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造就天才:自闭女童成中国最“萌”漫画家

时间:2022-02-09 04:20:56

母爱造就天才:自闭女童成中国最“萌”漫画家

2012年7月,9岁小丫张宁馨受SMG新娱乐之邀,赴阿根廷拍摄中国第一档超现实真人秀节目《天哪!我们变小啦》。在此之前,张宁馨已是明星人物:6岁成为漫画专栏作者,月挣稿酬2000多元;7岁与妈妈合著《有一种职业叫妈妈》《爆笑弟子规》等畅销书,并为百度首页设计LOGO;8岁与磨铁图书签约10年,成为国内最小漫画家和作家,享受与郭敬明、韩寒同等版税。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被誉为“国学天才”的张宁馨曾患自闭症——

女主编辞职拯救自闭女儿

刘慧芳与张斌原是湖北省黄石市一家晚报社的记者,为了有更好的发展,2006年,夫妻俩将3岁的女儿张宁馨留在老家让奶奶带,一同到上海打拼。一年之后,两人通过不懈努力,分别成为两家杂志社的主编。但就在他们踌躇满志之际,在家乡上幼儿园的女儿却出事了。

2007年9月,女儿的老师给刘慧芳发短信说:“张宁馨上课时常常望着天花板发呆,点名让她回答问题,她也总是默不作声。”刘慧芳一愣,怎么回事?女儿不是一向很活泼吗?她当即打电话向婆婆了解情况。

原来,自从爸妈去上海后,小宁馨就像变了一个人。她时常带着哭腔问:“奶奶,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我想妈妈!”她把妈妈寄回来的东方明珠水晶雕像从三楼扔下去,摔得粉碎,说她讨厌上海。奶奶只好劝慰她:“爸爸妈妈到上海去赚钱,将来供你读大学,给你买新衣服!”张宁馨却说:“我不要新衣服,我要把买新衣服的钱攒下来给妈妈买火车票,让她回家。”

每当幼儿园开家长会,张宁馨都执意搬个板凳放在身边,不允许奶奶坐,并认真地说:“要把这个板凳留给妈妈。”然后,她就落寞地躲在角落里,呆呆地望着同学和爸爸妈妈嬉笑打闹。

每一次做作业,张宁馨都会问奶奶:“我做完作业,妈妈会回来吗?”起初奶奶哄她,说:“是的。”她信以为真,飞快地写完作业,然后站在楼梯口期盼着妈妈熟悉的脚步声。奶奶唤她吃饭,她会说:“菜里的肉留给妈妈吃好吗?她最爱吃肉了。”

一次次失落后,小宁馨变了,她越来越自闭,在学校天天望着书本发呆;回到家里,则躲在衣柜里、桌子底下,害怕被人找到,连爸爸妈妈打来电话她也不爱接。小姑娘越来越安静,像个小木偶一样每天重复着吃饭、睡觉、站立、坐下、走路的动作,对老师、奶奶说的话也充耳不闻,任何事情都无法吸引她。

2008年春节,张斌夫妇怀着对女儿的强烈思念,从上海回到了家乡。但女儿的表现却让他们崩溃了:本来天真活泼的小姑娘,竟躲在门后面,惊恐地看着爸爸妈妈。刘慧芳禁不住流下了眼泪。两岁多时,小宁馨就能背唐诗、讲英文,现在4岁半了,却退步到连1到10都数不清楚。他们在外打工一年半,女儿每天抱着爸爸寄回来的杂志入睡,能在千万个汉字中找到爸爸的署名,对着爸爸的名字亲了又亲,却不敢说一句“爸爸妈妈我想你们”。

看到女儿的变化,刘慧芳的绝望瞬间爆发了,她和老公轰轰烈烈地吵了一架:“我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幸福是什么?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家人每天在一起吃饭!上海的楼再高,我们买不了一间房;上海的灯光再炫丽,却照不亮我们回家的路。”末了,她提出夫妻俩都放弃上海的高薪工作,回家陪女儿一同成长。

历经一个月的冷战,张斌妥协了。2008年年初,他有些不舍地告别上海,在家乡的省城武汉市联系了一份媒体编辑的工作。随后,刘慧芳把女儿接到武汉上学。为了全心照顾孩子,她当起了全职妈妈。

张宁馨来到武汉后,成了妈妈的小尾巴。她不合群,从不主动和别人打交道,有时爸妈喊她她没有任何回应。她在家里用纸折着同样的飞机,一折就是一堆。妈妈带她上街玩,她一听见汽车的声音就会使劲捂着耳朵或者跑开。

通过查资料和请教心理医生,刘慧芳终于明白,女儿和许多留守儿童一样,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患上了自闭症。自闭儿童很少会笑,他们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交流,不会沟通,就像天空中闪烁的星星……但刘慧芳不相信资料中说的“自闭症无可救药”。心病还需心药医,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药引,她坚信爱能改变一切!

6岁小丫走出阴霾

刘慧芳最大的担忧就是女儿不合群,这是孩子孤独、自闭的根源。为了让张宁馨多与同学接触,她想出一个狠招儿——每天让女儿一个人背着书包去上学。刘慧芳知道,这对一个4岁多的孩子来说,还是有点勉强。送宁馨下楼后,她就假装去菜市场,等女儿转头往前走了,她就躲在停车场旁的私家车后面,偷偷地观察女儿,看孩子的反应,也时刻留心着来往的车辆。

起先,张宁馨的神色是无助的,总是回过头来张望。慢慢地,没指望了,她只好一个人往幼儿园的方向走。在路上总会碰到同学,送孩子的家长便会问她:“谁送你上学,你怎么一个人?”小宁馨就用妈妈教给她的话小声回应:“妈妈说,我长大了,可以自己上幼儿园了。”第二次独自进入幼儿园时,她开始和一名同学边走边聊。尾随在女儿身后的刘慧芳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一周后,班里38个小朋友都知道了张宁馨的名字,她则可以叫出全班同学的名字。直到这时刘慧芳才发现,女儿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她能够认出班里每一位孩子的家长!一次开家长会,刘慧芳特地把女儿叫过来,让她回答“他是谁的爷爷,她是谁的妈妈”,全班的学生家长她居然可以全部对上号。

对于女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刘慧芳最关心的不是学习和饮食,而是“她今天笑了吗”。小宁馨的笑容很美,但她只会在父母面前展现,对老师和小朋友,她的表情总是麻木的、严肃的。孩子缺乏笑容,不敢与生人交流,最大的原因是她缺乏自信。认识到这一点,刘慧芳很快为女儿制订了一个“信心培养计划”。

下午放学后,她经常带张宁馨上街派发传单、卖报纸;每个夜晚和周末,她都会和女儿一起读书,包括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以及《一千零一夜》《唐诗三百首》《成语故事》《格林童话》;她鼓励女儿在广场上给小朋友们讲故事、表演话剧……

刘慧芳还给女儿请了一位教葫芦丝的老师,等学到了一定火候,就让老师带着她到广场上吹奏。每当悠扬的音乐响起,很多小朋友都会好奇地围过来,用羡慕和崇拜的目光看着张宁馨。在这种目光的注视下,张宁馨渐渐找到了自信。

上一篇:班级管理要在常态中求创新 下一篇:儿子在班上非法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