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人文教育于物理教学中

时间:2022-10-30 07:43:07

寓人文教育于物理教学中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主要分支之一,在物理学各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建立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在物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充分体现了科学家们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应深刻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因素,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得到良好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中,美化净化他们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道德。

一、合理选择人文教育素材,适当穿插科学发现和发明的历史及科学家的故事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着内在的联系,任何学科教育中,都包含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物理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多数是介绍物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了解科学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意识。有的材料本身介绍的就是很好的人文知识,如课本中“乐音和音阶”这个材料是个利用物理课堂介绍音乐知识的好机会。如果在教学中,当场演奏或播放一段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欣赏,可以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亲切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中的和谐美。

物理学史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好材料,教材中物理学史的安排存在不足。针对教材中的不足加以改动和充实,可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例如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课本中引用了一段亚里士多德的话“必须有力作用于物体上,物体才会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这是对力和运动的一个错误认识。教材上对亚里士多德的介绍几乎没有,谈到他时都是引用他的一些错误观点。这样,很容易让学生造成一种误解。教学中,针对这种情况,做了如下改动,增加对亚里士多德的公正客观的介绍:(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伦理学家,被称为古希腊的百科全书,黑格尔评价他是“历史上最多才最渊博的科学天才之一,是一个在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人――直到现在还未被认识――”

二、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指一个人的学习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相结合,各尽其能,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1.循序渐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

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没有顽强的学习意志,是学不好的。(1)要严格要求学生。在物理教学中,要求学生从最简单最常用的知识要点入手,分记忆型、理解型、能力型、综合型加以掌握,加强复习巩固。当学生出现厌学时,要及时谈话教育,并给予学法指导,让学生稳步提高,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坚强意志。(2)加强实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物理实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普遍存在的规律,要引导学生分析,共同探讨,这样,在具体运用知识过程中,锻炼了学生不断学习的坚强意志。

2.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自信是成功的基础。学生有了自信心,就能积极克服困难,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推广学生的学习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如在分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这一专题时,有些学生发表见解:这一类型的问题归类起来分两类,即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而做圆周运动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圆心的位置及写出半径的物理表达式和数学表达式。两者大小必然相等。这些观点确实是经验之谈,能为解答这些具体问题起到桥梁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要作典型推广,通过推广,这部分学生更增强了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自信心会越来越强。面对学生,寻找优点,及时表扬,让学生加强讨论,进行自我评价,都有利于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三、充分挖掘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要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物理学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材料,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学习磁现象知识时,结合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热机时,介绍我国的系列火箭,可以让学生充满民族自豪感。

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作风和态度的熏陶。通过学习,发展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掌握科学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健全学生的人格,在求真求实的求知过程中确立价值取向。

五、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基础,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放弃久以习惯的权威地位,以平等的精神来组织教学,师生平等相处,真诚以待,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使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良村中学

上一篇:和谐:语文课堂应该奏响的主旋律 下一篇: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学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