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业与“自由”共舞

时间:2022-10-30 05:43:00

让作业与“自由”共舞

摘要:课外作业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上课以外的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内化新知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课外做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正好满足了学生自主创新潜能的释放。设计好学生课外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才能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外作业设计;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47-02

设计学生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作业的设计要注意形式灵活,方法多样。可适当减少书面抄写性的作业,增加查阅型的作业。除了巩固与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效之外,还应当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更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怎样的课外作业才能有效达成以上目标,如何通过课外作业的有效设计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供直观材料,设计操作实验性作业,体现实践性

动手、练脑密不可分,动手操作型作业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将它作为作业的形式之一,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练习,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和谐发展。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所以布置了如下课前作业:找一个实物圆或者剪一个圆,想办法用围一围、滚一滚的方法求出圆的周长。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在动手实践中加深了理解,提高了兴趣和动手能力。又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让学生自制长方体,通过设计制作,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在学习“圆柱的体积”后,设计的作业是:切1块长5cm,宽4cm,高3cm的长方体萝卜或土豆,把它削成圆柱(尽可能大),并算出圆柱的体积。通过操作、观察,学生发现了有三种削法,并明白了圆柱的底面直径、高各是多少,计算体积也就迎刃而解。在操作实验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为他们进一步的思索提供了直观材料,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提供从事数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设计探究型作业,体现开放性

传统的课外作业,大多以试卷中出现的题型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学生很少有自我的创新与思考,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妨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标》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中多设计探究题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之前,我设计的作业是:把学具中的圆片进行剪拼,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出圆片的面积。同学们纷纷动手把圆剪成若干相等的小扇形,拼成已学过的四种图: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近似的三角形、近似的梯形、近似的长方形。用学过的图形面积公式,很快算出了圆的面积。又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提供给学生圆柱、圆锥教具,让每个学生都经历猜想估计—设计实验验证—发现算法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主探究等底等高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大量的探究实践活动获得圆锥的体积公式。这与传统的教师先演示、学生再操作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的教法相比,思路开阔得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数学“转化”思想得到了熟练应用。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设计应用性作业,体现趣味性

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当他们在应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后,不断进取的火花即被点燃。如:学习密铺知识后,让学生选择一定的图形尝试密铺,并利用能密铺的图形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设计出多彩的轴对称图形;学习确定起跑线后,自己设计跑道;在学习完统计知识以后,设计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如调查本班学生近视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记录一周天气变化情况、调查自己家中本月的水表变化情况等。这些有趣的、应用性较强的作业,学生在练习时,必须动口问、动脑想、动手制作,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发展了能力。在应用中,数学的价值得到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自然更明确了,兴趣自然更浓厚了。在多年的实践摸索中,我收获着温暖也收获着感动。在一副副张扬着个性的学生作业中,孩子们给自己略显粗糙但色彩鲜艳的作品起了“图形王国”、“密铺乐园”、“美丽的对称花园”、“飞舞的花蝶”等充满温情的名字,使我的心不禁温暖起来。还记得那是去年的一个教师节。早晨,检查堆在桌上的作业时,发现了这样一份祝福:岳老师,教师节即将来临,在这里,我用这份作业作为礼物送给您,祝您节日快乐!工作顺利!

这份祝福是附在她的名为“数学王国”的作业题单上的,我突然觉得孩子的王国里容纳了我,真温暖。我在收获孩子们成长足迹的同时,也收获到了暖暖的爱和祝福。“教者有心,学者得益。”课外作业的有效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空间,不但巩固和消化了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切实提高着学生动手、动脑、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着学生的综合素养。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让“作业”与“自由”共舞的步伐更加和谐。

上一篇: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下一篇:浅谈极坐标系下的二重积分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