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以学生为本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10-30 06:42:47

班主任以学生为本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党的十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按照党的十的精神要求,要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在职业教育上坚持科学发展观。班主任也应该以学生为本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一、班级管理以学生为本,制订班法班规

目前,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85%以上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在职业院校接受教育,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顺利实现就业,从而摆脱贫困。而这些学生中,很多学生都渴望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是,又比较害羞、腼腆,不知道如何表现自我,如何引起他人的注意。

所以,这时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伯乐的作用,发现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发挥优势,谋构思、谋新奇、谋民主,融入班集体,共建班集体。

班主任首先应该统领全局,以总编导的姿态出现,要会“出点子,搭台子”,主动与班干部一起商量,制订班法班规。班主任的首要工作是以人治班,以德治班,制度的制订,必须与班干部甚至全体学生商量。开学初,应该积极鼓励并说服学生参加班干部竞选。然后,逐步开展活动,健全班干部队伍,明确班干部的工作职责,建立“十佳学生”的评比制度、“进步之星”的评比制度以及相关的评比标准,可以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班主任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班主任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事没有小事,学生的事都是大事,在具体的工作中按照院系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把学生的事抓好、抓细、抓实。要真诚地听取学生干部及学生的意见,尊重大家的想法,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能调动班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二、班级管理以学生为本,选人用人

“知人才能善任,善教须先知人。”首先,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班主任要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学习基础、优点特长、缺点不足、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发展方向等较全面地了解。我们班上有五十多名学生,各有各的特点,成绩优秀的、品德不好的、个性懒惰的……异彩纷呈。作为班主任,要贯彻公正、公平、公开、公认的原则,对有能力、有威信的学生委以重用,对能力差、有明显缺点的学生着重培养,给他们信心。我班有一位学生,成绩优秀,能力很强,在班会讨论的过程中,总是“重点发言人”,学生对她很佩服。于是,在开学初,经大家民主选举,我委以重任,让她担任班干部,负责班级的宣传工作。接任后,她一改平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办法,积极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去。在办黑板报的过程中,她带领同学精心设计,巧妙排版,一期期美观新颖的黑板报相继诞生。学生看了高兴,我这个班主任看了也满意。看来,信任使她的工作能力上了一个台阶。信任学生就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炼中成长。可以说,信任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用信任来交换信任,是转化潜能的良方。

常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应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真正关心学生所思、所想、所需。学会欣赏他们,找到其闪光点,把他们引向正确的人生之路;找出其不足,帮助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帮助其迎头赶上。

三、班级管理以学生为本,民主管理

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我体会到,对于奖学金、助学金、扬帆工程的评定,班干部的选举以及其他一些班级重大事件等,都要经过民主的程序,在落实班级建设规定、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方面,也要注重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同时,要发挥好班级制度建设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制度建设更能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用制度管理就是要做到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不搞厚此薄彼,在涉及学生自身利益方面,坚持制度办事。加强量化考核,按照考核结果进行奖优罚劣。对于学生要赏识、信任、鼓励、关爱、关心、帮助、爱护,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到有目标、有前途、有奔头,真正把育人为本体现到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班主任要组织开展好丰富多彩的问题活动,充分利用班会、征文、文艺晚会、体育比赛、公益活动等,发挥好网络媒体的作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班级管理以学生为本,平等对待

班主任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还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坚决不要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待学生的缺点、错误,要给予中肯的、严肃的批评;对于学生的弱点,要给予真诚的、热情的指导和帮助。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有些学生初中时就不爱学习,底子非常薄,成绩非常差,根本就没有学习的意识,中考总成绩两百分都不到,还有一些学生因成绩太差,初三下学期就被分流出去了,这部分学生来到技工院校后,主观上不努力,上课听不懂,下课不愿问,对学习完全丧失信心,甚至个别学生在性格上出现自闭的情况。对于这部分学生,班主任要与好学生一样平等对待,甚至要投入更多的爱心、更多的关注,了解他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精心观察,善于研究,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从而重塑他们对学习、对生活的信心。

曾经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过一篇报道,说一个学生在老师面前公开叫他的名字,这位老师竟然对那位学生又打又骂。作为一名有思想意识的人,更何况还是一名人民教师,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件事对学生大打出手。这样处理问题只能更加僵化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十分不理智的举动。现在打骂学生是非常敏感的问题,同时也是违法的。假如这位老师心胸能够开阔一点,把问题看得平淡一些,也许这个学生以后会成为你的好朋友、好帮手呢!在我的班级中,有的学生会叫我的名字,也会在老师前边加上一些昵称,我从不责怪他们,还会觉得比较亲切,无形中就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班级工作都能顺利地进行。

五、班级管理以学生为本,重建自信

记得有一篇英语文章――Profits of praise(表扬的好处),作者是Janet Graham。在他的文章中,作者介绍了他自己的一项教育研究实验,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个教育小组,有一组学生自始至终都受到表扬,另一组却受到批评,而第三组则无人理睬。五天后,通过测试发现:那些受到表扬的学生进步显著,那些受到批评的学生也有进步,但并不大,而那些无人理睬的学生,成绩几乎没有变化。作者还发现,“最聪明的孩子从批评中得到的帮助跟从表扬中得到的帮助一样多,但能力较低的孩子却对批评的反应极差,他们最需要表扬。然而,后者恰恰是在大多数学校中得不到表扬的孩子”。这个结论对我们日常的班主任工作很有帮助,我们技工院校的学生,学习差,自控能力差,因此,从小受到的批评多,得到的表扬少。许多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而丧失自我发展的目标,作为班主任,应极力保护这些学生残存的自信心,更多地采用鼓励与表扬的方法,少一点批评,逐步恢复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可以很好地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这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是有利的。

育人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过程,要想真正有效地教育、引导学生,需要我们用真心实意去打动学生。我相信,如果每个班主任能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关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努力完成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一定能让我们的教育更加成功。

上一篇:论小学一年级的“入学教育” 下一篇:论当前国内电视节目中的同质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