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加工技术教学改革实践分析

时间:2022-07-27 11:52:20

烟草加工技术教学改革实践分析

【摘要】以课程教学案例设计为抓手,将案例教学引入研究生烟草加工技术课堂教学;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探索意识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导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在教学案例设计过程中,注重从烟草加工生产实践及前沿热点问题中挖掘案例素材,同时兼顾思政元素精准嵌入课程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探讨式教学及开放式互动等方法的运用,以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课程案例;烟草加工;教学实践;课程思政

我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及烟草工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对工科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相关专业在核心课程的授课中应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以培养造就能干事、会干事、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满足时展对工科人才的需求[1,2]。以烟草加工为特色的烟草工程专业(方向)是郑州轻工业大学的优势品牌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也是我国高校第一个烟草工程本科专业,该专业主要面向我国卷烟加工行业,培养具备实践创新能力,可在产品设计与开发、工艺技术研究、品质控制、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3]。烟草加工技术课程是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核心专业课,主要围绕烟草原料到卷烟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在制品质量控制等原理及方法讲授,注重提炼加工过程中的共性基础物理过程,重在使学生掌握烟草加工的技术原理与方法,熟练运用化学化工等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烟草加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烟草加工技术课程是在本科阶段各门专业课开设的基础上,面向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如何避免授课内容与前序课程的同质化,实现基于已学习知识上的灵活应用,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尤其是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培养知识素质能力兼具的专门人才,是本课程教学团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本文总结本教学团队在授课中形成的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介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的有益探索,旨在为相关课程的案例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1基于课程案例设计的教学内容重构

案例教学是集知识性、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于一体的现代教学方式,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基于紧贴生产实践的案例设计重新规划课程内容是实施好教学过程的重要前提[4]。烟草加工技术涵盖从烟草原料到卷烟产品的整个加工过程、方法及相关配套技术,主要包括打叶复烤技术、制丝技术、烟梗加工技术、再造烟丝技术、卷接包等技术过程,其中涉及到的部分工艺过程已在前序课程中有所涉及。围绕着创新型、应用型、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的研究生培养目标,以课程案例设计为导向,挖掘提炼烟草加工过程中的共性基础物理问题,从而深化串联、合理重构课程内容是前期所做的重要工作。笔者所在学校烟草加工技术课程的授课对象已经过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卷烟企业生产实践等教学活动,对烟草加工过程有一定的认识,因此从生产实践中导入案例,围绕案例开展教学活动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烟草加工技术共安排32学时,笔者将主要课程内容划分为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片烟尺寸调控、制丝特色工艺、切丝新方式及控制、叶丝干燥技术原理及方式、烟丝配送及卷制、卷烟材料研究与应用、卷烟产品质量综合评价等主题内容,在每部分的主题知识介绍中,均设计了来自于生产一线及前沿进展的教学案例。下面简要介绍两则笔者在教学中设计的课程案例。传统的卷烟制造工艺流程介绍方式,是按照原材料的加工顺序,逐一介绍各工序的工艺任务、质量要求与技术要求等内容。本课程授课中综合考虑烟草加工过程各工序,提炼其中涉及的共性基础问题,以使学生把握规律,抓住加工过程的本质。例如,笔者总结了热风润叶、松散回潮、加香加料等工序中涉及到的相转移/吸湿性基础问题,提炼了打叶风分、风选除杂、烟丝配送等环节涉及到的多相流动问题,从共性物理过程理解各工序的加工原理,为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烟草加工过程提供了思路。同时,让学生举一反三地进一步思考烟草加工过程中还涉及到的哪些共性基础问题,并举例阐述。在讲解打叶复烤过程中片烟尺寸调控手段时,以某卷烟企业在细支烟卷制过程中卷接质量问题频现引入,提出是由于烟丝结构与规格不适宜造成的,使学生思考烟丝结构与片烟尺寸的关系,并基于打叶复烤工艺过程及设备的认识,给出打叶复烤过程中能够调控片烟尺寸的可行途径;同时,在讲解片烟切丝过程时,注重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切丝即是将片烟制成适宜于卷制要求的叶丝,其初心应围绕“适宜于卷制要求”开展,并且不应使烟丝色泽转深,此谓不改烟草“本色”,启发学生思考何为初心本色,作为一名学子应怀有怎样的初心使命。经过连续两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基于课程案例设计的烟草加工技术课程内容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创新意识,开阔了学习思路,训练了利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围绕课程案例的教学方法改进

围绕设计的课程教学案例,在课程授课环节改进教学方法,教师改变“满堂灌”式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和吸收的形式,充分利用基于“学习通”的网络教学平台,结合丰富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采用问题启发式、师生探讨式、任务驱动式、小组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通过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形式,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班级同学划分为多个学习互助小组,对于部分案例的教学实施,可提前一周将相关案例资料发送给学生互助小组,例如以“国产卷接设备发展历程及趋势”为主题,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文献,课堂时间开展20分钟左右的PPT展示,并由老师进行针对性点评。国产卷接设备的发展历程折射了我国工业制造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在相关知识掌握的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我国装备制造的蓬勃发展与成绩得来的不易,凝结了国人艰苦奋斗、实干兴邦的精神。这种以小组任务为驱动、师生探讨式教学方法既督促了学生课前预习准备,锻炼了团队协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又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升华,将价值引领自然融入知识传授中,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厚植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积极投身专业研究的使命感。

3基于多元评价的考核方式优化

课程考核是评价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的基本手段,对教学过程的开展具有反馈导向功能,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避免单一的期末考试决定最终成绩的传统模式,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将本课程的考核扩展为平时课堂参与度、案例任务达成度、过程作业完成度、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建立了基于过程评价的多元化考核方式,连续两学年的考核及学生反馈显示,培养出的学生对烟草加工技术的掌握及理解程度明显提升,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课程案例为载体的思政教育得到彰显。

4结语

本文探讨了如何围绕紧贴生产实践及行业前沿热点设计课程案例,将案例教学引入研究生烟草加工技术课堂教学。分别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改进及考核方式优化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同时兼顾思政元素在课程案例中的精准嵌入及彰显,通过以案例任务为驱动、师生互动探讨的教学方法,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后续将继续优化课程案例,更好发挥案例对课程思政的承载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N].新华社,2016-12-08.

[2]王昌松,熊翠蓉.浅谈如何提高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以化工传递课程教学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20,37(5):7-10.

[3]张果,刘春奎,王建民,等.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卷烟工艺学教学改革探索[J].轻工科技,2020,36(7):222-223.

[4]冯梅,曹辉,李晓辉.以思政案例为载体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20(Z3):37-39.

作者:张果 李皓 魏涛 刘春奎 张峻松 梁淼 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

 

上一篇:农业院校微生物实验教学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高职数学混合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