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时间:2022-10-30 11:42:24

如何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一、队形队列训练,初树集体意识

刚接一个新班,学生互不相识,行为习惯千差万别。如何尽快了解学生,统一学生思想认识,是班主任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

开学初,学习任务轻,就可以利用下午自习课进行队形队列、军姿等训练。先自由分组训练,加快本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认识,然后进行小组对抗训练,一人出错,全组0分,直到动作标准统一,方可过关,初步树立小组意识。再重新分组进行对抗训练,如此反复,最后全班整体训练。训练间隙再搞点小游戏,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团队、集体意识,同时加快同学间相互熟悉的速度。

二、制定班规、严明纪律

(一)制定班级精神、口号、学生面貌要求

1. 班级精神。自律——是对个人意志的考验,是成功的前提。励志——要磨练自己的意志,跌倒了再爬起来,要做不倒翁。合作——班级是个大家庭,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要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重要性。竞争——树立竞争意识,在人格上、学习上展开竞争,竞争必须是公开的、公正的。

2. 班级口号。

自强自立自律自信遵规守纪明礼诚信

团结互助和谐竞争刻苦锻炼强健体魄

勤奋好学天天向上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3. 学生面貌。微笑真诚点、灿烂些;谈吐文明点、庄重些;举止优雅点、大方些;态度谦虚点、积极些;

做事主动点、利索些;上课专心点、活跃些;讨论热烈点、深入些;下课约束点、冷静些;自习安静点、自觉些;脾气小一点、温柔些。

(二)制定班级细则

包括时间、活动、学习、纪律、卫生、仪容仪表规范、文明礼仪规范、警句格言等,还要制定住校生的管理制度,使学生的行动都有章可依,有法可循。

(三)选拔班干部,实行分工负责制

班干部选拔,一要自觉自愿,这种情况下学生干部会更积极、更乐意为班级服务。二要注重培养,好的班干部就是老师的左右手,可以大大减轻班主任的工作且效果极佳。

三、合理、民主的座位安排

(一)自主性原则

从不同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在新的班级里认识的同学很少,甚至一个都不认识。学生会产生一种孤独、寂寞、甚至害怕的心理。班主任对学生也不了解,编排座位就无从谈起。在这个时候要选择离开,让学生自由选择座位,自由搭配,班主任不参与,学生更能自主选择同桌、前后顺序等。

(二)好差搭配原则

有些班主任喜好厌差,按学生成绩高低由前至后编排座位,把成绩好的排在较前的位置,成绩差的排在较后的位置。前排的心情愉悦,而后排感到自卑,容易对自己丧失信心,从而自暴自弃,助长了固执逆反等不良行为。因此,不能按学生的成绩从前至后编排座位,学生分布应均匀,班主任应做好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主动到后排就坐,学习好的学生分布均匀后,其他的学生就好找自己的座位了。

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交错编排,有利于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对帮扶有效果的学生进行表扬,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和友谊,也消除了前后排差异。

(三)互查互助原则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就能发现,有的同桌很贪玩,上课聊天,下课打闹,既不利于学习,又扰乱了纪律。有的同桌学习好差悬殊过大,差的不愿向好的请教,好的不愿给差的讲,也有差的故意捣乱影响好的。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对座位做适当调整。

(四)性格搭配原则

有的同桌虽学习程度相当,可能因性格差异而缺乏交流、合作。因此,性格特征也是编排座位应考虑的因素。将各种不同性格的学生交错搭配,让学生之间的性格相互影响,从而使学生形成比较完美的心理品质,真正做到动静结合,让学生相互影响促进个性互补,形成良好的个性氛围。

(五)间隔原则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一个班里就有几个人形成的小群体,在编排座位时要将小群体成员分散安排。同时,为防止一学生对另一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也要将此二人分散安排。这样可以削弱相互之间在课堂中的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纪律和学风。

(六)轮换性原则

学生因个子高矮、视力好差对座位编排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般可通过特殊渠道调节,比如个子高视力差的学生可给他找一把较矮的凳子坐在前面。为了避免形成后排一族,座位还要定期轮换,既要左右轮换还要前后轮换,前后轮换一般以中线为界,中线前几排互相轮换,中线后几排互相轮换。

四、开好主题班会

(一)经常重复的思想教育

针对平时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思想消极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疏导。同时进行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理想教育不能脱离实际,要以身边的名人、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为主。

(二)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可分为总的学法指导和分科学法指导,指导要定期举办,同时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还要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早恋”心理疏导

早恋主要是指发生于20岁以前异性之间的过分依恋行为。当前,早恋现象比较普遍,也比较严重。据小学教师反映,小学生也有写“情书”,约会的。初中生和小学生“谈恋爱”,主要的是出于好奇心,谈不上什么感情基础,“离”或“合”也无所谓。

为什么小小年纪就闹恋爱呢?世界上没有无源的水,也没有无根的树。当前早恋现象的普遍,细加琢磨,有它的客观社会原因,也有它的主观自身原因。

客观社会原因:网络、不健康的书籍、电影、电视等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孩子们的心灵。现代化宣传工具的运用,又加快和扩大了信息的数量和传递的速度,曾有一段时间,精神污染充斥,电影、电视、广播、录象、广告、照片、报刊、书籍,还有所谓“手抄本”,几乎整天围着“爱情”转,大有风雨压城之势。有些形象,有些语言,不仅“刺激”,还很“”,那些年纪轻轻的、情窦刚开的、未经风雨世面、良莠难辨的中小学生怎能不受污染?

主观自身原因。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指人体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由以前异性间的排斥变成相互吸引。

因此,班主任要未雨绸缪,及时开展“早恋”心理疏导,把“早恋”现象消灭子萌芽状态。

上一篇:做好班主任工作“两”策略 下一篇:国外如何预防孩子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