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时间:2022-10-30 09:51:54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正逐步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也从以往单纯的知识理论教学向知识、能力与情感并重的方向发展,其中,学生思想品德能力的培养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注重“说”的能力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在“听”、“思”、“析”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及想象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多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一直注重学生“说”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一、预留专门时间,开展微型演讲活动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学到了思想品德知识,却难以正确表达出来,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去死记硬背答案,缺乏表达能力。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采取开展微型演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活动放在思想品德早读课时间进行,按照学号轮回,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准备,可以根据要求自行拟定题目,编写提纲或撰写演讲稿。

演讲内容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内容复习型。主要针对上一节课思想品德教学的理论观点阐述,重点围绕概念的理解、关系的阐述开展,实际上就是安排一名学生系统地将上一节课教学的重点系统地表述出来,这样做的作用是带着全班学生一起巩固旧知。二是学习体会型。主要围绕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开展延伸,将学生的视野从课堂引向课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向其他学科开展延伸,运用鲜活的事例丰富学习内容,能开拓学生视野,促使学生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三是方法介绍型。主要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的思想品德学习方法,可以针对整个学科,也可以就某一部分内容来展开,供大家学习借鉴,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达到经验交流、优势互补的效果。

开展这样的演讲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和拓展延伸,并能教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产生兴趣,沟通思想,交流情感。

二、课前精心准备,开展新闻活动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而且要兼顾学生的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要能够养成关心时事、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促进自身思想品德素养的提升。我在每节课开始之前都安排三分钟进行新闻活动,人员也是按照学号轮回。

新闻活动内容主要有三块:一是最近国际上发生的大事。安排一名学生简要介绍国际经济走向、局部战争、突发事件,以及与中国有关的重大国际事件,等等,帮助学生弥补信息上的闭塞。二是近期国内重要新闻。主要介绍国内最近发生的重大时事要闻,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内容为主。三是与将要教学内容有关的现实事例。事先安排一名学生针对新授内容和教学要求,在网络、报刊、杂志上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事例,既作为向全班新闻的内容,又作为教学素材的补充,供师生开展双边教学活动探究使用。

这样的活动坚持下来非常有意义,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养成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还可以为教学活动增加教学素材,有利于提高学生手、脑、口并用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学习兴趣。

三、结合校课程,开展乡情教育活动

思想品德学科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实践性与开放性,当前普遍开设的校本课程可以对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提供有效补充,进一步将思想品德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同时培养思想品德情感。我在每双周开设的思想品德活动课程中,结合校本课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所得。

开展乡情教育活动内容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家乡自然环境题材内容。指导学生在课后通过远足、查阅地方志资料、向有经验老人询问等方式,对家乡的地质地貌形成初步认识,并对自然优势、发展现状具有一定的了解。二是家乡人文历史题材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考察采访活动,具体了解名人生平事迹,了解家乡走出去的名人作出的业绩和在祖国、在家乡的影响,感受家乡群众对名人的崇敬之情。三是家乡重大纪念题材内容。重点搜集有关重要时期的典型事件,如抗日战争期间、解放战争期间发生的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等。

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去做,所有资料由学生自行寻找或撰写,资料内容全部来自于学生周围熟悉的环境,教育内容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真实感的东西,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并逐步升华为爱国情感,付诸未来报国之行。

四、理论结合实际,开展观点辩论活动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运用辩论方式,让学生站在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发表见解,充分揭示问题争论的关键,有利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提高学生参与研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我在教学中组织辩论赛主要有三个步骤:一是确定辩题,搜集材料。根据教学内容和社会中一些有争议的事件,师生共同讨论设计辩论题目,教师对双方进行指导,主要对辩题开展认真的研究,分析双方辩论重点,并思考如何反驳。根据双方确定的辩论要点,认真查找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写出辩论稿及训练辩论技巧。二是组织比赛。教师可以担任辩论赛主席,也可以选择一名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承担这项工作,辩论赛主席要能够对辩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控,保证活动顺利进行。活动还要推选一批评委,评委主要由班级学生代表担任。三是总结评价。比赛结束要及时开展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各种表现予以肯定。可以采取教师先点评,学生后自评的方式开展。教师在点评时要一步到位,切中要害,指出学生在比赛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辩论是更高层次“说”的训练,在开展辩论的过程中,辩论双方思维均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有效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指向性、临场应变能力等,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强化对学生“说”的能力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与基本原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理念,指引人生发展的方向,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达到使学生知识面拓宽、思维反应敏捷、语言表达精练、思路观点清晰的效果。

上一篇:关于历史“神入”教学研究现状的探究 下一篇:浅议如何优化会计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