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美术教学中舍本逐末

时间:2022-10-30 11:44:19

切忌美术教学中舍本逐末

[摘要] 广大美术教师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从美术的角度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既让学生们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中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又要让同学们掌握必要的符合实际年龄段的美术知识与技巧。

[关键词] 美术教学 美术教师 教学资源

笔者总结了近几年在诸多美术课教研活动中的听课心得,对于教学实践中某些美术教师曲解或误解《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在教学方式中表现出一种“舍本逐末”的现象而深感困惑,就此,笔者先罗列几点,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敬请各位同仁探讨。

一、教学内容主次颠倒

由于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缺少深层次的领会,以及过分强调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结果将美

术课演变成不伦不类的语文课、音乐课、舞蹈课……从而造成了教学内容主次颠倒的现象。

笔者曾听过人美版第三册《节日的装饰》一课。教师利用幻灯显示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民庆贺不同节日的图片,并与学生讨论图片中的人在过什么节日,他们穿了些什么,戴了些什么,以什么方式来过节并让学生模仿图中舞蹈的动作。由于所问的问题在图片中一目了然,学生举手发言异常活跃,为了营造课堂热烈的氛围,该教师还用祝贺节日的小卡片以奖励的形式赠送给积极发言的小朋友,并不时添加些节日喜庆的乐曲,课堂热闹得像过节一般。四十分钟的课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从表面看,这堂课学生学得愉快,教师引导得体,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氛围热闹。但是,笔者窃以为该教师忘却了他自己是最关键的角色――我是美术教师,我在上美术课,我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些什么 ? 从而造成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忽视了有关美术知识的渗透,失去了美术课中“美术”的特色,一味追求课堂学习气氛的热闹程度,并将讨论、提问、互动等教学方法形式化、表面化。

《美术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学习领域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在具体教学操作过程中,有许多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将同一课题上成不同学习领域的课型,也取得较为出色的教学效果。如上述一课,既可上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课,也可上成“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课,但是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置中“美术”的含量。美术课程标准对于各学段的学习目标作了详细地、循序渐进式的注解。如对一至二年级阶段中“造型•表现” 的目标描述“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通过看看、画画、做做……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中的乐趣。”《美术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说明了美术学习中离不开“看看、画画、做做”,乐趣是建立在看看、画画、做做等具有美术氛围的活动中的。其他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本文限于篇幅,不尽详述,请参阅《美术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如果将这四十分钟的教学内容压缩成五分钟的课题导入,并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同学们利用不同工具或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绘画、图案、手工制作等)上成装饰节日的“造型、表现”课或“设计、应用”课,都应该是一堂成功的课例。即使上成本例所述中的“欣赏、评述”课型,也应从“美术”的角度让学生们在欣赏节日装饰物的基础上,去评述这些装饰物的造型美、色彩美。

因此,美术教师不仅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习惯及吸收知识的能力等因素合理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并合理解决通向教学目标过程中出现的重难点。如果片面地追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时尚性,而忽视教学内容的本质,实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可笑之举。

二、教学资源整合过度

著名美术教育家伊少淳先生曾提出:“在实施美术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仅仅使用原有的课程资源是不够的,必须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灵活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但是,个别教师由于过分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又不灵活运用,忽视了美术教学中美术学科的主体地位,结果发生了张晓涧先生提出的“出现了大量学科外部资源涌入的同时,学科内部资源却遭到闲置,致使美术教学失去学科特点,美术学科课程成了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的‘课外活动’的现象”。

例如,在观摩《星空》一课时,教师利用图片欣赏、讲述、讨论的方式讲了二十来分钟有关宇宙星空的知识后,从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讲到宇宙大爆炸,讲得绘声绘色,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注意力高度集中。正当我担心该教师如何用剩下的十几分钟时间完成美术知识的教学和作业布置时,该教师话锋一转,结合课本中文字的描述,三言两语地把撒盐法、吹色法、油色吸附法的步骤概括了一遍,匆匆地布置了作业:每位学生以课本中的三种方法,任选一种完成作业。学生在轻松、愉快、惊喜的状态下完成了一幅幅精彩的色彩肌理作业(却不知这种肌理制作方法只要教师演示一下,幼儿园小朋友都能做得很好)。该教师在下课前几分钟,也以成功的姿态评价同学们的作业。

虽然,该教师充分利用了美术学科以外的课程资源,也注意了美术学习活动中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但是,笔者认为该教师硬生生地将一堂美术课拆成上半堂自然科学课和下半堂肌理制作体验活动课,最主要的原因是该老师忽视了对教材编写意图的分析,过分突出学科外部资源,忽视了同学们的探究能力,忽视了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的主次安排。从中也暴露出有些美术教师对《美术课程标准》理解的片面性。

如果该教师简明扼要地利用神秘、壮美的星空景色,结合课本中肌理制作的方法,并以课本中古今中外描绘宇宙星空的有关作品为突破口,将大块的时间花在引导同学们去研究、探索新的肌理制作方法,让同学们掌握用不同的美术材料和不同的制作技巧来表现不同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语言表现视觉感受的能力,课堂效果也许会更加精彩。

因此,在该堂课中学生们虽然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并产生出效果不错的作业效果,但是如果从作业的制作难度,完成作业过程中同学们所领悟到的美术知识经验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来评价这些作业,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课外文化资源及其他学科 的信息资源,如何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从美术的角度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既让学生们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中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又要让同学们掌握必要的符合实际年龄段的美术知识与技巧等,是广大美术教师在新的教学形势下面临的新的课题。

诸如此类的现象不胜枚举,以至于其他学科的教师在听完一些美术课后常发出“如果这样的课也算美术课,那我也可当美术老师”之类的议论。其根本原因是美术教师忽视了传统教学中对重难点的处理及教学目标的把握,更忽视了新课改美术教学中对学生 “美术素质”的培养,以至于种了他人地,荒了自家田,而且是种了他人的薄地,荒了自家的良田。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掘港镇华丰中学)

上一篇:基于B/S结构的图书管理系统的构建 下一篇:“假”、“大”、“空”的立意可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