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和社会合力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时间:2022-10-30 12:02:11

浅谈学校和社会合力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摘要:当今世界,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环境的污染和恶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环境和人类息息相关,因而对人们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有效保护环境的关键。只有当人们,尤其是作为当代中学生普遍树立起环境意识之时,才能形成社会力量,来共同保护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本文论述了学校如何加强学生的环保教育以及学校和社会共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学校社会中学生环保教育

当今世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现象已对人类造成了巨大威胁,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环境问题成为了制约社会发展的巨大阻碍力量,不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1]。由于环境和人类息息相关,因而对人们进行环境保护的意念、知识、态度、技能、参与性、使命感、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是有效保护环境的关键。即是: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因此,学校环境保护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社会是学生生活的大环境,社会环境是中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的重要条件。社会资源也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学校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环保能力。

一、学校加强学科教学利用课堂教育,多学科渗透环保意识

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环境保护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结合教材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使学生尽可能以书本、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获得环境保护知识。各科教师只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选好环境保护的切入点,统一协调,把学科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的中小学“环保教育”起步比较晚,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教育课程,“环保教育”的内容往往蕴藏在各学科知识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环境教育是新兴的课程,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学生的诸多学科都蕴含着环境教育因素。因此,应依据学科特点,挖掘环境教育素材,找准切入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渗透、深化、扩充,使环境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各学科渗透环保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现代社会科技在腾飞,经济在发展,而生态环境却在日趋恶化。环境的污染,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环保认识上的无知和不足。因此,在常识学科中结合相关的环境知识,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最好的方式。教师结合各自学科特点,探求并确立学科环境教育渗透点,抓住学科与环保知识的显性和隐性关联,将环保教育有机渗透于学科教学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环保习惯就自然养成了。

二、学校开展开展多种活动活动,深化环保教育

1、组建环保监督小组,监督学生环保行为

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意识,日程行为中要体现知识的应用。环保教育与养成教育密切相关,开展爱清洁、讲卫生、不随地吐痰、扔果皮杂物、爱护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纸等活动[2],组建小组就是为了规范学生的环保行为。环保监督小组定期对个人、班级和学校卫生区进行卫生大检查,对学校吸烟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对一些可回收利用的废品集中收集管理,督促班级垃圾一律用垃圾桶收集,不要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2、开展宣传活动,强化环保意识

校园文化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的。良好的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美好性格的塑造和心灵的陶冶。它能让学生时刻感受环境教育,自然地诱发学生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爱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

在学校宣传栏张贴宣传画,班级定期出一次环保宣传板报,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同时我们知道宣传活动是一种参与性的自我教育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面向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知识宣传活动,体现了学生在环保中的主人翁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参加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样可以更好地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3、围绕环境节日,加强环保教育

在各种环境节日来临之际,我们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力求人人参与,在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以求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组织环保教室( 宿舍) 、无烟班级( 宿舍) 等环保行为的评比, 让每一位学生为争当校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而努力, 达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环保行为的养成[3]。

4、开设绿色环保基地,强化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离不开绿色环保基地的实践活动。学校在校内建立绿色环保基地。做到班班有保管建设区,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学校环境绿化美化,把学到的环保知识见诸行动。学生们种树,栽花,捉虫、除草、浇水、施肥,爱绿、护绿。通过环保教育和实践, 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 增强学生对环境的责任感, 使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 并形成积极参与环境改善与保护的动机[4]。

三、学校和社会互动,使校园绿色文明活动走向社会

学校环保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校内,还因结合学校实际走出校园,形成学校和社会全方位的环保教育网络。学校积极主动联系社会有关方面的力量,争取他们对学校环保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1、利用公园、生活区等社会资源培养中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使之萌发环保意识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它所激发的情感是朴素的、原始的。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将这些淳朴的情感逐渐引导上升为孩子对自然的自觉关心和爱护,使孩子们在头脑中产生环保意识的雏形。

定期组织学生到公园和一些建设优美的小区游览,让他们融入自然,呼吸着大自然赐予的新鲜空气,亲身体验良好的生活环境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轻松。为了让他们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在享受自然的恩赐后带他们去参观一下杂乱脏的菜市场、未经清理的街道和老旧的居民生活区。有了这样的反差对比,会给学生更深刻的教育,更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促进环保教育的有效开展

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环保教育也应当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让家长了解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转变教育观念,并成为环保教育的积极参与者。

3、利用城市公共设施、社会生活场所,共同构建环保互动场

城市中有学校、小超市、书店、菜场、银行等许多社会生活场所以及大量的公共设施,这为我们开展环保活动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学生在与社会生活场所中各要素的交流、互动过程中,能自发产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并逐渐影响周围的人们,形成良好的环保互动环境,从而更好地提高环保教育效果。

4、社会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文化资源包括社会的自然、人文景观;社会行为规范及风俗习惯;社会上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等等。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不但对学生环保观念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良好舞台。因此,教师应把握时机,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拓展环保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如每年的植树节期间,在一些生活小区开展了一次“培养一棵树”的爱绿护绿活动,倡议居民自发种植树木并进行定期维护和管理,同时让学校学生参与,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充分认识到环保的意义。

环境问题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人类与环境这一对矛盾,是不断运动、不断变化、永无止境的。保护环境,任重道远。解决当代环境问题需要加强教育,而中学生是世界的未来主人,是环境保护的生力军[4]。因此,我们应重视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知道环保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终身教育过程,要使中学生具备环保的意识和习惯,需要中学生在校期间多学习知识,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冯梅,龚平.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未成年人环保教育[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7期,2008年

[2]罗欣环.多种形式开展环保教育[J]. 环保教育,第三期,2001

[3]黄玉玲.中学环境教育现状及改革的基本思路[J]. 琼州大学学报,第2期,2004

[4]鲁冲,李彬.浅析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教育[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三期,2003

上一篇:给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 下一篇:浅谈农村小学后进生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