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农村创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2-10-30 10:27:29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农村创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4年人文社会科学应用对策“三重”课题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河南省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4-DC-226。

摘要:中原经济建设事项系统的工程,其建设也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需要统筹兼顾,需要汇聚多方力量共同聚力。加上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求政府扩大就业,保障民生,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这一群体的就业指导和安排,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行动力。鉴于此,本文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农村创业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尤为必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农村创业;必要性

中原经济区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要发展现代农业,人才的支持、智力的支撑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具备知识的青年回到农村,充实到农村的广阔天地去,并且中央也进一步明确指出,要积极创办现代的农业和现代的企业,这就需要各个高校提供人力上的支撑,积极鼓励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积极投入到农村中去。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农村创业必要性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结构性失业成为一大难题。

2013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高达600多万,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学生数量激增,毕业之后导致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随之产生的就是就业的巨大压力,就业难成了每一个大学生面临的难题,特别针对学历、文化层次不高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说,就业是难上加难。一方面是用人单位的要求比较苛刻,条件限制较多,比如性别歧视,重工作经验,不要外地毕业生等原因,呈现出不少企业单位招工难的状况,另一方面又伴随着大学毕业生因就业期望值过高,自身定位认识不够等原因找不到工作,出现就业荒,就业难的状况,说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对接矛盾出现,结构性失业已成为主要原因。

(二)农村留守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缺乏大量的知识人才充实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进一步使城镇和农村的差距和矛盾加大,人们的收入水平出现差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的青年人数逐步增加,导致留守在家的大多以老人、妇女。儿童居多。农业要推进现代化,目前留守的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节奏。这也就意味着,要想推荐农业现代化,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否则无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也无法取得实效。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农村创业的积极意义

高职院校毕业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正是因为具备了知识优势,也有利于大学生进行创业,为其创业提供有力保障。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农村创业无疑为发展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1.高职院校毕业生农村创业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大学生的创业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实效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具有极大的推动力。创业不仅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增长效益。我们知道,大学生创业潜力是巨大的,因此做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业,积极投入到农村中,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贡献,提供推动力。

2.高职院校毕业生农村创业能够传播新的知识和技术,有效提升当地农民的素质。

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民族素质的高低直接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素质较低何谈整个民族的素质。现在,农村大多青年离开家乡进程务工,把老人和妇女留在农村,导致农村人力资源紧缺。如果现在学生毕业之后都不想返乡,那么农村的经济发展将没有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因此,要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给与他们物质上的保障,提供资金的支持,吸引大学生投身农村,解决农村人才紧缺现状。

3.高职院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可以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大学毕业生在农村创业,能够积极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带来了新的知识、新的科技,这是发展现代农业所急需的东西,大学生返乡创业,一方面可以在农村推广科学文化知识,推广科学的管理方法,一方面还可以使农业科技水平的到创新,还可以创新农村的生产体制。为农村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农村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

二、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农村创业可行性分析

(一)现代农业发展缺乏人才支撑,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农村创业提供了机遇支持

面对农村劳动力流失日益流失的严重局面,现代农业发展缺乏人才的支撑,加上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窘境,这些客观原因确实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农村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创业本身就是善于抓住机遇去发展事业的一个过程,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这就为大学生农村创业开辟了有力的环境。

(二)大学生农村创业有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

为了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回乡,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多项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为大学生回到农村进行创业提供有效的激励和保证举措,提供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全方位、多渠道保证大学生在农村进行创业。

(三)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的开展,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农村创业提供了教育支持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借助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我国创业教育由来已久,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发展较快。许多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学生就业,不仅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同时积极鼓励、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专业性人才、创新性人才为目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见.新农村建设凸现农林院校学生创业机遇[J].职业圈,2007(22)

[2]王荔.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现时状况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2

作者简介:

陈华(1981-),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河南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何林智(1981-),男,硕士研究生,河南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安德志(1973),男,硕士研究生,河南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商务英语函电》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下一篇:网络克隆技术在计算机系统恢复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