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时间:2022-10-30 01:46:08

浅谈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的解决了混凝土楼板的裂缝问题,从而提高建筑物的质量。

关键词:裂缝;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是建筑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楼板裂缝轻者影响美观效果,重者则破坏房屋结构的安全性,降低房屋的抗震能力和房屋的正常使用,特别是一些住宅楼板的裂缝发生后,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等。本文从工程实践中,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2. 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2.1引起裂缝的首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会蒸发,其体积会逐渐收缩变形,当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受到外界约束时,(如钢筋的约束,板周边支座的约束)就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若此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引起现浇板的开裂,而开裂部位往往产生在应力集中的板角处。还有一些裂缝是产生在混凝土初凝前,因温度过高或风较大,造成混凝土表面水分挥发过快,引起混凝土表面收缩变形,产生不规则裂缝,俗称龟裂。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特点是早期收缩快,裂缝较明显。影响因素主要有混凝土强度级、水泥品种、水灰比、塌落度、养护条件(保温及保湿)等。

2.2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会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而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张拉应力;混凝土楼板在后期降温过程中,受到周边梁,墙,柱的约束,又会产生内部拉应力;同样外界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的表面引起较大拉应力,屋面板直接与室外接触,其产生裂缝的概率要大于标准层楼面板。当上述由温度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则产生裂缝。因此要掌握温度应力变化规律,对结构进行合理设计,施工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

2.3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不当引起裂缝

如今房屋建筑大多数使用商品混凝土,但受到市场竞争,各商品混凝土厂家为了减少水泥用量,加大粉煤灰参量,采用低价位、低性能的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含泥量大的中细砂和鹅卵碎石作为降低成本的竞争手段。因此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必须选用合格的原材料,进行合理的配合比。如果配合比中水灰比过大,沙的含泥量过大,混凝土干缩变形就会增大,从而引起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商品混凝土运输路线较长,浇筑楼板前加水,都会导致混凝土塌落度较大,这样浇捣后的楼板上部粗骨料较少,易产生裂缝。承包商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也要对混凝土的品种提出特殊要求,不能片面降低成本而忽视混凝土品质,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加强控制到场商品混凝土的塌落度检查,保证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2.4预埋安装线管引起的裂缝

如今的房屋因美观,安全的要求,强电电管、电话、有线电视、网线等管道要求暗装。多根预埋线管的集散处混凝土截面受到较多消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的发生。当预埋的管径较小,且房屋的开间不大,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垂直混凝土的受力方向,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直径较大,房屋的开间较大,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垂直于混凝土板的受拉方向时,就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线管较多或较粗的集散处,可在垂直于线管的方向增设短钢筋网加强,预防裂缝的发生。

现浇板内线管的敷设应尽量避免交叉布线,当交叉布线时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灌注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较多,使集散口的混凝土截面消弱时,应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两根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2.5设计不周引起的裂缝

房屋长度过长且未考虑设置伸缩缝,又没有采取其他措施,当房屋的自由伸缩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裂缝的产生。当房屋平面布局凹凸较多,造成阳角处应力集中形成薄弱部位,受到混凝土收缩及温差变化易产生裂缝。结构设计时楼板配筋间距过大,规格过粗,配筋率过低等也都会引起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6施工质量引起的裂缝

⑴楼板上层钢筋网未得到有效保护的原因

各工种交叉作业,施工人员较多,行走十分频繁,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钢筋绑扎不够牢固,且马登筋设置间距过大,同时钢筋离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这样,板的上层钢筋受到工人踩踏后易弯曲,变形,下坠,偏位,导致上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过大,形成为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 因此必须在施工中加强质量管理。

①楼板钢筋网片采用八字绑法,绑扎牢固,合理设置马登间距,且与钢筋网绑在一起,保证其整体牢固性。

②合理和科学的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及时做好线管预埋和模板堵缝收头,争取做到不留或少留尾活,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施工人员数量。

③加强管理和教育,使施工人员重视上层钢筋的重要性,必要行走时应自觉的沿搭设的简易通道,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的钢筋。

④浇筑混凝土楼板时,安排一定数量的钢筋工及时修复变形、错位钢筋,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较大处及楼面裂缝容易发生处。同时应加设临时跳板 ,尽量避免上层钢筋受到踩踏变形。

⑵混凝土振捣不到位

施工中不规范浇捣混凝土,楼板也会产生裂缝。振捣时间过短或振捣不到位,混凝土无法达到密实状态,但是,振捣时间过长会导致石子下沉,上表面水泥浆偏多而收缩变形较大,上下收缩不均匀也容易产生裂缝。因此,施工前必须给工人做出技术交底,施工中加强管理、监督。

⑶混凝土养护不到位

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的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及时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的发生。因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浇水保湿一周时间左右,必要时采用专用养护液进行养护,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⑷材料吊卸部位裂缝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要求与工期要求之间的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一层,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楼板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到材料吊卸冲击荷载和堆放集中荷载作用下会引起不规则的裂缝,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形成永久性裂缝,危害极大。因此要采取以下几种有效措施预防:

①主体结构施工速度不宜过快,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且楼板浇筑完毕后及时保湿养护。

②科学合理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混凝土初凝后可以做测量、放线等准备工作,不允许吊装大量材料,避免吊卸冲击荷载。混凝土终凝后方可安排绑扎钢筋工作,材料吊卸要轻放,控制和减少冲击荷载。3天后才可以吊卸大宗材料和楼面模板的支设。

③吊运上来的材料应分散就位,不得集中堆放,减少楼面集中荷载。对于大开间材料的吊装堆放,应在该楼板下加设模板支撑,以减少楼板变形;模板支架搭设时应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栅增强模板整体刚度,减少变形抵抗震动荷载;在该楼板表面支架下铺设木板以扩散外力,防止裂缝的产生。

⑸其他原因

施工时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使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结构施工过程中,不均匀沉降也会造成楼板裂缝;由于楼板结构自重及外部荷载作用产生的结构性裂缝;钢筋锈蚀,混凝土包裹不牢产生的裂缝等其他原因。

3.楼板裂缝的修复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住宅楼地面上的裂缝应先清洗干净,干燥后用环氧胶泥嵌补。但板底则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裂缝宜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注: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建议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

4.结束语

现浇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修补的方法很多,修复后的效果也挺好,但是与其事后修补不如事前做好预防工作。只要设计,材料商,施工等多方面配合,加强各方面的管理、监督,楼板裂缝是可以防治的。转

4.4贴于论文联盟

参考文献:

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⑵季金章.楼板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建筑技术.2003

上一篇:探讨工程预决算审核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下一篇:钙质型磷矿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的技术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