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言文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时间:2022-10-30 12:10:40

试论语言文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摘 要: 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上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一种教学,这样的语言教学必须伴随着文化教学。本文从语言文化因素出发,分语义、语构、语用三个部分讨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并从中探讨语言文化因素对汉语教学的影响,从而探寻教学途径。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文化因素 语构 语用 语义

一、语言文化因素和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文化因素主要指语言系统中各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语言使用的社会规约。语言文化要素主要隐含在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之中。因此,这部分内容常常与词汇、语法、语用教学结合。例如:中文“早上好”和英语的good morning 在语面意义上相同,在功能使用上也一样,都是用于打招呼问早安,但在具体使用上则有明显差异,即时限不同:good morning可用于整个上午,“早上好”只限于一早上,过了十点就不行了。“早上好”在汉语中可以使用于老师学生等,而在日语中则用于尊敬的长辈、老师、父母等,可见有使用对象的不同。所以,要想正确地使用“早”和“早上好”这两个词语,不仅要了解它们的意义和功能,还要明白语用的文化规约,才能运用得体、恰当。汉语中“名词+们”表示多数,英语中“名词+s/es”表示多数。但是汉语中一旦名词前有具体的数量词,则其后不再加“们”,如:“我吃了三个包子。”不能说成:“我吃了三个包子们。”因为在具体语言使用有具体的语用规约和功能。以上举的例子正是说明了吕必松的话――这是对语言交际起规约作用的“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之中”①。

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是反映社会的文化的重要部分,它对于表现各个民族的文化特点,阐释各种语言现象的产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因素的教学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把语言贯彻到社会文化中,更是教学和实际的沟通。语言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体现出本身的知识性、功能性和趣味性,最终能够使学生通过语言了解一种社会文化,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文化背景,让学生们准确地学会这种语言。

大多数学者都将语言文化因素划分为三部分:语义、语构和语用。我觉得这样的划分很妥当,因为我们按照文化内涵在语言不同层次上的体现把语言文化因素分成三个方面。

二、语构文化

语构文化,是指语言结构本体所包含的和所显示的文化特点,具体体现在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中。注重意合,不重视形式是汉语的最大特点。汉语和英语、俄语不同,英语、俄语有严格的形态变化(副词、形容词)、时态变化(过去时、现在时等),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有人会说“着、了、过”,但那不是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他们和词没有紧密联系。如前面所举的例子中,汉语表示复数的形式很少,一般是使用“们”来表示,而英语多使用“-s”或“-es”。

汉语语言除了遵循语言规则外,只要上下文搭配合理,意义相合,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的存在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有关,即“顺其自然和天人合一”。这种传统的哲学思想会形成人类的文化心理,反映在汉语结构形式上,即不重视形式,强调语言结构内部意义关系的结构特点。当然语言注重意合,也有一定的益处,即会使语言经济化、灵活化。在谈及男士伴侣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他是个日本女人。”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义是他的太太是日本女人。由于有具体的语言环境,就不会产生歧义。 然而如果语法中意义结构多,自然就会减弱语言的精密程度。如法律中经常使用“以上,以下”这样的字眼,就会使很多不法分子钻这种语言的漏洞,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中国人“平衡、对称”的传统思想对语构文化也有影响。“平衡”反映在语构上,主要是:汉语的双音节占多数(90%以上都是双音节词),在词语的搭配上也保持平衡。如:“按”和“按照”,“按照”一词根据汉语构词语法,一般后加双音节词,如按照法规,按照法律等;“按”一般加“单音节词或双音节词”,“按+单音节词”构成双音节,会使说话者感到舒服。同时这样的“平衡”文化也反映在句子中,如:“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做了重要的报告。”但一般我们不会这样说,而是将长长的状语放在中间,变成:“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做了重要的报告。”这样说会使说者舒服,听者也舒服。这样的“平衡”在英语的句子中也有反映。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语构文化的教学内容,这部分的教学应该紧密结合语法和语境教学,让学习者在具体的意义结构中和语境中,体会到该语言的文化。

三、语义文化

语义文化是指一种语言的语义系统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和所体现的文化心理。这是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数量最大、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各种语言的语义文化是不同的,就如日本传统文化中很少当面说“不”,他们认为当面说“不”是不礼貌的。当然还有“暧昧”一词,在汉语中,如果用于文章或者新闻稿件中,如“观点暧昧”则意思是观点不清楚,而在日语中却是界限不清楚,这就是两个词汇在不同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语义不同。

语义文化教学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主要同词汇教学相结合。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词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掌握了相应的词汇,才能保证表达与交际的顺利进行。赵金铭曾指出:“在语言中词汇的作用无可替代,它不仅作为语言仅有的实体,而且语法也只有依托词汇才得以存在。”所有词汇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然而就语言系统来看,词汇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且反映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维观念,是与社会结合最紧密的一个部分,社会的发展变化在词汇中最能体现,词汇是语言系统中发展最迅速的一个要素。因为社会中一旦出现新生事物,就需要人们用一个能指来指称该事物,如汉语中的新兴词语“微信、团购、月供”等是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现象的直接反映。这样,我们可以知道,语言系统中最能反映社会文化及其发展的是词汇。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应该与语义文化教学紧密结合,只有将文化贯穿于词汇教学中,就可以使词汇学习更加有趣味性、把握性。对于特有的民族词汇,应该更加注重语义文化的教学,讲解其来源和具体的文化内涵。例如:红娘这个词汇出自于《西厢记》的一个人名,这位名叫红娘的侍女对崔莺莺和张生的结合功不可没。后民间把红娘作为帮助别人完成美满姻缘的热心人的代称。现也常比喻为各方牵线搭桥、促成事情的人或组织。同时,在讲解词汇的同时,要抓住词汇的重点文化内涵,对于一些比较片面的则不用给予过多的讲解,否则会收到物极必反的效果。例如:太极拳,只需讲解是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对于它的阴阳理论等不要讲解,否则会使学生更加糊涂。

四、语用文化

语用文化是指语言的文化规约及语言运用同社会情景和人际关系相联结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汉语注重语言使用得体性,它不是随意使用的,它与当前的使用环境、谈话对象紧密相关,并且注重语言的正确性。“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很形象地反映了这一规则。

语用文化反映在具体的语用场合更能体现出它的重要性。例如:在餐桌上,我们一般不能谈及“粪便、尿”等表示肮脏的词汇,因为这样会导致进食者产生不好的联想,影响食欲。

恰当地使用语言,遵守语用原则,使我们在说话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旦违背语用规约,那么即使是好心办事说话,也会带来不利的后果。例如:当好朋友准备考试了,此时他非常紧张,作为他的好朋友,应该给予鼓励的话语――“你很棒,你能考好的,不用紧张。”不是说些本次考试题目的难度的话语――“这次考试的内容很难,一定考不好的。怎么办?”这样反而会使考试者更加紧张。我们日常生活始终贯穿了语言的表达,包括:寒暄问候、委婉禁忌、抱歉礼让、致谢祝愿等,这些交际都可能包含深刻的文化内容。可见语用文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文化因素教学的重点之一。

对外汉语语用文化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注意语言的使用环境和具体对象,而且要让学生注意这些语言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状态等。例如:汉语中的敬语和谦辞表达非常丰富,如“你”和“您”的区别,体现了中国的一种伦理观念,即尊卑有序,下级和晚辈要尊重上级和长辈。中国传统文化极其重视这样的观念,因此下对上不能说“你”这样的词汇,如果使用则被视为不礼貌,不尊上,要用“您”。

五、结语

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仅仅掌握语言的要素是不够的,因为这只是语言的外部表现,而文化是整个民族的内部表现,所以还要掌握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一种语言。对于汉语的学习者来说,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兼并学习该语言的文化因素,对于词汇、语法等掌握理解会变得容易,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会更加得心应手。

注释:

①吕必松自选集[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

参考文献:

[1]舒新城.辞海・语言文字[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吕必松自选集[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

[3]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9-94.

[4]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54-98.

[5]崔永华.词汇文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101-201.

[6]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语文出版社,1989:59-76.

[7]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19-30.

[8]程书秋、郑洪宇.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述评[J].继续教育研究,2008(3):118-120.

[9]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4):103-108.

上一篇: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特别移送”研究 下一篇:如何考察沙雅县基层干部的民族宗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