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发生在监狱内的犯人“调包”案

时间:2022-10-30 03:48:15

一起发生在监狱内的犯人“调包”案

“调包”,系江南一带的方言,其意思是两个样式相同,规格相似的物品,利用不正当手段进行互相置换,以达到某一种目的。商业活动中有些人往往通过“调包”的手段达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目的。在社会活动中也有人采用“调包”的手段达到诈骗钱财或窃取机密或冒名顶替的目的。

1949年9月10日下午1点,上海公安局新泾分局向上海人民法院监狱(即提篮桥监狱)送来一批犯人,其中未决犯占了大多数。这些未决犯中,有一名犯人叫李子文,时年20岁,江苏盐城人,家住新泾区沙渡路药水弄(现属普陀区),捕前职业系三轮车工人,因窃盗罪(现称盗窃罪)于8月22日被捕,家中经济条件较差。另一名犯人叫朱阿鹤,浙江绍兴人,时年23岁,家住新泾区曹家渡潮阳路,也是8月22日被捕,捕前职业系铜匠,也是窃盗罪,家中经济条件较好,家中开有陶瓷店。李子文与朱阿鹤,原先不认识,被新泾公安分局抓获后,两人关押在一起,南于年纪相仿,长相相似,案南相同,彼此住址较近,两人说话投缘,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朱阿鹤头脑活络,工于心计。他与李子文在闲谈中获悉,他俩虽然同犯窃盗罪,但情节不同,李子文是初犯,罪行轻微,自己作案多起,属惯犯。朱预感以后司法机关处理起来,李子文肯定比自己轻。朱阿鹤利用李子文家境条件较差,爱贪小便宜的弱点,平时以小恩小惠拉拢他。有次朱阿鹤以关心的口吻对李子文说:“古话讲得好,在家靠父母,外出靠朋友。我们已被人民政府抓了起来,都是落难朋友,铁窗兄弟,大家要互相帮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知道你听说过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吗?人家真够朋友,有胆量,去冒名顶替一个死刑犯。我们也是朋友,我也请你帮个忙。你家比较穷,急需钱用,我家条件好,不缺钱;从案情上看,你比较轻,肯定关押时间短,我罪行重,关押时间长。我们不如互相帮忙,吃官司时我们互相调换一下姓名,公安分局保管的物品,我的值钱东西全部归你所有,你的破东西归我所有,这样你就可能在监狱多呆一段时间,我可能早一点出狱,为了报答你的付出,我出狱后再送一笔钱给你。我出钱,你出力,我们互通有无,互不吃亏,这是一笔划得来的买卖。不知你是否愿意?”开始,李子文有点顾虑,担心东窗事发,不可收场,而且在众目睽睽之下如何改名换姓?朱阿鹤胸有成竹地告诉李子文,现在犯人这么多,管教人员认识哪一个?他们只点个人数,只要人数不少,张三李四他也管不了。到了监狱,肯定又换了一批管教人员,一切从头开始,只要点名时我们互换一下姓名,以后就一路顺风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在朱阿鹤一番花言巧语之下,李子文终于同意了这个“特殊的交易”。

新泾公安分局押解犯人的大囚车,通过一大门,二大门,停在监狱新收监的门口。李子文、朱阿鹤等几十人走下囚车,来到新收监。新泾分局押解人员拿了犯人的花名册及相关司法文书,清点人数后与监狱的管理人员办理了移交手续。当时各公安分局、看守所向监狱送押的犯人人数较多,一拨拨的接连不断,监狱名籍股的干警忙个不停,他们对新人监的犯人呼喊姓名,叫到一名,犯人应答一名,再核查身份询问姓名、年龄、籍贯、职业、家庭住址,最后按十指指纹,办理物品登记手续。由于朱阿鹤与李子文事先已经作了串通,双方互调身份、姓名,实施调包。再加上名籍股个别干警工作不够细致,核对材料不严,客观上为朱、李两人的“调包”带来了方便。当干警叫到李子文时,朱阿鹤上前应答;叫到朱阿鹤时,李子文上前应答,并随干警办理入监手续。所以,在监狱新收监留下朱阿鹤的指纹,实际是李子文的,留下李子文的指纹,实际上是朱阿鹤的。朱阿鹤的番号为1875,李子文的番号1873。两人同押一囚室,而且与其他犯人相处得也相安无事。就在他们入监的二个月以后,李子文由于罪行较轻,属于可判可不判之列,被司法机关宣布教育保释。

为维护社会治安,减少重新犯罪,当时司法机关决定部分犯人保释时,需要家属或亲戚朋友为被释放人员“作保”,如果在一定时间内释放后发生重大事件,作保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或民事责任。而且担保人需要具备一定条件,比如在上海要有同定职业、固定住址、或开设店铺,有一定的经济财产等。所以,这对冒名顶替的朱阿鹤来说,又是一个难题。诡计多端的朱阿鹤深信“有钱能使鬼推磨”,他通过狱中“通信,接见”的机会,请来自己的同乡兼朋友周月林为自己办理保释手续,并把自己与李子文互调姓名,冒名顶替的来龙去脉向周月林作了交代,要周月林以自己亲属的名义,以一家陶瓷店老板的身份,把自己保释出狱,事成后给周月林一笔好处费。利令智昏的周月林答应了。当时尚未实行户籍制度,监狱一下子很难辨别真伪。所以,朱阿鹤于1949年11月10日走出了监狱的大门。

朱阿鹤虽然诡计得逞,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当假李子文――真朱阿鹤走出监狱大门没几大,原先新泾公安局的在押人员向监狱管理人员举报。开始干警也不太相信,在他们眼皮底下,竟然有两个犯人相互串通调包,这简直是新天方夜谭。经过取证调查,事实证明举报材料属实。监狱首先对冒名顶替的李子文进行审查;而后又拘获周月林。但是这两起冒名顶替案的主谋――狡猾的朱阿鹤,听到风声跑掉了。

1950年2月27日,上海人民法院以“冒名顶替,使人犯脱逃”为案由,同时对李子文和周月林进行审判,法院认定李子文、周月林冒名致使主犯朱阿鹤脱逃,李子文、周月林已构成犯罪事实,造成社会危害,因此对他们各判处有期徒刑1年。李子文、周月林后悔不已,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作为上海人民法院监狱名籍股具体经办出入监工作的工作人员王某某,由于工作不细致,审核不严,导致犯人调包,冒名顶替案发生,并造成一定影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监狱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冒名顶替案主犯朱阿鹤,虽然一时漏网,但后来他在外地作案被捕,也得到应有的下场。

这起发生于半个世纪前的离奇案件,虽然距令已有58年,几个当事人也已经作古,但是至今对我们仍有很大的警示作用。(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上一篇: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下一篇:忆郭太风同志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