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老年养生太极的非技击性

时间:2022-10-30 01:21:02

谈老年养生太极的非技击性

我赞成刘强女士的观点,“在现代社会,提倡太极拳的技击攻防意识意义不大”(《中华武术》2008年第8期第13页),不过,就中老年修炼者而言,还必须明确提出:练太极具有非技击性。这样提势必有几个问题摆在人们面前,似乎令人网惑。

一、太极的灵魂究竟是什么?

余功保先生是太极界有影响的理论家。他的一系列著作曾经引起我的兴趣与关注。他关于太极的规律、特征、名家与风格的研究也曾引起我的共鸣。但他在《中国当代太极拳精论集》的引文标题中,鲜明地提出:“技击是不变的灵魂。”在结语中强调:“技击是太极拳的身份证。“似乎不练技击的太极则失去根本,按此种提法,近来热播且畅销的由邱慧芳女士示范的太极拳的一个新晶利一――太极操就不算太极了,然笔者认为:太极操是非常时尚的、前沿性的太极,且生命力旺盛。笔者认为将技击当成灵魂的观点有一定的偏激性。这里需首先明确什么是灵魂,灵魂用于引伸与扩展意义时,它是指贯穿事物始终主宰与支配并体现其本质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有两点须引起重视:1.灵魂是要害,如一个人没有灵魂,只剩下躯壳便成了植物人,乃至死人。2.灵魂存在事物全部过程中与全部领域里。人如果休眠了,灵魂犹在起主宰作用。可见灵魂是“本”是“体”,不是“末”不是“用”。那么,就太极拳言,其“本”其“体”是什么呢?这里我们不得不把《太极拳总论》中的言论抬出来:“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它十分明确地提出:技击技术不是太极拳最根本、最重要的(请参读《破译中国太极拳》第207至208页,严翰秀著)。同时,也直接地提出了自体自强的问题。紧接着,我们就必须探讨太极拳的灵魂如不是技击,究竟是什么?古人曾用不同的语言表述过:“大道之行,虚静为本”、“清静为天下正”。

今人说:松空是太极的灵魂。还说:虚灵、本真是太极的本质和灵魂。综合人们的意见,太极的灵魂应是“自强不息”四字。当然,太极拳的灵魂还可从几个角度提出,从拳本身的角度看:无――有――无,松与空;从练拳者看:无我无欲,轻灵、清静、和谐、协调;从主客观看:天人合一,阴阳相转、本真归元。当然,人们还有其它一些表述方式。

二、健身与技击是什么关系?

既然技击不是灵魂,那么健身养生与技击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有人认为养生是太极拳的初级阶段,而技击是太极的高级阶段。好比爬山,养生不过爬到山腰,而技击才是爬到山顶(《太极》2008年第6期第16页),这个比喻里正好否定了技击是太极的灵魂,同时也提出了技击与养生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养生与技击具有同一性与矛盾性。同一性在于都受制于太极的灵魂支配。如没有举动轻灵、虚空、和谐、清静拳境、心意主宰等,则不成其为太极。其矛盾性则在于,当我们强调健身养生时,则必定削弱技击性,当强调技击性时,则有可能对养生训练忽略。理由非常简单:技击与养生的训练方法是不同的。试想,杨露禅力举起重几百斤的石头,不反复训练能成为无敌高手吗?杨澄甫不将40公斤石球练至如玩小皮球一般,能练成炉火纯青的技击本事吗?李雅轩不练抖大杆,能发人于数丈外如摔瓦片吗?当然,如果练技击方法适当。则是养生与攻防相得益彰。养生与技击并不完全相悖,但问题在于年龄特征与方法。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得有主次,有所侧重,所谓“一把杨权不能打两只兔子”。如果把莺点放在技击上,势必会顾此而失彼。这一点,我们从很多太极技击高手的英年早逝中,可以察觉。对于绝大多数老年习拳者言,如果强调攻防意识,强调技击,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练出一个什么技击水平,且没有多大的实用性。须知《学记》上言:“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与其花时间和精力、智慧去追求并没什么效果与实用的技击,不如集中精力与智慧去练健身养生、防病治病、愉悦精神、延年益寿,怎么练效果更有把握,难道还需论辩吗?

三、非技击性训练是否狭窄?

人类自身的肉体搏击力是十分脆弱的。无论怎样强壮的身体、无论怎么高超的技击水平,在一般状况下抵挡不了一块石头、一个铁锤、一根木棒、一把利剑、一粒子弹的攻击,因此单靠肉身的技击显得软弱无力。至于利用智慧的力量,则技击更显其无能。古人曾用老虎的遭遇来说明智与力之关系。当然,技击中之人不能等同于虎,因为技击中含有“智”。但从背景考察,练技击有鲜明的时代制约性与历史根源性。而时代是发展的,社会是前进的,需要是变化的。百年前有所谓刀砍斧劈不入的高功夫者,惨死在洋人的枪炮下,至今令人记忆犹新,有特殊技击本事的拳师的鲜血染红了敌对者的白刃,不乏其例。人到老年再去强调攻防意识与技击意义极小,理所当然。这是因为自强性、适应性已上升为老年群体生活中的主要矛盾,而一旦自强性提高,适应性提升,自卫本事必增。人们知道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老年人的知识与经验得以积累的同时,生理或许积累了一些隐患,心理也积累了许多杂染,而排除杂染、清理隐患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不如此则练不好太极,则不能延缓衰老、愉悦身心,也不能开智启慧,充分调动这一群体的爿’智资源,以进一步造福社会。故中老年练太极强调养生健身而不强调技击,具有必要性与迫切性,且有现实性与可能性,更有实效性与应用性。

有人认为,不练技击,太极的领域会变得狭窄,我则认为可能更深入。

从理论领域看,健身养生的太极须探时的课题仍然很多,略举几项:养生太极与哲学原理,养生太极与道教、佛教,养生太极与医学、生理学、心理学,养生太极与健身气功,养生太极对技击艺术的借鉴,养生太极与内气、内劲,养生太极与音乐,养生太极与太极历史等。

如果从养生太极的训练看,则有以下内容:清静拳境的训练、立身中正安舒的训练、周身轻灵执调的训练、用意不用力技艺的训练、呼吸配合动作的训练、动静开合虚实的变化训练、太极点圆弧的运行训练、循经走脉训练、气运“四梢”的训练、内外旋与内外缠的训练、内气训练、“种子”动作与“种子”套路的训练、基础套路与推延套路的训练等。其理论研究的深厚及实训的丰富仍然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末了,说说似乎多余的话,笔者并不反对与否定太极的技击艺术,只是认为老年人不适宜练技击,健身养生太极具有非技击性。

上一篇:从五行学说谈少林发声功 下一篇:《九要论》理论发展及练功体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