即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语言法、直观法、预防与纠正错误等方法来实现教学。此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动作概念模糊,从而使体育课变成了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枯燥练习后的形式主义被动式表演。⑤家庭因素面对竞争激烈的现实生活,家长都希望子女出人头地,攀比心理严重,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体育锻炼,不让他们参与体育活动。

三、高校女生体育兴趣培养方法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内心障碍

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咨询课程,通过长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及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激发其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使女生明白参加体育活动是国家社会和自身的需要,从而形成学习体育的终身意识,建立起稳定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健全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

学校应根据女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符合女生身心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增加适合女生且有利于改善她们形体姿态的教学内容。如:形体训练、瑜伽、排球等。

(三)采用综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教师应根据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以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取得最好的教育效益。要根据课程要求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马启伟,张力伟.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杨洋.文轩职业学院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调查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6):175-176.

[3]孔令伟,傅能庆.高中女生运动损伤预防与建议:以宜宾市第四中学校女生为例[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4):95-96.

作者:王海兰 单位: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建筑道路工程导线测量精度控制方法 下一篇: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