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合作探究式的音乐课堂

时间:2022-10-30 02:49:10

创建合作探究式的音乐课堂

摘 要:本文着重阐述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如何地挖掘音乐教育资源,拓展合作探究式的策略,使学生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真正发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功效,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合作探究 音乐课堂

随着教育部颁发的《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学科的性质地位、基本理念、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都有了全新的阐述,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十分重视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音乐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音乐教育发展和新世纪音乐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全面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为此,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探究需要,大胆地挖掘音乐教育资源的各种渠道,把学校、家庭、社区和网络都包容在课程资源中,让学生充分在各个环境中的人和事、物进行有意义的互动,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最大的时空,以充分调动学生开展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支持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唤起讨论的积极情感,让学生们的思维火花不断碰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尝试、自觉地应用合作交流,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乐于探究的精神。

一、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拓展学生合作探究的策略

日常生活中具有大量对孩子发展有益的教育资源,为孩子提供了广泛的探索、学习空间。音乐课程就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音乐学习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音乐,音乐中处处体现生活。教师应该启发、引导学生聆听、观看和分辨自然环境、自然景观、自然声响并用某些音乐要素(音的长短、高低、强弱、音色等)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编词、编曲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教师先根据走路、跑步创编出词曲的首句节奏,再让学生用“接龙”的方式继续创编第二、三、四句节奏,学生根据“放鞭炮”、“打机关枪”、“扫地”、“洗衣服”等创作了各种节奏,然后结合这些节奏自己创编不同情绪的旋律;再如,让学生自己选定一段歌词,分小组集体创编节奏、旋律、动作,学生自己评比,相互交流,有时还根据特定的节奏型、特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自由哼唱,主动回答。这样,所有学生都能即兴发挥,充分表现,在合作探究中获得乐趣,不知不觉中获得音乐的情感体验,加深对生活的认识。

二、调动学校资源拓展学生合作探究的策略

纲要提出:“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网站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也是建设校园精神文明的窗口之一,应配合音乐课堂教学,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也提出:“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替代不了倾听音乐。”因此,教师应通过学校广播站等媒体,把课堂中出现过的好的音乐作品渗透到学生的课间生活中去。通过聆听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丰富审美体验。

合作精神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心理品质之一。合作式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需要共同的兴趣来激发合作意识。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这一教学的第二阵地,开展如合唱、乐队、集体舞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学生可以不受班级、年级的限制更广泛地进行“交往”,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群体意识,更有效地提高音乐能力。

三、开发学生资源拓展学生合作探究的策略

课程的生成来源于儿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兴趣、探索、谈话和争论。因此,教师要关注孩子,经常倾听孩子的需求、情感、想法,开发利用丰富的学生资源。在聆听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时,课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去了解收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材料及《草原小姐妹》的故事,并要求对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评述,同时还要做好回答其他同学提问的准备。让组员在小组中建立积极的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大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成为发现、探究和创新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其实,在课前学生已经完成部分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各组学生就能满怀自信、满怀热情地分别展示、表演作品,并阐述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再通过反复模仿、体验、分析、对比、了解了作品的风格特征。在小组之间展开竞赛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用音乐语言表达和理解事物,讨论自己会用怎样的艺术手段来表现作品,并引导学生通过对艺术形式的横向及纵向的对比、认识,畅谈学习体会、讨论对艺术作品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活动,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激起学习欲望,发挥了各种潜能,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独立思考、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享受发现美、表现美的愉悦,增强了自信心,掌握了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习上出现你追我赶的局面,从而在审美鉴赏、思想品德、情感表达、创造能力方面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在学会表达中学会学习,在学会审美中学会创造和学会做人。

四、发挥教师资源拓展学生合作探究的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教材的整合与拓宽,应充分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资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更多的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面对教材上“音的强弱”一课,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想象大老虎和小猫的叫声进行对比来感受强弱,或者让每个学生都到前面来敲一敲大鼓,学生就不能真正地体验音的强弱。而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设计,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充分准备一些沙子、黄豆、胶布等废旧物品,要求每一位同学带易拉罐,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动手探索,亲身体验,找出制作沙球的办法,并用自己制作的沙球,一起用音的强弱来讲演故事,俨然像一个个小科尔曼。演奏音的强弱都会了,他们会不认识音的强弱吗?学生无拘无束地探索,热情高涨,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与人分工、合作和交流,使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教师应创造性地在保持教学内容完整系统的前提下科学地筛选教学内容重组教材的结构体系。在教唱歌曲和聆听乐曲时,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把学习的目光从课本上引向自然和社会,把课本知识放在自然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学习,使课内课外联系起来,把相关题材、相关内容的作品及与作品相关的知识组合起来,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文化背景,增进对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音乐的了解与尊重,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五、挖掘家长、社区资源拓展学生合作探究的策略

大社会有许多教育资源,所以音乐教学必须向社会挖资源。假日活动为学生的合作探究交往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此时学生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摆脱老师、课堂的制约,无拒无束地进行交往,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音乐,指导学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欣赏音乐,鼓励学生出席音乐会,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及进行音乐活动交流,讨论自己的音乐感受,讨论电视文艺节目,共同合作尝试着自己学习流行歌曲等,使课堂教学在课外得到延伸,有效提高音乐教学效益。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开动脑筋,通过各种渠道挖掘音乐教育资源,拓展学生合作探究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研究成果的舞台,使学生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相互取长补短,真正发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功效,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上一篇: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创意教学 下一篇:课堂讨论活跃历史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