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开启听障学生绘画创作灵感的钥匙

时间:2022-10-30 06:45:20

【前言】寻找开启听障学生绘画创作灵感的钥匙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结合学生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感受最深的情境 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认识,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事物,调动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地想象、联想。从视觉补偿角度来讲,听障学生能“以...

寻找开启听障学生绘画创作灵感的钥匙

摘 要: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让儿童画创作进入美术课堂是当前课程改革中最能挖掘、拓宽、丰富美育内涵的课例,也是实现课程目标最好的载体。在特校美术教育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绘画创作,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激励其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挖掘听障学生美术天赋的重要方式。了解学生生活,感知学生心灵,善待学生习作,多渠道寻找开启听障学生绘画创作灵感钥匙

关键词:听障学生;儿童画创作;巧设情境;体验情感

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艺术,在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就开始了涂鸦和歌舞。听障学生由于听力缺失,接受的信息量少,因此,特别单纯,感觉更直观,思维更朴素。但他们有其自身的优势,干扰相对较少,观察较敏锐。特校美术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光,让他们通过对世界的观察,用心灵来感知和表现世界,激发他们大胆的创作热情。在指导听障儿童绘画时,要为他们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多渠道寻找开启听障学生绘画创作灵感的钥匙。

一、了解学生生活,巧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知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要让学生产生美术学习的需要,就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长环境及生活。首先,在于唤醒和鼓舞,其次,要让学生喜欢美术,必须让学生从心里对美术产生一种需要。特别是儿童画创作更离不开听障学生的直接经验,他们的绘画内容来源于自然,贴近于他们的真实生活。教师在课堂上所提供的线索必须与听障学生的生活有关或是其感兴趣的。提供一些情景、悬念,诱发他们想看、想知、想画的好奇心,从而让他们主动去发现、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出丰富的美术形象。

1.结合学生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感受最深的情境

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认识,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事物,调动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地想象、联想。从视觉补偿角度来讲,听障学生能“以目代耳”,可以用形象的资料联系学习、生活中的具体活动进行直观式的启发,帮助他们拓宽思路,提高画面的生动程度。如:“穿时装的妈妈”记忆画,孩子们能把形象的整体和细节都画得较协调完整。从妈妈的形象到服饰、发型、气质、神态都画得淋漓尽致。

2.学生在兴趣中画

只要他们画自己的故事,就不要轻易地否定,有时他们画起来似随意涂抹,但却津津有味,有时还伴随着自言自语,这正是他们画到得意之时,在与他们分享童趣中,抓住指导的好时机。如:画“火车站”,学生画了排队的情景,又因是坐出租来的,又画了公路和出租车及铁轨和火车,同时他还画了老虎、狮子和鸟。这些都是他喜欢的东西。对这种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的想象,教师应给予热忱的鼓励和赞扬,让这种有生命力的思维活动永远活跃在他们心中和笔下。

3.根据人物速写,加上适当的背景,或添加些情境;也可根据景物速写添加些人物等,都可以变成一幅创作画

要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无论风景、静物、人物,一盘水果、几棵蔬菜……只要是美的、动人的,都可以入画。如:《游乐园》《锡惠公园》就是变速写为创作画的例子。

4.让儿童在临摹过程中,用自己的想法联系实际生活去添加丰富的画面,这样也可以作为创作的练习

创作画“一堆苹果”,在临摹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苹果的组合与苹果区域的关系,从而唤起他们对一堆苹果的感知回忆和联想。从画面上看,孩子们对这一熟悉的主题,不再是原始的记忆与默背,而是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有的小朋友将自己生活中的水果盘、写字台、窗帘等加进了画面,有的小朋友甚至在一堆苹果的下面添加了馋嘴的老鼠。由此看来,临摹画与创作画、记忆画合理的穿插辅导,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发挥潜在的创作能力。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就会更高,绘画表现的欲望就会更强烈。特校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学生的绘画天赋,让学生主动地、充分地感知生活和环境,做到心中有画。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根据学生生活,创设一定情境,渲染绘画氛围,丰富儿童的创作思维,从而让学生创作出优美的

作品。

二、感知学生心灵,体验情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

对于无数喜爱绘画的学生来说,他们所描绘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一种情感的外在体现。陶行知的“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是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是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师要走进听障学生的心灵,更好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对美的追求,培养他们用纯朴自然的真情去大胆表现,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作为特校美术教师应认真地看待,悉心体验学生的情感,站到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观察生活、分析事理,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孩子们强烈的创作欲望。

平时注意鼓励他们绘画时不受任何绘画形式的限制,甚至不受现实物象的拘束,心里怎么想,笔下怎么画。这样在画画时,他们就没有不可逾越的绘画障碍,当表现技法达不到的时候,他们会按照心理需要任意拉长或缩短所需要的部位。如:《吹竖笛》《跳舞》等。学生会把手臂延长,以表现他们所要表达的动作。教师千万不要粗鲁地打断,应给予正确引导、由衷表扬,以激发学生画画的兴趣,使学生渐渐地敢于画、喜欢画。

儿童在绘画时还经常使用“远视眼”“X光眼“的方法,突出表达自己的直觉感受和兴趣。在画中,有时将远处应该消失的物象反而描绘得清晰具体,有时将远隔两地的物体并置在一起,有时将阻挡物包裹着的物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快乐南禅寺》近景表现的是南禅寺商铺售货景象,而远处应该看不到的清明桥却也描绘得相当具体,连桥上的人物动作也清晰明了,反映了他们绘画的执著、纯真和美丽。

我们不要因孩子的作品与现实不符而加以指责,更不能按成人化、固定的模式和欣赏标准去衡量,鼓励他们仔细观察生活,以独特的角度、情感将心中所想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表达出

来,孩子们的绘画潜能才会被充分挖掘出来。特校的美术课堂教学更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正确引导,积极参与,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自在的舒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事事处于一种“随心所欲”的自由状态,让美术成为他们抒感、表现个性的载体,相信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会越来越高。

三、善待学生习作,积极引导,满足学生的成功欲

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在特校低年级美术教学中,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体现尤为突出,学生在绘画之余,时不时会来抱抱你、拉拉你的手。师爱不仅使学生乐学,而且其个性也会得到充分发展,无形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特校教师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让老师的关怀与鼓励成为他们认真学习、体验成功的动力。

1.创设展出环境

学生创作了好作品,应予以宣传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可以利用校园艺术节活动,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提高学校的文化氛围,也可以来美化班级学校环境,学校还要经常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画比赛,还可以联系一些爱心企业设立画廊展览区展出学生的创作作品。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参加爱心义卖,引导他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与爱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有一种社会归属感和满足感。

2.欣赏精选作品

在鉴赏课中,教师不但要精选好的范画,培养学生的鉴赏水平和绘画热情,还要选一些学生自己的作品来鉴赏讲评,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心理上的成功需要,这种活动会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中。而且在宽松、愉快、平等的条件下,学生只有更大胆地进行创造,他们的作品才会是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3.加强作业点评

儿童对艺术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这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启蒙认识的时候就开始了。低龄听障学生的观察往往是直观的、表象的、平面的、分离的、孤立的。有的学生可能会由于缺少经验,几笔下去就破坏了整个画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画下去,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次创作课结束,选取学生有特点的作品,让学生互评、互赏。当孩子把自己的作品呈现在教师的面前时,教师要努力发现作品中的优点,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要给予孩子鼓励,可以告诉他“你用的颜色真漂亮。”“你能画出这么多不一样的线,你真棒。”“你画的和别人的不一样。”等等。让孩子知道,自己能行,自己很独特,从而树立孩子的自信。

听障学生因生理缺陷常引发心理缺陷,诸如听障自卑、抽象思维弱、观察事物不全面、缺乏全局观,这就要求教师更要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特校美术教育一定要遵循聋儿自身成长的发展规律,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善于鼓励、发现和赞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表扬的价值,提高学生参与绘画创作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听障学生有和健全孩子一样的心智,有和健全孩子一样的敏锐观察,有和他们一样的绘画天赋。因此,作为特校老师应具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逐步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挖掘学生的绘画潜能,让学生在绘画创作中体验成功和快乐,多渠道寻找开启听障学生绘画创作灵感的钥匙,为学生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明太.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1.

[2]姚文蔚,李丹轲.陶行知教育论著百篇.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

[3]侯光文.教育评价概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4]张晖.儿童画人物.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

上一篇:信心——提高学生车工技能水平的钥匙 下一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