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教育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时间:2022-10-30 06:53:49

浅谈初中音乐教育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音乐教育的实质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它看起来是人的微观教导,是人感情世界的东西,但它对人宏观方面的建树和成长,对人的身心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初中音乐教育是完善非智力因素的有效算途径,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是非智力完善和发展的关键时刻。当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期的学生,面对的是新的环境和知识,这些环境和知识在不断变换和增长,而从年龄上看,他们的心理素质还很脆弱,认识能力还不到位。如对新鲜事物的概念模糊,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理的追求。”而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它对人的情感、心理、行为起着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1.音乐教育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激发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音乐教育中,首先最重要就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对所学到的音乐知识时刻保持一种很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对音乐教育求知的欲望。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所在。

音乐教育者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例子有很多,关键就在于教育者要起到主要的引导作用,将一些原本无形相对枯燥的东西,变的有形并且紧密的跟生活联系在一起,并努力寻找其中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很好的培养其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以情动人

学生在某一个课堂上所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知识一个短暂的过程,并不能保持很长的时间,如何可以让学生在长期的音乐学习中都保持一种较高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学习情绪的辅助作用。愉快的情绪可以使人们对事物产生一定的亲近感,愿意主动的欣赏和接受,而这种主动的状态有利用人们对兴趣的维持。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所能给及人的情感比其他的艺术形式要强烈的多,很多好的音乐可以直接打动听众的内心,融入人们的情感世界,这是音乐的特色,同样也是对学生良好学习情绪培养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带给学生某种音乐所对应的情感的氛围和境界。并且可以用自己的情感为切入点,来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充分的进入到教师营造的情感中来,体会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和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情绪。

3.在音乐教育中设计多样化的音乐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过去音乐教学形式单一化。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在读中学、唱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探索创造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利于纠正音乐课教学中偏重于技能、技巧的倾向,进而重视审美因素的挖掘。心灵的塑造和想象力创造的培养。对音乐教学来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只是上述所说的跟兴趣、情感、毅力的单方面的内容,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融合的。非智力因素的各个方面是在相互联系中起作用的,其作用点都集中在智力因素方面,孤立地强调某一方面忽略其他方面,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效果都不好,只有很好的把握住这所有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非智力因素在音乐教学上的意义体现。

总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重视教育工作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一个发展的必然方向,这不仅仅体现在初中音乐教学上,在很多的学科教育中都是可以融合运用的。只有在教育工作中重视学生在人性和人格上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的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目的,提高我国的全民素质和精神境界。

上一篇:梦精灵 7期 下一篇:如何组织好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