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学生喜爱的课堂

时间:2022-04-11 01:56:17

创建学生喜爱的课堂

摘要 生活是多样的、丰富的、重要的,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真正地走进生活,学生受到启发,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

关键词 教学方式 走进生活 方法更新

课堂是教师耕耘的园地,是学生生活的家园。课堂教学,也称“班级上课制”,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方式,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全过程的主要阵地。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一、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照本宣科,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罗丹说:“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美术直观的特点进行教学的案例不胜枚举。我们在教学《秋天的图画》这一类课文时,就可以沟通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联系,品赏秋天的画卷,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中国从古至今诗文和绘画就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平时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在引导学生欣赏诗的同时要对画进行欣赏与教学,加深学生对古诗的赏析。这样的教学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语文教学与音乐结合,从歌声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与美术结合,感受生活的美,懂得美要用心去发现;与品德与生活(社会)结合,懂得“诚实是为人的根本、孝敬父母是人的第一美德”等最基本的做人品德;与体育结合,教育学生理解健康的重要性;与英语结合,教育学生要与国际接轨,放眼世界,面向未来……让语文教学最大限度地融入生活,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融会贯通书本知识。

二、让多媒体走进课堂教学

“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巴”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对现代知识的渴求,已经远远地落后于时代。据调查,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通过听觉只能记忆15%,通过视觉能记忆25%,同时运用视觉和听觉则能记忆65%。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可充分地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给学生全方位的刺激,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

所谓多媒体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幻灯片、录音机、电视机、多媒体课件等辅助设备,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的一种教学手段。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增大课堂知识容量,又可以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

新课程改革为生活化课程教学提供了一个实施的舞台,提供了理论的根据,提供了广阔的背景,以学生的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因此,要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寻找最适合学生的切合点,充分体现对课程生活的人文关怀。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的使用让课堂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地讲,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情景再现,体验生活。巧妙地运用语言,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表达方式,甚至是根据作者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身世遭遇,不同的生存空间,不同的研究领域,向读者传达了他们各不相同的思想。

教学《小露珠》一文,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亲自感受小露珠的变化过程,结合课文内容的描述,深刻感受露珠的外形美以及心灵美。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教学内容,想象自己就是一颗小露珠,联系生活的实际,从内心感受小露珠的心灵美。《安塞腰鼓》一课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把安塞腰鼓的粗犷雄厚、动力十足的风格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民情风俗融为一体,把人的表演与乐器的演奏完整地糅合,把人借鼓势,鼓借人威,精、气、神、力酣畅淋漓的表演用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不用多讲,学生就会被那宏大的场面所震慑、所感染,学生的领悟能力,品析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精心创设情境,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事,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有情感的学生。良好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不良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产生消极颓废的情感。如果教师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教学必然会事半功倍。

资料重组,体验生活。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调用功能,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整合,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内容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在教学《长征》一诗时,学生并不了解红军这一壮举的历史背景以及经过,于是组织学生进行网上搜索,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使学生主动求知,深刻理解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和乐观主义革命精神,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上一篇:“砸”出来的音乐课 下一篇: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分析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