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探析

时间:2022-10-30 02:06:22

基于中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探析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音乐对青少年培养的积极作用,并且中学音乐教育存在很多弊端,观念落后,方法单一。教师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而学生的兴趣也得不到激发。因而中学音乐教育效果很差,为此,中学音乐教育教学开始了改革的步伐,完善教学条件,改变教学模式。本文就当前的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展开分析并深入研究了如何改革教学途径,以到达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教育现状;改革途径

引言:21世纪需要的是综合素质人才,不仅应该有过硬的技术,更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音乐素养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重视青少年的音乐教学从基层抓起。然而就目前的教育模式来看,要提高中学音乐素养尚且需要努力。为此我们要改革教学途径,改变教育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当前中学教育现状

从古至今,在音乐教育上我们一直延续着老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对歌曲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学生聆听歌曲的教学模式。然而这种方法简单枯燥,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很少。而且在观念上我们轻视音乐教育,没能清楚的认识到音乐教育对中学的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进而造成我们的音乐教育收效甚微。

1.1教育观念滞后

长期以来,社会对于青少年的评判过分看重成绩,以分数来判定一个学生的优秀与否,而忽略了综合素质。致使学校及家长遏制学生除数理化以外的绝大部分兴趣爱好的发展,例如音乐。纵观国际教学观念,许多发达国际认为音乐教育与其他哲学、人类学等许多学科同等重要,并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例如在美国,国家教育目标的“核心教学”就包括艺术课程。然而,在国内,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学校及其学生家长过多的看重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音乐课得不到重视,成为一门“副课”甚至在某些特殊时期,音乐课被要求停开。另外,国内的音乐教学在方法和观念上处于滞后状态,学校和老师缺乏创新思维,不能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于部分教育主管部门对音乐教学采取消极态度。结果造成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得不到提升。

1.2社会风气环境的负面影响

当今社会,流行音乐越来越盛行,也对中学生的音乐学习产生了极大影响。例如学生们的追星现象十分普遍,然而中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低,造成他们盲目崇拜,一味地喜欢,致使有些学生审美素质低下。社会文化参差不齐,也对中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产生负面影响。

1.3家庭因素的非理性导向

长期以来,父母过分看重孩子的数理化成绩,只从分数评判孩子的好坏,严重忽视了音乐艺术对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影响。认为孩子对音乐的追求和热情是荒废学业,严重打压,阻碍了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2.中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途径

新课标改革提倡对学生的培养,要重视情感、态度和内容等方面,重视学习过程。而目前的教育途径不能很好的完成这些任务,因此要改变教学模式,改革教学途径,提高教学效率。

2.1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理念不能有效促进中学音乐教学,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跟上时代潮流,学习国外的艺术课程教学。不可否认音乐在中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音乐素养还能陶冶情操,与其他学科例如哲学、心理学等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的关系,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

2.2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当前的中学音乐教学依然是以教材为主的单一形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音乐课形同虚设。因此,打破传统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是改革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主动学习,就要改革教学模式,结合课本知识和现代化手段步步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次,要注意在教学中设立问题,使教授的知识在问题中得到体现,鼓励学生发言,交流意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到知识。如此不仅能促进学生思考,拓宽思路,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比如在学习《蓝色多瑙河》时,老师可以首先深情讲述歌曲背后的美丽动人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再欣赏这首美妙的乐曲,让学生与教师互动,拨动全体学生的心弦,陶冶学生感情,启迪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体验和感受音乐的优美旋律。最后要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创新意思,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美好。

2.3革新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

目前中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存在厌烦和抵触情绪,学习被动,没有动力。因此我们要反思过去,革新音乐教学模式。

革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建立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习惯将老师放在高一等的位置,总是在“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中被动学习,完全是知识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极大的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感到无聊枯燥。而新型的教学方法强调,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强调体会感情,交流思想。而这一过程正是需要老师的指示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感官去切身体会。同时当学生疑惑不解时,也可以自由提出和老师及同学共同讨论,使学生在自我探索中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4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以老师口述为主,学生学习被动,缺乏主动性,因而学生个性发展受到阻遏。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充分展现和发展每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欣赏,便会更加踊跃,积极配合老师,就能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例如,在欣赏民族歌曲《茉莉花》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比如歌曲有什么特点?美在哪里?听完歌曲后能想象一副什么画面等。并且鼓励学生当堂翻唱亲身体会,激发学习热情。交流对歌曲的感受,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交流意见,在相互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学会用心聆听。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为基点进行多方法、多方面教学。

结语

音乐素养的培养是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型人才全面发展的关键。教育部门应该给与高度重视,按照新课程标准重新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努力改进,不断创新,学校及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尝试新方法,勇于改革,更好的完成中学生音乐教学任务。更好的改革和完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变教育观念,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航.中学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考[J].音乐时空,2014,23(44):56-57.

[2]康晓丽.对新时期中学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考[J].教师,2012,16(32):73-74.

上一篇:中亚五国鼓励外国投资政策概述 下一篇:略论陕西省绿色能源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