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液注浆法加固地基实践应用

时间:2022-10-30 04:36:24

浅谈双液注浆法加固地基实践应用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探讨了建筑工程基础加固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并对其施工效果进行了观测和评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关键词:双液注浆; 加固地基; 施工措施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许多早期建设的多层建筑甚至高层建筑因种种原因,出现裂缝。但只要正确施工、合理利用,大大地降低工程造价与缩短工期。我们在工业园区4#住宅楼施工中,采用双液注浆方法加固地基,将该单元湿陷性土层强化,使其丧失湿陷性,节约基础造价,加快了施工进度。实践证明,局部建筑采用注浆法,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施工效率。

2 工程概况

住宅楼为砖混结构,东西走向67.2米,短轴9米,楼的一侧是毛石墙,上面是砖围墙,建筑物有一个单元一楼至六楼全部发生墙体裂缝。

建筑场地属黄土塬,地形陡坎较多,北高南低,加之原地面为杂填土,土质疏松,砖头瓦砾与黄土混杂,极易透水。此楼地基土为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基础下黄土用3:7灰土满铺,但处理深度不足。根据设计,基础灰土层下尚有4米厚的湿陷土层,其湿陷量120毫米,按规范要求,用灰土垫层处理地基是符合要求的,但结合地貌条件和填土性质综合考虑,又显不足,周围填土疏松渗水,加之土又具有湿陷性,这就是楼房局部下沉的原因。

3 施工准备工作

(1)在施工区修建围栏,预防高压胶管发生意外,伤击他人。在加固过程中进行观测,确保建筑物使用安全,不能产生新的结构变化,(如墙体出现新的裂缝)施工中遇到有关问题,及时向甲方和设计、施工人员反映,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将对注浆施工有影响的部位拆除清理,留出注浆必须的施工操作空间。

(3)安装注浆设备,布置好设备后,先调试合格。

(4)注浆配备380V、20千瓦以上电源,配电箱布置在距最远孔位100米内,设于现场北侧距注浆施工段约30米,采用三相五线单独布线。

4施工机具及劳动力配备

表1 机具表格

设备操作技术工8名、记录员1名、技师1名;现场管理工程师1名。 5 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

(1)4#楼西单元双液注浆加固主要是强化灰土层下地基湿陷软弱土层,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对建筑物周围边坡杂填土,采用低强度注浆,使其土体强化,形成胶结性,以稳定土坡。

(2)注浆加固重点,在确保建筑物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布置施工顺序。

(3)对地基注浆加固效果的检测方法分两步,第一步在未施工前用面波浅层勘探技术对加固区域内8个点进行承载力检测,取得地基加固前的承载力数据,第二步在加固结束后用同样的方法在相同位置进行承载力检测。然后进行比较,从而达到加固地基效果。

(4)工艺流程:75型抵制用钻机成孔,钻孔比注浆管粗很多,为了防止跑浆和分层注浆加固,采用较先进的索氏注浆模式,即钻机成孔后,下塑胶管,防止串浆,然后倒入套壳料,套壳料强度很低,注浆中可以挤裂。每个孔注浆,均自上而下,逐段完成。

工艺流程如下:确定孔位 钻孔下塑胶管套壳料配浆下管压浆记录下管压浆注浆完毕拔管封孔移孔。

(5)注浆结束后,即清理周边,进行封顶施工。

6质量要求和技术措施

(1)浆液组成,按设计配制,水灰比1:1,水泥、水玻璃混合浆液,其体积比1:0.5,水玻璃模数2.8~3.2,凝胶时间60~90/S。边坡为水泥、粉煤灰将。

(2)注浆孔位,注浆深度、注浆量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注浆压力不得小于100Kpa。

(3)注浆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检测湿陷软弱土层深度,确保加固质量。

(4)及时做好注浆记录和面波检测,达到设计地基承载力150Kpa的要求。

(5)桩基属于隐蔽工程,应对每个孔注浆过程进行观测,做好详细记录,作为验收签证依据。

(6)注浆施工完毕后,检查孔位偏差符合规范要求,并对承载力进行检验,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7安全措施

(1)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坚持安全文明施工,上岗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2)操作人员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熟悉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各类机械设备使用前,先对安全性能进行检查,电器设备装设漏电保护装置。

(4)合理安排工序,控制施工进度,施工过程做好沉降的观测。

(5)注浆设备定专人操作、维护与保养。

8 经验总结

通过实践应用,采用双液注浆法加固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只要慎重设计、合理施工,掌握好施工步骤,处理好基础的承载力和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可以大大地降低土建造价,缩短施工周期。

在工业园小区4#住宅楼工程中,一是节约了地基基础处理的成本和工期;二是先基础施工,后进行墙体裂缝的加固措施;三是采取了注浆施工,减少了对周边建筑与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该工程竣工验收后,经过多次观测,灰土垫层下原状土承载力约110 Kpa~170 Kpa,周边软弱杂填土层承载力约110Kpa~150 Kpa。注浆加固后,灰土垫层下承载力提高到140 Kpa~230 Kpa,周边软弱土层提高到140 Kpa~160 Kpa,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达到了预计效果。该处理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在软弱地基基础中能够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

[5] 吴松勤主编.《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应用讲座》,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探讨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房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