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案例在年级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30 09:35:03

班主任工作案例在年级管理中的运用

摘 要:年级组是学校管理的基层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直接领导者,因此,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能推进年级的有效管理。以班主任工作案例指引年级的管理工作,需要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精心选取有代表性案例,并深入科学地解读案例所蕴含的教育教学规律,形成教育的合力,让年级的管理更科学,充分彰显年级组的整体教育功能。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案例;年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198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66

年级组是学校进行管理的基层单位。作为学校部门管理与班级管理之间的桥梁,年级组既要执行学校各部门的决策与任务,又要协调本年级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因此,在年级管理中,如何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年级管理与班级管理的关系,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打造高效、有执行力的年级团队,关系到年级的发展,更关乎学生的成长。

我作为年级组长,尝试运用班主任工作案例指引年级的管理工作,让年级的管理更科学,更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充分彰显年级组的整体教育功能。下面,我就班主任工作案例在年级管理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

一、精心选取代表性案例

高中阶段,学生有共同的特质,如学习能力增强,自我意识提高,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提升。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同时,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年级的管理就不能拘囿于一时,而应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在年级管理中,我们就要根据学生在高中三年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班主任案例。

高一年级,是起始年级。学生经历过中考,满怀希冀地走进高中的校门,但突然要应对九个科目的学业,面临时间的科学统筹安排,一下子难以适应高中生活,而此时恰是规范学生规范与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高一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案例研究主要集中于“指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着眼于纪律常规、学习方法、行为习惯等常规的教育。

高二年级,是学生易分化的年级。大多数学生已经适应高中生活,基本掌握了高中的学科学习方法。对于年级管理而言,日常的常规工作不能放松,更要防止出现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德育工作方面也要引导高二学生享受成长,学会担当。高二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案例研究主要集中于“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成长”,塑造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增强学生心理上的内驱动力。

高三年级,是学生自我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的年级。到了高三,学生已认识到高考对自己的人生有重要的意义,但要经历高强度的各科总复习和历次考试的洗礼,加上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的期待,他们心灵变得敏感而脆弱。他们对自己过高的目标和不令人满意的成绩现实之间就会产生矛盾,从而引发心理上的过度焦虑与紧张。高三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案例研究主要集中于“强化自信,心理沟通与疏导”,引导学生面对种种压力,培养他们应对人生挑战的心理素质,做好临考前的心理疏导。

二、科学剖析案例背后的教育规律

年级组长要积极组织班主任根据实际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撰写班主任案例。案例不能仅是文字的堆砌,更要深入地剖析班主任案例背后所蕴含的教育规律。

高一下学期,我们年级收集了班主任工作案例,主题是如何转化后进生,因为后进生是班级管理中不能忽视的对象,是班主任在日常班级工作管理中的重点。案例中,大多数班主任只是描述了后进生的转化过程,没能认真解读转化过程所体现的教育方法与规律。因此,在班主任会上,我们除了点评每个班主任的工作案例外,还指出应该透过表象看到实质,以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具实效性和科学性。我们经过研究发现,后进生的形成,要从心理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三大方面分析。

心理因素:后进生自卑感强。后进生一般是接受新知识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当,成绩落后,当他们与周围的同龄人比较后,越比较越自卑,强化了自卑感。渐渐地,他们就陷入了心理上的习得性无力感,慢慢降低了对自己的评价,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教育因素:在学校应试教育体制中,个别学校个别教师唯成绩至上,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后进生中不乏“体育精英”“文艺之星”,但在这种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中难以获得认同,而且因为是长期处于被批评的地位,他们更加敏感和脆弱,他们会因为曾经某个教师的不恰当的行为,导致对学校、教师感到厌烦甚至是憎恨,进而更加厌学。

家庭和社会的因素: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家庭条件优越,学习上耐不住寂寞,沉不下心来。而有些家长给予学生物质的东西很多,却不懂教育方法,要么是粗暴的打骂,要么是过分溺爱,放任孩子。

只有通过对后进生的分析,班主任才能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因素,找寻到教育的规律,在班级管理中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三、以案例带动年级管理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学校管理中基层的单位领导者。因此,班主任的工作案例不应仅仅分享给本年级的班主任,更应该将优秀的案例推广到年级组的学科老师,实现年级老师的教育智慧共享。年级组的学科教师与班主任面对的是同一年级的学生,对学生的认同感强,有共同的交流、研讨的内容,有更多可以共享的教育信息与资源。

在年级管理中,年级长可以协调年级所有教师,以组织者和召集人的身份组织好年级学科教师与班主任的班科协作会,确定协作会的主题与流程。例如,班主任提出班级近期的班情与急需解决的问题。然后,学科教师与班主任先和面对面坐在一起。班主任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案例与大家分享,提出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进而,学科教师从自己工作的角度来思考、交流自己对班级的管理和学生发展的建议。

这样的协作会,既综合了班主任的学生管理视角,又结合了学科教师的学科观察,发挥了学科教师的积极性,挖掘了他们的优势与潜能,从而充分发挥了年级组教师的团队精神。只有各种教育力量整合形成教育合力,集思广益,才能使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得更全面、更科学。

总之,我们的年级管理工作已证明班主任工作案例能够带动年级管理,以点带面,有助于年级组管理功效的提升,有助于年级教师形成教育的合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孙少平,李广,林海亮.新时期学校德育热点问题研究[M].广州:

广州教育出版社,2008.

[2] 李方.班主任工作的30个典型案例(中学篇)[M].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11.

[3] 张万祥.德育智慧源何处――心灵感悟德育经典案例[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4] 赖华强.班主任工作案例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5] 陈启新.新课程下学校年级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

研究,2010(1):22-23.

[6] 邢耀刚.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成人教育

学报,2013(2):113-114.

Application of Working Cases of Head Teachers in Grade Management

LI Chun-hui

(Tongan No.1 Middle School, Tongan Fujian, 361100, China)

Abstract: Grade is the basic unit of school management, and head teachers are directly in charge of classes. Therefore, arousing the enthusiasm of head teachers can promote the grade management effectively. Working case management theory should bas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arefully select typical cases, and scientific interpret the teaching principles in the cases. And teachers should combine the power of teaching and education to let the grade management become more scientific, and fully demonstrate the grade group function of the whole education.

Key words: head teachers; working cases; grade management

上一篇: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探析 下一篇:铁塔公司室内分布系统产品定价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