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10-30 07:59:29

【前言】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参考文献: [1]王爱玲.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关注人的整体性发展 [J].教育研究,2009,(7):40-44. [2]李志义.让教育回归本然 [J].中国大学教学,2010,(2):4-8. [3]张晓京.推动“以探究式为基础的学习” [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7- 28. [4]刘红宁.创新...

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针对高校现行考试模式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以黄淮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汽车营销实务课程考试改革实践为例,分析了考试对学生社会化过程产生的影响,探索了紧随时代脉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考试改革途径。

教育与社会 全面发展的环境 探究式学习

一、高校现行考试模式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1、科学的考试观尚未树立,教育与社会发展尚未同步。高校作为向社会培养与输出人才的主阵地,还远未达到教育目的与社会需求的完全契合。目前对教师而言,考试只意味着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对学生而言,考试不过是为了获取学分、获得文凭和学位,尚未体现教育与社会的协调统一。2、考试形式与考试内容单一片面,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尚待营造。高校现行的考试形式基本是闭卷考试,一张试卷所能涵盖的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教师划定的范围和指定的重点,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与提高。3、学生知识构建自主性差,探究式考试模式尚未建立。目前,高校多采取授受式教学模式,教师总是急于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没有思考的机会,知识是由教师提供的,而不是靠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而强调学生在考核中主动参与,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变被动为主动,使考核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实践的探究式考试模式尚未建立。

二、黄淮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汽车营销实务课程考试改革实践与探索1、注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提高个体与社会的适应性。一个人接受学校教育,从自然人蜕变为社会人,这一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学校教育使个体的社会化过程由无组织的自发状态变成了有组织、有目的的过程。考试以其对学习成果的显示、对学习方向的引导、对学生的激励,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控制器、调节器和加速器的作用。汽车营销实务课程考试改革工作,注意到考试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的深刻影响,认识到社会需要是个人发展的前提,注重建立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重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掘其潜力和特长,最终使学生个体实现社会需要与个性需要的统一。2、注重营造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所谓全面发展的环境,是相对于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考试如果一味强调其“指挥棒”的作用,将使应试者受到局限,只能发展某些潜质,这样的发展是片面的,甚至是畸形的。汽车营销实务课程通过考试改革,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实际接待客户场景,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发表独立见解,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而不是平均发展。3、注重探究式学习,强化问题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汽车营销实务课程的考试改革,把实践引入考核,总结出一套探究式的考试模式,通过这样的考核可以全方位地对学生作出评价,使考核真正成为检验学生学习的方法和促进学习的动力。同时,深知探究式考试模式是建立在探究式学习基础上的,强调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其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考试改革,考试的过程管理更为科学,带动了教学各环节管理的规范化,学风培育、教风建设、教学管理工作均有较大起色,对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也起到了促进和带动作用。

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考试改革途径1、树立科学的考试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环境。更新考试观念是考试制度改革的前提,科学的考试观要求考试增加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考查,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改变考试的功利性现状;注意先行课程与后继课程的联系,根据不同的科目确定与之相适应的考试模式;加强考试质量分析,分别向师生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真正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2、考试目标突出能力提升,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考试目标的制定要强调基础、拓宽领域、重能力培养、轻记忆考查,以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考试内容,要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综合能力;考试形式,应包括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问答表现、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及其他检测手段;考试命题,必须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以保证考试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同时综合考虑题量、试题覆盖面、试题难度;考试作用,既要发挥评价作用,又要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增强考试效度与信度,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考试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价手段,要达到客观评价的目的,其评价活动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此外,对于学生修读一门课程给予的最终评价,则要根据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来综合确定,从而充分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4、促进有效教学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有效性。有效教学的实质是关注学生的需求、学生的进步、学生的发展,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为此,要转变管理理念和工作重心,弱化教学行政管理,淡化规范性、约束性的刚性管理,强化教学管理为教师、学生的发展服务的价值导向。考试改革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深化考试改革,既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又要科学分析、实事求是,课程考试改革不只是表现在形式上的改革,更要注重取得实质性的功效,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爱玲.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关注人的整体性发展

[J].教育研究,2009,(7):40-44.

[2]李志义.让教育回归本然

[J].中国大学教学,2010,(2):4-8.

[3]张晓京.推动“以探究式为基础的学习”

[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7- 28.

[4]刘红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在观念贵在践行

[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5-29.

[5]李文利.能力提升还是能力筛选

[J].北京大学教育评估,2010,(1):1- 15.

[6]赵菊珊.大学有效教学及教学管理的理念与思考

[J].中国大学教学,2010,(1):23-25.

上一篇: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状况分析 下一篇:西安文理学院大众健美操开展现状的研究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