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髋臼骨折术中应用CT扫描价值分析

时间:2022-10-30 04:39:44

复杂髋臼骨折术中应用CT扫描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CT扫描在复杂髋臼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0例自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入住我院的髋臼骨折患者,对其进行X线照射与CT横断扫描,其中21例进行三维重建。分析患者髋臼骨折的CT表现,并进行分类,分析CT扫描价值。结果30例患者中,18例复杂骨折:3例T型骨折、8例双柱骨折、7例后壁伴门主骨折;X线照射显示关节腔骨折碎片19块。简单骨折12例;CT横断扫描显示关节腔内骨折碎片33块,且清晰显示软组织损伤情况,三维重建则立体显示骨折与损伤情况。11例进行保守治疗,19例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所见同于CT扫描。结论CT扫描对骨折类型分辨准确,三维重建则同时弥补横断扫描影响不足的缺陷,并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CT扫描对于髋臼骨折术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髋臼骨折;CT扫描;价值分析

髋关节在人体构造中具有承重作用,一旦发生严重骨折,不及时正确处理就会引发严重后果。传统X线照射难以准确清晰显示骨折创伤程度与软组织损伤状况,而CT扫描及三维重建,则可以准确辨别骨折类别,显示软组织损伤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信息。笔者总结30例髋臼骨折患者的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并与治疗结果比对,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30例自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入住我院的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19-73岁。车祸伤22例,高空坠落伤5例,摔伤3例。合并头部外伤13例,胸部外伤10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4例。

1.2方法均使用picker 1200 Expert型CT机,病人处仰卧位,均型轴位扫描。层距与层厚均为5mm,薄层扫描时层厚2mm。采取骨窗与软组织窗,骨窗宽1200Hu,窗位200Hu;软组织窗宽500Hu,窗位35Hu;分别观察软骨折与软组织损伤情况[1]。对复杂骨折与撕脱骨折等严重骨折做三维重建。

2结果

按照Letournel将患者分为简单骨折与复杂骨折,简单骨折12例:3例前臂骨折,CT表现髋臼中部层面单纯骨折,2例未移位,X线照射无显示;3例前柱骨折,均为骨折块向前移位;4例后壁骨折,髋臼后壁断裂,2例关节腔内出现小骨折块,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1例后柱骨折,CT扫描表现臼中心及坐骨结节面均见骨折,并伴有组织血肿;1例横行骨折,伴股骨头中心脱位。复杂骨折18例:5例双柱骨折,前后柱均发生骨折;4例T型骨折,X线照射均无显示;4例后柱伴后壁骨折,CT扫描表现臼顶见冠状面骨折、后外侧移位,2例伴股骨头脱位;3例前柱伴后壁横行骨折;2例横行伴后壁骨折;其中8例关节腔内留有小骨折块,9例臼顶断离。三维重建表现多角度显示骨折移位及分离情况,软组织损伤情况明显。手术治疗19例,保守治疗11例,对后柱、后壁及横行伴后壁、伴后柱骨折,采后手术入路,其他采前手术入路,且手术所见与CT表现无异。

3讨论

髋臼属于骨盆的组成部分,在解剖学中,划分为前柱、后柱及穹顶三个区域。前柱又名髂耻柱,自耻骨上支,经前方臼面向上,延伸至髂前上棘或髂嵴。后柱又名髂坐柱,由坐骨垂直部分及相连髂骨组成。后柱内侧面为髋臼内侧壁,又名方形区。髋臼前下1/3为髋臼前壁,后1/3为后壁,上1/3为臼穹顶,属于髋臼负重处[2]。髋臼一旦发生骨折,会累及关节面及软组织,临床处理不及时会影响愈合并伴有功能障碍等后遗症。X线照射难以显示准确的骨折位置、骨折碎块分布及软组织损伤情况,尤其是无法判断关节腔内有无游离碎块,无法为手术提供指征。本组30例患者中,CT扫描显示关节腔内游离碎片33块,而X线照射仅显示19块,可见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游离碎片状态,为骨折手术提供全面准确的指征。

髋臼骨折的分类依据,是帮助患者选择最佳手术方式的指征,目前临床上采用Letournel分类法,该方法的分类依据是骨折部位与形态的变化。该分类方法已经被多名外科专家通过外科手术予以佐证,确实简单可行,临床价值显著。该分类法根据髋臼骨折的三个角度:骨盆正位、髂骨斜位与闭孔斜位在X线平片上的表现结果,来归纳总结。而髋臼结构固有的复杂性,以及损伤后骨盆变化、肠气干扰等其他原因,会对X线照射的准确性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观察髋臼顶部骨折与关节腔内骨折碎块,X线照射难以准确表现或者无法显示,对验证病情及选择治疗方案有很大影响。

正因为X线照射存在着如此巨大的局限性,所以才对CT扫描给予厚望。而尽管髋臼结构组织具有复杂性,骨折后的重叠与错位组合繁多,也不会影响CT扫描的准确性,同时进行三维重建,能够更加准确地表现髋臼骨折的位置与软组织损伤情况,特别是表现关节腔内是否遗留碎块[3]。CT扫描数据,是经由计算机特殊分析处理后得出的图像,表现更为直观,符合人类思维模式,同时有助于临床医生在术前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

而根据本组30例患者的治疗记录与CT扫描表现,得出其具有临床价值,且其具有如下优点:①能够准确清晰显示骨折数目、骨折碎片形态以及关节腔内游离体的种类、大小、数目与形态,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病情。②对骨折位置分析准确,准确对患者进行分类,进行手术治疗。③清楚显示软组织的损伤情况。而根据本组21例进行三维重建的患者,我们得出三维重建影像具有如下优点:①能够准确清楚地探测出粉碎性骨折中每一块碎片,形态、大小及数目。②正确评定股骨头与髋臼对位程度。③三维立体影像,便于进行全方位全角度观察。④较之于X线照射及CT扫描,显示的髋臼顶与髋臼窝更为清晰。⑤可避免肠内遗留物与盆腔脏器对扫描的影响与干扰。不过CT扫描对没有发生错位的骨折及细微骨折显示效果不明显,研究分析发现可能与扫描层厚相关,假若正常进行CT扫描时若无法显示,可改用薄层再次进行扫描。但是薄层扫描损伤机器,一般不建议使用。

综上,在髋臼骨折手术中,CT扫描能够准确对患者进行分类,并且显示骨折位置、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及判断关节腔内是否遗留骨折碎块,为髋臼骨折手术提供准确数据,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姜祖超.CT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0,2(4):79-80.

[2]郭文学.CT扫描在髋臼骨折中的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5):706.

[3]蒲红,白林,付凯,等.CT在髋臼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12(1):43-45,51.

上一篇:浅谈关节镜下髌韧带重建术后病人的中西医结合... 下一篇:健康体检中胸部DR摄片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