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园林文化内涵特点发展及应用

时间:2022-03-01 04:09:38

本市园林文化内涵特点发展及应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问题。园林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创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园林是摆在园林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从认为影响济南及济南园林发展较深的文化方面,在济南园林中的反映主要表现在追求自然、规整、和谐、朴素,园林的建设通过泉水联系起来,形成特有的山、泉、湖、河、城的城市特色。本文的初步研究也为今后济南园林的建设提供基础和经验。

【关键词】:济南 园林 文化 内涵 发展 应用

【正文】:

第一部分 济南的历史文化和园林概况

1.济南的环境和历史概况

•1.1 济南的环境概况。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十分典型的国家,而济南市则是季风气候明显区域之一。一年之中,在不同季节,全市处在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之下,构成了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变化分明的气候。济南素以泉水众多、风景秀丽而闻名天下,据统计有四大泉域,十大泉群,733个天然泉,在国内外城市中罕见,是举世无双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除“泉城”外济南也被常被称为“泉都”,因“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有著名的七十二泉,一派江南风光而得名。

•1.2 济南的历史概况。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济南历史悠久,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隋代大佛(位于历城区大佛村,凿山而成,建于隋代,为山东第一大佛)。

2.济南园林的发展过程。济南的园林事业发展最初是照搬苏联的城市绿化模式,50年代-70年代处于园林发展的低谷,80年代之后由于社会经济建设的腾飞,园林事业也开始复苏,并呈现出良好的上升趋势,现今社会,园林已经成为了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3.济南地区的地域文化。 龙山文化。济南历史悠久,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宗教文化。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隋代大佛(位于历城区大佛村,凿山而成,建于隋代,为山东第一大佛) 泉水文化。济南的泉水数量多,形态各异,精彩纷呈,有的呈喷涌状,有的呈瀑布状,有的呈湖湾状,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济南市的血脉,赋予这座城市灵秀的气质和旺盛的生命力。同时,济南的城市发展、历史沿革、民风民俗也与泉水密切相关,形成了独特的泉水文化。

•3.4 名士文化。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二 、济南园林文化的发展和应用

•1.济南城市布局结构特色。济南古城的选址,则是巧居广川之上,大山之下,两利兼得,城南的英雄山、马鞍山,千佛山、佛慧山、郎茂山等,是城市的绿色屏障。古城建筑轮廓线低缓,透过几条风景视廊,自然地将青山与古城维系成有机整体。城北廊水乡弥漫,视野平远,鹊、华二山峻秀多姿,黄河穿流其间,这在北方城市中是很难得的。城内有誉为泉城明珠的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纵观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看出城市布局充分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凭借山水之形胜,巧妙安排城池,这种因形随势灵活裁度布局城池的手法,使济南形成了以“山、泉、湖、河、城有机结合”为特征的独特的城市布局结构特色。

•2.济南市城市形象设计的基本思路。济南古城区位于南北自然山水风貌带的中心位置,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全市名泉最集中,园林绿地最多,文物古迹荟萃,历史街区最具地方传统特点,且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大型泉城广场的建成更使该地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具备城市形象标志区的基础要素及雏形。因此确定该地区作为济南泉城形象标志区进行重点规划设计。

•2.1. 突出城市格局的特征,保护环境特色。山、泉、湖、河、城有机结合是济南城市格局的重要特征及风貌特色。目前已有数栋建筑物超出了风景视廊控制高度,影响了山体轮廓线的完整性和城市的风貌特色。为此首先从保护宏观自然环境出发,划定城市南北风貌带,对风貌带内的自然环境进行严格保护,以体现自然山水与古城的有机结合及空间尺度和谐的准则,按风景视廊的通视要求重点控制标志区内建筑的高度、体量、造型、色彩。

•2.2. 突出泉水特色,保护传统风貌。泉城特色在于泉水,泉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更是济南赖以成名的特色,是城市形象有别于其他的重要要素。标志区是四大泉群集中出露的地方,是济南历史文化、传统民俗、泉池园林等泉城特色的精华所在,须重点保护。其一是划定名泉保护区,严禁对泉水喷涌和泉池环境有破坏性影响的建设活动;其二是将标志区的芙蓉街、珍珠泉等具有传统特色的街区应作为传统历史性街区,统一规划、保护、整治。其三是保护和疏通区内泉水流经的明渠或暗沟,恢复原来的断面,保持泉池、水系的连通。挖掘恢复已填埋的泉池,对暂难恢复的泉池也立碑标志,成为泉城文化的一部分;此外在保护好原有泉池水系景观的基础上,结合公园、广场、街头绿地的建设增加新的泉艺景观,并在适当位置规划新的泉艺公园,让泉水这一主题韵律充满标志区。

•2.3. 发挥规模优势,突出整体形象。标志区内具备诸多城市形象要素,如何完善内在功能突出形象特征,形成彼此有机联系的整体,发挥规模优势和整体的标志性效果,是形成泉城特色标志区的关键。

•2.3.1突出泉水主题,增加水系联系。四大泉群除珍珠泉位于古城中心外,其余均环绕在护城河沿线(环城公园)这些泉群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象黑虎泉的壮观、趵突泉的秀丽、五龙潭的幽静,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与遐想,只有在全面观赏后,才能领略其深邃与意境,但是目前这些泉群只是孤立分布,虽比邻环城河(河道标高远底于路面标高),但受河道断面的影响,形不成连续的景观游览系统。对此规划以环城河水系为纽带,对河道断面进行改造,形成连续的矩形河槽,两侧绿化后形成滨水步行景观游览系统;对部分桥体进行改造,用橡皮坝调节水位,增设游船码头,使游船顺畅地到达各泉群及景点。

•2.3.2扩大公园用地,增加园林特色。目前趵突泉、五龙潭、大明湖等公园用地偏小,景区单一,部分沿街展示面被简易房遮挡,公园与周边地区、公园与公园之间缺乏和谐和景观联系。尽管各个公园都极具特色,但放在标志区的大环境中却显得支离破碎,整体效果不佳。为此将各个公园用地尽可能扩展至城市干道边,拆除原沿街遮挡的破旧房屋,使公园的绿色景观融入街景;将邻近的公园通过扩大用地尽可能接近,通过开辟公园边缘的绿化带,将各公园串联起来,既充实了各公园的景区,增加园林特色,又最大限度发挥了公园群体的规模效益。

•2.3.3加强景观联系,突出整体特色。针对标志区景观节点较多的特点,本着加强联系、突出重点、协调统一的原则,采用借景、对景、框景、以及空间序列组合、建筑群体组合、建筑高度控制等手法,将各重要景观相互渗透、互为因借,并与城市风貌有机结合。这些都强化了标志区景观特色的协调、统一与整体性。

•2.3.4整治传统街区,突出地方特色。芙蓉街、珍珠泉地区是标志区中的传统街区,集中体现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地方特色。规划尽可能保持了该地区传统的街巷格局和泉水、池渠体系;对有特色的院落、民宅依据房屋质量的好环分别保护、整治、维修,进行小规模填充式改造;修缮和修复芙蓉街传统商业街,以经营传统文化用品为主,再现芙蓉街传统商业街的风貌。通过上述措施保持了该地区的历史原貌,突出了地方特色。

斯宾格勒说过:“将一个城市和一座乡村区别开来的不是它的范围和尺度,而是它与生俱来的城市精神”。城市需要完好地保持其城市精神,保持其特殊的外部景观和文化内涵,以保留它的特性,这是塑造其城市形象的最好方法,否则将是一个平庸的城市。

上一篇:刍议公路工程中的质量管理 下一篇:建筑检测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