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30 03:09:46

浅谈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诵读教学,古已有之。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现如今,许多语文老师忽视了对诵读的教学指导,学生也慢慢地淡忘了诵读对自己语文学习上的巨大作用,课堂上少了那声情并茂的诵读声,校园里很少听到那琅琅的读书声。其实,现在选入中学阶段语文教材的范文,很多是名篇、美文,天生就是供人“读”的,而《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也多次提到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课堂教学恰当地运用朗读方法,有如下作用。

(一)朗读可以更好的了解作品内容,体悟作者感情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朗读的作用显而易见。我们通过朗读就可以更好的了解作品内容,进而体悟出作者的感情了。如《春》一文,在讲课之前,学生读了此篇文章,我通过介绍朱自清而把话题引入到朱自清写得最美的一篇文章恐怕要数本文《春》了,那么《春》美在何处呢?我先让学生闭起眼睛,再播放在电脑上下好的课文录音,然后要求学生自由诵读文章(给出朗读提示),最后点一名学生起来朗读,检查朗诵效果。在听读――人人自由读――个人读的充分朗读基础上,我问了一个问题:通过朗读,大家认为朱自清的《春》美在何处?学生的回答令我吃惊:美在春天的山、水、太阳;美在春天的草;美在春天的花……当然我不会放弃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学生在回答完后我紧接着说:“不错,朱自清笔下的草很美丽,那你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把它的美给大家朗诵出来呢?”学生开始读,读完后,我给他示范朗读了一次,接着又问了一句:“你个人认为朱自清为什么能把春天的草写得如此之美呢?”学生回答:“因为他喜欢春天的小草,所以对小草经过细致的观察。”…… 我完全没有讲,全是学生通过反复的读自己领悟出来的,就算学生的回答不是标准答案,也离标准很近了。还有教材中的一些诗歌,它们的无穷意蕴往往不是教师用苍白的语言可以解释清楚的,而学生对作品的感悟有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更加的重视朗读。

(二)朗读可以更好的品味作品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如果说作品是世界微缩、心灵摄影的话,那么朗读的任务就是唤醒文字,复活语言、通过朗读就可以更好的品味语言,进而把握人物的形象。如在《唐雎不辱使命》一课,用人物间的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也塑造了一个贪婪狡诈、凶狠残暴的秦王。那么在讲授此课时,教师完全没有必要在那里死命的分析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秦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直接找两个同学起来大声的朗读,一个读秦王的话,一个读唐雎的话,学生读完后,如果没有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师可以示范的读,再叫学生读,一直让其他学生能够在他们的对话中体悟出秦王和唐雎的性格特征为止,在明白了秦王和唐雎的性格后,再分组来读,一组读唐雎,一组读秦王,反复的读,这样教师不必多费唇舌,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经过学生的朗读就跃然纸上了。

(三)朗读可以更好的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一些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平时可能很喜欢看语文书,究其原因我想无非是书中文字所滋生的情感吸引了他们。那么,如何唤起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呢?朗读,因为朗读才是走进文本最好的手段。语文课堂上,学生在听老师一味讲解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走神的现象,学生对老师的讲“充耳不闻”、“熟视无睹”,这样教师讲的唾沫横飞却没有效果,可谓功亏一篑,吃亏不讨好;学生也没有学到什么知识。而朗读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朗读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去挖掘蕴藏在文字中的感情,和作者达到共鸣,加强自己的情感体验。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只有通过吟诵,才能把理解的东西化而为自己的语感。因此我们的每一堂课,都要力求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美的体验,是一种艺术的感受,一上我们的语文课就感到欢悦,那么这样的教学才等于成功了。初中教材中有大量的经典美文,我们何不让学生大声的朗读呢?这样既可获得读书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四)朗读可以陶冶美好情操,培养高尚品德,使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在前面几项的基础上,朗读还能最大限度地将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题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而这,也正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朗读屈原的《离骚》,会知道爱国之情的远源流长;朗读文天祥的《石灰吟》,会知道如何保持高尚的节操;朗读李白的《赠汪伦》会知道朋友情谊的深厚;朗读朱自清的《背影》,会知道父爱的伟大;读孟郊的《游子吟》,会知道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读的《沁园春•长沙》,会知道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读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会知道劳动人民的勤劳、宽厚、善良……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并随着主人公的命运或悲或喜,或爱或恨,学会在朗读中辨别真善美、假丑恶,进而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为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构建起一座健康而美丽的精神家园。

上述证明,诵读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更是我国语文传统教学经久不衰的教学方法。我们老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将课文中无声蕴情的文字转化成有声色、溢感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去叩击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思想与感情的共鸣,进入最佳的吸收知识的心理状态。

上一篇:立足自能读书 着眼自主发展 下一篇: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