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学科教学中

时间:2022-10-30 04:57:16

如何在数学学科教学中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与个性发展的关键期和成熟期,学科教学作为一种工具,要通过“学科知识的生成过程”这一主线来调控思维活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思想和方法,知识点的突破与思维活动的设置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师生合作,独立思考等方式努力去突破难点。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活动的评价过程,引导学生充分的去体验学科学习过程,感受到在数学学习中的成长。

【关键词】

思维思维能力 思维活动 思维密度 知识形成学科素养

以知识为载体来培养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学科知识教学的共识,离开了具体知识的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便会成为无源之水,当然,过分的强调知识点的挖掘、深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未必能落到实处。初中阶段的学科教学实际上是新的课程标准及大纲规定的学科知识,促成学生思维获得最大限度地发展。

现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浅谈如何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一:关注知识生成与思维发展相结合和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

贯穿初中学科教学始终的有两条主线,一是已被教师调控而被经常关注到的“知识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明线,一条是隐含在知识形成过程中而又不易把握的思维活动过程,我们称为暗线,科学合理的设计调控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除重视学科教学中的许多概念、定理、定律、规律和诸多方法、理论,即是人类知识的结晶,具有极高的科学知识价值,同时,无不深刻影响着人类思维发展的过程。

以数学学科为例,新的教育观要求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学生,如何顺从教育发展的潮流,达到学科培养目标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摆在每一位教学者面前一个十分现实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学作为一种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各类推理、计算和证明,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思想和方法。数学素质通过数学能力来实现,而数学能力又必须在数学思想调节支配下加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思想是学好数学、培养数学素质的源动力和一条最基本的途径,其他学科教学也是如此。

二:注重知识与思维密度的相互控制与调节

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知识的渗透,又要关注思维火花是否被激起,有时,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一是一头雾水,被动接受,只是密度较大,但学生的思维活动部件波澜,增加了孩子的知识业担,却达不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标,所以,教学关注到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遇到困难,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尽可能多地设置各种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知识点不易过简,或过繁,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有条理地、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作为数学学科的一项重要培养目标,正体现了数学思想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地培养的重要性。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点突出数学思想与思维方式地培养这一主线,注重渗透与落实,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领悟数学的观点、思想和方法,提高数学素养,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做到知识把握与思维训练评价相结合

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以便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学科知识以及基本的教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方法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老师必须善于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知识体系内在的思想方法因素,发挥它的潜意识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各各思想方法,要善于抓住概念教学、计算与证明及应用教学这一主线,举一反三,强化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强调“一题多解”“前引后联”,在综合应用中提炼思想、总结方法,拓展思路,不断提高运用各种思想方法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树立良好解题习惯,形成正确思维方式,提高自身素养。

1、概念教学贯穿整个学科教学,概念的产生及其发展是客观实际的需要,新教材中蕴含大量的概念,针对初中学生知识、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这些概念一改小学描述性方式,大多倾向于定义式及描述相结合,个别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及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潜移默化地渗透各类教学思想,便于学生从思想方法的高度认识概念,并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2、计算教学是自然学科教学的另一主任务,将计算技能的培养仅仅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不太注重其本身思维功能,成为当今教育的一大误区,其实,计算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同样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不可或缺的一步。比如,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测运算的结果,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等等,这些均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做得恰到好处,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

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磕磕碰碰中去思考问题,从而增加学科教学中的思维密度,起到思维的培养和目的。

3、另外,在实际应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去认识现实,而应用性题目中,蕴含极为丰富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应用题教学是摆在每一个位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二)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教学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三)利用学科教学中潜在的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任何一门学科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即使是感觉最为枯燥乏味的数学,古代哲学家、也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

(四)利用学科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加强学科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学科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五)利用学科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实践证明分析教学形式更齐要广大立志改革的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分析知识形式过程这一明战的同时强化思维的能力,培养这一暗战,提高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以便更好的促进思维后发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数学陪养,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总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上一篇:浅谈地下设备用房布置与通风设计 下一篇: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