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课堂中的活动课教学

时间:2022-10-30 11:09:34

浅谈高效课堂中的活动课教学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语文教学方面出现了新的改革方向。从以往的传统单调的授课方式逐渐出现以学生为主的语文活动课,活动课生动、活泼、内容新颖很受学生欢迎。这是语文教育改革中的一次意义重大的变革,是提高学生语文修养和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本文就是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理论学习,对当下如何提高活动课有效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相互交流 以学生为主 科学的教学

绪言

一、 语文活动课教学的重要性

多年受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影响,“语文”这门主课一直没有受到学生的足够重视,又由于多年来教学模式的单一且内容时常脱离实际,教师又受应试的压力,采取灌输式方法,让很多学生失去了对语文的兴趣。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想摆脱当前尴尬的局面,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尤其要重视语文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连接和结合,语文活动课的开展无疑是走出这些困境的一条有望途径。作为语文课中的重要一环,活动课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语文活动课教学特征分析

首先,语文活动课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学习习惯为主要目的,语文活动课要使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丰富知识、启发思维、拓宽视野、增加兴趣,以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其次,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教学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无法替代的优势。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代表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活动课更加倾向以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为教学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所以活动课的目标、内容和进行的方式都与传统的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差异

(1) 内容的灵活性

在课上教学内容方面,活动课更加强调语文这门学科在实际社会中的应用。所以活动课没有特定的教材,内容都是具有开放性的,其教学内容基本上覆盖了语文在实际应用的各个领域,例如在辩论赛中的应用,在法庭中的语言应用,以及谈判桌旁的语言艺术等等的内容。这些方面都不会局限学生的思维,反而更加鼓励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才华,来应对不同的情况下的语言应用,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至于像传统教学一样枯燥乏味,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2) 教学方式新颖

在课堂教学方法上,活动课更加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思维以及教学方法常常会使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无法得到发挥,只能被动的去接受,这也是传统教学一个局限学生扩展思维的弊端。而在活动课中,学生要做自己思想上的主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去选择做什么样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才能更好的得到解放,从而更加直观感性的面对将来要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让学生可以得到更符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这样的做法不仅使学生对于自己思考出的想法印象深刻,也会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所以语文活动课是一个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语文的很好的课堂。

三、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活动课教学思考

1.语文活动课的设计

活动课毕竟有自己的运作机制,需要进行系统的操作。如何设计和合理的展开活动课一直是困扰很多教师的一个问题。以“表演一个自己创作的话剧”为例。笔者认为,首先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因为学生的积极性才是衡量一堂活动课好坏的标准。很多学生可能会害怕当众讲话,这时教师应该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自创一个话剧,并结成话剧小组。其次,学生在创作话剧之前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包括阅读一些经典的话剧作品、创作自己话剧、以及根据不同人的性格设计合适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一个帮助者,协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资料提出高质量的建议,审核话剧稿子。现在学校里的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如果学生需要用电脑展示自己的作品时,老师还应帮助学生完成PPT等。最后假如条件允许,教师可以自己带领学生到操场或者其他一些放松的场所进行表演,轻松惬意的环境正是语文活动课所需要的而不是严肃紧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天性放开,表现真实的自己。

2.突出师生互动中的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既然是对原有教学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就是要打破以往只以教师为主的局面,将课堂还给学生。每个学生都一个个性鲜明的个体,家庭背景的不同、个人经历的不同包括单人能力也是有很大不同的。在平时的语文课教师没法和学生进行太多交流,但是活动课正好为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在活动课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大家一起参与进来,才能将我们的课程顺利进行下去。

第一,教师应该从“主”转变成“客”。传统教学中,课堂是教师的主场,学生只是一味的听从;而在活动课中,教师要和学生做到角色互换。可能这么做可能有些困难,毕竟多年来的职业习惯是很难改变的,于是教师自己也需要学习充实自己,透彻的理解“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成为一名新课改下合格的语文教师。

第二,多和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意见。活动课上经常会进行交流,教师应该做到一个好的“听众”,多听学生的建议和想法并在合适的时间点指出他们的不足。语文活动课上,笔者会让学生进行“好书介绍”的活动,让学生们将自己喜爱的书介绍给其他同学。当学生结束了自己的演讲,教师的工作不是职责或者评价学生对书籍的喜好,而是通过进行谈话、聊天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3.强化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可想而知“总结”的作用有多重要。每节活动课结束后,教师要对当堂课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学生在活动课上表现出的优缺点,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做到将优点发扬缺点避免。在评价的方面,也要有所选择有所倾向。活动课的目的是弥补在传统课堂上无法传授软性知识,例如学习兴趣、文学修养、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性格等。在这样的评价标准下,教师的角度也要发声相对的转变,从注重智力因素到更加侧重情商等非智力因素;并且,这样的评价需要教师客观一些,不要因为学生在活动课上有不良表现就做出错误的评价,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进步还可能对他今后的成长带来消极的影响。除了评价还要做好记录,注明学生访谈和发言的主要内容,这样在今后教师可以因材施教,让学生的天性得到解放的同时也对语文产生了学习兴趣。

结语

近些年随着课改的深入,初中语文活动课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很多人认为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步骤,是提高语文教学高效性和有效性以及全面提高文学修养和语文素质的一个有力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并传达了“以学生为主”教学理念,虽然活动课开展的时间不长,但是对语文教学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真正的好教师除了能让学生听好课更可以让学生和自己交流没有障碍。笔者做为一个献身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并应用到实际中去,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充满欢乐的语文课。

参考文献

【1】李秋菊、关文信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李杏保、顾黄初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4】蔡高才、袁光华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5】叶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的活力》 教育研究 (1997)

【6】于红姿、胡懿行 《语文综合性学习得失谈》语文教育学研究(2003)

【7】严国贤 《如何加强活动课的管理》教学与管理 (2002)

【8】皮亚杰著、卢选译 《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下一篇:浅析中职电工技能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