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10-30 09:03:45

小学生良好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数学化,数学的生活化越来越显现,如产品使用说明书、股市行情走势等等。因此,重视并加强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重视数学阅读,积极创造阅读机会

数学阅读有助于增强记忆,提高听讲效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的影响将是终生的。阅读是需要时间的,学生的时间就是课堂和课外。首先,充分利用好数学课本。数学书是一位最严明的老师,教师要研读它,学生更要研读它。我们现在的课本上有很多可供学生阅读的材料,如数学概念、运算规律、性质、数学知识等等。对于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在学生理解后也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规范表述,巩固学习。其次,老师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课前布置预习阅读;课内进行针对性阅读;课后让学生进行复习整理阅读,形成学生阅读环境,给学生阅读机会。

二、积极把握学生阅读现状,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

数学课文则是以严谨、演绎的面貌出现,重在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没有故事情节,吸引力小,可读性差,如果只是一般的要求阅读,必然会出现“读不进去”“看不出来”的现象。因此,在阅读数学课本时一定要有要求,有指导,要充分调动记忆、理解、抽象、综合、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常常需要手脑并用,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小学生由于储存的知识有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更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水平,对于离学生能力较近的知识,完全可以试着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学。对于离学生能力较远的知识,则应给予一定的指导,为学生向新的知识高度攀登架起桥梁,进行多种多样的方法指导,灵活选用。

1.以“疑”导读

以“疑”导读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遇到学生在阅读时读不进去教材,又跳不出教材这种情况,教师就要把知识点讲授和阅读结合起来,从旧有知识、生活实际、具体实践操作等出发,巧妙地设“疑”,把难点分散,带着疑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揭示问题的本质,深化知识。教师设的“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规律,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通过以“疑”导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2.以“动”带读

以“动”带读其实就是边读边让学生做一做、画一面、写一写。学生在阅读数学课本中的概念、规律、性质等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同时在下面加“……”或“”等做好标记,再进行分析理解;或学生一边看题一边画线段图、几何图或简单列出条件、问题来帮助解题的现象。在数学教学中的“读”,不同于读小,常需动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这样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3.以“议”促读

以“议”促读其实就是读读议议,让学生在相互交流阅读中发现问题,相互协作以解决问题,提高认识。积极创新的一种学习方法。组织学生对知识的内容、形式和形成过程要读读议议,从多个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角度开展思考、讨论,可以内化知识、深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

4.以“比”引读

以“比”引读其实就是通过比较知识的纵横联系、差别,来掌握课本知识,把知识内化的一种读书方法。学生一边读、一边比,可以在知识形成的初始阶段,把知识进行有层次的、系统的区分和整理,可以防止概念之间、规律之间、计算方法之间的相互交叉、泛化、混淆,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能够系统地把握,为以后的学习和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比较,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区别、联系就进一步理解了,以后如果再遇到这样类似的题,学生就能正确区分,灵活运用。

三、及时检查,确保阅读的质量

在数学阅读活动中,教师及时地反馈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享受阅读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一方面防止学生忽视阅读作业,另一方面更是时刻注意保证学生阅读理解上的正确性,如出现偏差,及时纠正,教师可采用提问、互相讨论等方式及时进行检测。

总之,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意识,而不是一种形式。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视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那么学生便会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后周小学)

上一篇:浅谈差生的个性心理 下一篇:浅谈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