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价值链模型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时间:2022-10-30 07:48:09

基于知识价值链模型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简述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起源于美国学者海默对跨国公司的分析,他认为,大企业之所以到海外投资,主要原因在于其特定优势,这种优势具有垄断性,导致市场具有不完全性。正因为企业具有垄断优势,而东道国的贸易政策恰好使跨国公司可以利用,于是便发生了对外投资。但现实经济生活中,不仅仅是跨国公司,很多小企业也纷纷进行国外投资,因此该理论的现实解释力不具普遍性。

英国里丁大学著名的跨国公司问题专家约翰・邓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的理论,称为“折衷”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备三种优势。一是所有权特定优势,它指企业独占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以及拥有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前者包含技术优势和营销技巧、科学管理技能等优势,这是吸收了垄断优势理论的观点;二是内部化优势,它是指跨国公司将其所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使用而带来的优势。三是区位特定优势,即东道国固有的、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优势。邓宁认为,一个企业必须拥有三方面优势,才能对外进行直接投资。该理论较符合我国外商投资的现实,但偏重强调外国投资企业,而对东道国企业的主动创造条件、积聚优势与外国投资企业合作分析不够。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加以引申,并以波特的价值链为基础构造东道国或地方政府、企业互动、合作创造优势的吸引外资模型。

源于科斯交易成本概念的内部化理论试图扩展解释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为,该理论认为,因为外部市场交易存在着多种不确定性,而订约者无法事先订立一个完备的合约,而导致外部交易成本很大,特别是知识产品的市场尤其不完善,使得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外部市场有效地协调经营活动,于是企业便产生了海外投资的动机,以公司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使资源和产品在公司内部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充分利用。该理论特别强调知识产品的特殊性,它具有“自然垄断”的特征,因此拥有知识产品的企业不愿出售而愿意采取内部化方式利用垄断知识。

二、外商投资知识价值链模型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模型,一个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其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整体的相对成本都有所贡献,正是每一个环节的高效率才形成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价值链。但一个企业一般不可能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得比竞争对手更优秀,而只是在某个或某几个环节上才具有比较优势,比如像耐克的技术设计与开发能力,形成了如普拉・哈拉德所说的核心竞争力。而一个独特产品设计、不同凡响的销售网络等恰恰是海默所论证的垄断优势。因此一个企业具有比竞争对手更具优势的某个价值环节,也就相对拥有某种垄断优势或所有权优势,按照邓宁的折衷理论,当一个企业具有所有权优势,而且恰好匹配另一个国家区位优势,则会有投资冲动,形成跨国投资。

我们根据价值链的构造原则,可以将价值链的上半部分改造为区位优势,它由政府服务环境、人力资源存续环境、产业配套供应环境和市场潜力四个部分构成,它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外部环境。政府服务环境包括吸引外资政策法规的完善程度、政策的稳定程度、地方政府服务的效率等。人力资源存续环境主要指劳动力供应的充盈程度、劳动力水平、劳动力继续学习和培训环境。

而生产产品所必须的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生产加工知识、销售与服务知识均为特定企业所拥有,我们称拥有上述一项或多项知识的企业具有知识所有权优势。

假定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比较区位优势或者没有比较劣势,那么外商的投资方式抉择完全以知识拥有的丰缺及完整程度为依据。如果一个跨国企业拥有全部知识的比较优势,与区位优势相匹配,外商倾向于采取完全控股的投资方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果一个外国投资者只具有一项或其中几项知识的比较优势,它还必须寻求另外几项知识具有显著优势的东道国企业进行合作,从而形成所谓的合资经营企业或者合作经营企业;如果在当地无法找到具有互补性知识显著优势的企业,则外商经过成本―收益的分析,倾向于完全控股。

假定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比较区位劣势,外商投资风险较大,按照邓宁的折衷理论,外商选择所有权许可经营方式。不过,对拥有知识的外商而言,采用这种方式期望收益较低,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买方处于信息的劣势,导致谈判交易成本很高。此时,拥有知识的外商抉择的参考依据将是知识的特性。如果拥有的知识是专门知识,其传播成本高,那么选择许可经营是无利可图的,还是倾向对外投资。如果是一般性知识,其传播成本较低,采用许可经营就有利可图。至于投资采取什么方式,外商因不具备区位优势,独立控股的投资倾向很低,那么他面临的选择是建立合资企业还是合作企业。考虑这个问题主要分析投资双方的知识集合,如果知识集合能够具备较全面的优势,选择合资方式的可能性较高;如果某个知识欠缺或不具优势,而且获取或控制该知识的成本较高,那么选择合作投资方式比较符合外商的利益。

三、利用外商投资知识价值链模型的条件

根据外资投资策略模型,一个地方或一个企业要使利用外资有明显成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创造良好的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是由政府效率、产业政策与结构和社会资源组成,是长期积累演化的结果,体现一个地区的产业定位和综合优势。首先要求政府是服务导向的政府,培养技能性和职业性人才,引导本地区进行准确的产业定位,形成比较好的产业集群效应。

(二)培养有竞争力的特色企业

必须拥有某些方面的比较优势,如生产加工知识、管理知识、销售与服务知识等。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着力发展民营企业,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并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创造同等的竞争环境、强化竞争效应。使企业尽快在平等的竞争环境中培育自己的独特优势。

(三)培育形成较为公开透明的产权转让机制,使外商投资者能采取更节约交易成本的并购方式进入本地区

这即包括财产权利定价机制和转让机制的完善,也包括知识产权交易保障机制的完善。

总之,无论是外商也好,还是东道国及其企业,投资与利用投资的目的是尽量降低风险,获取最大化收益。同时,无论外资也好,本地企业也好,要具备各自的知识优势,唯有双方优势互补,才能达到双方的目标,因此东道国及其企业应该努力培育自己的优势,在利用外资的策略中提升水平、提升效率。

(苏定东,1965年生,湖北公安县人,沙洲职业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上一篇:一个澳大利亚人对于葡萄酒健康消费的概念 下一篇:雇主和农民工不签合同制度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