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时间:2022-10-30 10:15:50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因学业压力过大而离家出走、自杀,甚至杀父弑母的恶性事件,常见报道。铁一样的事实,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而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师的我们更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尝试采用下述几种作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热爱工作,乐观积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我们作为教师必须教书育人,而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教文育人。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文育人,铭刻在心。”这样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道出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心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思想上承认自己的职业身份,热爱自己的职业,以自己的职业为荣,具有乐观积极的自身心理环境,才会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对教育学生有兴趣,以工作的劳苦为欢乐,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好。反之,当一个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不良,有教育偏见,厌烦学生,他的情绪、教育行为都会有异常表现,对教育教学工作会产生负面影响。可见拥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多么重要。其次我们语文教师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语文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因为,语文科每周的课时要比其他学科多,课程安排的时间较为充裕,这就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时间上的充分,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循序渐、不可急于求成的特点。再次,语文教学中有较强的互动性,老师了解学生想法、观点的机会较多,便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另外,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开放性也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更为顺理成章。因此我们不仅要抓好语文教学的质量,还要巧妙地在其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二、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和谐氛围,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首先要爱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上的公正,意味着教师要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去爱每一个儿童。”是的,爱那些聪明、乖巧的学生非常容易,而爱那些自闭、能力较弱的学生就更需要教师怀有一颗真挚而又无私的心。我们教师要用这份真挚而纯洁的爱,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教师更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在教学中,热爱、尊重学生,更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认可、相互补充,在课堂上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交融中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活动,才是真正高水平的教学境界。以朋友的身份对学生,消除顾虑情绪。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全班学生完全平等,没有“好生”和“差生”之说,因为每个人都有所长,有所短,不能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如果教师能以平等的姿态,以同志和大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就能缩短学生与自己的距离,使他们乐意接收教师的合理要求,甚至打开他们关闭的心灵。营造一个宽松的、积极的、互助的、关怀的环境,不管你以何种身份去接近学生,相信学生的心理负担都不存在了,各种学习活动也能顺利开展了,并且,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去欣赏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一片有待开发和开垦的土地时,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挖掘和利用,我们就不会死盯着学生身上的那一点错误,更不会出现那么多的“不允许”,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健康成长。

三、因势利导,实施情感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有很大的情境性。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一般与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的关系处理得比较融洽,而很少发生冲突。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具有同情心,待人热情、宽容、真诚,而不是胆小、怕羞、不合群、表情冷淡或忸怩作态。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例如在《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关爱普通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培养学生善于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与人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四、科学引导,培养学生坚忍的意志,帮助学生养成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当前,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交往环境日趋复杂,他们的心理急剧变化,心理负担日益沉重,尤其是日益增加的学业压力,容易使一些学生意志薄弱,害怕面对困难。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坚忍的意志。如在教学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古文时,我抓住一部分同学,面对困难、挫折产生畏惧、退缩心理的时机,向学生们讲解孟子在这篇文章中所阐述的“逆境才能成材”的道理,并让他们将孟子的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韧性,曾益其所不能”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伴随他们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可见,学生在科学的引导下,在文学作品的陶冶下,有助于他们培养出坚忍不拔的意志。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密市青屏初级中学)

上一篇:教师需要继续教育的春风 下一篇: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