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

时间:2022-08-30 10:08:25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做为我国重要的职能部门,在社会管理中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是一种非盈利性组织,其会计部门是各级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组织核算、反映和监督单位预算执行及各项业务活动的核心组织,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收入支出均依赖于财政拨款。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不重视、制度不完善、业务不精炼、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导致会计信息质量难以保障。国家虽然陆续出台了中央八项规定、三公经费等一系列规定,但会计核算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风险的防控,规范地使用财政资金,不仅能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更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构建“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高效运行。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运行的现状

1.领导不重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制度、内控制度、会计制度不了解、不重视,只注重业务成绩,偏重于行政手段,加上领导不具备会计管理的相关知识,不能对本单位会计风险防控进行有效监督。有的领导干部甚至完全依赖于财务人员,也不注重加强自己对会计风险防范的知识学习,以及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导致会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加大。2.制度不完善。有些单位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没有结合单位实际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内控制度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有的单位虽然制度健全,财务报销也需要多级审批,虽然解决了费用控制的归属问题,但会计和出纳缺失了自主审批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合法合规的意识,对超出标准的开支或者不真实的业务不敢拒绝,忽视了自身的管理职责。3.业务不精炼。首先,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有限,财务会计人员一人多岗,身兼数职,如个别单位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物资采购等职务由同一人担任。有些单位虽然岗位分开设置,但没有专业会计人员,出钱购买服务,财务人员频繁更换,导致单位内部人员缺乏制约机制而存在会计风险。其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过于依赖财务软件,自觉学习知识的能力不强,专业能力下降,同时缺乏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导致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增加单位的会计风险。4.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首先,预算和控制不细化、预算调整不当、不考虑资金使用的必要性等,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甚至会导致资金的严重浪费。其次,由于国家对预算资金执行的要求,造成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年底集中突击用钱,造成单位的会计风险加大。

二、规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对策

1.提高领导者自身的财务能力。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一把手可以参加专业财务培训;没条件的可以自学,把财务管理控制手段融入到各项规章制度当中,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的内控体系。明确单位财务管理的权力和责任,为全面实施单位财务控制进行科学分工和合理授权,明确单位的整体目标和财务目标,作为制定单位的绩效考核的依据。2.完善相关的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及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是要健全单位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准确找出本单位存在的风险,对应相关的岗位找对策、想办法,把风险控制在零状态。在财务报表中真实反映出单位内部的财务状况,为领导班子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真实的信息。通过完善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做到不相容岗位的有效分离,如支出环节与审批环节相分离、资产购置与处置业务相分离、预算业务管理和收支业务管理相分离、资产保管与登记相分离等,并明确制定单位管理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将单位的财务、业务、信息、绩效等管理有机融合,使本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走上良性循环的运转轨道。二是要建立长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领导责任追究和内部审计工作力度,除了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的离任审计以外,应当对单位内部的日常经济业务开展长效的监管与审计工作,进行定期审计以及不定期抽查审计,确保财务制度和内控制度能够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所有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提升单位预算内以及预算外资金的安全性与专用性。三是要坚持“三重一大”制度,大额资金支出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邀请财务人员和纪检人员参加会议,加强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3.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重视约束和监督。①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一是加强财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强化提高财务人员的遵纪守法、诚信、独立、客观等职业道德素养。建立会计人员的准入门槛,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求聘用执有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制定严格的处罚条例来约束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拒绝无会计资质的人员加入。二是对于财务人员要定期加强业务内容和业务流程的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财务管理新技术,熟悉驾驭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网络化新技能,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避免因专业知识不足而产生会计风险。对于新进财务人员,为确保快速进入会计工作状态,需要到业务部门熟悉单位的业务内容和业务流程,以便在日常工作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杜绝业务层面的风险。三是可以以县区为单位,由财政部门指导组建专业的记账机构,聘请专业会计人员,为独立的但人员编制又不够的小型行政事业单位记账。②提高财务监督水平。财务监督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是确保各项财务制度法规得以落实的有效武器和重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应提高内部财务监督的水平。首先,应健全财务监督机制,针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从监督管理层面进行规范。财务监督的具体负责人员,要以财务管理监督为核心,以收入监督和支出监督为抓手,将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并重,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共同实施。重点围绕货币资金、往来账项、票据的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其次,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借助预算体系实施财务监督,做好季末、半年末、年末的预算执行监督和分析,充分发挥预算管理机制的“预警”作用,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管理,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执行财政纪律。4.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要建立零基预算管理新机制。按照“一年定”原则编制年度专项资金预算的模式,完善跨年度项目预算安排,由“一次安排、分年拨付”调整为“分年安排、滚动管理”,避免资金沉淀。二要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压减部门预算项目支出。“三公经费”按30%20%压减,一般性支出按压减,部门预算项目经费压减以上。三5%要强化绩效目标管理。以绩效为抓手,努力打破利益固化和专项资金能增不能减的格局。将绩效目标作为预算编制和项目申报的前置条件,对低效无效支出一律压减,非重点、非刚性和非当前必需的支出一律取消。四要清理专项资金。对现有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深入清理,并将清理结果充分运用到预算编制中。五要强化“三资”盘活。在抓好“节流”的同时,着力做好“开源”文章。强化“盘活存量就是做大增量”的意识,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方联动盘活存量资产、资金和资源。六要做好中央资金精准直达。各级财政要把中央下达的资金第一时间拨付给基层,确保真正用到需要帮扶的企业、项目或群众身上,决不允许挤占挪用。七要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要联合建立全覆盖的监控系统,各级专项资金财政部门要直接拨付到点,审计部门要对拨付情况开展专项审计,坚决杜绝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违规违法行为。八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切实把紧、把牢支出口子,建立预算监测、督导、通报的管理机制。对未达到预算执行率要求的单位,相应收回进度滞后的项目资金,并统筹用于其他项目。对全年预算指标使用率低于的支出项80%目,年末要统一收回剩余指标;对全年预算指标使用率低于的支出项90%目,第二年按比例扣减年度预5%算;对年度内已申报用款计划还没有形成实际支出的预算指标,全部收回国库。月底未使用的公共项目资11金,要全部收回,统筹用于党委、政府的其他重大事项。九要强化支出管控。进一步明确工作原则,在资金的具体安排上,对暂不具备条件开展、非全局性、非安全必要的其他专项工作暂时搁置,确需安排的,由政府部门集中研究决定。十要硬化预算约束,坚持“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加强对支出政策的财政可承受能力的评估,坚决取消“锦上添花”、“涂脂抹粉”项目。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将会直接影响到单位的运行,而预控会计风险的主要部门是会计部门,因此会计管理工作对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提高领导的财务能力、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完善的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都将会大大降低会计风险,保障国家资产的安全、信息的完整和数据的真实性,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作者:汤笑妮 单位:衡阳市石鼓区财政局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新闻评论创新发展探索 下一篇:高品质幼儿园文化建设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