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骨混凝土梁式结构转换层施工工艺

时间:2022-10-30 07:58:08

浅析钢骨混凝土梁式结构转换层施工工艺

摘要:笔者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转换层施工难点及转换层施工要点,并对模板高支撑体系施工、钢结构施工、钢筋施工、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结构转换层;撑体系施工;钢结构施工;钢筋施工;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

1、工程概况

某商住楼工程由主楼、次楼和裙楼组成,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1层,主楼地上22层,建筑高度为105.6m,总建筑面积78733m2。该工程主楼由A、B两栋单体组成,在6层、13层、20~21层分别设置钢桁架,将两栋单体连为一体。6层为钢骨混凝土转换层,平面尺寸为(25.2m×20.7m),主梁4根,长25.2m,呈东西向布置,中间两根主梁(L~M轴)标高为23.55m,截面为600mm×1600mm;南北两边侧主梁(K、N轴)标高为23.67m,截面为600mm×800mm,同时,在该主梁下连接钢桁架。次梁截面300mm×700mm呈南北向布置,长20.7m,间距4.2m;楼层现浇板厚150mm。

施工顺序:先施工两侧单体至17层,再施工6层钢结构转换层。

A、B两单体主体结构施工时,在两单幢主体边框柱(⑤、⑧轴*K N轴)钢骨柱的标高23.67m处,预先制作留设1000mm长的工字钢梁。

2、转换层施工难点

(1)高空间模板支撑体系施工,高空间,大跨度,悬空作业。

(2)钢结构工字钢梁及钢桁架梁的起吊、安装、定位难。

(3)主梁钢筋施工,主梁为工字钢梁与钢筋配筋梁相结合的钢骨梁,两侧主体已施工完,钢筋的长度确定精度要求高,钢筋安装难。

(4)主梁模板施工,主梁中包含了钢骨梁,主梁的模板承受的荷载大,梁两侧模板的合拢难,对拉螺栓定位固定难。

(5)混凝土浇筑,钢骨梁内不仅布置了密集的钢筋,还有工字钢梁,混凝土的振捣难。

3、转换层施工工艺流程

4、转换层施工要点

4.1大跨度结构楼面模板支撑体系施工

(1)支撑体系的设计

主楼⑤~⑧交K~N轴处1至5层没有楼板和柱,为全中空形,钢骨混凝土转换层现浇楼板厚150mm,跨度25.2m×20.7m。采用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撑系统,模板支撑高度23.55m,通过设计计算,板支撑立杆间距布置最大为800mm×900mm;梁截面(600mm×1600mm)支撑立杆间距布置,纵向跨距400mm,梁截面两侧立杆间距1200mm,中间再增加2根立杆,该梁部位4根立杆,间距400mm;梁截面(600mm×800mm)支撑立杆纵向跨距800mm,两侧立杆间距1000mm,中间再增设1根立杆,该梁部位3根立杆,间距500mm;截面(300mm×700mm)梁支撑立杆布置最大跨距为900mm,中间设置一根立杆,该梁部位3根立杆,间距450mm;所有水平拉杆下部距地300mm,上部间距1550mm,梁两侧立杆水平拉杆沿梁方向设置;纵向剪刀撑按层高设置到顶,间距4200mm,在10.45m、19.45m标高楼层处搭设水平剪刀撑,脚手架四周与已施工完成的两侧主楼结构层面梁上预埋钢管拉结,大梁及现浇板下支撑大横杆的扣件均采用双扣式,具体情况见图1。

图1 高支撑脚手架立杆平面布置图

(2)材料要求

支撑脚手架钢管采用Φ48×3.0mm钢管,其材料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中Q235A级钢的有关标准;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扣件螺栓拧紧扭矩达到65N・m时,扣件不得破坏,扣件质量还应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有关规定,扣件要与钢管能配套使用。

(3)施工

①施工准备

施工前由工程技术人员按有关脚手架的要求,向搭设和使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按规范规定的要求对钢管、扣件、脚手板等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②支撑体系的搭设

严格按施工图纸及《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要求搭设,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按规范的规定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4)注意事项

①该楼层现浇板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N=1.20NG+1.40NQ=1.20×5.564+1.40×2.160=9.7kN/m2,

该工程地下2层人防顶板300mm厚能承受55kN/m2,为了能让1至5层现浇板模板支架荷载垂直传到地下2层人防顶板,原对应的该项部位有地下1层支撑脚手架暂不拆除,待该部位23.55m标高楼面梁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再拆除。

②该部位地下室1、2层均有一条后浇带,为使地下2层人防顶板能承受模板支架荷载,地下2层后浇带两侧搭设双排脚手架撑到地下2层人防顶板。

③对南北两侧梁的模板支撑脚手架先搭设到桁架底部,待桁架安装结束后再往上搭设到顶。

4.2钢结构施工

利用梁模板的支撑体系作为钢梁及钢桁架的临时支撑,待南北两侧梁即K、N轴模板支撑脚手架搭设至水平桁架底部,开始钢结构桁架施工。

安装水平钢桁架时,以混凝土模板支撑作为水平桁架临时支撑,水平桁架整体拼装总重13.8t,利用现场ZSC7030塔吊起吊,最大起重量限载为8t,因此,在厂内加工时水平桁架分两段整体加工,起吊后将钢梁临时安放在模板支架上,支架上先放50mm×100mm的木枋作托板。水平桁架安装结束后再安装竖向桁架以及上部钢梁。

同样,中间两根主梁即L、M轴的工字钢梁,也利用模板支撑架作为临时支撑,此钢梁也分两段加工和吊装就位,两段钢梁之间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并进行焊接连接。

4.3钢筋工程施工

(1)材料的选择

按照设计图所注的钢筋规格要求选用相应的材料,其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的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2)钢筋的加工成型

梁长25.2m,梁主筋的连接采用滚压直螺纹连接。因两侧主楼已施工,该部位梁的长度尺寸已受到约束,不能出现偏差,否则主筋的连接接头就无法进行。主筋的最后一个接头仅能在模板支架上操作,为了确保其精度,对每根主筋先用50m钢卷尺测量出A、B两主楼间的净距,再进行计算需用的接头个数和每个接头间的净距,接头的丝扣数,然后进行钢筋接头连接的加工,每根主筋最后的一个接头两根钢筋采用正反丝连接。

4.4模板施工

(1)为保证楼板支模可靠,施工模板全部采用厚度为18mm的胶合板,胶合板下铺放50mm×100mm木方,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的排架作为模板支架。间距为300mm的木方搁在水平钢管上。

(2)梁模板采用侧模包底的支模法,便于拆除侧模以利周转,保留底模及支撑有待混凝土强度的增长。

(3)梁底模板厚度为50mm。梁起拱高度为全长跨度的1.5/1000。

(4)梁侧模采用HRB钢Φ12的对拉螺栓,间距450mm。对拉螺栓从工字钢翼缘上留孔处穿过,以防胀模。

(5)混凝土达到拆模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拆模,拆除过程中必须遵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的规定进行。

4.5混凝土工程的施工

(1)混凝土浇筑时采用两个班组,用一台固定泵和一台汽车泵输送混凝土,浇筑顺序由⑥、⑦轴线中间向两侧⑤、⑧轴线浇筑,每个班组安排10人。

(2)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必须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3)在浇筑混凝土前,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并对模板缝隙和孔洞堵严,对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4)混凝土浇筑时自梁中端向两侧依次浇筑,浇筑过程做到振捣密实。

(5)按照设计的混凝土强度和坍落度,加强对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测,及时进行混凝土试留置,以检测其强度。

(6)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严格保持钢筋平直、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应严格保证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位置正确。

(7)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特别是对梁的养护,改进其养护方法,除了板面浇水外还应在板下浇水,在满堂脚手架未拆除前用高压水枪对梁进行浇水养护。

5、结束语

钢骨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完毕,经相关部门检测,质量可靠,施工全过程安全,节省工期,节约成本。

参考文献:

[1] 萧俭广,钢骨混凝土梁式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10.02

[2] 张俊杰 张超杰,浅析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的施工[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上一篇:工程建设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下一篇:消石灰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改善作用的试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