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30 07:05:57

替米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23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及卡维地洛治疗,对照组单用替米沙坦治疗。 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1%和76.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1)。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测量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测量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对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明显优于单用替米沙坦,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 替米沙坦;卡维地洛;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9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093-02

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是慢性心力衰竭,也是心血管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生心力衰竭患者5年内死亡率高达50%、8年死亡率为70%~80%,β受体阻滞剂已证明对抗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降低远期死亡率。本研究2008年10月~2010年10月采用替米沙坦联合卡维地洛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0月~2010年10月于本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3例,其中,男77例,女46例,年龄40~75岁,平均62.6岁。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0例、扩张型心肌病11例、高血压心脏病50例、冠心病4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心功能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利尿、扩血管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40 mg每日1次,卡维地洛(齐鲁制药有限公司)5 mg每日2次,患者耐受后逐渐增量达到40 mg,心率不低于60/min,收缩压不低于90 mm Hg。对照组单用替米沙坦40 mg每日1次,逐增至80 mg/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治疗后心功能改善2级为显效;改善1级为有效;无改善或恶化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显效27例,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76.8%;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测量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测量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测量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在心力衰竭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抑制其激活可减轻心肌损害和延缓心力衰竭进展,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存活率,因此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改善心室重构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2-3]。替米沙坦是特异性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在AT1受点无任何部分激动效应,选择性与AT1受体结合后,可致血醛固酮水平下降,不会出现缓激肽作用增强导致的不良反应。卡维地洛是一种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非选择性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同时具有α受体的阻断作用,其治疗心力衰竭作用机制为[4-5]:卡维地络对心肌表面β1、β2受体均有阻断作用,因此更能降低肾上腺素能活性,减少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从而预防和减轻心室重构,同时还可减轻心脏负荷。有研究表明[6]由凋亡引起心肌细胞的减少是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之一,卡维地络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中性粒细胞聚集和黏附,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同时能明显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肺毛细血管楔压和外周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强患者心搏量,卡维地络长期治疗能降低病死率及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7-9],二者联合效果好。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 内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0.

[2] 杨晓霞,丁延虹,杨衍涛,等. 参咐注射液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CRP、TNF-α、IL-6水单昀影响[J]. 西部中医药,2012,25(9):3-5.

[3] 宋吉法. ACEI、ARB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2例疗效观察[J]. 西部中医药,2012,25(7):63-64.

[4] 陈灏洙. 实用内科学[M]. 1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40-1241.

[5] 杨红辉.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8):47-48.

[6]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6.

[7] 李隆贵,王苏,耿召华,等. 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其对可溶性Fas的影响[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9):565-569.

[8] 王燕. 卡维地洛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223-224.

[9] 张玲玲. 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6-27.

(收稿日期:2013-01-29 本文编辑:郭静娟)

上一篇:观察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手术结局 下一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临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