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表达

时间:2022-10-30 02:10:26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表达

摘 要:情感表现是声乐演唱的灵魂,要准确表达作品的情感,需要全面理解作品,合理设置情景,适度进行二度创作,情感表现是联结歌唱者、观众和作品的纽带,在音乐表演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关键词:声乐;演唱;情感表现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是指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音乐形象和情感内容进行演绎和表现的状态。同时对作品还要反复锤炼,精益求精、烂熟于心,并且要内化为内在的艺术素质,这样才能使艺术歌曲的演唱富有表现力。演唱艺术歌曲也是对演唱者综合能力的全面检验。

一、掌握声乐作品中的背景内容

1、要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

很多艺术歌曲都带有浓郁的时代特色,饱含丰富的时代气息,可以说,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就是以音乐形式对那个时代精神的浓缩和凝结。古典主义音乐崇尚理性、重视规范、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古典时期的作品声音力度不是很大,强弱的幅度对比也不是很强烈。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就着重强调自我主观意识的表达,作品多以理想事物、古代神话传说和幻想故事为题材,强调音乐与诗歌、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的结合,注重音乐的标题性和诗情画意,重视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体现民族性。

2、要分析作品的民族特色

世界上任何民族的音乐都有既明显又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借助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科研支持,更好地分析和演绎不同国家、民族风格作品。

3、要分析作品的创作风格

舒伯特和舒曼同为艺术歌曲大师,但是由于其生活的不同经历,形成了他们不同的音乐风格。舒曼多表现人的内心情节,很少表现对大自然的感情抒发,其对歌词的诠释分别放在了歌声与琴声中,有时甚至用琴声代替了歌声,伴奏和演唱都成为作曲家的创作手段;而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较多地表现对大自然的感悟,在其作品中,钢琴伴奏的地位有很大提高,但仍以歌唱为主。在我国的艺术歌曲作家中,黄自的作品风格精致、典雅,赵元任的作品简朴、醇厚等等。艺术歌曲的“根”是个体精神层面的艺术表现,演唱者必须要有这样一个寻“根”的过程,力图去最好的表现他的精神内涵。

二、要尽力融入作品

声乐演唱必然要贯穿情感,通过对艺术歌曲歌词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作品的主题思想,准确把握演唱时的情感基调,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艺术歌曲意境,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1、要展开场景想象

场景想象即想象作品描述的场景,并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场景,设身处地的感受。如舒曼的《献词》,演唱者可“移情”于这样一种场景:一个热恋中的充满朝气充满幻想的年轻人,急于向心上人表达自己的心声,心上人是那么美丽、高贵。再如《核桃树》,美丽的钢琴琶音音型和一再出现的主题动机,把春风荡漾、树叶沙沙作响的诗意,以及青年人对爱情的幸福憧憬,表现得无比生动。

2、要进入角色

艺术歌曲的表演和其他表演创作一样,始于想象,从阅读作品、熟悉角色开始,演唱者都需要进行艺术想象,以便最终进入角色。如拉威尔艺术歌曲套曲《天方夜谭》里的第二首名为《魔笛》的歌曲,所展现的是一幅穆斯林后宫的画面,当主人睡着的时候,心爱的人在享受着情人吹颂的曲调,悠悠的笛声时而悲伤、时而欢快,每个音符飘拂而来,好似神秘的轻吻。尾声渐弱渐慢的处理,犹如克洛德・德彪西的风格。演唱者不仅要完美的运用发音,更要有令人沉醉的情感抒发。

3、要把握好度

在演唱艺术歌曲过程中,要让几个音乐符号去让观众感动,让观众明白作品所表现的内涵,是离不开演唱者对音乐形象的塑造的。而这种二度创作,除了要有美好的声音条件、对艺术歌曲的理解等,还要有歌唱时应有的状态,即有控制的歌唱状态。控制的度过了,声音发硬,嗓音过损;控制的度不够,声音苍白扁平无力。如:舒曼的《月夜》,这首艺术歌曲,先后出现了5次e2音,极不好唱。难点就是对其的控制,不能太强,否则将破坏整首乐曲的神秘、肃静的气氛,也不能太弱,太弱的艺术歌曲的支撑点就“塌”了。

三、情感对于音乐的重要性

在情感的作用下,人的生命体验转化成审美艺术形象并强烈要求呈现出来,音乐就是呈现的主要方式之一。音乐情感是人对现实音乐世界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也是人对音乐及相关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音乐需要而产生的音乐心理体验。黑格尔在《美学》中反复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情感的表现,认为只有情感才是音乐所要据为己有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音乐扩充到能表达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感情。”由此可见,音乐与人的感情生活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音乐离开了情感表现,那就脱离了音乐与人的感情生活联系的纽带,抛弃了音乐所据为己有的特殊的功能。音乐是感情的一种独白,歌曲打动你的并不是作曲家或别的什么人的所谓的“情感”,而是你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动了你自己,它使你沉浸在你自己的生活回忆和情感记忆之中感慨万千,沉浸在对自己以往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中。

总之歌曲演唱是对演唱者综合能力的全面检验。功夫在“诗”外。演唱者只有具有较高的思想和艺术修养,对生活对音乐有深刻的理解,有较深的艺术造诣和较高的歌唱技巧,还有对声乐事业的热爱,才能收获到艺术歌曲那最深厚的美。

参考文献:

[1] 马俊芳.树立原作意识,寻求声乐演唱的最佳途径.音乐研究,2007,(2).

[2] 卓非亚・丽莎.音乐美学问题.[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6.

[3] 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上海:华乐出版社,2003.

上一篇:“导、探、评、练”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下一篇: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