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及其防护策略的思考

时间:2022-10-30 12:14:52

网络信息及其防护策略的思考

[摘 要]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拓展到了各行各业,人们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很多重要信息几乎都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面,信息的存储的数字化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性,但是与此同时网络信息泄露的风险也在加剧。本文通过阐述网络信息所面临的威胁,提出了网络信息的防护策略,以期为促进网络信息的安全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网络信息;防护策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TM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289-01

网络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方式,人们在享受到网络信息所带来的便利性的同时,却也不得不面对网络信息泄露的风险,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化解网络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冲击已经成为相关学者高度关注的一个课题,而作为普通的网络用户也应该具有一些基本的网络信息安全知识,从而有效地保护自身的网络信息不被泄露。

一、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有关网络信息泄露的事件可谓层出不穷,每个人的电脑都面临信息泄露的风险,通过总结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意识层面的忽视

很多计算机用户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他们认为信息储存在自己的电脑上,别人根本没有办法将自己的信息盗取,持有此种观念的人不在少数。意识上的忽略导致网络信息被泄露的概率大大增加,数据显示,大多数的网络信息泄露都是因为用户没有信息安全意识所导致的。例如很多计算机用户没有设置开机密码,或者密码设置过于简单,这都是信息安全意识不强的表现。

2、不可抗力因素

信息安全的另外一个威胁来自于不可抗力因素,不可抗力是指诸如地震、火灾电磁干扰等因素,此类因素对于信息的安全的威胁几乎是毁灭性的,虽然发生的概率不大,但是一旦发生其后果是灾难性的。计算机的运行是一个脆弱的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外部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其运行的中断,并给数据安全带来威胁。举例而言,经常发生的断电现象就类似于不可抗力,往往会导致信息的丢失。

3、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导致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的又一因素,每个互联网上的电脑每天都要受到成千上万次的病毒袭击,这些计算机病毒的侵袭有些是有目的的,有些则是无目的的,无论哪种情况都会给信息安全带来威胁。而且由于计算机病毒导致的信息泄露,计算机用户往往很难发现,总是在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受到了某种损失才豁然发现信息已经泄露,因此计算机病毒对于信息安全的威胁更具有隐蔽性。

4、政府层面的缺位

目前国家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力度还不够,同时也没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来规范网络信息的盗窃行为,这导致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的违法成本低廉,很多黑客利用法律的空白进行各种违法行为,制度上的缺失因此成为了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的另外一个因素。

二、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意义重大,针对上文提到的威胁到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提升对于计算机用户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意识层面加以重视信息安全的防护工作,才会采取具体的行动措施。计算机用户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需要社会媒介的高度重视,社会媒介应承担起宣传网络信息安全宣传的责任,通过广泛的宣传,来提升计算机用户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2、重视不可抗力的威胁

针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造成信息安全受威胁的不可抗力因素,计算机用户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对于那些重要的信息最好进行备份,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不可抗力的因素造成的信息数据被毁。举例而言,对于那些经常受到断电困扰的计算机用户,最好通过不间断电源的设施减少断电带给信息安全的威胁。

3、构筑网络防火墙

针对计算进病毒的侵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构筑一个防火墙,通过预先的设置来过滤、阻断各种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杀毒软件本身也属于防火墙,通过给电脑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定时查杀病毒,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病毒的攻击。同时还要注意对计算机软件定时升级,避免计算机病毒利用软件的漏洞进行攻击,并威胁到信息的安全。

4、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

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因素有些可以通过提升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技能来加以解决,有些则不能,例如黑客的恶意攻击,这时候就需要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来加以解决。政府部门通过完善信息安全的监管法规,对于那些恶意的进行网络信息盗窃的行为施以重罚,加大其违法成为,继而减少乃至杜绝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行为。

计算机用户应正确的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综合采用多种防护措施来确保信息的安全,这样才能在充分的享受到网络信息便利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将网络信息的安全威胁摒弃在外。

参考文献

[1] 徐峰.关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1(11).

[2] 焦新胜.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1(5).

[4] 陈斌.计算机网络安全于防御[M].信息技术与网络服务,2006.

[4] 夏丹丹,程梦梦.入侵检测系统综述[M].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7.

[5] 王琳,李仙玉.我国网络信息传播安全的威胁来源与控制策略[J].硅谷,2009(15).

上一篇:一种实用型水处理电解反应器恒流控制及电极转... 下一篇: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