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时间:2022-10-30 11:18:43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会计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应试教育”的时代将成为历史。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题。中等财经学校的会计教学应如何发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对中等财经学校传统会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并深入剖析产生问题根源,然后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浪潮到来,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技术人才的紧缺。就业难已成为一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随之带来的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的问题。为此,职业教育只有以就业为导向才有生命力。尽快改变目前会计教育现状,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总的来说,用人单位需要能够直接上岗的人才。具体来说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如下:1、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能胜任各个会计岗位的工作。2、熟练操作电脑,能运用财务软件做账的技能。3、熟悉国家法律法规,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及税收政策。4、会开发票,熟悉银行、纳税申报等业务操作流程。

二、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内容

我国新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熔入了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惯例的内容。所以对原来的会计教学内容必须加以改革。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体现《企业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培养学生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模式的新要领、新内容,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认为新会计学科体系的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

(一)基础会计:这是一门初级会计课程,讲授会计的基本概述、会计六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账户和复试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等内容,为学生学好会计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财务会计。这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讲授企业对外财务报告所涉及到的会计要素。该课程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要素为线索展开。通过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会计核算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三)成本会计学:这是以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主要讲授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以及成本预测、控制、分析和考核。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企业经济活动中资金的核算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四)管理会计学:这是现代会计的另一个分支,主要阐述决策会计和责任会计的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企业内部进行会计管理的基本方法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能掌握经济决策方法。

(五)会计电算化:这是一门阐述计算机在会计核算和管理中应用的课程。主要讲授企业如何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系统分析,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与操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与应用及电算化软件的开发。

三、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方法

针对传统会计教学的填鸭式教学多,启发式教学少;施加于人的多,循序渐进的少的现状,会计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深化教学体制改革

教学计划要实际。在制定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时,应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坚持全面发展的方针,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培养方案。

(二)重视学生技能实训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进行:

1、课堂模拟实训。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技能、形成实践能力的主渠道、主阵地。财会专业的技能教学更加依靠课堂教学以及课堂模拟实训来完成。

2、建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会计实习室”,学生在实习室内的计算机上模拟联系会计实务。通过计算机给出实际的会计课题,让学生以人机对话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会计工作实际能力的模拟演练。如在计算机上提供一个会计实例,让学生根据计算机所提供的种种情况进行有关账务处理,然后再把学生的答案与计算机中所有的标准答案进行对比,供学生参考学生,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会计工作能力。

3、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可与企业签定合同,使用企业现有设备资源,在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指导下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任务,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效益。

(三)拓宽相关知识面

社会调查表明,企业界认为会计专业学生缺乏的知识分别是企业管理,中文写作,财务管理,电子计算机,外语,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职校对相关会计经济知识开课甚少,从而造成大部分会计专业的学生知识面狭窄,只能就会计理解会计,始终跳不出会计框框,致使学生不能站在经济学,管理学科角度审视理解会计。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教学真正融入市场,实现以产促教、以教兴产、产教结合的育人模式。我们的老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

1、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利用教研活动和节假日时间组织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搞调研,学习专业技能,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提高教师指导实训的能力。

2、向社会招聘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学校应积极聘任企业优秀财会人员到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对优秀兼职教师,学校可通过提高报酬等手段与其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3、营造有利于引导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社会环境。教育部出台的(教职成〔2004〕13号)文件规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这一政策支持了职业教育师资的培训,为培养“双师型”教师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深入社会实际,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深入实际,接触社会,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到工厂、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主动地适应社会,适应会计工作。

相信通过上列会计教学改革措施,一定会培养出既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又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既能实践操作,又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高层次的会计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邹雪梅《对中职会计专业实施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柳州市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2]中华硕博网《探索中职会计教育改革之路》

[3]张璐《创新中职会计教学》《西部科教论坛》

上一篇:浅析中职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下一篇:浅谈中职技能课组长负责制的教学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